登陆注册
55379700000007

第7章 卖艺黄家,艺术如此可爱!

多年前,三联书店出版过一本有趣的书《卖艺黄家》:黄宗江、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五兄妹联袂亮相,讲述从父母到各自的故事,读来总让人会心一笑。

黄家五兄妹,我最熟悉的是黄宗江、黄宗英,其他三位,就不熟了。

看过黄宗洛演的人艺话剧。他被称为“跑龙套”,其实,他在扮演许多小角色的时候,都能以深厚功力撑起场面,可谓气场十足。他在张艺谋导演的《活着》里饰演的福贵爹,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中,他与扮演福贵的葛优有一场精彩的飙戏,恐怕无人能及。一九九四年上映的《活着》,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荣获大奖,同年,黄宗洛发表《扫边老生的苦与乐》,与读者分享出演自己告别话剧舞台的封箱之作《遛早的人们》的感受。下面这段文字,他用寥寥数语,概括自己话剧舞台“跑龙套”的四十年,写得真是妙:

《溜早的人们》里的瘫子乃敝人告别舞台封箱之作。粉墨春秋四十载,以跑龙套始,以跑龙套终,可谓善始善终矣!这位老爷子得的是中风后遗症——坐在轮椅上既不能说又不便于行动,充其量只能发出个别含混不清的单音,我表演上的浑身解数都使不上……难矣哉!意想不到的是上台以后,只要我这个人物一露头就有彩,而且掌声笑声一直不断,居然饱受欢迎,您说邪门不?!

黄宗洛把跑龙套的苦与乐,以如此潇洒的方式道出,这就是卖艺黄家一以贯之的风格。

写此文时,黄宗洛六十八岁。文章最后,他以“小老儿黄宗洛”署名,赋打油诗《无名草》一首,算是与话剧舞台告别:

书生本姓黄,来自飞云江。

少小若呆痴,老来更寻常。

路旁无名草,怡然傲风霜。

化作春泥去,迎来满庭芳。

告别话剧舞台,黄宗洛却在电影、电视剧里大展身手。颇为难得的是,四兄妹一起出演《大栅栏》。黄宗江饰李莲英,黄宗英饰大格格,黄宗汉饰亲王,黄宗洛饰穆大人。一张四兄妹的剧照合影,成为无法重现的经典。

我认识黄宗江先生最早,算一算,已有三十多年了。当年,我在《北京晚报》当文艺记者,总在不同场合见到黄宗江。第一次见面,他就很开心,完全是一位“吊儿郎当”、说话随随便便的老头。说是老头,其实当时他不过六十出头,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但他浑身充满活力,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如果不打断,不会停下来。后来,我编辑“五色土”副刊的“居京琐记”专栏,约请他赐稿,他很快寄来一篇《我的英语老师》。适逢他燕京大学的学兄何炳棣归国访问,黄宗江与他阔别将近五十年,终得一见。一篇短文,由此开笔,勾勒出他的英语学习经历。读此文,能感受到他的文笔与众不同,洒脱,天马行空。

生于北京的黄宗江,后来在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哪里想得到,他的第一位英文老师,居然是柳亚子先生的公子柳无忌的夫人。

有学兄何炳棣教授远自芝加哥来,近半个世纪没见了,人家如今是国际知名学者,称学兄未免唐突。我在燕京大学当“新人”时(英语称大学一年级学生为Freshman),他已是研究生,但总还算得未名湖畔的同窗。何老说:“你的英语居然没忘。”我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后,几乎是一句英语也没说过,虽在‘文化大革命’中依然得了很难听的称号,也都过去了,还是‘文化大革命’后几次出国,才又开口说洋文的,总算可以对付,还是凭的基本功或曰幼功。我首先提到的是我在南开上高中时的恩师柳太太(当时只知道是柳亚老的儿媳,无忌先生的夫人),如今总该是七老八十了,现居旧金山,听说曾返国,未得拜见为憾。”何老闻听此言大悦,说自己也是在南开受业于柳。炳棣兄讲话狂放如昔胜昔,说了句英文:“I'm the first,you're the last。”并解释说这句简单英语的意思是“我是老师的开山门弟子,你是关山门弟子”。其实开山门的当比他还早,关山门的当比我还晚;但此话确是一句尊师的动情语言。

黄宗江南开中学的另外一位英语教师李尧林,是巴金的二哥。大学期间,我的研究对象就是巴金,读此文,倍感亲切。黄宗江感慨,李尧林平易而又深情。他说,很像其弟巴老对待我辈后生:“我们从他们那里学习到的非仅语言文字,还有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在晚年黄宗江那里,巴金一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巴金所倡导的“说真话”,让这位看似洒脱、漫不经心的人,在写作中,仍有不改初心的坚持。

之所以写这篇《我的英语老师》,是因为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黄宗江几乎没有再说过英语。“文化大革命”结束,学英语一时间成为全国热潮,许多人都是跟着“星期日广播英语”学习,黄宗江也不例外。主持这个节目的申葆青,成了花甲之年黄宗江的另一个老师。他说,自己还以学生身份给申葆青写过信。申葆青很快回信,说她在四十年代初的上海,是他的小观众。当时没有“粉丝”概念,其实她就是黄宗江的粉丝;如今,黄宗江也成了她的粉丝。缘分,就是如此美妙。

黄宗江不忘在文章中开开老伴阮若珊的玩笑。一九三八年,阮若珊从沦陷中的北平贝满教会中学,奔向太行山根据地,见到刘伯承。刘伯承问阮若珊:“小同志,你到了这里想学什么啊?”黄宗江妙笔生花地写道:“那‘贝满之贝’娇声地回答:‘英文!’刘帅大笑。”

认识黄宗江,才知道他在南开中学的同班同学中,有周汝昌、黄裳。巧的是,我后来与他们两位都有了往来。

我与黄裳结识于一九八七年,二十多年间,往来颇多。为他编选《来燕榭书札》时,我写过一篇黄裳印象记,题为“看那风流款款而行”,作为该书序言。里面我写到,黄裳寡言,文笔却五光十色,变化无穷。他很少外出演讲,不过,我在郑州主持越秀学术讲座期间,一九九九年六月,特意邀请他和姜德明两位藏书家,分别从京、沪两地前往郑州,做了一场关于“藏书与书话”的讲座。黄裳由陆灏兄陪同,姜德明由我陪同。黄裳话少,自然由姜德明先生主讲。两位先生联袂出场,也属难得。

黄裳健在时,我先后为他编选《黄裳自述》《来燕榭集外文存》《来燕榭书札》《劫余古艳》等书。二〇一九年将是黄裳百年诞辰,我找出他的一百余封来信,交由大象出版社列入“大象名家珍藏系列”出版,正好与他的《劫余古艳》相呼应,也是了却一个心愿。

周汝昌也是“居京琐记”作者。最后与他往来,是在征集《来燕榭书札》之际。自五十年代开始,周汝昌与上海的黄裳来往通信,大多与《红楼梦》相关。周汝昌的字迹难认,只能录好后,送去请他校订。早在八十年代,周汝昌的视力就不好,写来的信,字都颇大。九十年代末,他的视力更不如从前。好在老人极其认真,一封一封费力校订,现在想想,真的令人感动。老人二〇〇二年去世,《来燕榭书札》二〇〇四年才得以出版,他未能看到此书出版,真是对不住他。我想,在“先生们”里,应该写写他,虽然我们交往不深,可是,他对晚辈的厚爱与谦恭,令人难以忘怀。

我于一九八七年秋天调至《人民日报》文艺部,负责“大地”副刊的杂文编辑,与黄宗江的来往更多了。

我调至《人民日报》文艺部,得感谢舒展先生。一九八六年,舒展与我受邀前往庐山,为那里举办的江西青年写作爱好者讲习班授课。我们两人住在一个房间,聊得非常投机。他问我,愿不愿意到《人民日报》文艺部?回答,当然愿意。经过一番折腾,一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我成了“大地”副刊的一员,一干就是二十九年,直到去年十月退休。

舒展本行是戏剧,一九五〇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可是,写作才是他的最爱。五十年代,他在《中国青年报》编辑“辣椒”副刊,因为发表一些被认为“不合时宜”的讽刺文章,而被打成“右派”,发配北大荒。“文化大革命”平反之后,他从《中国青年报》调至《人民日报》文艺部。我结识他时,他住在三里屯附近。我当时也住在三里屯,方便不时去看他。舒展健谈,听他讲述一些文坛的是非往事,听他讲对“新基调杂文”的批评,我对杂文界的事情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舒展在八十年代最早提出“钱锺书文化昆仑”的概念。他编选一套《钱锺书论学文选》,由广东花城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编选期间,他与钱锺书书信交流频繁,不时拿信件来让我看。这套文选,新增加钱锺书手稿约二十万字,可谓功德无量。

来到文艺部,第二年秋天,我们在江西鹰潭组织一次笔会,邀请黄宗江、邵燕祥、牧惠、刘征、韩少华等一行人参加,分管副刊的副主任舒展,同事常莉、李纳等一起前往。

这是一次开心无比、令人难忘的笔会。

我们第一次走进龙虎山——《水浒》开篇所写的地方。当年尚未开发旅游,游客极少,难得的清净。参观张天师道观,沿河漂流,美不可言。同行的部门同事李纳女士,被一些人误以为是毛泽东的女儿而遭指指点点,也是一件趣事。

离开龙虎山,我们前往武夷山。黄宗江等我们一行人爬山。舒展此时学戏剧的才华开始呈现,他大声问身边游客,你们知道黄宗江吗?他是《柳堡的故事》的作者。然后,他放开喉咙,高声大唱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随着他唱,我们几位也放开歌喉。一时间,武夷山回荡着欢乐的歌声。

回到北京,我们送黄宗江回家,才知道,当时他住在什刹海的一个胡同小院里。我们见到了鼎鼎大名的阮若珊。多年之后,我才从文章里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是阮若珊作词。几年之后,他们离开什刹海,搬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离退休老干部宿舍。

黄宗江与阮若珊的恋爱经过也是妙趣横生。五十年代阮若珊是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团长、准师级干部,黄宗江只是一个连级干部,还不是党员。黄宗江自己说:“一个男的连级干部向一个师级女干部求婚,这在我军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阮若珊认识黄宗江之前已经离婚,带着两个女儿,在黄宗江万言情书的重火力进攻下,两人恋爱了。他们两人都出生于一九二一年,一九五七年正是鸡年,属鸡的他们在本命年重组家庭,也很圆满。从此,他们一直相伴同行。

一九九七年,应徐城北先生之邀,我们一行十多人,陆文夫、邵燕祥、牧惠、黄宗江、阮若珊、林斤澜、唐振常、邓云乡等,前往杭州参加楼外楼百年店庆笔会,我的房间与黄宗江相对。他们夫妇早起惯了,每天早上不到七点,黄宗江就把房门敞开,电视机声音很大,说话嗓门也大。我却是习惯于晚起,觉得外面的噪音实在难以忍受。第一天忍住,第二天实在无法忍受,就跑了过去,大嗓门对他说:“你能不能声音小点儿,把门关上?”他大概没有见过我这样不懂事的后辈,连说:“好的,好的。”阮阿姨也在一旁说他。吃饭时,我一个劲儿地道歉,他也是一笑而过。

经过一年的努力,《黄宗英文集》终于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出版。十二月三十一日,我和黄宗江的女儿阮丹青,在上海一起参加《黄宗英文集》的思南公馆分享会。本来答应出席分享会的黄宗英,突然犯病做手术,无法前来,令人遗憾。不过,曹可凡、韦然、赵丽宏、阮丹青、胡雪桦等几位嘉宾,聊得都特别开心。

女儿丹青这样说爸爸和姑姑,大家听得开怀大笑:“他们的写作是不按套路的。他们就是活得乱七八糟,没章法,没套路,他和我姑姑都是凭着朴素的资产阶级感情在行事,写作。他们就是率真、随性、乱七八糟,把周围人搞得很狼狈,最后当然也被人原谅了。”

丹青说得不错,黄宗江的生活从不按常理出牌,颇有些随心所欲的样子。

阮若珊二〇〇一年去世之后,美国的卢燕女士时常来京,一度传出黄宗江要与她在一起生活的消息,最终没有下文。开始,黄宗英以为是黄宗江离开卢燕,让卢燕没面子,很生气地批评他。不过丹青告诉我说:“其实是卢燕阿姨不想嫁给我爸爸。卢燕和我谈过这个事。她说,她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她要是做妻子就会认真地去做,做好妻子。但是,她不希望被拖住,她还想演戏,演电影……我说,你就做黄宗燕吧(她的丈夫姓黄,她跟宗英、宗洛、宗汉都很熟),别做我后妈,我舍不得你做我的后妈。我爸爸和卢燕的事始终没有说破。”

很快,一位黄宗江的“铁杆粉丝”孙敏出现了。没有想到,两人真的走到了一起。

记得是在二〇〇四年的年初,一天中午,大家相约到什刹海附近的文采阁,为他们两人庆贺,参加的有黄苗子、郁风夫妇,邵燕祥、谢文秀夫妇,我和应红,黄宗江和孙敏。苗子先生以隶书书写三个大字“敏江春”作为贺礼相赠。

无巧不成书。同在文采阁,这天中午,一批毕业于燕京大学的同学也在聚会,宴请杨振宁、翁帆二人,如今成为“网红”的许渊冲也在场。黄宗江曾就读于燕京大学,时间很短,也算校友。我们大家前去见面。

过去曾见过杨振宁几次,见他与翁帆在一起则是第一次。杨振宁分别把我们一一向翁帆介绍。介绍到黄苗子时,杨振宁说:“黄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站在一旁的郁风,口无遮拦,脱口而出:“我可不是二十九岁。”场面略显尴尬。不过,杨振宁镇定自若,一笑而过。宴后大家合影留念。于是,留下了杨振宁翁帆、黄宗江孙敏、李辉应红三家的这张合影。

很快,“敏江春”这一页还是翻了过去。

黄宗江于二〇一〇年去世,我去八宝山与他告别。满眼看去,好多家电视台、互联网的记者,都扛着摄像机,机器上面大多写有“娱乐新闻”字样。显然,有多少明星来参加,才是他们的关注点。不需要沉默,不需要哀悼,真可谓“娱乐至死”。不过,这倒也符合黄宗江性格,嬉笑怒骂,谈笑风生,“活得乱七八糟”。人生对于他,就是一场大戏。这场人生戏,在追悼会上以快乐方式结束。

九十年代初,我为华侨出版社策划一套“金蔷薇随笔文丛”,曾约请黄宗江编选一本随笔集。他为这本书起了一个很妙的书名“你,可爱的艺术”,书出版于一九九四年。他于秋天写了一篇后记如下:

以上文字,合并了前冬结集的《剧诗集》与今夏结集的《问心集》,各有其序《〈剧诗集〉释》与《我的心里话》见前。为了合并又写了篇《序上加序》,呈“金蔷薇随笔文丛”主编李辉,他感到如此一集多序,摞床架屋,十分别扭,为我打乱重编了一下,分类与时序均妥,深为感谢。园丁李辉又说:如今称集每令人有陈仓旧谷之感,不受欢迎,不如择一佳句为书名。我乃想到自己一直艳羡的文丛已出蓝翎的《乱侃白说》与邵燕祥的《改写圣经》,颇思效颦,无奈捧心良久,颦亦难颦。忽然想到日前方写就,列入本卷最后一篇的《一谱为师》,副题为“你,可爱的艺术……”,曲出舒伯特,译出傅雷,我就以“你,可爱的艺术”为书名吧……

“你,可爱的艺术”,多么好,正切合“卖艺黄家”对艺术的挚爱与洒脱!

书名源自同一年黄宗江所写的《音盲乐语》。他在文章结束时写道:“我说过,我不识谱,但大半生以来,一直记住一行谱,那就是半个世纪前,我从艺时读到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后一卷《复旦》的卷首扉页是乐谱一行,德文歌词译为‘你,可爱的艺术,在多少黯淡的光阴里……’”为此,他把新完成的《一谱为师》,作为《你,可爱的艺术》一书的压轴之作。

读下面这段文字,可以深深体味黄宗江与艺术、卖艺黄家与艺术之间那种生命的厚重,那种耽迷于艺术之中的自得其乐的境界。他们关注社会,与政治也无法隔开,可是,只有艺术才是他们生命的真正意义——

此情此境,能不低吟:“你,可爱的艺术,在多少黯淡的光阴里……”傅雷译,译做“黯淡”,译得何其贴切!在日军压境、政府腐败之际,苦做挣扎的艺人生涯,其“光阴”真是何等“黯淡”,甚至可称“惨淡”;而那一线光明,是“你,可爱的艺术……”这艺术是我们的生命,是艺术的生命,也是政治的生命,得以存活的最直接意义的生命的生命。

卖艺黄家!在他们心中,艺术多么可爱!

热爱艺术的人,生命如此可爱!

完稿于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北京看云斋

同类推荐
  •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收录了叶延滨最重要短诗作品,主要包括《干妈》、《环行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囚徒与白鸽》、《寺中扫帚声》、《蜜月箴言》、《时间到了》、《最后的年轮》、《现代生态学》、《月族》、《石碑与青藤》、《一个人在城外》等百余首,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 百废待兴:争取苏联援建一五六个项目

    百废待兴:争取苏联援建一五六个项目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百废待兴:争取苏联援建一五六个项目》主要讲述争取苏联援建一五六个项目等相关情况。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本书是对《宋词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数十年对宋词的研究,最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经典宋词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宋词爱好者参考使用。
  • 声声慢(湖北青年作家丛书·第二辑)

    声声慢(湖北青年作家丛书·第二辑)

    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个人的生活触点如此之小。文学又让我们得以了解到一个超越我们自己视野、超越自身常识、超越自己认知深度的另外的世界。我们从中可看到很多不同的人生。有强者的人生,亦有弱者的人生,而更多的是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庸常之辈的人生。于是我们的生活可以得到很多参照,内心得到很多鼓舞,精神上得到某种力量。我们每一个阅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对应和所需要的。于写作者,比之读者所不同的,他在潜心创作时,不仅更清晰地认识外部世界,同时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内心。总有人写,总有人读。文学的魅力持久不衰大概也正在于此。现在,我们手里拿着的这套丛书,是从诸多青年作家的作品中,经专家耐心细致地审读后,挑选出来的。
热门推荐
  • 一往情深:老公,离婚吧

    一往情深:老公,离婚吧

    结婚两年,她恪守本份,唇烫疼她锁骨她说:“容深,有一天,咱们终会离婚”不会,怎么可能不会?
  • 我的纨绔世子妻

    我的纨绔世子妻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会医善毒,极品的特工穿越了女扮男装将军府世子,然后将一国太子勾到手的故事……正经版简介:外人眼中的诸葛云汐,是嚣张纨绔,奢靡享受,贪吃好色的纨绔公子。外人眼中的公子煜,是神秘莫测的煜澜阁阁主,是亦正亦邪的红衣少年。朝堂、江湖、战场甚至神秘小岛,他都要掺上一脚,没有人知道他为的只是心中的白衣少年。当恢复红妆,众人才知道,红妆倾城,当世无双。江湖上的墨白公子,是让人胆战的存在,无情门的门主,一袭白衣,却偏偏残暴无情。甚至传言他吃人肉,喝人血,唯独面对面前的红衣少年时,脸上挂着宠溺的笑容,似水的柔情,墨色褪去,白色浸染。1v1sc无虐
  • 首席爱得供养

    首席爱得供养

    订婚前一天,她撞见姐姐和她男朋友背叛。第二天的订婚宴继续,只不过主角却不是她。当她像个小丑一样被羞辱时,他突然搂过她,“找得我好幸苦。”他的出现,将她从平凡的灰姑娘变成了华丽的公主,这个有钱有貌有势的男人像个王子般拯救了她。腹黑总裁和灰姑娘的故事该怎样上演?
  • 大明特区

    大明特区

    在腐朽的清朝建国前夜,为了随之不久就要悲惨出现的中华最屈辱的近代那一百年最黑暗的时光,一个穿越到了崇祯二年的大汉子孙——天朝特别战略预备近卫师中尉文刀,在大明即将灭亡的最后16年中,为整个中华民族率先建立一个特区,可否?可以,则反转世界,殖民海外,一超独霸。不可以,那就在每个中国人都要甩着一根大辫子满世界丢丑的那一刻,纵身一跃吧——如果是东海,那就为diaoyu岛溅起一朵浪花,如果是南海,那就为最远的曾母暗沙化作那日夜啼鸣的一海鸥……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悟道厨仙

    悟道厨仙

    古有上人,自修剑术,终印道,小成,使得剑仙;传之后人,复现器神、刀神、马神、音神等诸流;后世又传,有大智慧者,采百草入汤药,救人于危难,遂成药神;此去轮回,东方神都天兆再现,有肖氏东,以厨正道,终成厨仙。
  • 鱼水欢欢欢

    鱼水欢欢欢

    李心水和蒋渔定情之后,给他约法三章:1、别总穿骚蓝色小泳裤;2、低调,别到处得瑟说我是你女朋友;3、最重要的一点,泳裤别穿三角的,比赛完之后,一定裹上大浴巾。蒋渔给自己的约法三章:1、听心水的话;2、听小河的话;3、听媳妇的话。
  • 法师的幸福生活

    法师的幸福生活

    自从在太昊陵得了一块会变颜色的石头以后,周科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官豪富蜂拥而来,求问前程、求问风水、求问财富……美女接踵而至,温婉如水的小家碧玉、英姿飒爽的警花美女、成熟冷艳的商场丽人……周科说:看病相面,驱煞免灾,恭喜发财……只是小道;点龙画穴,先天演命,逆天改命……,才算法术……寺院门口小摊上的木质佛珠……顶级拍卖场里做工粗糙的玉石手链……道观门口工艺品小店里的一道黄符……都可能,让你免去一场灭顶之灾……
  • 为你走到希望之地

    为你走到希望之地

    本书遵循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将英语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在阅读中,并逐一详解,使英语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 打卡型游戏

    打卡型游戏

    【一次差点迟到的上班打卡】大早上赶着去上班,杜翊意外发现自己可以看破打卡备注,从此他的生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滴!愉快的周五下班打卡!”“打卡成功,奖励一万元整!”……1、本游戏一经下载,需完成所有打卡成就方可安全卸载,否则所有奖励将强行收回。2、本游戏打卡成就不断更新发布中,请玩家努力自行探索,打卡奖励丰厚到超乎想象。3、一切解释归游戏所有,如有巧合,纯属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