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4400000001

第1章 李大钊,国民党右派痛恨的人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早期的国民党档案中,有一些关于他的记载,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前后,许多国民党党员,特别是右派反对国共合作,因此,对李大钊的评价也颇为“负面”。

告状信中的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927年4月被奉系军阀杀害。他1907年就读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其间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6年,他在北京参与创办《晨报》;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与陈独秀等人筹组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长期担任北京地区负责人,全面领导北方革命工作。

1922年8月,在专门讨论国共合作的西湖特别会议上,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委员的李大钊,积极赞成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8月20日,他在林伯渠的陪同下,专程去上海会晤孙中山,进行了多次“极为融洽”的交谈。不久后,李大钊加入了国民党,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然而,国民党内部却有左、右派之分。以廖仲恺、宋庆龄和邓演达等人为代表的左派,对共产党态度温和,希望促成国共合作,但他们不掌握实权。而以胡汉民、林森和张继等为首的右派却是国民党中的实权派,他们不认可共产党的理念,认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在借机发展壮大自己,因此对共产党持敌视态度。下面这封保存在国民党中央党史馆中的信,就能代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些国民党右派对李大钊等中共人士的防范与敌视。

这是1923年5月29日,国民党北京地区党务负责人卢钊给国民党中央党务部部长孙镜的信(档案号:环09147),其中主要说:

……顷闻党部有委任李君大钊为北京支部长之说……窃以直省支长早经先生令委溥公办理,群情爱戴,同志尊崇。李君大钊本非我党信徒,其于共产方面与陈独秀号称“南陈北李”,考其议论亦与我党主张立于作对地位,所以加入吾党者,不过假藉声威自厚实力(彼等目的可于《向导》中窥见)。今一旦以支部重权授非素信之人,于李君则诚有利矣,试问所招党徒,谁复能为吾党尽死力者,将来自成李君之共产党,于我党发展转多妨碍。钊忧患余生,以为北部党务当由溥公及本党声望素著之健全分子主持,不宜遗弃元老,委之首鼠两端之李大钊氏……立此骑墙人旗帜之下,以为党羞……

写此信的卢钊,是国民党20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地区的负责人之一,负责成立组织和招募党员。此人在国民党中属于“昙花一现”式的人物,即便在国民党的各种档案中,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但就是这么个人物,在信中明确反对国民党任命李大钊担任国民党“北京支部长”,担心他假借国民党组织来发展中共势力,并妨碍国民党的发展。卢钊诋毁李大钊为“首鼠两端”“骑墙人”。从这些字眼中,人们可以看出他对国共合作中共产党人的根本态度。

“溥公”的真面目

卢钊信中两次提到的“溥公”,就是国民党右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继。在卢钊眼里,张继是“群情爱戴”“同志尊崇”,那张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张继生于1882年,字溥泉,河北沧县人。1899年,他留学日本,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任该会直隶主盟人。1908年,张继赴法国留学,1911年回国后任同盟会本部交际部主任兼直隶支部长、国会第一届参议院议长,1916年任护法军政府驻日本代表,1920年任广州军政府顾问、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主持人。

1922年,孙中山筹划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容共”政策,张继一度积极参与其事,对共产党的态度较为友好。1922年11月,张继曾携带孙中山的亲笔信到北京与苏俄使者越飞会谈,他还是李大钊加入国民党的介绍人。

但随着共产党人陆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张继开始对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提出质疑,认为共产党是“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他认为,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并不是真心尊重国民党领袖,也不是真正信仰国民党的主义。在他看来,身为国民党员,动辄在刊物上批评、规劝国民党,就是以指导者自居,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张继等人逐渐开始排斥共产党。1924年1月,张继当选国民党一大中央监察委员。6月,他与谢持、邓泽如等联名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历数共产党的种种“问题”,遭到孙中山斥责。不过,孙中山去世后,张继积极参与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活动,主张“清党”,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1927年,他出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后历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中央监察委员、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史馆馆长等职,1947年病死于南京。

“二钊”的较量

卢钊在信中坚决地反对李大钊、明确地力挺张继的背后,反映着国共两党在北京地区的合作与摩擦。

在北京,国民党的力量原本非常薄弱,除了在国会及新闻界有国民党人零星的活动外,并没有建立起党组织。1918年以后,卢钊在北京设立“壬戌俱乐部”与“中社”两个小团体。这是1917年护法运动以来,国民党首次在北方成立的外围组织。但直到1920年,加入两个团体的人数并不多。卢钊在向上海国民党本部报告这两个团体的信函(档案号:环09149.1)中提到:

钊自七年,同卢君锡卿护法失败来京以后,目睹北京本党凋落情形,即欲联合同志宣传党义……党部初基计三十四人,至今仅余十四,余均以态度未明见摒……

到1921年至1922年6月间,孙中山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主持广东革命政权上,未能顾及北方党务。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兵变,孙中山被迫避居上海。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开会议,宣布“改进”国民党,“谋求党务之改进与发展”。与此同时,国会在北京复会,国民党员开始纷纷北上。所以,1923年后,国民党在北京的党务发展较快。

国民党人在北京的活动,主要在两个领域:国会和北京各大学。在北京各大学的学生中发展党员,主要由谢持和邹鲁等人负责。他们以“中社”为国民党外围组织,发展较为迅速。邹鲁晚年在回忆“中社”发展情形时说:“在这个时期里,除了出席国会外,又和谢持先生做扩展党务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联络北京各大学的青年学生,向他们宣传本党的主义,并先后介绍他们入党……”

国民党在北京扩大势力的同时,李大钊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在北京各大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大有与国民党“争夺”青年学生之势。李大钊加入国民党后,社会主义青年团活动更趋活跃。共产党还组建了另一个青年组织——北京与天津的青年国民俱乐部,力争在青年人中发展成员。这样一来,北京的共产党组织发展势头,几乎盖过了国民党,让卢钊等人深感不安。

为了对抗共产党的迅速发展,卢钊除扩大“中社”外,还于1923年3月在北京北新华街41号,创建了“民中俱乐部”,宗旨为“实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讨论政治问题”,成员“以本党纯粹党员组织之”。这里所说的“本党纯粹党员”,是指具有国民党一党党籍的党员,对于新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即所谓的“跨党分子”,坚持采取排斥立场,其简章第二十一条就规定:“确有二重党籍经人揭发者”,即予以除名。

可见,在1923年国共商议合作事宜期间,许多地方的国共组织并未合作,甚至还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以卢钊为代表的北京国民党党务工作人员对李大钊抱有很深的成见,就不难理解了。(撰文:王辉)

同类推荐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刘彻出生于帝王之家,小小年纪就面临着生存之战。他的母后王娡是后宫争夺战的主力。很快,这场“一姐”之战就演变成了太子之争。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数轮对决,刘彻终于登上了太子宝座。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先是发起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把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根基;随后又发动“武力革命”,使大汉帝国走上了“虽远必诛”的漫漫征程。然而,随着“绝代双骄”李广利和李陵的先后兵败、投降匈奴,刘彻的称霸梦彻底破灭。“巫蛊之祸”又引发了太子争夺战,刘彻手下的良臣名将纷纷卷入其中……
  • 刘邦传

    刘邦传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励志改变命运,读史点亮人生。靠决心屡战屡胜,靠用人适才适所。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异能之士;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本书将告诉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是怎样走上了成功之路。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哥我罩你

    哥我罩你

    加班加到猝死,试问有谁能比陈小尘更惨?“老天爷,你是瞎了吗!我还有一个星期就转正了,你居然让我就这么草率的死了。”重生后“苍天啊!为什么要让我重生回小学啊!我不想再经历一次高考了!”老天爷:……要不送你个帅哥当哥哥?嗯?不对啊!别人都是哥哥疯狂宠妹,怎么到我这就反过来了?
  • 极品仙宠

    极品仙宠

    正所谓,明骚易躲,暗贱难防。古有风流才子花丛生,而今世道在变,人心亦然。美女一样可以卖弄风骚,纵贯草坪,即为“纯洁”美女群玩转主角……
  • 有人会看你

    有人会看你

    不要什么都你以为怎样,在恶魔面前都一个样……
  • 一人神魔

    一人神魔

    天地之初,浊气、灵气混为一起,弥漫四处,纵横天地。华夏盘古受自然之旨意,持开天斧将两气分离,创造了三个空间分别与灵气,浊气,平气移入其中,名:仙,冥,凡三界。随后身化二人伏羲与女娲守护在此。
  • 校园之热血篮球

    校园之热血篮球

    我记得,在我没有目前的一切,没有这些荣誉和财富,没有这些粉丝和媒体的时候,我所拥有的只有那老旧的球场和忽闪的路灯以及陪我一起度过青春的伙伴
  • 骞予梦

    骞予梦

    我,很孤独,在无尽的黑暗之中,我似看见了黎明的曙光。她,我深爱的她——张子晴!
  • 宿命之双骄争雄

    宿命之双骄争雄

    所谓的神兽,所谓的血脉,统统都被一只猪踩在脚下,哦,强者?虽然没有功法,没有天赋,可依旧是星空下第一人。当一只猪有了智慧有了勇气,也就有了成为一只神兽傲世天下的野心;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有了信念,也就有了为后世开太平扫荡乾坤的抱负。新仇旧恨,谁主洪荒?洪荒,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 九皇叔的世子妃

    九皇叔的世子妃

    前世她一世名医无人能及,手拿银针无不让人闻风丧胆,银针落下之处就是死人也能给你从阎王手中抢过来。偏她今世一穿就被当男子养,这样也好,整日的游手好闲,京城第一纨绔,调戏姑娘,调戏美男,倾城的容颜下有颗流氓心,顶着世子的头衔不作是不是太对不起自己的名声了。他是,世人仰慕敬而远之受万人追捧的九皇叔,调戏谁不好非要惹上这妖孽,调戏不成反被调戏……
  • 败者的地平线

    败者的地平线

    二十五年前,日本最大的电子集团的总裁水名浩司的长子,在一场晚宴上杀死了一个小婴儿。事件被警方以“意外事故”定性结案。十五年后,水名浩司在一起空难中遇害。仅仅相隔一个月,水名浩司的前妻在大阪的一家高级酒店的客房中被杀害。半年过后,水名浩司的私人律师惨死在自家的别墅之内。二零一零年,经营状况良好的水名集团,突然在美国陷入了一场足以使之破产的诉讼纠纷。而最有动机报复水名集团的人,却早在多年之前“自杀身亡”。警方经过了十年的调查,至今无法锁定凶手。而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主谋,竟然就是那个最不可能的人……如果迄今为止的人生,只是一场残酷的骗局?如果现存的生活,就是个无法逃脱的牢笼?
  • 隐龙为婿

    隐龙为婿

    超级兵王归隐都市,竟然要给女总裁当上门女婿!丈母娘:好女婿,求求你别抛弃我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