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4400000003

第3章 张秀君:外公张闻天的寂寞晚年

“我相信,我将永远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是在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点光明在闪耀着……(我)将认真地开始做一个无私的光明的找求者了。”

这段话摘自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1925年所写的抒情小说《飘零的黄叶》。那一年,25岁的张闻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写下了这本小说,以此明志。他称,自己将“冲到人生的战场”,“创造人生的真意义”。

在后来的日子里,张闻天果真这样做了。张闻天曾任党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但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身处逆境,他总是坚守着“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的人生信条。张闻天一生中经历过两次重大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他慷慨激昂,大力支持毛泽东领导红军,并被选为党中央总书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59年的庐山会议,他直言“大跃进”以来“左”的错误,被错误地定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从此离开政治舞台。1976年7月1日,76岁的张闻天含冤病逝。1979年,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

张闻天晚年是在何种心境下度过的?他的子女如今又生活得怎样?2010年,在张闻天诞辰110周年之际,《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走访了张闻天的外孙女张秀君,听她讲述了外公的人生最后岁月。

红色教授“不争权”

张秀君的家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两间小卧室,一个门厅,不大的房子收拾得整齐干净。张秀君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上海市杨浦区某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儿时跟随外公生活多年,也是外公晚年生活的见证人之一。

“外公要我们做个普通人,所以我们家人都很平常。”张秀君热情地给记者端来茶水,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大摞资料,包括老照片、亲历者口述书稿、历史文献片,等等。她说,自己对外公的认识,也是这样一点点丰富起来的。

1900年,张闻天出生在江苏省南汇县(现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一个殷实的农户家庭。18岁时,张闻天在父母的包办下与当地一个善良勤劳的女子卫月莲成了亲。张秀君曾听外公说过,外婆“是新旧过渡时代的牺牲者”。“婚后不久,外公回到南京继续求学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东渡日本,又远赴美国。回国后,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文学创作上。1925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卫月莲先后为张闻天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张维英和二女儿张引娣。张秀君的母亲就是张维英。张闻天离乡时,张维英只有3岁。张秀君说:“母亲对外公曾有过不理解,特别是1934年之后,外公成了共产党领导人,被国民党悬赏通缉。外婆在村里被叫作‘共匪婆’,母女三人经常四处逃难,甚至几天几夜躲在芦苇荡里不敢出来,受尽磨难。”

张闻天入党后,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在日、美留过学,懂日语,能用英语演讲,俄语水平也很高,这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中简直是凤毛麟角。张闻天和王稼祥等人随后被选入苏联最高理论学府——红色教授学院深造。张闻天沉着、儒雅、有学识,很快有了“红色教授”的美誉。

1931年,张闻天回国后进入中共中央领导层,曾在宣传教育方面犯过“左”的错误,但他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很快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军长征开始后,张闻天作为地位仅次于博古的党中央常委,转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坚决同错误军事路线作斗争,促成了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

毛泽东曾不止一次赞叹“洛甫(张闻天笔名)这个同志是不争权的”,还称他为“开明君主”。张秀君说:“外公被推为总书记后,非常谦虚,再三推辞,拖了20多天,后来由中央常委做出决定,这才挑起这副担子,他当时当总书记是得到大家拥护的。”

在革命的征程中,张闻天结识了同样留学莫斯科,在瑞金担任少共中央局巡视员的刘英。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张闻天和刘英结了婚。张秀君听外婆刘英说:外公从年轻时就酷爱读书,喜欢思考,他戴着眼镜,不苟言笑,常在思考问题,从外表看完全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

不敢被人沾边的“名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张闻天到上海考察,才在离别近30年后,又一次见到了女儿张维英。“那时母亲已经结婚,带着我们来到上海大厦见外公。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公,他个子高高的,很精神,有学者风度。他们聊了很久,临别时,母亲希望外公能给自己介绍份工作,只为有个固定收入。没想到外公说:‘你在乡下种地挺好,还是继续种地吧。’外公身居高位,却从不给子女谋任何方便。”

1955年,张闻天为了减轻女儿的经济负担,将外孙女接到北京读书。那年张秀君9岁,被送到北京景山后街外公的住所。“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外公送我就读北京军区八一学校,我是住校的,每周回来一次。我们有时一起去看电影和话剧,外公是个音乐爱好者,喜欢听交响乐,爱去剧院看演出。”

在张秀君记忆中,外公从未刻意要求过她的学业。“小时候我写过一篇作文《扫街》,后来被刊载了,外公异常兴奋。他奖励我们的方式就是买书,他自己也爱看书,每周要去王府井新华书店。”张秀君在外公身边开了眼界,见到了很多政界要人,还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见过毛主席。“城楼上有舞会的,大家都争着和毛主席跳舞,很热闹。”

然而,张秀君和外公的愉快生活十分短暂。1959年夏,庐山会议召开。会上大家讨论认为,“大跃进”以来成绩很大,前途光明。而彭德怀觉得问题并没有谈妥,上书给毛主席。张秀君说:“当时气氛已经很紧张了,然而外公又在会上做了8000字的发言,支持彭德怀的观点。”

刘英曾在回忆录中写道:7月20日,张闻天接到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电话。田家英等同志出于关心,劝他如果发言,有些问题就别讲了。不久,胡乔木也来电话,劝他还是少说为好。然而,7月21日下午,张闻天在庐山会议华东组发言,总共讲了3个小时,涉及13个问题。张秀君说:“这就是外公的性格。其实庐山会议前,外公刚刚动过一个小手术,出院不久就接到通知要召开庐山会议,但是否参加自己决定。外公当时是搞外交工作的,完全可以不去,但他发现老百姓吃不饱,就想把这些藏在心里的话说出来。”

张秀君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时正好暑假,我和刘英外婆在北戴河,约好了庐山会议以后,外公也去。但是怎么等他都不来,刘英外婆可能已经感觉到出事了。”回家后,虽然张闻天从不在孩子面前谈工作,但张秀君还是感觉到了变化。“家里人少了,没有人来,气氛也很压抑,外公睡得很晚,学校的同学对我说‘你外公又犯错误了’。外公一时间成了不敢被人沾边的‘名人’。”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成了“彭德怀反党集团副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并被追查莫须有的“里通外国”的问题。张秀君能看出外公的苦闷,“这对于一个当过总书记的人是极大的侮辱。外婆说,外公一直意志坚强,从未见过他落泪,只有那一次,他流泪了。”

此后,张闻天的身体每况愈下,冠心病、心绞痛屡屡复发,经常住医院。张秀君说:“我妈妈维英从信中得知消息,想去北京看父亲。但外公回信说,他一切都好,要相信党,接受党的长期考验。”

被囚禁的523天

1960年7月,张闻天送走了外孙女张秀君。他写信嘱咐女儿,要让秀君到工农子弟多的学校继续学习。

张秀君给记者放了一段纪录片,她说,“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份文献资料,我也是后来才看到的,里面有很多‘文革’的镜头。我第一次看到外公挨批斗的情景,没想到他竟然那么淡定。”虽然张秀君多次从家人和书中了解到外公“文革”时的遭遇,但当真实的画面出现时,她还是忍不住落泪。“外公虽说书生气很重,但绝不懦弱。在关键时刻,能显示出他的品格。”

“文革”中,张闻天被审讯、批斗达200多次。从1969年5月16日起,他和妻子刘英双双被“监护”在北京景山后街寓所。张秀君翻开刘英的回忆录给记者看,上面写道:“我和闻天住的房子只隔一堵墙,但咫尺天涯。每天放风一次,时间错开,不让我们碰面。”张闻天担心妻子个子小,拿不动浸了水的大拖把,便总是把拖把洗净,晾在那里。等到刘英被允许进入盥洗室时,拖把已半干,她不会因为拖不干净地板而被看守人员斥骂。而刘英见到张闻天的衣服泡在盆子里,也会放上洗衣粉为他搓几把……他们就这样被囚禁了523天。

之后,张闻天和刘英被“遣送”到广东肇庆,张闻天改名“张普”,意为“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在那里煎熬了整整6年。1975年,张秀君收到外公的来信,要她有时间前往。“那时,我已经有近10年没有见到外公了。当我看到身体虚弱,刚从医院走出来的外公时,想说的话,全都说不出口。”

逆境中不变的信仰

张闻天当时的住处,背靠着一座小山冈,几间简陋的平房,离肇庆集镇还有两里的路程。“没有熟人,没有电话,上街买菜、煮饭成了外婆的主要差事,外公则负责打扫院子。他们的生活很拮据,且孤独闭塞,但是在晚辈面前只字不提,我也是从侧面了解到一些情况。”张秀君说,一次外公突发心脏病,外婆只有借来平板车,请人帮忙推到医院。“住处到医院很远,而且又要上下坡,外婆那样一个瘦小的老人,跟着平板车一路小跑,帮着推车,那时她已是一位70岁的老人了。”

张秀君被外公外婆在困境中的相濡以沫所感动。“南方气候湿热,庭院里长满了青苔,苔湿路滑,外婆即便出去买菜,心里也不踏实,担心高度近视的外公万一滑倒怎么办;而外公也尽力帮助外婆分担家务。肇庆没有煤,做饭要用柴草,外公生火,常常被烟熏得泪流满面,咳嗽不止。”即便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张闻天依旧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他写了数十万字的笔记和文章,“那时候外公的矫正视力只有0.2,他每天写作,也没有说写给谁看,外婆依旧很支持他,不停地在一旁帮他抄写。我去了两周,也抄了两周。”有一次,张闻天突然问张秀君,“你能看懂吗?如果能看懂,那多好啊,我的思想可以用你们的名义发表。”看着外公拄着拐杖,一边捶背,一边吞服硝酸甘油药片,张秀君心里说不出地难受。

如今回忆这段往事,张秀君说,她做了一件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情。“就在外公处境最难的时候,我与他谈起了信仰问题。当时我真的有点迷茫。我甚至跟外公诉苦,说我在学校的处境,还有表弟为此不能参军了……我真不应该说。”

张闻天告诉外孙女,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能够胜利。“我听了心里很有感触,外公说话时语气平缓,不快不慢。从庐山会议到‘文革’,他受了这么多迫害,但他的信仰还是那么坚定。还有外婆,在那样的情况下,依旧给我讲长征的故事,她说长征时牺牲了多少战友,什么困难没有经历过。我现在想想,他们这两个共产党员真了不起,刘英外婆一直说,向前看,向前看。”

要子女做个普通人

1975年,张闻天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经中央批准,一家人来到江苏无锡养病。张秀君曾4次前往无锡,看望外公。“我记得1976年前后,外公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连厚书都拿不动,他还要把厚书拆成小薄本,坚持学习。我两次建议外公写自传,他都坦然回答:‘一个人的是非忠奸,历史是最公正的’。”

张闻天到无锡后,仍然化名张普,蹒跚着出去考察民情。菜场是他考察的一个重点,里面的老百姓哪里会想到,这位经常见面的老人,曾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因冠心病猝死。在无锡病重时,张闻天就给自己安排了后事。“外公告诉外婆,他解冻的存款和补发的工资一共4万元,‘一定要做我最后一次党费’。外婆答应了,他还是不放心,于是外婆写了一张字条,约定两个人去世后,把全部存款交党费。”

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张闻天追悼会,由陈云主持,邓小平致悼词。邓小平在会上郑重宣布,为张闻天平反和恢复名誉,号召学习他服从真理的品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坚强党性。历史终于给张闻天正了名。

张闻天共有一儿三女,大女儿张维英已年近90,生活在上海,是位没有退休金的寻常百姓。张秀君说:“母亲晚年生活幸福,她非常知足。”二女儿张引娣,1953年曾在外交部当打字员。1955年,中央号召各直属机关精简机构,张闻天让女儿带头离开外交部机关,回到上海,在自行车厂做普通职员。张闻天和刘英的独生子张虹生,在父亲的鼓励下,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过田、赶过大车、放过牛。父亲去世时,儿子都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张闻天平反后,张虹生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一直干到1997年退休。张闻天和刘英1961年还领养了一个孤儿,现在北京生活。

张闻天生前曾这样写道:“生命如流水,只有在它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采访结束时,张秀君感慨:“我们家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靠自己健康发展,不喜张扬,爱读书。要说外公给我们全家人留下了什么,那就是要我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普通人。”(撰文:刘畅)

同类推荐
  • 纽曼(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纽曼(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1945年5月,美国国会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为一个当时被称为“敌侨”的德国人的美国公民资格问题,通过了一项不受敌国侨民归化的要求限制的法令,提交总统杜鲁门批准。后来人们把这位美籍德国人称为“总统特别公民”。这人是谁呢?他就是本传记的主人公杰哈德·纽曼。然而更富传奇色彩的是纽曼的一生的经历。他这个“总统特别公民”背后有一连串不寻常的动人的人生故事。你想猎奇吗?想从纽曼的传奇式的一生经历中获取某种启迪和裨益吗?请读一读这本传记吧!
  • 瑞安古代清官故事

    瑞安古代清官故事

    本书精心遴选38位我国古代温州瑞安籍以及在瑞安任职的清官,以生动的笔触、感人的细节描摹,配以形象生动的人物插图,讲述其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事迹。本书对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观念具有一定的意义。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热门推荐
  • 站在巨人肩上-从伽利略谈机械发明

    站在巨人肩上-从伽利略谈机械发明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 位面空间大冒险

    位面空间大冒险

    一个宅男得到位面穿越的机会后会做点什么?”队长,别开枪,他是巴基。”方涵看着眼前的史蒂夫道。这是一个宅男得到位面进化系统后在位面进化升级的故事。
  • 我真是大小姐

    我真是大小姐

    她穿越了,一切都如她想象,有钱有势。狐朋狗友不是公子,就是皇子。可是!我明明该是白富美,为什么变成了败家子?喂!我是女的!我要嫁人!要当皇后!便宜老爹:放心,我会给你找个如花似玉的老婆的!太子:大康国的美女随你挑,最漂亮的都给你。秦媛抱头痛哭:“老头,你给我出来,这剧本不对,我要回去!”秦媛成了个伪汉子,与一群帅哥称兄道弟,喝花酒,逛青楼,领着恶仆调戏良家妇女。当然,女汉子,大丈夫,必要的时候,还要学学那花木兰,耍起大刀保家卫国!一个人的时候也曾暗自叹息:想当初我为什么穿越?难道不是成为天下第一美女?天下第一才女?天下第一妖女?苍天啊!谁来拯救我?我要做祸国殃民的苏妲己,决不做巾帼英雄花木兰!
  • 隐婚老公靠边站

    隐婚老公靠边站

    一场精心策划的算计,她让傅氏集团最有权有势的公子娶了自己,卖得了妩媚装得了可怜,她成功从他身边顺走了一笔财富和结婚证。四年后,回国,她身边站了一个精雕玉琢的小娃娃。傅璟琰:“傅太太这么快就和别的男人相亲?我怎么记得我们还没离婚?”慕秋晚:“那我们可以离婚。”傅璟琰:“离婚?做梦!”“放话下去,慕秋晚是我傅璟琰的女人,是孩子他妈,想接盘得先问过我!”秘书:“好的,先生、太太。”
  • 伊尼斯的白塔

    伊尼斯的白塔

    暗示理论认为,魔法源自施法者的想象,借助精神力量,将“想象中的”法术投射到现实世界。元素理论认为,魔法源自自然界本就存在的元素。借助咒语对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法术。这么一来,按照暗示理论,同样具有思想的魔兽应该存在;按照元素理论,可以刻录咒语的法阵应该存在?但是它们在哪里?
  • 从首富开始跑偏

    从首富开始跑偏

    成功拿青春换了明天的马腾云过着曾经自己想象不到的快乐生活,偶尔翻翻网上沙雕网友们对自己的评价,“老马实在是太凭亿近人了!”“不愧是首富啊,如此多财多亿!”“看看老马最近的那场演讲,真是亿鸣惊人啊!”……面对凭亿近人、多财多亿、亿鸣惊人、亿高人胆大、德亿双馨、财华横亿等诸如此“亿”的形容,马腾云双手一摊,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这是跑偏了?”
  • 复雅歌词

    复雅歌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科技逐日领

    科技逐日领

    带着储存着人类科技智慧的手机穿越,还意外当了一个冒牌领主。从此这个异界变了天,一个现代化的领地在角落中渐显峥嵘……
  • 无聊的妄想

    无聊的妄想

    我们知道在历史的进程下,任何个人的奋斗都是可笑且无效的。但总是有勇士会站出来,对抗这庞大的历史车轮。他们大多数被碾成尘土。少部分会转而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嘲笑自己那被碾碎的朋友。可我们真的能说那些为了自己的信念妄图撼动时代前进方向的勇士是可笑而愚昧的吗?他们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直到他们能完全凭借人力去调转这时代前进的方向,走向他们心中理想的天堂。但据我所知,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