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56700000003

第3章 素质教育与课程建设

2-1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系刘军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企业管理中脱离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升,特别是2003年12月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日益呈现出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丰富、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历史沿革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自2001年首次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开设,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特点确立了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激发学习潜能为教学目的,以“知性”获得为教学基础主线,以“感性”提高为教学方法主线,以“悟性”升华为教学思维主线,全方位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课件上网,作业布置上网,开始实践论辩式教学,即对话式教学。随后于2003年,以刘军教授为带头人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系,并形成团队,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划归人力资源系授课,在校、院大力支持下,本课程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无论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在教学改革、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组现有10位专职任课教师,其中教授1人,占10%,副教授4人,占40%,讲师5人,占50%;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占40%;30— 45岁教师8人,占80%;此外,还聘请了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的Farouk M·Fawzi教授、台湾中山大学的黄英忠教授、复旦大学的张文贤教授、厦门大学的廖泉文教授为兼职教授,已为大学生作了10余场“名校名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前沿论坛讲座;同时,学院还聘请了包括三九企业集团赵新先总裁、深圳华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张永成总经理、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玉柱、深圳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柴向东总经理等著名企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为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考虑到课程特点,课程组还定期从企业及其他管理咨询机构聘请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给同学做专题报告。由此可以看出,本门课程的教学师资梯队齐全,教师年富力强,兼职和客座教授力量雄厚,外围实践支持资源丰富。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特色

一门课程的教学如何充满活力,如何更好地起到引导、启发学生的效果,如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独特的课程教学特色。这是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忽视此环节,往往会导致课程教学呆板、僵化,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主要特色体现在课程开设之初就确立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创新、精致、优化的运作体系上。

1.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本身的特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激发学习潜能为教学目的,以“知性”获得为教学基础主线,以“感性”提高为教学方法主线,以“悟性”升华为教学思维主线,全方位贯穿教学全过程。

2.课程运作体系

(1)创新。就是教学内容创新,表现在不仅重视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传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务,而且更重视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理论的推介,如科学的人才观、人力资源与经济关联理论、人力资源过滤理论、人力资源活力理论、人力资源链理论等。同时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分析中联系中国文化背景,真正使理论与实践创新融合。(2)精致。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教学媒体组合使用(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T课件及网上辅导等);实现教师讲述、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模拟实验有机组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营造人性化学习氛围,树立和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优化。就是在课程体系上优化。课程组多次研讨教学内容,实施“板块”化再造,使得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各部分信息量更加适当,内容衔接更加合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教学效果的反馈与修正过程,更是授课者与受课者思维不断碰撞磨合的动态调适过程。一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工作,对于此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持续、高效率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自开设以来,从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思维改革

新世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是一个需不断对应的“运动平衡”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教学思维。什么样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结果显现。针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本课程侧重在创新思维、互动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同向思维、例证思维、幽默思维、美学思维等八大思维上与教学关联实践。八大教学思维与教学的关联实践,使得课堂教学由单调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变得非常受广大同学的欢迎。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灵活运用课堂组合教学(即时馈合式意境教学、论辩式教学、对话式教学)、课堂组合研讨教学(沙龙式研讨教学、课程论文教学、体验式教学法)、课堂组合技能教学(课程非传统组合案例教学、课程组合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按照学生的感知性、运动性、思维性、记忆性和社会性、情感性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和检验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究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并于其中注意允许答案的发散性和非确定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更多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知识,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语言、实物、图片,使学生对事物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课堂上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们通过幻灯、影视、模拟软件等现代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模拟实践,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撰写小型学术论文,提高学生利用文献和运用知识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另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入企业课题组,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3.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此课程自身发展的特性,我们确定了此课程建设的4大目标:

(1)拟成立“人力资源实验教学三大中心”。即人力资源系统模拟中心、人力资源素质评价中心、人力资源工效实验中心。三大中心将为教学提供较高档次的试验场所和分析工具(目前已完成初步调研报告)。

(2)引进多种先进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我们希望引入不同的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让学生体会HRM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管理理论的差异。其目的是让同学走出学校就能熟练操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而不仅仅拘泥于理论的条条框框。

(3)沟通场景设立。拟投资建立管理沟通的实际场景,强化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完善。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课件、相关参考资料链接、案例库用数据库资源用于远程教学。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实践

课程教学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但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从而大大减弱了课程的实践性,不能很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学习也变得抽象和枯燥,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此传统弊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教学实践环节,拒绝“死读书,读死书”,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的环境和机会。

1.配套实验教材

为了适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选编了400套情景模拟题(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研讨、现场演讲、有领导小组研讨),配合教学使用,效果良好。

2.实践性教学环境

(1)学院建有信息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信息管理实验室拥有计算机80台,并购买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软件2套(心理测评软件、中国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此外该实验室还拥有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ERP)软件,该系统可以实现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块的对接,让学生轻松感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效率。

(2)学院建有13个校外大学生管理实践基地。校外管理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实在在的机会。这也是目前一流大学都在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倾注较大精力和心思的重要原因。通过校外实践的机会,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提升以及思路的拓展。学院目前建有包括深圳市华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大梅沙海景酒店、深圳市华晶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航企业集团、深圳市旅游协会、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市长城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康达尔(集团)运输有限公司、深圳市用友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天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嘉码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e城科技控股有限公司(MMS)、海王英特龙实业有限公司13个校外大学生管理实践基地。为课程教学期间学生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邀请实践基地企业老总来校讲座,带领学生参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3)大型沙龙活动。沙龙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的老师在教学之余举办的各类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深圳市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沙龙更是师生与企业进行的直面交流;同时,我们还每年举办一期校内人力资源管理沙龙,即学术研讨班;在2003年我们还通过学术研讨班与香港城市大学举行了一场深港两地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论坛。通过沙龙活动,不仅仅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沙龙活动带来的思维上的碰撞及转变,很可能会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包括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建设在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这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建设体系能够不断完善以及此课程始终保持较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同时,课程教学又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体系,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课程自身不断的发展,对课程教学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建设还应与时俱进,不断的根据课程自身的特性进行改革与探索,不断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2精品课程“运筹学”建设综述

信息与系统管理系李丽

“运筹学”是一门历史较悠久的课程之一,在现代管理领域具有及其广泛的应用空间。它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科学管理、效益管理、精确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运筹学”是管理学院各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覆盖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两个层面。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方法与技巧相得益彰;应用与拓展变幻莫测;教学与科研互动融合。

一、“运筹学”课程背景及内容

运筹学的实践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任务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广泛的应用。著名经济学家阿罗、萨谬尔逊、西蒙等都在本学科内部推广了运筹学方法并对运筹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系统配置、聚散、竞争的运用机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一套理论体系,如规划论、排队论、存贮论、决策论等等。美国于1952年成立了运筹学会,并出版期刊“运筹学”,世界其他国家也先后创办了运筹学会与期刊,1959年成立了国际运筹学联合会(IFORS)。我国于1980年成立了运筹学会,并于1982年加入了国际运筹学联合会。

目前,“运筹学”已成为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对运筹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是提高管理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以下是该课程内容、体系与目的。

运筹学的教学以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如下:

运筹学课程内容包括规划论(含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排队论、决策论、存贮论、对策论。

(1)规划论。主要包括: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本部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具体地和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优化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图论与网络分析。本部分的教学目的是:根据学生对图的数学概念和理解力,将其提升到如何运用图对现实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寻找数学规律、构建数学分析模型,从而达到运用图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图的数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力。

(3)排队论。该部分的教学目的是: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统计知识,使学习者掌握通过对随机服务现象的统计研究,找出反映这些随机现象的平均特性,构建排队问题的模型,求出解析解,从而寻求研究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方法。

(4)决策论。该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风险的方法。为学习者在将来的工作中,科学地处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打下较坚实的理论、思想与方法基础。

(5)存贮论。该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存贮论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上的重要作用,掌握存贮论的一些主要思想和理论方法。

(6)对策论。该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博弈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竞争的或斗争性质的问题,掌握在该背景下寻求理性行动策略的思想理论方法。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运筹学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筹学的系统优化的基本思想;掌握建立和解决各种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二、教材使用与建设,扩充性资料的使用情况

管理学院运筹学课程组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及教材选用。1.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本科)

(1)教材:钱颂迪等著,《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教学资源:(连接至PPT,题库等)。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

(1)教材:F.S.Hiller等编,任建标译:《数据、模型与决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教学资源:(连接至PPT,题库等)

3.中英合作工商管理专业(本科)

(1)教材:I.McGowan等编,An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Decision Modeling,UCLAN PRESS,2001年第5版。

(2)教学资源:(连接至PPT,题库等)。

4.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及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材:F.S.Hiller,G.J.Lieberman,Introduction to Operating Research,McGraw Hill,2005年第8版。

多年来,由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带来对课程难点的诠释,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核心教材与扩展教材并行的方法,使好学生空间广阔,一般学生基础扎实。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

在实践能力的拓展上,充分优化校内外资源,如通过学院的信息管理实验室演示管理实物过程,理解运筹学应用精髓。使学生轻松感受运筹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学院建有13个校外大学生管理实践基地。如深圳市华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大梅沙海景酒店、深圳市华晶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航企业集团、深圳市旅游协会、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市嘉码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e城科技控股有限公司(MMS)等为课程教学期间学生拓展视野。

(2)利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互动性。深圳大学网络发达,运筹学教学网站已成为学生教师交流的中心论坛,第二课堂与学习“超市”(如自测题库、基础题库、挑战题库;课件集锦、雅文共赏、建模大赛,BBS等),通过引导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思维的潜力,使冰冷的理科学习变得鲜活。

(3)引入案例教学,训练系统思维。运筹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通过典型案例引导、重点讲授原理、辅以上机解题、个人研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案例分析环节,使学生掌握若干类经济管理领域中常见的运筹学典型模型,了解作用这些模型的数量分析方法;初步掌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运筹学模型的方法和技巧;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及步骤:

①案例引导教学。②模型讨论教学。③模型算法推理教学。④多媒体课件教学。⑤运筹学算法软件包实习操作。⑥建立“运筹学小组”。

整个运筹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基于从实践→理性→再实践→再理性的循环过程展开。

四、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中永恒的追求。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的宗旨是“脚踏实地,与时俱进”。

1.精良的教师队伍

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本课程组由4名资深教师组成(1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全部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名,他们不仅出身名校,且都有10年以上讲授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经验。他们合作出版了电子教案《线性规划》,编纂了运筹学教学案例多个,指导学生数学建模及课外管理实践活动,如学生“二手书阁”利用所学的运筹学知识进行库存、物流管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在深圳市“力劲杯”大赛中夺得银牌。该课程组教师以运筹学理论为基础,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集体加入中国运筹学会,并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这些卓有成效的活动培养造就了该课程组,实现着教学科研互动的建设目标。

2.适时实用的课程网站

建设课程网站是现代教学中一项基本的工作,但网站的实用性,效果值得讨论。本网站不追求精美的设计与华丽,重在实用性、适时性、互动性。

目前实现的网上资源有:各种系列运筹学课件及教学大纲、教师资料、讨论题板、互动点评、各类题库等。

正在建设的有网上课堂(2005年10月)和学生自测模拟题库(2005年6月)。

3.活学活用的学习气氛

学习气氛是一种学习文化。需要较长时间建设,运筹学课程组通过学生自编案例,自主学习,学生参与考评等措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上下年级资源共享,相互借鉴,使学习风气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五、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方法

我们的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课程组教师正以此为目标,不断建设、完善“运筹学”课程,我们相信,只要精诚所致,一定会有所收获。

2-3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信息与系统管理系甘小冰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国家教委确定的高等财经院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得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掌握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统计学的发展呈现出与其他学科结合交融的趋势。一方面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与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特别是信息科学的发展,为统计学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统计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为统计学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使大量的统计工作方便快速地完成,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

在统计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统计学知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前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应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展开,下面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谈一谈对统计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教学目的

统计学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应是使学生掌握统计学中的有关的数量分析方法,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和培养。

(一)培养学生统计思维

统计学作为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思维是统计学中蕴涵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过程思维、允许波动和数据说话。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统计甚至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方式,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学会用数据说话,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与统计学中的概念、方法结合起来,使统计方法成为有源之水,有用之器。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数量性是统计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从统计学发展的新形势看,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包含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能力是新的时代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现象之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增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更具有隐蔽性。这就需要高校所培养的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掌握灵活多样的统计调查方法,科学地加工统计信息的技术,以便对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进行抽象概括,揭示其规律性,从而实现科学管理。

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不仅是统计学课程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把统计学概念、方法的教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完善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统计学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基本理论部分描述性统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大量抽象枯燥的统计学基本概念及名词术语、各种名目繁多的分类以及其中存在一些的漏洞和混乱,使统计教学枯燥而乏味。另一方面统计分析方法部分篇幅较少,仅介绍一般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统计学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体现其应有的本来面目,即从数据到结论,形成新的教学体系——数据的搜集、数据的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度量与分析,诸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等等。建立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内容,使其基本理论的涵盖面“广”、内容“精”、方法“实”、编排“顺”,此外,增加一些具体综合案例,介绍实用的统计软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改革和完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又必须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1)课堂教学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在统计学授课中,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形成对有关统计范畴的准确而深刻的理解。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应用广泛。没有学习过统计的学生对统计并不陌生。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经常听到的统计数据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统计学中的概念、方法变得生动具体,同时可安排学生收集身边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分组报告、讨论,使统计学基本概念及名词术语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实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学会用数据说话。

(2)开设统计实验,使学生学会用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统计软件的介绍也可融入教学中,在多媒体教室里可以将统计教学中的算例直接用统计软件实现。

(3)统计教学中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采取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实践参访与报告形式,通过对有关统计部门组织的参观、调研,使学生从实践层面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安排课外调查实践,如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调查、整理、分析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组织学生参与某些研究项目等活动,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统计研究,最后完成若干篇调查研究报告,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在统计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具有基础扎实、实用能力强、一专多能、进取开拓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维认识经济现象,灵活掌握多样的统计调查方法,用现代电子技术加工统计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统计教学改革的核心。

2-4如何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

工商管理系杨云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等目标解决企业在设计、采购、库存、生产、流程等环节的实际问题。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品质控制方法、库存控制方法等;学会运用一些方法或模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然而,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不足,学生普遍感到理解难度较大,特别是像生产与运作管理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制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教学案例或基地;其二是教学方法;三是教学评估。本文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

一、关于教学案例或教学基地

在现实条件下,学生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感性认识。虽然表面上学到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或应付实际工作的能力仍然不够,以致很多学生在面试或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有一种“好像知道一点点,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的感觉。由于案例教学能将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经历某些企业的管理事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接触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没有工作的前提下一边“干”一边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是有好处的。

1.当前案例教学或基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纵观我国的案例教学,仍然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案例真实性不够。现在我国的一些案例一是源于老师自身的实际经验,加以适当提炼后得出的;二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三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案例,都缺乏必要的指导资料的支撑,缺乏针对性,不便于学生理解。

(2)案例库不够丰富。由于老师受个人精力、财力、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专门抽出时间去企业提取案例,导致很多老师在案例使用上相互拷贝,一个案例各个老师都在用,这本身就影响了案例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3)案例的情景感不强。现有的案例都已经提炼成一种书面的表达方式,缺乏具有情景色彩的立体感强、真实性强的影视图片等资料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案例与其他书面知识没什么两样。

(4)教学基地建设力度不够。现在很多高校均与不少企业建立了实习、教学基地,从运作实际来看,有的基地只是挂了一个牌子徒有虚名,有的只是接待一下参观访问。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基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基地应该是企业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交给学院,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讲解、解答,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学到理论和方法。

2.案例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建议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尽快建设案例库:

(1)从组织上改变过去老师自发地、单枪匹马式搜集案例的局面,由学校统一成立案例库建设部门,目前可以设在电教中心,人员组成可以采用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相结合方式。根据学校学科的布局和特点差异,分设不同的案例库建设小组,如:管理学科案例组、法学案例组、经济学科案例组、政治学科案例组等。

(2)案例建设部门以学校名义采用必要的措施搜集案例,要求案例图文声像并茂,制作成类似《经济半小时》《今日说法》等形式的案例片。采取的措施包括:直接到企业制作;可以与电视台经济部、法制部等联合制作;可以与一些大型的咨询公司、事务所联合制作,如:管理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直接从有关单位购买版权。

(3)案例建设部门在搜集到必要的案例素材后,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配音、剪辑等,分门别类进行归档处理,如生产与运作管理案例可以分成:生产战略类、质量控制类、库存控制类、成本控制类、流程改善类等,然后将案例的名称、类别等公布在网上。

(4)教师上课时可以向案例建设部门提出申请,免费或有偿提供案例教学片。案例制作经费的筹措可以有两种方式:学校支付;学校与学院共同承担。

二、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搞好教学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应广泛阅读和理解课程相关的内容,不仅仅要理解课程本身的内容,吃透讲义的全部内容,也要阅读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如讲生产与运作管理时要掌握质量管理、运筹学、统计学、成本会计等内容;备课时应有教师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完全照搬某一本书上的内容;在教学的同时必须参与科研工作,掌握本学科领域前沿的一些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中。

2.讲解

课堂教学永远是大学教学的必备环节,教师在讲解时应尽可能做到:

(1)复杂问题简单化,即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重点讲一些关键的问题、观点或概念,将一些很深很偏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

(2)抽象问题具体化,即运用现实中的具体实例或具体现象来说明书本中的一些抽象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联想,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术问题通俗化,即在讲课时尽可能用生活语言、通俗语言来解释学术用语,如在解释生产节拍、安全库存、直通率等时可以用生活经验来解释。

(4)枯燥问题生动化,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游戏、现实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说明或解释某些理论方法,如可以通过游戏来说明信息传递的失真问题。

3.作业

在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中,可以预先给学生设计1-2个大型作业,如:设计麦当劳公司的质量控制制度;设计深圳大学各种事务办理流程。让学生在思考中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既可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解决公司或学校的实际问题。这种作业特别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来讲比较实用,效果也比较好。

三、关于教学评估

我校教学评估的基本做法是:教师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学生也通过向领导或上级评价教师的授课而监督教师,领导则将学生评价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对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指导。这种模式下,教与学是相对双向的,并且控制教学质量的手段增多了,可以说参与教学的不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的领导也直接参与到教学质量的控制和监督上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仍然无法满足现在教育高速发展的要求。究其根源,主要是反馈的目的不明确,反馈的系统不完善以及反馈的方式不正确等因素所致。

(1)反馈的动机不明确。深大从上学期开始网上教学测评活动,但似乎目的并不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学校下发的通知来看,其主要动机是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这可能影响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和对测评的信任度。

(2)反馈的系统不完善。网上测评仅仅是一张关于教师几项最基本问题的调查表,缺乏开放式问题,这势必会造成测评片面性,对测评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有时教学评价不能简单用满意、不满意这样的答案就敷衍了事,因为这样太宽泛了,无法真正评价出一个教师的授课表现。

本文建议适当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学生不仅可以对教学课堂进行评价,还可以对考核进行评价,并且将考核的评价直接反馈给领导,再由领导对其中的意见或者问题进行判断、处理,然后反馈给教师和同学双方,待收集老师的解释意见后再对同学的意见和问题给予适当的解答或做出相应的反应。假设加入了学生对教师考核的意见评价,那么学生完全可以在考核时单列出一张问卷随考卷发下,在考试结束后让同学写下对考核的意见,如对教师所采用的考核方式、考题的难易程度或考题与平时上课的联系程度等方面的意见,而且学生可以将测评的题目一并写上,以及对老师主观的评价和对课程的主观看法和意见,然后交卷时由监考老师直接分类后,将考卷交给老师进行批改,将问卷交给学院或领导进行统计即可。这样不但解决了测评的参与率问题,同时也将教学的直接对象——学生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测评的准确性和测评结果的执行性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测评效果的发挥必然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2-5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信息与系统管理系彭运芳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通俗叫法。它指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以及部分地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作为一门专业课,其研究对象包括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所有理论和实务。它强调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地分析它的组成,逐个对每个子系统(子模块)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全面企业管理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也就是说,会计电算化系统将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一个子系统来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职能一般划分为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市场营销、计划管理、库存管理、技术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起着不同的作用。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头戏,由于会计信息全面反映了企业产、供、销日常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它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物流、商流活动之中,几乎与其他所有子系统都有数据联系。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一般都从会计电算化开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处于核心地位。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尽管会计电算化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仍然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拥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业务处理方法,自成一体。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上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日显重要,搞好会计电算化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在各高校开设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却没有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纵观各高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类:一类主要讲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一类按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讲述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还有一类专门讲述如何操作使用某一通用财务软件。一般来说,它们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闪光点,但都不全面,都有所欠缺。因而给本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要么上成计算机基础课或程序编写课,要么上成软件培训课。

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会计电算化,是为了适应现代会计发展的需要,以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胜任会计的实际工作。纯理论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连一张简单的下料单都不会做;程序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但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本末倒置,两种做法都轻视实践,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务实”。即便是会计电算化高手,也不会认为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无足轻重。我们知道,财务软件是会计知识、管理思想、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体,要精通某一财务软件,其难度远远大于精通Excel等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在一些软件公司,软件售后服务人员甚至多于销售人员;在本科生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数不清的难题,都证明了这个事实。而只重视实践,忽视理论的岗前培训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本科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只会顾此失彼,从长远看,会阻碍学生在会计电算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应该如何规范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目前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与电算化教学的滞后形成鲜明对比。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专业很强的课程,应以会计为主要的教学导向,计算机不过是一个高效的处理工具而已,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主要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逐个模块地设计、编写程序,而是要让学生在把握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对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此外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比较熟练地操作与比较各个流行的财务软件。这才是根本。是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只有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终身受用。对于一门专业课,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我们将其定位于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让学生具备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较高的专业素养。要造就既懂会计管理知识,又懂系统设计理念,既能操作会计软件,又能编写程序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难当重任。财务软件开发公司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高手是怎样磨炼出来的呢?是那些懂原理、会分析、能操作,具备了专业基本功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长期的实践锤炼出来的。

四、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基本框架构想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发展历程、概念、目标、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2)商品化财务软件及其应用:介绍国内外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情况,对几大知名品牌的财务软件进行用户界面、系统功能、使用性能等方面的比较;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财务软件来满足个性化需求;结合两个商品化财务软件讲述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

(3)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理论: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步骤、方法,详细讲述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重点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技术,包括如何利用系统功能结构图、计算机业务处理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进行系统分析;重点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技术,包括如何进行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I/O设计、代码设计等;一般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会用某种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简单的小程序。

(4)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分别讨论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等。

(5)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介绍如何使用Excel 2002制作专业会计报表以及个性化的财务表格,重点讨论如何利用Excel建立财务管理和分析模型并求解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6)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发展: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介绍网络财务软件、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管理思想、基本架构。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不可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专业老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应该熟练地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熟练地操作各个模块,并能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实验课,反复上机实践,归纳总结出每个模块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另外,教师要经常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比如,我校管理学院与北京用友公司深圳分公司长期保持着合作,该公司不仅为我院老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还为我院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笔者认为,要搞好实验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认真操练基本功。学生按照实验教程或者指导书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验证给定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获得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个过程虽然有些单调乏味,但必不可少。教师也可以事先给出几个思考题,不给答案,让学生解决,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2)搞好案例教学。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因为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巩固所学知识,获得自信心。真实有用的案例从哪里来?首先,我们可以定期聘请一些软件公司的软件实施维护人员,或者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验指导。其次,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案例,充实教学内容。(3)阅读各种专业杂志。一些专业杂志,既有会计理论探讨,又有实际应用研究。许多文章详细介绍各大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新中大等财务软件)的优缺点、使用技巧、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也介绍一些财务分析和决策案例。阅读这些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我院学生十分喜欢阅读这些刊物,深感受益匪浅。

(三)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创新能力培养

前面所述的内容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本科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能力是较高要求。我们知道,让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技术,并比较熟练地操作某个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很重要的,但对本科生来说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使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档次得到提升。这种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能够灵活运用软件处理所得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分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运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辅助管理者解决那些变化因素多的不确定性问题,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订高层管理决策。据统计,1983年,美国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早已进入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比如,IFPS就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层管理决策的会话式财务计划系统,可以很灵活地适应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方法的改变,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型进行模拟、预测、风险分析、统计加工等,很受用户欢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通过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来锻炼学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

(1)Excel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尽管大量的财务软件充斥市场,Excel仍被广泛运用于财会工作,令很多人爱不释手。如何利用Excel解决企业实际运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节约成本、优选方案、趋势分析、销售预算等,令学生很感兴趣。通过完成该课题,学生对如何建立并求解规划模型、如何使用方案管理器、如何利用Excel提供的线形回归分析与预测函数等有了深入了解。

(2)利用UFO电子报表系统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了评价和判断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风险、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一套实用、有效的财务指标体系。现在的财务软件大部分提供了财务分析模块,但只是提供了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财务指标,而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决定了财务软件提供的财务分析指标很难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利用UFO电子报表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开发出实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弥补财务软件的不足,大有必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FDSS)开发研究。让学生深入实际,到各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合理设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模型库、人机界面,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在财务软件日趋成熟的今天,会计的工作并不总是被动的、机械的,他们仍有许多发挥创造性、施展才能的空间。

2-6在“经济法”课程中精心准备和实施案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系陈淑妮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也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变为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其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使用。本人在对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也精心准备和实施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实施案例教学的体会。

一、“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经济法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经济法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将经济法知识学到手,判断标准应是“听、记、说、用”,即:对经济法的核心知识要“听得懂”,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技能要“记得住”,对经济法实践有关键作用的经济法条款要“说得出”,在经济法实践中要“用得上”。其中,“听、说、记”是经济法知识学到手的初级标准,也是经济法教学的初级目标;“用得上”才是经济法知识学到手的高级标准,也是经济法教学的高级目标。初级目标通过经济法理论教学可以达到,高级目标则需要通过经济法案例教学才能实现。

“经济法”教学目的是要通过经济法理论教学和经济法案例教学培育有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案例教学是用经济法事件提供的虚拟环境进行情景教学,通过案例将所描述的经济法事件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经济法事件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讨论中作为某个角色进入特定的法律情景,建立真实感受,追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在讨论发言中,需要对所学知识的各种逻辑关系进行大量的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显然,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和学生亲自操练,学生不但提高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群体协调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使他们在将来工作实践中能够应对环境变化,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改善并升级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大知识的新度系数,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处于主动、积极地管理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状态,所以,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经济法教学高级目标的手段。可以说,案例教学既是理论教学的继续,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没有案例教学,理论教学的成果难以充分展现,教育中的不足也难以充分暴露。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将来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经济法问题。实践中的经济法问题具有多因性、实践性、系统性等基本特征,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他们需要实现经济法理论与经济法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经济法科学与操作艺术的统一。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互动的可变环境中,寻求经济法上的最佳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具有很高的因地、因事、因人、因时制宜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能力通过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是很难达到的。只有通过对一些经济法事件的具体处理,学生才能逐渐具备和提高这种适应能力。所以,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的必需,没有案例教学的经济法教学将是一个不完备的教学。

二、如何选择和设计案例

1.选择与设计案例的原则

案例的内容是提高案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案例内容。为此,案例的选择不能太随意,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难点与关键问题进行选择,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依据。案例选择适当,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了就会用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信心。这样既促进学生学习经济法理论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但是,如果案例选择不当,比如案例内容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脱节,使学生学了知识却不能在案例中用得上,这样就人为地给学生造成了“学而无用”的感觉,从而会从心理上降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期望。

案例内容可以真实,也可以虚构,因为重要的不是案例内容的真伪性而是案例内容本身。很多时候,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某个经济法知识点,采用假定的事件或被设计后的“半真实”事件,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案例设计一定要和真实情况相接近,与学生所熟悉的经济法环境相吻合,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

总的来说,在选择与设计“经济法”课程案例时,必须把握好五个“度”:

(1)角度。案例的设置需要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贴近学生知识结构与生活体验的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勾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2)难度。所设置的案例必须有适当的难度,使问题的解决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探索历程,从而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训练效果。

(3)跨度。要利用案例间的跨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说,案例的跨度太小,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跨度太大,学生难以联系许多有关知识,难以作答,因此我们的案例要设计合适的跨度。

(4)坡度。设计案例必须尊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思维一步步引向纵深,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更主动的继续钻研和探索。

(5)广度。设置的案例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所设置的案例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回答基本正确或正确。

2.三个层次案例的编制

“经济法”课程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应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和系统观念,做好如下三个层次的编制:

第一层次的案例是任课教师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当介绍某一个新知识点时所使用的案情简单的小案例。这种小案例针对该新知识点来选择,可以选择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事件,也可以是某个复杂案件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出来的虚拟事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能检测出学生对该知识点是否真正理解。任课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重点知识,搜集或设计大量的小案例,每介绍一个新知识点后,最好都用一个小案例跟随。把该知识点随时随地地带入经济法情景之中,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同时训练。

第二层次的案例是任课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本学科知识,所使用的较为复杂的较大案例。所谓“较大案例”,是指该案例涉及到本门课程相关章节的内容,汇集了多个章节的多个知识点。采用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管理和运用本学科整体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系统思维的训练,防止学生处理问题的片面性和偏激性。这样的案例选择很重要,需要教师认真准备、搜集和筛选,每门学科的教师都应拥有涉及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经典案例库,并使之成为本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三个层次的案例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情况,结合本学科内容,所采用的更为复杂的大案例。该案例不但涉及本门课程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而且也涉及到与本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点。采用这种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复杂案情中,能够兼顾各学科的关系,统筹管理和运用整体经济法知识的高级能力。这种案例的选择相对有些难度,不但需要教师本身具备与本学科相关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还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协调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使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无缝衔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复杂案例中系统管理和运用自己的经济法知识。

三、搞好案例教学的“教”与“学”的准备

1.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各种准备

“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学生讨论是重要部分,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为了使讨论更有成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案例教学准备:

(1)要上好一堂案例课,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掌握数倍于学生的背景信息,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付自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才能从不同的角度,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观点和论述,否则就无法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熟悉案例教学内容,课前充分分析案例事实和隐藏在案例中的经济法语义信息,根据案例情节和所涉及的各学科各知识点,做好课前预判断和预分析,特别注意复杂案例可能产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冲突和歧义,并确定在学生讨论中引导和协调的基本思路。

(2)案例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加上案例事件本身的歧义性,学生很可能会产生经济法适用的多种备选方案。特别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具体问题分析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广度,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讲授。课堂讨论中不同观点的碰撞所引发出创造的火花,常令教师耳目一新。对于学生这种积极思维的结果,任课教师应注意予以保护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协调法律冲突,如何站在最合适的法律角度,对关键问题如何识别与分析,引导学生如何抓住主要问题,同时兼顾其他问题,以寻找最佳解决途径。

(3)学生讨论结束后,针对案件本身的经济法问题、所涉及的多种知识点以及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解决方案,教师应予以适当的点评。对于明显错误的解决方案应指出错误所在和原因,对于一时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的问题,应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讨论研究。教师的点评应恰到好处,既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个人观点,又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4)实施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用于自由讨论的时间资源的分配和控制,合理分配案例介绍时间、问题提出时间、学生讨论时间、教师总结和点评时间,安排好讨论问题的最佳顺序。教师还要注意准备案例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室布置、多媒体手段应用、相关物理设施等,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处于一种比较真实的案例情景教学之中。

2.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为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如下几点要求:(1)认真阅读案例资料以及相关经济法知识的复习和预习,为分析与讨论做准备。

(2)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准备发言提纲。必要时可以为学生设定角色(如原告或被告等),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案例情景之中,并要求提出起诉或抗辩意见提纲;如果时间许可,还可以使学生角色客串,促使学生站在另一立场积极地进行反向思维。

(3)把学生分成讨论小组,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通过团队互动,提高讨论效率与质量,并获得协调人际关系的锻炼,以适应将来工作中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4)案例讨论后,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总结,交流一下个人学习体会,或对案例教学模式、教师的案例教学方法等提出完善意见。在学生的学习体会中,要鼓励学生有学习新发现(启迪),鼓励学生对要点进行记录、观察、思考,并完成书面报告,从而完成一个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书面报告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是在本专业领域内检验并锻炼书面表达技巧的机会,有利于细致地利用、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加深对经济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获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回顾案例的讨论经过和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

四、“模拟法庭”与网上案例教学

除了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外,还可以考虑引进一些新的案例教学形式,如“模拟法庭”与网上案例教学,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1.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可以成为经济法的教学演示和教学实践基地。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并接受司法实践的检验,因此“案例教学”历来是经济法专业教学的重要方法,而“模拟法庭”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学生通过参与模拟法庭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而且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社会工作能力。

在仿真的状态下,通过对所选择案件的重演或者预演,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一个完整的模拟法庭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做三件事:一是选择典型案件,所选案件是否适当是模拟法庭活动能否取得良好结果的关键,应注意选择那些有一定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有一定理论深度或争议的案件;二是有序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应当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三是配备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使模拟法庭活动不至流于形式,可以安排法律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准备工作,包括接待当事人训练、调查证据训练、协商、谈判、调解训练、法庭辩论训练、各种法律文书写作训练等等。(2)模拟庭审阶段。

模拟庭审力求真实。为保证模拟庭审与现实的司法实践相一致,可以组织学生观摩、旁听法院公开庭审活动,近距离学习、观摩现实的司法实践活动。在模拟庭审前可以邀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理解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同时,在硬件方面,可以按照法院审判庭的标准仿制法院的审判席、原告席、被告席、国徽等,并借来法官袍、律师袍,力求学生在模拟审判中“真刀真枪”地进行审判。

(3)后期总结。

针对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情况,由教师和邀请参加模拟庭审活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对模拟庭审活动和模拟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表现进行评议,讲解模拟庭审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和各种技巧。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案件中的法律问题、疑难问题,结合有关法律条文进行讲解;通过结合实例解释有关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说明其立法目的,介绍学者对有关争议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梳理、重温、巩固所学经济法知识和理论,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网上案例教学

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更能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网上案例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互动式多媒体案例;案例讨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有充分的灵活性,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上网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通过电子邮件,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教师那里获得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通过网上聊天室,身处异地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走到一起,共同探讨分析案例。

网上案例教学必须有庞大的案例资源库做为支持,应将丰富的案例资源,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视等手段,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网上案例讨论则可以利用网上电子公告牌系统、在线聊天系统、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来实现。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可在学生中成立若干个讨论小组,对网上案例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讨论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2-6人为佳。小组讨论较之个人独立分析案例,具有集体的优势;而较之教学班的讨论,又由于小组人数少且联系密切、灵活机动等特点,在发挥组织的聚集、有序和调节功能上有独到之处。要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就必须要在小组活动中创立一种互动机制,以学生的互动性来激发讨论小组的活力。所谓互动,是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处于互相推进、互相竞争和互相配合的状态。建立互动机制要求学习小组活动能够体现以下效能:

一是协作效能。在讨论小组中确定一两个法律知识水平较高、学习较主动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起引导作用。随着讨论情况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鼓励角色转换,由其他学生承担主导职责。学生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取长补短。二是竞争效能。在讨论小组成员中设立积分制。对起主导作用的组长以及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的学生,酌情加分。在小组成员中实行只加分而不扣分(即对未承担职责也未发言的学生不予扣分)的办法。随着案例讨论的深入,鼓励角色轮换,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承担责任,同时,未承担职责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发言,争取加分,形成小组活动中的竞争态势。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与讨论效果进行总体评分,这样在小组之间也会形成竞争态势。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校需要把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懂法律的实干家、企业家等开拓型人才。要培养这些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局限于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的,而实施案例教学则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积极性。因此,案例教学在经济法课程与整个教学体系中都应不断加强与发展,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①周新华:《案例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教育》2004年6月。

②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8月。

③王建:《关于在继续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继续教育》1999年5月。

④宗战国:《案例教学在经济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3年7月。

⑤周世中:《在刑法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几点体会》,《广西高教研究》1995年4月。2-7应用经验学习圈理论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系王忠

一、经验学习圈理论与学习风格

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教授David Kolb创立了学习过程的模型亦即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分为4个阶段:首先,一个人先获得某种具体的亲身体验,然后,他会进行反思性观察,其后再对观察结论进行提炼概括,形成理论性的认识,最后再进行积极的实验来验证此理论是否适用,实验的结果就会产生新的经历体验,整个学习过程由此循环往复。

学习过程中的箭头表示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们会把个人体验之后所进行的个人反思和观察的结果进行提炼概括并应用到实践中去。但实际上,不同人因其各自的学习风格不同,而对于上述学习过程每个阶段的投入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

一些人“活动型”学习风格明显,说明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直接经验来获得信息。他们善于通过具体的感觉体验来学习。因为信息可知觉的性质是在活动中最容易获取的,所以他们倾向于在活动之中以获得信息。“活动型”风格的人喜欢与人们交往以获取信息,通过体验和参与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见图2-2的亲身体验阶段。

一些人“反思型”学习风格明显,说明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倾向于对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验,对问题进行沉思,并且探索可能存在的各种含义。他们喜欢观察和检查信息或进行反思性观察。他们避免迅速的判断,典型的做法是对信息进行考虑和反省,见图2-2的反思性观察阶段。

一些人“理论型”学习风格突出,说明他们倾向于对抽象的、符号的或理论的信息掌握得最好。当遇到一些观点和理论并且有机会进行逻辑和分析式的思考时,他们学习得最有效。他们更喜欢学习那些能够进行理性的检验或智力性探索的信息。“理论型”风格的人喜欢从书本中获取信息,见图2-2的提炼概括阶段。

一些人“应用型”学习风格突出,说明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倾向于对他们得到的信息立即采取行动。他们的反应是积极主动的,他们会考察将这个新的信息应用于目前及以后的问题或情境中。他们会进行实验来调查这个信息的含义和使用价值。通过积极地应用它,他们可以形成关于它的不同看法,见图2-2的积极实验阶段。

二、经验学习圈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经过以上对Kolb经验学习圈理论及学习风格的简要介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了亲身体验——反思性观察——提炼概括——积极实验的4个阶段;其二,不同的人在学习风格上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对于各个阶段的偏好不一样,他们在各个阶段中学习的效果也有不同。

鉴于此,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在经验学习圈理论的指导下,依照让同学获得直接经验——引导同学进行反思——过渡上升到理论知识——引发同学将课堂所得应用于实践这样的4个步骤设计和实施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概括起来有:

(1)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有关的研究证实了如果遵循了这个由亲身体验——反思性观察——提炼概括——积极实验所构成的学习过程,人们的学习将更为有效,学习成果保留的时间更长,还会更有利于人们培养有效的行为技能。

(2)如何按照同学们的特点和需要实施教学,是长期以来困扰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师的一个难题。将教学按照经验学习圈进行设计和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种学习风格同学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比如“活动型”的同学在参与活动时兴致盎然,“理论型”的同学在理论讲授时感到收获最大。

(3)依照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将有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同学在自己不太擅长的学习阶段里逐步弥补自己的不足,毕竟各种风格都有长处和短处;课堂上学习风格迥异的同学们在完整的学习过程里,会潜移默化相互感染,彼此欣赏取长补短。

(4)总之,鉴于经验学习圈理论已成为西方成人学习及员工培训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在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验式学习(Experimental Learning)、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上日益引起关注的热点,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教学改革完全有理由借鉴这一成果,提升教改实践的理论水平。

三、应用经验学习圈理论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与为企业人员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比,为本科生授课对于教师来说面临着教学对象缺乏工作经验,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以及注意力不易持续的困难。比如在讲授工作描述一节时,就会遇到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较远,惯用的概念—原理—应用的讲授方式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师可以根据经验学习圈理论,对教学进行新的设计:

第一阶段(亲身体验):布置同学分组对阅读材料“工作职责分歧”进行案例研究。案例大意是一个机床操作工工作中把大量的机油洒在他机床周围的地面上。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掉的机油清扫干净,操作工拒绝执行,理由是工作描述里并没有包括清扫的条文。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工作描述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做清扫工作。但服务工同样拒绝,他的理由是工作描述里也没有包括这一类工作,这个工作应由勤杂工来完成,因为勤杂工的责任之一是做好清扫工作。车间主任威胁说要把他解雇,因为这种服务工是分配到车间来做杂务的临时工。服务工勉强同意,但是干完之后立即向公司投诉。有关人员看了投诉后,审阅了三类人员的工作描述: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机床操作工的工作描述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面。服务工的工作描述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如领取原材料和工具,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也没有明确写明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工作说明书中确实包含了各种形式的清扫,但是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工人下班后开始。案例研究的思考题是:①对于服务工的投诉,你认为该如何解决?②如何防止类似意见分歧的重复发生?③你认为该公司在管理上有何需改进之处?第二阶段(反思性观察):在小组代表发言前,教师可以用身边的事例说明像案例中发生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使同学认识到科学的工作分析是准确的工作描述产生的前提。在各组代表发言时,教师把发言要点进行归纳并记录在白板上,并积极鼓励小组中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注意要点是引导到工作描述的作用、工作描述的撰写上。

第三阶段(提炼概括):把白板上同学发言的要点进行简要的阐发,并逐步过渡到今天的教学重点上。在此阶段,讲师把学员的注意力从具体案例转移到带有普遍性的理论问题。比如:工作描述是一种提供有关工作的职责、需要从事的活动、工作中使用的设备和工作条件等方面信息的书面文件。它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工作名称;工作概述;工作联系、职责与任务;工作权限;绩效标准;工作条件;聘用条件等。一份好的工作描述应具备清晰具体、简明扼要、广泛认同、适度弹性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阶段(积极实验):此阶段安排在理论讲授完毕之后与该节内容结束之前。让同学思考这样的问题:“今天的课程对于我们的班级建设有哪些启示?”随后布置课后小组作业题:自己确定所要分析的班干部职位(不少于5种),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这些职位进行工作分析,最后利用得到的信息,写出各种职位的工作描述。

至此,工作描述一节的教学遵循经验学习圈理论,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师的角色同传统讲授方式相比有了本质性区别,他更多的是以教练、促进者、主持人、催化者的面目出现,这一点也昭示着经验学习圈理论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课教学改革上,教师在这方面的理论准备与实践经验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Kolb,D.A(1976),The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Technical Manual,Boston,Ma.:Mc Ber.

②王忠:《员工培训的理论基础:经验学习圈理论》,《人才资源开发》2004年10月,2004年11月。

③[美]威坦·卡梅伦:《管理技能开发》(第5版),王垒、潘莹欣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怎样为工商管理专业开好“商品学”课程

工商管理系包江华

“现代商品学”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学为主,结合与内容有关的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以商品体为基础,围绕商品—人—环境系统,从技术、经济、环境、资源、市场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系统地、综合地和动态地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及商品质量和品种,为商品开发决策、商品质量提高、商品品种发展、商品质量评价、商品质量保证、商品质量管理与监督、环境与资源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商品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讲授本课程,使学生能比较广泛、系统地学到商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特别是要掌握商品的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与商品品种、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商品检验与商品包装、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与资源和环境、商品信息与商品预测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有关商品质量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各种企业管理工作。

一、为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商品学”课程的必要性

深圳大学工商管理学科作为学校最早的学科之一,1983年与学校成立同时诞生、同步发展,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深圳特区这一市场经济最前沿地带,坚持为特区经济服务的办学方针,为深圳特区培养了上万名高级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熟悉国际商务规则及我国工商管理法规政策,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商务运作技能,熟练运用IT技术和一门外国语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方向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中商品学作为一门综合选修课对工商管理专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品学产生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服务于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以及商务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现代商品学为商务活动提供了系统的商品学知识,广泛应用于商品开发、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对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为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质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已普遍得到应用,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商品学的研究,能洞悉最新科技成果与现代商品之间的联系,正确掌握商品的性能、特点和质量变化规律,采用新技术原理合理地维护商品质量。商品学还通过研究商品分类,编制科学、实用的商品分类体系,用于商品信息流和物流的管理,对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供应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和商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通过商品学的研究,能够掌握市场活动中商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品质及其变化情况以及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储运养护的条件和方法,适应科学消费的要求和商品经营工作的需要。

总之,商品学的任务是为政府和企业对商品从规划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到废弃的全过程实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为此,商品学围绕商品使用价值具体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商品学通过商品资源和商品市场的调查与预测、商品需求研究等手段,为政府部门实施商品(产品)结构调整、商品发展规划、商品科学分类、商品进出口管理与质量监督管理、商品的环境管理,制定商品标准及政策法规等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品信息,提出商品基本质量要求和品种要求,指导商品质量改进和新产品开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提高经营管理素质,保证市场商品物美价廉、适销对路。

(2)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商品学通过商品检验与鉴定手段,保证商品品种和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或合同要求,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平等的商品交换环境。

(3)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商品学通过确定适宜的商品包装、运输、保管的条件和方法,防止商品质量发生不良变化而造成损失;或者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电子与信息技术,提高商品开发、生产、流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防止商品因过时而造成的损失,保证商品交换的正常进行。

(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商品学一方面通过商品市场、商品信息、商品广告、商品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商品交换使用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普及商品知识和消费知识,使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商品,学会科学地选购和使用商品,掌握正确的消费方式和方法,由此促进商品消费使用价值的实现。

(5)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通过对商品废弃物与包装废弃物的处置、回收和再生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低成本加工技术等问题的研究,推动资源节约、再生和生活废物减量、保护环境等的绿色行动。

通过以上商品学内容的学习,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掌握有关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来更好地适应各种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为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商品学”课程应体现一定特色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课程的范畴,给该专业开设商品学课程应与商品学专业所学的重点和范围有所不同,应具有一定的特色。

1.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讲述“商品学”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商品学”,不是要他们成为专门研究各类商品性能的专家,也不是要他们成为掌握工厂生产工艺技术的工程师,而是要他们掌握经营生产和商品流通销售的本领,把经济管理理论和商品学结合起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使工业和商业企业都能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讲授商品学时,要注意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阐述,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的方法阐明商品的自然质量(内在质量),而且还要运用经济和社会科学的方法阐明商品的实用质量、美学质量、市场质量、环境质量、经济质量和社会质量等;除了讲述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各项质量特性指标外,还应注重商品的社会属性,如商品的成本、销售价格、消费水平、市场预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问题。

2.突出商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质量管理

虽然“商品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但它不是研究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它的重点是商品的质量管理。工业企业要把产品销售出去获得工业利润,商业部门要收购、储存和销售商品获得商业利润,都要求商品质量和品种达到一定要求,从而使工业和商业企业的营销活动顺利进行,得到更多的盈利,可以扩大再生产,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商品质量好坏、品种是否适销对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工业和商业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商品的质量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商品学”必须突出商品的质量管理,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述各种商品的质量特性指标和各类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在讲授该课程时,重点讲述与商品质量有关的各章节内容。

3.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商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验课的任务是验证教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辅助开设有关商品鉴定的实验课,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对某些常见商品的性能、特点及质量状况具有感性认识,掌握识别和正确评价商品质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工商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教学设计

“商品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选修课。该课程安排总学时为54学时,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16学时。由于学时少、教学内容多,所以必须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为该专业开设商品学课应具有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时间,突出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理论课教学中,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商品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常见商品的性能特点。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理论课教学主要以“商品学概论”为教材,结合商品学分论介绍商品学基础知识。在实验课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自己动手,使他们对某些常见商品的性能、特点及质量状况具有感性认识,掌握识别和正确评价商品质量的基本方法。为此,必须建立样品室和基础实验室,供示范教学和学生实验。

四、工商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的考核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必须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考试前,教师要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做到按时出勤,课前认真准备、课堂认真听讲、做好实验及写好实验报告。本课程最后成绩评定采取理论考试、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相结合。

总之,市场经济需要“商品学”,也对“商品学”的发展不断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商品学”的理论体系需要发展和完善,其内容需要更新和充实。“商品学”只有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持续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拓宽商品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2-9双语教学——通向国际化教育之路

人力资源管理系韩秀兰

邓小平曾经讲过:“教育要现代化,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全世界的环境,在未来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等学校的双语教学正是一种实践邓小平——我国现代化设计大师——这一号召的具体、有效的尝试。这一教学方式应该坚持下去,使得我们的学生全面提高外语应用的技能,第一时间接触国外先进的教材及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了解外国的价值观念、文化和教育体系,身在中国,胸怀世界。

我在深圳大学已经实践了六年的双语教学,用英语讲授了几种不同的课程,特别是在管理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愿意与同行们分享。

一、双语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更广泛专业知识的渴望

从六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视双语课程为拓展自己知识范围的机会。许多学生带着较高的期望走入双语课堂,目的是了解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案例以及人力资源及心理学知识。这些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中外管理比照有特殊的帮助。由于管理学科和心理学科的特殊性,西方在此领域的研究较为发达,许多学者视其为“西学”。

二、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外国的管理知识和心理学理论,从而使学生增加对中外人文科学差异的认识,提高学生洋为中用的能力

学生与其阅读或听中西方原著翻译过来的课本或文章,还不如阅读和听原文授课。这对他们及时接受国外第一手研究资料及提高英语听、读水平有不可否认的作用。学生由此可提高其专业素养及其自我概念,使其在专业上更有自信,增加求知渴望。

(1)从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英文原版书籍的阅读确实了解了国外较先进的知识体系。国外教材的结构,对概念的理解及图示、案例说明都与国内教材有所不同。学生通过学习,特别是两门以上双语课的学习对国外大学课本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这对他们将来到国外深造很有益处。

(2)由于当前对人才管理的日趋重要,了解人的本性和人格特点,获得较全面的心理学知识日渐成为热点。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很感兴趣,而心理学知识及研究,尤其是心理测评工具大多是舶来品,故用英语教授心理学知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心理学词汇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例如self-efficacy被翻译成“自我效能感”。单由中文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很费周折,如果学生学习其英文原意则更易理解。

三、双语教学确实使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有所提高,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工作实践打下基础

如前文所述,由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特殊性,专业外语知识尤为重要。例如在北师大,心理系的学生外语水平是最高的,如果没有双语教学课程,学生不会了解他们所熟悉的中文专业术语的英文来源是什么,对准确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不利。专业外语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是教师们所共知的,在这里不赘述。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双语课程后普遍反映外语水平有所提高,双语课为他们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外语提供平台,使他们的整体外语水平逐渐提高。

四、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外语能力以及对外语工具重要性的认识

双语课程能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的。学生普遍反映他们课后的外语总体水平有所提高(根据调查综合85%)。此前有些学生可能对外语作为学习工具的认识不是非常明确,甚至有畏难和抵触情绪。但通过外语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得学生越来越认识到外语在学习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获取各种信息中的重要地位。

五、双语教学作为选修课比必修更适合深圳大学学生

从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双语教学在必修课中实行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学生的外语程度差别较大,部分学生对英文阅读及听力有很大困难,对于这部分学生的确不适合开展双语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既没有学好英语,又不能够学到必要的专业知识,从而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英文教学是不合适的。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是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开出的更为前沿,内容更加灵活的课程。课程结构不一定十分严谨,但向学生渗透的是更深入和广泛的知识信息,是一种专业提高课或专题讨论课,故选修较为合适。选修可以使学生自由选择,有意愿的学生必然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和较好的外语基础,这对于达到教学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六、作为双语教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双语教学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语言上的困难,双语课任课教师必须注意到学生在专业与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和区别哪些属于语言造成的困难,哪些属于专业上的困难,或者两者相互影响。根据对学生语言程度的了解,特别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语言程度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因材施教;不能简单地找一本原版书籍照本宣科,或者将双语课程变成翻译课。教师要通读全书,为学生精选合适的内容,并以适当水平的英语讲解内容,教学方法应用要使得学生上英文课像上汉语课一样容易接受。教师对语言和专业的精通及适当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对此有两点建议:

(1)课前为学生准备难词和重要的专业术语,这部分要在课前、课中特别讲解。

(2)准备Hand-outs,使得学生容易掌握有关章节的重要内容以及讲解(Hand-outs也可做PPT用)。

七、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及思考

(1)双语课程需要管理。目前学校和学院为了配合教学评估的要求,鼓励教师开双语课,但对具体开课教师的资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完善的监督和管理,这直接影响了双语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师的选拔,课程题目的选择,课时及学期的安排,院、系应有专人统一监管,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使其合理化和有效化。

(2)通过试讲确定双语课程教师是对学生和课程的质量负责。鼓励教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学。

(3)要求教师了解国外相关的专业授课方法,取长补短,不能关门自守,故步自封。

(4)双语课程的教师要组成团队——双语课程组,定期交流授课体会,共同研讨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0管理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工商管理系杨益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双语形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能力,而教学重点在于专业知识信息的传递,使学生获取专业课要求掌握的内容。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反映出不少问题,其中,有原版教材缺乏的问题;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性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双语教学管理的激励机制问题。

本项目是深圳大学与英国兰卡西(Lancashire)中央大学的工商管理2+1合作项目,学生前面2年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学习,第3年在英国普林斯顿(Preston)学习。整个课程是英国方面的连锁授权课程,全部采用英国的相同教材和标准。课程提倡100%用英语讲授,在有困难的时候采用一定比例的汉语解释,使英语逐步浸入到各类课程的学习之中,这个方案开创了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先驱。长期的实践证明,浸入式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收效。通过浸入式教学,学生的英语能力以及各专业学科课程的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在第三年融入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但是在采用和引进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问题

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首要基础条件。从总体上看,各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的大量缺乏是普遍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聘请外籍教师。二是尽可能地引进“海归派”教师。第三种应是最重要的、根本性的措施,那就是培养自己的本土教师。推行双语教学,还关系到教师的待遇和考核机制。必须考虑到工作的合理量化。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在工作量上合理体现,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采用3倍于汉语教学课程的工作量计算方法,激励教师参与项目的双语教学工作;二是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双语授课教学评估内容和标准,实施课程评估计划,及时反馈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三是实行授课资格制度,对于参与项目的教师资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核,建立审核标准。

2.教材

有计划地引进和试用优秀的外语原版教材,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了解学科的最新成果和进展的捷径。现在国内的双语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使用外文原版教材,英语讲授,学生也用外语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②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师板书以外语为主,讲授以中文为主;③使用外语原版教材,教师用中文讲授。目前的双语教学,在教材方面还可以采用若干权变性的方法,一种是在实施双语教学之初,采用中文教材,而由教师在授课时尽量用外语授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尽量用外语。第二种方法是由中国学者参照先进外国原版教材编著外文专业教材。由于深圳大学中英合作的双语项目是连锁授权项目,项目之初的要求是100%英语教学,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也部分采用了以上的第二、第三种变通的方法,逐步过渡到100%英语讲授。

3.关于双语教学的方法

现阶段双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注意掌握渐进性和阶段性。以教师方面讲,教师自己要首先吃透教材。由于英国方面的教材很多教师是第一次接触,所使用的讲述方式方法与传统的方式有较大的差别,比较难以把握和处理。在学生方面,首先要考虑接受能力,许多学生都是刚刚从中学毕业,有大约30%左右的学生做好了初步的英语听课和吃苦耐劳的准备,但是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心理准备,100%的英语讲学无疑等于听天书一般,从一开始就消灭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②必须注意顾及中国国情。在课程中引用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全部来源于英国的案例,由于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差异,许多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解释了解也是涉及表面的粗浅知识,并未深入问题的实质。③要将现代教改精神贯彻到双语教学中去。提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创新精神的培养。

4.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比如,适当安排教师参与先进的适应性的语言训练,在训练课程中利用辩论、角色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提高教师运用新方法的能力。

(1)教学理念学习:适当安排教师参加教育理论培训课。如:“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案例分析(Case study),学生中心式学习(Student-center learning),概念绘图法(Concept mapping),建设性基于网络的学习法(Constructive,Web-based learning)”等。在课堂上鼓励教授与培训教师学员们开展热烈的讨论,经常安排教师在台前作Presentation展示,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课程观摩、交流:除在学习教学理论课以外,根据教师所教专业不同,将培训教师分到各相应专业开展交流,了解教学计划制定原则、课程学时分配原则、课程讲授方法、课程考核评估办法、教材选用标准等。经常组织学术研讨班,邀请有先进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培训教师交流,例如:IT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演示、大班课老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等。

(3)语言辅导:许多本土的双语教师的英语能力有待提高,应该定期安排辅导,针对听课、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应性强化。

在组织和参与整个双语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真实地体会到高校教学中一些尚未挖掘的鲜活的东西。在引进英国2+1课程体系过程上,我们感觉到信息时代知识爆炸让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种种改变以及教师采用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通过课堂老师教授的方式,而是全方位的。根据新的构建理论,比如案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让学生开口都是新式课堂的一些教学尝试。其次,在与兰卡西(Lancashire)大学老师进行交流期间,我们发现西方先进国家对于教学及先进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是相当大的,无论是教学计划还是课程设计都是很精心地去准备;在课堂教学时,老师表现得很有激情。其工作的程序性非常严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发给我们的材料可以看出,他们为整个项目制订了详细的培训和交流规划。凡此种种,都说明教学,无论在哪个社会,都是应该备受重视的。

通过深圳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到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首先是学校的各级领导必须改变观念,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其次是必须抛弃当前双语教学中的非浸入式模式,建议学校完全放弃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多提供给学生提早进入专业课程双语学习的机会。建议学校加大双语教学法的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力度,使更多的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产生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之中。

2-11双语教学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市场营销系吴小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加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外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在检讨已有的外语教学政策和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改革措施加强外语教学。其中,以提高公民外语水平为目的的双语教育理念尤为国际外语教育研究界所关注,并成为上述许多国家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http://www.tjjy.com.cn/readarticle.asp?id=2621。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并能够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教育部的倡导下,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推行双语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本人通过从事双语教学三四年的实践,体会到了一些双语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并对这些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第一,双语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目前国际上对双语教育理念较为普遍接受的界定大致有两种:一是学科知识与外语整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二是基于学科知识的外语教学http://www.tesol.cn/yan_jiu/zhang_zhi_yuan_jianghua.html(Content-Based Language Teaching,CBLT)。对于非语言的专业课来讲,一般应采用第一种教育理念,即CLIL,双语教学要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以语言学习为辅。外语只是学习学科知识的一种工具,不能为语言而语言,从而导致“学科损伤”。也就是说,全英文及双语教学不是一门语言课,课程应以正规的外语教学为基础,不能替代正规的外语教学,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育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及双语教学。因此,学校在推行双语教学时,首先要选择那些语言难度不大、能借助其他教具进行辅助说明或是学生已有一定学科基础和感性认识的课程,在小班推行。

第二,师资是关键。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教师口语不过关,不能自然和流畅地表达,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听懂”。学生听不懂,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对于这一问题,学校可采取如下措施:

(1)选拔合适的师资。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外,还应该有一定的语言背景,他们或者曾主修过外语,或者是海外留过学,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外语的听说读写,对国外的文化也应该有所了解。学校应制定相应的选拔条件,进行必要的考核,对考核合格者才能批准上岗,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整体评估。同时,也可聘请国外专家任客座教授,让学生去接触地道的外语教学;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中外老师进行交流,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国外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强化双语教师培训,包括学校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出国进修和培训机会,或组织专门的双语教师师资培训,重点强化口语、教学专用英语、双语授课的实践与艺术等内容。

第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听不懂,除了教师的原因之外,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也常常成为一大障碍。而且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鼓励,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多做纵向比较,少作横向比较,对学生所做的每一次努力或取得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双语课程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热情。

(2)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授课中的中、英文比例,由中文较多、到中英文各一半、最后向全英文授课过渡。具体做法包括:在初级阶段采用英文课件、对重点难点中文讲述,教师英文提问、学生中文回答,或学生中文提问、教师英文回答;在中级阶段,教师将中英文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并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和回答问题;在高级阶段采用全英文授课,但教师在讲授时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如面部表情,或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是否听懂了所讲的内容,在必要时夹杂汉语进行解释,从而避免“学科损伤”。

(3)强调预习,根据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做不同的铺垫准备,如针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先让他们熟悉相关的外语词汇;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提供课外文章阅读,并留下一系列有待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4)在考核学生时,除了个人考核外,还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都有英语水平高、中、低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考核学生。例如,将案例分析布置成小组作业,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资料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陈述,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负责某一部分的内容陈述,然后根据小组所有成员的总体表现打分,同一小组的成员得分相同。以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之间的传、帮、带,鼓励他们在课外的沟通互动。

(5)选用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一般都要选用原版教材。但从目前的教材供应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原版教材在编写之初都是针对本国学生,对外国学生来讲,信息量太大,不易消化吸收;生词较多,影响阅读速度、时间和理解的流畅性。二是价格较贵,学生不愿意购买。因此,学校应搭建更多的平台,如教材展销会、与主要出版社建立定制沟通渠道等,让教师从中获取合适的教材。另外,教师也可立足于原版教材,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自行编制。如复印讲义、部分阅读材料、词汇表、案例等,按章分发给学生。但这个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网络将相关资料发到学生的公共邮箱中,供其下载和阅览。

(6)建立课外沟通渠道。每周设定两个小时的公开办公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给予课外辅导,有利于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及电子邮箱地址向学生公布,向他们提供7-24模式的全天候服务。

第四,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突出能力和素质培养。双语教学与单语教学一样,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尽管难度要比单语教学大,但只要持之以恒,最后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可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案例分析导入对理论知识的阐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案例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编撰的,因此能帮助学生克服生活空间的局限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直接简便地获得大量信息,有利于引导其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促进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上起着重要作用。

(2)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实践能力,并且往往有大量的新观点和新思路涌现,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①课堂讨论。提前布置讨论题,让学生在课外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准备。由于学生有准备,讨论课堂往往气氛热烈、效果好,学生反映收获大。课堂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小组陈述、分组辩论等几个阶段。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认真聆听学生的观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陈述时,要求其他同学做好笔记,并在陈述结束后提问;对于统一问题存在不同观点时,组织分组辩论,开拓学生思路,巩固相关知识。

②采用自愿竞讲和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将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讲授。一方面照顾英语水平较高、希望有更多锻炼机会的同学,另一方面也把英语水平一般或较差的同学推上讲坛,让他们逐渐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心理恐惧,树立自信心。

第五,全程考核。语言学习,贵在坚持和不断地练习,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可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下去,也就是除进行规范化的结业考试外,还包括考勤考核、课堂表现考核(考核指标包括主动提问次数、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讨论表现等)、课程论文等。在分配比例上一般采取如下方式:考勤、考核占总成绩的10%(允许学生申请免修,对其考核合格后即给予学分,但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其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课堂表现考核占总成绩的20%,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鼓励学生多做自主性思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避免应试型教学的诸多弊端;课程论文占20%,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结业考试占50%,对巩固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是必要的。

第六,创建双语化的校园环境。双语教学不应该只体现在课堂上,从学校整体环境的布置到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应该营造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如学校的各种标识用中英文表示,创办英语壁报、英语校刊或院刊,进行英语广播、播放英文歌曲,利用校内的多媒体播放系统播放英文原版电影或英语新闻,开展英语角、英语广场等活动,举行英语口语、写作竞赛,编排英语话剧,组织中外学生夏令营、设立留学生交换项目等。

双语教学是一个较新的事物,至于怎样搞好双语教学,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摸索、总结和进步。

参考文献:

①张志远:《构建中国特色汉外双语教育体系》

http://www.tesol.cn/yan_jiu/zhang_zhi_yuan_jianghua.html,2006年4月。

②钱源伟:《分层、多元化地深化双语教学实验》

http://218.4.193.202/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32005年5月。

2-12对“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市场营销系贺和平

一、“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高级营销专门人才深圳大学教务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修读指引》,《内部资料》2005年7月。

在实务界,中国企业经过了约20年的粗放型营销后,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了精细化营销和管理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意识到,“数据和事实是决策的依据”。这句话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并不容易。这是因为中国人常常习惯于“观察型思考”,而不是“分析型思考”,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这不是明摆着的吗?”的层面。

孔雷:《10年宝洁营销亲历记》,《新营销》2005年1月。

要改变既往的思维方式,“市场调研”课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在“市场调研”课程中学习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市场营销专业(甚至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纷纷感叹“就业难”,而麦肯锡的一份《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却称,“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过剩与稀缺的悖论突显中国大学生为就业准备不足。

魏和平:《大学毕业生:到底是过剩还是稀缺》,《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

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市场调研”课程可以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三)适应课程特点的需要

就课程归属而言,“市场调研”只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分支,但从其涵盖的内容而言,却牵涉到其他多门课程,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含统计软件应用)等,具有自己的特点洪燕云:《“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统计教育》2006年5月。:(1)实践性:市场调研着眼于应用,是典型的实践操作课程。“市场调研”课程要让学生从营销决策问题出发,明确市场调研问题,采用合适的调研方法,在制定市场调研计划的基础上完成市场调研过程,报告调研结论。以往主要以市场调研相关知识介绍为主的课程必须向市场调研的技能培训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进入角色,用成熟的方法规范其操作过程;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跟踪指导。“纸上谈兵”没有出路,让学生在“干中学”是学习本门课程的最佳途径。

(2)综合性:市场调研涵盖多学科,这使其具有了综合性。一方面,要想学好“市场调研”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市场调研”课程学得好,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相关知识。

(3)方法性:市场调研的整个课程体系以方法介绍为主。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各种调研方法的适用情境、操作技巧等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应用各种调研方法。对方法性课程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演示,学生不实际操作,始终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二、改革“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按照培养市场营销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基于“市场调研”课程的基本性质,我对“市场调研”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思考。基本思路是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加实践实训教学的课时比重,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型思维”,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操作和数据分析技能。具体来讲,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一)明确“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重点

管理学里有一个基本的法则叫“二八法则”,是指80%的业绩产出来源于20%的重要因素的贡献。在教学中,“二八法则”同样起作用。如果在教学中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这20%的重要因素上,其结果将会事半功倍。

在“市场调研”中,这20%的重要因素包含:①在教学内容中强化和增加应用性内容;②在教学方法上强化学生的参与性,激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③利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④从对“市场调研”课程教学结果的管理到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由于“市场调研”课程的实践性特征,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只占课程的一部分内容,知识能否被有效消化和吸收,关键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仅仅是上课听一下,而不在课后主动地自学或钻研,有兴趣地进行深入研究,其收效将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市场调研是透过市场现象看本质,要求市场调研人员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正确认识现象的属性特征,或者对将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强化和增加应用性的内容。

(1)精心准备第一次课,让学生明白“市场调研”课程的重要性。

“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师在第一次课的讲授中都会讲到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往往都仅仅是提及,而不会重点讲述。由于“市场调研”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对数字的恐惧),放弃对“市场调研”的学习。学生害怕数字,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了解数字在营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知道营销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玩数字。因此,要精心准备第一次授课的内容,投入足够的学时让学生明白“市场调研”课程的重要性,重点是基于市场调研的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2)在基础理论部分,多利用实践素材。

“市场调研”课程包含一定的基础理论,比如对各类定性研究方法的介绍。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尽可能多利用实践素材,比如在介绍焦点小组访谈法时,播放某市场调研公司举行焦点小组访谈会的现场录像。此外,在教学中,多利用企业的实际营销案例,以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在案例选择上,不仅要使用一些经典的跨国企业的市场调研案例,而且还要使用一些本土公司的案例;既要包含一些成功案例,也要包含部分失败案例。

(3)强调统计工具的应用,弱化对统计理论的讲述。

市场调研需要统计知识,但过分强调统计理论则对课程的讲述并不恰当。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的数理统计知识基础不容乐观。因此,授课教师在讲述定量研究方法时,经常将主要精力花费在统计公式的推导上(如二元线性回归的系数求解公式的推导)。但这种偏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安排,尽管出发点很好,但效果可能很差。市场调研课堂如果讲授过多的统计理论,会显得太枯燥、太复杂和太抽象,甚至助长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时,应该侧重于统计工具的应用,而不应该过分拘泥于统计理论的讲述。(4)在统计软件的选择上,以Excel为主,以SPSS为补充。

在“市场调研”课程的数据分析环节,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统计软件。由于SPSS是相当常见的高级统计工具,许多教师在介绍统计工具时倾向于介绍SPSS的应用。如果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SPSS,重新开始学习使用新软件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对多数统计分析而言,最普通的Excel工具就可以完成操作。学生以Excel为起点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减轻其学习新鲜事物时惯有的恐惧心理。当然,对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过程,则采用SPSS。但对SPSS的应用不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而是对部分有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同学的要求。因此,建议在统计软件的选择上,以Excel为主,以SPSS为补充。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1)设立调研项目小组。在学生选定课程后的第一次课即要求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并初步规划好项目进展的时间表。项目小组组建的团队要确立组长人选,负责项目小组活动的协调与组织。调研项目可以是商业项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又具有实际研究意义的课题。如果是后一类型的项目,学校可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2)按照三个“1/3”的目标安排教学时间,即“1/3”的时间用于传统课堂讲授;“1/3”的时间用于实验室讲授;“1/3”的时间用于实训环节(含小组调研结果多媒体演示)。数据分析的内容在实验室完成,避免传统教学中仅仅是教师演示而学生缺乏实操的情况出现。实训环节是市场调研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前期知识储备的动用、后期的实战经历的体会总结及最终收获都将在该环节中得以完成。实训阶段看似是教师比较轻松的阶段,而实际上却相反,需要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比如问卷的设计,可能需要对各项目小组的问卷进行反复修改研讨,这往往需要超出课时工作。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管理学里还有一句话,叫“管理即评估”(To Manage Is To Measure)。你考核什么,学生就会追求什么。“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定标准”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它会鼓励学生倾向于市场调研知识的识记而非应用,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较好的方法是以平时的小组合作课题完成情况作为最终考核标准。

(五)教学过程管理的强化

教学过程管理是相对于教学结果管理而言的。所谓教学结果管理,就是通过对教学结果的控制来进行教学管理,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对考试分数的评估来实现的。教学结果管理对传统的知识性讲授的教学过程是合适的,是行之有效的,但如果“市场调研”的课程教学要强化实践操作和实训环节,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便必须被强化,避免实践教学环节的“放羊”情况的出现。

在对“市场调研”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方面,已有部分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市场调研的实际操作中,企业所关注的主要是三个文档,即具体调查前的调研计划书、调查过程中的调研问卷和调研后的调研报告书。抓好了这三个文档,就抓住了教学过程管理的三个环节。其中调研计划书一般包含调研名称、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方法、抽样设计、调研和调研预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调研问卷设计虽然看似简单,却必须要有很高超的提问技巧和问卷设计技巧,是调研科学性和问卷设计者个人主观能动性(个人经验)的有机结合;调研报告通过对调研背景、调研内容和调研过程的具体描述,发现调研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得出一定的调研结论,由此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这需要掌握对所收集材料的分析技能,善于运用图表等工具对调研的结论进行详细与可视化说明王淑霞:《以“三文档”强化“市场调查”课程实践操作能力》,《高教论坛》2005年6月。

三、结束语

“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推行“市场调研”课程的实训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市场调研”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市场调研”课程真正发挥起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型思维,训练学生的市场调研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祝建民:《来自大学生参与市场调查活动的经验评析》,《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月。

2-13成人教育中“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信息与系统管理系严笑丽

一、前言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运用科学,由众多课程比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所组成。这些课程之间虽然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但同时有其相对独立的特性。而在所有这些课程中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会计学原理课程所强调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从事会计学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操作的前提。因此,在我国经济学以及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中,会计学原理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同样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全日制本科的学生和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在对知识的需求方面,学习的投入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两者存在的上述差别,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计划,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其中,笔者认为,目前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成人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充分引起任课教师的重视,应该在充分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更符合成人教育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二、成人教育“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在社会中从事实际工作的在职人员,有的同学从事机关或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有些同学从事的是管理工作,也经常与财务会计报表打交道。因此,他们对于会计学的一些实际操作并不陌生,但对于会计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却缺乏深入的了解。这一方面,他们与全日制本科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后者,他们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之前,大多数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实践中的操作技能都没有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按照基本的教学目的和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系统地展开教学内容,即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怎样让学生对会计学有感官上的认识,这就需要以实践中的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案例作为辅助,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观成人教育中的学生,虽然很多同学有会计方面的实践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往往是局限在现在正在从事的,已经在操作方面较为熟练的部分。如果希望将来可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或者掌握更全面的操作技能,需要更为系统和详细地了解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是成人教育中会计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最容易被任课教师忽视的问题。

(2)笔者在夜大“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来到学校,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提出来希望任课教师予以解答。当然,所涉及的问题是与会计相关的内容,而对此,其他听课的同学往往也抱有一定的兴趣。但问题是当这些问题超越了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比如涉及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甚至是商法等领域的知识时,应如何处理?这实际上也是如何合理利用案例完成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任务的问题。虽然对于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和实际需要,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但是,如果教师片面地强调解决业务问题,将其作为一个教学案例进行详细讲述,就可能会脱离已经制订好的教学计划;同时,这样的案例对于那些还未掌握会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平时并不十分了解会计工作的同学而言也过于深奥;再有,这样做可能会产生舍本求末,会计的“三基”学不好,还会形成与后续课程争饭吃的局面,最终可能是两者都煮成夹生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案例,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又不超出会计学原理的知识范围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是成人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之一。

(3)成人教育“会计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针对学生知识构成的不平均,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虽然大多数学生来自社会,但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各不相同。有具体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同学,也有从事与财务并无关系的技术工作,还有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他们在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各不相同,对知识的领悟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学希望教师能够深入一些,剖析实务中的具体问题;而对会计知识不了解的同学则希望教师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认真分析成人教育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将无法实现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

(4)从成人教育的学生的特点来看,如上所述,许多同学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到课堂听课、学习,他们在学习时间上有时很难保证,有的同学有时会因单位加班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到课堂听教师讲述。而会计学原理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错过一节课的学习,而学生又不能及时将所缺课程,通过自学的方式补上的话,会直接对以后课程内容的理解产生不利的影响。对这个问题,有些教师会认为缺课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由学生自己承担所产生的后果。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并非个别现象。当看到一位平常非常认真、努力的学生带着一脸迷惑和不解的表情坐在教室里听讲时,似乎不应该让学生本人为某次因工作而缺课承担如此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针对成人教育的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三、成人教育“会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反思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使教育的境界有了一次新的飞跃。实施和实现学习型社会,发展各类教育,优化教育结构,综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整体供给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其中,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与学习型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实施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重视和发展成人教育应该是发展各类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供给能力的重要环节谢国东:《成人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http://www.edu.cn/20030825/3089781.shtml。为确保成人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笔者认为,承担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工作。就本文所涉及的会计学原理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方法。

1.重视“会计学原理”中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

有人或许会认为,对于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结合他们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案例教学为中心,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但笔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首先就应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基础知识。会计学原理是各门会计学中内容最为全面的一门课程,几乎涵盖了会计的各个基础科目,只有让学生对会计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为学生今后从事各种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比如,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是一个理论性强,不容易讲清楚但又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学习会计学,对什么是会计这个问题,总得做出回答,学生也应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再比如,会计要素是会计内容的具体化,而会计方程式反映的是诸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掌握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种会计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合理设计理论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案例教学

由于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会计学知识的入门学科,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因此学生往往会感到会计学原理的学习有些枯燥,容易在听课过程中转移注意力。这样的问题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更为严重,他们会因自己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而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因此,首先应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计划,课堂讲授应当按照会计循环展开,从最基本的理论讲起,接着进入会计凭证、各个业务的会计分录、记账、过账、错账更改、编制报表的学习。通过连贯性的学习,掌握整个会计的轨迹,更利于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其次,尽量多采用启发式,废除注入式教学方法。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在讲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堂提问。再有,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介绍和分析公司企业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讨论,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会计学科的特点,更容易学好这门课程。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也尽量围绕一家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可以前后连贯,具有完整性。

当然,由于学生在会计知识的构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合理引入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使用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容易让学生对会计学产生感性认识的实例。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更贴近实际业务的案例,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学生带到课堂上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应先分析是否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如果内容一致,将其展开分析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会计学能够起到较佳的辅助效果。如果超出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则应尽量避免直接在课堂上讲授,可以在课下对该生单独解答,否则将会产生本末倒置的结果,不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3.重视实务练习

会计学的学习要用实例说明其操作程序,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多做练习,如果不勤加练习就无法适应后面课程学习的需要。练习分课上和课后两种形式,对于成人教育学生,课后学习时间不保障,应适当增加其课堂练习的时间。课堂练习采用开卷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任课老师对疑点难点要即时作答,务求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既会动口,又会动手,且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及时的消化。课后,任课老师应重视相关作业的批改,这样,通过及时的反馈,任课老师容易把握教学效果,更好地安排和设计今后的教学。另外,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加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成人教育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当学生因为工作原因错过某次听课机会时,可以强制其课后完成课堂上其他同学做的练习,为了能够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更主动地补习自己欠缺的知识,保持会计学学习的连贯性。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除了要处理好教材与教案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外,还要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完善和不断更新换代,积极运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应该是对每个任课教师的要求。在条件充分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开发出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使得教学方法得到极大改进,而且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也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完整、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于学生课后复习以及补习功课都具有极大的帮助。

四、结语

在现代社会,成人教育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重视和发展成人教育,需要充分结合成人教育中存在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成人教育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的目的,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在改革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应充分注重会计学知识连贯性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14夜大工商管理专业“税收”课程教学的重点浅析

学院办公室熊轶

“税收”原是财经学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税收筹划及纳税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税收”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新增课程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夜大成人教学不同于全日制本科教学,大部分学生均为在职人员,因此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等特点。针对性是指教学内容必须针对成人的社会职责和角色,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时效性是指成人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地反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随时更新和补充;实用性是指学习的内容应根据成人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职业需要加以选择,广度和深度应与全日制本科教学有所区别。因此,如何针对夜大教学的特点,在理论与实践中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让学生在掌握税收理论的同时,能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处理实际事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与生动性,是笔者在“税收”教学中一直摸索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夜大工商管理专业“税收”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教学重点。

一、注重第一次课程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建立“税收”课程的知识框架和学习兴趣

夜大工商管理专业的“税收”课程采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税制教程》作为教材。《税收理论篇》作为“税收”课程的开篇,用四章内容介绍了税收制度、税收原则、国内外税制结构的比较、中国税制的历史发展及目前结构,涉及理论性的内容较多。税收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教材交代并不明确。作为初次学习这门课程的成人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把握这些内容,也很难领悟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如何做到讲授全面而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对成人学生来说,税收概念和税收要素等相关概念及税收的中心工作是理论篇的重点,其他如中外税制的比较、税收制度的历史等理论如果不做研究,不必过多的关注,一般了解即可。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事实上,“税收”的概念中包含税收主体、税收目的、税收依据、税收特征及税收地位等五大要点。因此,通过税收概念的讲解,引出其他相关概念如税收特征和税收要素等的解释、分析,最后以点代面,将这五个要点串联起来。这样,既让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的“税收”概念形象,又让学生对税收的其他相关理论理解透彻。

税收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税收内容及税收征管的问题。税收内容重点在于各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及减免税优惠条件。每个税种之间有何联系,教材只是将各税种单列一章分析,并没有强调说明。笔者根据课税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将中国的税种分成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进行讲解。这样将教材中原来较为零散的十章内容综合起来,既便于比较分析,又使结构更加紧凑系统。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五大类税种的基本内容正是本门课程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税收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以生活及工作实例入手,分析税收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强调税收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二、注意反复强调重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学习

教师在第一节课中已经讲解了建立税收内容的基本知识体系,在以后课程中也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每一章介绍的内容属于哪一类税种,与前后税种有何联系,注意对每一类税种进行比较学习。例如:增值税、消费税与营业税同属于流转税,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有属于流转税的共同特点,即以商品交换或提供劳务为前提;区别之一在于增值税与消费税属于交叉征税模式,而增值税与营业税属于平行征税模式,即消费税是对已经征收了增值税的部分消费品再征收的一道税,而营业税和增值税征税范围互不重复,相互补充。例如营业税和增值税中均有对劳务征税的规定,但增值税中规定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指的是与应纳增值税的货物有关的修理、修配劳务,除此外的其他劳务均属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再例如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属于所得税一类,但各税种学习重点不一样,企业所得税重点在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因为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税收规定予以调整。因此,应纳税所得额要对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成本、费用和损失进行调整,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时要重点关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有关人工、捐赠、营业费、管理费、营业外支出等的扣除范围、比例与标准;在学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重点在于了解它与内资企业所得税的不同点,如:收入的计算项目、人工及相关附加的扣除、捐赠及其他限额扣除项目等。当然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税收优惠政策,因为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实行较多的税收优惠是国家吸引外资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比会更加容易地掌握各类企业所得税的制度特点和操作要领。而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相比,由于征税对象的不同,管理制度和征税方法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征税项目共分9大类,每一税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仔细一分析会发现不少税目存在相当多的一致性,如对工资薪金所得与个体工商户实行都是超额累进税率,而其他的项目实行的均是比例税率等,通过这种不同税目之间的纳税比较就很容易了解各税目应纳税额的计算要领。

税收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课程,从1994年税制改革到现在,出台的文件、通知等行政性法规非常多。政府针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税制不断调整,如增值税适用低税率的货物问题、酒类包装物的核算问题、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及征收率问题、卷烟分类及消费税税率问题、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调整问题等,这些调整多是适时的、不定期的。对成人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因此教学内容需要随时更新和补充,教学重点也应相应调整,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笔者认为:《注册税务师》教材是很好的参考用书,它基本能反映最新的税收政策。例如:关税政策每年都不相同,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完全依照书本,应鼓励学生多关注最新政策。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2001年已经取消,但是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可以跳过不讲。农业税虽然税种没有取消,但当时根据政策,政府很可能为农民减负和取消农业税,因此也不做重点讲解。增值税由生产型往消费型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我国东北已开始试行消费型增值税,因此应对这种新型的征税方式多做详细介绍。

三、通过税收案例教学强化教学重点

现行税收专业课程所用教材比较系统和全面,但税种的阐述大部分都是分离的。事实上,税种之间有许多共性的地方,如果按税种分别讲述,不利于学生综合了解税法规定,更谈不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案例教学法将有利于把分散在各税种中的法律规定综合于案例题中,让学生知道税种的共性和特性,知道各税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现阶段采用的税收教材,基本没有课后思考题。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税收的重点内容,通过记忆—案例—强化记忆的模式,将教学重点附之于案例教学中进行,一方面将空洞的法律条文生动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复习强化应掌握的主要内容。

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笔者会提出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案例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例如:在你的生活中最经常的涉税问题是什么?你每年交哪些税、交多少税能说出来吗?在学完营业税、资源和行为课税后,要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房要缴纳的税种,购买二手房和一手房缴纳的税种有何不同;在学完企业所得税后,要求学生分析如何运用现行的会计制度,利用现行税收政策合理避税等等。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成人学生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活跃,这样就较容易地从“要学生学”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的主动式教学。除了提出一些定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还结合现行税收政策和实践问题,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综合计算也十分必要。例如:企业的经营一般包括各种收入的实现、成本费用的支出及利润的获得等,这些经营活动将涉及增值税、消费税或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的缴纳。因此,将企业在一般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应纳税的计算编写成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既将枯燥的政策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又有利于学生对税收重点整体的把握。

税收课程的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税收教学重点附于其中,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更多地强调贴近生活,强调知识应用,才能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达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①杨秀琴、钱晟:《中国税制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彭月兰:《影响税制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年1月。

③赵芳:《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0月。④谈南娣:《就夜大学生的特征谈教学管理思路》[J],《成人教育》2004年5月。

同类推荐
  • 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这是一本站在世界管理前沿对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进行精深研究的书。这是一本对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所谓管理“潜规则”的产生根源和博弈运行进行深入思考的书。这是一本为各类管理工作者释难解惑的书。作者从大处着眼,由细处人手,以浅显易懂的文笔,向我们揭示了中外企业管理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向繁荣时突然崩溃的道理,以及管理的基本理念、规律和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丰富的管理史料、大量的中外管理经典案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引人入胜的文字表述,不仅让阅读本书成为获取知识、学习管理的过程,同时也启迪我们在企业管理、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中深入思考,改进管理,争取成功。
  •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温州人天生就有做商人的一切特性!所谓“家家有项目,人人当老板。”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温州人的商业头脑无与伦比,然而温州人之所以叫“温州人”,更在于他们强大的行动能力。温州人坚信一个概念:再好的创意也需要行动去实现:再多的商机也需要自己去把握:再大的钱也需要一分一分赚起。本书作为畅销财经书《温州商规》的实战宝典,从生意的实际运作角度,为你总结了温州,人赚钱做生意的四个实战秘诀:精明、行动、厚道、套路。
  • 大危局

    大危局

    本书讲述马云、史玉柱、柳传志、黄光裕、宗庆后、王石、马化腾、王传福等9位中国著名企业家,在商战中历尽劫波、艰难生存下来的同时,又面临着怎样的危局。
  • 学习能力:汽车销售人员晋升提职第一步

    学习能力:汽车销售人员晋升提职第一步

    本书分别从汽车销售人员入行初期、销售过程中、份内工作、份外工作等方面阐释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多种学习方法,以方便汽车销售人员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在具备、胜任了以上各种工作能力之后,本书进一步扩大汽车销售人员的学习范围,拓展其学习外延,并返璞归真地回过头来,重新论述汽车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心态,其终点直达与企业同命运、与老板同思考的境地,以收“见山仍是山”之效。
  • 别输在不懂营销上:你最容易在营销上犯的101个错误

    别输在不懂营销上:你最容易在营销上犯的101个错误

    营销,虽然以其独具一格的魅力和光明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很多人才投身其中,但并非每个推销员都能获得成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里,无论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销售员,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手,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些难题,遇到一些困惑,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一些错误,或是用了错误的方法,或是说了错话……总之,由于一时的疏忽,前功尽弃,最终徒劳无获。
热门推荐
  • 十里闻花香

    十里闻花香

    传说有一种人长生不老,名为魂御,普众天下,无人不知。然这种人却是要被众生所斩杀的,只因一种特别的身份。站在终极的巅峰,那名神秘女子,会作出怎样的抉择?
  • 弃妃重生:再世成后

    弃妃重生:再世成后

    她一直认为,他对她是特别的,与其他女人是不同的,可是自己对他而言,不过是一枚稳固权力的棋子,最后却落得悲惨下场,得以老天眷顾,重回人世,她将步步为营,将自己心中所恨之人,一一报复,她早已不再是曾经的她,且看她如何玩弄一切于鼓掌之间,成为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 魔戒高手

    魔戒高手

    救了一位白衣仙子,捡到一枚暗黑古戒,却错误的英雄救美,“睡”了只比自己大了两岁半,没有血缘关系的总裁小姨。从此,两人过上了你瞅我不爽,我见你就烦的奇葩同居生活。而当一切同归于好,生活即将风平浪静之际,魔界之门却悄然开启,一切……竟只源于那枚来历神秘的暗黑古戒。
  • 烙印武士—不死的咒言师

    烙印武士—不死的咒言师

    米德加尔特王国,英雄7年,伊卡鲁斯港,消失于海上半年之久的古德荣号再次出现,船上一片狼藉,破落不堪,船员已经大部分失踪,只留下几具奇异的尸体。同晚,在酒吧喝酒的破落佣兵索斯为保护酒吧老板一家与蔷薇骑士团发生争斗,被骑士团随行的元素使封困,不得不释放法力保命,暴露了自己曾为为血魔伊斯利效命的烙印武士身份。索斯逃到港口,偷偷登上正要出航的克瑞米号,结识了船长赫利斯一行。在航行的途中,克瑞米号遇到了一艘救生艇以及已经丧命的船员,金饰品以及通往魔沼海中的一个名为尤安岛的海图。迫于水手的压力,赫利斯不得不改变航线,照着海图朝着尤安岛驶去,索斯却隐隐感觉到,此行一定会遇到不可预知的险境。。。
  • 大理寺卿本佳人

    大理寺卿本佳人

    文案一:《苏小公子的打脸日常》苏小公子梗着脖子,指着悬崖道:“我今天就算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娶你的!”楚姮勾唇笑笑,红盖头里轻飘飘出来一句,“是吗,那你……” 女子长腿一伸:“下去吧” 文案二:《春风又绿江南岸》如果有人问江南岸,和离后,你的愿望是什么?江南岸幽幽看了春风一眼,回答道:“让春风再也不能绿了江南岸。”春风:“??”!! 文案三:《王爷有人追》身为唯一一位女王爷,您对您的未来夫君有什么要求呢?云王爷:“不能入赘!”苏静:“入赘不香吗?”文案……这是一本由好多小故事组装的大故事……
  • 我的冬眠

    我的冬眠

    我觉得,《冬眠》是一首很有故事的歌。我听着听着突然很泪目,想象着,一个女孩子,抱着一杯甜咖啡,坐在窗户边,看着窗外的飞雪,眼泪却不自觉的落下。在爱情里,我们都是傻傻的,甜甜的,但是谁先动心,谁就输了......到头来,都只剩下冬眠......“你听啊秋末的落叶,你听它叹息着离别,只剩我独自领略海与山风和月,你听啊冬至的白雪,你听它掩饰着哽咽,在没有你的世界,再没有你的冬眠......”——许芝涵
  • 消零

    消零

    亲人背叛、家业被毁,疼爱自己的父亲惨遭杀害,十岁的秦子桓发誓这弥天大仇不报,他誓不为人。后十年历经重重地狱般的考验,数次频临死亡,终于获得认可,从此脱胎换骨!踏着复仇的脚步走出山门···。
  • 我少东家人设绝不能崩

    我少东家人设绝不能崩

    【团宠+超甜+爽文】某大佬家的千金小姐终于被唤回来继承家族亿万资产了,不过,她内心是拒绝的,她做梦都想像大姐一样,开一家自己的传媒公司,凭自己的实力,做大做强!于是,她从头开始,做起了七流线外的演员助理,鬼知道她得到了多大的资源,竟然一上来就是当红小生的贴身助手!开局从闯入男演员私生活开始,陆陆续续一个个大麻烦接踵而至,但是不要紧,她身后可是大佬如云,身为团宠的千金小姐都能从容应对!不过,面对某人气帅哥的倾情表白,这哪顶得住啊!
  • 灵异捉鬼师

    灵异捉鬼师

    前世:我被一只千年老鬼所伤,索性并未大碍,但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我的亲人接二连三的死去...而我的捉鬼的法术也渐渐消失...后来...却发现这竟然是灵异之事。导致我今生今世成为灵异捉鬼师!
  • 那个从东方来的道士

    那个从东方来的道士

    (新书《离都异闻录》已经开始连载,欢迎品鉴)那一天,整个世界突然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伴随着光明的恢复,世界各地的上空仿佛被撕开一般,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头头奇形怪状的天使从裂缝中走出,开始肆虐人间。人类上千年的文明在天使的摧枯拉朽中逐渐消亡。大灾变,乱世已起。多年后,一个修习东方咒法的方寸山小道士踏上旷野,在这个充满着魔法与斗气的末世开起了绝地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