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7300000010

第10章 低姿态才能穿越

人生“安全通道。”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张扬自己的欲望,而在零分贝的生存理念里,张扬只是一种虚无的标榜,是处世的大忌,轻易展露锋芒,处处胜人一筹就会让很多人心理不平衡,嫉妒、怨恨、打击抱复就会接踵而来。因此零分贝理念提倡做人姿态要低,中愚守拙,不显不露,这样才能保全自我。而低调做人也是赢得人生,成就事业的最佳姿态,越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越能成大器。

真人轻易别露相

“野心”外露成靶子

王宾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去应聘,结果被录用了。而后,他主动找到公司人事主管,说自己不怕苦累只是希望能到挣钱多的岗位上工作,原因是,自己是农村来的大学生,几年大学下来,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不算,还欠着外债。人事主管很同情他,把他分配到了营销部当推销员。因为这家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质量很好,推销员都是按销售业绩计算收入,因此尽管王宾是个新手,几个月下来,他得到的薪金却比其他部门的员工多,由此,他也就下定决心在营销部干下去。

毕竟是大学生,头脑灵活,爱思考,时间长了,他就发现了营销部里一些工作上的疏漏,管理也不规范,因此他除了不断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外,还把心思用到了营销部的管理上,并且还经常向经理提出一些意见。对此,经理总是回答说:“你提出的意见很好,可我忙不过来呀,改进工作慢慢来吧。”经过几次和经理谈话,王宾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营销部墙上的组织结构图表中有副经理一名,可他到营销部已近半年,却从未见过副经理,难怪部里有些工作无人管理呢。

并且,王宾通过打听了解到,营销部经理的薪金有时高过公司副总经理,副经理的薪金也高过推销员的几倍,于是,他萌发得到营销部副经理一职的想法。想了就干,就在一次营销部全体员工会议上,他坦陈了自己的想法,经理照例当众表扬了他。可没想到,自那次会议后,王宾的处境就越来越被动了。他初来乍到,并不知道那个副经理之职,已有许多人在暗中等待和争夺,迟迟没有定下来的原因就在于此。而王宾的到来,开始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他只是个新人,羽翼未丰,不足刮目,但时间一长,他频频问询此事,又加之他有学历,人们便感到他的威胁了。这次他又公然地要争这个职位,无疑是捅了马蜂窝,一时间,控告他的材料堆满了经理的办公桌,什么王宾不讲内部规定踩了我客户的点;他泄漏了我们的价格底线;他抢了我正在谈判中的生意……这些控告任何一项都是一个推销员所承受不了的,对于此事的起因经理心里最清楚不过了。为了安定部里的情绪,不至影响营销任务,经理经与人事部门商定,不久,将王宾调走了。

王宾的遭遇对于我们身在职场中、且要出人头地的人来说,不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吗?

其实,谁没有“野心”,谁没有“志向”?没有志向的人只能一事无成,按理说社会上确实应该多一些王宾式的有志青年,但在现实生活当中,你的这些“志向”或“企图”,总会遭人疾度。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你进行打击,使你过去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因此,你如果真的怀有某种“野心”的话,可千万要谨慎点,切莫轻易外露,要注意时机,谋定而后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富家公子名唤温如春,幼时即好琴艺,长大了,琴弹得很不错,为此,他也颇有几分自负。

有一次他到五台山去旅游,在一座寺庙前看到一个闭目打坐的道人,道人身旁有一布袋,袋口露出古琴一角,温如春大奇:“这老道也会弹琴?”,就上前大大咧咧地发问:“请问道长可会弹琴?”“略知一二,正想拜师。”道人微睁双目,语气十分谦恭。“那就让我来弹弹吧。”温如春毫不客气地说。

道人把琴拿出,温如春立即接过琴坐了下来,先是随随便便地拨弄了一首,道人微微一笑,不着一语。温如春便又使出生平所学弹了一首,道人仍默然。温如春恼火了,生气地说:“你怎么不吭声,是我弹得不好吗?”“还可以吧,但不是我想拜的师傅。”这下,温如春可就沉不住气了:“这么说,你倒是挺会弹的了,不如让我见识一下。”

道人微微一笑,拿过琴来,轻抚几下,开始弹奏,其声如流水淙淙,又如晚风轻拂,温如春听得如痴如醉,连寺庙旁的大树上都停满了鸟儿。一曲终了,许久,温如春方又惊又佩,立即向道人行起了大礼,拜请为师。这个道人正可谓是一位不轻易“露相”的真人。

其实,所谓真人不露相,只是未到露相的时机。克鲁恩毕业于哈佛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已有几家大公司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出任高级主管,他还没做出应聘于哪一家的决定,趁着短暂的闲暇时间,他去看望一位朋友。家住西雅图的这位朋友此时正忙着筹划建造一座热水游泳池,现已经有几个承包商来找过这位朋友表示希望干这个工程。但是,究竟要请哪一个承包商来承建,他还没拿定主意,因为他拿不准底价,怕花太多的冤枉钱。

克鲁恩表示要帮他,首先他们在报纸上登了个建造游泳池的招商广告,具体写明了建造要求。很快有甲、乙、丙三位承包商前来投标,各自报上了承包详细标单,里面有各项工程费用及总费用。克鲁恩仔细地看了这三张标单,发现所提供的抽水设备、温水设备、过滤网标准和付钱条件等都不一样,总费用也有不小的差距。

接着他们就分别找这三家公司进行洽谈,首先找来甲先生,在洽谈当中,克鲁恩始终都以一个门外汉的角色出现,还时不时问一些行外话,这时甲先生开始介绍自己承建的游泳池工程一向是最好的,建家庭游泳池实在是胸有成竹,小菜一碟。同时,还顺便告诉克鲁恩先生曾经丢下许多未完的工程,现在正处于破产的边缘。

接着,克鲁恩请来第二个承包商乙先生进行商谈。克鲁恩采用同样的办法从乙先生那里又了解到,其他人提供的水管都是塑胶管,只有乙先生所提供的才是真正的铜管。

最后,克鲁恩请来第三个承包商丙先生进行商谈。丙先生告诉克鲁恩,其他人所使用的过滤网都是品质低劣的,并且往往不能彻底做完,而自己则绝对能做到保质、保量、保工期。

这样,克鲁恩帮助朋友轻易地弄清了游泳池的建筑设计要求,特别是三位承包商的基本情况:

甲先生要价最高,乙先生的建筑设计质量最好,丙先生的价格最低。经过总结概括、权衡利弊,克鲁恩告诉他的朋友:选乙先生的建筑标准,给丙先生的标价,经过辩论、讨价还价最后成交,三个精明的承包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桩他们干的最不划算,但又认账的生意。他们掉进了一个非常精明的人设计的陷阱里了。

这是又一个真人不露相的例子,由于不露相,才使自己进退有据,选择自如,最后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自己所划定的圈子里。

“露”要选时机

郑庄公是春秋时郑国国君,庄公之父为郑武公,其母为申侯之女武姜。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了惊吓,从此就不喜欢他,给他起名叫作“寤生”。但庄公多心计,善谋略,他继位国君后,郑国成为春秋初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

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本是一母所生。因其母不喜欢庄公,多次在武公面前说次子共叔段是贤才,应立为继承人。武公恐怕废长立幼产生祸患,仍立寤生为世子。姜氏一计未成,仍不甘心;她在庄公继位后,又逼庄公把京城(郑国邑)封给共叔段。

于是共叔段便在京城加强扩展自己的势力,与姜氏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深知自己嗣位是国母大为不悦之事,对姜氏与共叔段企图里应外合夺取政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却不动声色,采取“知者不言”,“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计策,先施韬晦,待机破之。郑国大夫祭仲向他报告说:共叔段招兵买马,扩大城池,会给郑国带来麻烦。庄公却回答说:“这是国母的意思。”祭仲建议庄公先下手除掉隐患,他却说:“恐怕不宜。”共叔段又占领京城附近两座小城,郑大夫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你想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大权交给共叔段,我们就去当他的大臣;如果不打算交权,那就除掉他。不要使老百姓有二心。”庄公却假装生气,说:“这事你不要管。”

郑庄公知道,过早动手,必遭外人议论,说他不孝不义。因而庄公故意让共叔段的阴谋继续暴露,一直到共叔段和姜氏密谋里应外合时,才命公子吕率军伐京城。共叔段逃到焉(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焉陵县境),郑庄公伐焉,叔段逃到了共。

在共叔段一再招兵买马,不断侵城夺隘的时候,郑庄公一直深藏不露,使共叔段得意忘形,也过低估计了郑庄公的本事,最后落得一个失败出逃的境地。

“真人不露相”并不是打算把本事带到棺材里,而是为了等待一个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防范他人,也就是常说的韬晦之术。

将韬晦之术应用到最高统治阶层的是韩非子。他认为君主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绝不可让臣子们看到真心。他从权臣们的发动政变到君主的防身之策,都深有研究。《韩非子》中有许多关于君主统御术的记载,其中特别强调“君主不应把自己的真心爱憎公开化”。

《韩非子·二柄》中说:“君主如果把自己的所憎所好都溢于言表的话,臣子们就会肆意在你面前显示或隐瞒什么。如果知道了君主的想法,臣子们就会找到投机的机会。”“君主如果喜怒不溢于言表,臣子们就会显出本色。这样,君主就不会被欺骗。”

《韩非子·外储说》中再一次强调:“一定要慎于言,否则就会被人看穿;一定要敏于事,不然就会盲从。如果你显示你有知识,别人就会隐藏起他的无知;要是让人知道了你无知,就会受骗。所以只有无为,方可察知对方。”

一个人没有本事,没有企图心就很难有什么出息,但轻易把你的本事、“野心”暴露出来又容易遭到暗算,零分贝理念就是考虑到了这复杂的一面,所以才一再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太张扬,把你的本事都藏好,不到适当的时机千万别露出来,只有先保护好自己,日后才能大展宏图。

平起平坐不讨人嫌

“架子”无用

高高在上会让人对你产生厌恶,即使不敢正面攻击你,背后的小动作却也少不了。因此零分贝理念认为,即使你的地位真的高高在上,那也应该放低姿态,试着和众人平起平坐,“架子”对你不会有任何好处。

若论富翁,台湾首富王永庆可以算做一个大人物了,即使在世界企业家行列中,“王永庆”这三个字听起来也是如雷贯耳。王永庆不仅是台湾最大的集团——台塑关系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台湾工业界的领袖,更是世界闻名的富豪。据美国一家杂志20世纪80年代末期编制的世界超级富豪排行榜,王永庆名列第16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超级富翁,做人却并不张扬,个人生活也节俭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在家中,他每天坚持做毛巾操,所用的那条毛巾竟用了20多年,直到实在无法使用为止。家里用的肥皂,即使剩下一小片,也不会轻易丢掉,而是将其粘附在大肥皂上,力求用尽其剩余价值。

王永庆的这种作风,在公司里也同样保持着。除非有应酬他一般在公司里吃午餐。他也不搞特殊化,吃的是和一般部门主管一样的盒饭。边吃边听汇报,检查工作。招待客人,并不是到豪华大饭店里去大摆宴席,而是在各分公司设立的招待所里设便饭招待客人。

大企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配有轿车,但台塑企业集团出于节约的考虑,不但处长级没有配备轿车,就连经理级也没有专车。一旦发现下属有铺张浪费行为,王永庆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一次,有几名部门主管因公请了3位客人吃饭,花掉了两万元新台币。王永庆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把几位主管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还对他们课以重罚。

像王永庆这样的超级富豪,一掷千金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但他却能不求奢华,保持常人姿态,这可能是王永庆之所以走向成功的重要品质。

佛教说,人的一生就是受苦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来信奉这个观点,但是,你要谋求发展,就要处处小心谨慎,夹起尾巴做人,把吃苦受累看作是很平常的事,这才是一种稳健的心态。

虽然,王永庆生活上节俭,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守财奴。他创立的长庚医院,收费标准大大低于其他医院。他多次捐款给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而且出手阔绰,毫不吝惜。他曾经一次捐给一家医院2.5亿新台币,用于医院的扩建改造。

王永庆的所作所为不失为一种低调做人的姿态。

低调做人意味着你放弃了许多架子,放弃了许多高傲、装腔作势、张扬和卖弄的虚荣表现,放弃了许多假正经、假道学、假圣人的虚伪面孔。同事、部下、朋友都可以够接触到你了,都可以与你平起平坐了,这就使你与大家能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沟通、相互融和。

这种平民气质,会使人们更愿意接纳你。

丢掉优越感

官道上缓缓驰来两头毛驴,驴后还跟着一个人。众人正收拾东西,谁也没在意。那两头驴竟下了官道,向接官亭驰来。捕快朱文一见,提着水火棍怒喝道:“呔,骑驴的瞎眼了。这是接官亭!再要往前走,小心把驴腿打折了。”

不料,走在前面的骑驴人哈哈一笑,说道:“我就是奔接官亭而来的!”

朱文一怔,仔细打量来人,前边这位,四五十岁模样,瘦巴巴的,虽然穿着长衫,却是一身的寒酸相,至多是个小行商。后边的那位,倒是年轻,却是一身仆从打扮,低眉顺眼,一看就知道是做奴才的。最后那位步行者显然是个赶脚的,脸上布满灰尘,被汗水一冲,横一道,竖一道,也不像做官的,倒像个唱花脸的。朱文大怒:“大胆刁民,竟敢来接官亭胡闹,不怕吃板子吗!”

他话音未落,后面骑驴的年轻人赶到面前问道:“你们在此接迎的是哪位官人?”

“是从安徽调来的新任江宁知府刘大人。”

“你们看,这位就是刘大人。”

“还敢胡说!”朱文举起水火棍要打人,骂道,“刘大人乃是朝廷命官,一定是八面威风,哪有骑驴上任的?你们敢冒充朝廷官员,不是找打吗?”

这时,捕头赵武等人也围了上来。毕竟是捕头,赵武比朱文稳重一点儿,听对方出语不凡,便仔仔细细地围着两人看了一遍,见那位40多岁的主子后背隆起,正是罗锅。听说这刘大人的外号就叫刘罗锅,于是赶忙道歉。

刘墉下驴的第一句话是:“张成可别忘了给人赶驴的脚钱。”

在接官亭的人在此恭候的目的一是接刘墉,二就是要按惯例大吃一顿,经过寒暄之后,这些人就请刘墉进了饭馆。

刘墉深知众意,轻松地一笑说:“列位放心,贱内深知本府的肠胃,早就准备着呢,张成,把咱们的干粮拿来。”张成就在外厅与众差役一席,还没开吃呢,闻听老爷喊他,赶紧出去,把行囊里的干粮全拿过来,往刘墉跟前一放,说:“老爷,给您搁在这儿呢!”

刘墉说:“张成,你也喜欢吃咱们山东的煎饼卷臭豆腐是不?去,叫伙计上两碗热粥,咱爷儿俩陪诸位大人开宴。”

张成一听,老爷要琢磨什么,放着山珍海味不吃,偏要吃这掉渣的煎饼卷豆腐,这不馋人嘛,可是他不能不听命,转身又出去了。

不多会儿,店伙计送上两碗热粥。刘墉向众人抱歉地一笑,说:“我就是这个德性!”

这样的“德性”是什么呢?显然就是低调做人的品格。

拥有此等品格,对这位高高在上的刘大人来说十分难能可贵。在众人面前主动放下自己的架子,自然也就把自己的身价与大家扯平了。

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把他当成自己人,而不是顶着刺眼光环的“达官贵人”,这么随和的人谁会不喜欢,人们也就愿意和他打交道了。

保持本色

要学会低调做人,和谐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不要用势利眼和有色眼镜看人和看社会。也不能因外界或个人情绪的影响,对人对事表现得时冷时热。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接触与自己爱好相似、脾气相投的人,这在无形中也就可能冷落了其他一些人。

因此,要想低调做人就要适当地调整情绪,增加与自己性格爱好不同的人的交往,尤其对那些曾反对过自己的人,更需要经常与他们交流感情,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隔阂。

玛格丽特·杜鲁门在给她父亲杜鲁门总统写传记时也曾多次提到她的父亲低调做人的感人故事:

“父亲不愿意用他办公桌上的铃声下命令,来传唤人,十有九次都是他亲自到助手的办公室去,在偶尔传唤别人的时候,他都会到他的橡树厅门口迎接……

“父亲在处理白宫日常事务时,总是这样体贴别人,一点也不以尊者自居。他之所以能够使周围的人对他忠心耿耿,其真正的原因即在于此。”

人人都无法离群索居,你一生都得与人相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你都是其中的成员、分子、角色之一。你必须在你的环境内,与其他人平等融洽地相处,不摆架子,不装蒜,这样你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成功人生。

永远不要怀疑这一点,地位越高的人越应该低调做人,一个人只有摆正了自己,才能摆平人心。

糊不糊涂走着看

真糊涂与假糊涂

糊涂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自作聪明的人是真糊涂,而真正的聪明的人却常常装糊涂。不信,就请看下面两个故事:

明朝张鷃崃任滑县县令时,有两名江洋大盗任敬、高章来到县城,冒充锦衣卫(特务组织)的特使拜见张公,并且凑近张公耳边说:“朝廷有令,要公开处理有关耿随朝的事情。”

原来当时有位滑县人耿随朝,担任户政的科员,主管草场,因为发生火灾,朝廷下令羁押在刑部的监牢里。张公听到此事,更加相信两人的身份。任敬于是拉着张公的左手,高章拥着张公的背,一起进入室内坐在炕上。任敬摸着鬓角胡须,笑着说:“张公不认识我吧!我是霸上来的朋友,要向张公借用公库里面的金子。”于是二人取出匕首,架在张公的脖子上。这时稍有差池命就难保了,张公抑制住内心的紧张,眯起眼睛,装出害怕的样子替强盗分析说:“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你们这样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对你们可相当不利!”

两个强盗大为得意,觉得这老头儿是被吓糊涂了,竟为他们盘算起来。

张公又进一步说:“公库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发觉,对你们不利。最好的办法是,我向县里的有钱人借贷,这样你们可以安然无事,也不至于连累了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

两个强盗听了更加赞同张公的办法。就这样,张县令不露声色地稳住了强盗,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与合作,同时一条计谋酝酿成熟。

张县令传令要一个办事机灵的属下刘相前来,刘相到后,张公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5000两黄金当他们的谢仪,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目瞪口呆,说:“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张公皱着眉头说:“我常看到你们县里的人,很有钱而且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

于是拿出笔来,一共写了9个人的名字,而且写上向某人借若干两加在一起正好数量符合。但他所写的这9个人,实际上都是本地精通武术的勇士。

刘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名单上列出的9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像富贵人家的子弟,手里捧着用纸包着的铁器,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张公要借的金子都拿来了,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足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

两位强盗听说金子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就很高兴地说:“张公真的不骗我们。”

张县令趁两个强盗查看金子的空当,急忙脱身,并大喊抓贼,于是9个武士,一拥而上,两个强盗猝不及防,一个被抓,另一个自杀身亡。

张县令遇事从容镇定,不动声色诱盗贼上当,糊涂装得多么彻底!既保全了身家性命、公家钱财,又擒获了强盗。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在关系到一场各派政治力量生死存亡的重要斗争中,蒋干扮演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使形势发生了逆转。

这个蒋干表面上看精明透顶。在魏吴两军对垒之时,蒋干进曹操帐下主动请缨:“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也。”曹操大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试想,蒋干一旦“说此人来降”,曹操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蒋干得此头功,封官加赏,自不待话下。这是蒋干自作聪明的一大得意之作。

于是,蒋干携一童前往,“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未料周瑜棋高一招,一见面就戳穿了蒋干的用心,搞得蒋干很没面子,只好当面否认了自己做说客的身份,周瑜于是按计行事,大张筵席,唤来文官武将,搞起了“群英会”。声言“只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一句话既封住了蒋干做说客的嘴巴,也断去了本部文官武将一旦不慎而说漏嘴的可能性,可谓一箭双雕。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然后一一让蒋干领略吴军雄厚的实力。此后又以表达感情为名,提出与蒋干“抵足而眠”的要求。并“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其寝”。

蒋干借周瑜“鼻息如雷”时,偷看了帐内桌上的一卷文书,发现这竟是机密文书,于是暗笑周瑜糊涂,并将一封写有降将蔡瑁张允的书信“暗藏于衣内”。这是蒋干自作聪明的又一大得意之作。

俗话说,“小鬼”永远也诡不过“大鬼”。周瑜借蒋干过江做说客之机,步步设计,计计连环,以假乱真,直搞得急欲立功的蒋干云里雾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蒋干回到曹营,虽未能“说此人来降也”,却盗得一封密书,急欲交于曹操邀功,搞得曹操误杀了两员大将,蒋干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生难得是糊涂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处世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达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境界”,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足够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而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则出现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虽然仍是为国忠心耿耿,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人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比拼的基本功。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马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有语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汉不饶人”,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郑板桥曾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于世,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囊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地做人。糊涂难,难在人私心太重,太过自我,陡觉世界太小,眼前只有名利,不免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委屈地说:“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物、唯利是图,用现代人的话说是:掉进钱眼里去了!

聪明与糊涂是人际关系范畴内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得糊涂时且糊涂,糊涂过后有好处。聪明人不妨试一试。

假糊涂真聪明

很多时候“糊涂”是诠释人生的大智慧,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刚;是处事不悖,达观权变;是外乱内整,内精外钝;是有所不为,而后大有所为;是宠辱不惊,是非心外;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宽容忍让,不计前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藏锋露拙,明哲保身;是匿壮显弱,明知故昧;是乐天知命,顺应自然;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是与世无争,宁静致远;是吃亏是福,财去人安;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保静养神,清心寡欲;是沉默是金,寡言鲜过;是谤我容之,侮我化之……

有了“糊涂”这种大智慧,人才会清醒,才会冷静,才会有宽容之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这纷纷乱乱的喧嚣,尔虞我诈的争斗;才能超功利,拔世俗,善待世间的一切,才能居闹市而有一颗宁静之心,待人宽容为上,处世从容自如。

懂得了糊涂的学问,就会知道自己的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绝对,就能更虚心地对待不同意见。泰山不让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捐细流而就其深。懂得了糊涂的学问,就知道了自己能力的局限,你所不能把握的,就不会急于去把握;你所不能强求的,就不会勉强。而是将自己的精力更专注地投入一个有限的范围,做你善做的事,精益求精,成为某一行业的行家里手。懂得了糊涂的学问,你就知道了对宠辱誉毁的看法不能那么绝对,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能看得很重。这不但增强了耐受挫折的韧性,又能养成心如止水、宠辱不惊的持重老成。面对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人心世态,你的聪明过人很可能给你带来麻烦,零分贝理念却能给你指出明路:做人不妨装糊涂,因为假糊涂就是真聪明。

得意之时别忘形

耳边长鸣警钟

也许你曾读过《狮子和蚊子》这一篇寓言,讲的是狮子与蚊子间的一场大战,按能力说蚊子与狮子无法比拟,但在实战中蚊子却胜利了。因为狮子捕不到它,它却在狮子的眼睛上、耳朵上叮的都是“包”,使狮子有力使不上,最后倒把自己抓得头破血流,只得认输,蚊子有了战胜狮子辉煌战绩,的确风光。于是它得意忘形了,吹着得胜的喇叭到处炫耀,最后一不小心,撞到了蜘蛛网上,成了蜘蛛的美餐,这里叙述的是动物,实则讲的是人的行为。

得意忘形而使自己身败名裂的人比比皆是,身处高位的人尤其要小心,登高跌必重。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好收场呢?曾国藩以他自己身居高位的体验,认为主要应在平时领会居高位之道。

曾国藩说,身居高位的规律,大约有三端,一是不参与就像是于自己没有丝毫的交涉;二是没有结局,古人所说的“一天比一天谨慎,惟恐高位不长久”,身居高位、行走危险之地,而能够善终的人太少了;三是不胜任,惟恐自己不能胜任。《周易·鼎》上说:“鼎折断足,鼎中的食物便倾倒出来,这种情形很可怕。”说的就是不胜其任。方苞说汉文帝做皇帝,时时谦让,像有不能居其位的意思,难道不是在不胜任这方面有体会吗?孟子说周公有与自己不合的人,仰天而思虑事情的原委,以致夜以继日,难道不是在唯恐没有结局的道理上有体会吗?

曾国藩说: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多。因为“高处不胜寒”啊!那么,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他借用烈马驾车,绳索已朽,形容随时有翻车的可能。这样来比喻居官之危很恰当。

他详细说:国君把生杀予夺之权授给督抚将帅,如东家把银钱货物授给店中众位伙计。如果保举太滥,对国君的名器不甚爱惜,好比低价出售浪费财物,对东家的货财不甚爱惜一样。介之推说:“偷人家的钱财,还说成是盗,何况是贪天之功以为是自己的力量。”曾国藩说,我略微加以改动:“偷人家钱财,还说成是盗,何况是借国君之名器获取私利呢!”曾国藩认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就是违背了不干预之道,是注定要自食恶果的。一事想贪,则可能事事想贪,一时想贪,则可能时时想贪。在这个方面应视手中的权势于虚无,因而也会少生无妄之想。

至于不终、不胜,曾国藩则更深有体会,他说:陆游说能长寿就像得到富贵一样。开始我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挤进老年人的行列中了。我近来混了个虚浮的名誉,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就得到了这个美好的声名了。古代的人获得大的名声的时候正是艰苦卓绝的时候,通常不能顺利地度过晚年!想到这些不禁害怕。想要准备写奏折把这些权力辞掉,不要再管辖这四省吧,害怕背上不胜其任、以小人居君子的罪名。

因为有这些见解,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也时时如履薄冰,大功告成之日,更是益觉如蹈危局。倒使得曾国藩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不终也“终”了,不胜也“胜”了。

曾国藩为一名政府大员,“树大招风”,他也曾面临过无数的空中乱石袭击的危险,但都能化险为夷,不管别人如何评判,他自己最后还是功德圆满。如果我们不去评判当时的是非曲直,只从保护自己方面言之,曾国藩身上仍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有时当做无时想

当你不断交上人生鸿运,春风得意时,千万不要只管享受眼前快乐,要知道月满则亏,不知道放低姿态,为以后打算的人一定会跌的很狼狈。所以得意时应当隐态藏锋,这样才能保全自身,富贵才会长久。

清朝末年的醇亲王奕因为懂得个中道理,所以在血雨腥风、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中,不但能保全性命,而且官越做越大,地位也越来越巩固。

醇亲王奕是清咸丰帝的弟弟,他的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他不仅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又是其妹夫,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七爷。

奕年轻时曾热忠于清廷内部权力的争斗,他在热河时就与慈禧太后联合在一起,秘密起举缮定准备发动政变、惩处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的谕旨,回到北京随慈禧太后、六哥恭亲王奕讠斤发动“辛酉政变”后,又带领军队夜抵密云捕捉肃顺,为慈禧太后上台垂帘听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授以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但是,不久以后他就看到清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无情,特别是比他功劳更大、地位更高的奕讠斤,因小过险遭罢斥之祸之后,奕的处世态度开始大变,时时事事谦恭谨慎。他特意命人仿制了一个周代的欹器,这个欹器若只放一半水,就可以保持平衡,若是放满了水,则会倾倒,使全部的水都流失掉。奕又在欹器上亲自刻了“谦受益,满招损”的铭词。

1874年,同治帝驾崩,没留下子嗣,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等宣布说,欲立奕的儿子载恬为皇帝。听到自己的儿子被选立为皇帝,奕不但没有丝毫的兴奋、得意。反而被吓得昏倒在地,碰头痛哭,被人搀扶而出。奕及其夫妇都深知慈禧太后为人凶狠无情,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同治帝也时常遭慈禧的责骂虐待,自己儿子一旦为帝,如入虎穴,不但儿子时刻有忤旨杀身之祸,就连他奕本人也难免为慈禧太后所疑忌。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皇帝,他本人就成了“皇帝本生父”了,本生父虽然与太上皇不同,但如果将来他的儿子大权在握,就有可能把他尊为太上皇,这就会损害慈禧太后的权力,而慈禧太后恰恰权力欲旺炽,是万万不能容忍的。为了远避嫌疑,表明自己的心迹,奕一面言词悲悯地恳请罢免一切职务,表示要“丧尽余生,与权无争”;一面秘密地向慈禧太后呈递奏折说,将来很可能有人利用他是清光绪帝本生父的特殊地位,援引明朝皇帝“父以子贵,道所尊亲”的例子,要求给他加些什么尊号,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应该将提倡建议的人视之为“奸邪小人,立加摒斥。”

在光绪帝继位的第15年,果然有一个官员上疏清廷,请求尊奕为“皇帝本生父”。慈禧太后见疏大怒,拿出奕以前的奏折为武器下谕痛斥此人以邪说竞进,风波很快平静了下去,弈譞当然毫发无损。

越得意越谦卑

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是东汉蔡邕的外孙。但他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

他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请他做官,他都谢绝。当时甚至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曹爽专权时,曾辟用他和王沈。王沈兴高采烈地劝他一起应命就职。羊祜却淡淡地拒绝说:“委身侍奉别人,谈何容易!”后来曹爽被诛,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免职。王沈对羊祜说:“我应该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羊祜听了,并不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这不是预先能想到的。”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有辅助之功,被进号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侯,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总是十分谦让,不敢居其上。

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政治上的大事都要向他咨询;而他本人对于权势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上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有人认为羊祜过于小心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人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恐怕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哪会不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到私门拜谢,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在生活上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枢。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羊祜的想法,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廷陵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做人无疑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敬佩有加。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端恭。

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是人人都向往的人生境界。但得意者绝对不能忘形。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姿态形象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越在得意之时,姿态越要放低,当你以谦卑的姿态做人处事时,你才不容易引起众人的嫉妒、怨恨、谦卑的滋味也许不那么舒服,但它却是最有效的护身符。

得意之时更要降低你的做人姿态,这就是零分贝生存理念给我们的金玉良言。会装傻才是真精“傻瓜”的胜利“胡子”(强盗)出身的张作霖也是一个装“傻子”的高手。

袁世凯称帝后,论功行赏。张作霖以一师长资格,破格封为二等子爵。但是张作霖却大失所望,问:“子爵是怎么回事?”

当听到“子爵下于伯爵一等,再上为公为侯”时,张作霖大怒道:“吾何能为人做子?”于是请假表示不满。

袁世凯称帝后不久便四面楚歌,张作霖对此早有对策。他一方面对袁世凯表示愿为南征先锋,等骗到了枪械之后,又翻脸不认人,在“奉天人治奉天”的口号下,准备驱逐段芝贵,夺取督军大权。

张作霖自称“不懂政治”的“大老粗”,但是在“驱段”这出戏中却表演得异常精彩。他利用冯德麟与段芝贵的矛盾,让冯德麟出头角斗,自己在幕后操纵,表面上却一直装傻。

冯德麟为“驱段”找到了张作霖,说:“段芝贵是清末的败类,贪官污吏,人所共知,现在他仍然居奉天人士之上,我们决不甘心,应赶快驱逐他,由奉天人来干一干,雨亭以为如何?”

张作霖一听正中下怀,表面上却犹犹豫豫的,在冯的一再劝说下,他才向冯德麟请教驱段芝贵的办法。冯说:“这不难。由我们二十八师唱黑脸,和他正面冲突,由二十七师唱白脸,用‘吓’字向他威逼,使他畏罪而逃。”张作霖心中暗喜,鼓掌赞成说:“好!让各方面人也知道,我们奉天人是不好惹的。”

于是,张作霖布置军队夜间开枪闹事,自己到将军署对段芝贵说:“冯德麟把兵开来了,要进兵沈阳,反对上将军。”段芝贵忙问怎么办,张作霖装傻道:“老哥呀,我也没了主意!不过有我在,就一定不会让人动你。”

段芝贵刚安下心不久,张作霖又来报告:“这回冯德麟把二十八师全开来了,我也没有办法。”并声称二十八师和二十七师部分官兵联络奉天各界团体要惩办帝制祸首。

听到要惩办帝制祸首,段芝贵浑身发抖,又问怎么办。张作霖一言不发,在桌上大书一个“走”字。段芝贵如梦方醒,马上致电中央要求去天津养病,并调官款200万,军火若干,乘专车赶赴北京。

当段芝贵专车到达沟帮子车站时,冯部由邱团长带领登车检查。邱某上车后即向段芝贵宣读奉天军民团体打来的电报,指责段为帝制祸首,又携款畏罪潜逃,希望截住段芝贵押赴沈阳依法惩制。段芝贵吓得失魂落魄,狼狈不堪,担心回沈阳老命不保。这时,张作霖致电让专车通行。

正当段芝贵向袁世凯哭诉冯德麟的无理时,张作霖密与冯德麟起草了《奉天保安会章程》,由冯德麟出面,成立自治会,提出奉人治奉。

袁世凯大吃一惊,在段芝贵的极力推荐下,任命张作霖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并兼巡按使,冯德麟为军务帮办。袁世凯死后,改为奉天督军兼省长。这样,借着全国反袁,张作霖图谋攫取了奉天军政大权。

此后,张作霖独霸奉天,使他的督军之位更加牢固,成了说一不二的“东北王”。

在别人眼中不聪明的人,看起来愚钝的人常常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的“傻”不过是低姿态做人的一种伪装。这也正是零分贝理念所强调的,你的姿态越低,别人对你的警戒也就越少,这样一来你就越有机会成大事。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小时候,他是一个很文静又笨拙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

镇上的人常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选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傻”。

有一天,一位妇人看到他可怜,便对他说:“傻孩子,难道你不知道一角钱要比五分钱多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那么我就连五分也得不到了。”

多么有趣!看似巨傻可笑的孩子,实际上却是心底透亮;那些大人表面上精明过人,骨子里却糊涂到家,这样看来,镇里人的“精明灵透”才是真正的傻气。

日本人的大智若愚

曾经有三位日本人代表日本航空公司与美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谈判。日方是买方,美方是为卖方。美国公司为了抓住这次商业机会,挑选了最精明干练的高级职员组成谈判小组。谈判开始时并没有像常规谈判那样双方交涉问题,而是美方展开了产品宣传攻势。他们在谈判室里挂满了许多产品图像,还印刷了许多宣传资料和图片。他们用了两个半小时,三台幻灯放映机,放映了好莱坞式的公司介绍。他们这样做,一是要加强自己的谈判实力,另外则是想向三位日本代表作一次精妙绝伦的产品简报,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订单。在整个放映过程中,日方代表静静地坐在里面,全神贯注地观看。

放映结束后,美方高级主管不无得意地站起来,扭亮了电灯。此时,他们脸上挂满了情不自禁的得意笑容,笑容里充满了期望和必胜的信念——这么精彩的介绍必定会打动日方代表。他转身向三位显得有些迟钝和麻木的日方代表说:“那么,你们觉得我们公司的产品如何?”不料一位日方代表说:“我们还不懂。”这句话大大伤害了美方代表的心情,他的笑容随即消失了,一股莫名之火似乎正往上顶。他又问:“你们说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哪一点你们还不懂?”另一位日方代表彬彬有礼,但却一脸茫然地回答:“我们全部没弄懂。”美国的高级主管又压了压火气,再问对方:“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不懂?”第三位代表严肃认真地回答:“从关掉电灯,开始幻灯简报的时候起,我们就不懂了。”这时,美国公司的主管感到严重的挫败感。但为了谈成生意,他又耐着性子重放了一次幻灯片,这次速度比前一次慢多了。之后,他强压怒气,问日方代表:“怎么样?该看明白了吧?”然而,日方代表端坐在位子上,满含歉意地摇摇头。美国的高级主管一下子泄气了,他灰心丧气地斜靠着墙边,松开他价值昂贵的领带,显得是如此心灰意冷,无可奈何。他对日方代表说:“那么,那么……那么你们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呢?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你们都不懂。”这时,一位日方代表慢条斯理地将他们的条件说了出来,他说得如此慢,以至美国高级主管像回答讯问似的,毫无斗志地斜坐在那里,稀里糊涂地应答着,他的思维已经紊乱了,信念被摧毁了,根本未作什么反对意见。结果,日本航空公司大获全胜,成果之大,连他们也感到意外。

大智若愚,不仅可以将有为示无为,而且可以若无其事,装着不置可否的样子,不表明态度,然后静待时机,把自己的过人之处一下子说出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有一次日本的一个公司到美国去与一家公司进行贸易谈判。谈判一开始,美方代表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想迅速达成协议。而日方代表却一言不发,只是挥笔疾书,把美方代表的发言全部记录下来,问到日方代表的意见时,他们却只会笨拙的摇头。第一次谈判就这样结束了,日方代表也回国了。

六个星期之后,日本公司又派了另一个部门的几个人作为代表团来到了美国,进行第二轮谈判。这批新到的日本人好像毫无准备,根本不知道以前协商讨论些什么问题,谈判只好从头开始。美国代表照样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日方代表又是一言不发,傻乎乎地记下大量笔记又回去了。

又过六个星期之后,日本方面的第三个代表团又来到谈判桌旁,他们的全部活动只不过是第二个代表团的故伎重演,记下了大量笔记又走了。

以后,第四个、第五个日本谈判代表团都是如法炮制。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日本方面毫无反应,他们把美国公司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抱怨日方代表没有诚意,派的都是一些不着调的人。

正当美国公司感到绝望时,日方公司的谈判代表突然来到了美国。这一次,日本谈判人员一反常态,在美方代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拍板表态,作出交易决策的方案,弄得美方措手不及,十分被动,损失不小。日本人一开始装“傻”,既不表态,也不作任何形式的举动,让美方猜测不到他们的行动。这种寻找恰当的时机,趁人不备,出奇制胜的方法十分厉害,往往使谈判对手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什么是巧,什么是拙呢?巧和拙也是一个事体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巧是非常地工巧,技术高超,它的另一面是拙,拙就是笨拙。《老子》说过:“大巧若拙。”真正的大巧也就不是巧,同时也无一不是巧,是无法形容的一种境界。有许多极为聪明的人,常会做出一些极为笨拙的事,自己却浑然不觉;许多看来是愚拙的人,却活得比那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有智慧。

那些自认为聪明过人的人,却往往是最笨拙的人。他们都会弄巧成拙,比如那个妙计安天下的周郎所施的美人计,结果却被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得他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弄巧的人来说,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拙。因为只要有了巧,就一定会有拙,他再怎么卖巧,却总还是要有拙露出来的时候。而真正聪明的人,至少会看到自己的愚笨之处,反而会守拙成巧。

愚钝是保护伞

假装愚钝、让人认为你无能,让人忽略你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先发制人,让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零分贝理念的精华。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则越来越紧,孔融无法,只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

突围谈何容易,黄巾军把都昌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才可冲出去呢?太史慈想了一个计策。太史慈骑马持弓,出了城,后边还有几个人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十分惊骇,马上严阵以待,准备厮杀。而太史慈则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驰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

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太史慈出来的时候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有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不几天,太史慈搬来救兵,解了围城之困。

另外,愚钝或迟钝就像一把钝刀,其好处有二,一是砍不伤别人,二是也会使别人砍不伤自己。

魏晋时,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以酷爱唱酒闻名。魏国权臣司马昭原想同阮籍结为儿女亲家,让阮籍把女儿嫁给司马炎(即日后废掉魏帝建立西晋的晋武帝)。阮籍不想卷入当时黑暗的政治,又不便明着反对,就借嗜酒而连醉60天,整个人烂醉如泥。司马昭见他终日沉醉,连话也搭不上一句,只好作罢。以后,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多次访问阮籍,想请他谈谈对国事的看法,以便抓住把柄定他的罪。可阮籍整天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钟会开不了口,只好怏怏而回。

阮籍之醉可以说是真醉,也可以说是假的。真假不在这60天,而是他差不多一生都在醉,这个醉就是有意识的了。因为当时的政治极为险恶,文人要想保持清白而又得善终,难乎其难。

这种缺乏起码人身保障的情形,在整个传统社会中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即使在政治不那么黑暗的时候,人们也时常需要用装傻来避免落人难以解脱的困境。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曾任刑部、兵部主事,因为触犯了大宦官刘瑾而受了廷杖,并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出了朝门,换上平民服装,立即上车前往贵州。过江时,他写了一篇吊唁屈原的祭文,又写了投江绝命辞,假装投江自尽。绝命辞传到京城,刘瑾听说王守仁已死,才打消了派刺客暗杀他的念头。

愚到不可及这一步,可谓鬼神莫测了。

处处表现的精明过人,别人或者对你敬而远之,或者干脆打击你、陷害你,让你做什么都不顺利,谁让你那么精呢?不找你当靶子找谁!相反,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精明藏起来,没事装装傻,那么别人就不会拿你当对手,真的竞争起来,你就可以后发制人,不用说,胜利当然也就是你的了。不出风头才能笑到终场“功高”是种危险古代为人臣者有了功劳都要尽力推让,而且做人姿态还要摆的更低。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功高”容易“震主”,你的锋芒一旦刺痛了位高权重之人,那么你的下场就不会太好了。

唐顺宗在做太子时,喜欢说一些豪言壮语,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在中国古代太子有能力,服人心,自然也是顺利当上皇帝的一个条件。但如果太子能过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举动,所以又常会遭父皇的猜忌而被废黜。聪明的太子因此必须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响的名气。顺宗做太子时,曾对东官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他的幕僚于是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父皇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的敏感问题,如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招揽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自明?”太子听得此言立刻醒悟过来,于是立刻闭嘴黜音。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方有唐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而隋炀帝的太子杨暕就没有弄懂这个道理,结果因此吃了大亏;一次父子同猎,炀帝一无所获而太子满载而归,炀帝本来就感到太子对自己不够尊重,这一下被儿子比得抬不起头来,于是寻了个罪名把杨暕的太子名号给废了。

同为太子,顺宗审时度势终登皇帝之位,而杨暕却锋芒毕露,功高盖主,后被废黜,可见锋芒能否适时显露,事关一人的前途命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朝李泌,他几度出山匡扶唐迁,立下盖世功勋,但因为他及时调低了做人姿态,所以没有遭忌,获得了善终。

李泌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研《易象》,善为文,常游于嵩、华、终南诸山间。当时他的名声很大,唐玄宗赏识他,夸他为“神童”。宰相张九龄器重李泌胆识,呼他为“小友”。唐玄宗欲授李泌官职,李泌固辞不受。玄宗命他与太子游,结为布衣交。太子非常尊敬他常称其先生而不称名。

天宝年间,李泌看到天下的危机形势,赴朝廷论当世时务,但为杨国忠所忌,于是他又潜遁名山。后安史之乱发生,太子唐肃宗即位于灵武,特地召见李泌;李泌陈述天下成败之事,甚称肃宗之意。唐肃宗准备授以皇帝,但李泌却固辞不受。李泌说:“陛下屈尊待臣,视如宾友,比宰相显得贵多了。”最后被授以散官拜银青光禄大夫,使掌枢务,凡四方表奏,将相迁除,皆得参与。李泌虽不是宰相但权逾宰相,李泌劝唐肃宗俭约示人,不念宿怨,选贤任能,收揽天下人心,终于收复长安洛阳。李泌见唐廷转危为安立即要辞归山林。唐肃宗坚决不同意,说:“朕与先生同忧,应与先生同乐,奈何思去?”李泌颇有深意地回答:“臣有四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所以不可复留。”后来终于说服唐肃宗,李泌隐归衡山。

唐代宗时,时局艰难,藩镇割据,又特召李泌出山,命他为相,李泌一再固辞。代宗只好在宫中另筑一书院,使李泌居住,军国重事无不咨商,李泌又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后来时局好转后,李泌又辞归山林。

李泌一生,好谈神仙,颇尚诡诞,实际上是个幌子,他危时出山辅佐朝政,不争权位,安则归山养性,与世无争。

老子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主,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因为安于卑下,不争地位,善利万物,所以谁都喜欢它。它就像接纳众多溪流的江海一样,成为众水的统领。

老子反对锋芒毕露,争强好胜,认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这种与世无争的谋略思想,深刻体现了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成为广泛流传的哲理名言。

老子的这些主张与零分贝生存理念也很合拍;一个人在行为上出尽了风头,那么他的处境就很危险了,因此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善于审时度势,规避风头,姿态越低,人生路走得就越稳。

不可一世的代价

年羹尧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倍加赏识重用,几乎到了炽热癫狂的程度。首先命其接替允礻题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年羹尧一直在西北前线为朝廷效力。因平定西藏时运粮及守隘之功,封三等公爵,世袭罔替,加太保衔;因平郭罗克功,晋二等公;叙平青海功,进一等公,给一子爵令其子袭,外加太傅衔。雍正二年八月,年羹尧入觐时,御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但年的亲属备受恩宠,连家仆也有通过保荐,官做到道员、副将者。

年羹尧对此不但不知收敛,却更加得意忘形,更加骄横,并霸占了蒙古贝勒七信之女,斩杀提督、参将多人,甚至蒙古王公见年羹尧得先跪下,以此他遭到了群臣的愤怒和非议,弹劾他的奏章多似雪片。

内阁、詹翰、九卿、科道合词奏言年羹尧的罪恶“罄竹难书”,于是部议尽革年的官职。雍正三年十月,命逮年羹尧来京审讯。十二月,案成。此距发端仅有九个多月。议政王大臣等定年羹尧罪:计有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共九十二款。

雍正帝早就了解年羹尧的所作所为,甚至在一些批示中令人怀疑他故意纵容年贪爱、腐化。但转眼之间,这些行为全成了年羹尧的罪名。

雍正三年十二月,皇帝差步兵统领阿尔图,来到关押年羹尧的囚室传旨说:“历观史书所注,不法之臣有之。然当未败露之先,尚皆为守臣节。如尔公行不法,全无忌惮,古来曾有其人乎?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愿以尔实心报国,尽去猜疑,一心任用。尔乃作威作福,植党营私,辜恩负德,于结果忍为之乎……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曷以彰宪典而服人心?今宽尔磔死,令尔自裁,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年羹尧接旨后即自杀。此案涉及年家亲属及友人,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罢官,其子年富立斩,诸子年十五以上者遣戍极边,子孙未满十五者待至时照例发遣,族中文武官员俱革职。

不可一世的年羹尧因为在做人上的高调而落得个可悲的下场,为后人敲响了做人的警钟。

相较于年羹尧的不知深浅,不可一世,冯异就可以算得上是智者了。

东汉名将冯异,品格高洁,才能出众,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而他的为人处世方法,至今也是值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借鉴的样板。

冯异驰骋沙场几十年,战功累累,是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时一员杰出的统帅,但每次战役结束后,诸将并坐论功时,他为了避功,把封赏让给部下,常常独坐在大树下读书思过,因而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他有帅才,却从不使气,虽战功赫赫,却仍高标处世,低调做人。

更始元年,大司马刘秀率王霸、冯异等将领历经艰险,攻克邯郸,擒斩王郎,平息叛乱。

冯异在邯郸之战中,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连夜为夜宿河北晓阳地区的大军筹措粮秣,熬煮稀豆粥,使将士饥寒俱解,恢复战斗力。

刘秀率军行至南宫时,正逢大雨滂沱,寒气逼人,又是冯异四处奔波,取薪燃火,供将士取暖烘衣,送上热气腾腾的麦饭,使官兵衣干腹饱,重上战场。

邯郸之战,刘秀大胜。后来他赞扬冯异“功勋难估,当为头功”。正当刘秀召集将领盘坐旷野论功行赏时,冯异却独自离众,待在一棵老槐树下聚精会神地读《孙子兵法》。当侍卫连拖带拉将冯异带到刘秀跟前时,冯异却对封赏一再推让。实在推托不掉,他便建议将此功让给军中的一名偏将,令这位偏将大受感动。刘秀见冯异淡泊功利,又赏他许多金银,冯异却悉数分给这次作战中表现勇猛的士卒。

冯异的做法,就非常得人心,因此他调动起部下来也得心应手,部卒愿意为他效力,同级之人佩服他,上司也欣赏他。

可见,越是做了了不起的事,越是要谦虚自敛,低调做人,想一想宇宙之大,人际之繁,你的一己之功又算得了什么?因为卖弄而得罪人,因为不可一世而惹麻烦,这种行为不是太傻了吗?

别做的太“出格。”

汉元光五年,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读书人。年已70多岁的川人公孙弘的策文被汉武帝欣赏,提名为对策第一。汉武帝刚即位时也曾征召贤良文学士,那时公孙弘才60岁,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汇报情况,因不合圣意,引起皇上发怒,他只好称病回归故乡。这次他荣幸地获得对策第一,重新进入京都大门,就决心要吸取上次教训,凡事必须保持低调些才好。

从此,公孙弘上朝开会,从来没有发生过与皇上意见不一致时当面抗争的情况。凡事都顺着汉武帝的意思,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汉武帝认为他谨慎淳厚,又熟习文法和官场事务,一年不到,就提拔他为左内史。

有一次,公孙弘因事上朝奏报,他的意见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两人商量好要坚持共同的主张。谁知当汉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议论时,公孙弘竟放弃自己先前的主张,提出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汲黯顿时十分恼怒,当庭责问公孙弘说:“我听说齐国人大多狡诈而无情义,你开始时与我持一致意见,现在却背弃刚才的意见,岂不是太不忠诚了吗?”汉武帝问公孙弘说:“你有没有食言?”公孙弘大大方方地谢罪说:“如果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忠诚;如果不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不忠诚!”他的回答让汉武帝很满意,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左右幸臣每次诋毁公孙弘,皇上都宽厚地为他开脱,几年后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公孙弘在皇上眼中是个谨慎敦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却以为他是个伪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听说公孙弘生活节俭,晚上睡觉盖的是布被,便入宫向汉武帝进言说:“公孙弘居于三公之位,俸禄这么多,但是他睡觉盖布被,这是假装节俭,这样做岂不是为了欺世盗名吗?”汉武帝马上召见公孙弘,问他说:“有没有盖布被之事?”公孙弘谢罪说:此言不假。我位居三公而盖布被,诚然是用欺诈手段来沽名钓誉。臣听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时,市租都归于国库,齐国由此而称霸;到晏婴任齐景公的丞相时从来不吃肉,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齐国得到治理。今日臣虽然身居御史大夫之位,但睡觉却盖布被,这无非是说与小官吏没什么两样,怪不得汲黯颇有微议,说臣沽名钓誉。汉武帝听公孙弘满口认错,更加觉得他是个凡事退让的谦谦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汉武帝免去薛泽的丞相之位,由公孙弘继任。汉朝通常都是列侯才能拜为丞相,而公孙弘却没有爵位,于是,皇上又下诏封他为平津侯。

公孙弘拜为丞相后,名重一时。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多次征召贤良之士。公孙弘便在丞相府开办了各种客馆,开放东阁迎接各地来的贤人。每次会见宾客,他都格外谦让恭敬。有一次,他的老朋友高贺前来进谒,公孙弘接待了他,而且,留他在丞相府邸住宿。不过每顿饭只吃一种肉菜,饭也比较粗糙,睡觉只让他盖布被。高贺还以为公孙弘故意怠慢他,到侍者那里一打听,原来公孙弘自己的饮食服饰同样如此简朴。公孙弘的俸禄很多,但由于许多宾客朋友的衣食都仰仗于他,因此家里并没有多余的财产。

公孙弘活到80岁,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嫠相继成为丞相。而这些人中只有石庆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诛杀。看来,公孙弘不肯庭争,取容当世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处世方法。

按理说,凭公孙弘的身份,完全有资格招摇一些,然而公孙弘却选择了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把自己的做人姿态调整到最低,他的行为就是对零分贝处世理念的完美阐释:抖精神、摆架子、耍威风,张扬卖弄,神气十足,到头来只能淹没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他们不管显达也罢,落魄也罢,都可能要比别人经历更多的挫折,承受更多的社会心理的龃龉和舆论的轻蔑。所以,如果你真是个聪明人,就记得收敛自己,低调做人才能保护自己。

才高外露害死人

心高不能气傲

一个人自恃才能过人,总是表现过多,锋芒太露,就会给对手带来压力和不快,他就会感觉到你气势太盛,不可一世,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将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当你的傲然之气表现出来的时候,他甚至会怒火中烧,不择手段地对你施以明枪暗箭。所以,欲成大事者必须学会自敛锋芒、韬光养晦。

春秋时期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是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争斗不休。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六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六名将领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三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拔腿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

在这个故事中,悲剧的发生也许应归罪于公孙子都嫉妒之心太强。但颖考叔的锋芒太盛、傲气争功也是一方面。作为一个已有功在身的老臣,他其实没有必要再去和年轻的将领争功了,但他总想立功求赏,结果被一记暗箭伤了性命,可悲可叹。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自认为有才华有前程的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

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处处表现卖弄、志得意满时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

才情毕露是祸根

才华越高的人越要小心,因为,你虽然会得到更多的器重和敬意,不过你也会有更多的敌人和对手。万一碰到心胸狭窄的人,那么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捅你一刀。

据历史记载,隋炀帝很有文采,但他最忌讳别人的文采比自己强。有臣子因为犯忌,惨遭杀害。有一次,隋炀帝写了一首《燕歌行》诗,命令“文士皆和”,也就是仿照他诗的题材(或体裁)和一首。多数文人皆较明智,不敢逞能,抱着应付态度,唯独王胄却不知趣,不肯居炀帝之下。后来,隋炀帝便借故将王胄杀害,并念着王胄的“庭草无人随意绿”的诗句,问王胄曰:“复能作此语耶?”意思是,你还能作出这样的诗句来吗?

还有个叫薛道衡的大夫,因显露诗才,触犯了炀帝的忌讳,炀帝也借故将薛缚杀了,同样念着他的诗句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才能高的人很多情商低,表现之一就是轻信,轻信同学、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不能分辨一个人的好坏而区别待之。这样在被人嫉妒、伤害的时候还不明就里。

战国时的韩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口吃,短于游说,而李斯却口若悬河,辩才超群。荀子曾考究二人的才学,对他们说:

“李斯才露于外,韩非才藏于内,将来官位显贵者非李斯莫属了。”

李斯十分得意。私下,荀子却独对韩非出语说:

“得我真学者,只有你了。论智论计,李斯绝不是你的对手,我不公开赞扬你,只是怕他对你心存忌恨,日后对你不利。”

荀子劝韩非以后不要和李斯共事,韩非似信非信,含糊地答应下来。

李斯后来到秦国游说,以其出众的辩才为秦王嬴政赏识,官至丞相。嬴政一天偶读韩非的《孤愤》一文,击节叫好;为了得到韩非,嬴政不惜用重兵攻打韩国,索取韩非。

韩非无奈来秦之后,李斯颇为紧张。他怕嬴政重用韩非,于是他以同学身份私下对韩非说:“秦王赏识于你,这只是表面现象,他只不过想借此让韩国失去一个人才罢了。我们乃同门好友,自然不会见死不救。”

韩非至此方信老师之言无差。他识破了李斯的诡计,故作慷慨道:“我来秦国,非为秦王所请,乃为救韩应急。秦王大兵加韩,我岂能惜死害国?你的好意,我实在不敢受。”

李斯只想用计将韩非逼走,无奈韩非智高一筹,始终不入他的圈套,李斯把心一横,索性要把他直接加害,于是他面见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心在韩国,对大王敢怒而不敢言,他怎会真心为大王效力呢?他确是罕见的天才,可这样的人若是为韩国所用,对秦国就是莫大的祸患了。与其养虎为患,不如马上将他杀了。”

嬴政一时被说动了,遂下令将韩非打入死牢。韩非不明所以,求李斯代言求见嬴政,李斯嘴上答应,暗中却招来他的心腹手下给韩非送去毒酒,逼令他自杀。韩非举杯哀叹说:“先师之言,今日果然应验了。似你这无耻小人,无计可施,便害我致死,却是非君子所能测度的了。”

韩非死后,嬴政果然心有悔意,命人将他释放,可是已经晚了。面对韩非已死的事实,嬴政怅然若失,却无法改变。

零分贝理念告诉我们,有才华是件好事,但如果你轻易展露它,那么它就会成为惹祸的根苗,最好的办法是,藏起你的才华,表现得尽量低调一点,直到你把握了一个适当的时机,这样在“一鸣惊人”之后,你才能“一飞冲天”。

磨好你的刀柄

苏东坡年少时住在峨眉山下,有一次去山上玩,看见一个老和尚在磨刀——别人磨刀刃,这个老和尚却磨刀柄。

苏东坡见此哑然失笑:“喂,师傅!你磨刀柄做什么?”

老和尚边磨边说:“刀柄钝了,才不割手呀。”

“我从没听说刀柄会割手”,苏东坡那时还打不破这禅机,没怎么在意就下山去了。

60年后,当苏东坡也到了老和尚的年纪时,有一天忽然明白了自己这一生之所以多灾多难、拿不准自己的命运,岂不正因为刀柄割手吗?割手的往往不是刀刃,因为刀刃再锋利也隔了段距离,刀柄与手零距离接触,往往会硌伤、甚至割伤了自己的手都不知道。

苏东坡一下子明白了“刀柄会割手”的道理,回想那个峨眉山僧磨刀柄,真是个高人。既然刀柄会割手,人又不能不拿刀,那么就应该常磨刀柄。

去其锋芒,乃可把握。

还没使刀就反而被刀所伤最不值得。

刀不伤人,刀柄伤人。

善磨刀柄者善使刀,做事无不利。

藏起你的锋芒,就像是在磨刀柄,只有磨到刀柄不伤手时,这把刀你使用起来才会更顺手。

杜祁公有一个学生奉命去做县官,祁公告诫他说:“你的才华和学问,当一个县官是不够你施展作为的。但是你一定要积存隐蔽,不能露出锋芒,要以中庸之道治理县政,求得和谐安定,不这样的话,对你没有好处,只会招惹祸端。”他的学生说:“您一生因为正直忠信被天下人尊重,现在却教我这些是什么原因呢?”杜祁公说:“我为官多年,做了许多职位,对上被皇帝知道,对下又被朝廷的官员相信,所以能够抒发志向,现在你当县令,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牵涉到上下官吏,那县令可不是好当的,如果你不被别人了解,你怎么能施展你的抱负呢?只会惹来灾祸罢了。这就是我要告诉你需不方不圆,在中庸之道中求得和谐的这些话的原因啊。”

吕新吾说:刚刚有一段公正、正直的气度,话语中就露出棱角,是一个大毛病。他又说:暴露自己的才能的多少是士君子最大的毛病,甚至比没有才学却假装出来的更加不好。显露才能的人不隐藏他所有的,有才不逞的人却是遮掩他所没有的。

你的才华就是一柄锋利的剑,凭着它你可以纵横闯荡,开创一番事业,不过在那之前,你要做的就是把“刀柄”磨钝,不要还未出手便先伤了自己。

伟大就在高标与低调之间

高标是一种格调

不知你发现没有,大凡高标处世者,其做人的基调都很低,这并不矛盾。高标处世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但为了让自己的恢宏目标得以实现,又要低调做人,这样才能见容于人,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伟大之人常常就是那些在高标处世与低调做人之间找到了平衡,既能自保又能成事。

在这方面,一些领袖、名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每一个人都有必要细细品味。

李贞是我国的第一位女将军。1990年3月11日,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她在遗嘱中交代: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献给甘泗淇(李贞的丈夫)的家乡湖南宁乡县做办学补助,最后一次表达了她对丈夫及其家乡的爱。

李贞逝世后,人们在含泪为她清理遗物时发现,这位经过长征的老战士,除了纪录她赫赫战功的4枚勋章耀眼夺目外,其他的遗物竟是那么少。

室内4把藤椅,是李贞十几年前从湖南搬家时带到北京的,年深日久,已破烂不堪。公务员几次要扔掉,都被她拦阻了。李贞说:“莫扔,补一补,还能用一阵子。”一对已整整用了几十年的皮箱皮质老化开裂,但她还是不肯换新的。在李贞的衣箱里,惟一的一件新衣物,是她80岁生日时,表孙女为她织的背心。直到躺上病榻,李贞才换下了那套60年代缝制的衣服。

李贞和丈夫甘泗淇没有孩子,但他们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他们只留下了10000多元人民币和2000多元国库券,李贞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交给组织,作为自己最后一笔党费和捐款,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来悼念的人们看着李贞将军的遗物清理单,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怎能不让人伤感和敬佩呢?夫妻共为将军,生活却极其平民化,这可能也是他们经常被人们提及的原因吧。

当你能把握处世高标准与做人低姿态之间的平衡,或许未必能成为伟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高贵的“卑微。”

1917年1月4日,一辆四轮马车驶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徐徐穿过校园内的马路。

这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蔡元培——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

只见新校长缓缓地走下马车,摘下自己的礼帽,面带微笑向这些校园里的杂工们鞠躬回礼。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在北京大学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校长享受内阁大臣的待遇,根本就不用把这些工友放在眼里。但是,今天的这位新校长是怎么了?

像蔡元培这样地位显赫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这不是件小事,而蔡元培先生由此变得卑微了么?没有,恰好相反,北大的新生由此开始,树起了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

一些不太出名的“名人”往往喜欢“摆谱”、合身份,结果他们的矫情惹来了人们的反感。其实真正的名人,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放下身段的。

伊丽莎白二世刚继承王位时,所遇到的第一位英国首相便是年近八旬的丘吉尔首相。丘吉尔自己曾经担心和女王能否合作得很好,在首相眼里,女王还是个“毛丫头”。然而,经过几次会面和交谈之后,丘吉尔彻底改变了态度,因为他发现,这位年轻的女王不仅懂政治,而且分析问题也相当透彻,最难得的是没有贵族气。丘吉尔不止一次地赞叹道:“一个多么迷人,多么聪慧的少妇啊!”

女王每一次和首相会面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女王听得非常认真。女王在听首相的汇报时,大多数情况下不轻易用语言表示自己的观点,更不会将自己的某些想法、建议强加给首相,伊丽莎白二世有着非凡的自制力,她对自己的感情的控制能力是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的。她自幼养成的这种低调而内向的个性,使她在几十年女王生涯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稳的作风。

伊丽莎白二世堪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但她却喜欢朴素和自然,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女王的衣着上,还表现在女王对生活的追求上。当有人问她喜欢哪一种人的生活时,女王回答:“一个住在乡间,拥有很多马和狗的妇人。”正因如此,女王常常穿上厚厚的棉袜和结实耐用但并不时髦的鞋子在田野、乡间跋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女王经常去打猎、钓鱼,追求她所喜爱的乐趣。

女王对普通人的平常生活的向往,有时似乎不被人理解,但女王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却非同寻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女王保持着自己国家的尊严和王室特有的高贵,而许多场合,女王的日常生活与那些普普通通的英国家庭妇女没有太大的差别。有一次,一个客人看到女王亲自下厨时,完全惊呆了,竟然不知道如何称呼女王才好。因为在这个人的心目中,“神圣”的女王还用得着亲自到厨房动手做菜吗?女王经常以普通人的心态对待生活、投入生活,普通人所有的一切,在女王身上都有体现。

王室的生活是富有的、豪华的,女王自己拥有的特制的豪华衣服可以装满5个房间,但她除了必要的场合之外,都是穿已经有了点磨损的衣服:一件旧了的夹克衫,一条斜纹软呢裙,一双普普通通的靴子。

1948年,当女王的长子查尔斯王子诞生后,人们发现,小王子所用的吊床是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旧吊床;而这位王子所用的婴儿车也是旧的,是王子的姑母小时候用过的旧婴儿车。

女王是当今英国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政府的各级官员、首相都是她的仆人,但女王除了用得体的行为证明王室的尊严外,都是低姿态地与人民保持平和的关系,其结果,她更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从伊丽莎白女士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低调做人与高标处世的完美结合。凡是尽心尽力于这种结合的人,必然会开创一番属于他自己的辉煌事业。

零分贝的回归

给自己的事业设定一个更高的标准,然后全力以赴,待到功成名就,是否就完事大吉了呢?没有,还有一个回归低调做人的过程。既能高标处世,又能低调做人,才能真正算得上圆满的人生。

所以,即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成就,也依然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常人。

香港的陈清伟先生写了一本《成龙及他的电影》。他说:“在数十年前,大家都讲书香世家,讲富贵世家,以成龙这样的出身,在那个年代,肯定不容易被接受。但今日完全不同了,低微出身,力攀高位,正是现代都市的美梦。成龙就圆了这样一个成功梦。”

成龙原名陈港生,因为他是在香港出生的。他父亲是香港法国领事馆的低层职员,因为转到澳洲的美国领事馆工作,不能带小孩子一起去,成龙6岁多就被送到京剧泰斗于占元处寄宿学艺。

根据成龙回忆,他跟随于师傅学艺的时候,60来个小朋友挤在一起食宿,共同使用一个洗手间;他们好像孤儿一般,每隔若干时间就排队去领取红十字会分发的那些米、奶粉等救济品。这班小学徒,每天清晨5时起来,一直练到半夜12点。因为太累了,要争取睡眠时间,所以不刷牙,也不脱鞋脱袜。5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一个成长中的小孩着实不够,所以,很多时候,成龙练压腿时,就架着腿打瞌睡;人家念书的时候,他就坐在教室后面睡觉。

童年让成龙受到了许多锻炼。

于师傅是位“严师”,时时打“高徒”,每个都打,天天都打,只有过年过节时才稍微“收手”。成龙与他的师兄弟洪金宝、元彪等人,时常在街上闯祸打人。因为他们刮光头,被很多人视为不吉利,语出挑衅并向他们掷石头。这正好让这一班“光头仔”有一个发泄愤怒的机会,于是,他们会一窝蜂地拥过去将“挑衅者”打得头破血流。

为了替师傅赚钱,成龙等人在邱德根经营的荔园游乐场表演,一做就是数年,1年365天,天天不停。17岁,成龙正式满师。他曾说过:“刚满师时,在潜意识中对父母有点不高兴,他们为什么到澳洲去了不理我?”

这种潜意识的怨恨感、被遗弃感,会令一个普通人产生自卑而终生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整天自怜自悯,但成龙没有这样。相反,他的成名,是由于他《醉拳》系列影片中那些“童年往事”式的辛酸练功场面触发起观众的投入感,激发起观众高昂的“斗志”。

成龙辛酸的童年至少年期,他的父母、师傅,都可以说是生命交给他的“酸柠檬”。但他不埋怨,在《笑拳怪招》、《师弟出刀》等影片里,将痛苦的童年戏剧化为受恶人欺侮,苛刻的师傅演变为老顽童式的恩师——他将“酸柠檬”精心制成为可口的“柠檬汁”,他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受欢迎的武打明星。

陈港生之所以“成龙”,是因为他不为童年背景所挫,不受少年艰苦所折,自我奋发,不知不觉之间,替自己塑造了一个“自我创造”的性格。

今日的成龙早已是国际巨星,娱乐圈中“大哥大”级的人物,总有资格耍耍“大牌”了吧!

但他说:“这是我的人生,拍戏要拍得最好……吃饭也要弄得最好,这样社会才有进步。以前认为自己是明星,骄傲过,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可一世。慢慢的,我开始感到自己还只不过是一个平常人而已。”成龙已经完成了由高标向低调的转化回归。

真正有身份、有地位、有成就的人,因为站在了人生的高处,其境界自然比常人更高一些。他们将高标处世与低调做人合二为一。而这也正是零分贝理念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

自弹高调会撞南墙

“零分贝”的风险

做人不能唱高调,不能总是抬高自己,这样做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孤立自己。

杨永泰是民国初年、蒋介石时代一颗耀目的政治明星,被称为是在陈布雷之前的蒋介石首席智囊。

在长期的国内政治风波中,杨永泰以其卓越的才华,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他个人也成为官场上的风云人物。年轻气盛,思想敏锐,识得大体,且与革命党孙中山势力、北洋军阀势力及国内各派都有广泛的联系,因此也在国内政坛站稳了脚跟。

1928年经黄郛介绍,蒋介石破格起用他。虽然杨永泰既非黄埔军校毕业,又非浙江同乡,而且对打下蒋家王朝几乎没有任何功劳。这样一来,杨永泰为报知遇之恩,便死心塌地地为老蒋卖起命来。

而蒋介石自以为遇杨永泰,乃如当年刘玄德得孔明,事无巨细,必商之而后行,言听计从,一时左右无人可比。两人常彻夜长谈,毫无倦意。

此后,在蒋家王朝中逐渐形成以杨永泰、张群、熊式辉等人为核心的政治派系。杨永泰从此也开始进入政治生涯权倾一时的巅峰期。

1930年4月,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爆发。杨永泰作为蒋介石的重要谋臣,运筹帷幄,对蒋介石最终取胜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1931年开始,国民党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均被红军粉碎。蒋介石焦虑万分,常夜不安眠。

杨永泰绞尽脑汁研究了根据地发展的历史,向蒋介石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匪”方针,被蒋所采纳。

由于中国共产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占了统治地位,实行错误的战略方针,结果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国民党占领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大肆宣扬“剿匪”的胜利。杨永泰向蒋介石指出,红军虽已元气大伤,但中国的外患已是日益严重。日本自“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已蚕食华北,并有灭亡中国的野心。一旦中日战争爆发,“天府之国”四川必为陪都和大后方,而四川一直是地方军队割据称雄,表面服从中央,实似独立王国,所以应撤销南昌行营,改设重庆行营,指挥“追剿军”,借“追剿”红军以使国民党中央军进入四川。

蒋介石在前方围追堵截红军,杨永泰以秘书长身份坐镇行营,整理地方事务,迅速控制了四川的局势。

杨永泰任行营秘书长期间,权倾朝野,显赫一时,终日里宾客盈门。所有国民党重要军政文电,都须经杨先行过目,然后呈蒋;军政要人来南昌见蒋,也须经杨永泰批准安排。杨永泰红得有些发紫,而他为人又不知收敛,便不能不引起蒋家王朝其他要人显贵,特别是以“家里人”自居的CC派的极大妒嫉。

1932年夏,南昌飞机场发生大火,烧毁机场和飞机多架。行营调查科科长邓文仪秉承CC派旨意,调查后宣布系因事故造成。杨永泰对这一结论十分怀疑,与戴笠联合再度进行秘密侦破,查出系一场重大纵火案,主犯为航空署长徐培根。徐盗用公款,套购黄金,亏空无法弥补,遂放火烧机场以销毁账目。徐培根伏法,邓文仪被撤销所有职务,CC派怒不可遏,纠集不满于杨永泰的所有势力,群起而攻之。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赴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宴会,午后在汉口江汉关省政府专用轮渡码头准备返回武昌时,窜出一个刺客,向其连开数枪,随后向附近花楼小巷狂逃。因击中要害,杨永泰当场身亡,时年51岁。

解放后,原国民党两湖监察使高一涵和军统原云南站站长沈醉,先后披露了杨永泰被刺真相。原来杨被刺,是陈立夫中统特务组织勾结军统所为,这是杨永泰随着位高权重,又不断使自己处于孤立处境的必然结局。

多关心别人

如果你自视高人一筹,那么周围的人就会远远地避开你,让你成为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这种人不会被人所看重、所欣赏、所亲近,这种受爱唱“高调”所累的人与社会的融合方面,很难处理好,因此这种人一般都不会获得好的结局。所以,要想从高傲自大的误区中走出来,就必须首先学会真诚地关心别人。

不唱“高调”平易近人,这正是西奥多·罗斯福异常受欢迎的秘诀之一。罗斯福是个使仆人都喜爱他的人。他的那位黑人男仆詹姆斯·阿默斯就曾写过一本关于他的书,取名《西奥多·罗斯福——他仆人的英雄》,阿默斯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

“我妻子有一次问总统关于鹑鸟的事,因为她从未见过鹑鸟,于是总统详细地描述了一番。不久以后,一天,我们小屋里的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拿起电话,才知道是总统本人打来的,他特意来告诉她,我们屋子窗口外面正好有一只鹑鸟,如果她往外看,就能看到。罗斯福时常做这类小事。每次他经过我们的小屋,如果看不到我们,他就会轻轻地叫着‘安妮!’或‘詹姆斯!’。这是他表示友好的一种招呼习惯。”

仆人怎能不喜欢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呢?任何人都不会不喜欢他。

有一天,卸任后的罗斯福到白宫去做客。不巧的是,塔夫脱总统和夫人都不在。这时,他那种真诚对待身份卑微的人的态度完全体现出来了:他同所有的白宫旧仆人打招呼,而且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连厨房里的仆役也不例外。

当他见到厨房的阿丽丝时,问她是否还烘制玉米面包。阿丽丝回答,她有时为其他仆人烘制一些,但是楼上的人都不吃。

“他们的口味太差了,”罗斯福颇为不平,“等我见到总统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他。”

阿丽丝端出一块玉米面包放在盘子上给他,他端着盘子一面吃着一面向办公室走去,经过园丁和工人的身旁时,还不断跟他们打招呼……

“他对待每一个人,还和以前一样。”仆人们互相低声讨论着。而一名叫艾克·胡佛的仆人眼中含泪地说:“这是近两年来我们惟一的愉快日子,我们任何人都不愿拿这个美好的日子去换一张百元面额的钞票。”可见,大人物之所以成为大人物,就是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唱“高调”,讨人嫌。

查尔斯·伊里特博士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位大学校长——他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5年,一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下面是伊里特博士做人做事的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名叫克立顿的学生到校长室去借50美元的学生贷款。这笔贷款被批准了。“当我万分感激地致了谢,正要离去时,”——克立顿自己叙述道——“伊里特校长说:‘请再坐会儿。’然后他对我说:‘听说你在自己的房里亲自做饭吃,只要你所吃的食物适当、分量足够,我并不认为这是坏事。我念大学时也这样做。你做过牛肉狮子头吗?如果把牛肉煮烂,就是一道好菜,因为不会浪费。我当年就是这样做的。’然后他就耐心地教我怎样做牛肉狮子头吃。”

对别人感兴趣,才能使别人对你感兴趣。即使是极为忙碌,也可以表达关心,使人获得帮助。

还有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大人物:

法国巴黎以她的美丽和古老的欧洲文明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天,一位美国的有钱人来到这座城市游览。她在林荫道和草坪中散步时,忽然看见一个老头儿正在花坛里浇水。他是那样内行,他那一丝不苟的姿态,足以证明他是个上等的园丁。这位阔太太有一座私人花园,她想,这位法国老头儿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园丁。在美国恐怕出高价也很难找到,现在既然有幸碰上了,为什么不带他到美国去呢?

于是她问那位老头儿,愿不愿意赴美国去做她的园丁,她可以给他高于法国3倍的工资,还可以负担他的旅费。为了说服老头儿,她又把美国吹嘘了一番。仿佛那儿遍地是黄金,到那里去了人人都能发财。

“夫人,”老头儿彬彬有礼地回答说,“真是不巧得很,我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在身,一时离不开巴黎。”

“那就把它辞掉吧!这些,我都会给你补偿的。你除了园丁,还兼职干什么工作呢?是送牛奶还是养鸽子?”阔太太不屑一顾地问。

“都不是,”老头儿微笑着说,“我希望人们下次不要再选我,我就可以做你的园丁了。”

“选你做什么呀?”

“选我当……”

“你是……”阔太太在仔细端详了老头儿一会儿后惊讶地张大了嘴。

“我就是安里,我这个园丁兼着法国总统。”

人啊,头不要昂的太高,飘飘然的感受怎抵得过你所失去的拥戴和爱护,所以试着去关心你身边的人吧!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无论周围的人多低微!当你真诚地关心别人时,你的低姿态绝不会有损你的威仪,反而会增加你的声望,这正是零分贝理念最绝妙的一个版本。

“高调”是保护色

一些人总喜欢用傲慢,用装腔作势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知道,除了傲慢他们一无所有,傲慢不过是用来掩饰他们空乏的保护色而已。

亚历山大大帝骑马旅行到俄国西部。一天,他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当他穿着一身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了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回客栈的路了。

亚历山大无意中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军人叼着一只大烟斗,头一扭,高傲地把这身着平纹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

“谢谢!”亚历山大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一英里。”那军人生硬地说,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亚历山大抽身道别,刚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来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如果你允许我问的话,请问你的军衔是什么?”

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猜嘛。”

亚历山大风趣地说:“中尉?”

那军人的嘴唇动了下,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上尉?”

军人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于是,亚历山大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少校转过身来摆出对下级说话的高贵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军衔?”

亚历山大乐呵呵地回答:“你猜!”

“中尉?”

亚历山大摇头说:“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细看了看说:“那么你也是少校?”

亚历山大镇静地说:“继续猜!”

少校取下烟斗,那副高贵的神气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语气低声说:“那么,你是部长或将军?”

“快猜着了。”亚历山大说。

“殿……殿下是陆军元帅吗?”少校结结巴巴地说。

亚历山大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烟斗从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亚历山大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你什么?朋友。”亚历山大笑着说,“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谢谢你呢!”

当一身简陋打扮的亚历山大皇帝出现在那位少校面前时,少校在这位“粗俗鄙陋”者面前显示了足够的“自信”。他高傲的打量着亚历山大,并傲慢的向他答话,因为他是少校。当亚历山大问道他是少校时,他高傲的予以承认。在他看来,这个官衔足以吓呆眼前的这个人。但他错了,眼前的这个人竟是皇帝陛下。

可怜的少校只不过想用“高调”来保护自己,让自己不被人小看,可是太糟糕了,他的“高调”不但没为他增色,反而害他“跌了个跟头”,碰得头破血流。

看来“高调”也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都可以乱唱,而且爱唱“高调”的往往是那些不出名又想出,出了名又想不开的人,真正的大人物、智者才不会自弹高调,他们早已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小曲哼起来更动人。

同类推荐
  •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你是否有过一通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侃侃而谈之后,听众反而更加莫名其妙,如坠云里雾里的窘境;你是否有过一片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之后,别人反倒不领情的尴尬。这是由于你没有把话说到心坎里,没有把事做到点子上。本书可以让你在复杂的职场与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说到博弈论,我们常常被其著作中大量的数学模型吓倒。其实,博弈论不是学者们用来唬人的把戏,而是一种一般性的分析方法。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比如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他照样可以通过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博弈论首先是人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是为了赢取更好的结局。
  • 半中岁月

    半中岁月

    从世学看佛法,从经典看人生。在各种半半的人生中,透过满观法师新书半中岁月,更能获得悠然觉照。本书结集自人间福报「以书会友」专栏,精辟介绍四十本书精髓,非一般「书评」,而是从书中引发对生命的体验,涵纳世间、出世间的智慧。全书分为“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两卷,期让读者透过丰富的阅读,从不同的思考角度、观点、情感,获得一些省思;而爱书的朋友或无缘一窥原著的读者,更能透过本书开启一扇智慧、修行、全观的视野!
  • 会撒娇的女人有福气

    会撒娇的女人有福气

    本书共分六章,分别从女人的撒娇与爱情、婚姻、家庭等不同侧面,轻松而不失深刻地阐述和讲解了“女人要撒娇”和“女人怎样撒娇”这两个主题。本书语言清新活泼,文中充溢着撒娇女人的温情与幸福,部分篇幅后边还点缀有“小测试”、“一笑了之”等很有趣未的文字,希望姐妹们在阅读本书后,都能成为撒娇高手,福气多。
  • 说话艺术大全集

    说话艺术大全集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交流要点,对说话前的准备、说话技巧、说话尺度、说话场合、说话对象、说话语境、说话效果,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说好话办好事等方面做了精辟总结,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提高说话水平的方法和技巧。《说话艺术大全集》内容涉及同事间的说话办事,和朋友交往、与领导下属共事、与爱人或恋人相处,批评、赞美或说服别人、求人办事及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方面,将最实用、最常用、最具操作性的说话技巧倾囊相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噬魔灵帝

    噬魔灵帝

    八百年前,天地大劫,十大灵帝浴血一战,灵武大陆四分五裂。当九霄风云再起,谁能主宰天地沉浮?少年萧遥,携圣器横空出世,誓问鼎天下!
  • 月闻余歌

    月闻余歌

    从青梅竹马到莫名的疏离,我把自己变得卑微,却怎奈依旧得不到你的欢喜……我以为自己的创业是为了安慰世人,不曾想只不过是自我救赎罢了,孤寂岁月,徒闻余歌。
  • 我不会成为黑暗亡灵神的

    我不会成为黑暗亡灵神的

    这是一个少年不想成为黑暗亡灵神的故事(如有相同,纯属巧合)
  • 精灵王的崛起

    精灵王的崛起

    洪古拉斯大陆之上,精灵齐聚精灵之城,人族创建奇迹与荣誉之城,兽人盘踞在绿芒之森,中央森林中魔兽横行,当奥斯丁转世夺舍精灵母树——生命之树后,一切才刚刚开始,未知的危机,不可抗拒的力量,还有这世界之外更广袤的天空。奥义与力量组合,恶魔与真名的统一,会将奥斯丁带向何方......
  • 码农与魔法与机甲

    码农与魔法与机甲

    大学毕业的码农穿越到平行魔法世界顺路开机甲拯救世界的爆笑生活故事
  • 方士传奇

    方士传奇

    白衣长发瘦脸颊,媚眼红唇美如画。敢问美人何处去,美人答曰黄泉下……-----------------自地府十殿之首的第一殿阎罗王因怜众生之冤,屡放阴魂还阳伸雪,被降调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沃石下的第五殿之后。本属阎罗王阴律司判官崔钰也被一同降调。第一殿由秦广王接任,判官之职集于秦广王之心腹手下杜无良判官之手,由此引发出阳世之诸多事端。见识了地府阴神的种种嘴脸,看到了地府秩序的混乱之后,方士陈青水心中地府森严大殿轰然倒塌。他对强权的斗争终于由黑无常的咄咄逼人而引发,夺勾魂令,勾魂链,封印黑无常,取生命薄,判官笔……最终,陈青水发现了一个惊天之秘——陈青水也自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修仙之路……-----------------推荐好友作品《惊雷炼境》-----------------书友群:47995829
  • 宠妻无度:老婆要上天

    宠妻无度:老婆要上天

    伊贤遇上向睿轩之前,还是个碌碌无为的dk小经理。遇上向睿轩之后,像是开了挂。斗天斗地斗前男友,其乐无穷。争家产,赶青梅,打小三,灭花痴,跟我斗就是与天斗。伊贤:“老公,我想收购林氏,董事长他老婆在背后议论我。”“买。”“轩轩,我想拍戏,我当女主角。”“拍。”“可有吻戏和床戏。”“拍,吻戏床戏找替身。”别人说“向少,你这样宠伊贤会宠上天的。”“宠上天好呀,和贤儿去天上摘星星挺不错,够浪漫!。”传闻商业传奇的向睿轩只爱一个长相平平的伊贤,还曾为这位无才无德无貌的伊贤放弃一手创建商业王国。这还不够,传闻还为此女沦落街头吃大排档。
  • 怪物狩猎系统

    怪物狩猎系统

    天降陨石,世界改变。异兽横行,原初窥伺。观想加护,持器守护。对于这个危险的世界,莫文只想安心的苟着当一条咸鱼,可惜本身以在棋盘之上,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怪物猎人系统努力的厮杀。简介无力。
  • hello,傲娇殿下!

    hello,傲娇殿下!

    【降智小甜饼】韩小离穿书了,穿成和她同名同姓的女主。据说原女主盛世美颜?倾世无双?女帝转世?苏遍十六国?据说原小说攻略向,讲的是女主如何攻略男人,如何攻略国家?又据说,女主攻略路上一次次利用男主,利用完还一刀捅了?穿越后的韩小离:喂,那位被利用被捅刀的男主殿下,我只想攻略你~(女主穿越,男主重生,双向甜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