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的选择,决定30多岁的成就
“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没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这是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关于“理想”的一段话。从古至今,我们都在强调一个人要有理想,近代成功学也将理想纳入个人自助计划的重要步骤。理想固然很重要,但从确定理想那一刻开始,你的行动更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实现理想。
如果将我们熟知的成功者们的今天当作一个点,从这个点往昨天、前天倒推,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在20多岁的时候与我们很相似。而差距是从20多岁确定人生目标之后,他们选择用一天天时间、从一件件事情上慢慢拉近自己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娱乐圈中的明星很多,昙花一现的不计其数,但是有些人却能够越老越红,成为真正的偶像明星。他们的成功看起来很容易,似乎就是唱几首歌、演几部电影,但为什么偏偏是他们而不是别人,为什么好运气都降临在他们身上?这其实与个人的选择有关。
但凡一件事情,是否能够做得到、做得好,其实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也许看上去只是一件小事,但最终却会影响你的整个人生轨迹。
也许很多人会抱怨命运的不公,然后自怨自艾,最后不认真对待角色,久而久之,连群众的龙套都没得跑。
有这样一句很流行的话:“把每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好就是不普通,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好就是不平凡。”
也许,在你20多岁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对一切都无所谓。什么成功、成就,那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什么机会、人脉,那也只是等着自己去俯身拾取的东西。似乎自己在30多岁的时候,注定是成功的。其实,你对每一天的生活的态度,对每一件小事的选择,决定了你未来会有多大的成就。
也许你觉得,假如自己在娱乐圈每天工作在聚光灯、荧光棒的照耀下,也会全心全意地付出。事实上,在哪里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选择用怎样的态度去工作。你想做老师,想做记者,想做娱乐明星,等等,却一样也没有用心去做。在该踏踏实实努力的年纪里,你选择的是挥霍青春、虚掷光阴。等到别人开始收获自己20多岁种下的种子获得丰收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的田野中长满荒草,那是何等的悲哀和令人追悔!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环节都是下一个环节的铺垫,我们的人生也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在前进。你所浪费的今天,正是昨日殒身之人渴望的明天。如果你希望能够拥有一个丰收的秋季,那么在20多岁的人生之夏,请选择用勤奋和努力来把握住每一天吧!
人生可以走直线
很多年轻人羡慕百度CEO李彦宏,他事业成功,风度翩翩,而且家庭幸福。那么,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用他的书名来回答就是:人生可以走直线。
人生之路有很多条,如果每一条都去尝试,我们未必有如此多的机会和时间,但是确定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将它走到底,我们也能像李彦宏一样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想想我们从小到大有过多少梦想:我们想做通天彻地的孙悟空,想做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想做盖世英雄般的乔峰,想做迷倒万千少女的楚留香……
20多岁的我们即将闯荡世界,这些年幼时简单的梦想可能还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时不时地闪现。在出征之前,我们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背囊,整理那只装着各种梦想的口袋,然后毫不犹豫地朝着它大步走去。
山林中飞来一只凶狠的老鹰。它在长空中盘旋,寻找着猎物,突然它发现了两只在草丛间玩耍的兔子,兔子也发现了空中的老鹰,于是拔腿而逃。老鹰盯住一只较大的兔子,紧追不舍。兔子来了个急转弯,老鹰也跟着调转方向。几番较量后,老鹰终于抓住了兔子。
老鹰盯住了一只兔子,紧追不舍,最后得到了美餐,而如果它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话,结果很可能是一只也抓不到。同样,很多成功人士也是得益于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斯蒂芬·茨威格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奥地利作家。有一天,在比利时著名作家凡拉爱朗的介绍下,茨威格在巴黎认识了雕塑大师罗丹。罗丹热情地邀请他到乡下的雕刻室去看看自己最近的作品。那是一尊女性的半身像,罗丹觉得已经完工了,但审视一会儿后,忽又喃喃自语道:“只有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太硬。对不起……”这时,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他捡起一柄雕塑用的木质小刀就开始专地工作起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发出一种更细腻的光泽。罗丹雕像的手指活泼了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后一步,细细观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雕像身上去,有时又轻轻地抓掉一些……
如此继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从没有对茨威格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之外,他什么都忘记了。
直到丢下小刀,他才想起茨威格来:“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罗丹对自己的失礼非常过意不去,茨威格却十分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在茨威格看来,这一天所得的收获,比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
“一个人可以如此完全忘记了时间、空间与整个世界,这个认识,使我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感动。在这几个小时,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上。我觉得遗忘一切其他事物而集中意志以求完美的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之外,别无神妙的方法了。”这是茨威格的《成功的秘诀》一书中的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艺术家罗丹那种忘我的、专注于目标的工作精神。
在历史上,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力学家。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绎的方法推出了许多杠杆命题,并给出了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不仅如此,阿基米德还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工程师,他能够把数学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大胆地运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去解决天文学和物理学的问题……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投入于自己目标的人。
据记载,阿基米德钻研数学的时候非常专心,往往因为过于投入而忘记了其他的事情。比如在冬天吃饭的时候,他就坐在火盆旁边,一只手端着饭碗,一只手在火盆的灰烬里比划着,进行各种数学习题的运算,因过于投入,常常忘了吃饭。
有一次,因为一道数学题没有解答出来,很长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由于一直没有时间去洗澡,他身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在家人的一再要求下,阿基米德才勉强进了浴室。
那时候的人们都有个习惯,洗完澡之后要往身上擦香油膏。阿基米德待在浴室里好半天还不出来,家人感到十分奇怪。他们站在门外喊了几声,可是一点回应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
家人赶紧推开门,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发现阿基米德已经忘了自己是在洗澡,他把浴室当成了工作室,正坐在浴盆的边缘,用手指头蘸着香油膏在皮肤上画几何图形。
人生苦短,确立自己的目标,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去,“直线”的前进方式可以让你在某一个领域研究得更加深入,行走得更加专注,也更加接近成功。
要随时看见目标
人生如一台戏,很多人只是在“演戏”,却不知道结局会怎样,就像一边拍一边播的连续剧,根据个人表现来决定故事的结尾。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是演着演着,就失去了自己的那个目标。如果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一直努力不懈地奋斗,可放眼望去,却看不到成功的半点影子,不禁会让人觉得灰心泄气甚至是害怕。如果随时放眼望去都能看到目标,那么成功的希望就会被再度点燃。因此,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演员王宝强在少林寺磨炼了6年,14岁的时候抱着一个当演员的梦想,怀揣着500块钱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可以想象,在北京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都市,像他这样既没有学历文凭,也没有外在形象,只凭着憧憬就想去影视界发展的人,要想成功那绝对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初来到北京的他,不要说做演员,即便是做群众也得等机会。为了生计,他只好到建筑工地去做小工,一天下来累个半死,晚上睡觉十几个人挤在一个通铺上。就是这样,他也没放弃过演员梦,终于有机会当了几部戏的群众演员,每天挣20元钱,但很快就又没戏了。要想再有机会就得到北影厂门口等戏,他每天早上很早起来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那里。后来王宝强自己回忆说:“每当在那里等待的时候,我就想,回去又能做什么呢?你在这儿待一天就有一天的希望。我一直抱着这种信念,一直坚持着。”
在北京的生活步履维艰,他只有一边做着别人的武术“替身”,一边做民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做演员的梦想,依旧咬紧牙关坚持着。在一次访谈中,王宝强的哥哥说:“到北京没多久,他忽然和家里失去了联系,没有信也没有电话,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我妈妈担心得都病倒了。”王宝强确实有这样一段经历,他说:“那时候的确是没钱打电话,但更主要的是自己一事无成,觉得没脸和家里人说。”
和他一起出来的很多师兄也劝他:“宝强,咱回家吧,我们武功一般,相貌平平,又没文凭,哪个导演会让我们拍戏啊!”这也没有动摇他打拼的决心。苦心人,天不负,终于他先是被李杨导演相中,出演了《盲井》一片,荣获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新人奖。随后又加盟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剧组,他塑造的“傻根”让他一下子红遍全国,星途从此开阔。
如果不是怀抱着梦想,他在任何一个平淡的日子里和老乡一起回到家乡,影坛上就会少了一张淳朴的面孔。
有时候我们无法实现目标并不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不济,而是我们经过不断的努力,但仍然没有看到目标而产生了迷茫。这种迷茫甚至比“替身”、“贫穷”、“泄气话”更可怕,它会对意志力进行彻底地打击,使我们失去对成功的信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个远大的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来逐步完成。日本的长跑运动员山田本一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经传的日本长跑运动员山田本一力压群雄,出人意料地夺取了此次马拉松冠军。在全程40多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中,由于体质原因,作为亚洲人的山田本一夺得冠军在外人看来着实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赛后记者问他凭借什么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绩时,山田本一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对于这个回答,当时许多人不以为然,都认为他这是在故作神秘、故弄玄虚。因为大家都认为马拉松是一项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只要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好、耐力长久,才有角逐冠军的可能性,智慧对马拉松比赛来说会有什么帮助?“凭智慧战胜对手”这个说法似乎有点离谱,难道他用脑袋跑步不成?然而那时的山田本一并没有做太多的解释,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明自己。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的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再次代表日本参加比赛,并且再一次“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世界冠军。赛后采访,记者们再度问山田本一获胜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性情木讷的山田本一原本就不善言辞,所以这次的回答还是和上次一样:“凭智慧战胜对手。”得到这个回答,记者仍然觉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10年后,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非常清楚地解释了他“凭智慧战胜对手”的论点:“每次比赛前,我都会先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且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记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就这样一直记到赛程的终点。这些醒目的标志就是我设定的目标。等到真正比赛时,我会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刺,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再用同样的速度跑向第二个目标,就这样完成所有的目标。这样一来,不管多远的赛程,只要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我就可以轻松地跑完全程了。刚开始时我不明白这个道理,把目标定在终点线,结果跑不到十几公里便疲惫不堪,甚至被前面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远大的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但过于遥远的目标容易让人觉得漫长,产生迷茫以至绝望的情绪。如果我们将它分解成多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这样我们在完成每个小目标之后,就又能感觉到新的希望了。而这希望就是支持我们走下去的动力。
确定一个随时让自己看得见的目标,不要被眼前那一层让人迷茫的“雾”给击败。
20多岁要拥有梦想
年轻人应该拥有梦想,一个人若没有了梦想,就如同失去方向的行舟。在激流中横冲直撞,直到筋疲力尽,然后随波逐流。如果在我们启动征程之前,就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始终认定这个方向,那么我们在拼搏的时候就不至于漫无目的。
“西楚霸王”项羽自小与叔父项梁一起生活。时逢乱世,安身立命需要有一技傍身。项羽先是跟从叔父学习读书识字,可没学几天就觉得不耐烦,便放弃了,并且理直气壮地对项梁解释说:“读书识字,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没办法,既然不肯学文那就教他习武吧。于是项梁又改教项羽学习剑术,结果和上次一样,项羽的态度依然非常不屑一顾,说道:“剑术再好,终究只能敌对一人,要学便学敌对万人的本领。”项梁听后非常气愤,只恨这小子不争气。
一日,项羽随项梁出行,刚好遇到秦始皇出巡行至会稽郡,仪仗行伍繁盛,声势场面非常雄壮。项羽雄心顿起,目光直指秦始皇,豪言遂出,说道:“他日,我一定会取代他的地位。”项梁听他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非常惊恐,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带着项羽离开了。此后项梁也知道项羽其志不在习文弄武,于是便教项羽学习兵法。
秦末,由于二世皇帝昏庸无能,朝政暴虐,因此我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也加入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反抗暴秦统治的斗争中,项羽骁勇过人,战功赫赫,为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立下汗马功劳。
项羽本无尺寸之地,但凭一身虎胆、满腔凌云之志,乘势起于陇亩之中,仅历时三年,便率领五路诸侯灭掉秦朝。项羽以盟主的身份,裂地封王,从此“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要成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一个伟大的志向。
有一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每天徒步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捡起那块石头,并不是勃然大怒狠命一摔,而是左看右看,竟对这块石头有些爱不释手。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进自己的邮包里。村民们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件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都感到很奇怪,劝他把石头扔了。他取出那块石头,有些得意地说:“你们看,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人们有些不屑一顾:“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有,够你捡一辈子。”
到家后,邮递员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完美!后来,他在送信的途中都会捎上几块好看的石头。年复一年,在梦想的感召下,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构造自己的城堡。对于这个近似疯狂的举动,人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大脑出了问题。
20多年后,在他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1905年,法国的一名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惊叹不已,因此写了一篇介绍城堡及其建筑者的文章。文章刊出后,这位邮差——希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连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他的建筑。如今,这群城堡已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之一,它的名字就叫作“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据说,入口处立着当年绊倒希瓦勒的那块石头,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拥有梦想,一块块石头可以筑成一座城堡,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为此,现在我们就在自己的心中种下一粒梦想的种子吧。尽管在收获成功的硕果之前,我们会付出很多汗水和泪水,但我们勇于向前、义无反顾,因为我们拥有梦想。
拥有一颗执着于梦想的心
在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行动之前,我们心里对即将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大概的估计,并且会对此做好一些相应的心理准备。然而“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即便是做好了心理准备,在迈向成功的奋斗路程中,还是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无功而返。我们或耽于声色之娱,或因沉迷诱惑而失去梦想,抑或是被巨大的挫折与困难所震慑……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忍的意志力以及一颗执着于自己梦想的心。
1832年,美国的一位青年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困惑。一番思考后,他决定改当政治家,竞选州议员。更让他很痛心的是,他竞选失败了。
打工不成,当公务员也不行,那就自己当老板吧。于是他着手开办企业,可不到一年光景,这家企业就倒闭了。为此,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因企业倒闭所欠下的巨额债务而到处奔波,吃尽苦头。
随后,他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人生有了转机。
1835年,他订婚了。令他心碎的是,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整个人完全崩溃,数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结果还是失败。
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这次又是以失败告终。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可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支持他。但结果很遗憾,他再次落选,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这明显带有侮辱性的言辞并没有将他击败。
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结果又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
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结果又是失败。
这么多的失败经历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谓“蔚为壮观”。我们也许会认为恐怕这个人已经被苦难给毁了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集苦难之大成者”就是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这位“集苦难之大成者”在外人看来,没有才华,不被看好,然而他拥有坚韧的毅力以及执着的心。也正是因为这些,他始终不放弃,与苦难做最顽强的斗争。林肯最终取得了非凡成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刚健的爪牙和筋骨,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因为执着和坚忍的缘故。面对挫折,最好的利器就是坚忍与执着。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把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因为喜爱电影,他在心中许下拍电影、当电影明星的梦想,穷困潦倒、其貌不扬的他似乎完全没有做这种明星梦的资本。但他全心全意忠于自己的梦想,并为此做了许多准备。他根据自己的形象气质、身材特点等多方面因素量身定做了一个剧本。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认真规划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剧本前去逐一拜访。一遍下来,这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全部保持拒绝态度。年轻人又开始了第三轮的自我推荐,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被拒绝了1500次,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足以震惊每个人。不肯放下梦想的年轻人咬咬牙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到第350家电影公司时,或许是出于感动,老板终于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看再做定夺。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就电影事宜,双方进行详细商谈。于是在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中,双方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双方诚挚地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共识。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上映后广受好评,此后系列电影达6部之多。也许大家都猜到了这个年轻人是谁——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他凭借《洛奇》这部电影一炮而红,此后一直以硬汉形象饮誉好莱坞影坛。
迈向成功的道路往往是非常艰苦的,面对苦难,始终抱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忍意志和执着精神,苦难自会退避三舍。“拨云雾而见青天”,苦难的风雨过后,最终迎接我们的一定会是成功的晴天朗日。
放弃梦想就等于放弃自己,所以拿出你的决心,用坚忍的毅力、执着的精神跟挫折与困难斗争。“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在挫折与困难的胁迫下,紧握梦想的手,不松开,不妥协。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梦想实现的瞬间,而是实现梦想的过程。
20多岁的眼界,成就一生的高度
李嘉诚成为华人首富有很多因素,其中,成为富人的愿望是必不可少的。1940年初,12岁的李嘉诚随家人逃难到香港。在香港,李嘉诚接触到了完全不同的文化,粤语、英语等让他眩晕。
李嘉诚十分清醒,由于当时香港受英国人统治多年,其官方语言是英语,因此,英语是在香港生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的语言工具。于是,李嘉诚为尽最大努力去学习英文、适应新环境,为了更好更快地收到效果,他不怕被人笑话,总是用不太熟悉的英语大胆与人交流。此外,他还找表妹做英语辅导,日夜刻苦训练。终于,顺利克服英语这一难关的李嘉诚才算在香港扎下根来。
然而此时,李嘉诚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状态,作为家中长子,李嘉诚还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当时香港的经济比现在落后得多,生活艰难,贫困使不少香港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祈求富贵显达,能够保证温饱已让人心满意足。但是,李嘉诚的志向远不在此,纵然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他依然决心要开创一番大业。
立下大志的李嘉诚勤勤恳恳地工作,别人工作8个小时,而他工作16个小时,勤奋努力的李嘉诚很快就在生活上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李嘉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过上好的生活”,他的视野在全世界。
当李嘉诚到塑胶厂的时候,他发现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而自己最年轻、资历最浅。其他几位都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都比自己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但是李嘉诚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很迅速地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短期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
事实也正是如此,不久,李嘉诚便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超越另外6个推销员。年终业绩统计时,连李嘉诚自己都大吃一惊,自己的销售额竟然是第二名的7倍!很快李嘉诚又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两年后,他又被任命为总经理,全权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成为总经理之后,李嘉诚依然没有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是又为自己确定了新目标,那就是创立自己的公司。于是他愈加勤奋地积累自己的实力,坚定不移地向着新目标前进。虽身为总经理,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小学生,大部分时间蹲在工作现场,身穿工作服,同工人一起干活。每道工序他都会亲自尝试,李嘉诚希望自己能做到不但熟稔推销工作,并且对整个生产及管理环节都要很熟悉。他再一次做到了,于是请辞,开始着手开办自己的公司。
辞去总经理职位的李嘉诚,用个人资金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公司。这时他的目标开始清晰了,就是首先要开办一所塑料花厂,作为事业展开的第一步。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在他心中,塑料花厂的建立和运作成功只是他的众多目标之一,李嘉诚还有很多更远大的目标。李嘉诚的塑料花厂办得非常成功,他也因此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称号。但对李嘉诚来说,塑料花厂只不过是起步而已,他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当时的地产界。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他成功地在地产行业中打出名堂,而且创建了香港最有实力的地产发展公司。
李嘉诚的事业已极具规模,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此后,李嘉诚又通过一连串的收购活动,不断壮大自己的企业。这仍然是他逐步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每一个目标完成之后,他都会有另外更多的目标,而且通常都是更高的目标。他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制定不同的、较为具体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向这些具体目标进发。
综观李嘉诚的一生,他无论走到哪一步,都在完成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一次次挑战,在每次完成中都积累了雄厚的人生与商业经验,无数次成为同事中的佼佼者。现已是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仍在不断追求,神话还将延续下去。每个阶段的李嘉诚都是坚定不移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远大追求,所以他总是可以忍受每一步的艰辛,依然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披荆斩棘,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李嘉诚曾如此说:“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这便是他成功的最好概括。
李嘉诚的眼界决定了李嘉诚成功的高度。
有了志向,才不至于在艰辛的奋斗道路上茫然失措,前进的脚步才走得从容而安详。目标之于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奋斗者一定要有梦想,梦想正是步入成功殿堂的源泉。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他非凡的眼界。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贾金斯是一个热情的年轻人,他很喜欢帮助别人,大家都觉得他年纪轻轻就有上进心,应该是很有前途的,但10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什么成就都没有。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上,他总是什么都做不好。
20多岁的时候,贾金斯想要学习法语——那是一门很吸引人的语言。但是学习了一个月之后,贾金斯就发现要学好法语,先要对古代法语和普罗旺斯语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他糊里糊涂地学了半个月,又发现如果不懂得拉丁语,对古法语和普罗旺斯语根本就无法下手。随后,他发现梵文是拉丁语的基础,古伊朗语又是梵文的基础……正当这个青年决心好好学习古伊朗语,进而学好梵文、古法语,最终学好法语的时候,他发现世界上已经没有学习古伊朗语的资料了,这门语言已经从人类记载中消失了。就这样,没有学成法语成为贾金斯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
贾金斯本是一个上进的青年,也具有一定的行动力,但是为什么不能实现目标?
因为他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并非不好,只是世上完美的事情少之又少,像一朵冰玫瑰,一不小心就会融化。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要慎之又慎。
因为追求完美,很多年轻人都害怕犯错误。而犯错误,是年轻人的“权利”,是一切人生经验获得的基础。如果你不愿出错就拒绝尝试,最终只会和贾金斯一样,给自己留下遗憾。
有一位牧师曾为镇上上百人做临终前的祷告,他将那些人的忏悔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手记上。他送走过头发斑白的老者、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漂亮的姑娘和优雅的少妇,还有可怜的孩子。他们大多数人都在最后一刻向牧师说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
后来,牧师打算将自己的手记公布于众,让生者对生命有更多的珍惜。
然而,一场大火让他的手记化为灰烬。
他想要重新开始回忆,但却不曾想到自己的大限已到。最终,牧师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成为伟人!
因为,在临终者的遗言中,有太多悔恨和顿悟——他们总是在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终于放下了那些不值得产生和不存在的担忧。可惜的是已经没有机会了。带着各种各样的遗憾,他们离开了人世。
如果早些知道该多好!如果马上行动该多好!
尽管山姆的父母一直强烈反对他学习戏剧,但他最终还是进了哈佛大学艺术团的歌剧社团。他喜欢表演,而且自己的表现一直很出色。在一次校际艺术交流中,他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在他心中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天下午,老师在山姆的专业课上找到了他,问了一句:“你今天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山姆不明白老师的意思,但仔细一想,深以为然,“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去百老汇工作的机会。”于是,山姆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并要占有一席之地。
老师又问:“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山姆苦思冥想了一会儿,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一样?”山姆有些不懂了,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依不饶。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只为他而打亮的聚光灯……他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继续问道:“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山姆有些激动地跟眼前的老师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老师认为这并没有达到他预想中的顿悟,继而追问道:“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山姆激动地说:“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预订好明天的机票了。”
第二天,山姆就飞赴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几百名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10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的要求演绎一段主角的对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两轮艰苦角逐才能胜出。
山姆到了纽约后,费尽周折地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需要排练的剧本。
这以后的两天中,他闭门苦读,苦心演练。正式面试那天,山姆是第48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他说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山姆说:“我可以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1分钟。”制片人同意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而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耳朵里的声音,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的感情是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山姆正是他们寻找的演员。就这样,大学还没有毕业的山姆来到纽约的第一天就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表演舞台。
如果按照贾金斯的逻辑,山姆应该先学好表演史、戏剧史、各种古老的语言和各种表演需要的技能再去登台,恐怕那时候他已经老得上不了舞台了。有很多本领,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慢慢学会,否则,我们只能带着遗憾放弃美梦。
梦想与行动的关系,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内”与“外”的关系,是人对于成功的两种境界。“入乎其内”,就是要去梦想,能够在梦想中勾画属于自己的蓝图;“出乎其外”,则要求我们跳出梦境,用实际行动去完成蓝图上的理想世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
把梦想变为现实,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使目标具体化;第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第三,立即付诸行动。
大器晚成,不等于大器晚做
《阿甘正传》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对于未来,我们可以预测的有很多,但是可以把握的却很少。人生总不能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前进,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将一切都交给“运”,相信自己年轻时如果没有好运气的话,将来人到中年可能会“大器晚成”。
但剧情通常这样发展:你期望明年能转运,结果明年的运气更差;当你发现自己已经不太可能依靠好运气翻身,必须自己主动出击的时候,你已经“不再年轻”了。
很多已经成功的人都以“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为自己的座右铭,言下之意就是自己能成功是因为“早有准备”。我们可以看一看肯德基形象代言人——永远微笑着的山德士的故事。
传说山德士是在69岁的时候开始创办肯德基的,而且在这之前他靠一只平底锅闯荡纽约,被拒绝1009次。这很可能是为了增加他的传奇色彩而添加的一些情节,根据肯德基网站上的资料,他的生平是这样的:
1890年,山德士出生。
39岁时,他的炸鸡店开张,6张凳子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40岁时,他的店被当时的一个评论家写进自己的旅游见闻中出版,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45岁时,他被政府授予“荣誉上校”的称谓。
47岁时,他尝试在肯塔基州开连锁餐厅,但是失败了。
49岁时,他开了一家汽车旅馆餐厅,结果又一次失败了。
49岁时,他发明了高压锅炸鸡。
49岁到55岁之间,正值“二战”,他的汽车旅馆关闭,战后重开。
59岁时,他再次获得“山姆上校”的荣誉称号,他的经典形象——白围裙、白衬衣、黑色条纹领带、黑色皮鞋以及白色的山羊胡子,都让他看起来像是一个南方过来的绅士,他还和自己的雇员结婚了。
66岁时,他的餐厅走下坡路,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卖出去还债,靠每月105元的政府救济金生活。
70岁时,他东山再起,有了400家连锁店——也就是肯德基炸鸡店。
74岁时,山德士把自己的产业卖给了一个投资集团,并且拒绝拥有这家公司的股份。考虑到他本人的社会影响力,肯德基还是以每年4万美元的年薪聘请他当公司的“形象代言”,后来涨到每年75万美元。
90岁时,山德士上校去世。
山德士的故事似乎是从39岁开始的,远比传说中的69岁要早,但是这个年龄也比很多成功人士要晚得多。而且,在他开始炸鸡之前,肯定也尝试过不同的工作,到了接近“不惑之年”的时候,才开始与自己的终身职业沾边。而这一选择,才慢慢引出了后来的连锁品牌——肯德基。
可以说,如果没有39岁后的准备工作,他不会拥有“终生成就”。没有第一步,就不会有下一步,更不会有第一次的成功和紧接着的更大的成功。
任何人的成就都是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地越做越大,如果你没有在年轻的时候播种,耕耘,就不会有后来的收获。当然,要排除那些意外的收获。要知道,就连本田的老总本田宗一郎也说:“只有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财富才安全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