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41600000002

第2章 Take care!拖延症在靠近

如今,拖延症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代病。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虽然这不算什么生理上的病症,不过很多人却为此苦恼,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掉进了拖延症的旋涡。那么,你是否已经罹患了拖延症?你是否在拖延中感受内心纠结?你是否已经成为重度的拖延症患者?……

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都去哪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自己或别人问过这个问题。

又是一年过去,你也许在认真回顾,给自己定的一年计划并未如期完成,没有完成的真正原因,就是时间不觉中就已过去。而一年来,自己似乎每天都在忙碌,没有时间学习,每天有完不成的工作,甚至没有时间坐下来喝杯咖啡……

事实真的如此吗?多数人很轻易地相信自己“真的没时间”,不过他们也容易被自己的谎言所欺骗,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拖延上。对于拖延带来的时间损失,就连有些历史名人也懊悔不迭。

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天才,同时涉足了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等领域,如今他传世的6000多页手稿见证了这位艺术天才的惊人才能。通过这些手稿,人们得以确认达·芬奇是历史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者、第一个绘制子宫中胎儿和阑尾构造的人,而这些手稿中的绘画创作方案更是不计其数。

达·芬奇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画了4年,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实际上,达·芬奇的传世画作不超过20幅,并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时还压在手里没能完成。直到他去世200年后,有关绘画的手稿才被后人整理成书。而更多科学方面的想法与设计至今仍隐藏在那些草稿图中,成为天才的遗憾。

达·芬奇对自己也有所反思,在一则笔记中他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这种自责感,与当今我们所体验到的拖延症困扰是多么的相似。

人一生的两笔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

虽然多数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不少人依然对“拖延”情有独钟。每当我们感到疲倦和懒惰之时,就能立刻找出乃至创造出一堆不去做某件事的借口。

于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让工作和生活中困扰很多人的拖延现象并不见消减。美国和加拿大的统计数据表明,七成大学生习惯于拖延学业,两成以上的普通人每天都会出现拖延行为。

拖延症也逐渐成为80后、90后的标志,人们习惯在第一时间找借口掩盖自己的拖延行为。都说“时间去哪儿了”“请再给我两分钟”,但起床拖延症、工作效率低等症状却愈加普遍。

王琳琳正在读研究生,她一直想利用大段空闲时间完成一篇专业论文。在寒假前就制定好了计划。王琳琳回到家后,先是和老家的同学天天聚在一起:滑雪、吃饭、唱歌、逛街。反正写论文的事不差这几天嘛!一个多星期过去,她的计划只是放在心里,晚上睡前想一想,叹息一声。

过了几天这样的日子后,王琳琳下决心在微信圈里留言:从明天开始静心写论文。两周后,朋友打电话问她论文完成得怎么样。王琳琳的回答是“没有”。

朋友奇怪,“那你每天在家干吗?”王琳琳回忆了下说:“好不容易放假,得睡到自然醒吧。起床后吃了早饭就打开电脑,正准备写,但一时间又找不到写论文的思路,想着不如等等,听会儿音乐,抱着手机跟朋友聊聊微信、刷刷朋友圈,上网在淘宝上看看衣服。结果到了晚上,论文也没开始写。然后,心里想着,等明天再重新开始吧。”

像王琳琳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拖延,时光当然在一天天的拖延中白白浪费了。当时间过去,拖延者不自觉认同“时间是幻觉”的概念。他们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并一直在其中挣扎。因为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这体现了人类的某些天性,也是拖延对人的影响会这么大的原因。

可以说,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能使人怠慢。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品格,败坏好的机会,劫夺人的自由,使人变为它的奴隶。

“病态”的悠闲:还有明天!

“拖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于1942年出版的书里。“拖延”的拉丁原文“Procrastinatus”,意为“推迟至明天做”。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曾这样说:“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的确如此,人们习惯拖延,这是不少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倾向。在拖延患者眼中,明天就是一种幻象、一个可以充满无限遐想的时间。

“今天不想做了,不是还有明天吗?”

“等明天再说吧,我今天实在有点累了。”

“明天还有大把的时间,这点事花不了多少时间。”

……

如此种种,“明天”的借口无处不在。正是借助于这样的幻想,“明天”就成为拖延者最好、最安全的藏身之地。与此同时,“明天”出入各种场合,攻占着人们的思维漏洞。难怪有人这样说:“毁灭人类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因为告诉他们还有明天,他们就不会在今天努力了。”

于是,办公桌上堆叠的资料总不愿意去整理,直到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不得不去收拾;面对堆积如山的待做项目,总想着等等再开始;该打的电话,常常要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有时要拖到下个月……

很多人习惯性地把今天要解决的事拖到明天,或许是今天做了太多的事情,或许今天情绪不佳,或许今天做事总是出错,总之今天就不是一个好日子。在拖延者眼里,明天是心中所期待的未来,他们对明天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我们不妨看看普通人小李的工作轨迹:

小李是公司策划部部门主管,他工作认真、积极,但拖拉的毛病连自己都烦恼不已。

星期一,小李在上班途中就已经下定决心,当天要着手草拟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小李9点整开始工作,但他需要整理一下办公环境,顺便浏览一下新闻。半个小时之后,办公桌前已经焕然一新,并且他还泡上了自己爱喝的咖啡。

正当他准备埋头工作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一位顾客的投诉电话。小李连解释带赔罪地花了20分钟的时间才说服对方平息怒气。

此后,又有几个员工来请示工作,等安排完下属的工作后,他一看表,已经10点45分了,距离11点的部门例会只剩下15分钟。他想,反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太适合做比较庞大耗时的工作,干脆把草拟预算的工作留到明天算了。

看小李的工作状态,是不是有我们自己的“影子”?“明天开始吧”,这是我们惯用的话。但是,明天又会怎样?我们对今天和明天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总是觉得明天会有更好的精力、更充裕的时间。然而很多时候,明天也许会是“今天”的重复……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极力避免将今天的事拖延至“明天”。大多数情况下,一件事总是有期限,这跟我们所买的商品有保质期是一样的。结果是,“今天”你拖延了,“明天”你不得不面对拖延的后果。

对拖延症患者来说,除非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成就感,否则人们往往倾向于拖延。然而,大多数人日常所做的事情并非那么富有激情,拖延也成为人们的潜在倾向。由于人对负面情绪自发的逃避机制,当我们因为去做一件事而感到恐惧、厌恶、抵触、焦虑的时候,拖延经常会自动找上门来。

拖延者知道立即采取行动有困难,于是“凡事向后推”就成为一种人生策略,不断拖延,并希望正好在还未到来的“明天”能自然解决所有问题,但这几乎是一种奢望。拖延者尽管总是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但这只不过是自我妨碍与自我逃避。

如果说一件事不存在截止期限,那么拖延自然是再美好不过的事,因为总会有明天。很多人都会以为明天很美好,把事情寄托在明天,可是他们丝毫不知道——不做好今天的事情,其实根本就没有美好的明天。

借口和自我欺骗:如何招来拖延之患

你的周围是否也有被视为“借口大王”的人,他总会有再等一天的理由,总会有不做任务的借口,在他们口中,经常有这样的说辞:

“离最终日期还有好几个星期。”

“我几个小时内就能搞定它。”

“我在压力下工作更为高效。”

毫无疑问,另一天终归是另一天。很快一周时间过去了,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他所做的事仍然毫无进展。为什么他就看不出来,自己是在掩饰没必要的耽搁,自己所做的只是让借口合理化,从而不断地自我欺骗呢?

大概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思维特点:对于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总能够找到充分的借口和理由。一旦找到了借口,无论是否能说服别人,但自己的心理已经获得平静。这几乎成为了一种思维惯性,找到借口,就相当于开具了能够麻痹自己的精神良药。

有很多人尝到了借口的“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陷入了借口的牢笼中。事情还没有开始,各种借口便接踵而至,他们在享受各种借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生活却陷入了一团糟中。

下面的一则小故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一起来到某贫困村庄中最贫穷的一个家庭。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他们还是被眼前的贫穷震惊了:八口之家,破败的房子、蓬乱的头发、孱弱的身躯以及粗糙的衣服、悲哀的面容,悲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全家赖以维生的只有一头奶牛,来访的老师在临走时,却将这头奶牛偷偷给杀掉了。学生被老师的行为震惊了,质问老师为何这样做?老师不做任何解释,也毫不关心这户可怜的人家失去他们唯一的谋生工具之后命运将如何,径自走了,学生也随之灰溜溜走了。

回到城里头几天,学生还在担心那家人会不会已经饿死了,偶尔睡不着觉时也会自责一下,但很快就淡忘这件事了。直到一年之后,老师建议再次旧地重游,学生的罪恶感才又被勾出来了,悔恨当初老师的行为毁掉这家人,自己作为帮凶也是难逃其咎。

谁知到了那里却发现破房子已经换成了漂亮的新房子,肮脏、贫穷的主人变得快乐、健康而富足,难道奇迹发生了?听了主人的讲述,才知道他有过怎样的经历。当初他们唯一的谋生工具奶牛意外死亡后,这家人经历了绝望和痛苦,最后为了生存只能另谋生路,开辟空地种菜,谁知,他们种的菜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有多余的可以卖钱,并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

这个故事来源于美国畅销书《谁杀了我的牛》。在这里,“奶牛”象征了所有的借口、托词、理由、谎言、“合理化”的解释、恐惧和错误信念,正是它们将你与平庸的生活捆绑在一起,阻碍了你去实现真正想要追求并应该获得的理想生活。可悲的是,在拖延问题上,我们实际拥有的“奶牛”可能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多得多。

事实上,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在编造借口,我们常喜欢把借口看作是事实或是对现实状况的最合理的解释,并把它们当成是无法控制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借口背后其实是个人的惰性心理作怪,因为选择了借口就意味着能享受到“便利”。在办公室中、在商店里、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能运用借口带来的“便利”。殊不知,在找借口与自我欺骗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各种拖延的恶果。

每个人心里都有头“奶牛”,当我们不断拖延该做的事时,当把自己不理性的恐惧解释成“谨慎小心”,拒绝挑战而用不想“好高骛远”来辩护的时候,就表示“奶牛”已经出现了,我们的拖延症似乎已经朝着越来越严重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要杀死“奶牛”!因为心中的“奶牛”会引导我们继续拖延,它是阻碍我们不断进步的敌人。

漂亮的计划,不漂亮的执行

过于漂亮的计划甚至有可能会毁掉一个人,这样的说法可能让人费解。事实上,漂亮完美的计划有时不过是个幌子,因为做计划并不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计划和执行两个环节中间,并不是无缝衔接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做出很漂亮的计划,但不能漂亮地执行。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经常“今天先放松一下,明天要努力工作”。相反,有拖延症的人却往往做到了“今天放松一下,明天再继续放松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从当前的时点来看,人对今天努力工作和明天努力工作的感觉不同。你想的是“明天我要完成几份企划案”,而在预构这个场景的时候,你并不能准确估量明天从事这个工作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而当下开始所带来的痛苦却是真切的。现在告诉你一周之后你要拼命工作,和现在开始拼命工作,前者总会让我们觉得更容易达成。这也就是说,拖延症患者的自控能力越差,拖延症越严重。

你能做出很漂亮的计划,但不能漂亮地执行计划。而观察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的思想水平和角度可能千差万别,但计划与执行的能力是必备的,我们也许没有漂亮的计划,但绝对可以有漂亮的执行。

又是新的一天了,小王为自己多日来的懈怠而有所“良心发现”。“我是不是该制订一个详细计划,然后严格按计划执行?这样,既不至于太累,也能保证完成任务。”小王从早上开始就琢磨着这件事。

对,就是要先制订计划!他来到工位上,对着电脑屏幕,看着日历,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老板正好路过,看到小王如此聚精会神的样子,满意地笑了笑。计划表很快就出来了,小王颇有成就感,他把每天的工作又进行了细分,而自己内心也感受到满足感。

计划完美无缺,该行动了吧?可是,今天的任务还真艰巨,小王开始意识到,今天的时间似乎不太够用,甚至还可能得加班……怎么办?突然间他又充满了焦虑。为了保证今天能完成计划,他强迫自己坐在电脑前看资料。可是,他的心似乎有点不听话,总想着上上网,找人聊聊天。他甚至在内心咒骂自己:“你有点自制力,行不行?你的计划白订了吗?”

但是,眼前打印出来的计划书还有余温,他暗暗使了把劲:没问题的,我从现在开始认真看资料,一切都来得及!终于经过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资料终于看完了。有计划就是不一样,工作效率也比平时高多了,小王心里这个美,还暗暗称赞自己:“状态忒好了!要一直坚持下去。”

当时间到了下午,小王想,上午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下午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了。喝点咖啡,浏览网页,稍微一走神儿,两个小时过去了。下午三点半,距离下班还两个小时。一看时间,赶紧准备写文案,这回他倒是挺自觉。写了一会儿,小王有点乏了,似乎再也找不到上午的精神头。既然暂时找不到什么“灵感”,那就放松一下再继续吧。不知不觉到了下班的时间,但小王实在找不到“灵感”,还是等明天再说吧,打卡,走人!

的确如此,对于自制力差的拖延者来说,做计划绝不是一个好主意。就像小王,能做出一个漂亮的计划,却无法漂亮地执行。想想看,有时候真正吸引我们的并不是完成事情本身,而是做计划时可以“幻想完美”,是这种幻想带给我们短暂的愉悦。哪怕这种愉悦注定不能延续到执行的过程中,但这份愉悦仍然让我们在当下不停地做着计划。

从计划到执行,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控能力。初步想法定了,行动就一定要跟上。如何把自己手头的任务完成得最好,关注眼前的任务并做到极致,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至于完美的计划如何形成,要有什么样的目标,这些并非不重要,而是有前提。

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这点实在很重要。

零碎的“小岔子”

一天的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拖延的人到底拿这些时间都做了什么?他们似乎一直在忙忙叨叨,但却摆脱不掉“拖延”的标签。

我们每天都在忙工作,但每天下来的成效却并不高,这种现象也常常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工作中事务繁重,常常难以避免被各种琐事、杂事牵着鼻子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岔子”。

不少人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而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去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拖延了工作的完成。法国哲学家福柯说过:“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被各种“小岔子”纠缠,导致精力分散,无法高效地工作的现象俯拾即是。而这也戳中了财经编辑张丽的痛处。在这个美好的清晨,张丽是这样工作的。

上班时打开电脑,张丽一副兴致冲冲地准备干活的架势,各种网页窗口排满了电脑屏幕,新建Word文档已经拟好了标题,办公桌上摆满了可能要用到的一些书籍资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她这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因为,还有一些问题她需要“关注”一下。

看新闻,不过不是财经新闻,而是娱乐资讯,这几乎成为了她每天的功课,虽然占用不了多少时间;看视频,不是什么财经名人的讲坛,而是搞笑视频,她喜欢一天的工作从欢乐开始,这也占不了多少时间;看微信,自己发点感触,看看朋友圈的内容,不能与朋友圈脱节,这也占不了多少时间……等到这些事都做完了,想要摒除一切杂念开始工作时,将近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当她好不容易进入到工作状态中,零零碎碎的“小岔子”并没放过张丽。自己收了两个快递,给同事代发了一个快递,老同学来京打电话联系晚上一起吃饭,同事QQ群里再贫上两句,不知不觉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回过头来看,张丽一上午的时间似乎没闲着,但电脑上的Word文档上只多了几段字而已。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了,没办法了,下午接着干吧。再见了,上午!

拖延者总是喜欢把最重要的事无限地往后拖,在上班时做一些无关紧要,甚至是没有用的琐事。譬如张丽,如果没有刷微信,没有聊QQ,也许她的稿件一上午时间早就已经出来了。可惜,人生没有那么多假如,错过的就是错过了,时不我待。

拖延者的思维,采用的是心理上开小差的方式,传达出的信息是一样的:“我先看会儿网页,不耽误时间”“我先处理好这件小事,只是举手之劳”等等,殊不知很有可能这就是正在拖延的信号。

一个不在这些“小岔子”上耽误工作的人,会有效地安排大小事务,做到轻重缓急心里有数,不被琐务牵着鼻子走。如何不被这些“小岔子”牵着鼻子走,变为有主见、高效率的人,拖延患者就要学会时刻牢记要把最该完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如果,事无巨细,任由“小岔子”不停地打扰自己,势必会造成手忙脚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境地。

看过或懂得园艺的人都知道:为了使树木能更快地茁壮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忍痛将一些旁枝剪去。若要保留这些枝条,那么将来的总收成肯定要减少几成。做事就像培植花木一样,只有舍弃那些“小枝小岔”,才能让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主枝上,并且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很多拖延者做事拖延,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拖延,而是他们不能判断哪些事是“岔子”,使得自己的精力被浪费在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最终造成拖延的恶果。如果把那些“枝杈”都剪掉,使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惊讶——自己的事业树上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

为此,我们应该懂得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静下心去做最该做的事,不再被琐事牵着鼻子走,从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够稳步高效地进行。

失败恐惧症带来拖延

很多拖延者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这种恐惧失败的心理很可能让拖延成为“有效”的心理策略。

他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试图让别人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于是,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达不到要求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拖延比人们视其无能和无价值要容易忍受得多。

那些拖延的人往往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他们足够优秀,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面对不现实的期盼,又会变得不知所措。失望之余,他们通过拖延让自己从中退却。

陈润在大学里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并考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法律院校。毕业后,带着无比的自豪,他进入了一家颇具声望的律师事务所,他甚至希望自己最终能够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

终于陈润参与到一个案件中,他对案件做了很多思考,但是不久他就开始延误很多他该做的事情:必要的背景调查,约见客户,撰写案件小结等。他想要他准备的内容无懈可击,但是面对如此之多的线索,他感到简直无法承受,不论早晚,他都会陷入僵局。虽然他每天依然很忙碌,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些天没有做成任何事情。

这似乎有点儿令人匪夷所思,学校里优秀的陈润应该可以成为出色的律师,他为什么要通过拖延来回避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害怕失败,害怕失败的想法让他宁愿拖拖拉拉,也不愿自己的表现被人评判。

对陈润来说,他刚开始的工作是衡量他是否具有作为一个好律师的能力,但如果他没有被人刮目相看,那么他将会受到轻视。他认为自己无法承受这样的结局。

易卜生说:“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当你总是怀疑自己行不行、能不能,那么往往会影响到你做这件事的决心,甚至放弃做该事情,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这无疑是十分糟糕的,这种恐惧会让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变得懦弱,甚至变得懒散。当领导交给你一份工作,你怀疑自己做不好,担心在操作中出问题,你在工作中战战兢兢,当别人只需要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工作,你却需要三四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断地拖延。

临近下班时,聂小平把做好的方案传给了领导,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个方案虽然没有体现出他真正的实力,看起来也没有多少亮点,但版面设计清晰、美观,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第二天早上上班,聂小平就收到了领导发来的邮件,点开一看也是一份创意策划书,这份策划书从故事构思,到文字表述,再到广告语,都体现出了创新性,很打动人。

“领导发给我这个是什么意思?”聂小平心想。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领导叫聂小平到办公室,说:“你看一下,这是新来的实习策划做的。这个策划案,他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我觉得创意还是挺不错的。你的那个策划案可以借鉴学习一下。”

领导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聂小平当时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内心烦乱,甚至有点压抑。这一刻,他甚至开始怀疑自身的能力了,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领导眼里,他这个公司的“老人”没能给领导一个漂亮的策划案,可新来的实习策划却做到了。

“为什么新来的策划都能做出来,我却做不出来?他就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我却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来看资料?是不是我的能力真的不如他?”这几乎成了小聂的“心病”,折磨了聂小平很久。在后期修改和完善这个策划案时,他觉得自己一直找不到状态,几经拖延之后,这个方案仍然没有得到提升。

最后的方案由领导出面反复与客户协商,才勉强被对方接纳,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对于聂小平而言,无疑是个“大跟头”。聂小平在后来修改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拖延,最终还是没有让客户满意,主要原因在于他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致使他不能完全放开手脚、集中心思去修改方案,而他的潜在能力也被束缚了。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失败了,如果我们过度在意成败或对自己深切自责,便会产生挫败感,继而产生逃避心理并养成拖延的习惯。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减少对自己的怀疑,提升做事的效率,避免因此而产生的拖延。

网络让我们在拖延的路上越走越远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简·博克说:“全世界拖延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互联网是罪魁祸首。网络逐渐成为人类逃避工作的首要借口和避风港。网络触手可及,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永不停息,随时可供打发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在上面冲浪、聊天、看电影、玩游戏,这比工作要容易得多。”

的确如此,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人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部分人的拖延症便由此而生。有同样经历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可供消遣娱乐或打发时间的优势已成为不少人逃避工作的借口。这是因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大多离不开电脑,每天的工作几乎都从启动电脑、登录网络开始,却常常被网络信息“诱惑”,从而把该做的工作推后、拖延。这也是网络被不少人视为“拖延症”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原因。

有人说,拖延症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而现代人生活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他的注意力会彻底碎片化,他的大脑每天都要消化大量的信息,只不过这里面也包含着大量的垃圾信息,由此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这些信息白白地消耗掉,他将因此患上极其严重的拖延症……

小黎是一名高中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的喜好是上网。7点左右他就完成了作业,于是坐到电脑前,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今天要写完一篇作文的。写作文当然要收集一些素材,于是他开始上网站上以及本地的论坛。他预期8点就写完作文,等看完论坛,已经9点了。这时,他觉得不能拖延了,于是一边看一边写,然后只看不写,然后时间就到了11点了。还是洗洗睡吧,没有完成的作文,还是明天再写。

实际上,我们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类似于小黎这样的拖延经历。当我们无所事事地在电脑上刷网页、微博等等,又或者是在手机上刷朋友圈,不经意间一天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的网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我们无时无刻地依赖着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可曾想过,当自己临睡觉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因为这忙碌的一天而感到充实,自己浏览的那些网页和信息,却不是有效的信息。你只是看之后,乐呵一下便忘记了,仅此而已。

的确如此,我们有电脑、有手机、有网络,这给了太多拖延的借口和便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手机、远离网络。

选择在自己头脑最清醒的那段时间,把自己的电脑当做已经断开网线的状态。也许最初你对此还挺不适应的,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你有时需要上网查资料,有时则需要在网上和别人联系。如果有些资料不立刻去查,眼前的工作就没法干下去了,又或者还会碰到一些只有上网才能搞定并且特别紧急的工作,只有遇到这样的情形,你再开始上网。如果是那些不用立刻去查的资料,还有那些必须借助于网络但不太紧急的工作,你可以将它们都记在工作手册上,回头找时间完成。

归根结底,在做事情的时候,关闭电脑、关闭网络、远离智能手机,当我们远离这些,你的生活并不会受到实质影响,而且你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你能坚持一段时间,你也许会进入这样的工作状态:工作是工作,上网是上网,这将会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它使得你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每日工作计划。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工作方法还有可能治愈你的上网成瘾型拖延症。

解读:拖延症的三种类型:鼓励型、逃避型、决心型

“拖延症”现在几乎成了社会的一种通病,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心理学家根据拖延者的不同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了以下三种类型:

一、鼓励型

鼓励型拖延症,或者说找刺激型的拖延症,这样的拖延者盼着在最后完成时间内忙碌带来的快感。一个人认为自己五天之内可以完成一件任务,当还有两个星期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去考虑开始为这件事情做一些准备,直到最后剩五天的时候才开始。

有些人非常享受在这种紧迫感下完成任务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觉得压力就是一种动力。并且从结果上来说,完成的结果一般都还差强人意。所以由此强化了某些人把事情一拖再拖直至最后的心态,并且对他们的拖延行为进行暗示,强化这种判断。

不过,另一方面,鼓励型拖延者获得额外快感往往是一时的,只是在完成任务的那一刻,在最后完成任务之前的那段时间,拖延给他们带来内在精神上的折磨,令其感到后悔和深深的痛苦。当然,鼓励型拖延一旦开始,就会很难戒掉。

案例:

一个以写作为生的自由职业者小凡在讲到拖延时是这样说的:“如果我在截稿日期的三个星期之前开始工作,我得实打实地工作三个星期。我宁愿等到只剩三天时间,这样我只有三天时间是辛苦的,至少另外两周半时间我可以过自己的生活。”在他看来,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出手。

他并非没有反省过拖延的危害,但他觉得要是没有了拖延,自己真的很难在紧迫的时间内找到写作的乐趣。

二、逃避型

对于某些拖延者而言,过去一些失败经历的记忆会长期停留在脑海中,从而形成心理畏惧。当他们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就有一种逃避的欲望,而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断拖延。

那些逃避型的人害怕再次失败,他们害怕被人看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从而通过拖延来掩藏自己。所以,他们推迟送出应聘信,以至于影响了他们被录用;他们推迟参加马拉松跑步的训练,从而使自己在比赛中无足轻重;他们延误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升学考试的出局者……

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要明确这一点。

案例:

设计部的小晖虽然很有才气,但却是公司知名的“拖拉机”。比如上个礼拜总监给部门开会,说是接下一个大单子,要设计部门全力配合,做出一套完美的设计图。总监还把主要任务交给了小晖,要求内容前卫、时尚,还说“非常看好你”,搞得他心理压力很大。

小晖不由得想起自己刚来公司时,也是接受了一个大项目,结果却完成得并不好。这让他现在深感压力,于是他整天在思考这个方案,茶不思饭不想,却没想出让自己特别满意的切入角度。这两天休息,总监也没让他清闲,反复打电话来催,有一次还在电话里发了脾气。

小晖这一周来的日子其实很难过,虽然整天坐在电脑前,但始终无法开头,从天亮坐到天黑,发现自己不是在MSN上聊天,就是不停地刷新微博,甚至还会去看自己平时很少关心的国际新闻。

其实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而是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于是他们去做一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甚至还会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其目的之一在于暂时逃避现实,小晖就是这样。

三、决心型

决心型拖延者容易受到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手头有紧迫的任务,却迟迟不去动手。作为决心型拖延者,他们往往制定好了完美的计划,却始终看不到他们的行动。

对于迟迟不下决心或者下不了决心的人,他们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狠”一点,而不是总停留在口头的层面。

案例:

几年前,临时居住在印度的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计划了一个简单的事情:将一箱衣服从印度邮递至美国。这些衣服是他的一个朋友来看过他之后落下的,所以阿克洛夫急着想将它们送回去。但是考虑到邮寄衣服会遇到一个问题:印度的官僚体系和阿克洛夫自己称作“我在这些事情上的无能”使之成为一件麻烦事——他估计邮寄衣服将可能占去一整个工作日的时间。于是他一周又一周地推迟处理这件事情。

这样一直持续了8个月之久,直到阿克洛夫自己都快要回国了,他才不得不去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朋友恰好也要寄一些东西回美国。于是阿克洛夫得以将他需要寄回美国的衣服连带着一同捎回去。考虑到洲际邮件的不稳定性,阿克洛夫很有可能比这批衣服提早到达美国。

同类推荐
  • 你为什么总是说不出心里话?

    你为什么总是说不出心里话?

    这是一本分析羞怯的人性格及其深层心理成因的心理学通俗读物。如果你——无法坦率明确地表达意愿;总想委婉地提醒对方自己的牺牲;不清楚人际关系中的距离感;你从出生以来,就没有体会过生而为人的开心,也无法信赖别人,那么你,就是羞怯的人。加藤谛三告诉你要如何摆脱——自我苛责;对自己的评价低;矛盾心理;预期焦虑;而羞怯的人,也是在激流中逆流而行,拼命努力到现在的人。冲破“羞怯”的桎梏,活出真实的自己。
  • 别挣扎了,你该分手了!

    别挣扎了,你该分手了!

    这是一本为所有人而写的分手之书,可谓一部非浪漫派的分手指南。“分手”这桩看似令人伤感的事件,在作者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的洞察分析之下,不仅展现出了丰富而复杂的内部结构,更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了本质:告别理应告别的不合适,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本书从家庭、朋友、恋人、职业、社交圈等多元角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的分手形式及对应的解决办法,可谓极具实用性。书里附上的事例也以幽默而豁达的态度,给可能处于该情境中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指南。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2019年全新出版,汲取所有版本的精华,一部真正讲透、讲懂、简单有趣、实际运用的墨菲定律全本,一部启迪智慧,破除心理“魔咒”,改变命运的奇书!
  • 色彩其实很有趣:“卉”生活“卉”色彩

    色彩其实很有趣:“卉”生活“卉”色彩

    生活里人们离不开色彩,正确地使用色彩不仅能提升你的形象、美化你的环境,还有助于你的健康。资深色彩培训师伊卉老师通过本书向大家分享了有关色彩的心得:通过了解色彩的特性掌握色彩的秘密,利用色相环轻松练就色彩搭配高手,学习基因色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颜色,甚至还可以以色彩为职业成为色彩顾问去帮助别人。
  •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Ⅱ

    心理学与口才技巧.Ⅱ

    由张卉妍编撰的《心理学与口才技巧.Ⅱ》全面系统地揭示心理学在口才技巧中的运用,比如,怎样赞美别人而不显阿谀奉承;怎样拒绝别人而不和对方交恶;怎样说好难说的话,应对尴尬场面;怎样打动别人,让别人按你说的做;怎样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等等,指导读者把握好沉默的分寸,把握好说话时机、说话曲直、说话轻重和与人开玩笑的分寸,把握好调解纠纷时和激励他人时的说话分寸,懂得怎样问别人才会说、怎样说别人才会听。同时还向读者展示了同陌生人、同事、老板、客户、朋友、爱人、孩子、父母沟通的艺术,在求职面试、谈判演讲、尴尬时刻、宴会应酬、探望病人及应酬亲友时的说话艺术。
热门推荐
  • 星纪之缘起

    星纪之缘起

    这一望无际的城市却成了下个弥漫硝烟的战场,抬头远远望去的黎明破晓的光芒,悄悄地升起的,是未来,也是心中所想。
  • 横扫异界之无敌天尊

    横扫异界之无敌天尊

    武林高手李云风死后穿越到异界,依附在了死去的废柴少年身上,凭借前世武学造诣,修炼更强的神功圣法。冠绝的魔法,瞬发毁灭禁咒;超强的武技,徒手秒杀巨龙,且看华夏武魂如何在异界称雄;在异界中,他不过是拥有了最强的军团,最可怕的杀手,最忠实的黑暗仆人,最恐怖的宗派!当然,也少不了天香国色的美人。风云大陆,神魔两界,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颤抖!
  • 清风消芳思

    清风消芳思

    我曾经想过只要你愿意来,哪怕你已经年过花甲,这里都是属于你的,我没有想到你那么早就愿意嫁给我,早到我可以用盛年,中年,老年,暮年去陪伴你。
  • 并行人生

    并行人生

    停更了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水字数
  • 修神之后

    修神之后

    前朝遗孤,二十年来,下落不明。修神之后,五千年了,终于重现。天下修行者惧之拢之,世间动荡。……陈家村有一名孤儿,他得知自己是前朝遗孤,受到强烈的刺激,无意间爆发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杀死了全村人。原来…他是修神之后!
  • 成功途径

    成功途径

    你们已经知道,不去批评别人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受你无心的话语和行为伤害的人会联合起来敌视你。甭指望他们会帮你了,他们只能毁掉你和你的事业。现在,怎样才能使人们不与你作对,并转而与你同心协力呢?怎样才能将他们拉入你的阵营,鼓舞你、激励你走向成功呢?如果不使用武力、恐吓或操纵的手段,怎样才能使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呢?事实上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别人为你办事呢?
  • 天道无用

    天道无用

    开识海、定魂穴、识体藏成修行之路。林枫,一个十五岁仍不能修炼任何能量的废物,却意外被强大的灵魂附身,揭开了自己丹田世界的秘密,从而成为史上第一个修罗与道文师兼修的妖孽。为了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一路上步步荆棘,入学院,建势力,终成一代传奇!新人新书,热血兄弟文,请大家多多支持!
  • 荒古圣帝

    荒古圣帝

    一人称帝,万城骷。屠仙灭神只为守护一片净土。《荒古圣帝》书友群193341302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水浒之雄霸大宋

    水浒之雄霸大宋

    水浒传中,塑造多少好儿郎?梁山泊里,住着多少好汉子?且看本文如何收录好汉,玩转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