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51800000002

第2章 生活要懂点心理学

寻回遗失的手表

——听觉

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却使耳朵的听觉更为灵敏,它虽然妨碍了视觉的活动,却给予了听觉加倍的补偿。

——(英国)莎士比亚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第二个最主要通道。人类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外界声音的刺激。听觉使我们能够享受到美妙的音乐和小鸟的歌唱,它使我们能与家人和朋友们交谈。电话铃声、敲门声和汽车的喇叭声能对我们进行提醒告诫,通过听觉人们可获得声音所传递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得以通往来,传授知识,交流思想。听觉影响到人们实际生活的许多方面,也是认识外界的重要信息源。

和视觉一样,听觉也需要听觉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婉转的鸟鸣是由鸟儿声带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时对周围的空气产生压力,使空气分子做疏密相间的运动,就形成了声波。声波再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使之在耳中产生了听觉。

一个声音传来,我们一般能听出声音来自哪里,这种现象就是听觉的空间定位,听觉对我们进行空间定位是很重要的。盲人判断事物,主要靠听觉,但就听觉而言,单靠一只耳朵进行空间定位时,不能十分有效地判断声源的方位,却可以有效地判断声源的远近。

我们要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两只耳朵必须协同作用。由于我们的双耳位于头部左右不同的位置上,因而当声音从左右不同的方向传过来到达我们双耳时就会有一个先后的时间差,这一短暂的时间差就成为我们对声源左或右定位的重要线索;而当声波同时到达我们双耳时,我们就会对声源进行定位。

在一间安静的房间内,我们可以听到钟表的“滴答”声、暖气管中的水流声、窗外的流水声,但是如果室内人声嘈杂,上面的那些声音马上就会听不到了。这种现象被称为声音的掩蔽。下面这则故事中的小孩就充分利用了声音掩蔽的现象。

一位富有的农夫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在偌大的谷仓内遍寻不到,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到谷仓帮忙,谁能找到手表,便给他50美元。

重赏之下,小孩们都卖力地四处翻找。只有一个小孩在众人都忙着寻找手表的时候,坐在那里不为所动。谷仓内尽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这当中找寻小小的一只手表,实在是大海捞针。

小孩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一个接着一个放弃了50美元的诱惑,都回家吃饭去了。那个小孩在众人都离开之后,才开始努力寻找那只手表,原来他早就有了主意,手表在谷粒中肯定会发出声音,那么多人一起寻找,吵吵嚷嚷,手表发出的声音肯定听不到,若天色晚了,没人的时候,就一定可以听到手表的“滴答”声,这样就能找到手表了。

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但他仍然凝声屏气,默默寻找。突然他发现在人声静下来之后,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十分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的漆黑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的手表。

故事中的那个小孩非常聪明,巧妙地利用听觉找到了手表。事实上,萧瑟的风声、潺潺的流水、悠悠的琴声、啾啾的鸟鸣、优美的歌声……如此一个优美动听、充满生机的世界,都是听觉赐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上述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其实,这是由音调决定的。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声波的频率不同,人耳听到的音调高低也不同。音乐的音调一般为50~5000赫兹,言语的音调一般为300~5000赫兹,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6~20000赫兹。其中1000~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飞机的轰隆声、火车的呼啸声、刺耳的电锯声,人耳在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会感觉非常难受,这其实和声音的音响有关。音响是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强度大,听起来响度就高,反之则响度低。测量音响的单位为贝尔或分贝尔。

“和尚在,我去哪儿了”

——自我认知

认识你自己。

——希腊箴言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从前有个解差,押送一名和尚去服役,途中解差为避免出现闪失,就每天早晨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自己说:“文书在。”然后再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解差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什么都不缺才放心上路。那个和尚把解差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儿地给解差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的。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因为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应该多喝几杯!”解差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最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解差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解差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解差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先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解差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的光头,再摸摸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嗯,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么我跑哪儿去了?”

自我,是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然而我们往往对其熟视无睹,似乎它远在天边,神秘缥缈得很。例子中解差的行为就是对自我的不认知。

一般来说,认知发展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发展的,有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0~2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叫做感觉运动阶段。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主要是,婴儿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没有表象和言语,所以只能认识在眼前的物体。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认识父母,并用最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二个阶段是在2~6岁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运动叫做前运算时期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是儿童产生了象征性的功能,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表征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儿童已经开始认识到事物的存在不依赖自己对事物的动作和感知。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被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第三个阶段是在6~11岁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已经和上两个阶段显著不同了,他们已经认识到一个事物的认知特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们的量也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且对事物的本质性和类属关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四个阶段就是形式运算的阶段。大约自11~12岁开始,在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心理的发展也会不断成长,个性心理与性别心理就会凸显出来。个性心理是随着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渐体现出来的东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体会出来的东西。

猩猩的惊人智慧

——顿悟

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慧能

顿悟指的是通过观察,对情境的全局、对达到目标途径的提示有所了解,从而在主体内部确立相应的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

德国一位心理学家长期致力于猩猩的智力问题研究,他在担任猩猩研究站站长期间,发表了大量研究报告,揭示了猩猩的生活习性和学习本领。

猩猩研究中心有一只名叫沙尔的雄性猩猩,有一次,为了在它身上做一项特殊的实验,饲养员专门在一个上午不给它吃任何东西,让它处于极度的饥饿状态。午饭时间过后,等到时机差不多成熟了,饲养员才把它领到一个房间,房间的天花板上吊着一串香蕉,沙尔即便站立起来也够不到。

沙尔一见香蕉便又蹿又跳,可怎么也够不着。它急得在屋子里来回打转,嘴里发出不满的吼声。这时候,饲养员在房间里放了一个大木箱、一根短木棒。沙尔犹豫了一下,它拿起棍子,试探着去够香蕉,可依然够不着。沙尔失望了,它沮丧地蹲在地上。就在它万般无奈的时候,突然,它直奔箱子,把它拖到香蕉的下面,然后又拿着那根短木棒,很敏捷地爬到了箱子上,轻轻一跳,香蕉就到手了。

几天之后,他们再次测试沙尔的学习本领。这次,他们把香蕉挂得更高,短棍换成了一个小木箱。

沙尔一开始仍然沿袭上次得到的经验,它把大箱子搬到香蕉下面,然后爬上去,但它并没有跳起来去抓香蕉,因为香蕉太高了,无论如何也是够不着的。

它茫然地坐在箱子上,有些不知所措。突然,它又跳了下来,抓住小箱子,拖着它满屋子乱转,同时发出愤怒的怪叫声,并用力地踢打墙壁。等到它气撒得差不多的时候,它忽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拖着小箱子来到大箱子跟前,稍微一用力,便将小箱子扔在了大箱子上面,然后迅速爬了上去,解决了难题。

除此之外,这位心理学家还设计了许多不同的难题让猩猩解决。猩猩似乎能时不时地突然在某个关键时刻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这位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猩猩在脑海里对形势的重塑。他将这种突然的发现叫做“顿悟”,定义为“某种相对于整个问题的布局而出现的完美解决方法”。

通过一系列实验,这位心理学家还发现顿悟式学习不一定依靠奖励,而且当动物得到某种顿悟时,它不仅知道用顿悟得到的知识来解决当时的问题,而且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融会贯通,甚至举一反三,把稍加改变的方法应用到其他不同的情形之中。按照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顿悟式学习能进行“积极传递”。

女王与妻子

——角色转换

世界是个舞台,各种角色都有人扮演。

——(英国)托·米德尔顿

角色转换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即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角色转换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女王,但是她私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相处,不免也有一般家庭的争执场面。

有一次,他们夫妇又吵架了,丈夫阿尔伯特愤而回到卧室,并且关上了门。事后维多利亚女王想想,知道是自己理亏,就在房间外敲门,打算向丈夫道歉。

“谁?”女王在敲门后,听到丈夫这样问道。

“英国女王!”

可是屋内没有任何回音,于是女王又敲了敲门。

“谁呀?”

“我是女王。”

可是对方依旧没有回答。

最后,维多利亚又敲了敲门,温柔地说道:“对不起,亲爱的,开门好吗?我是你的妻子。”

这回房门从里面打开了。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里,维多利亚女王就是妻子,她不再是女王。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扮演几种角色,如果弄错了场景,这些角色之间就会发生冲突,能否处理好这些冲突,决定了我们社会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

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扮演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当个人在所履行的两个或多个社会角色之间或角色与人格之间,有难以相容感时,就发生了角色冲突。

消除角色冲突,可以采取如下几项方法:

1.防止角色混同

不同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应当区别对待。如在与异性交往中,男性要把妻子、女朋友、女同事区别开来;同样道理,女性也要对丈夫、男朋友、男同事区别对待。

2.学会换位思考

考虑和处理问题时,要站在他人的立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体验不同于自己的别的角色的需求、遭遇和感受。比如丈夫站在妻子的角度,妻子站在丈夫的角度,下级站在领导的角度,领导站在下属的角度,这样自然就能消除角色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3.做好角色转换

我们在角色转换后,应当及时对所承担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认识,对该角色应有行为做出清晰的理解,以求顺应变化,尽早进入新角色,转换角色行为。在单位时是领导,习惯于发布命令、指挥别人,但回到家里,履行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职责时,就不能一味地严肃正经。

漂亮的优势

——光环效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请了四名演员来协助他们的研究,两男两女,其中一位男士英俊潇洒,另一位则比较普通,但并不难看。两位女士中,也是一位如花似玉,另一位长相一般。

在应聘之前,心理学家特意地把他们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全都做得基本一样,还对他们进行了训练,使他们在面试时表现一致。在他们的安排下,每次都是长相普通的面试在先,然后是长相出色的。

女士面试的其中有一个是公司前台的接待员。长相一般的女士先面试的时候,面试者是位男士,他先问其打字速度,回答说每分钟50字,错误为零,面试者连声说不错不错。面试者告诉对方,本公司的作息时间是朝九晚五,中午一小时午餐时间,一点钟准时回公司上班。该类工作的薪水一年是35000美元左右。结束时面试者说,他对她的技能很佩服,下星期一会给她回话。

第二天,长相出众的女士去同一公司面试,着装、公文包与那位长相平平的女士完全一样。她坐下来没几分钟,面试者突然压低了声音,问她在别的地方还有没有面试,她点头说还有几个,面试者就很严肃地问她能不能将其他的面试取消,因为他已决定将她录用。同时他告诉她公司的午餐时间为一小时,但又说,其实这个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同时他说,该工作的薪水每年是37000美元左右,希望她能答应上班。

接连几次实验下来,情况都相似。心理学家推测是不是因为面试者是男性,所以对女性的容貌特别敏感,于是他们为两位女士安排了主管是女性的应征工作。那位女主管也要招一名接待员,在面试长相出众的应聘者时,她说:“我觉得你做接待员有点大材小用了,看你的外表,我觉得你做我的私人秘书会更合适。”私人秘书比接待员要高几级,没想到这位女主管更受容貌的影响!

而两位男士那边,他们去面试的工作中其中有一个是股票经纪人。那个长相普通的男士先去面试,面试者问了几个简单问题后,就说:我觉得你还不错,下星期一等通知。然后便轮到长相英俊的男士面试。该男士在走廊里就碰到了面试者,面试者一看见他,就脱口而出:“你长得就像一个股票经纪人!”几个简单的问答下来,面试者就对他说:“你下周一可以来上班了,现在去人力资源部办手续。”

心理学家在实验结束后,邀请四位假定应聘者以及他们的面试者一起商讨关于容貌对就职的影响,结果只有那位面试前台接待员的男士和那位面试股票经纪人的女士来了。心理学家问那位前台接待员面试者,为什么录用了长相出众的应聘者,面试者矢口否认是看中了女演员的容貌而录取了她。

心理学家分析,这是所谓的“光环效应”——当我们看到一个长相出色、气质不凡的个体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将其他一些良好的质量加之于对方,比如容貌好的人嗓音也格外甜美,回答问题的水平也高过常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方面有了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反之,若先发现了某个人的某些缺点,就可能认为这个人什么都不好。总之,这个人某一方面的优点就像给他戴上了一个闪亮的光环,使得他的其他方面也变得更加完美了。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讲,光环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光环效应所影响,而陷入光环效应的误区。

孩子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过度理由效应

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

——(美国)德西

在一个小乡村里,有位老人在那里休养。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这里非常安静,但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住在附近的几个孩子总爱到这里玩耍,整天在那里互相追逐打闹,吵得老人无法好好休息。于是,老人不时地出来阻止,却根本不管用。

有一天,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然后拿出一些零钱。并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于是,10多个孩子就在那里拼命地叫着。而老人也根据孩子们每次吵闹的情况,给予他们不同的奖励。

这种情况持续3周之后,来这里吵闹的孩子们习惯了这种获取奖励的方式。这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立刻有几个孩子反对,他们觉得不应该减少给自己的奖励。但无论他们怎么说,老人始终不妥协。孩子们没有办法,觉得奖励虽然少点,可也总比没有奖励要强得多了。结果,又过了1周左右,老人拒绝向他们支付奖励。而且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再给了。

于是,孩子们全都认为这实在是太可气了,自己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觉得“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那样不是明摆着自己吃亏吗”。从此之后,孩子们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即便有时候路过老人住的地方,也全都静悄悄地离开了,他们认为,就应该这样回复老人对自己的不公正。

上述故事中的老人所利用的,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老人提供了一个对孩子们有足够吸引力的理由,把这些孩子引进了一个心理学上的误区,使他们用外在理由(得到报酬)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吵闹),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没有报酬了),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

过度理由效应是由一个叫做德西的心理学家提出的。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使用实验方法,很好地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他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者,请他们分别单独解决诱人的测量智力的问题。

这一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每个实验对象者自己解题,不给奖励;

第二阶段,实验对象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1美元的报酬;

第三阶段,自由休息时间,实验对象者可以自由活动。目的是考察实验对象者是否维持对解题的兴趣。

最终结果显示,与奖励组相比较,无奖励组休息时仍继续解题,而奖励组虽然在有报酬时解题十分努力,而在不能获得报酬的休息时间,明显失去了对解题的兴趣。

实验说明,过度理由将会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生作用,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总是喜欢为发生过的行为寻找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还往往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如果找到的理由足以对行为作出解释,人们也就不再往更深处追寻了。

其实,过度理由效应也给了我们两点启示,分别是:

1.不要止步于任何外部理由,而要深入发掘外在理由背后的原因,哪怕这种理由看上去是一种无稽之谈。

2.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过于充分的外在理由。

“被精神分裂”的心理学家

——刻板印象

信念的固定性不仅可能反映思维的一贯性,而且还可能反映思想的惰性。

——(俄国)克留切夫斯基

某日,一个衣着整洁、文质彬彬的中年人来到美国东海岸一家著名的精神病院,要求到门诊就医。

他告诉给他看病的精神病医生,说自己很多天以来一直幻听,这些声音时隐时现、时大时小,但“就我所能分辨的是,它们好像在说‘真的’‘假的’和‘咚咚’”。精神病医生初步判断他患了精神分裂症,并且立即批准他住院。

这个中年人住院后,没有再提及那些声音,而且行为都十分正常,但医院的医生仍然认为他是精神病患者,护士们还在他的病历卡上面记录了这样一句:“病人有写作行为。”

奇怪的是和这个中年人同室的几个病人一开始就不认为这个中年人是精神病人,其中的一位甚至说:“你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疯子,你可能是个记者,或者是个大学教授。你是来医院体验生活的吧?”

事实上,这个中年人真的是一位大学教授,而且是一位心理学教授。这位病人说对了,而精神病医生却在自己的专业上犯了错误。

原来,这是美国某大学心理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心理学实验,这项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精神病医患之间的相互影响。当时,参加实验的人员除了一位心理学教授之外,还有7名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他们分别来到东海岸和西海岸的12家医院,全部声称自己幻听,结果无一例外地被当作精神病人给关进了医院。

住进医院之后,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他们立即表现得像个正常人。然而,就像那位心理学教授一样,这些人在医生的眼里是标准的“病人”,有的甚至被视为最危险的“病人”,因为他不吵不闹,还不停地写作、记笔记;在病人的眼里,他们则都是正常人,是有学问的人。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身份,他们得以公开地观察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和行为。他们观察的情况令人震惊:精神病院的医生和护士一旦认为某个病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对于该病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举动,就一律视为反常行为:写作被视为写作行为,与人交谈被视为交谈行为,按时作息被视为嗜睡行为,发脾气被视为癫狂行为,要求出院被视为妄想行为,等等。结果,他们出院时费了很大的周折,从要求出院并一直做出正常表现平均20天,才得以离开医院。

上述故事中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其实就是我们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心理效应,即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且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刻板印象广泛存在,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比如极端的种族主义者认为黑人都是懒惰和邪恶的,我们还常听人说的“意大利人比较浪漫”“女人比较善变”等,实际上都是给同一人群“贴标签”,也就是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就会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

给总统送书

——名人效应

崇拜往往是朦胧的,距离恰好产生朦胧感。

——郑渊洁

一位出版商手里压有一批滞销书,过了很久都不能脱手。万分着急的时候,他忽然想出了绝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

第二天他便把书送了过去,然后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可整天忙于政务的总统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他送来的书,所以,不愿与他有过多的纠缠,便随口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出版商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回去之后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立刻被一抢而空。

可没过多久,这位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于是,他又送了一本书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了之后,脑子一转,又立刻跑回去做了这样一则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结果,所有的滞销书被一抢而空。

第三次,出版商又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又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断定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搞得总统哭笑不得,而商人却赚了大钱。

上述故事讲述的是受到名人的暗示,从而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也就是名人效应。名人效应,是指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名人代言广告能够刺激消费、名人出席慈善活动能够带动社会关怀弱者等。

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在他们那一领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名人知名度高,为世人所熟悉、喜爱,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由于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人们都有羡慕名人、模仿名人的心理,所以由名人作出的示范作用效果会非常显著。

曾参杀人

——从众效应

在激流中能够屹立的人,未必能坚挺于人海中。

——谚语

春秋时期,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消息传出不久,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参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参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

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参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

曾参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不可能,我的儿子是个乖孩子,他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参的母亲面前说:“伯母,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母依旧说:“不可能,我的儿子是个乖孩子,他是不会去杀人的。”然后就不理会他了,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现在已经被官兵抓起来了。”

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开始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了,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她难过地哭了起来:“参儿呀!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大家都说你杀了人,这些人跟你无冤无仇的,他们为什么要骗我呢?参儿啊!你真的杀了人吗?你是不是真的被官兵抓起来了?”

这时候,大家全都劝说曾母赶快逃跑,免得被官兵一起抓起来,曾参的母亲擦干眼泪说:“不行,如果我逃走了,那谁来照顾全家大小呢?”这时候,曾参回来了,大家都吓了一跳:“曾参,你不是杀了人,已经被官兵抓起来了吗?”

曾参说:“那个曾参不是我,是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

这时候,曾参的母亲才放心地笑起来:“我真是的,因为大家都说曾参杀了人,让我也怀疑自己的乖儿子杀了人。”

以曾参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曾参的母亲是不应该相信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生活中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效应,称为“从众效应”。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这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同类推荐
  • 全世界女人疯狂迷恋的188个心理测试

    全世界女人疯狂迷恋的188个心理测试

    女人的内心世界最复杂,被形容为最玄秘的黑暗禁地,参透谈何容易。其实心理测试可以帮你用最轻松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彻底地看透自己和别人的内心,188道最好玩、最有趣、最灵验、最实用的心理测试题,供姐妹们娱乐和自测实用。它们可以测试你在恋爱、婚姻、事业、理财、社交、职场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破译你的“达·芬奇密码”,找到快乐的源泉。
  • 我们内心的恐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内心的恐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本书学习关于恐惧的知识,原来,只要我们足够坚强,克服自我怀疑,掌控不确定性,战胜恐惧,我们就会安然无恙。
  • 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全新升级版)

    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全新升级版)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无论是面对家庭,还是身处职场,我们似乎一直忙忙碌碌、紧紧张张,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与诱惑。人生其实是残酷而又现实的,没有人会为你等待,也没有机会肯为你停留,只有努力地向前奔跑,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此时,我们的心里难免会积蓄一些负面情绪,以至时不时出现一些令人不快的小状况。其实,只要我们能够理性看待,适度调节,这些都不过是生活里的小插曲。《情绪控制的100种方法》是一本内容全面、实用性强的心理调节指导类读物,相信书中总有一种方法能解决你当下面临的情绪困扰,重新为心灵注满力量,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 心理司马

    心理司马

    年轻时他心存理想,却在乱世中屡遭险境;从曹操、曹丕到曹叡,他辅佐曹氏三代,渐渐摸索出权力之道;逆境中坚忍不发,出手时残忍无情,他是用兵和政治的绝顶高手--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大赢家,但他为生存而孤独挣扎的曲折心路又有谁知道?
热门推荐
  • 边军一小兵

    边军一小兵

    从边塞到盛世。从小兵到王侯将相。齐风知道,在这个乱世中蝼蚁的性命举足轻重,活下去,除了得靠自己,还可以抱大腿。——完结作品《大明第一锦衣卫》
  • 柒君君不柒

    柒君君不柒

    言柒二十一世纪异能王者,却在花样作死。终于在一次任务中成功把自己作死,穿越异世界,展开新的旅程……本文不虐很宠,欢迎入坑
  • 岁守少年安

    岁守少年安

    当初我离开是为了逃避,如今回来亦是为了逃。白烨辰,告诉我该如何拔出你深插在我心中的利剑。乔羽卿,是不是我做什么都无法在你心里取得一点点的位置。何川安,她不爱你,你还在苦等什么?孔柒,这辈子是我欠你的。四个人的纠缠不休,四个人的爱恨情仇,最终都疲惫不堪,是否这就是爱情中的伤痛。
  • 梦醒时天明

    梦醒时天明

    系统豆丁表示很心累:宿主明明胆小如鼠却总是胆大包天地怼它。主人明明让它贴身照顾宿主却总是各种嫌弃它。自己总是莫名奇妙地精分,弄得它时常怀疑自己有人格分裂,可它不是人啊摔!……红娘豆丁哭戚戚它并不想多个女主人啊!能拒绝这差事吗?(女主成长型,1v1,不时会有扎心小番外)
  • 我的青春一百分

    我的青春一百分

    嚣张跋扈差学生江念知去办公室喝个茶,居然一眼盯上了转校生晏贺行!这小子眉清目秀,名字好听,配我!
  • 专属溺宠霸道甜妻

    专属溺宠霸道甜妻

    “张爱玲曾经说过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所以我属于什么?”秦心月靠在他的肩上轻轻问。“白玫瑰。”“哦?那红玫瑰是谁?”秦心月拿着书抵在他的脖子上瞪大双眼看着他眼中浓浓的警告。顾凌风笑着推开书吻了吻她的脸颊:“还是你!”
  • 须臾之境

    须臾之境

    巨兽承接着三个人踊跃窜上,很快便像是迅速地飞乘在空中。底下转眼间被洪流涌胜,便把所有暴动的藤蔓都淹没了下来。女王花在颤栗着,从它的身体各部位突然迅速窜生出更多细小的藤蔓。在底下涌动着的蔓藤就像奔腾的万蛇,在水面上飞驰着。“秘镜”有坍塌的危机,就连顶上还处在一片安静祥和的士兵守备营也都因为动静而钻了出来。“怎么了?”士兵们陷入一片骚动。“嘭隆”一声,在他们前方所挖掘出的“秘镜”的洞窟突然坍塌了下来。在他们眼前有水流形成的漩涡,转眼间便涌窜出无数巨大的藤蔓和张牙舞爪的诡异形的花朵。异形花追求着血腥,很快便把不少人吞噬殆尽……
  • 倾世帝后:废材逆天行

    倾世帝后:废材逆天行

    她是曾经的九天神女,一手医术救济天下,因变故轮回却遗失魂魄一缕,轮回之身天生痴傻,丹田尽毁?她是Z市第一特工"修罗",最后任务盗取古戒指一枚,却惨遭男友背叛,本以为就此一了百了,一束红光让她魂穿异世。废材?草包?丑女?花痴?管他三七二十八,现在她乃地狱来的修罗,且看她如何逆转乾坤,睥眤天下!他是前世神女抚养三人中天赋异禀之人,确得心爱之人-----神女极度轮回,他亦投轮回道,只为寻得那遗世丽影,绝代佳人。是错过,是守护,是无缘,还是......废材终能逆袭!看她如何披荆斩棘,俯瞰大陆!
  • 综漫之我有放置江湖系统

    综漫之我有放置江湖系统

    什么?轮回剑法是欧皇才能掌握得剑法?我的轮回剑法招招都可以是万魔入道。什么?放置江湖只能选择一个门派的武学?我的商城里有卖所有的武学,而且都是白菜价。《综漫之我有放置江湖系统》,这是你从未看过的全新起点小说,只需观看三分钟,你就会像我一样,爱上这本小说。
  • 唤主

    唤主

    也许你会见到一只温顺的小猫一口将狼狗吃了也许你还会见到没有脸的少女向你问路请你不要疑惑因为还有一个神秘的世界等着你新人新书,谢谢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