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68200000076

第76章 一身谜团的顺治皇帝

清王朝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军事奇迹,同时,在这个特殊朝代,也发生了许多奇异的事,出现了许多奇异的人,这些人和事在今天看来有的很有趣,有的很可笑,有的很无奈,还有的则成了永远不可能解开的谜团。其实,任何奇人奇事都有其出现、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揭开奇的表象,探究其背后的秘密,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皇帝出家当和尚,这是一个轰动了几百年的旧闻,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在本书的有关帝王的章节里没有提到顺治皇帝,因为他和宣统一样年幼即位,且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下,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他之所以也能成为清朝皇帝中明星级的人物,应该说全赖这一段历史谜团之赐。

关于顺治出家,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顺治并非在24岁亡于天花,而是在这一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于五台山修身向佛,并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左右圆寂。期间,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觐见父亲,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篇。至于其出家的原因,则是因为爱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掳献进宫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选择五台山修行,则是因为梦见董小宛在那里。这种说法的有关记录,主要存在于《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和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当时著名才子吴伟业(梅村)写的一组《清凉山赞佛诗》,诗文影射顺治在五台修行,并用“双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由于吴伟业的诗素有“史诗”之称,他苦恋着的又是与董小宛齐名、才高气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云云。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五台山找到相关的附会。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旅庵和尚奏录》、《敕赐圆照茆溪森禅师语录》、《北游集》、《续指月录》等僧侣书籍的记载。在这些书里记载着,顺治曾经在十七年(公元1660年)十月中旬于宫中,由湖州(浙江吴兴)报恩寺和尚茆溪森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但剃了光头本已出家的顺治,又在茆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主持玉林琇的谆谆诱导和要烧死茆溪森的胁迫下,回心转意,蓄发留俗了。

如此,我们首先需要搞清的,是顺治帝在24岁那年,是不是真的去世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明朝、清朝遗留的原始档案1000余万件。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中,最受其时皇家尊崇保护的,是《实录》、《圣训》和《玉牒》。它们在漫长的清朝统治时期,被单独保护在皇史宬(位于北京南池子)的金匮里,由专职守尉看护。其中的《实录》,是由即位的皇帝组织人员,依据各种文书档案,按照年月日的顺序,为去世的皇帝编写的事实记录。由于精心的保护,《清世祖实录》金黄色的绫面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在该《实录》卷一百四十四,这样记录着:“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视朝。免诸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孟春时享太庙,遣都统穆理玛行礼。壬子,上不豫……丙辰,谕礼部: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亲诣行礼,用展诚敬。兹朕躬偶尔违和,未能亲诣,应遣官恭代。著开列应遣官职名具奏。尔部即遵谕行。上大渐,遣内大臣苏克萨哈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及各项罪犯,悉行释放。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这段话的意思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顺治帝免去群臣的朝贺礼仪,而且当日应该举行的春季第一月祭祀太庙的礼仪,也派官员前往。初二日,顺治帝身体不适。初六日,顺治帝传谕,应该由自己参加的大享殿礼仪,因为身体不适,需要派官员代祀,让礼部列出代祀官员的名单,并且因为病情迅速加剧,又传谕赦免京城内十恶死罪以外的一切罪犯。初七日的凌晨相当于现在零点到一点这段时间内,顺治帝就去世了。另外,档案馆还存有顺治皇帝的《遗诏》。该《遗诏》长548厘米,宽93厘米,黄纸墨迹,卷轴状保存。遗诏中,顺治皇帝对自己渐习汉俗、早逝无法尽孝、与亲友隔阂等事做了自责,同时宣布由8岁的儿子玄烨即皇帝位。这份遗诏,由于充满了自责,使不少人猜度它并非出自顺治帝,而是出自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因为自责的内容,多是皇太后对顺治帝的不满之处。但仅以自责内容就判定《遗诏》并非出自顺治帝,也有些牵强。因为如果沿着顺治帝的成长轨迹去摸索他的思想感情基础和思维方式,这种自责也并非解释不通。首先,顺治是一个初主中原的满族皇帝,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生活与文化充满陌生,要实施统治,就不得不尽力熟悉与适应它,并且迅速地背离自身的传统,这是一种深深的矛盾困扰,其自责在情理之中。另外,顺治早年曾深受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思想影响,一度笃信基督教,形成了感恩所得、自我忏悔的性格。在位期间,他经常把各种灾害或者****归于自己的“政教不修,经纶无术”,屡次下诏自责,并要求各种文书不能称自己为“圣”。在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讨平李定国实现一统大业后,面对各种举行祝贺的请求,他冷淡地说能有今天的这种事业,并不是自己的德行所能实现的,拒绝贺礼。十七年(公元1660年),在祭告天地、宗庙时,他对自己在位的17年做过简单的总结,通篇是自谴自责之词,并且下令暂时终止官员上给自己的庆贺表彰。这些史实都可以在《清世祖实录》中翻看到。所以说,这份《遗诏》充满自责,也并不完全违背顺治皇帝的思维方式。

由此,关于顺治帝在24岁这年离宫出家、朝廷以其病逝为托词的猜度,不过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传奇故事而已。但顺治帝在十七年(公元1660年)十月,于西苑(中南海)万善殿,由茆溪森和尚为其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则是史实。只不过剃光头发意欲出家的顺治帝,最终在茆溪森的师傅玉林琇谆谆规劝和要烧死茆溪森的压力下,又决定留俗了。这一史实的记载虽然不见于官方档案,但广泛见于本文上述的僧侣著作中。这些著书立说的僧侣,都是被顺治帝邀请入宫阐释佛法的著名人士。由于他们在记述净发的时期内,生活在顺治帝的周围,而且是各自著作中的分别记录,所以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因此普遍为史学研究者所认可。在关于规劝顺治还俗的语录记录中,最被人称道而且看起来最见效的一段劝导是,面对顺治帝的提问——佛祖释迦牟尼和禅祖达摩,不都舍弃王位出家了吗?玉林琇回答,他们是悟立佛禅,而现在从出世法来看,最需要您在世间护持佛法正义,护持一切菩萨的寄身处所,所以,您应该继续做皇帝。正是这段规劝,最终令顺治帝回心转意,蓄发还俗了。

我们现在需要寻找的,是顺治帝出家行为的思想感情基础。

顺治在宫中净发出家,其首要原因,是受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顺治在宫中净发出家,其另一个原因,是感情上受到了重创——他的爱妃董鄂氏去世了。

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在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的夏天,年已18岁的时候,入宫侍奉顺治帝。再据《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记载,夏天入宫的她,在七月份就准备立妃。卷一百三记载,在八月二十二日,则被正式册立为贤妃。册文中顺治帝称赞她“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在九月二十八日,又越过“贵妃”这一级别,准备立她为“皇贵妃”了。卷一百五,则对十二月初六日举行的正式册礼,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册文中,顺治帝再次称赞董鄂妃“敏慧夙成,谦恭有度,椒涂敷秀,弘昭四德之修”,并且为了这次册立,颁发诏书,大赦天下,将自己喜悦的心情推及到了全国。该诏书长190厘米,宽93厘米,目前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样,董鄂氏从入宫到晋升为等级最高的嫔妃——皇贵妃,不过用了半年的时间,况且因其册立之事还颁发了大赦诏书。颁诏这种礼遇,通常只发生在册立皇后的时候。不过她确也做了皇后——是在死后被追封的,时间是顺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公元1660年9月25日)她病逝后的第三天,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这个时候,顺治的皇后尚在位上,那是孝惠皇后,是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女儿,名叫博尔济吉特氏。这位经历了董鄂妃的被宠幸而险些被废的孝惠皇后,一直活到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才去世,享年77岁。这样,如果取谥号的前两字,董鄂妃又是“孝献皇后”;取后两字,也就称“端敬皇后”了。

董鄂妃的去世,令顺治帝非常难过。在《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九记载,去世的当天,顺治帝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人,全部聚集到景运门哭临,这就是全部的皇亲国戚了。而移送梓宫的时候,这些人又必须随同护送。卷一百四十记载,顺治帝为董鄂妃的去世辍朝5天,穿了12天的丧服,朝廷官员和命妇们为此穿的丧服,直到27天才被允许脱下。卷一百四十二记载,到了百日祭奠这天,又是诸王以下、文武官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各官命妇以上,全部齐集举哀。另外从他亲撰的4000字的《端敬皇后行状》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借小小的笔端,用日常生活串起了董鄂妃的优良品行,并倾注了自己的绵绵爱意。如此不同寻常的晋升速度和如此不同寻常的礼遇,只说明,顺治深深爱着这位董鄂妃。

综上所述,顺治帝在十七年(公元1660年)十月,因佛教信仰的影响和爱妃董鄂氏去世的刺激,于西苑(中南海)万善殿,举行过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但不久即决定蓄发留俗。时隔两月余,在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子刻,顺治帝因罹患天花,病逝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终年24岁。其火化后的骨灰,被安葬在位于河北遵化县的清孝陵。这当是可信的事实。

同类推荐
  • 奇谋诡计:辅国良臣

    奇谋诡计:辅国良臣

    东汉末年,中原板荡,诸侯割据,外族扣关,是埋首林泉,还是匡正离乱,安毅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 宋奴

    宋奴

    一个受到墨刑被永世为奴的阿全如何在风雨飘扬的北宋末年力挽狂澜……靖康耻又如何?四周强敌有何惧?“踏碎江山,吾将铸就盛世大宋!”——阿全
  • 我真不想谋反啊

    我真不想谋反啊

    本书名《我真没想谋反啊》,原名《我被迫跟着侯景谋逆》,还有一个没有发布的书名《侯二苟的啥玩意》。侯二:别人穿越不是升官发财,就是格物发明,或者征讨四方,就算种田养老也比我好啊。我怎么这么簑,活着她不香嘛,这侯二鸟宿主偏偏找死,跟着侯景谋逆……他认命宿主给他挖的天大坑,苟就是了。侯二自前世而来,开始填坑之旅……然而穿越才是世间最大的坑,你见过半路失踪的金手指吗?你见过主角失穿越者身份吗?他忍辱负重想尽办法认干爹……成就史无前例的三姓王。他与溧阳公主同病相怜……却苟于荒唐境遇而反目,最后能否殊途同归?他九十岁跟李家争天下,他能苟到当家登极那天吗?
  • 目击天安门-(四)

    目击天安门-(四)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
  • 布衣治国

    布衣治国

    秦明,本已家道中落,沦为一介布衣,该当遵循祖制“耕读传家”,然前世姻缘命,后世朝夕梦,将其裹挟其中,一介布衣入世治国,将为你铺开一幅如梦般的画卷......
热门推荐
  • 英雄无敌之血尊

    英雄无敌之血尊

    我只想给大家带来一部很"爽"的“英雄无敌”以下是内容介绍:一个孤儿带着一大群超阶强者横扫天下让血魔之名令神都颤抖以血为引,我为至尊(现实中)
  • 闷骚的那些年

    闷骚的那些年

    这是一个关于闷骚在各种病症的折磨下慢慢活下去的故事,具体病症主要有:恐高症,嗜血症,选择恐惧症,刀子嘴豆腐心,傲娇,天然黑(此症状主要表现在闷骚上网的时候。)路痴,中二病,胡思幻想症等一系列的症状,看这个闷骚如何在一群奇葩和兄弟中扮猪吃老虎。
  • 初恋猛于虎

    初恋猛于虎

    年少相识,李君月是尹青歌的初恋。但是,面对未来的艰难、外界的议论、自己的懦弱和懵懂,尹青歌最终狠心地弃初恋而去,然后独自在迷茫中放纵和自由。眼看自己多年的爱情信仰就这样被残忍摧毁,碎后重生的李君月,只有一个目标:变得强大,强大到能只手遮天,然后找到尹青歌,让他付出代价。时间就那么一点一点的过去,7年之后,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他们真的重逢了。此时,尹青歌已经是华语乐坛的新星,而李君月也依靠自己的成名作,跻身中国最富有女作家第21位,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他们都知道,该是清算的时候了......
  • 红莲孽

    红莲孽

    你可曾听见杜鹃啼血,染红大片绝望山谷;这世俗偏见犀利的眼光,似尖锐锋利的匕首,抵住喉咙。这病态挣扎的爱,似张狂狞笑的魔鬼,侵蚀心脏。绝伦的面容,邪恶的笑颜。无可阻挡的霸道,他的忧伤华丽又明媚,肆无忌惮般倾泻如瀑。连同执着和温暖跌碎成浪,都被他亲手捏得粉身碎骨。女子苍白的的脸有隐忍和忌恨。双唇咬出血丝,她有什么错,不过渴望蓝天白云草长莺飞的正常生活。何以苦苦相逼不放过她。他媚眼如丝,嘴角邪恶,青丝瞬间幻化成白雪,妖娆纷飞。她对他扔下最恶毒的诅咒,策马而去。你在惊恐什么,你在怀疑什么,你在渴望什么。嘘,不要吵闹。听红莲静默绽放,似血嫣红,倾城惊艳。
  • 我的眼睛能看鬼

    我的眼睛能看鬼

    “切!能有多少爱啊?她都没见过我能有多爱?可为什么她愿意为我付出生命?用得着吗?我有那么重要吗?”他这样说,可是爱怎么说得清楚。“我也不知道有多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离不开你,我会在你身边,一直在你身边。从来没听说过你爱我,虽然自己也在想:切!能有多少爱啊?都没见过你能有多爱?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答案,可是我却知道我会爱着你,一直爱下去。”她说。『生命的开始,意味着已经在走向结束。——于心了了』【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不幸,请勿模仿。】
  • 逆道修天

    逆道修天

    这是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一切都以实力讲话,你不想被人踩,那你就要把别人踩在脚下,既然天道无情,那我就走自己的道,踏出自己的天,从此我命由我不由天
  • 全球狂少

    全球狂少

    因为穷女友跑路,因为穷被人瞧不起,因为穷就贱如烂泥,但突然某一天,秦明继承了全球首富的财产。那么问题来了,一向低调做人的秦明,可怎么低调下去啊?
  • 重生后女主她开挂了

    重生后女主她开挂了

    初夏是一个网络主播,后来她死了,再后来她重生了,但是得到了传说中的金手指,但是这个金手指好像有点……灵异车站,带你穿越时空?古楼鬼影,窗上是谁?幽灵酒店,离奇失踪?鬼村探险,是是真是假?……
  • 玩转职场:读心高手在都市

    玩转职场:读心高手在都市

    刚毕业大学生,电视台小记者一枚的袁江涛,一次好心救人,却遭遇雷劈,让袁江涛获得读心超能力。拥有超能力的他,玩转职场,混得风生水起。从一名普通记者,混到电视台长……
  •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K.(KarlHeinrich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家庭和学生时代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犹太人。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是家庭妇女,荷兰人。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立志为人类服务。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该派“博士俱乐部”一个颇有影响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