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96100000006

第6章 昌乐公主

洪应荣走进勤政殿,皇帝早已在殿内等待。他对坐在案上的皇帝恭恭敬敬行了叩首礼,待皇帝道了声“爱卿平身”之后,便起身立在一旁。

“此次反贼得以平定,陷没的城池得以收复,卿功劳不小。”皇帝对站在他面前的大臣道,“卿知人识人,若不是卿一力举荐崔孟辰,这场干戈还不知何时才能消弭。”

洪应荣拱手道:“这都是陛下洪福,社稷神灵庇佑,也多亏前线将士忠君为国,奋不顾身,才有此次胜利。”

皇帝道:“爱卿说得不错,前线将士固然应当嘉奖,但爱卿举荐之功也不可漠然视之。”

洪应荣道:“臣只是尽一个做臣子的本分,陛下忧劳,做臣子的又岂能独自安逸,自当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嗯。”年轻皇帝点点头,脸上露出对这位忠心大臣的赞许之情。“王进忠,”皇帝头也不回的喊道,“替朕宣旨。”

只见皇帝身旁那位满脸横肉、大腹便便的宦官上前几步,用干哑的公鸭嗓子喊了声:“洪应荣接旨。”洪应荣忙匍匐在地。那位叫“王进忠”的宦官便展开手里的圣旨念道:“敕曰:兵部尚书洪应荣尽忠职守,慧眼识才,举荐巡抚崔孟辰,为国家讨平贼寇,收复失地,救黎民于涂炭,功不可没。现加封洪应荣太子太保,忠毅伯,赐黄金千两,绫绢各千匹。钦此。”

洪应荣磕了几个头,喊了几声“万岁”,便接过王进忠手里的圣旨。

“你起来吧。”皇帝仍正襟危坐在御案前。

“谢陛下。”洪应荣站起身,接着又道:“臣还有一言,望陛下采纳。”

“爱卿尽管说,朕听着。”皇帝饮了一口茶道。

洪应荣便道:“眼下各城池虽都已收复,但是反贼尚未尽灭,尤其是匪首刘三等人未被擒获,众匪徒遁入山林,随时有死灰复燃的危险,对这帮贼人,朝廷仍不可大意。而今天下疲弊,这帮人唯恐天下不乱,要防止他们扰乱民间,煽风点火,蛊惑百姓,聚众造反。”

“嗯,言之有理,”年轻皇帝略微一思索便道,“朕立刻下诏,要崔孟辰加紧剿捕反贼,务必擒获贼首。对反贼劫掠过的县城要善加抚恤,让百姓早日安心。”

见皇帝有此安排,洪应荣也舒了一口气,喊了声:“陛下圣明。”

正事处理已毕,皇帝便吩咐洪应荣退下。

此时正是申牌时分,西边天空的一抹残阳斜射入殿中,在丹墀上映出两道颀长的身影。

“朕的东西准备好了吗?”刘誉转过脸对王进忠道。

“回陛下,已经准备好了。”王进忠说着伸手入衣内,摸了摸,掏出了一个金灿灿的小盒子,将腰略微欠了一欠,双手捧着送到刘誉面前。

刘誉接过盒子,略微端详了一下。盒子上镶嵌着一颗颗小型的晶莹剔透的珠玉翡翠,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精致。他看着金盒子,嘴角露出了一丝慈祥的微笑。随即走下石阶。

王进忠手托着拂尘跟在皇帝身后。

刘誉走了几步,突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对王进忠道:“你暂且退下,不必伴驾了,朕独自去明德宫。稍后你依然去琼华宫收拾打点一番,朕今夜仍然在那儿处理章奏。”

“遵旨。”王进忠停下了脚步。

刘誉沿着一条窄窄的石子路,在御花园的花木丛林中穿梭,走过一道道月洞,跨过一道道小桥,终于来到了皇后所居的宫殿——明德宫。

走到宫门,守候在门口的两名宫女忙道了万福。

“皇后在吗?”刘誉问其中一个宫女道。

“回禀陛下,皇后现下不在宫内,应是去了景湖边,皇后最近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去那边散心。”宫女回道。

“哦?那公主呢?”皇帝又问。

“公主和柔儿姐姐一起玩去了。”

刘誉转身下了台阶,循着一条小径漫步到了景湖边。夕阳下的景湖,湖面波光粼粼,闪着钻石般的光芒,和煦的微风吹到人脸上,显得格外舒适。

在湖畔的一个水湾处,一个衣着华丽,头戴金凤冠,身穿青鸾服的女子坐在石墩上,手里正做着一件女工。她心思特别投入,丝毫没有发觉身边有人走近。

“皇后在忙什么呢?”刘誉已走到了皇后背后,用手轻抚着她的背问道。

“哎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声,皇后吓了一跳,一不小心针刺破了指尖。

“啊呀,皇后不要紧吧?”刘誉也是一惊,忙捉住皇后的手仔细查看。

“臣妾不知陛下驾到……”皇后起来忙要行礼。

“皇后不要动。”还没等皇后话说完,刘誉便插嘴道。一面用手帕擦去皇后手指上冒出的一星儿血。

“不要紧的,只是刺破了点儿皮,不碍事的。”皇后看着皇帝一脸着急认真的样子,忍不住微笑道。

“皇后这个时候怎么有心做起这个来了,还跑到这景湖边来做?”皇帝一边扶着皇后坐下,一边拿起皇后所绣之物——一块婴儿用的红布肚兜,上面绣着一男一女两个胖娃娃,一个个眉开眼笑,颇有福相。

“这是婴儿肚兜,莫非皇后你……”还没等皇后回答,刘誉又是一惊,眉宇间隐隐有喜悦之样。

“陛下休要取笑臣妾,臣妾哪有这个福分啊。”皇后忙插入道,双颊微微显出红晕,她知道皇帝准是以为她又怀上了龙种,才脸有惊喜之色,接着说道:“臣妾知杨淑妃有孕在身,这些日子闲来无事,就打算给将要出世的小皇子绣个大红肚兜,就作为我这嫡母的一点心意。整天坐在寝宫里也闷得慌,都快透不过气来了,景湖边凉快,所以就过来吹吹风。”

“哈哈,原来是这样,朕还以为……哈哈……罢了罢了。”年轻的皇帝大笑道。

皇后低着头,红着脸柔声道:“臣妾让陛下失望了不是?”

“这是什么话?”刘誉拉着皇后的纤纤玉手道:“朕有你这个贤内助,那是朕的福气,你自入宫以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恩威并重,把这后宫打理得仅仅有条,使得后宫不致成为朕的拖累,还给朕生了个乖巧可爱的金枝玉叶,朕感谢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失望呢。”

皇后听了这番话,心里颇为感动,她觉得自己好久都没有被人——尤其是眼前的人——这样夸过,近年来国家多事,皇帝不得不把所有心思放在治国安邦上,哪里顾得上儿女私情呢?今天丈夫偶然说出的这番话,使她听起来心里暖烘烘的,她什么也没说,只缓缓把头靠在了刘誉胸前。

皇后姓陈,名素芳,十五岁入宫,一入宫就被立为皇后,当初太后尚在人世,姑媳俩相处融洽,后宫妃子也不多,一片和谐气象。

“陛下最近国事繁忙,怎么今天倒走闲心来臣妾这儿走走呢?”

“朕正是因为近来一心扑在国事上,所以许久没来同皇后叙话了。前几日山东反贼已大定,朕绷紧的心也舒畅了些,所以今日来找皇后说说话。”刘誉一本正经地说道。

“唉,”皇后不觉叹了口气,抬起头目不转睛盯着刘誉,“陛下就只是这个原因,才特地来看臣妾的?”脸上略微显出一丝疑惑,更多的是不相信,她认为刘誉定然还有其它原因。随即嘴角又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

刘誉看着皇后半笑不笑,如花儿含苞待放的脸,噗嗤一笑道:“知夫莫若妻。皇后,你是明知故问啊!朕又怎么会忘记今天是我们宝贝女儿六岁的生日呢?”

听了刘誉这话,皇后才放心地、欣慰地绽开了笑容:“是陛下自己知此言彼,明知今日是妍儿的生日,却跑来跟臣妾说那么一通肉麻的话,什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来取笑臣妾。”

皇帝敛笑道:“这都是朕的真心话,不对你说,你让朕对谁说去?”

皇后道:“陛下爱对谁说对谁说,我哪儿管的着。”

“你呀!”皇帝又无奈的笑了,觉得眼前的女子此刻倒不是正位中宫的一国之母,反倒像是羞羞答答的小媳妇。

“怎么不见咱们的小寿星啊?”皇帝又问。

“她啊,整天在围我身边转,还老说父皇怎么没来,是不是忘了今天是她的生日,我都被她问烦了,让柔儿带她去玩玩,还对她说:‘等你玩累了,回来后你父皇就来了。’她一听这话,就立马拉着柔儿去了。”皇后一边说一边笑。

“唉,都怪朕不好,怠慢了小寿星。”皇帝自责道。

“陛下说哪里话,当然是国事为重。”皇后安慰道。

皇帝点点头。

“对了,”皇帝又想起了一件事,对皇后道,“朕知道你一直想回乡祭祖,这些日子以来,一来朕国事烦忧,二来山东反贼气焰正盛,所以朕一直未能同意你的请求。如今反贼大部已经平定,朕可以同意你的请求了。”

“真的?”皇后用雪亮的眼睛盯着皇帝问道,这个消息着实让她振奋。

刘誉点点头。

“谢陛下!”皇后屈膝行礼道。

刘誉一把扶住皇后道:“你我夫妻还分什么彼此,这些琐碎礼节今后都免了。你挑好了日子就跟朕说一声,朕来安排。”

“此行臣妾不想大肆铺张,还是轻装从简的好,臣妾只带妍儿和柔儿,再带几个贴身护卫就行了。”

“树大招风,你这样想确有道理,轻装简行不易招人耳目,但是皇后的安全不可等闲视之,护送之人就由朕亲自来挑选。”

“那就有劳陛下了。”皇后笑道。

“朕还有一件事要拜托皇后。”

“但凭陛下吩咐。”

刘誉把脸转向湖面,缓缓道:“皇后此次去济南府祭祖,可以顺便驾幸张承璘府上。”

“就是前兵部侍郎张承璘吗?”

“不错。”

“这却是为何?”皇后有些疑惑不解。

皇帝道:“张承璘虽在家居,却不忘朝堂,心系天下。此次山东刘三反贼起事,他不但利用自家声望,出面集资金银四十万两,献给朝廷用作剿贼军资,而且把自己儿子也送进军营,为朝廷立功,其忠心可嘉啊。”

皇后听了刘誉一番话,心有所悟道:“原来如此,有此忠臣,理当旌表。”

皇帝道:“所以朕才让皇后借此机会驾幸张府,替朕好好慰劳他一番。”

皇后笑道:“既是陛下圣谕,臣妾怎敢推辞,定不负陛下所托。”

刘誉拉着皇后的手叹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啊!”

半晌皇后又道:“臣妾还有一件事要与陛下商量。”

“唉,”刘誉听后看着皇后又一叹道,“朕以为朕最近已是颇非心力了,又是外患,又是内忧。想不到你这个皇后也不清闲啊。”说道这里,他展开笑颜,又替皇后拈下了落在她云鬓上的小块枫叶残片,接着道:“皇后还有何事,说来朕听听?”

皇后道:“臣妾自然比不得陛下忧国忧民,只有一件小事。听说晋王妃上月临盆,新得一子。晋王和陛下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正应该多亲近亲近,如今他喜得贵子,陛下何不借此机会,召晋王和王妃带着小世子进宫聚聚呢?”

刘誉听后心下颇感欣慰,对皇后道:“皇后有心了。朕兄弟姊妹三人,姐姐宁国长公主早已出阁,晋王封地虽在山西,但自就封之后除了例行朝拜,没有朕的诏旨,也无名义进京。兄弟同心,今他喜得贵子,朕正好借此机会宣他进宫,与朕同叙手足之情。”

皇后喜道:“陛下圣明。那么臣妾等这件事完后在回乡祭祖。”

皇帝笑道:“你呀,什么都替朕想到了,可不是朕的贤内助么?”

皇后双颊一红,抿嘴而笑。

“父——皇——”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远远地传来一阵孩童的叫声。

刘誉一听,心下一喜,忙寻声远望。

皇后笑道:“陛下的小冤家来了。”

只见蜿蜒曲折的景湖边,在金黄的夕阳斜射下,一个垂髫女童酿酿跄跄地,一路小跑着朝帝后而来。

女童后面一个宫女,一边趋着小碎步一边喊道:“公主,慢点,当心湖边。”那女童好似没听见,只顾小跑。

“妍儿,慢点儿,父皇飞不走。”刘誉笑着迎了上去,伸出双手一把抱住了女童。

这女童名叫刘妍,是皇帝刘誉与皇后所生之女,也是刘誉的长女,当年一出生就被封为昌乐公主,特别得帝后宠爱。

刘誉抱起刘妍,在女儿两颊上各亲了一口。

“妍儿,快跟父皇说说,去哪儿玩儿了啊?”

“妍儿跟柔姐姐一块儿去兰园荡秋千玩儿。”刘妍看着刘誉的脸,眨巴眨巴眼睛道。

“玩的开心吗?”

“开心。”刘妍用一双粉嫩的小手抱住刘誉的脖颈,又说道:“父皇好久没来看妍儿了,妍儿想念父皇。”

“妍儿想念父皇,那为什么不去看父皇呢?”刘誉捏了捏女儿的粉脸。

“我有好几次想去看父皇,母后总说父皇很忙,不让我去打扰父皇,说父皇很快会来看妍儿的。”说着也捏了一把父亲的脸。

一旁的皇后看着父慈子孝的两父母,陪笑道:“果然女儿还是同父亲亲,这个冤家,不知多少次对我说要去看陛下,都被我止住了,现在一见,更是分外亲热了。”

刘誉转过脸看一眼皇后,得意地笑了笑,抱着刘妍坐上了石墩,用慈爱的眼眸看着女儿道:“妍儿乖,父皇最近的确很忙,事很多,所以没有时间来看母后跟妍儿了,但是父皇心里一直想着母后和妍儿,现在父皇不忙了,所以就来看你们了。”

刘妍笑道:“好父皇,今天多陪陪妍儿好吗?”

刘誉看着女儿的笑脸,实在不敢违她的意,便也笑道:“好,好!”随即眼光扫到了刘妍手腕儿上的一只玉镯子,问道:“妍儿,这玉镯子是谁送你的啊?”

刘妍道:“我昨天在御花园玩儿,碰到了潘贵妃,她知道今天是妍儿的生日,所以就把这个手镯送给了我,说是作为生日礼物。”

皇帝听后心中一暖,仔细端详着那只镯子。

皇后道:“这镯子用的是上好的玉料,潘妃真是有心了,找个机会,臣妾会当面谢谢她。”

皇帝道:“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潘妃说到底也是妍儿的庶母,这也是她的一点心意。”又问刘妍道:“喜欢这玉镯子吗?”

“喜欢。”刘妍答道。

“今天是妍儿的生日,母后有没有做好吃的给妍儿吃啊?”

“有,母后做了妍儿最喜欢的冰糖银耳莲子羹,还有好吃菊花糕。”

“那妍儿吃了多少呢?”

“妍儿都吃完了,现在嘴巴里还有菊花糕的香味呢。父皇你闻。”说着对着刘誉的脸哈了一口气。

刘誉摸着刘妍的下巴笑道:“看来妍儿今天胃口大开啊。”随即把手伸进衣内,取出那个金盒子,递给刘妍道:“今天是妍儿六岁的生日,这个是给妍儿的。”

刘妍接过盒子,见那盒子金光灿灿,不禁脱口而出道:“好漂亮的盒子啊!”

“打开看看,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宝贝。”刘誉神秘兮兮地望着女儿。

刘妍缓缓打开金盒子,之间里面藏着的是一根十分精致的发簪,银制的簪身又细又长,簪头镶着一颗洁白的珍珠,如小指头一般大,晶莹剔透,又伴着一大一小两片银叶,那银叶托着珍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真漂亮!”刘妍拈起发簪,仔仔细细地打量着。

“喜欢吗?”刘誉问道。

“喜欢。”刘妍一口答道。

“让父皇给你戴上。”刘誉说着便拿过簪子,轻轻插在女儿头上。

“哎呀!”刘誉故意作出一个十分夸张的表情,似乎很惊讶道:“皇后,快看看,咱们的昌乐公主越来越漂亮啦!”

皇后正在做着未完成的绣工,笑道:“她一个小毛孩子,晓得什么漂亮不漂亮,也亏陛下费心。”

“诶,”刘誉接过皇后的话头,但眼睛依然看着刘妍,反驳道,“朕的女儿就算是垂髫毛孩儿,那也是神童,怎么会有一般孩童的年幼无知呢。”一边把刘妍抱起,走到湖边,蹲下身子道:“妍儿,看看湖里的你,美吗?”

刘妍看着景湖里映出的自己的影子,咧嘴笑道:“美。”

皇后在一旁笑道:“好久不见妍儿这么开心了,在这深宫内院,也没个玩伴,陛下又不能长伴着她,也怪苦了这孩子的。”

皇帝听后叹了口气,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对皇后道:“前日魏太师进宫,朕从他口中得知,他儿子魏越之妻李氏,带着儿子魏瑜回京探视公公,现下正在京中。瑜儿比妍儿只大一岁,年龄相仿,可让李氏带着瑜儿进宫走走,妍儿也好有个玩伴。”

皇后喜道:“有此等事,陛下何不早说。魏太师是皇亲国戚,陛下的姑父,不比其他臣子,既是一家人,理应多叙一叙亲情。况瑜儿和妍儿在三四岁时还在一起玩儿过呢,如今瑜儿回京了,也该让这两个孩子聚聚。就不知妍儿还记不记得她这个瑜哥哥。”

刘誉问刘妍道:“妍儿,还记得当初和你一起玩的瑜哥哥吗?”

刘妍听后愣了愣,半晌方才摇了摇头。

皇后笑道:“我就说嘛,当初两人一起玩的时候年纪太小了,哪里还能记得?”

皇帝道:“小孩子嘛,玩着玩着就熟了,这叫‘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形影不离’。”转过脸笑着对女儿道:“对吧,妍儿?”

刘妍没做声,只是微笑看着刘誉。

眼看日头已渐渐没下西山,天色稍稍暗了下来,皇后从石墩上起身,对着刘誉刘妍道:“天黑了,外边风大,咱们回去吧。”

刘誉道:“皇后绣完了吗?”

皇后道:“已经绣完了。要不咱们这就往明华宫杨淑妃那儿走走,去看看她,顺便也把这肚兜送去。”

皇帝道:“也好,朕也好久没去看她了,淑妃身怀六甲,还需皇后多多费心才是。”

皇后道:“这是臣妾应该做的。”

皇帝牵了刘妍的手道:“妍儿,咱们走吧。”

刘妍挡在刘誉跟前,张开双手道:“父皇,妍儿要骑高马。”

皇后听了蹙眉道:“妍儿,不许胡闹了,父皇累了。”

刘誉哈哈笑道:“不累不累,父皇今天高兴,来。”说着蹲下身子。

刘妍喜得蹦蹦跳跳起来,随后便骑到了刘誉脖子上。

皇后见状也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之后对柔儿道:“不用你服侍了,你先退下吧。”柔儿道了个万福,便退下去了。

皇帝架着公主,携着皇后一同往明华宫走去。

明华宫是杨淑妃的寝宫。杨淑妃本是前荆州刺史杨赐之女。兴庆八年,荆襄一带流民起义,半月内便围困了荆州。当时荆州守兵不足以抵御数万流民,刺史杨赐知城池难保,决心以死报国。只是女儿当时已被礼部选定为妃,尚未送至京师,此外还有一个儿子名靖,正值壮年。杨赐与家人合计,写了一封书信交与儿子,令她携姊奔往燕京,寻兵部尚书洪应荣,将书信交与他,说洪应荣看了信后自会对他姐弟俩有一番安排。

荆州城破前夕,杨赐寻得一匹骏马,让杨靖姐弟二人同乘一骑,连夜逃出城。临行前,姐弟俩苦求父亲共离险地,杨赐只是不从,对二人道:“我为守官,岂能临阵脱逃。只盼你二人早至京师,向陛下诉明老父我是为国死节,那时我死也瞑目了。”姐弟二人还欲再劝,杨赐拔剑出鞘,将剑刃架在脖子上,大叫道:“还不走,是要我立时便死吗?”姐弟俩不得已,只得与父亲抱头痛哭一场,洒泪而别。

杨靖姐弟走后次日,荆州城破,流民攻入刺史府衙,杨赐自刎而死,反民斩其首,悬于城楼,焚其尸。

杨靖带着姐姐,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京师。寻至洪府,将杨赐书信交给洪应荣。此时朝廷已得荆州失陷、刺史罹难等讯息,正发发兵前往平贼。洪应荣忙进宫,将杨氏姐弟逃难情形在刘誉面前细细禀明。刘誉即召杨氏姐弟进宫。姐弟二人匍匐帝前,哭诉父冤。刘誉见着杨女病容惨淡,梨花带雨,不由得激起了怜悯之心,再加之又已由礼部选定为妃,当即留在宫中,旬日便册封为淑妃。杨靖也被派往兵部供职。

荆州收复后,官军觅得杨赐首级,刻沉香木为身躯,才得以将其安葬。朝廷赐谥“忠愍”。

约莫一盏茶工夫,帝后等三人便来至明华宫前,宫里掌事太监入内通报。须臾,一位挺着孕肚,身着彩衣的贵妇由两名宫女扶持着往殿外迎驾。

那贵妇便是杨淑妃了。

“臣妾恭迎圣驾,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杨淑妃说着一弯双膝便要下拜。

皇后见状,忙上前扶住:“妹妹有孕在身,不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谢陛下、皇后。”淑妃在皇后搀扶下缓缓起身。

刘誉放下刘妍,走到杨淑妃跟前,问道:“多日不见淑妃,近来可还安好?”

杨淑妃略微欠了欠身子道:“承蒙陛下挂怀,臣妾一切都好。”

皇帝和皇后搀扶着淑妃缓缓步入殿内,刘妍跟在后面。皇后对淑妃道:“你有孕在身,可千万要注意身体,饮食方面要注意滋补,有什么需要就让下人来通报我一声。”

杨淑妃微笑道:“谢皇后。尚食局每日给臣妾准备的膳食都很合臣妾的胃口,臣妾每餐吃的也比以前更多了。”她说着脸微微一红。

皇后笑道:“你现在一餐可不是吃你一个人的量,自然胃口大开,这是好事。平日里也可让宫女扶着出来走走,不要走太远,就在院内散散步,不要老待在宫内,免得闷出病来。”

皇帝也对淑妃道:“皇后说得是,她是过来人,这方面也有经验,你多听听她的意见,有好处。你这明华宫风景秀丽,多带朕未出世的皇儿到处欣赏欣赏。”

皇帝和皇后将杨淑妃扶到桌旁绣墩上坐下。淑妃一边命人看茶,一边含笑应道:“陛下和皇后的话,臣妾一定记在心里。”

宫女送上茶来,刘誉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对杨淑妃道:“你弟弟阿靖现在洛阳担任监军使,做的很出色,洛阳守将在呈上的奏章中说阿靖为人正直,恪尽职守,上任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在洛阳城防布置上出了不少好主意。甚至就连郑王也对他赞赏有加,说他少年有为,一身正气。你有弟如此,也该放心了,你父在天之灵也定感欣慰。”

杨淑妃听后不由得伤感起来,缓缓道:“臣妾姐弟二人蒙陛下厚恩,无以为报,阿靖能够竭力报国,臣妾心里着实高兴,妾父亦能瞑目了。”想到父亲,两眼不觉滴下泪来。

皇后见淑妃倏忽间满面愁容,忙陪笑道:“罢了罢了,大好日子,不提这些伤心事了。淑妃啊,你只管安心养胎,其它的事就不要多想了,整日愁眉苦脸对胎儿也不好。”

淑妃忙揩了揩眼泪,强作笑颜道:“皇后说得是,臣妾惭愧。说起来今日还是妍公主的大寿呢,臣妾这个样子未免太煞风景了。”便向一名宫女叫道:“去吧本宫给妍公主的礼物拿来。”

宫女应声入内房。

皇后朝靠在皇帝身前的刘妍一指道:“为着这丫头的一个生辰,都快把整个后宫都惊动了。”

淑妃笑道:“妍公主是陛下和皇后的掌上明珠,她的生辰不知牵动多少人的心呢!”又对刘妍笑道:“对吧,妍儿。”

刘妍只是在一旁傻笑。

不一忽儿,那进内房的宫女拿了两个布娃娃出来,交给杨淑妃。杨淑妃一手拿一个娃娃,对刘妍道:“妍公主,快来看看喜不喜欢。”

刘妍挪步到淑妃跟前,接过两个娃娃。只见那两个布娃娃一个是翩翩公子,风度无双,一个是巧笑佳人,美目生姿。

“喜欢吗?”淑妃问道。

“喜欢。”刘妍微笑应道。

刘誉见女儿对这两个娃娃爱不释手,对刘妍道:“喜欢还不谢谢淑妃娘娘。”

刘妍又转头看着杨淑妃道:“谢谢淑妃娘娘。”

淑妃搂住刘妍道:“不用谢,妍儿喜欢就行。瞧这两个公子小姐,多可爱啊,他们是一对,妍儿要收好了,不要让他们分开哦,不然公子看不见小姐,小姐找不着公子。他们会急得呜呜哭起来的。”

刘妍道:“妍儿知道,公子和小姐要永远在一起。”

淑妃笑道:“妍儿真聪明。”

刘妍望着淑妃挺起的孕肚,转脸向皇后道:“母后,淑妃娘娘是不是要生弟弟了。”

皇后道:“是是。淑妃娘娘要生弟弟了,你很快又有一个弟弟了。”

刘妍咧嘴一笑,似乎很得意。

淑妃捏着刘妍的小鼻子道:“说不定是个妹妹哦,也跟妍儿一样,是个小公主呢。”

刘誉问刘妍道:“妍儿是喜欢弟弟还是喜欢妹妹呢?”

刘妍想了想,答道:“弟弟。”

杨淑妃好奇道:“为什么喜欢弟弟啊?”

刘妍道:“因为评弟很可爱,妍儿每次逗评弟,他都会笑。”

刘妍口中得“评弟”正是潘贵妃所生的大皇子刘评,此时正在襁褓之中。

皇后不禁笑道:“到底是小孩子,没见过妹妹但见过弟弟,所以喜欢弟弟。”

皇帝和淑妃也相顾失笑。

皇后从怀里拿出所绣的肚兜来,递给淑妃道:“这是我闲来无事,给即将出世的皇子做的,胡乱绣成,淑妃不要见笑。”

杨淑妃忙接过肚兜,仔细打量,说道:“有劳皇后亲手绣制,也是我这孩子莫大的福分了,臣妾感激不尽,岂敢见笑。这肚兜做工精细,实是上等绣艺,皇后妙手,臣妾佩服。”

皇后道:“将来皇子出世后穿着合身就好。”

此时天已尽黑,刘誉起身道:“朕好久没有像今天这么闲散过了,只可惜相聚短暂,朕此刻不得不回去处理公务了。”

皇后、淑妃忙起身。皇后道:“陛下要多注意身体才是,不可熬夜太久。”

刘誉道:“朕知道。皇后就和妍儿在这里多陪陪淑妃,后妃和睦,朕亦可无后顾之忧。”

皇后道:“臣妾明白。”

刘妍听说父皇要走,忙不迭跑到刘誉跟前,问道:“父皇又要走了吗?”

刘誉摸着她的小脑袋道:“父皇改日会再去看你。你也可以来看父皇啊。”

刘妍点点头。

刘誉又对皇后和淑妃道:“朕先走了。”说完便转身向殿外走去。

皇后、淑妃欠身行礼,齐声道:“恭送陛下。”

月光朦胧下,刘誉疾步穿墙过院,很快便来到了琼华宫。他今夜要在这里处理国务。

琼华宫座落在皇宫西南,宫苑内青翠幽静,殿前植有数百株菊花。每到秋来,这些菊花争相绽放,五颜六色,鲜艳夺目,满院飘香。这些日子以来,除了御书房,刘誉最常来的就是这里了。清幽的环境恰是读书和处理国事的最佳处所,夜里借着柔和的烛光,一遍遍翻阅着案上的文卷,累了就在内殿榻上稍作歇息,闻着芬芳扑鼻的花香,缓缓沉入梦乡。

此时王进忠早已安排好一切,桌案擦拭的一尘不染,书卷摆放的整整齐齐,灯已掌好,墨已磨就,只等刘誉圣驾降临。

刘誉进入殿门,王进忠慌忙趋步上前,匍匐在地道:“恭迎陛下圣驾。”

刘誉只随口应了声“平身”,就迈步向御案走去。就坐后,便打开一卷书,借着昏暗的灯光阅看起来。

王进忠照例在殿外侍候。

不知过了多久,刘誉突觉一股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完全盖过了菊花的清香。他将脸向身侧一转,见一身着薄纱的女子,笑魇如花,迈着款款地步子迎面而来,走到他身边,便娇躯一软,靠在他的肩上。

刘誉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女子俏丽的面庞,心中微微泛起涟漪,半晌方才道:“潘妃,你怎么在这儿?”

这女子正是潘贵妃。

潘贵妃轻启丹唇道:“臣妾许久不见陛下,甚是想念,所以今夜特地过来服侍陛下。”她眉目含情,一双俏眼一眨一眨的,再矜持的男人面对这样的天生尤物,哪里还能安心读书。

刘誉放下书卷,把手搭在潘妃肩上,笑道:“你怎知道朕此刻会在此读书呢?”

潘妃道:“陛下每当为国事烦忧时,不是在御书房,便是在这琼华宫,还能去哪儿?”

刘誉哈哈笑道:“你都把朕的行踪摸透了,让朕防不胜防啊!”

潘贵妃作嗔道:“陛下为何要防着臣妾?臣妾还能吃了陛下不成?”

刘誉一把将潘妃搂在怀里,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她,笑道:“朕巴不得你现在就吃了朕!”随即又用手抚摸着她的脸道:“让朕好好看看你,朕的爱妃,你怎么瘦了?”

潘妃道:“是吗?臣妾每日好吃好喝的养着,哪里会那么容易就瘦。”她又摸着刘誉的脸道:“倒是陛下,近来忧心国事,消瘦了许多。”

“唉,”刘誉叹了口气道:“这也是朕的命,当了皇帝才知道,皇帝也有皇帝的苦,虽富有四海,也得有福消受才行。”他想到近年来国家多灾多难,又陷入了沉思。

潘妃知他心系天下安危,遂劝慰道:“陛下洪福齐天,赖上天眷顾,相信天下终究会太平无事的。”

刘誉笑道:“真到了那一天,朕就带着你巡游四海,共同见识见识朕的大好河山。”

潘妃道:“君无戏言,臣妾等着那一天。”

不知不觉已近丑时,殿外漆黑一片,整座琼华宫静谧无声,一阵阵凉飕飕的风从窗口吹进来,使本就昏暗的烛焰也变得摇摆不定起来。

刘誉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潘贵妃道:“夜深了,臣妾服侍陛下就寝吧。”

刘誉扶起潘妃,携手往内殿走去。

刘誉又问道:“评儿最近可还好?没调皮吵闹吧?”

潘妃答道:“他呀,每日吃得饱,睡得香,还有个什么好吵闹的。”

二人进入内殿,相拥入眠。

清晨,潘妃一觉醒来,身旁早已不见了刘誉。她只当是在大殿处理公务,便也匆匆起身,梳妆打扮已毕,来到大殿。

只见大殿上并不见刘誉身影,只有王进忠在收拾案桌上的书卷。他见潘妃驾临,忙上前行礼。

潘贵妃道:“陛下现在何处。”

王进忠道:“陛下一早便往御书房去了。临走前让老奴在这儿候着,说是等娘娘醒来,让老奴告知娘娘自回寝宫歇息,陛下改日会亲自去看娘娘。”

潘妃叹了口气。临走前取下头上的金钗递给王进忠道:“昨晚有劳王公公派人来报知本宫陛下夜宿琼华宫的消息,这个金钗你先收下,今后还望公公时常告知本宫陛下的近况。”

王进忠接过金钗道:“多谢贵妃娘娘赏赐,老奴定当竭尽所能为娘娘效力。”

潘贵妃又问道:“陛下早早地去御书房,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王进忠道:“听说是河西有紧急军情传至。”

潘贵妃诧异道:“是何紧急军情?”

王进忠道:“这个老奴就不知了。”

潘妃没有多问,径自回寝宫去了。

刘誉此刻正在御书房召见洪应荣,问他道:“河西军报洪爱卿可知晓?”

洪应荣答道:“回禀陛下,臣已知晓。”

刘誉道:“爱卿有何高见?”

洪应荣道:“臣观此次靺葛所举,意在河西全境,既已攻占永昌,下一步必图凉州,陛下应谕示曹驸马全力务防,不可大意,时机一到,再出兵收复永昌。”

刘誉点首道:“凉州若有失,河西必然震动,朕即刻派人传诏曹驸马,叫他竭力做好防守准备。”

洪应荣道:“陛下圣明。”

同类推荐
  • 贫苦众生

    贫苦众生

    贫困有苦,苦中有情,情是至宝,宝如济世。
  • 巫道主宰

    巫道主宰

    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历劫多幸,夙世善缘。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历劫徒能说。历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
  • 穿越异界当皇帝

    穿越异界当皇帝

    我,秦戈,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游戏的标准宅男,穿越到了异世界,居然当上了皇帝?
  • 争途

    争途

    在未来的某一年,五星国旗下的某个国家将一队探险者送进了时空机器,去探索时间与空间的奥秘,可是机器并没有完善,所以后果很严重······刘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人生。
  •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在近三百年的风雨岁月里,苍茫的山河之间缠绕着几许挥之不去的疑云和梦魇,泛黄的历史册页交织着血泪情仇的奋争和苦难,历史的波涛里更是飘荡着难以言说的激情梦想和家国离乱。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历史的壮阔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壮怀激烈、荡气回肠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回味。本书通过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分门别类地堆积起那个封建王朝的逸闻秘史,以轻松的文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清朝庙堂与江湖之间角角落落的风景。局部文本貌似戏说,却有史实为依据。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清晰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热门推荐
  • 染血成玉

    染血成玉

    她,曾是现代天才医师,无意穿越她救了落魄的他他曾说过会一生爱她,但当他临驾于九霄之上时才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一盘棋,而他的枕边人便是下棋者,但为什么当她带着孩子跳下山崖的那一刻,他的心好似撕裂般地疼,原来他早已爱上她是那么地深,只是被仇恨蒙蔽了心,他悔了,为了她他宁愿化身为魔只为能够和她再来一世,这一次,我绝不放手,但当她得知前世的一切时,她与他又该如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下颜色传奇

    天下颜色传奇

    历史记载,明朝时期(公元1634年间),斑竹大量繁殖生长,但是早在汉朝年间,竹子就遍布全球生长,种类繁多——汉朝年间,同年间,一个叫做南都的小朝,(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南都有个竹县,竹县生长竹子,竹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宁折不弯、中通外直、淡雅清新、、、、、、紫藤庄园,凄美爱情故事之后,玉皇大帝留下的神秘产物。道士告诉南都皇帝南舞王,说那里是上好的风水宝地,从此紫藤庄园合并竹县,改为竹都,南都国迁都至竹都——这片土地的女性、竹子、紫藤、帝王,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
  • 第三证人

    第三证人

    两方警官一起案子五年前的一切十年前的一切再度重演。女警楚悦的职业生涯也因他而变得不普通
  • 迈向成神的道路

    迈向成神的道路

    一位普普通通的少年肖凡,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并由此逐渐触碰到真实的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奇幻的修仙界……
  • 最强修仙赘婿

    最强修仙赘婿

    一代仙尊林凡陨落地球,为躲避追杀入赘为婿。为了恢复实力,他必须得忍气吞声当五年的植物人。岳父岳母诅咒他去死,美艳老婆背着他在外面乱搞,谁都能踩在他的头上拉屎。而今天,五年时间已到,林凡恢复仙尊之躯,一切将重新翻盘……
  • 地球灾变之后

    地球灾变之后

    全球气候巨变,温度骤降,一切电子仪器失灵,我们,该何去何从……
  • 恋爱穿越中世界末日篇

    恋爱穿越中世界末日篇

    “2500,世界末日的时间到了”“2020,拯救世界的时间到了”
  • 冷情首席的杀手妻

    冷情首席的杀手妻

    方梓潼是方家的千金小姐,却在一次变故之中家破人亡,神秘的中年男人杀了她的父亲,囚禁她的母亲,在牢狱生活中,林雪儿百般刁难,方梓潼忍受不了,最终将自己出卖给那个神秘男人来保全自己母亲的生命安全。第一次杀宣和地产的朱总的时候,邂逅了男主角韩睿,韩睿帮助方梓潼成功逃离作案现场并且结下不解之缘。
  • 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把脉,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进行调适,把心理问题的危害降低到最小,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坚实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心理专家的点拨和指导。找到权威的心理专家,获得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才能确保个人心理的健康状态,同时也为幸福美满的人生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