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63800000005

第5章 对话四 我可以把人性的东西写得很饱满

——关于《高兴》的对话

时间:2008年

地点:西安市永松路贾平凹工作室

采访者:韩鲁华

受访者:贾平凹

平凹的《高兴》完稿后,我有幸提前阅读了手稿复印件。看后有些想法,就与平凹联系做了这次访谈。当时帮忙录音的是李友海。录音稿有万余字,在刊物发表时,做了些删节。现收录的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刊发稿,仅删去内容摘要与按刊物要求增加的引用注释。同样遗憾的是记不清具体是何月何日。

韩鲁华 平凹,你在《秦腔》出版两年后,又出版了《高兴》。我用了四天时间看完《高兴》打印稿,总体感觉不错。从写法上来看,这是与《秦腔》不同的另一种写法,这在你以前的小说写作中没有出现过。作品紧紧围绕刘高兴这一主人公及其周围的几个人展开叙述。我觉得,如果说《秦腔》用的是铺展式写法,这部作品则用的是主人公主线式写法,我把这称为一种简约的叙事。作品将许多背景的东西简约掉了,但并不是没有,主要是将笔墨倾注到了高兴等几个人物身上,以此来写他们的命运与精神情感状态、生存状态。按理说写城市生活的作品很多,现在的城市生活也很复杂。你是出于何意,而采用这种简约式叙述?

贾平凹 《秦腔》这本书主要写一群人和整个村子的故事,它不可能用完整的故事来铺开,那样比较难,《高兴》是写高兴几个人的事,所以就干脆换一种写法。原来用的那种写法,如果现在还继续沿用,就没有意思了。另一个原因是《高兴》这本书的体裁限制,这本书主要是写一两个人,另外的都是牵涉一些辅助的人和事。《秦腔》出版后,大家感觉它在阅读上比较困难,读起来很容易乱。穆涛(《美文》杂志社副总编)看过后说,《秦腔》是给专家写的,《高兴》是给老百姓写的。这个好看,有意思,线条也简单。要写故事就要有生活气息,细节,这一点我一直保存着。总之,我写这部小说时,一个是想求变,另一个就是体裁决定了。这个作品是有故事的,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拾破烂它不可能波澜壮阔,是实实在在积淀的生活,我就想从里面倒腾些事情。

韩鲁华 作品一开头,高兴对着五富的尸体说,我们要回家了。后记里面也有反映。开头这一幕很吸引人,能够引发出人们的诸多思考与想象。从小说的叙事结构讲,这应是倒叙的写作方法,在车站引发出高兴、五富为什么要来城市,结尾又回到车站。这是一种圆形的、封闭式的叙事结构,与你《废都》《秦腔》等之前的作品多采用开放式结构不同。而且,开头一段对话,是非常漂亮的影视叙事式的对话,不需改动,就可以直接搬上银幕。其间蕴含的东西也是令人深思的。你写作时,是如何考虑的?

贾平凹 故事不是特别曲折。开头一入场就用很有吸引力的对话进入,最后再回到广场,故事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去了,导入开头车站里面去了。这里面暗藏着主人公的命运。

在我理解,农民进城打工,是国家的权宜之计,不是唯一的治国之道,它是为了缓解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走城市化,或许是很辉煌的前景,但它要走的过程不是十年二十年,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然要牺牲一两代人的利益,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说,这就了不得了,他的一辈子就牺牲掉了。从整个历史来讲,可能过上若干年,农村就不存在了,但是从中国的实际状况来看,又不太可能。路是对着的,但是具体来讲就要牺牲两代人的利益。这些农民进城来,最后还得回去。现在的农民工进城有极个别的发财了,最后留下了,但大部分最后还是回去了。

《高兴》这本书和《秦腔》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秦腔》主要反映的是一群人怎么走出农村,到哪里去。《高兴》是写农民进城了,生活怎样,失去土地的农民最后还得回去,回去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死亡尸体,有这个内在的东西在里面。这个人的命运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命运赶在那儿。这些都不属于小说范畴了,但是它必须是小说范畴背后的东西。

韩鲁华 从叙述人称来看,《高兴》与《秦腔》有相似之处,即都是选择一个人作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这个人物的角度、眼光来观察、审视所叙述的人和事。但又有所不同,正如我的一位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对《秦腔》叙述视角的论述,认为引生是非常态的人物,小说是一种超常态的叙述视角。而高兴则是一个正常的人,《高兴》是一种常态的叙事,但高兴在常态中又有着隐含的非常态的因质。比较这两个作品,当时你在构思时,是如何来考虑的?

贾平凹 因为《秦腔》的写法不同,它是关于一群人,一个村子的人,它是用故事来连接,来构想的,结构比较散。这种结构中间必须有一个东西把它牵起来,就像无数珍珠一样,中间必须用线把它牵起来,笼络起来。如果用正常人的眼光来看,它的想象空间就比较小,而且写得毫无意义。学生说的非常态,我觉得说得对着呢。它不是那种很现实的思维,把他写成疯子、半疯子、准疯子,经常灵魂出窍的这种人才能把这堆很实在的东西引出来,回到原来很有意象的虚构世界。

《高兴》这本书,不能老运用那种办法,第一人称可以不停地运用,但是这样写就是自己在重复自己。高兴是现实中一个很正常的人。当时出版社的编辑给我发的短信上是这样说的:好久没有读到激动人心的好作品了,《高兴》就是我们期待的好小说,每天一干完个人的事情就去读,好作品、好作家让我们知道这些人在关注现实,关注生存状态,又让我们看到下层人的追求和想象。这几天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好作家,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标准是啥?超越个人的经验,写出陌生的,真正基层的人的生活,为社会关注提供意识的参照。这应该是一种大的胸怀,但忧伤又挥之不去,因为我们没有想他们究竟是怎样生活的,这些让我意识到,好作家的境界是不同的。五富这个人太可爱了,每当看到他说话做事就笑个不停,心底却是很悲伤的,这该是一种含泪的笑。这是我们真实的感受,从看书一开始就有,很强。

为什么要写到拾破烂,因为商洛我老家的人,来了(城市)以后都没啥事情干,就只能拾破烂。一个咱比较方便,了解这个情况;再一个,这些人都是农村最不行的人,进城只能干些最累最苦的事情。离开土地后,农民的出路是啥?很多作品反映的都是农民工要钱,大部分都是建筑工地。我和他们关注的不一样,他们是从事件说事件,纯粹说农民工的事情,我写的这个主要是在关注整个农民问题,整个社会的问题,大量透露的是社会信息,通过这个平台说整个社会的事情,不仅仅是这几个农民的事情,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谈的。

韩鲁华 在阅读《高兴》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我联想到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以祥子来展开叙写。老舍先生讲,在老北京,有两种人属于社会最下层,一个是拉洋车的,一个是警察,所以他写了《骆驼祥子》,后来又写了《我这一辈子》。单就身份来说,我觉得高兴与祥子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社会最下层的人,都是从乡村到城市。比较而言,刘高兴的地位可能比洋车夫祥子的地位还要低下。在我的印象中,就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而言,还没有谁将笔真正深入到拾破烂这样一个群体,写他们的生活。当然,新闻上有过这方面的报道,但那些报道并没有关注到他们的精神状态。我在阅读《秦腔》的时候,就感觉到你可能要在下一部作品中,表现农民离开土地后的情态。你的《秦腔》后记中,实际已经暗示了将要写农民进城打工的生活。其他人的写作中,更多关注的是在建筑工地或公司打工要不下工资、劳保待遇、孩子上学等这些问题。捡破烂的,基本还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是一群自由、自然生存状态下的人,你的笔为何不写其他打工族,而要关注这些人呢?

贾平凹 我刚才已经讲了,一个是我有便利的条件,另一个是,拾破烂不是纯粹写拾破烂,而是在暗示整个社会的问题。大量的农民,真正上了年纪的农民,进了城后就没有办法打工,打工的是年轻人。有技术,有力量的人去打工,年龄大的,能力差的人去拾破烂了。拾破烂的是进城后实在干不了其他事情的人才干的。据我了解,在西安现在有两千多户来拾破烂的人。我们经常会碰见拾破烂的,但我们很少注意过他们,用正眼看过他们,就好像是过去的猫狗一样,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我认识的一个拾破烂的人说,他来了八个月,几乎都没有和人说过话,最多在卖报纸的时候,人家会说这一斤多少钱,一斤一毛钱,就说这些话,除此以外永远都没有人和他说话。应该说这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韩鲁华 我还注意到,《高兴》非常特殊的一点,就是对人物文化精神、心理情感的描写和剖示。在以往写下层人的作品中,包括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不写他们的精神,主要写他们的生存状态、人生命运,有些人甚至只是写写他们的生活状况。而你的这个作品在写拾破烂的时候,是从精神层面去剖析的。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从这个层面写是极少见的。在人们的思想中,好像高兴这样的人,只有生活,没有精神追求,只知道饥饿,没有或者不配有情感。从这一方面我感觉,在中国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中,是非常特殊的,从文化精神层面写下层的人物,这可能是在开创一种新的创作思路。所以,你在创作中不是简单地从生存状态,而是从精神追求上去写的。对此,我尤其感兴趣。

贾平凹 就像作家出版社的编辑所说的那样,作品不仅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还有他们的追求和想象。我认为,现在写小说有一种误区,哪部小说写得特别深刻呀,经常是这样谈的,比如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什么什么问题啦,这些所谓的深刻其实都是人为的东西,或者是当局的一些观念,一些政策,一些流行的东西。我觉得,把这些生存状态下人本质的东西写出来,不管是哪一类型的人,把他写得很饱满,写得很有活力,我觉得就是写深刻了。我写的不一定很准确,但我感觉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的后记里谈到,刘高兴是我同学,他也给我写,而且文笔还特别的好。他总说自己是闰土,我说你千万不要说这话,我又不是鲁迅。如果说他是闰土的话,闰土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是乡下可怜的本分的一个农民。刘高兴呢?也可以说是当代的闰土。当代的闰土和二三十年代的闰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当年的闰土是那个形象,现在的闰土,他有追求,有想法。对一个农民来讲,进城后,他必然要面对失去土地的留恋不舍的难分难舍的感触,他肯定隐含在内心深处。再一个,面对一个城市,他怎样来面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活,这是每一个农民工进城后都存在的问题。包括咱们这些从农村进城的干部、教授、记者、作家,我们同样要面对这个东西。我在后记里写道,咱在无形中也在憎恨着这个城市,也在仇恨一些富人,或者说这就是咱们的农民根性。几十年的改造,还是没有彻底改造完,那种农民意识还没改造完。一个真正的农民,从失去土地到城里必然要面临这个问题。怎样适应目前这种状况,怎样面对城市,而城市怎样接纳这批人。这里面如果不写到他的精神层面,不写到他对这个城市的认识层面,那就不叫小说了,小说就没有精神了。农民工毕竟不是当年的闰土,他是这个时代的农民。这个时代的农民,你也不能理解成50年代的农民,一出来就穿烂棉袄,戴瓜皮帽,或者说是愚昧、无知、落后,不是这。现在很多从农村来到城里的小伙子,你根本就看不出他是来自农村的。农村现在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生,最差也是初中毕业,他们也是有文化的,有头脑的,他们是新农民。但新农民毕竟是农村的,到这个繁华城市后,他面临一些东西。在我理解,高兴一心想到城里来,一心想进入城市,和城市融合到一块儿,虽然他的精神很高贵很干净很清洁,但实际上他在城市里从事的是最下层的工作,老想融合,又老融合不到这里面去,而他又顽强地想进入城市。大部分农民死了就回去了,只有他还在这留着,最后的处理,是让五富留着鬼魂在城里,刘高兴还在城里,他在这个城里还有他的梦想,他觉得他的肾脏还在城里,换作城里人的。他把肾脏卖给城里人,他就觉得他是城里人,而实际上那个城里人换的是肝。但在刘高兴的脑子里觉得自己的肾脏还在城里,而且在城里还有他一个女人。他有各种的理想和追求,他的想象还在城里,他离不开城里。五富最后就死了,只留下鬼魂在城里。它里面也有暗示好多东西,丰满不丰满是另一回事情,但当时有这种想法。

韩鲁华 我注意到换肾。高兴总以为自己是城里人,他一个肾给了城里人。从艺术表现上讲,这实际是一种象征,既可以说,农民身上有城里人的因质,也可以说是城里人有着乡下人的因质。从文化角度看,这就更清楚了。在写作构思时,你当时是如何思考的?

贾平凹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农民工进城这都是社会背景问题。在很小的人物上面把故事写好,要将作品写好就要不停地阐发社会问题,把你对社会的看法渗透进去,虽然里面有比较细节的东西,但整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东西,包括那个女的都是真实的人。她是江阴市的,当然小说是小说,故事是故事,再真实也是虚构的东西。里面肯定有很多象征的东西。我以前比较喜欢运用象征、意象的写法,在写作过程中不由地就采用了。

韩鲁华 我还注意到,你在《高兴》中许多地方采取的是亦真亦幻的方式进行叙述,主要是高兴这个人物,他的精神状态,好像是处于实与虚之间。在总体细节写作的同时,又采用虚幻的叙述,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贾平凹 这个成分我觉得都不是特别的浓。这是在有意识地冲破《秦腔》张引生的形象。刘高兴是一种有点虚伪的人,总喜欢指挥个人什么的。如把五富训来训去。他不只是在帮五富,更是一种心理在起作用:我可以指挥你,我一直在关照着你。他觉得自己是聪明的,这也是一种自恋的状态,是那种极力想摆脱农民身份、进入城市的自卑下的自尊。就像越不是艺术家的那些人总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艺术家一样。因为他不是城里人,所以他就一心想在行为上做得像个城里人,从正面你可以说他是精神高贵、心灵洁净的人,另一方面看他就是一个虚伪的人。

韩鲁华 就叙述语言而言,我感觉你越来越生活化、细节化,同时,也越加典雅化。刘高兴是个拾破烂的,但他所见所言,却是非常高雅的,这种反差非常之大,别人会问,拾破烂的会是这个样子吗?他们会接受吗?

贾平凹 我当时是故意这么写的。我不停地强调他是高中生,他感觉自己有文化,他对音乐等都有所了解。现在的农民形象绝不是50年代农民的形象,如果让年轻的农民说土得一塌糊涂的话那不现实,也是对真正的农村不了解。农村现在也洋着呢。

韩鲁华 鲁迅的作品很多在写农民,闰土、阿Q、祥林嫂。鲁迅笔下的农民也不全是农民的口气。在创作中,是不是有一个误区,写什么人就应当是什么口气,包括古典作品也采用这样的方式?

贾平凹 为了消除一些人的误解。让刘高兴说一些比较文明的,城市的话,五富以及周围那些拾破烂的基本上都说的是乡下话。如果让刘高兴和五富说一样的话,他在城市就站不住脚,那很快不是死了,就是回去了。我想通过语言、行动把理想化的这个刘高兴凸显出来。正因为这样,他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当代的闰土和当年的闰土是两种形象,是一种新式农民,是一种可贵、可敬,也很可怜的人。

韩鲁华 这部作品从整体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角度看,笑吧,又不是小品中的那种笑,悲吧,从刘高兴身上又能看到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含泪的笑。作品整体上是喜剧和悲剧交织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贾平凹 选取刘高兴这样的形象,主要是面对目前农民这种状况,写得有意思,也很悲伤。怎样塑造新式农民形象,官方一般是村支书带领农民致富,我觉得还有另外的方面,写出来之后,你可以觉得他像堂吉诃德一样,他的理想、追求在城市无法实现,但是他的精神高贵着呢。这种高贵表现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让人发笑的、荒唐的,但是又让人辛酸的。这就是为啥当时要把他的名字定成“高兴”,每一个人想适应,而又无奈,自己安慰自己罢了。

韩鲁华 城市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这个大的历史时代背景,在《高兴》这部作品中,你对此有何看法?

贾平凹 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受苦人民的关怀。这种关怀不是鲁迅那种站在高处俯视、指责的写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是纯粹写这批人,把这批人的生活写得特别温暖。《秦腔》完全虚构一个世界,自己在里面自娱自乐。《高兴》里的人,他们一旦回到自己的住处,打打闹闹,很温暖,这种温暖也让写作者进入里面完全陶醉。这是作者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和这混在一块儿。一旦进入他们的范围后,他自得其乐。这种写法暴露出作者特别喜欢这些人,爱这些人,同情这些人。鲁迅那种写法比较深刻,另一种写法,我未必有鲁迅那样深刻,但我可以把人性的东西写得很饱满。

写后记的时候,我是在想,故事还在继续着,里面夹杂了我的想法,从来没有后记写到一万来字。

同类推荐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
  • 丁玲全集(1)

    丁玲全集(1)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长城之外的草香

    长城之外的草香

    在北国,风雨过后,霜雪前后,极目望去,蔚蓝色天空下是蔚蓝色的故乡,但是,无论往昔或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多色彩的。《蔚蓝色的故乡:长城之外的草香》作者以不同文本、从不同视角书写着这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辽阔美丽的故土,且都写得很有个性;审美视野一直延伸开去,博大而深邃,却又平易而质朴,绝非只适合文学爱好人士阅读,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 未完稿

    未完稿

    本书稿是陈思和教授近年关于现代文学史及比较文学研究及当代文学评论的重要成果。分为三辑:辑一收录作者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发展概况、理论范畴、语言问题以及对《新青年》阵营分化问题的实证分析。辑二收录作者对关仁山的农村题材系列小说、严歌苓的《芳华》及贾平凹的《山本》的精彩评论,以及对新世纪以来四代作家群体的分析。辑三收录作者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旅外华语文学的研究成果。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旁观者清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旁观者清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殷魂不散

    殷魂不散

    我叫秦蔚和,从小就和姥姥姥爷还有小娘生活在一起,姥姥说我命格太贵,不能和亲生父母住在一起,还需要认个压住我命格的贵母,小时候我不明白姥姥为什么要我认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做娘,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殷商的王女。她来到我身边究竟是为了什么?千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了探究答案我还发现了自己家族背后的秘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经典英文小说:巴纳比·拉奇(套装共6册)

    经典英文小说:巴纳比·拉奇(套装共6册)

    Barnaby Rudge was the fifth of Dickens ' novels to be published. It had originally been planned to appear as his first, but changes of publisher led to many delays, and it first appeared in serial form in the Clock from February to November 1841.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ordon Riots of 1780, Barnaby Rudge is a story of mystery and suspense which begins with an unsolved double murder and goes on to involve conspiracy, blackmail, abduction and retribution.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novel fathers and sons become opposed, apprentices plot against their masters and Protestants clash with Catholics on the streets. And, as London erupts into riot, Barnaby Rudge himself struggles to escape the curse of his own past. With its dramatic descriptions of public violence and private horror, its strange secrets and ghostly doublings, Barnaby Rudge is a powerful, disturbing blend of historical realism and Gothic melodrama.
  • 淡爱淡恋:恋无可恋

    淡爱淡恋:恋无可恋

    我舍不得,我可怜,我输给了时间。所以我还爱你。愿未来所有好时光都有你相伴。
  • 路途遥远:我们一起走

    路途遥远:我们一起走

    “小栗子,快过来叫你莫声哥哥。”“摸......生......哥哥?”6岁的小栗子第向小一次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摸了就要生宝宝的哥哥吗?带着好奇的小栗子抬头看向那个莫声哥哥,一头黑黑的头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白白的脸,挺挺的鼻子,樱花般的小嘴,好想上去亲一口。似是察觉了小栗子赤裸裸的眼光,转身目光清冷的看向小栗子后,清冷的眸中顿时散发出一抹异样神色......
  • 萌宠娇妻:心理医生快走开

    萌宠娇妻:心理医生快走开

    父母为从小患有自闭症的她请了无数私人医生,却都不见效果。现在终于有了一位有耐心的医生,病情也逐渐好转。眼见着这关系一天比一天暧昧,可是感情却总是没有坦诚。行,既然你不想说破,她也就不点破。看谁能压谁一头。——治愈向,绝对无虐.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风筝少女

    风筝少女

    林阳慢步走到窗前,正准备将窗户合上时,眼前的画面却令他惊叹了,窗户对面的民德广场上,一名白裙飘飘的少女正手握长线,在广场上欢快地奔跑着,她头顶上方,一只白色的风筝在漆黑的夜空中轻盈的飞舞着,宛若一只蹁跹的蝴蝶。窗外的月色格外明亮,明亮到林阳甚至怀疑眼前的这一幕是否真实……
  • 我的幻想即是能力

    我的幻想即是能力

    主角叶绿,意外的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能力,并运用能力进行自己的幻想世界大改造。你见过百米楼房是一颗活树木么,长达万米的地铁竟然只是一颗树木根茎。想到就会去实现,自己梦想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