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04900000003

第3章 精心准备 赢得自信

从1912年以来,我每年都会听大约6000场演讲并做出点评。对我而言,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乐趣使然。演讲者中有大学生,也有成功商人和专业人士。要说这些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那一定是:演讲前必须对自己打算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打算讲的内容要能打动自己,让自己有种不吐不快之感。当你察觉演讲者发自肺腑地想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与你分享时,难道你还能不被其吸引吗?能做到这一点,演讲便成功了一半。

当演讲者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时,他就会发现这一事实,也就是说,他的演讲不再是一种约束和负担,而是如行云流水般呼之欲出。因此,经过精心准备的演讲十之八九都会成功。

正如本书第一章中所提到的那样,大多数人想要接受演讲训练的主要原因是想借此获得勇气、建立自信,继而获得自立。但很多人不约而同犯的致命错误是:忽视了为自己的演讲做好准备工作。带着潮湿的火药以及空弹壳去上战场,想要征服“恐惧”这一强大的军团以及“紧张”这支了不得的装甲部队谈何容易?在这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众感到不自在也就不足为奇了。“我认为,”入主白宫的林肯曾说过,“在自己不知说什么时还能怡然自得地发表演讲,我永远都不可能老练到那种程度。”

想要建立自信,为何不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呢?“完美的爱,”传教士约翰曾写道,“就是战胜恐惧。”完美的准备同样如此。著名演说家韦伯曾说,未做精心的准备便登台演讲,感觉就像是在听众面前穿着破衣烂衫一样。

我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演讲做得更加细致一些?原因何在?有些人既不知道该准备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准备;其他人则总以没时间为借口。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本章中进行充分的讨论。

恰当的演讲准备方式

演讲的准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读读书?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但并非最佳途径。开卷自然有益,但如果你试图把“装在”书中的观点据为己有,再信手拈来传递出去,那你的演讲总会缺少点东西。听众可能未必知道到底缺什么,但他们不会随着演讲者的兴致而激动起来。

举个例子:前一阵子,我曾针对纽约城市银行的高管办过一个公众演讲课程。可想而知,这些学员的时间非常宝贵,因而都觉得很难准备充分,或者很难按自己的理解做准备。殊不知,这些人在生活中都有各自鲜明的思维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判断,而他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也不尽相同,生活阅历迥然各异。所以,他们花了40多年积累自己的演讲素材。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却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组学员每个星期五晚5点到7点一起上课。有一个星期五,某位市区分行的高管——为了方便起见就称其为杰克逊先生吧——发现那时已是下午4点30分了。他准备讲点什么呢?他走出办公室,在报亭里买了本《福布斯》杂志,然后乘地铁前往培训地点——联邦储蓄银行。在地铁里,他读到了一篇标题为《你成功的时限仅有10年》的文章。他阅读这篇文章,并非因为他对该文特别感兴趣,而是由于他在培训课上必须说点儿什么,说什么都可以,反正总得找点东西来填充自己的时间。

一小时之后,他站起身来,试图以令人信服且风趣幽默的演讲来讨论该文的内容。当然,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他对试图表述的内容没来得及消化、吸收。准确地说就是“试图表述”。他不停地尝试,但却不见谈出真正的信息,这一点从他的言行当中已经暴露无遗。演讲内容连他自己都打动不了,又怎么指望去打动自己的观众呢?演讲时,他不停引述文章作者的观点,诸如作者这样认为、那样认为等,整个过程充斥着《福布斯》的观点,完全不见半点儿他自己的东西。

我于是跟他这样说道:“杰克逊先生,我们对写这篇文章的那位虚无缥缈之人不感兴趣。他本人不在现场。我们也见不着他。我们感兴趣的是你以及你自己的观点。你应该告诉我们你本人怎么看,而不是别人怎么说。请多给我们一些‘杰克逊先生’的想法。何不在下个星期就这个题目再做一次演讲?何不重新读读这篇文章,然后问问自己是否赞成那位作者的观点?如果你赞同他的观点,不妨想出他的建议,并用你自己的生活阅历去进行一番阐述。若是不认可他的观点,那你不妨直说,并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不认可。就让这篇文章作为你演讲的出发点。”

杰克逊先生接受了我的建议,他又重读了一遍,结果发现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完全背道而驰。所以,他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坐在地铁上按部就班地准备自己的下一次演讲,而是让其在自己的脑子里孕育而生,并且茁壮成长,就像自己一直陪伴在儿女左右,却不曾发觉恍惚间他们已经长大成人。看报时,某个想法会灵光乍现;与友人交谈时,某个案例会不期而至。一周里,只要有片刻时间,他就反复琢磨这个话题,渐渐地,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翔实。

再讲这个话题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他从自己的思想宝库里挖掘出的宝贵财富。他没有再盲从作者的观点,所以表现得比上次好了许多。没有什么比反辩更能激起人的兴趣。同一个话题,同一个演讲者,前后两周之间却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两次演讲。这也太神奇了,不是吗?所以,恰当的准备的确会带来显著的变化!

此处我再引述另一个例子来说明演讲准备的工作事项和禁忌。有一位先生在华盛顿学习公众演讲课程,此处我们称他为弗林先生。一天下午,他演讲的话题是赞美首都。在演讲之前,他匆匆忙忙地浏览了一家报社发行的宣传册,并从中收集了一些素材,结果整场演讲听来让人觉得生硬死板、毫无逻辑,而且一听就知道是在生搬硬套。而在演讲过程中他流露了太多情感。因为内容空泛,通篇平铺直叙、索然无味,所以弗林先生自己也感觉这个演讲没有太多实质意义。

万无一失的演讲

两周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弗林先生深受触动:他停在某公共车库的车被盗了。他迅速报警并悬赏寻车,但一切都是徒劳。在这种情况下,警方竟表示无能为力。然而,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前,这些警察还拿着粉笔在大街上给他开了张罚单,原因是弗林先生在街边泊车超过了15分钟。这些警察的“罚单”业务太过繁忙而无暇兼顾破案,这让弗林先生愤怒至极。他觉得自己有话要说,这些话不是从报刊发行的小册子上套来的,而是源于他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感悟。亲身经历,这是作为社会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能唤起真情实感,又能助人树立信念。在之前赞美首都华盛顿的演讲中,弗林先生是吞吞吐吐地“挤牙膏”,而现在,他直抒胸臆,对警察的谴责之词就像维苏威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这种演讲非常简单,而且万无一失,你要做的仅是把对亲身经历的反思表述一遍而已。

什么才是真正的演讲准备

演讲准备是不是指把一些华丽优美的辞藻拼凑在一起,然后写下来或者背下来?绝非如此。那么是不是把一些连你自己都觉得言之无物的想法杂糅一下就叫准备呢?也不是。你要做的准备是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论断以及期望结合起来。你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与之不期而遇,甚至在你入睡后它们也会出现。生活处处都是感悟和体验,它们深藏于你的潜意识中,就像鹅卵石一般铺满了整个海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谓准备,其实是在深思熟虑后,把最吸引你的那些片段抛光、打磨一番,最后组成一幅属于你的画卷。这计划听起来挺简单的,对吧?只要全神贯注地思考一下即可。

美国著名布道家德怀特·L.穆迪的演讲曾创造了宗教界的历史,那么他又是怎么准备的呢?对此,他回答道: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诀窍。当我选定一个话题,我会把它写在一个大信封上,这样的信封我有很多。当我读书时发现了跟话题相关的信息,我就会把它塞进对应的信封里,放上一年半载。当我准备新的布道时,我把信封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再加上自己一段时间思考的成果,这样演讲的素材便绰绰有余了,每次演讲时,我再对所有材料略加整合删减,这样内容就不会老套过时。

耶鲁神学院布朗院长的高见

在耶鲁神学院100年庆典之际,院长查尔斯·雷诺兹·布朗博士举办了有关布道艺术的系列演讲。这些演讲已经收录成册,由纽约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发行,书名即为《布道的艺术》。30多年来,布朗博士每周都要准备演讲,或是做演讲培训,所以他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睿智的建议。不论是对神职人员准备有关圣经诗篇的布道,还是鞋厂老板做公会演讲,这些建议都大有助益。那么此处我便引述几段布朗博士的话:

像酿酒一般酝酿你的题目和讲稿,直至它们散发醇香。这样,你脑子里的想法便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而出。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越长越好,不要临时抱佛脚。如果一名牧师能将某个话题反复琢磨一个月,或是半年,甚至一整年,那么最初朦胧的一点儿想法必然会开枝散叶,长成参天大树。他可以在散步时冥想,也可以在乘车时思考,甚至在昏昏欲睡时也能有所收获。

的确,挑灯夜思对牧师来说当然也是可行的,但最好还是不要有这样的习惯——讲坛毕竟是传经布道的神圣场所,万一在上面睡着了还是有伤大雅……话虽如此,有时候为了记住一些不期而至的想法,我也不得不在深夜披衣而起,把它们写在纸上。

当你着手为某个布道收集材料时,把与话题和讲稿相关的所有素材都记录在案,把你在参考资料里看到的相关信息全部摘录下来,把脑子里闪过的念头都转换成文字。

只需要只字片语勾勒出你的观点即可,然后在脑子里不断丰富完善,要有一种灵感“稍纵即逝,永不再来”的紧迫感,如此一来,你的脑子里就会不断涌现出更多新颖、独创的想法。

记下属于你自己的思想。它们对你思维的拓展作用远胜于珠宝钻石、真金白银。你可以写在小卡片上,也可以选择用过的信纸、破损的信封,甚至是废纸——只要能写的纸都可以,这比用干净整洁的空白稿纸要好得多。这么做不仅更经济环保,当你对散乱的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时,你会感到更方便。

把随时记录这个习惯保持下去,同时一直思考这一问题。这一过程,你也不必操之过急,毕竟这是你最为重要的精神劳作,慢工才能出细活。这个方法能带给你真正的创造力。

你会发现,无论是你最喜欢的,还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布道往往源自你的内心世界,与你骨肉相连,是你精神劳作的果实,是你创造力的产物。而那些断章取义、刻意杜撰的布道总是难逃“抄袭”“炒冷饭”的嫌疑。真正的布道源自布道者对生活的激情,它们蓬勃有力,可以被众神感知;它们直击人心,让上帝的信徒必如雄鹰展翅,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林肯准备演讲的方法

想知道林肯是如何准备演讲的吗?笔者倒是略知一二。当你读至此处时,你会发现布朗院长大力推崇的一些方法事实上林肯早在70年前就已经采纳了。林肯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曾预言:“‘同室分裂,不战自灭’;‘我坚信本政府不可能永远忍受半奴隶制以及半自由制。’”这篇演讲是林肯在日常生活中思索得出的:吃饭的时候在想,散步的时候在想,挤牛奶的时候,甚至连每天去肉铺、杂货店买东西的时候都在冥想。他披着一条旧围巾,胳膊上挎着篮子,小儿子在身旁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地发问,发现爸爸心不在焉,还气恼地拉扯父亲瘦骨嶙峋的手,试图让他做出回应,但这一切全都徒劳。林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不为所动,脑子里满是演讲的内容,好像忘记了自己孩子的存在。

在思索过程中,林肯总会不时地做些记录,哪怕是只言片语;信封、碎纸片或是从纸袋上撕下的一角,身边能找到的任何东西,都记满了文字。他会把这些笔记塞进帽子里,随身携带,到整理归类时再拿出,然后动笔写稿,反复修改,直到讲稿成形,只待发表。

在1858年的大辩论中,参议员史蒂芬·道格拉斯不论走到哪儿都是发表同样的演讲,而林肯则会不断学习、思考、反省,以求做到每次演讲不会千篇一律。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总能推陈出新、不会过时。

在入主白宫前不久,林肯把自己锁在斯普林菲尔德一间光线昏暗、布满灰尘的暗室里,仅凭手中的一本《宪法》和3篇讲稿,写出了自己的就职演讲。

那么,林肯是如何准备《葛底斯堡演讲》的呢?很可惜,关于这个问题存在许多不实之词,而真实的故事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葛底斯堡公墓委员会准备为牺牲士兵举行一次公祭仪式,他们邀请了爱德华·埃弗利特为仪式致辞。埃弗利特曾任波士顿牧师、哈佛大学校长、马萨诸塞州州长、国会议员、美国驻英大使及国务卿等职,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演说家。公祭致辞原本定于1863年10月23日,埃弗利特先生非常明智地告知主办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很难做足准备,所以仪式往后顺延了一个月,安排在11月19日。仪式开始前3天,埃弗利特一直待在葛底斯堡,置身于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体会那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而这3天的冥想无疑是最好的准备工作,他仿佛亲身经历了整场战斗。

公祭仪式的邀请函同样送达每个国会议员的手里,其中也包括林肯总统和他的内阁成员,其中大部分受邀者都婉拒了邀请,但林肯却答应出席,这让主办方大感意外。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要不要邀请总统发表演讲呢?显然原计划并无这项议程。此外,一些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总统先生不可能有时间准备演讲,即便时间充足,他又能胜任吗?诚然,林肯总统对奴隶制题材的演讲可谓信手拈来,在库柏联盟学院(库柏联盟学院中的“大礼堂”中曾经有多位历任的美国总统演讲,其中包括林肯、格兰特、克里夫兰、塔夫特、罗斯福、威尔逊等)发表的演讲也大获成功,可他从来没在公开场合致过悼词,毕竟,葛底斯堡公墓是个庄严肃穆的场合,主办方必须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到底应不应该邀请总统发表演说呢?他们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要是这些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们更应该多想象一下这位眼下正饱受质疑的人,在公祭仪式上做了一篇多么精彩绝伦的演讲!而这篇演讲也被公认为演讲史上经久不衰的杰作。

最终,在仪式开始前的两个星期,林肯才收到致辞的邀请函,函上注明:“请做适当的陈词”,你没看错,主办方希望总统“做适当的陈词”。这可是针对一位美国总统采用的措辞啊!

林肯得到通知后随即着手准备。他写信给爱德华·埃弗利特,期望得到这位一流演说家的讲稿以供参考。讲稿到手以后,他便仔细研读起来,甚至连去照相馆拍正装照时都随身携带,只要有空就拿出来瞅上几眼。那段时间,林肯每天都在琢磨自己该讲些什么,当他往返于白宫与作战部时,他在思考;当他躺在陆军部的沙发上等待最新的战报时,他也在思考。他在一张大页纸上草拟了初稿,然后塞进丝礼帽里,随身携带,他不停地思索,直至讲稿逐渐成形。在演讲前的那个周日,他还对诺亚·布鲁克斯说:“讲稿有些地方还不太完善,我已经写了两三遍,还是不太满意,看来得再斟酌一下才行。”

林肯在公祭仪式的前一天晚上抵达葛底斯堡,此时的小镇早已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这个平日里只有1300人的小地方一下涌入了10000多人。人行道上挤满了行人,男女老少纷纷走上街头;乐队不停奏乐,人们高声歌唱《约翰·布朗之躯》(约翰·布朗,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反奴隶制的起义领导人);当人群行进至威尔斯先生家门口时,“恰逢”正在那儿作客的林肯,大家哼着小夜曲,并邀请总统先生致辞。作为回应,林肯非常机智地讲了几句,或许是因为他认为明天才是演讲的最佳时机,所以此刻不愿多说。而事实上,那天后半夜,林肯仍在完善自己的讲稿,他甚至还跑到隔壁国务卿苏华德的房间,大声读给他听,以求斧正。第二天早餐之后,林肯继续“熬稿”,直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游行时间到了。据当时跟在林肯身后的卡尔上校回忆,“游行开始后,总统先生端坐在马背上,确有一副最高统帅的威严,但渐渐地他的身板就‘垮’了下来,低着头,若有所思。”我们猜想,即使是在游行时,他可能还在“推敲”他那篇仅有10句话的不朽之作。

对于某些演讲,林肯做起来味同嚼蜡,最后自然也都成了败笔。但一谈及奴隶制和国家统一的话题,他似乎就充满了力量。原因何在?因为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思考这两个问题当中,自然也感触极深。有一次,林肯和一位同伴夜宿在伊利诺斯的一家小旅馆,第二天天亮,友人醒来发现林肯已经坐在床上,面朝墙壁,口中念念有词:“我坚信本政府不可能永远忍受半奴隶制以及半自由制。”

耶稣是如何准备演讲的呢?他远离尘世、苦思冥想。他只身踏入荒野,斋戒禁食40个昼夜。《马太福音》里这样记载:“从那时候起耶稣开始传道。”不久之后,传世杰作《登山宝训》应运而生。

“这些故事都挺有趣,”你可能会反驳道,“可我无意成为一名不朽的演说家。我只是想偶尔做几场演讲罢了。”

诚然,我们深知你的诉求。这本书正是为了帮助你和像你一样的人实现自己的愿望。然而,要想让自己的演讲不矫揉造作,借鉴一下演说家的训练方法,你还是能够获益良多的。

你如何准备自己的演讲

练习的时候你应该选择什么话题?当然是你感兴趣的。努力避免演讲者所犯的通病,也就是在有限的篇幅里试图面面俱到。选择一两个角度,力求讲得透彻,能做到这一点足矣。

要提前准备好演讲的话题,这样你才有时间去琢磨内容。日思7日、夜想7夜,把它当作自己就寝前的最后一件事,做不好则功亏一篑。刮脸的时候、洗澡的时候、进城的时候,只要有空都不妨想一想。此外,你还可以把它当作聊天话题与朋友交流。

列出针对该话题你能想到的所有问题,然后自问自答。比如,你打算谈谈离婚,那么不妨问问自己:导致离婚的因素有哪些?离婚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才能挽救婚姻?是不是应该有统一的离婚法案?为什么?或者,到底需不需要离婚法案?离婚是否应该被禁止?是应该提高还是降低离婚的门槛?

假如你要谈谈自己为什么学习演讲,那么你的问题如下: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做过公众演讲吗?如果做过,何时何地?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演讲训练对商人有益?有没有人得益于信心十足、能言善辩而在经济或政治上获得成功?有没有人因为缺少这些能力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诸如此类问题想得越多越好,谈谈这些人的故事,但不用指名道姓。

刚开始训练时,如果你能起身讲上2~3分钟,并且表述清楚,就算达成目标了。诸如“为什么学习演讲”这类话题非常简单——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你只需花费些许时间收集整理资料便能轻而易举地把它背下来,因为你是根据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愿望以及自身的经历来做演讲。

假如你决定谈谈跟你的事业或专业相关的话题,那又该如何着手呢?鉴于此类话题你本身已经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材料,那么难点就在于如何选择整理材料。别指望两三分钟就能涉及所有素材,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做只会让你的演讲显得杂乱无章。你应该截取其中一点,并就此扩展和深入。比如,何不讲讲你是怎么进入该领域或专业的?是偶然为之还是刻意选择?聊聊你的奋斗史,你最初的愿望是什么?经历了哪些失败?最后又是如何成功的?听众喜闻乐见的是一篇富有真情实感,不带任何夸张成分的演讲,而且,这样的演讲也绝对差不到哪儿去。

或者,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事业: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对那些刚入行的后来者你会给出哪些建议?

或者,你可以谈自己接触到的各色人等——君子和小人;聊聊你的困惑。结合工作,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时下最火的话题:人之本性。如果你从技术层面来展开话题,听众多半不会感兴趣,但是讨论人性或个性一般比较容易被接受。

此处我们不妨以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为例。下列段落节选自《福布斯》一篇讨论公司主观放权给下属的必要性的文章,注意文章的例证——关于名人的家长里短:

当今许多企业巨头曾几何时都实行“家长制”管理,但后来大部分都摆脱了这种局面。原因在于,每一个伟大的企业机构难免会被打上某一位特殊人物的烙印,但随着工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增,再能干的人也必须招贤纳士、集思广益,如此才能驾驭全局。

零售业大亨伍德沃思曾告诉我,他曾经独身一人在生意场上纵横多年,结果便是,他透支了自己的健康,而正是在他卧床养病的数周里,他意识到如果想把生意做大,就必须放权。

伯利恒钢铁公司多年来一直秉承“家长制”经营模式。查尔斯·M.施瓦布曾独揽大权。后来尤金·G.格里斯逐渐成长为一位更有能力的管理者,这点施瓦布曾多次提到。

伊士曼柯达早期主要是由乔治·伊士曼当家,但他很早以前就组建了一支高效的团队,这么做无疑非常明智。芝加哥所有石油业巨头在成立初期都实行“家长制”,而标准石油公司则反其道行之,自其发展壮大之后早早地摒弃了这一制度。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美国殿堂级商业巨人,他一直笃信要知人善任,责任共担。

还有许多雄心勃勃的商界领袖也曾试图在生意上“孤军奋战”,不管是否情愿,他们都迫于现代运营模式的压力,最终放权给手下。

一些人在谈论自己事业时都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只挑自己感兴趣的演讲。作为演讲者,难道他们不明白自己的任务是取悦于听众而不是自娱自乐吗?难道不明白自己要做的是迎合听众的兴趣吗?如果演讲者是火灾保险推销员,他就应该告诉听众如何预防财物着火;如果是银行家,他就该传授听众一些投资理财的小窍门;如果是女权组织领袖,她就该列举一些计划实例来阐述该组织是如何参与到全国运动中的。

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要研究你的听众,想想他们的诉求和愿望,做好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在准备话题时,多读点文献资料无疑是明智之举,这样你就能了解别人关于此话题提出的想法和评述。但是切记,只有当你感觉自己已经搜肠刮肚却没有半点头绪时才可以这样做,这一点至关重要。你可以去公共图书馆向图书管理员求助,诚恳地告诉她你在准备某个话题的演讲,需要一些素材。如果你之前并未经常涉足研究工作,那么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你的要求为你提供很大的帮助。她可能会给你找来一摞与话题相关的书籍,书中包含时下公共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概要和论据;也可能是期刊的《文献导读》,上面罗列了自20世纪初以来有关各类话题的文章;还有《咨询年鉴》《世界年鉴》《百科全书》或是其他各种参考书目,这些书都将成为你有力的助手,一定要好好利用。

储备能力的秘诀

美国园艺家卢瑟·伯班克在其离世前不久曾说过:“我曾为了获得一两株理想的植物而培育出100万株样本,剩下的残次品则全部丢弃。”你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也需要这种披沙拣金的精神,准备100个材料,最后舍弃90个。

即使最终派不上用场,也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信息素材。材料越多,信心就越足,心里也就越踏实。此外,充分的资料对你的思维、心理以及说话方式也有所帮助。收集素材,这是演讲准备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环节。可惜的是,无论在公众场合或私人场合,许多演讲者都忽略了这一点。

亚瑟·邓恩说过这样一席话。

我培训过数以百计的售货员、推销员、导购员以及产品示范人员,我发现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意识到售货前尽可能全面了解产品信息的重要性。

很多售货员来到我办公室,拿到一张产品说明书和几句推销词后就迫不及待地打算开工。这些人中,有的一周不到就宣告放弃,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没能撑过48小时。在培训食品推销员时,我尽力让他们都成为食品专家。首先,我要求他们学习美国农业部颁发的食品营养成分表,里面标注了食物中包含的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有机物含量,学完后让他们弄清楚待推销食品的营养成分;其次,我还会把他们送进学校“回炉深造”,并要求通过相关考核;最后,他们还需要互相推销产品,业绩最好的会给予奖励。

我经常发现,有些售货员在最初一段时间表现得很不耐烦,他们辩解说:“我根本没时间跟一个杂货店老板瞎扯这些东西,他那么忙,要是我跟他提什么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他根本就不会听,即使听了,也不知道我在讲些什么。”而我的回答则是:“你并不是为了顾客才去学习这些知识,你是为了自己,如果你对销售的产品细节了如指掌,你会有种难以言尽的感觉,你会发现自己知无不尽,像充足电的马达一样力量无穷,推销起来自然也会更有底气。”

多年前,美孚石油公司知名的历史学家艾达·M.塔贝尔小姐曾告诉我,当她还在巴黎的时候,S.S.麦克卢尔先生,也就是《麦克卢尔杂志》的创刊者,曾打电报邀请她写一篇关于大西洋跨洋电缆的短文。她于是先前往伦敦采访了欧洲主要电缆公司的高管,拿到了大量相关资料。但她并未就此打住,而是想储备更多的素材,后来她又去大英博物馆学习了解展出的各种电缆,同时还阅读了介绍电缆发展史的相关书籍,甚至还跑到伦敦市郊的工厂参观电缆生产的整个过程。

实际上她最终用上的素材仅有储备资料的十分之一,那她为什么还要那么做?原因之一就是她能以此获得更多的备用资料;再者,她意识到自己知而不言的那部分内容会让最后述诸笔尖的文字增色不少。

埃德温·詹姆斯·卡特尔大约为3000万人做过演讲。他曾向我坦言,在回家的路上,他一回想起自己在演讲中没用上的好素材就会遗憾得直拍大腿。卡特尔认为,如果演讲完没有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那么演讲无疑是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长期的演讲经验让他明白,成功的演讲需要以充足,甚至是过剩的材料储备作为后盾,而这些材料往往最后只能用上一小部分而已。

小结

1.如果一个演讲者心中有话要说,且迫切想说时,那么他一定能为自己赢得荣耀。充分的准备标志着演讲已经成功了一半。

2.什么是演讲准备?纸上写几行生硬的句子?脑子里装点呆板的辞藻?绝对不是。真正的准备是一种对自我的发掘,真正的准备在于收集并整理你的思想,培养并形成你的观点。(例如,纽约的杰克逊先生第一次演讲时试图生搬硬套《福布斯》杂志上一篇文章的观点,结果演讲以失败收场,第二次当他把那篇文章作为题目再做演讲,并采用自己的事例加以论述,最终大获成功)

3.不要想坐30分钟就能速成一篇演讲稿。准备演讲绝非像点一份快餐那么容易。尽早确定题目,在余下的时间围绕该题目“日思7日、夜想7夜”,以此为话题与朋友讨论,罗列出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你的观点、意见、例证等会不时涌现,可能是在你洗澡的时候、进城的时候,抑或是等着吃饭的时候,把你的思路和例证写下来,并且要不断扩充。

4.经过你的独立思考以后,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到图书馆阅读相关文献。告诉图书管理员你的需求,她会给你提供不小的帮助。

5.尽可能多收集素材,就像卢瑟·伯班克为了获得一两株理想的植物而培育出100万株样本那样。收集100个素材,然后摒弃90个。

6.所谓拓展储备能力,就是你知道的要远比实际用到的多,要全方位地储备素材。在准备演讲时,不妨采纳亚瑟·邓恩培训食品推销员的方法,或是学学艾达·M.塔贝尔写文章时所采取的方法。

同类推荐
  • 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精心挑选了对青少年有着巨大激励作用的13本经典著作,加以精细解读.并在其中穿捅讲述了许多富含人生智慧、成功经验的各人故事,力求为青少年朋友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智慧上的启迪。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羊皮卷”的无穷魅力吧!
  • 卡耐基:怎样才能打动人

    卡耐基:怎样才能打动人

    《卡耐基:怎样才能打动人》内容简介: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有一种简单、明显、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那就是记住他人的姓名,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
  • 像富人一样思考

    像富人一样思考

    众所周知,尽管人人都想致富,但真能致富的人总是少之甚少,可见,要致富还要念好一些有关致富的“经”。《像富人一样思考》一书在对众多国内外成功致富人士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大部分人致富的真正原因。我们致力于此的研究,只是想为大多数人开出致富的神秘“处方”,医治我们的贫穷病,使我们摆脱所处的尴尬局面,相信并希望每一位立志致富的人在读过本书之后,能够成功地走上富裕之路。
  • 好关系是麻烦出来的

    好关系是麻烦出来的

    关系的本质是交情,而非交易,最好的相处之道,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知名作者格子珊励志新作,一本写给每个人的社交赋能书。最好的人际关系永远是彼此需要,怕麻烦别人,实际上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需要对方,也生生斩断了别人对自己的需要。而偶尔的示弱,会让你更有力量。所以,“该不该麻烦别人”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真正能成为问题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互相帮助的互动关系与别人建立联系,同时还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感、界限感……
  • 别累了你的心:快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别累了你的心:快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我们不停地开发新产品;不停地扩大市场;不停地看手机,生怕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电话;我们在商务谈判中耗去了一个又一个小时;我们在策划广告方案中熬过了一夜又一夜;我们梦想着一夜暴富,渴望着一朝成名……生活的加法让我们的精神难以平息下来,感觉越来越累。而生活的艺术不仅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加”,也要知道要在什么时候“减”。因为生活既是矛也是盾,一方面鞭策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强迫我们在生命中不断学会去放弃。本书旨在告诉大家,要想不让自己太累,就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简化生活,减去繁琐,剪掉拖累,我们就能够轻装前行。
热门推荐
  • 玫瑰恋语:嘿!我亲爱的伯爵大人

    玫瑰恋语:嘿!我亲爱的伯爵大人

    家庭不算很富裕的她,凭着对音乐的执着,考上了当地的一个知名音乐学院,本以为,进入这所学院后,自己会离梦想更进一步。谁知,进入这学院的那一刻起就是命运的转变,也痛苦的开始。原本只是简简单单的她,却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与阴谋中。同时,随着记忆的“苏醒”,身份复杂的她又该如何面对这场爱的抉择?是该爱?还是该恨?前世的爱恨情仇,是否会蒙蔽她的内心?
  • 难并不是生活的开始

    难并不是生活的开始

    喜欢你画画的样子,期待下次见面时你还记得我吗
  • 人性的黑白

    人性的黑白

    本文有亲情、爱情、友情各种小故事!与你的切身经历相似吗?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作者。你一直以为妈妈真的很爱吃鸡皮,直到家里来了亲戚买了两只鸡,母亲狼吞虎咽的望样子让你心如刀绞…那段你一直用心交视如命的友谊,终究还是败给了金钱…洁身自好,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容貌不及倾国倾城,对爱情的纯洁当属独一无二。你做一个很久很久的梦…直到婚后你看到关于她的一切,才明白自己就是个过客…分享故事,启迪人生。
  • 狼乐园

    狼乐园

    主角成功复仇回到都市却遭到意外来到死亡空间穿梭万世,看他如何,制霸世界,成为最亮的那个仔。
  • 神话游戏时代

    神话游戏时代

    虚拟网游神话重启,新时代降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人妖之界

    人妖之界

    一池莲花开地犹如五年前那般倾国倾城,可池边人却已不复那般的意气风发。女子紧束一身冰冷的戎装,举起手中玄剑。剑指眼前笑得温暖的男子却再无法下手。一年前,他也是笑得如此温暖,可她却再也不是那个被骗地傻傻的幸福的她。“为什么?”苏潇哽咽着低声质问。为什么?为什么他要如此?如此的让她撕心裂肺还不罢休。为什么不举起手中的剑,让她唯一一次发泄丧家的痛?!雨点打湿了男子额前的墨发,让他原本黯然的表情更加增添一分疼痛。苏潇,你是否知道我为爱你到万劫不复
  • 名门夜宴:少爷太无赖

    名门夜宴:少爷太无赖

    浓情蜜意的男友,谈笑风生的闺蜜,物欲横流的富二代人生终究不能持续一生!她被设计陷害,又被男友和闺蜜同时背叛出卖,更是家道中落宣布破产!而那个给她带来救赎的,夜场少爷竟然是幕后黑手!她既敢爱也敢恨,却不料他将她囚禁禁锢在身边,让她成为只属于他的宠物!当拨开层层迷雾,当两人共赴生死,她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单纯而毫无心机的小白莲……
  • 末世传承

    末世传承

    故事的主人公叫韩烟,在一次意外中触动了天地间的古老传承,同时获得了传承中的模糊记忆。透过这些亘古的记忆,他看到了世界的产生,雨落纷呈,天崩地裂,漫天光雷火雨;看到了大地的出现、世界的变化,风雨雷电,纵横交错;看到了古老的大陆在世间沉浮,看到了巨大的城池矗立之上,看到了各色的生灵交替繁衍,其中一个白发老者,不经意的回头,那别有深意的眼神好似穿透了万古凝视着韩烟,这让他不禁觉得有些脊背发凉;他看到了神魔大战,天地毁灭;看到了破碎的传承印记,散落天地之间;看到了不同种族的发展变迁、星河璀璨……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