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4700000013

第13章 李鸿章传·濮兰德(13)

李鸿章得到了赫德先生(时任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的绝妙指点,从崇厚和曾国藩那里接手了与法国当局的地方谈判,三个月后,成功处理了法国政府的要求。李鸿章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便利,那是因为他知道法国当时没有用武力向中国所要赔款的可能性。他灵活而又巧妙地借着他对法国的了解,成功地摆脱了困境。谈判顺利完成了,这挽回了中国政府将要丢失的面子,也挽救了对那场动乱负有主要责任的中国官员的性命。

在官员的人格尊严遇到危机的关键时刻,李鸿章像在其他场合一样,对此立场坚定,毫不动摇。由于他的这种态度以及这次残杀的极度野蛮,在香港、上海和其他根据条约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里的欧洲人社区中,大众对李鸿章十分不满。但是他在这次问题中的成功解决赢得了京城各派人士的欢迎,他与法国公使罗什乔特进行谈判的方式给外交使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有关各方都明白,如果法国代表没有明智地把谈判从京城转移到李鸿章的衙门的话,问题就不可能达到圆满的解决,因为那个时候的总理衙门是十分无知、无能而又高傲自大的做派。

在这次危机中,李鸿章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才干,这也形成了一个奇妙格局,这个格局让欧洲的外交官在多年里都无法摆脱。根据条约的常规,合理的程序一般都在京城的外事部门进行谈判,但最终要由天津的李鸿章总督做出决定,而且还要不断地被迫寻求这位天津总督的非官方介入,以期尽早结束在京城的耻辱僵局。这样产生的反常局面非常适合总理衙门,因为这样一来,衙门里面贪图安逸的官员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令人厌恶的公使交给李鸿章处理,如果处理结果不合他们的意思,他们又可以否决他的非官方谈判。这种做法也非常适合李鸿章,因为这会不断地增加这位李总督的威严和新利益,会带给他两样他所钟爱的东西——权力和能够抓住得到朝廷任命的机会。

在困境中,对中国的统治者来说,用迂回啰嗦的陈述来避免明确表态的做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马嘎尔尼与埃尔金使节团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但在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之后,他们在与欧洲外交官处理事务时,需要更微妙的方法,才能胜过东印度公司时代已经用过的方法。

作为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被授予了可以在洋人就任何问题提交给总理衙门受理之前就进行初级审理和行使地方性的权威,所以总理衙门在对任何事情做出最后决定时都会和李鸿章商议。同时,由于他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才成为总理衙门的官员,所以即使他的建议十分真诚,也不一定会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所采纳。

京城将李鸿章的地位用作无限期的拖延。能干的公使(比如巴夏礼)认为李鸿章这样的职位是让人无法忍受的。很多外交官因为遇到了这种东方特有的逃避手段,而把拳头“砸到羽毛做成的床上”,最后弄得筋疲力尽,甚至名声败坏。还有一些外交官寻求最小的抵抗力,则与天津总督衙门进行非官方和间接的来往。所以日积月累,外交事务越来越多地落到了李鸿章手中,他会将谈判进行到一个火候,在此总理衙门能与相关的公使团达成有利的协议。

在维护中国政府的面子时,在挽救同僚的性命时(比如在天津暴乱中),李总督值得赞扬的地方是自他天津上任开始,就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决心,要在管辖之内维持法律和秩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要压制所有排外的骚乱。当他抵达北方时,向百姓贴了一份告示,提醒他们说他手上有个精良的部队,在镇压叛乱方面有过经验,任何不法企图都将会遭到严厉的镇压。不止一次地他证明了自己的言行一致,在他这么多年的任期里,外国人的财产生命安全都没有受到伤害。

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在这方面的态度正好和他在1867年那份奏折里表明的主张一致,即承认洋人在军事方面的优势,承认中国长久以来的排外政策不可能再维持下去,所以应该采取一种顺应时势的妥协态度。总理衙门和其他的大多数总督官员都认为《天津条约》是外国偶然袭击中国的结果,所以李鸿章在这个问题上的宽大视角只是洪流中的第一波而已。因此不管国人们对这个条约进行了什么样的谴责,他还是继续让这个条约得以生效,一方面维护中国的权利,一方面又不给洋人发动战争的借口。在这个问题上,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都要明智,他的勇气也是令人敬佩的。国人们没有领悟到其手段和事实的微妙性,所以总是指责他是“外国人的朋友”,事实上,李鸿章比他们都了解欧洲人,尽管如此,骨子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也是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

随着李鸿章对世界知识的了解,他之前对欧洲伦理道德的高度评价也发生了改变,戈登对他的影响力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对急切的特许权所有者和地盘抢夺者的质疑。同样地,对于传教事业的看法在他心里也产生了质疑,这是他在70年代的时候从没出现过的。尽管如此,他到去世的时候都对欧洲(尤其是盎格鲁——萨克逊)的道德法典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不管这种道德有什么缺点,它所培养的官员说出的话都是可以相信的。在公众生活和个人生活中,他常常表现出对这种西方式的美德的欣赏之情,他的这种态度毫无疑问是真诚的,即使在利用这种欣赏去达成自己目的的时候也是如此。

当处理完残杀法国天主教徒的天津动乱后,李鸿章负责的另一个重要谈判就是关于英国领事馆官员马嘉理被杀一事。这位军官受英国驻北京公使馆之命,为印度政府于1875年组织的一支探险队提供服务,探险队的任务是探索从缅甸进入中国西南部的商业路线。马嘉理持有中国政府颁发的正式护照,却遭到了杀害。他的死亡被证明是一场阴谋,是缅甸国王和中国的云南巡抚岑毓英合谋的结果。

英国政府按照威妥玛爵士的建议,坚持让中国当局负主要责任。从政治角度看,这个建议合情合理,因为岑毓英在他的管辖内从不重视中央政府的干涉和劝告,此外在中国的体制下,省级高官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任何动乱都要负直接的责任。所以威妥玛爵士以英国女王陛下的名义要求岑毓英奉命前往北京,接受渎职罪的审判。如果英国政府和公使馆对中国官僚的基本原则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的话,他们就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除非是把它作为开战的借口,如同25年后对义和团的处理那样,官僚阶级已经做好了抛弃金钱和领土等一切东西的准备,但就是不能抛弃高贵的阶级尊严。

在天津教案中,法国政府只是要求惩罚一些级别较低的官员——一名知府和一名知州,但在总理衙门递给朝廷的一封密奏中,也将这一要求视为“极其傲慢无礼、万不可答应”。但在马嘉理这个事件里,英国公使为了一个领事馆官员被杀一事就要公开羞辱一个巡抚所代表的整个官僚阶级。所以即便是京城大街上的人都知道这并没有交战的危险。接着在李鸿章出场之后,使用了一种比总理衙门粗暴的方式更为微妙的方式,让这位英国公使的处境变得越发困难和窘迫。而此前,英国公使的赔款要求被迫成为长久无用的商讨话题。他辛苦奔波的唯一成果就是成立联合委员会,去现场调查马嘉理的被杀一事。中国政府用特有的处理方式,把李鸿章的兄长李瀚章(湖广总督)和岑毓英委派为该委员会的代表。由这样一个委员会调查马嘉理被杀一事只能让事情发展为没完没了的讨论。

中国人如果不是坚信英国公使定时发出的战争威胁并不会发生,他们是不敢任命这样一个委员会的。最后,威妥玛爵士已经放弃了任何解决的希望,此外他很想吓一吓总理衙门,如同他声称的那样下决心离开京城,前往上海或者是伦敦通过电报联系。中国政府面对着这样决定性的时刻,便惊慌起来,于是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前去解决此事。按照赫德先生的建议,李鸿章一直在北京谈判的这场没完没了的闹剧中沉默不语,扮演了有效的角色。有个阶段,他(在天津)与英国公使就调查委员会进行了谈判,这个委员会安排了他兄长李瀚章的任命,同时保证政府会严肃地考虑威妥玛爵士的要求。但总理衙门回绝了他的和解政策,事情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马嘉理被杀一事最后以《烟台条约》的签订而得到了解决,这个条约的签订是李鸿章作为钦差大臣进行外交活动的重大胜利。这让人毫不怀疑他以夷制夷和准确判断对手的能力。在他处理此事前,他就是这样在北京进行谈判的,这使云南发生的事件渐渐不可避免地和《天津条约》的修订问题搅和在一起了。

比起对英国官员被杀一事,清政府对条约的修订更加有兴趣,而且签订条约也是列强们关心的事情。在取得这个结果并让问题复杂化后,李鸿章就很容易说服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列强的代表们,让他们对烟台会议上讨论的“商业问题”产生兴趣(英国代表也被骗入这个会议),并且从各国代表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有竞争性的外交官会得到他们想要的回报。

通过这些聚到烟台的各国代表们李鸿章了解了情况,也通过中国海关税务司赫德常常从伦敦方面提供给他有用的情报,他了解到英国是绝对不可能在中国开火或是登陆的;事实上,英国方面对这个事情已经非常厌恶,他们会很高兴能有看似公平的方式挽回颜面,了结此事。在李鸿章这方,一旦在马嘉理被杀一事中取得承诺,豁免云南巡抚,他就十分愿意照着惯例赔偿这个英国官员的性命,支付其家属的抚恤金。但李鸿章也提出了条件,即让中国大量增加对印度鸦片的征税,并对外国商品征收过境税。

以中国人的观点看,从上海和香港商会对《烟台条约》所怀有的敌意充分反映了李鸿章的外交成功。上海商会的一个代表说,“《天津条约》清晰、简单的条款比《烟台条约》好得多。《烟台条约》里的条款有模糊的地方,如果为了这些条款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吵来吵去,那么对于《烟台条约》中不明确的条款引发的争吵,恐怕没有人能够活到争吵结束的那天了。”因此,由于英国政策的错误和犹豫不决的结果,再加上李鸿章在外交方面的成就,这场由一个英国领事馆官员被杀引起的谈判,却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减少《天津条约》中给予外国人的贸易权的契机,并且大大增加了关税收入。

英国商人反对批准《烟台条约》,其批评声一直持续了9年,但中国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没有任何损失,因为在伦敦的曾侯爵和在北京的赫德先生所进行的活动都集中致力于增加税收的关键问题,结果由索尔兹伯里勋爵于1885年7月签署了附加条款,此条款为中国在英国殖民地香港建立了一个以税收为目的的“国内之国”打下了基础,使得北京很大程度上接近了最终目标——垄断国内的鸦片贸易。

在签订《烟台条约》的时候,李鸿章给皇帝递交了一份奏折(1876年10月5日),上面记载了此次谈判的经过和对马嘉理被杀事件的解决。在和英国代表谈判的过程中,李鸿章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并证明了中国官僚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则,这样一来,他便能够为未来做出保证了。同时,他抓住机会对国民做出了强烈的警告。在这份奏折里,李鸿章强调了严格遵守条约的必要性,这个观点和他在1867年所宣称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有理由承认这些都是他真实情感的流露。在马嘉理被杀后,总理衙门被迫向各省当局发了一个公告,为的是提醒他们按照条约,持有护照的外国旅游者应该得到保护。李鸿章在这个奏折中这样写到:

“应请旨饬下各省督抚臣懔遵上年九月十一日谕旨,再行严饬所属仰体国家敦睦友邦之意。嗣后遇各国执有护照之人往来内地,于条约应得事宜务必照约相待,妥为保护。若不认真设法,致有侵凌伤害重情,即惟该省官吏是问。并于各府、厅、州、县张贴告示,使之家喻户晓,洞悉中外交际情形,以后衅端自可不作。如蒙谕允,即由总理衙门拟定告示,咨行各省照办。”

李鸿章很清楚,这次中国政府之所以逃避得了报复性的侵略和掠夺,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在它本国附近有更为紧急的事情要处理。他也知道,长久地无视条约,或者再次发生暴乱事件,迟早会让中国在毫无防御的状态下受敌,同时也会失去一些友好国家给予的同情。他知道英国和法国不是困境和危机的发源地,根据他的远见,日本才是一块阴云。日本在1870年还是一个不如巴掌大的地方,现在已经满天乌云密布,迫近地平线上。在马嘉理被杀一事发生的同一年,李鸿章不是向威妥玛爵士求助以便收买对台湾疯狂侵略的日本人了吗?他很清楚日本人已经做好了准备,急于争吵一架,而俄国就要开始对动乱中的喀什噶尔表现出不祥的、侵略性的兴趣。

1874年中国支付了日本的赔款,目的是为了补偿日本远征台湾的费用,按照密吉先生的话,这是“一个真正决定了中国命运的交易,它告诉全世界的人,这里有个富裕的大清帝国,它愿意掏钱,却不打算打仗”。对于那些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的人来说,这个事情显然说明了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文明的先天缺陷,而中央王国接下来的历史便是这些发展中的症状的自然暴露。但是对中国来说此后的10年里是李鸿章经历的美好时光,是一段喘息的时段,在此期间如果中国能够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地位的话,就有可能做好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暴风雨。

同类推荐
  • 嗨!岩井俊二

    嗨!岩井俊二

    第一本岩井俊二最全纪录:《岩井俊二早期作品集》、《鬼汤》、《人鱼传说》、《情书》、《爱的捆绑》、《梦旅人》、《燕尾蝶》、《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青春纪年,留存隽永。向歌咏青春的映像诗人致意,一部记录岩井俊二的私人志。岩井俊二说,我嫉妒青春。岩井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并封存起那些让他嫉妒的青春。岩井俊二给我们讲述了神圣不受侵犯的青春,这“神圣不受侵犯”恰如高旗唱的,我像个孩子一样,坚守着沙做的堡垒。青春纪年,那是无数次感动和欢笑,无数次绝望和重生。现在或许不是对岩井俊二做总结的时候,只不过,当我们在中途匆匆停下脚步,回望来时的路,我们发现自己已经与岩井俊二先生一起不知不觉走了很远。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代将帅有的智勇双全,胸怀大志,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有的精通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临敌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忠心耿耿,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无怨无悔;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命途多舛,几经沉浮;有的无勇无谋,畏敌如鼠,屡战屡败,贻笑大方;有的变节投敌,屈节卖国,为后人所不耻……总之,中国的将坛,群星璀璨,灿烂辉煌。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将帅,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其绝对化。
  • 持重有谋:徐达

    持重有谋:徐达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徐达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元末明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徐达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近代经世小儒

    近代经世小儒

    本书所涉论者,皆小儒也,而非大儒。世之所谓大儒者,皆在学问之深邃,不在名位之高;官位之高低,科名之有无,非所计也。所谓小儒者,仅在于当世之名望不高,学行亦未足为当世所景仰,惟在近代变局之中,尚具时代敏觉,能发抒一得之见,提供世人警悟者。则其志节可敬,救世心肠可感。本书立意为之暴表,以发潜德之幽光,起名贤之沉埋,搜放失之旧闻,补史章之缺漏。
热门推荐
  • 那只蝉

    那只蝉

    我站在原地不敢动,方春兰过来跟他打招呼:“秦昀你也来培训吗?”他继续高傲的不出声,方春兰继续说:“她叫肖红叶,是隔壁团委组织部的委员,你不要为难人家了,你看你把人家吓的都不敢出声了。”他开口戏谑地说:“不是我为难她,你看她的手放在我胸口,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的手竟然真的......瞬间脸红的像苹果,我低头尴尬地说:“呵呵,真的对不起,这个绝对是误会!我们还有事先走了!”我说完便拉着方春兰的手说:“快跑!”
  • 俏王独宠纨绔妃

    俏王独宠纨绔妃

    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却因遇见了她,不惜放弃那些没用的东西,与她长相厮守。而她,只是一个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女子,她以为她这一生就只能如此倒霉,可终有一天,她获得了老天爷的垂怜,竟穿越了,得到了好多好多帅哥的怜爱,可谓是祸水红颜。
  • 让时间回到那年夏天

    让时间回到那年夏天

    故事开头是网瘾少年与网瘾少女的相遇,故事的结尾是各奔东西,至此怀念,那年夏天。猝不及防的再见,豪无留恋的散场。
  • 我家娇妻是鬼仙

    我家娇妻是鬼仙

    安爷我原本穷困潦倒,奈何偏就被一只貌美如仙的女鬼给看上了。鬼仙老婆说,如果我想帮她复活,就必须跟她阴阳调和,这靠不靠谱啊?屋里,鬼仙姐姐好像也在纠结:“这小子修为越来越强,差不多该采他的阳气了,不行不行,真是羞死鬼了!”
  • 神奇宝贝探险奇遇

    神奇宝贝探险奇遇

    林洛雨是一名懦弱又善良的神奇宝贝训练家,经过许多挫折,他结识了一个又一个的伙伴,也变得不再懦弱,因为他相信,有这对神奇宝贝的爱,和朋友们的关爱,他就拥有了一切。
  • 异世之神武大陆

    异世之神武大陆

    武林中,一个逆天级别的外功高手带着自创的怒熊决穿越了。自幼修炼怒熊决,他的体质变态般地强悍。滞留在体内的先天之气,使他修炼的兽武道与众不同。神武大陆中,战兽纵横,强者如云。他在这里会有怎样的一番传奇呢?————请进入神武大陆新书《战戈传说》已经上传望大家多多支持!!!!!!!!键盘的第一个书友群80188371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
  • 安愿莱年许有辰

    安愿莱年许有辰

    对于许莱和安辰来说,最甜蜜的爱情大概就是,我暗恋你,你刚好也暗恋我。最美好的爱情大概就是,你很好,我也不差。最般配的爱情大概就是,你我可以文理优势互补。——————————许莱啊,因为闺蜜传出的绯闻,喜欢上了暗恋她好久的男孩子。双向暗恋,也许,甜中带涩。可她喜欢他,大概就是,认真且怂。直到毕业,两人才戳破了那层窗户纸。但高中三年的时光,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三年后的重逢,安辰将许莱堵在一个角落里,在她耳边压低声音道:“怎么样?还喜欢我吗?”许莱勾起他的衣领,“大概,”顿了顿,笑道,“还是喜欢的呀!”下一秒,安辰将眼前的娇人儿紧紧拥入怀中。——————————天才文科少女×天生理科大神这大概就是一个,初恋相见和好的暖心爱情小故事。
  • 地脉道

    地脉道

    残、病、穷、鳏寡孤独,四者不可超脱,此乃术者宿命。四星一聚,正是天下易帝时。应劫之人齐聚,乱世寻龙。且看他们踏上的是功参造化的逆天之途,还是命运程序安排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天下:废柴七小姐

    绝世天下:废柴七小姐

    她,是21世纪的杀手,神医,却在一次任务中与自己出生入死的俩个好姐妹一起共赴黄泉。哪想到他们五个纷纷穿越到一个叫鸿天大陆的圣宸国里,而且还成为了三大强者的传人,他们携手男友,傲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