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20000000006

第6章 高平陵政变:曹魏走上了不归路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司马懿再度成为顾命大臣,四朝元老,与曹爽一起辅佐少帝曹芳。权力是不能跟别人分享的,在与曹爽的斗争中,司马懿以退为进,就像老虎一样安静地潜伏,然后一跃而起,扑杀猎物。发动政变,铲除曹爽之后,司马懿大权独揽,登上了他人生的政治巅峰。只是,此时的他已经七十岁,没有时间施展自己的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了,未竟的事业只能交给子孙去完成。

四朝元老,两度顾命

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的叛乱之后,按照魏明帝曹叡的最高指示,司马懿不需要回洛阳复命,直接回西部战区坐镇。但是,当司马懿走到汲县(河南新乡市东北)这个地方的时候,传来了新指示,让他前往洛阳。司马懿心里一惊,肯定出大事儿了!司马懿坐上追锋车(一种轻便、速度快的驿车),昼夜兼程,一路狂奔回到了中都洛阳。等他赶到洛阳的时候,已经是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距离他从长安回洛阳,与曹叡商量讨伐公孙渊的问题(景初二年正月)刚好一年。事实证明,司马懿说话是算数的。

这时候,曹叡已经病入膏肓了。他之所以召司马懿回来,就是安排后事。司马懿进了曹叡的卧室,曹叡拉住司马懿的手说:“我这病没治了,身后事就托付给您了,您和曹爽一起辅佐我的幼子(养子曹芳当时八岁)。我能见到您,死而无憾了!”司马懿接受曹丕的遗命辅佐曹叡至今十多年,君臣感情还是有的,曹叡一番话说得司马懿跪拜叩头,痛哭流涕。

曹叡的两个养子——齐王曹芳和秦王曹询都在跟前,年龄也差不多,曹芳八岁,曹询九岁,曹叡怕司马懿弄混了,就指着曹芳说:“这就是我的接班人,你看仔细了,别搞错。”他还让曹芳走上前,抱着司马爷爷的脖子,联络一下爷孙感情。司马懿说了一句让曹叡非常放心的话:“您不是亲眼看到您老爸把您托付给我了吗?”言外之意,踏踏实实地走,身后事我给你料理得妥妥的。果然,曹叡心事已了,当天就咽气了。曹叡和他爸曹丕一样,都是正当三四十岁的壮年就去世了。就这样,司马懿再一次成为顾命大臣,即将开始他四朝元老的生涯。

曹芳登基之后,任命曹爽、司马懿为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一起掌握军政大权。两个人各带三千精兵,轮流在皇宫内值勤。不过,曹爽是首席辅政大臣,简称“首辅”,理论上比司马懿级别高。

蜜月总是那么短暂

公元240年—249年,是曹魏正始年间。这十年的时间,是司马懿与自己的晚辈曹爽一起辅政的时期。两个人的关系从一开始的精诚团结到后来的明争暗斗,再到最后彻底决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精彩程度不逊于影视剧的剧情。

刚开始辅政的时候,曹爽觉得司马懿是长辈,德高望重,像对待父亲一样尊重他,遇到问题也不敢独断专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司马懿也非常尊重曹爽,毕竟人家是“首辅”,凡事还得以“首辅”为先。两个人唱了一出“将相和”,赢得了朝野一片赞扬。不过,蜜月期再美好,总是短暂的。曹爽与司马懿的“蜜月”也不能例外。两个人年龄差一大截,有代沟是难免的。关键是权力这个东西谁愿意跟别人分享呢?以曹爽为代表的年轻人与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元老重臣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很快,曹爽就建立了自己的领导班子,其中的骨干包括何晏、邓飏、丁谧、李胜、毕轨几个人。这些人都正当壮年,三四十岁,属于少壮派,跟着曹爽混,骤然掌握大权,急于扬名建功。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用当时的话说叫“浮华”。这个“浮华”的含义跟今天的意思有相通之处,但也有本质的不同。“浮华”之辈的特点就是藐视儒学,践踏礼法,纵欲享乐,喜欢搞搞聚会、辩论,炫耀才华,趁机拉帮结派,相互吹捧,党同伐异。他们的作风与司马懿这样出身儒学世家,潜心钻研经典,注意修身,行事严谨、务实的人形成鲜明的反差,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轻浮,华而不实。这些人对玄学更感兴趣,喜欢坐而论道(有句话叫“清谈误国”,说的就是这种人),摇唇鼓舌,自我炫耀,兼互相拍马屁。这样的人骨子里跟司马懿就不是一类人,是对立面。

早在曹叡当政的时候,这些浮华之辈就已经形成气候了。当时,一些官商子弟经常聚在一起,沉迷享乐,拉帮结派,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大臣董昭给曹叡打了个报告,说:天下之主都推崇淳朴、忠信的人,痛恨虚伪之辈,因为这样的人破坏礼教,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近年间被处死的那个谁谁谁,就是因为先皇痛恨浮华虚伪的作风,以此来拆散他们的暗黑小团体。现在这些个年轻人,不再安心做学问,把交游当成正业;有才能的人也不以孝悌友爱、淡泊名利为重,而是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他们相互勾结,结为朋党,互相吹捧,以诋毁对手作为刑杀手段,以吹捧同党作为奖赏方式。依附自己的人就捧上天,不肯依附的就鸡蛋里挑骨头,找茬儿。董昭的报告为浮华之辈画了一幅群像。

还得说曹叡当老板合格,他看了董昭的报告,仔细一琢磨,是这么回事儿,就下了一道旨意:现在的年轻人做官不再靠学问和德行了,这哪成啊!今后基层公务员能通晓一部经典的,又有管理才能的,由博士加以考核,成绩好的,马上提拔。至于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品行表现不好的浮华之辈,都撤职。曹爽的这些个亲信都是被打压的对象。他们的同类还有诸葛诞、夏侯玄等人为代表的“四聪”“八达”(注意,不是司马懿兄弟八个组成的那个“八达”)。这些人被曹叡压制了十年,曹叡一死,曹爽掌权,这些人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折腾得那叫一个欢实。司马懿再度辅政后,就在与这些浮华之辈斗争,直到他去世,他的儿子继续打击曹爽余孽和残余的“浮华”之徒。

这些人聚集到曹爽身边之后,就开始给他出馊主意,说司马懿这个人志向远大,深受民众的爱戴,不好驾驭啊!您可不能实打实地对待他。干脆来个明升暗降,让司马懿当太傅。这样一来,他地位虽然高了,可是尚书们汇报工作的时候就得先找曹爽,在曹爽这过一道之后,才经过司马懿。实权自然掌握在曹爽手里了。曹爽依计而行,给小皇上打报告(郭太后垂帘听政),说我这个人空有其名,但地位比司马懿老前辈还尊贵,人家可是功勋赫赫,德高望重啊!百姓会说我靠跟皇帝的亲戚关系,因私被重用,不知道谦让。所以,我提议,尊司马懿老先生为太傅、大司马。

不过司马懿本来就姓司马,大司马司马懿,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而且司马前加个“大”字,这不是让臣下为大,以下犯上嘛!所以,小皇帝最后批准司马懿由太尉晋升为太傅,继续领兵。司马懿从此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的礼遇,例如上殿觐见皇上的时候,可以穿着鞋,佩着剑,也不用迈着小碎步快走,朝拜的时候主持人不能直呼司马懿的名字,至于司马家的婚丧嫁娶,都由国家财政负担。司马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的贴身侍从和顾问。司马懿的子弟有三个人得以封侯。当然,曹爽在给司马懿谋福利的同时也不会亏待自家兄弟。曹爽的弟弟有的掌管禁卫军,有的给皇帝当侍从,该封侯的封侯,该给地的给地,一个都没落下。曹爽的亲信也纷纷上位,何晏当上吏部尚书,毕轨官拜司隶校尉,负责监督首都的文武百官,李胜当上了河南尹,首都地区的军政大权也落入了曹爽一伙的掌握之中。而包括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尚书令)在内的很多元老重臣都受到排挤和打压,有的被架空,有的被撤换,有的被迫辞职。曹爽那一派开始上位。

司马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崇尚“不争”,以柔克刚,顺其自然,所以他不想与曹爽发生正面冲突,年轻人想干点事儿很正常,自己作为长辈,跟这些个晚辈争权,有失身份。不过,作为出身儒学世家、老成持重的元老重臣,他与这些崇尚玄学又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实在走不到一条道上去。一次,他跟属于曹爽一派,时任中护军的夏侯玄聊天:“你对朝政有什么看法啊?”夏侯玄马上提出三条改革举措,改革选官制度,把州郡县三级地方政府压缩为州县两级,改革服饰制度。司马懿点点头,不错,就是这种压缩牵涉面太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恐怕需要等德才兼备的超人出现才能主持实施。说白了,就是这条改革措施有点头脑发热,异想天开。取消一级地方政府,会牵涉多少人的公务员编制和饭碗啊,又会动了多少地方大员的权力奶酪,哪那么容易。激进的少壮派与元老重臣之间的差异从司马懿与夏侯玄的对话中就可见一斑。

元老们不赞同轻率地进行改革,年轻人可不管那么多,朝廷的规章制度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太尉蒋济看不下去了,说:治国的法度只有天降英才方能开创,作为后世的典范,哪是平庸的官吏所能修改的呢?你们这么折腾,对国家的安定繁荣没什么好处,只会伤害老百姓。曹爽一伙人一方面急功近利,草率推行改革,另一方面又不太廉洁自律,任人唯亲,收受贿赂,甚至把手伸到了皇家的仓库里,把皇帝的宝贝揣进自己的腰包。曹爽竟然把先帝曹叡的宫女纳为妾,还送了一批宫女到邺城的铜雀台,让先帝曹叡留下的那些闲着没事的妃嫔给培训一下,学习唱歌跳舞,好给自己娱乐助兴。大臣王肃把何晏、邓飏等人比作西汉专权的宦官和权臣弘恭、石显。两派之间的矛盾日益升级。曹爽听说之后,提醒他们:哥几个,悠着点,那些老家伙已经把你们跟前朝的恶人相提并论了。

有本事就战场上见

曹爽带领的年轻人上蹿下跳,折腾得欢,司马懿也没闲着。在自己窝里折腾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咱就出去练练,战场上见真功夫。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孙权大举进攻。曹魏军事重镇襄樊形势危急。司马懿请求领兵出征,支援襄樊前线。曹爽自然不希望把兵权交到司马懿的手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他懂。所以,有人就替曹爽说话了:“吴军长途跋涉来进攻樊城,哪那么容易打下来啊?他们吃了闭门羹自个儿就打道回府了,用不着太傅出马,我们要考虑的是建立防孙权的长效机制。”但司马懿态度很坚决,说:“现在我们的边防重镇被敌人包围,战场上形势危急,老百姓困惑不安,这是国家的大患。而且,柤(zū)中(湖北南漳县东,宜城市西北,是富饶之地)有十万百姓,在汉水以南,颠沛流离,找不到依靠。樊城被围攻一个多月都无法解围,这事儿多悬啊!我恳请领兵救援。”看司马懿这么坚持,曹爽也不想和老前辈撕破脸,就同意了。

其实,当时已经有一支援军抵达了樊城前线,正在城外跟朱然带领的吴军对峙。而另一路进攻淮南的吴军很快被击退,所以前线的形势并没有司马懿说的那么危险。司马懿的目的就是借出征的机会巩固自己的地位,牢牢地掌握枪杆子,这样曹爽一伙才会对他有所顾忌,不敢做得太过分,也好为将来双方的斗争积累筹码。

司马懿领兵抵达了襄樊前线。吴将朱然一看司马懿来了,自己老板可说过,司马懿用兵如神,自然不敢应战。司马懿考虑到北方的士兵不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怕拖的时间长了,影响士气和战斗力,就在军队中招募敢死队,弄出挺大动静,摆出一副要跟朱然玩命的架势。朱然一看司马懿来真的,要发动总攻,直接掉头跑了。司马懿指挥军队追杀,杀伤和俘虏一万多人,还缴获了吴军的战船以及军需物资等。位于朱然身后,正带人在柤中打劫的诸葛瑾是司马懿的手下败将,看见朱然跑了,自己也赶紧溜了。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解除了樊城之围,皇帝又给了他两块地,加上之前已经受封两个县,如今司马懿有四个县的封地,食邑万户。

诸葛瑾虽然弱,但他的儿子诸葛恪,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倒是一号人物。诸葛恪驻军皖城,发展屯田,储备军粮,还动不动就骚扰一下曹魏。司马懿想讨伐诸葛恪,曹爽的代言人又出来阻挠了,说:“敌人占据坚固的城池,积蓄粮食,就是想吸引我们去打。我们长途跋涉去进攻的话,敌人的救兵必然赶到,到时候进不得退不得,估计捡不到什么便宜啊!”司马懿反驳说:“敌人的长处是水战。现在我们去攻城,同时留心观察敌人的动向。如果敌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放弃城池,坐船溜掉,我们不战而屈人之兵,靠谋略克敌制胜;如果敌人敢固守,冬天水浅,舰船无法行驶,敌人的援兵就要弃水登陆救援,正好暴露他们的软肋,对我们有利。”

魏正始四年(公元243年),诸葛恪又来打劫了,他进攻六安(安徽六安东北),掠走了一批魏国百姓。司马懿再次提出领兵讨伐诸葛恪,曹爽只好同意了。少帝曹芳还把老爷爷司马懿送到洛阳的津阳门外。可是,司马懿的大军刚到舒县(安徽庐江县西南),突然得到消息,诸葛恪把军需储备一把火烧了,放弃皖城根据地,逃跑了。诸葛恪是被司马懿吓跑的吗?非也,都是孙权的迷信思想惹的祸。有一位擅长望气的人告诉孙权,说你们打不过司马懿,要吃败仗。孙权就下令诸葛恪撤退了。

司马懿心想,这大老远来一趟,敌人的面都没见着,不能就这么回去啊。于是,他留下来兴修水利,帮助在这里施行屯田的邓艾,待了一段时间才返回。

看到司马懿两次远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破敌,曹爽非常不爽。在亲信的撺掇下,他也想到战场上试试身手,扬名立万。你司马懿不是打东吴吗,我就去讨伐西蜀。但司马懿不赞成他伐蜀,心想:当年老当家曹孟德都没做成的事儿,就凭你?拉倒吧。可是,曹爽怎么会听司马懿的呢,只许你出去打群架,我就不能找人练练了?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爽跑到长安,也就是司马懿过去的大本营,调集十多万大军,和征西将军夏侯玄一起进攻汉中。他们由傥骆道进兵,可是蜀军早就有所准备,据守险要之处,阻击魏军。魏军无法前进,后勤补给又非常困难,陷入了险境。

曹爽想调援兵,可是散骑常侍卢毓给他写信:“哥们,知难而退吧!”曹爽哪肯这么灰头土脸地回去啊,多没面子。于是,司马懿开始做夏侯玄的思想工作,说:“之前老当家第二次进兵汉中,讨伐刘备的时候,差点吃了大亏,这事儿你不是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是蜀军占据了险要地势,如果我军前进不得,往后退又遭到阻击,那就没救了。这个责任你担当得起吗?”司马昭是夏侯玄的副将,也在做夏侯玄的思想工作,夏侯玄被司马爷俩连劝带吓唬,就跑去说服曹爽,终于决定撤兵。在撤退途中,果然遭到蜀军截击,魏军遭受重创。曹爽沙场建功的战略意图算是彻底失败了。

这次失败有曹爽自身的原因,他跟他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纸上谈兵的亲信们缺乏指挥大规模作战的经验。曹操、司马懿都没能完成伐蜀大业,凭他们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实在有点自不量力。另外,西部战区是司马懿坐镇近十年的大本营,那里的将领都是司马懿的老部下,怎么可能甘愿听曹爽的调遣呢?名将郭淮给夏侯玄做先锋,看见形势不对,马上掉头就走,根本就不听指挥。所以,曹爽想在西北前线建功,无异于痴人说梦。

司马懿与曹爽的较量从战场上延续到朝堂上。正始七年(公元246年),那个被司马懿吓跑的朱然又回来了,他带兵洗劫柤中。柤中是个好地方,物产富饶,所以大家打劫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来这里。当地的几万户老百姓越过汉水,逃到了北岸。司马懿认为应当将这些老百姓就地安置,不要让他们再回去了。可是,曹爽不同意,说:“关键是把汉水以南的军事防御和生产生活搞好,让这些老百姓背井离乡,留在汉水以北,不过是权宜之计,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啊!”司马懿跟他争论,说:“您这话说得不对,置身于安全的地方自然安全,置身于危险的地方自然危险。所以,兵书上是这么说的:‘成败,形也;安危,势也。’不管是治理百姓还是指挥军队作战,把握形势,顺势而为,都是关键所在。这点您不能不察啊。话说回来,如果吴军用两万人在汉水上阻击我们的援兵,用三万人在汉水以南跟我们对峙,再用一万人洗劫柤中,我们该怎么办呢?”

曹爽接不上话了,说不过你,没关系,反正我就是不按你的意思办。他把逃难的百姓又都赶了回去。吴军果然又来打劫,掳走了数以万计的魏国百姓。司马懿说的这番关于形势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顺应形势,个人的努力也要建立在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上,逆势而为的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

老虎不发威,暂且装病猫

和曹爽等高调、张扬的年轻人比,老臣司马懿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当时,分管祭祀典礼、文化教育工作的太常常林是司马懿的同乡和前辈,所以司马懿对他非常尊敬,每次见面都要拜他。司马懿继承父亲严格的家教作风,训诫自己的子弟:“势头太盛、太满是道家非常忌讳的事情。一年四季还有推移变化,我司马懿何德何能,可以一直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必须保持低调,贬损再贬损自己,或许可以免祸啊!”

这样的道理,阅尽人间沧桑的司马懿懂,曹爽和他手下的年轻人不一定懂。他们做事越来越过分了,开始剥夺掌握在司马氏手中的兵权。当时,驻扎在洛阳的禁卫军有四营,分别由曹爽的弟弟曹羲和司马师统领。曹羲是中领军,是中央警卫团的司令员;司马师是中护军,副司令。可是,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曹爽宣布裁军,裁的就是司马师手下的两个营,也不是真裁,而是把这两个营的禁卫军并入曹羲手下。这就碰了司马懿的底线了,别的我可以忍,抢我的枪杆子、刀把子,再忍下去就没活路了。能忍则忍,忍常人所不能忍,但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无须再忍了。

除了裁军,曹爽还迈出了危险的一步,把一直贴身照顾小皇帝,垂帘听政的郭太后从皇帝身边赶走了。原来娘俩一直住在一起,曹爽说皇帝大了,需要个人空间,就让郭太后回自己的寝宫——永宁宫居住了。这个郭太后的家族与司马懿存在姻亲关系,把太后跟皇帝分开,也是在间接打击司马懿的势力。这两个危险的信号让司马懿明白,他必须采取行动了,否则就只能任人宰割。老虎被激怒了,就会一跃而起,扑向猎物,但司马懿这只老虎比较聪明,整合了老虎与老狐狸的优点,他没跳起来,反而趴下了。都说“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司马懿还真就躺下装病了。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去世了。司马懿打报告说:我和夫人相濡以沫几十年,她这一走对我打击特别大,悲伤不已,病从中来,所以,请允许我退居二线养病,朝政我就不再插手了。曹爽没理由不同意啊,就差敲锣打鼓欢送了,老家伙终于出局了。他们哪里知道,这只老虎只是暂时趴下了,蓄势待发,寻找时机。没有了司马懿在那儿碍手碍脚,曹爽等人更加嚣张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大司农桓范提醒曹爽:“你们哥几个大权独揽,掌握着禁军,所以不要一块出城,万一图谋不轨的人关了城门,谁都进不来,那就麻烦了!”曹爽回答得很干脆:“谁有这个胆子!”狂妄过头了就是疯狂,上帝要你灭亡,必先要你疯狂!

不光是曹爽看不穿司马懿的真实意图,跟司马懿一条战线的人也感到困惑。孙礼在出任并州刺史的时候,去跟司马懿辞行。司马懿看他脸色不好看,又沉默不语,就问:“你是不是嫌并州这块地盘太小啊?还是因为当年处理清河、平原两郡划界的事儿得罪曹爽入狱,耿耿于怀?你这就要远行了,怎么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呢?”孙礼说:“明公说的什么话,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也不会把个人的官职和那些老黄历放在心上啊。我还以为您能像伊尹、吕尚那样振兴大魏,不辜负先帝的嘱托,建立流传后世的功勋。但现如今魏国陷入困境,形势动荡不安,我高兴不起来是因为这个啊!”孙礼很感性,说着就哭起来了。司马懿连忙制止他:“打住,忍常人所不能忍!”

来向司马懿辞行的不止孙礼这么一个刺史,曹爽的亲信李胜要回本州(荆州,李胜是荆州南阳人)当刺史,也来向司马懿辞行。当然,目的就不像孙礼发发牢骚那么单纯了。这一次,司马懿展现出了他的影帝范儿,演技高超。司马懿让两个侍女搀扶着自己出来见李胜,颤颤巍巍的,连衣服都拿不住,掉在了地上。又指着嘴说口渴,侍女就呈上一碗粥,司马懿装作连碗都接不住,直接上嘴喝,粥都流到了胸口上。这不是骗人啊,简直是恶心人。

李胜:“明公,我要回本州担任刺史了,特意来跟您辞行。大家都说您过去的风疾(当年司马懿为了不应召,拿来搪塞曹操的借口,过了几十年大家还记得这事儿)复发,没想到您的身体健康状况差到这个程度啊!”

司马懿装作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来,说:“年纪大了,一身毛病,没两天活头儿了。你要去并州当刺史啊(古汉语中,‘本’与‘并’发音相近。孙礼刚去了并州,李胜去了往哪搁啊),并州跟胡人挨得近啊,要加强防备。恐怕我们不能再见了,我就把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托付给你了,以后请你多多关照。”

李胜纠正说:“我是回本州,非并州。”

司马懿继续装糊涂:“您方到并州(‘非’与‘方’发音接近),初来乍到的,一切小心啊!”

李胜有点不耐烦了:“我回荆州!”

司马懿这才“明白”过来。“我年纪大了,神志不清,没明白你的意思。你是回本州啊,凭你德高望重,一定可以建功立业。”

李胜完全被司马懿迷惑了。出了司马家,就跑去跟曹爽打小报告,说:“司马懿那个老家伙不过是行尸走肉,就剩一口气了,魂都出窍了,用不着担心他。”曹爽等人彻底放下了对司马懿的戒备之心。老虎装病猫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了。

老虎终于露出爪牙

大的事变发生之前,总会有一定的预兆,尤其是生性敏感的人,就会有所感应。曹爽的亲信何晏就有不祥的预感。正始九年(公元248年)腊月二十八,何晏找人给他解梦,说自己梦见几十只青头苍蝇落在鼻子上,挥之不去。对方告诉他,鼻子处于五官中尊贵之位。这个梦不是什么好兆头,说明身居高位的人要掉下来,骄狂的人要有灭顶之灾。果然,几天之后灭顶之灾就降临了。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腊月初三,曹爽兄弟陪着皇帝去给曹叡上坟。司马懿决定在这一天发动政变,彻底解决掉曹爽一伙人。为了这天,司马懿已经做了长期、充分的准备,包括争取元老重臣的支持,安排司马师网罗死士,也就是亡命徒,作为政变时的武装力量使用。政变的头一天晚上,气氛空前紧张,司马懿派人去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情况怎么样,派去的人回来汇报说司马师睡得挺安稳,司马昭辗转反侧睡不着。可能是司马昭心理素质不如大哥,也可能如《晋书》上所说,司马昭直到政变前夜才被告知,之前一直是司马懿与司马师在谋划,没给他透口风。突然知道这么大的内幕消息,惊天阴谋,能睡得着才怪。

第二天一早,曹爽、曹羲、曹彦哥几个才陪着皇帝出城,他们前脚走,司马懿后脚就带兵到了皇宫的大门口,向郭太后汇报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得到批准后,司马懿让司马孚、司马师、司马昭带领一支队伍保卫皇宫和太后,封锁城门,自己则带领另一支队伍去武器库抢装备,然后按计划到城外封锁洛水上的浮桥。司马懿借郭太后的名义,任命司徒高柔代理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接管曹爽的军队;任命太仆(皇家弼马温)王观代理曹羲中领军的职务,接管禁军。生死关头,这些元老重臣的支持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司马懿对高柔说:“您就是周勃啊!”想当年,吕后去世,吕氏余党意图谋反,篡夺刘汉江山,周勃接管禁军,剿灭吕氏余党,迎立了汉文帝。

在历史上,有很多偶然因素影响甚至决定了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甚至整个历史进程,让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增添了历史本身的魅力。司马懿去武器库要经过曹爽的府邸。恰好在曹爽家门口发生了交通拥堵,队伍停滞不前。曹爽的老婆比较有胆识,就叫一个叫严世的手下到门楼上去,狙杀司马懿。可是,偏偏这时候曹爽的另一个部下,名叫孙谦,几次阻止严世射箭,说:“以后事情不定什么样呢,你何必这样呢?”结果,司马懿逃过了一劫。如果当时他被严世射杀,政变的结局,曹魏的命运,乃至整个中国以后的历史走向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还真不好说。

武装了自己的队伍之后,司马懿跟太尉蒋济同乘一辆车,借以壮大声势,前往洛水浮桥,阻挡曹爽兄弟返回洛阳。司马懿上疏皇帝曹芳,说曹爽专权,意图谋反,经太后批准,罢免他们兄弟的官职,保留他们的爵位,回家待着,不得阻挠皇帝回宫。如果敢挟持皇帝,军法论处。曹爽看到这份奏疏,当时就蒙了。大过年的,这是要干吗啊!曹爽一时没了主意,只好就地扎营,构筑防御工事,并紧急抽调了附近屯田的士卒前来护驾。司马懿一看曹爽玩起了野营,赶紧给皇帝送来了帐篷、锅碗瓢盆,下属之间闹矛盾,不能让老板跟着受罪啊!

前面说过,大司农桓范曾经提醒曹爽兄弟不要一起外出,至少要留个人看家,以免有人趁机举事。可是,曹爽压根没往心里去,现在果然应验了。正在曹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桓范从城里跑出来,又来给曹爽出主意了。本来司马懿也非常赏识桓范,想拉拢他,让他代理中领军的职务,接管禁卫军。桓范也有心响应司马懿,可是他儿子反对,认为他应该出城去追随天子,结果桓范一犹豫,站错了队,跟着曹爽一块倒霉了。

司马懿听说桓范跑去跟曹爽混了,就跟太尉蒋济说:“曹爽的高参去了。”蒋济回答:“桓范是有好主意,可惜劣马都舍不得槽头的那点豆子,曹爽胸无大志,也舍不得他的爵位和富贵,所以,桓范的好计策也没有用武之地啊。”上次桓范支招,曹爽就不听,这次会有不同的结果吗?

桓范跟曹爽兄弟会合之后,就替他们谋划,建议他们带着皇帝去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天下,调兵讨伐司马懿。曹爽听了之后,心想这是要打内战啊,得冒多大风险啊,这活儿太累。曹羲比他哥好不到哪去,也很磨叽。桓范看他们还是犹豫不决,就对曹羲发飙(曹爽毕竟是大老板,不好直接对着他骂娘),说:这都明摆着的事儿,你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以你们的身份,想做回一个老百姓,过太平日子,怎么可能呢?匹夫挟持人质,还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呢,你们跟在天子身边,号令天下,谁敢不从?(简直就是屠龙宝刀在手)曹爽兄弟还是不吭声,他们哪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

桓范继续跟他们磨嘴皮子,不磨不行啊,已经站队了,这哥俩要是不成事儿,自己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你们有一支部队就在城南,而洛阳屯田部队的指挥部也在城外,你下个命令,就能召集人马。许昌又没多远,路上花不了多少时间,那也有武器库,足以武装我们的军队。你们可能担心粮食问题,没关系啊,我揣着大司农的印信呢,可以调粮。兵啊,粮啊,武器装备啊,根据地啊,还有皇帝这块金字招牌,什么条件都具备了,为什么不大干一场呢?”可惜曹爽兄弟就是没有大干一场的准备,也没有跟司马懿对决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桓范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曹家兄弟还是下不了决心。

司马懿这时候也没闲着,他开始打心理战,想办法稳住曹爽兄弟,以免他们听了桓范的,另立朝廷,跟自己打内战。所以,他派人给曹爽送信,说只要你们认罪服法,交出权力,可以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继续当侯爷,享受荣华富贵。蒋济也给司马懿背书。司马懿还指着洛水赌咒发誓,说我要说话不算数,就掉河里淹死喂鱼。曹爽纠结了一个晚上,天亮的时候终于拿定了主意,把刀一扔。“司马懿就是想夺权嘛,给他就是了。我回家当个土豪,一样快活。”桓范气得破口大骂,说:“你们老爸是英雄,怎么生出你们这样的狗熊来,别说狗熊,简直就是小猪崽子,牛犊子。我干吗站你们这队啊,跟你们一块遭殃?”没办法,路是自己选的,后悔也来不及了。曹真的儿子没出息,他自己的儿子也不怎么样,桓范走到这一步,还不是因为儿子出的馊主意。

来得有些晚的政治巅峰

曹爽把司马懿的奏疏呈送给了曹芳,请曹芳撤销自己的职务,还向司马懿请罪。皇帝平安回到了洛阳,司马懿政变成功,现在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但他对太后和皇帝的态度一如从前,并没有不敬之处。至于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那就另说了。什么保性命,保富贵,那都是心理战策略,曹爽当真,他还以为自己跟司马懿是内部矛盾,犯不着你死我活的,可是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早已经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我矛盾。

曹爽兄弟返回府邸之后,司马懿担心军队里有曹爽的余党,所以没有动用军队监视他们,而是征调了八百民兵,监控曹爽的府邸。曹爽府邸的四个角上都修起了瞭望楼,民兵们站在楼上,对府内的情况一览无余。曹爽心情郁闷啊,拿了把弹弓,打算去位于府邸东南角的后花园里打鸟玩,刚走了几步,就听到瞭望楼上有人喊:前任大将军往东南方向去了。曹爽傻了,回去跟哥几个商量,揣测司马懿究竟要怎么处置他们。

曹爽耍了个小聪明,决定试探一下司马懿的想法,就给司马懿传条子,说我家里揭不开锅了,周济点粮食吧。司马懿果然马上送来了米、肉、盐、豆。曹爽这下放心了,满心欢喜,看来司马懿果然信守承诺,不会要自己的命,就是软禁而已。大难临头,还心存侥幸,实在是智商堪忧。

有个叫张当的太监,用宫女贿赂曹爽。司马懿让廷尉(首席大法官)审问张当,张当供认:曹爽跟何晏、邓飏、丁谧、李胜、毕轨等人要造反,时间就定在三月中旬。有了这份口供,曹爽兄弟和他们的几个铁杆亲信都被抓了起来。司马懿任命卢毓代理司隶校尉,就是曹爽伐蜀的时候让他知难而退的那位,负责审讯曹爽及其同党。审出个结果后,由于案情重大,经三公九卿等大臣开会讨论(廷议),最后报皇帝批准,认定曹爽等人谋反罪名成立,诛三族。

张当应该是屈打成招,谋反的罪名对于曹爽来说确实有些冤枉。如果他真的有心谋反,必然会听从桓范的建议,挟天子号令天下,跟司马懿拼个你死我活。犯下谋反大罪,怎么还会指望司马懿放自己一马,回家做个土豪呢?曹爽没有谋反的胆量和野心,他跟司马懿之间是纯粹的权力斗争,甚至都没有料想到事态会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才幻想司马懿会保全自己的性命。这么看,曹爽还是太嫩了,政治斗争经验不够丰富,对斗争的残酷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点傻,有点天真。但司马懿不会给他留下咸鱼翻身的机会。

诛杀了曹氏兄弟及其骨干之后,对于与曹爽一党有关系的其他人等,司马懿采取了宽大政策,充分贯彻了“首恶严惩,胁从不办”的方针。如果说平定公孙渊是司马懿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那么,铲除曹爽则让司马懿登上了政治生涯的巅峰。三国中后期,最迫切的社会需要是统一和稳定,如果任由曹爽这些年轻人瞎折腾,只会乱上加乱,拖延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影响政治稳定。从这个角度说,司马懿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是具有正面意义的。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元老重臣治国,总好过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铲除曹爽、大权独揽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年过七十。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的政治巅峰来得太晚了,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治理魏国,平定天下呢?

平生最后一战

政变结束后,曹芳又给司马懿封地,把他的封地由原来的四个县扩充为八个县,食邑两万户。另外,“以后大家汇报工作的时候不能直呼司马懿先生的名字”,以示尊重。曹芳还要任命司马懿为丞相,但司马懿坚决不接受。他不想被人看作曹操那样的权臣,虽然现在魏国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里,司马孚担任尚书令,司马师担任卫将军,司马昭任安西将军,镇守关中。司马懿不肯当丞相,曹芳就要给他加“九锡”,也就是九种特殊的赏赐,意味着司马懿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司马懿还是不领情,历史上,加“九锡”就是禅让的节奏,那就更说不清楚了。司马懿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不想被人误会有谋权篡位的野心。至于子孙们怎么想,怎么做,他就管不着了。道法自然,那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

尽管司马懿小心行事,不想落人口实,可是,树大招风,还是有人不满他们司马家大权独揽,向他发难。镇守扬州的王凌在蒋济去世后,被司马懿晋升为太尉,可是王凌根本不念司马懿的好,跟他的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密谋造反。他们的计划是拥立楚王曹彪,以许昌为国都,然后讨伐司马懿。正谋划着呢,令狐愚突然因病去世了。按理说,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啊,得力帮手都没了,王凌应该就此打住。但王凌这个人固执,一条道跑到黑,令狐愚死了,没关系,我自己干。

令狐愚有两个亲信,一个叫杨康(跟金庸小说里的角色一样,也是卖主求荣的货色),一个叫单固,他们都参与了谋反的计划。令狐愚一死,两个人蒙了,老板没了,自己该何去何从?单固借口自己有病,辞职了;杨康被司徒高柔调到了朝廷任职。到了首都,他马上揭发了王凌与令狐愚的阴谋。司马懿得到消息后,不动声色,他要等王凌的老狐狸尾巴露出来再出手,并派黄华接任兖州刺史。这个王凌可能是年龄比较大了,有点犯糊涂,竟然又去联络黄华,让他跟自己一块造反。黄华是司马懿的人,这不自投罗网吗?在掌握了王凌谋反的确凿证据之后,司马懿调兵遣将,讨伐王凌。此时是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时年七十三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度领兵出征。不过,他的对手更可敬,王凌都八十岁了,还要造反,真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啊!

进军途中,司马懿对王凌展开攻心战。“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真高!第一,以皇帝的名义赦免王凌;第二,以自己的名义给王凌写信,让他认清形势;第三,让王凌的儿子王广给他爸写信,劝说王凌放弃抵抗。可以说是软硬兼施,还给对方留下了一线希望,王凌的心理防线很快就崩溃了,而且他确实没有实力跟司马懿一决生死。他派人先行一步,带着自己的印绶、节钺和亲笔信,向司马懿请罪。在信中,王凌把责任都推到了令狐愚这个死人身上,反正死无对证。“我那个去世的外甥令狐愚被小人蛊惑,妄言造反,我马上让他闭嘴,他话都没来得及说完。可是头上三尺有神明,事情已经被别人知道了,最后被揭发,我知道这是杀头、灭族的大罪。父母生了我,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虽然我身犯重罪,还是得到了赦免。现在,我派人送上自己的印绶,我自己马上就到,按照皇帝的诏书绑了自己,认罪服法。”

王凌坐船去迎司马懿,果然自己绑了双手,光着膀子,跪在船头谢罪。司马懿让人过来为他松绑,把衣服穿上,那么大岁数了,别着凉。王凌心中窃喜,以为司马懿真的会放他一条生路,就坐一条小船靠近司马懿的旗舰,想登船见司马懿。距离司马懿的旗舰还有十多丈距离的时候,被人拦住了。王凌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高兴得太早了,他扯着嗓子朝司马懿喊:“你要召我来,写个便条就行了,我敢不来吗?何必兴师动众呢?”司马懿答道:“您可不是一张便条就能召来的人。”王凌急了,冲司马懿嚷嚷:“你对不住我!”司马懿答复:“辜负你没关系,我不能辜负国家啊!”司马懿派人将王凌控制住。

直到这个时候,王凌还心存侥幸,他向司马懿要钉棺材的钉子,想看看司马懿什么反应。司马懿果然满足了他的要求,王凌这才死了心。就这智商,还造反,实在是自寻死路。司马懿派人押送王凌去洛阳,中途王凌自杀。司马懿则继续前进,进入了王凌的大本营寿春。还记得第一个揭发王凌、令狐愚谋反的那个杨康吧,司马懿在审问令狐愚的另一个亲信单固的时候,让杨康跟他对质,结果两个人都没把自己择干净,全都栽进去了。王凌、令狐愚打算拥立的楚王曹彪也被逼自杀。

平息王凌叛乱,耗尽了司马懿最后一点精力,同年,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他没有时间和机会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平定天下的使命只能交给子孙完成了。虽然他的孙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建立了晋朝,但司马懿终其一生,都为曹魏效力,没有表现出不臣之心,至于身后事不是他能管的,也不能因此责备他早有谋权篡位的野心。

同类推荐
  • 无际商皇

    无际商皇

    成长类历史架空文,剧情逻辑清晰,涉及官场斗争、王朝战争、商业战争和种田发展等内容。
  • 景隐

    景隐

    生于隐世,宗族景氏。殷亲难救,父母难移。看破云禅,生而为人。不宗不受,百转千回。岁五而成,八载而立。破落生死,天下雄战。厉兵秣马,名垂无留。再若云内,望复丹田。甲子之约,荣归故里。一部从氏族到流浪,从入伍到归族,从过去演绎未来。野外求生,拜遇恩师。光荣入伍,特种生涯。念书入学,再起纷争。一场凡人与修士的碰撞,开启,科技与自然的极限对战,百年时间,外星科技降临,看主角如何从人到神。
  • 大宋帝皇

    大宋帝皇

    一次醉酒赵吉穿越成了大宋端王赵佶,知道自己多少斤两的赵吉还是决定顺天应命捡个皇帝当当……
  • 大楚国公爷

    大楚国公爷

    这一年,大争之世这一年,大楚称霸中原,万国来朝这一年,少年打马自西而来......
  • 我要下南洋

    我要下南洋

    嘉庆初年!这是最后的好时代了,郑信大帝余威犹在,德川家齐还能压制的住那帮穷疯了的武士,朝鲜李祘还在心里怀念着大明,越南阮朝刚刚放了法国人的鸽子!农学狗陈维带着一头叫做白爷的种猪来到了这个时代!他不想跟着王聪儿钻山沟,向南!南洋才有出路!每天稳定两更,请放心收藏!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虚空崩塌

    虚空崩塌

    汪昊宇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手机里居然多了一个人工智能!更让他感到震撼的是,人工智能告诉他,巨大的变化正在无法察觉之处发生,他所熟悉的平静生活即将一去不复返!无数异世界正在与地球世界发生连接,这对人们来说,是灾变还是机缘?这场大变故的背后,又是何方势力在悄然推动这一切?——那可是我们能够揣测的事物吗?
  • 东皇仙君

    东皇仙君

    少年逆天崛起,仙界劫难来临,执三尺青峰,掌万古轮回!
  • 低调翱翔

    低调翱翔

    每个人都有这完全唯一的生活,就好像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纸上画不出完全相同的圆。那如逝水般淌过的流年,又怎能如风般吹过无痕呢?无论怎样,快乐、悲伤、幸福、苦难,都将在记忆的模板上,刻下深深地烙印。从懂得思考开始,人类也就有了记忆。闲暇之余,将那埋藏心底多年的往事拿来翻阅,仍有温度。就像一部冗长的小说,温韵、恬淡,于琐碎单调中,给人轻松,愉悦而温暖的回味。
  • 冒牌神王

    冒牌神王

    第一年,秦念怀疑无障碍系统出了问题,而不是自己出了问题。第二年,年仅六岁,他锻体八十二重,一巴掌拍死个炼气期修士。他意识到系统没问题,是自己天赋异禀!然后,他的修为一直增加,锻体层数也随之增加,然后天劫来了,渡劫之后他依然是锻体期。一个锻体期修士,于人间全无敌,直到某天他耐不住寂寞,一拳把天穹砸了个窟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武精魂

    神武精魂

    仇恨不过是强者之路的一条荆棘。淬体炼魂,重铸先天之体,筑灵台逆阴阳,注定不平凡的陈林,是选择背负复仇的使命,还是选择另外一条道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踏虚天

    踏虚天

    一个网瘾少年被虚空来客带到异域的故事.....一剑可断山劈海,一念可掌星执月至尊路,禁地出,万族成道谁为锋!可我只想回家玩游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