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6400000027

第27章 担负新的重任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双法”的重点从用于基层的管理和技术方面,转移到了用于规划和为大型企业重大管理决策提供论证方案方面。

有这样的一个转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时国家开了一个关于长远规划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要克服过去不讲究经济效益的老毛病,要找出最优方案,各个部门都要实行优选法。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许多的省市和部门都找到了华罗庚。

一天,华罗庚收到了煤炭部部长的来信,信上的大意是:现在,我们国家的能源紧张,所以对资金的利用要非常谨慎。就煤矿而言,资金是投在山西还是投在河南,还是投在贵州,各个地方都有可行性报告,但是到底投在哪儿最好,就变成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希望华罗庚能够对煤炭基地的开发规划进行研究。

接到信后,华罗庚组织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电力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的专家进行了讨论,随后又以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为课题组长单位,组织煤炭、电机、铁道、航海、通信、能源等学会的20多位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赴两淮进行考察。

1982年夏,安徽两淮百里煤田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华罗庚冒着近40度的高温,拄着根拐杖,头戴柳条帽,身穿矿工服,一瘸一拐地下到了矿井里,同工人、技术人员攀谈、了解情况。

到了星期天,大家都休息了,华罗庚却躲进了小屋,对这几天的了解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他常常从清晨5时多开始工作,一直至夜里23时。

对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大家看了是既敬佩又心疼,同行的专家对他说:“华老,您能不能每天少工作一个小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还希望多和您工作几年呢。”

看着大家那关切的目光,华罗庚笑着说:“我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才想多挤出点时间,否则留下太多的事情给别人做,我于心不忍啊。”

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啊,大家听了都默默无语。只是自此后,主动加班的人越来越多。

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华罗庚他们用“双法”论证和规划了两淮煤炭基地15年开发规模、建井顺序及外部配套工程的方案。

7月份,煤炭部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对论证报告的验收会。在这次验收会上,专家组提出的两淮煤炭开发方案论证报告,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煤炭部部长对华罗庚说:“你领导的专家组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10个煤炭基地的长远规划工作都希望你们参加咨询论证。”

这是对华罗庚领导的专家组的最直接的认可。本来此时华罗庚能够稍事休息,但是在8月份,他又不顾众人劝阻,再下淮南,到生产的第一线去办“坑口学习班”,帮助两淮煤矿培训人才。

此时的华罗庚毕竟年逾古稀,连续两个月的艰苦的煤矿生活,已经快榨干他的精力,此次又跑到第一线,他的身体明显吃不消了。在一天夜里,他的心肌梗塞病又发作了。

煤矿派出专车,连夜把华罗庚护送回北京医院。

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华罗庚终于暂时脱离了危险期,被送进了监护病房。

面色苍白的华罗庚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鼻孔里插着氧气管,手上扎着输液针。床边的心电监护仪,不时地发出报警的声音,那是他的心脏不规则的跳动引起的。

华罗庚对一切好像一点都没有察觉,他的脑子还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着进行中的工作。

这时,主治医生悄悄走了进来,看了看监护仪的情况,又进行了一番诊视以后,轻声说道:“华老,上次您出院的时候,不是叮嘱您不要这么操劳吗?您怎么不听话啊?”

华罗庚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也没想到自己的身体这么差,我们在一起的有100多人,他们都比我忙多了,日夜不停地工作。大家知道我身体不好,什么都不让我干,没想到我还是病了。是老的,不是累的……”

为了能够让华罗庚安心养病,医院领导下达指令:禁止一切探访。本来华罗庚打算等病情稍微稳定一点,就召集他的学生们来医院,大家一起商讨问题,但是医院的这个命令,让他的这个想法落空了。

华罗庚躺在病床上,不停地在想,“我能干点什么呢?既不违反医院的规定,又不把这时间白白浪费了?”

突然一道灵光,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对,我应该把数学手稿重新回忆记录下来。”

其实这个想法早就有了,但是他一直踌躇不定:其一,时隔多年,不知道从哪里回忆;其二,推广“双法”规模较大,费力较多,何况在推广过程中又有各种阻力,必须边排除干扰,边摸索前进;其三,蒲柳先衰,精力不济,基础科学是建房筑塔的基础,不可削弱,因而又得放上一些精力。因此对回忆和重写不敢轻易从事。

现在躺在病床上无事可做,正好是把那本失去的手稿回忆出来的好时候。华罗庚想到这里,便行动了起来。

几个月过去了,在出院的时候,华罗庚已经寻回了失却多年的把数学方法有效地用于计划经济理论的思想,而且还在病榻上为《数学方法与国民经济》一书写下了动人的序言。

其中写道:

但总算基本上补了一些出来了,可能忘记的更多,但也还可能有在那时的水平上加上20年来摸索经验的稍有提高处。但写法不能再是通俗易懂的笔调,因为那将多花许多倍的精力,考虑到与生命抢时间,尽心尽力为祖国,我将我血荐轩辕,因此,推导不再是步步写出,而是要求读者有独立推理能力。

总之,所写出来的不能算是著作,而是一扎扎杂乱的草稿,但是能用现代计算工具,有现代计算机运用的人,完全可以看得懂用得上……

华罗庚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个两淮煤炭基地规划方案结果是:建井周期可以缩短一年半至两年;建设规模可以加大,至20世纪末每年可减少北煤南运3000万吨,缓和津浦、京汉两条铁路运输压力。

十年后通过淮河、长江、大运河每年可以运煤1400万吨,节约大量运费。利用淮河运输不仅可以不占或少占农田,还可以挖航道造田,并为数十万亩农田创造灌溉条件,为城市提供清水,改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此后不久,万里副总理专门接见了华罗庚,对他们的工作给了很大的鼓励,并对今后的工作作了指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万里要求华罗庚积极主动参加国家的长远规划工作,组织专家参加这些工作;组织人研究国家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与国外合作的项目。

随后他又提到了大庆的问题,说大庆在我们国家高产稳产已20年,能否继续稳产和高产,如果要投资,到底是投在大庆,还是投在胜利油田,或者投在新疆等。

像这样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的项目都交到了华罗庚手中,让他帮助完成规划。虽然这时的华罗庚已经满头白发,但是面对党的信任,他勇敢挑起了一个个重担,而且都圆满地完成了。

华罗庚将国民经济中所用的数学方法归纳为36个字:

大统筹,广优选,联运输,经统计,抓质量,理数据,

建系统,策发展,利工具,巧计算,重实践,明真理。

1985年春天,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传出令人兴奋的新闻:华罗庚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会后,众多的记者将华罗庚围在了中央。有的记者问:“华老,您这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有何感想?”

华罗庚微微一笑,说道:“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其次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有的记者问:“您对下一代有什么样的希望和要求?”

华罗庚回答道:“我希望学生们能多学多思,多动手。多学,就是要启发学生们自学,不是靠灌输。古人提倡读万卷书,现在万卷书也不算多,放在硅片上就那么薄。”

“一个手提包就是一个图书馆。”他的学生插话说。

“是啊,光学还不行,要多思。国外有人说:中国学生考起来都呱呱叫,而要作毕业论文,就显得思索不够,独立思考不够。有的学生作出了非标准答案,不仅不应扣分,还应当加分。现在不会思考,将来不如一台电子计算机。”

众人听了纷纷点点头,华罗庚又说:“现在青年人羡慕老年人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这是可贵的;中年人羡慕老年人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这也是可贵的;老年人羡慕青年人有朝气、身体健康、思想活跃,这是老年人不能再获得的。所以,历史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胜古人。”

有的记者问:“华老,您今后有什么打算?”

他笑着说:“我计划在有生之年做两件事。其一,继续为国家一些重科技项目出力;其二,中央领导同志叫我写回忆录。前一件是必须做的,后一件事想做,但是不知是否力所能及。”

对于让华罗庚写回忆录的事情,叶剑英和胡耀邦都曾经要求过。胡耀邦曾经在1982年给华罗庚的一封回信中这样写道:

如果自然界能宽限你更多的日子,我希望你能把你一生为科学而奋斗的动人经历,以回忆录的形式写下来,留给年轻人。

你那些被劫走失散的手稿中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和创见,能不能夹在其中叙述呢?完成了它,我认为就是你在科学上的超额贡献了。

华罗庚曾对他的朋友秦文亮说:“耀邦同志要我写回忆录,唉!叫我怎么下笔呢?”

是啊,他的一生实在太复杂太坎坷,从何下笔呢?实在难啊!所以这一工作迟迟未能动手。

在这次记者的提问中,华罗庚将写回忆录作为自己日后需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可是直至他去世也只是写出了一个提纲。最后的《华罗庚》由他的弟子王元花了整整八九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

王元介绍写这本华罗庚回忆录时说:算起来,我开始写作《华罗庚》大概是在1985年。当时华老还在世,有一天,我说要到他家去商讨写传记的事,他就在我动身之后没到他家前,写下了一个简短的自传提纲,但里面只是讲到了他的数学工作。等到我开始写的时候,我觉得不能只写数学。我觉得华老的一生有两点特别打动我:

“一是他自学成才。他只上过初中,即使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当教授,他的履历上也只有初中的文凭。这一点对中国的年轻人奋发向上有特别大的鼓励。”

“还有一点就是他的爱国,他第一次是1937年在英国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爆发,英国人要他留下教书,他却毅然放弃这些,在1938年回国,到了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

“他第二次是在美国,已经是伊利诺伊大学的终身教授了,但仍然带领全家返回祖国。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可以说是推动我写这本书的巨大动力。”

王元写这本书可谓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查证历史资料。翻开《华罗庚》一书,可以看到每一章的末尾那长长的参考书目、文件的目录。

有人曾惊异地问他:“你怎么能搞到这么多的材料的?”

王元说:“是下笨工夫,一点一滴地坐在图书馆里大海捞针得到的。我写华老与文学家写传记不同,这本书里不会有一点虚构的、所谓想象的东西,我所有的描述都有出处,我是要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华罗庚。”

华罗庚的一生要写得真实也实在是难,他的学术成就到底有多大?怎样去估计?他在中国近代科学与数学史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他在20世纪50年代回国值得吗?他从事普及数学工作值得吗?一切的一切都太难回答。

所以,这本30万字的书,王元竟写了八九年。《华罗庚》第一次面世是199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最近,《华罗庚》的修订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而且,以出版自然科学著作著称的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的英文版,该社的《华罗庚》日文版也在翻译出版中。

《华罗庚》出版以后,共印了27000本,其中中国台湾的九章出版社印的繁体字版本在台湾一地就卖了2000本,台湾的“中央图书馆”1994年就将其收入馆藏。

华罗庚所说的两件事都圆满地完成了,相信他在天之灵也会开心地笑的。

同类推荐
  • 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

    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时期著名政治家,列宁最亲密的战友,红军的缔造者,第四国际领导人,联共(布)党内反对派,所谓“托派份子”首领。1917年8月,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先后担任外交人民委员、海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由于和斯大林政见不合,受到迫害,被苏共宣布为叛徒、卖国贼,最终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国,193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38年在巴黎组织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党),反对第三国际。1940年被暗杀于墨西哥城。
  •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 康震评说李清照

    康震评说李清照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透过散落在历史书页里的斑斑点点,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走进这千年词史中的精彩意外,去领略其中那意外的精彩。
  •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叶永烈与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苏步青、淡家桢、陈中伟等院士有着很多交往,其中傅鹰院士还是作者的老师,这报告文学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与性格,记述了他们艰辛的奋斗历程。他是出身理工科的一位作家,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创作理论2000多万字的畅销作品。书中写了苍蝇专家、跳蚤专家、虱子专家、蚊子专家、蜻蜒专家,他们的科学研究鲜为人知。
  • 史海寻踪——戴逸传

    史海寻踪——戴逸传

    戴逸教授是我国当代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对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无论是在以其个人的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或者是以其声望与影响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论,都建树丰硕,贡献卓著,实处于执牛耳的翘楚地位。《史海寻踪(戴逸传)》是戴逸先生的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从戴逸先生幼年起生活环境,其在少年、青年时代走过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乃至于逐渐形成了性格、志趣、理想、爱好、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由高亚鸣著。
热门推荐
  • 天下编年史

    天下编年史

    明星赛开打!重要:此书为慢热、重度战略思考!因成长刻划较多,希望大家多给一些耐心,拜谢!竞技、生存、生活─三大领域鼎立用指挥与意识,洞悉战场!用技术与实力,对战敌方!用打造与配合,闪耀飞扬!天下...带各位走进真正的电子竞技世界!P.s.里面有许多彩蛋,欢迎各位前往挖掘!
  • 破天残

    破天残

    蛮荒魔兽算什么,在我脚下,皆如草芥绝世强者算什么,在我眼底,只是蝼蚁霸世王者算什么,在我手下,无非笑话天若阻我,我毁天!人若阻我,我杀人!我管他的修为,若辱,杀!我管他的势力,若辱,灭!我管他是什么人,若辱,毁!天残印算什么,若封,破!粉丝加群:一群群号:240349841
  • 徽商之踏雪寻梅

    徽商之踏雪寻梅

    皖南小镇,谢、商两家世代为商,青梅竹马,少年相爱,原以可享现世安稳,却未曾料烽烟起,战火燎,时局动荡,强敌在侧,避无可避……清晏,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我今日的选择,今日,我尚无法许你岁月静好,他日,我定会让你安享太平盛世。
  • 伏魔轮回

    伏魔轮回

    一段离奇的时空穿越,逐渐揭开了远古时期,以及如今世间很多鲜为人知的面纱……是妖魔也好,是鬼怪也罢,穿越时光轮回,也只为再与你相会……
  • 律诡将

    律诡将

    父亲过世后,我不经意间发现了枕头里藏着的一只黑色木盒,从此踏上了无法回头的路。
  • 龙吉的现代生活

    龙吉的现代生活

    似花的年纪,被父皇当做封神棋子。强嫁他人又,双双身死封神。伤心欲绝,不愿被天道摆布,自封于红鸾星。沉睡千年,醒来后不知什么变动,封神榜都已不见。众神不见,就剩我一个人。 看龙吉女王游戏人间,布道苍生。
  • 觉醒之破袭

    觉醒之破袭

    异族入侵,天地破碎,仙途阻断,何处觅得永生。天地为盘,谁为棋子,妖舞魔现,何处才得安宁,黄云只想做一个有血有肉,不被命运左右的修者。可,棋子早已落盘,命运早已注定,黄云真的能改变命运吗。那就让我们跟随黄云的脚步,一步步掀开下棋者神秘的面纱,斩断其下棋黑手。已有百万完本作品《盗墓仙缘》完本有保证,请放心收藏。
  • 伴君共浮生

    伴君共浮生

    捡起滑落在地上的毯子,蓝若秋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苦笑,他推开门走了出去。蓝若秋的车子像条黑豹一样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疾驰而过,十几分钟而已,那条黑豹突然像被一颗钉子扎进心里一样,发出一声巨大的悲嚎瞬间停在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宅邸前面,那是一座被花香和葱绿掩映的半开放式豪宅,感恩于它的主人的精心打理,它善解人意的表现出一种落寞等待中的华美。
  • 三国之我成了赤兔马

    三国之我成了赤兔马

    司马南穿越了,穿越到了三国,没成为人中吕布,却成了马中赤兔!司马南:我说我是火德星君下凡!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能日行万里,来去如风!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力大无穷,能生撕虎豹!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怎么就成了一匹马了呢?⊙﹏⊙!推荐我自己的书(我成了暗黑破坏神)
  • 无限斩妖之黑刃

    无限斩妖之黑刃

    持刀之人,心中亦有利刃。踏规则,斩宿命,破不死,断轮回。大地,山海,苍空,尽皆寂灭。奸人,歹人,横人,全数消亡。世间多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