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8300000006

第6章 我的大学生涯

这是我自传的第五部分了(一、我的故乡。二、我的童年。三、我到了北京。四、我入了贝满中学。)每段都只有几千字,因为我不惯于写叙述性的文章,而且回忆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拼在一起又太繁琐了。但是在我的短文里,关于这一段时期的叙述是比较少的,而这一段却是我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

我从贝满中斋毕了业,就直接升入了协和女子大学。我选的是理预科,因为我一心一意想学医,对于数、理、化的功课,十分用功,成绩也好。至于中文呢,因为那时教会学校请的中文老师,多半是前清的秀才或举人,讲的都是我在家塾里或自己读过的古文,他们讲书时也不会旁征侧引,十分无趣。我入了理科,就埋头苦学,学校生活如同止水一般地静寂,只有一件事,使我永志不忘!

我是在夏末秋初,进了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门的,这协和女大本是清朝的佟王府第,在大门前抬头就看见当时女书法家吴芝瑛女士写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金字蓝地花边的匾额。走进二门,忽然看见了由王府前三间大厅改成的大礼堂的长廊下,开满了长长的一大片猩红的大玫瑰花!这些玫瑰花第一次打进了我的眼帘,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这我认为是艳冠群芳、又有风骨的花朵,又似乎是她揭开了我生命中最绚烂的一页。

理科的功课是严紧的,新的同学们更是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数比我大好几岁。除了从贝满女中升上来的同学以外,我又结识了许多同学。那时我弟弟们也都上学了。在大学我仍是走读,每天晚餐后,和弟弟们在饭桌旁各据一方,一面自己温课,一面帮助他们学习,看到他们困倦了时,就立起来同他们做些游戏。早起我自己一面梳头的时候,一面还督促他们“背书”。现在回忆起来,在这些最单调的日子里,我只记得在此期间有一次的大风沙,那时北京本有“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谚语,春天风多风大,不必说了,而街道又完全是黄土铺的,每天放学回来总得先洗脸,洗脖子。我记得这一天下午,我们正在试验室里,由一位美国女教师带领着,解剖死猫,忽然狂风大作,尘沙蔽天,电灯也不亮了,连注射过红药水的猫的神经,都看不出来。教师只得皱眉说:

“先把死猫盖上布,收在橱子里吧,明天晴了再说。”这时住校的同学都跑回到自己屋里去了。我包上很厚的头巾,在扑面的尘沙中抱肩低头、昏天黑地的走回家里,看见家里廊上窗台上的沙土,至少有两寸厚!

其实这种大风沙的日子,在当时的北京并不罕见,只因后来我的学校生活,忽然热闹而烦忙了起来,也就记不得天气的变迁了!

在理预科学习的紧张而严肃的日子,只过了大半年,到了第二年――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起来了,我虽然是个班次很低的“大学生”,也一下子被卷进了这兴奋而伟大的运动。关于这一段我写过不少,在此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就是我因为参加运动又开始写些东西,耽误了许许多多理科实验的功课,幸而理科老师们还能体谅我,我敷敷衍衍地读完了两年理科,就转入文科,还升了一班!

改入文科以后,功课就轻松多了!就是这一年――一九二○年,协和女子大学,同通州的潞河大学和北京的协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校长是司徒雷登。我们协和女子大学就改称“燕大女校”。有的功课是在男校上课,如“哲学”、“教育学”等,有的是在女校上的,如“社会学”、“心理学”等。

在男校上课时,我们就都到男校所在地的盔甲厂去。当时男女合校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因此我们都很拘谨,在到男校上课以前,都注意把头上戴的玫瑰花蕊摘下。在上课前后,也轻易不同男同学交谈。他们似乎也很腼腆。一般上课时我们都安静地坐在第一排,但当坐在我们后面的男同学,把脚放在我们椅子下面的横杠上,簌簌抖动的时候,我们就使劲地把椅子往前一拉,他们的脚就忽然砰的一声砸到地上。我们自然没有回头,但都忍住笑,也不知道他们伸出舌头笑了没有?

但是我们几个在全校的学生会里有职务的人,都不免常和男生接触,如校刊编辑部、班会等。我们常常开会,那时女校还有“监护人”制度,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几个人或几十个人,我们的会场座后,总会有一位老师,多半是女教师,她自己拿着一本书在静静地看。这一切,连老师带学生都觉得又无聊,又可笑!

我是不怕男孩子的!自小同表哥哥、堂哥哥们同在惯了,每次吵嘴打架都是我得了“最后胜利”,回到家里,往往有我弟弟们的同学十几个男孩子围着我转。只是我的女同学们都很谦退,我也不敢“冒尖”,但是后来熟了以后,男同学们当面都说我“利害”,说这些话的,就是许地山、瞿世英(菊农)、熊佛西这些人,他们同我后来也成了好朋友。

这时我在燕大女校“学生自治会”里,任务也多得很!自治会里有许多委员会――甚至有伙食委员会!因为我没有住校,自然不会叫我参加,但是其他的委员会,我就都被派上了!那时我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最方便而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那时我们英文班里正读着“莎士比亚”,美国女老师们都十分热心地帮助我们排练,设计服装、道具等等,我们演得也很认真卖力,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过我们的戏――忘了是哪一出――鲁迅先生写过文章说爱罗先珂先生说我们演的比当时北京大学的某一出戏好得多。因此他和北大同学还引起了一番争论,北大同学说爱罗先珂先生是个盲人,怎能“看”出戏的好坏?我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因为我负责请名人演讲,我记得请过鲁迅先生、胡适先生,还有吴贻芳先生我主持演讲会,向听众同学介绍了主讲人以后,就只坐在讲台上听讲了――我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就这么一次,我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手里买到戏票的。

这次演剧筹款似乎是我们要为学校附近佟府夹道的不识字的妇女们,义务开办一个“注音字母”学习班。自治会派我去当校长。我自己就没有学过注音字母,但是被委为校长,就意味着把找“校舍”――其实就是租用街道上一间空屋――招生、请老师――也就是请一个会教注音字母的同学――都由我包办下来。这一切,居然都很顺利。开学那一天,我去“训话”,看到讲台前坐的都是中年妇女,只前排右首坐着一个十分聪明俊俏的姑娘。听课后我过去和她搭话,她说:“我叫佟志云,十八岁,我识得字,只不过也想学学注音字母。”

我想她可能是佟王后裔。她问我:“校长,您多大年纪了?”我笑着说“反正比你大几岁!”

这时燕大女校已经和美国威尔斯利(WellesleyCollege)女子大学结成“姐妹学校”。我们女校里有好几位教师,都是威校的毕业生。忘了是哪一年,总在二十年代初期吧,威校的女校长来到我们校里访问,住了几天,受到盛大的欢迎。有一天她――我忘了她的名字――忽然提出要看看古老北京的婚礼仪式,女校主任就让学生们表演一次,给她开开眼。这事自然又落到我们自治会委员身上,除了不坐轿子以外,其他服装如凤冠霞帔、靴子、马褂之类,也都很容易地借来了,只是在演员的分配上,谁都不肯当新娘。我又是主管这个任务的人,我就急了,我说“这又不是真的,只是逢场做戏而已。你们都不当,我也不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就当了!”于是我扮演了新娘。凌淑浩――凌叔华的妹妹,当了新郎。送新太太是陈克俊和谢兰蕙。扮演公公婆婆的是一位张大姐和一位李大姐,都是高班的学生,至今我还记得她们的面庞。她们以后在演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中,还是当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可是她们的名字,我苦忆了半天也想不起来!

那夜在女校教职员宿舍院里,大大热闹了一阵,又放鞭炮,又奏鼓乐。我们磕了不少的头!演到坐床撒帐的时候,我和淑浩在帐子里面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急得克俊和兰蕙直捂着我们的嘴!

我演的这些戏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青鸟》,剧本是我从英文译的,演员也是我挑的,还到培元女子小学,请了几个小学生,都是我在西山夏令会里认识的小朋友。我在《关于女人》那本书内写的“我的同学”里,就写了和陈克俊在“光明宫”对话的那一段。这出剧里还有一只小狗,我就把我家养的北京长毛狗“狮子”也带上台了。我的小弟弟冰季,还怕我们会把“狮子”用绳子拴起,他就亲自跟来,抱着它悄悄地在后台坐着,等到它被放到台上,看见了我,它就高兴得围着我又蹦又跳,引得台下一片笑声。

总之,我的大学生涯是够忙碌热闹的,但我却没有因此而耽误了学习和写作。我的老师们对我都很好,尤其是我的英文老师鲍贵思(GraceBognton)在我毕业的那一年春季,她就对我说威尔斯利女大已决定给我两年的奖学金――就是每年八百美金的学、宿、膳费,让我读硕士学位――她自己就是威尔斯利的毕业生,她的母亲和她的几个妹妹也都是毕业于威校,可算是威校世家了――她对于母校感情很深,盛赞校园之美、校风之好,问我想不想去,我当然愿意。但我想一去两年,不知这两年之中,我的体弱多病的母亲,会不会出什么意外?我对家里什么人都没有讲过我的忧虑,只悄悄地问过我们最熟悉的医生孙彦科大夫,他是我小舅舅杨子玉先生的挚友,小舅舅介绍他来给母亲看过病。后来因为孙大夫每次到别处出诊路过我家,也必进来探望,我们熟极了。他称我父亲为“三哥”,母亲为“三嫂”,有时只有我们孩子们在家,他也坐下和我们说笑。我问他我母亲身体不好、我能否离家两年之久?他笑了说“当然可以,你母亲的身体不算太坏,凡事有我负责”。同时鲍女士还给我父亲写了信,问他让不让我去?父亲很客气地回了她一封信,说只要她认为我不会辜负她母校的栽培,他是同意我去美国的。这一切当时我还不好意思向同学们公开,依旧忙我的课外社会福利工作。

那几年也是家庭中多事之秋,记得就是在我上中学的末一年(?),我的舅舅杨子敬先生逝世了。他是我母亲唯一的亲哥哥。兄妹二人感情极好。我父亲被召到北京来时,母亲也请舅舅来京教我的三个弟弟,作为家庭教师。不过舅舅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他们住在离中剪子巷不远的铁狮子胡同。

忽然有一天早晨,舅家的白妈,气急败坏地来对我母亲说,从昨天下午起舅舅肚子痛得利害,呕吐了一夜,现在已经不能说话了。我想这病可能是急性盲肠炎。――那时父亲正不在家,他回到福州,去庆祝祖父的八十大寿了。――等母亲和我们赶到时,舅舅已经断气了。这事故真像晴天霹雳一般,我们都哭得泪干声咽!母亲还能勉强镇定地办着后事,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死人入殓!我的大弟弟为涵,还悄悄地对我说“装舅舅的那个大匣子,靠头那一边,最好开一个窟窿,省得他在那里头出不了气。”我哭得更伤心了,我说“他要是还能喘气,就不用装进棺材里去了!”

记得父亲回福州的时候,我还写了几首祝贺祖父大寿的诗,请他带回去,现在只记得一首:恰值太公八秩年自笑菲才惭咏絮也裁诗句谱新篇反正都是歪诗,写出来以助一笑。

等到父亲从福州回来,舅母和表弟妹们已搬进我家的三间西厢房,从前舅舅教弟弟们读书的屋子里。从此弟弟也都进入了小学校。

此后,大约是我在大学的时期,福州家里忽然来了一封电报说是祖父逝世了,这对我们又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我父亲星夜奔丧,我忽然记起在一九一二年我离开故乡的时候,祖父曾悄悄地将他写的几副自挽联句,交给我收着,说“谁也不让看,将来有用时,再拿出来”。我真的就严密地收起,连父母亲都不知道。这时我才拿出来交给父亲带回,这挽联有好几对。有一联大意是说他死后不要僧道唪经,因为他不信神道,而且相信自己生平也没有造过什么冤孽,怎么写的我不记得了。有一联我却记得很清楚,是:

无官一身轻,无官无累更无债累,轻,轻,轻。

父亲办完丧事,回来和我们说:祖父真可算是“无疾而终”。那一天是清明,他还带着伯叔父和堂兄们步行到城外去扫墓,但当他向坟台上捧献祭品时,双手忽然颤抖起来,二伯父赶紧上前接过去。跪拜行礼时也还镇定自如,回来也坚持不坐轿子,说是走动着好。回到家后,他说似乎觉得累了一点,要安静躺一会子,他自己上了床,脸向里躺下,叫大家都出去。过不了一会,伯父们悄悄进去看时祖父已经没有呼吸了,脸上还带着安静的微笑!我记得他的终年是八十六岁。

这时已是一九二三年的春季,我该忙我的毕业论文了。文科里的中国文学老师是周作人先生。他给我们讲现代文学,有时还讲到我的小诗和散文,我也只低头听着,课外他也从来没有同我谈过话。这时因为必需写毕业论文,我想自己对元代戏曲很不熟悉,正好趁着写论文机会,读些戏曲和参考书。

我把论文题目《元代的戏曲》和文章大纲,拿去给周先生审阅。他一字没改就退回给我,说“你就写吧”。于是在同班们几乎都已交出论文之后,我才匆匆忙忙地把毕业论文交了上去。

就在这时我的吐血的病又发作了。我母亲也有这个病,每当身体累了或是心绪不好,她就会吐血。我这次的病不消说,是我即将离家的留恋之情的表现。老师们和父母都十分着急,带我到协和医院去检查。结果从透视和其他方面,都找不出有肺病的症状。医生断定是肺气枝涨大,不算什么大病症。那时我的考上协和医学院的同学们和林巧稚大夫――她也还是学生,都半开玩笑地和我说:“这是天才病!不要胡思乱想,心绪稳定下来就好。”

于是我一面预备行装,一面结束学业。在毕业典礼台上,我除了得到一张学士文凭之外,还意外地得到了一把荣誉奖的金钥匙。

这一年的八月三日,我离开北京到上海准备去美。临行以前,我的弟弟们和他们的小朋友们,再三要求我常给他们写信,我答应了。这就是我写那本《寄小读者》的“灵感”!

八月十七日,美国邮船杰克逊总统号就把带着满腔离愁的我,从“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国”载走了!我写过一首诗:横海飘游,月明风紧,不敢停留――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我在国内的大学生涯,从此结束。在我的短文里,写得最少的,就是这一段,而在我的回忆中,最惬意的也就是这一段,提起笔来,就说个没完了!

1985年3月18日

同类推荐
  • 倚栏独语

    倚栏独语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过的散文随笔,或游历山水,或感念亲友,或感悟人生。”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者始终坚守着一份心灵的恬淡,用深情如水的文字和浪漫情怀营造了串串美妙的花絮。一颗真诚质朴之心汇成涓涓细流,流淌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澎湃着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并用一颗善感的心思考着、记录着……展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
  • 王汶石文集(第三卷)

    王汶石文集(第三卷)

    本书收有中篇小说《阿爸的愤怒》、《黑凤》;剧本《边境上》、《复仇》和诗词《毕业歌》、《太阳一出满山红》、《黄河恋》、《有我后来人》等。
  • 纪伯伦全集:叛逆的灵魂

    纪伯伦全集:叛逆的灵魂

    此书将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首次完整集结,并配有纪伯伦为该书特别绘制的插图,十分精美。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充满了反叛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是在深渊最深处对自由之神的呼唤。《叛逆的灵魂》呼吁人民打破奴性的桎梏,纪伯伦也因此激怒了当局政府而被驱逐;《草原新娘》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并控诉舆论与礼教对爱情的摧残;《被折断的翅膀》是作者以自己的一段经历为蓝本而作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哀恸与绝望扣人心弦。此书没有纪伯伦在《先知》等其他作品中一贯的包容、温柔的模样,而是满满的愤怒与不平,他将他一生中所有的无奈与绝望都借文中主人公的口呐喊出来,震撼人心。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对《诗经》的赏析作品,此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修订,并增加了部分篇章,此版为增订版。“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在书中,安意如挑选了《诗经》中部分篇章,加以现代解读,用今人眼光领略其中的诗歌之美,多有时尚化的思考、语言间杂其中,并融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文章清新可人,让古典诗词面目一新,使习惯了刻板教育的年轻读者真正走近了诗词的意境。这也是安意如系列图书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之竹马来相陪

    末世重生之竹马来相陪

    上一世,白薇薇被白莲花好闺蜜推到丧尸堆里喂了丧尸,这一世重来一回,白薇薇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末世活的精彩,活的幸福。文案无能,这其实就是一篇女主在末世和竹马男主虐死闺蜜,打打丧尸的甜蜜宠文!剧场版简介:某天某房间里“老公,今天有人跟我说我配不上你,叫我赶紧让位。”已经荣升为秦夫人的某女抱怨的说道。“宝贝儿,那些人脑袋被门挤了,是我配不上你。”秦boss赶紧解释道,那些嘴碎的真是该清理了。“她们还说我长得太丑,要身材没身材,嗯~,你干嘛,不要动手动脚的。”秦boss赶紧用行动堵上小媳妇儿的嘴,再说下去,他肯定会被踢下床的。
  • 乡父已逝

    乡父已逝

    讲述我的故乡与父亲的故事。紫罗兰和水手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父辈的爱恨情仇究竟如何演绎?
  • 精灵之黑暗搜查官

    精灵之黑暗搜查官

    在联盟内部,他是被誉为联盟新一代领军者的首席搜查官。在地下世界,他是被称为掌管数个地区邪恶组织的大boss。这是一个游走于光明与黑暗之中,从搜查官开始的故事。PS1:不要被封面欺骗,这是一本偏黑暗的精灵文PS2:无系统,开局一条狗
  • 开启拯救世界之旅

    开启拯救世界之旅

    我,问玉,失忆了。但幸好,好心人捡了我。三个月后,世界,毁灭了。但幸好,拯救其他的世界还能帮我拯救自己的世界。踏上拯救世界的旅途,问玉目标只有一个,救世主,我当定了!
  • 天道化一

    天道化一

    天道至极至简,道化万千,究其根本都离不开阴阳,如今修真界大昌,其中以外家以体筑基视为通天之道,而内家食气以养自身为天道所不容。
  • 洪荒吞天鼠

    洪荒吞天鼠

    当一只吞天鼠觉醒时,这个洪荒将天崩地裂。当三千大道结合,鸿蒙又将如何异变?吞噬血脉,吞噬法则大道,成就万古不朽的逍遥至道!某日圣人大战,黄小妖道:“鸿钧,让他们打吧,洪荒破了,不是还有我的宇宙嘛!”
  • 苍尘界

    苍尘界

    上古帝朝,一朝倾覆,帝族蛰伏,静等旗展。天生缺体,宿命缠身,祖训之令,不敢不从。苍尘界内,少年离家,甘当棋子,终为弃子。为战而生,为战而死,十万兄弟,捧酒祭天。少年为了祖先的承诺,带着无数人十万年的执念,征战天下,不死不回。
  • 腹黑小姐:绝色御灵师

    腹黑小姐:绝色御灵师

    她,是二十一世纪最神秘最厉害的金牌杀手,隐藏在医院做一名神医,却不想被出生入死到好友出卖,被下毒,被子弹射穿心脏,魂归异地。等她再次醒来时竟成了个两岁的小屁孩!被下毒,被火烧,还好她命大没挂,潜心修炼,提升实力,遇神拐走,遇魔拐走,遇兽……还是拐走。但……这家伙是谁,她没拐过吧。
  • 重生掌控者

    重生掌控者

    他本是道门祖师爷!却被道门遗弃了!他本是世间最强者!却因为千载沉睡修为散尽!.........终有一天,他被提名2086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时候。人们开始渐渐关注起他。他喜欢在树下行走,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答道;“我在寻找强大的阴灵。”他喜欢在墓地行走,扫墓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我在寻找够强的躯壳。”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等着吧。终有一天,你们会知道的。”当那一天来临,人类即将灭绝。华夏国岸,他带领着一群重生者捍卫地球!保护人类最后一丝香火!你想知道他是谁?那请点开本文。书友群;343633618
  • 核战后时代

    核战后时代

    末日就这么来了,李经一被困在了地下仓库。外面是核冬天和惊人的辐射,地下就只有自己。末日下的个体怎么面对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