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0300000005

第5章 千古冤案(三)

轮召诏令露祸端

天汉四年(前97),桑弘羊被贬为搜粟都尉。在这之前,桑弘羊有一个子弟犯法,被执金吾(负责京师的治安)杜周逮捕。按照法律,子弟犯法,父兄要连坐。所以桑弘羊的被贬官可能与此有关。但是桑弘羊被贬职后,直到昭帝始元六年(前81)杨敞被任命为大司农止,中间有十六年,大司农的职务一直空缺着。这可能是由于桑弘羊子弟犯法,照法律他必须连坐受处分,所以降职为搜粟都尉,但是桑弘羊在理财上深受汉武帝的信任,而大司农一职当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汉武帝就采取了一个折衷的作法,一方面罢了桑弘羊大司农的职,另一方面又让他代理大司农的职务。

从元鼎二年(前115)桑弘羊负责财政以来,所实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一方面打击了大工商业主和地主豪强势力,巩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使西汉政府在工商业方面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那时候,战争的巨大费用,以及汉武帝个人穷奢极欲的挥霍赏赐,大都是从这些收入中开支的。但桑弘羊的经济政策仅仅是暂时缓和了一下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不可能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阶级矛盾仍然在不断加深,农民起义在各地爆发。汉武帝认识到这种形势,因而决定改变自己的内外政策,实行对外暂时变攻为守,对内恢复休养生息的办法,以缓和激化了的矛盾。

征和四年(前89),桑弘羊上疏,建议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轮台地处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是汉朝到西方去的使节和商队来往的必经之地。轮台以东,焉耆、危须、尉犁(均在今新疆境内)一带,则是匈奴僮仆都尉经常驻扎的地区。桑弘羊认为如果在此处屯田,不仅可以开垦良田五千余顷,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库收入;而且对进一步排挤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保卫中西交通及汉朝西北边郡的安全,也有重大意义。

桑弘羊的这一建议,从长远来看,确实是征服匈奴的有效办法。后来昭帝时,霍光就曾采用这个办法在轮台屯田,到宣帝、元帝时,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它却不适合汉武帝当时的形势,所以汉武帝抓住这个问题,下了有名的轮台诏令。在诏书中批评桑弘羊的建议是“扰乱和给百姓增加负担,对百姓毫无好处。”为了表示今后不再扰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特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从屯田轮台这一事件上可以看到,在汉武帝晚年,桑弘羊与汉武帝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差距。汉武帝看到形势发生变化,马上由攻改为守;而桑弘羊却没有认识到这些变化,仍然坚持继续进取的方针。所以他的一些主张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被汉武帝采纳,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顾命大臣分歧深

汉武帝在轮台诏中对过去自己的好大喜功作了自我检讨,并改变了对内外政策后,过了三年,在后元二年(前87)就病死在游幸途中。汉武帝死后,立少子弗陵为昭帝,由于他只有八岁,所以汉武帝以遗诏命霍光、桑弘羊、金日殚、上官桀、田千秋为辅佐昭帝的顾命大臣,共同掌管朝政。桑弘羊在受遗诏为辅政大臣的同时,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霍光是已故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由于霍去病的关系,霍光十几岁即入宫为郎,历任诸曹、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据说他平时出入殿门,举止进退,都有一定的地方,诸郎官曾暗地做上标记来观察他,竟然不失分寸,其谨慎稳重由此可见。汉武帝在发布轮台诏之后,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要物色一个能执行自己政策的大臣,他觉得霍光适合,就让黄门画者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的图,赐给霍光,以此表示对霍光辅政的信赖和希望。

武帝病重时,要霍光行周公之事来辅佐昭帝,霍光推荐金日殚。金日殚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霍去病与匈奴作战时,休屠王被杀,金日殚和他的母亲及弟弟被俘,送到首都给皇帝养马,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提升为驸马都尉。当霍光推荐他当行周公之事时,就以自己是匈奴人为辞,表示愿作霍光的助手,所以霍光成为顾命大臣中主要决策人。田千秋虽为丞相,但年纪比较大,并无多大能力,只因一封上书受到汉武帝的赞许,很快就由一个供奉汉高祖寝庙的高寝郎上升为丞相,他当丞相为人处事都很谨慎,对霍光处处迎合奉承。上官桀本来是一个给皇家养马的未央厩令,有一次汉武帝生病后去看马,见马都瘦了,很生气。他却以听说皇帝病了,无心养马为名,表示了对皇帝的忠心。汉武帝不但没有加罪他,反而提升为侍中、太仆,武帝死时升为左将军。

武帝留给昭帝的这五位顾命大臣中,田千秋年老不多管事,金日禅第二年就去世了,实际上只是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个人。霍光是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而为顾命大臣的,汉武帝病危时又明确地让他行周公辅成王的事,所以昭帝即位之后,一切大权都掌握在霍光手中。

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霍光的女儿为妻,生有一女,在她六岁时,其父想让她入宫,希望为帝后。为这事上官安曾与霍光商量,霍光认为年纪太小,没有同意。上官安则认为霍光心怀妒忌,有意阻挠。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向鄂邑公主求援。鄂邑公主有一个情夫叫丁外人,上官安素与丁外人要好,想通过丁外人的关系向鄂邑公主说合,并许事成之后,帮助丁外人求一侯爵。由于公主的支持,安女果然被选入宫,不久便立为皇后。上官安为了实践自己的诺言,曾多次要求霍光按列侯尚公主的成例,封丁外人为列侯。但霍光认为丁外人不是公主的真正丈夫,始终没有答应。上官桀本来在武帝时已官至太仆,地位比霍光高,这时又因孙女入宫为皇后,父子并列为将军,对霍光的掌权看不顺眼,霍光又不买他们的面子,不答应他们封丁外人为列侯的要求,所以上官桀对霍光不满,他们之间开始发生矛盾。

桑弘羊也因为自己论资格和功劳都在霍光之上,对霍光的掌握大权不服气,他又想替自己的子弟谋官,也遭到了霍光的拒绝,所以也越来越敌视霍光。这样,在三个有实力而又雄心勃勃的顾命大臣之间,就形成了对立的两派:桑弘羊与上官桀联合起来,反对霍光的独揽大权。

盐铁会议惹矛盾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在谏大夫杜延年的建议下,召开了盐铁会议。杜延年是杜周的儿子,是霍光的亲信。他曾向霍光建议,现在的年景不好,一些农民还流落在外乡,应该恢复孝文帝时的政策,提倡节俭,对下宽和,争取百姓的支持。霍光同意了他的建议,就让各郡国推举贤良文学之士六十多人,集中到首都开会,讨论民间有什么疾苦,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

贤良是已经有了功名的儒生,文学只是地方上有点名气的儒生,他们都不是国家的官吏。参加这次会议的六十多名贤良文学中,留下姓名的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汝南朱子伯、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等。

丞相田千秋是这次会议的主持人,但他发言不多,只是在双方辩论激烈时讲一些折中调解的话。政府方面的主要发言人是御史大夫桑弘羊,他共发言一百一十四次。这次会议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前一个阶段是正式讨论会,后一个阶段是在正式会议结束后,贤良文学向丞相、御史大夫辞行之际进行的另一场辩论,也可以说是非正式会议。

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政治问题如应重刑罚还是重德教,有军事问题如抗击匈奴好还是与之和亲好;但更多的是汉武帝所施行的盐铁、均输、酒榷、币制、算缗告缗等一系列财政经济政策。汉宣帝时汝南人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成《盐铁论》一书,所以一般都把这次会议叫做“盐铁会议”。

这次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一方,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一方,互相辩论得非常激烈,实际上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桑弘羊代表了全面肯定汉武帝轮台诏以前各项政策,并希望继续推行这一政策的一方意见。而贤良文学则代表了否定汉武帝轮台诏以前的各项政策,要求加以全面地估价和修改的一方意见。

霍光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他对这次会议是重视的。他显然不同意桑弘羊的意见,这从他当政之后所实行的政策看,他是按汉武帝轮台诏的精神进行的。这就是他和桑弘羊在政见上的分歧所在。但是霍光也不完全赞同贤良文学全面否定汉武帝政策的看法,他没有接受贤良文学要求全部罢除盐铁、均输等官营事业的建议,而只是罢去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他也没有采纳贤良文学主张对匈奴实行感化政策,放弃防御和抵抗,而仍然加强了边防建设。但是,霍光通过这次会议,利用贤良文学的激进情绪,批评和打击了自己的政治对手。因此这次会议从政治上来说,是有利于霍光而不利于桑弘羊的。会议结束之后,参加会议的贤良文学都被封了一个列大夫的官爵。

“燕王之变”悲剧演

盐铁会议的第二年,即昭帝元凤元年(前80)九月,在汉朝皇族内部发生了一次争夺帝位的斗争,史称“燕王之变”。这次事变后,桑弘羊及其家人全被霍光处死。

原来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其中太子刘据因“巫蛊事件”受到诬陷而造反,失败自杀,齐王刘闳则早死,剩下的武帝诸子中以燕王刘旦为最长。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的继承人应是嫡妻(皇后)的长子即嫡长子;如无嫡长子,可以由其他嫡子继承;如无嫡子,也可以由嫔妃所生诸子中年长者来继承。燕王最长,当立为太子。然而,武帝并不喜欢他。一次,燕王曾上书请求入宫宿卫,意思是想争夺太子位,武帝不仅不许,反而把燕王派来的使者杀掉了;还有一次,燕王犯了藏匿逃犯的罪,被削去三县。这两件事让武帝极为反感,结果,少子弗陵被立为太子。武帝死后,霍光受遗诏拥立弗陵即位,是为昭帝。燕王作为长子,未能继承皇位,因此对霍光怀恨在心。同时,由于上官桀父子、鄂邑公主在与霍光争权过程中,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对霍光有所忌恨。于是,他们便和燕王相勾结,打算除掉霍光,废掉汉昭帝,拥立燕王旦。

为达废霍光之目的,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上官桀先是上书,告发霍光擅自用天子礼仪,结党营私,扩充军事力量,图谋不轨。说霍光外出检阅羽林兵时,用天子礼仪,有谋反的野心;大将军长史杨敞无功劳,拜为搜粟都尉;还私自增加幕府校尉,等等。然而这一招并未奏效,昭帝发觉其中有诈,没有听信,而且,每逢上官桀的党羽说霍光的坏话就会大怒。上官桀等一看此计不成,又生一计,由昭帝长姊鄂邑公主出面,置酒宴请霍光,想乘机将霍光杀死。不料此事走露了风声,被公主手下的一个农官发觉,告知了杨敞,杨敞又转告给谏大夫杜延年,杜立即告诉了霍光。这样,这一计划完全败露。此后,燕王、鄂邑公主先后自杀,上官桀父子以谋反被诛。

据史书记载,由于桑弘羊和霍光有着深刻的政策分歧,政见不合,而且欲为子弟求官不成,所以,在“燕王之变”中也参与了反对霍光的活动,曾与燕王通谋。因此,他也没能逃脱被诛的厄运。霍光对此事处理非常严厉,将当时已经七十四岁的桑弘羊押赴刑场,而且连他的全家和宗族也不放过,甚至与其多少有点瓜葛的人都未能幸免。当桑弘羊被杀的时候,他的儿子桑迁畏罪逃亡,在逃亡途中,曾经藏匿在侯史吴家,后来桑迁被捕,判处了死刑。不久,朝廷颁布了赦令,赦令中规定:与此案有牵连的官吏,过去没有发现的,一律不予追究。于是侯史吴便自动投案自首。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共管此事,他们认为桑迁是坐父谋反,而侯史吴藏之,不是匿反者,应依赦令免吴罪。但是霍光不同意这样处理,又令侍御史复核,认为桑迁通经术,知父谋反,而不谏止,与反者无异。侯史吴三百石吏,而藏匿反者,不得赦。并弹劾廷尉、少府纵反者。少府徐仁是丞相田千秋的女婿。田千秋为了替徐仁开脱,召中二千石、博士于公车门重议侯史吴一案,当时朝中公卿都知道是霍光的旨意,谁也不敢出来帮助他说话。结果廷尉王平、少府徐仁弃市,连田千秋这个老好人也几乎被牵连在内。

作为两派斗争的牺牲品,汉武帝时代在治理国家的财政上做出了很大贡献的桑弘羊,在年逾古稀之年,被霍光杀了头,灭了族,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悲剧。

长孙无忌之冤

长孙无忌在唐朝担任了三十余年的宰相,同时还是当朝显赫的外戚,曾为唐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竟以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而结束。

尽心辅佐功盖世

长孙无忌,字辅机,洛阳人。他的祖先姓拓跋,是北魏王朝的宗室,因其家族人“功最居多”,又为宗室之长,改姓为长孙。长孙无忌的祖父是北周的高官,父亲是隋朝的将军。出生于这样一个贵族家庭,长孙无忌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他聪明过人,所以学识非常渊博。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少年时期的好朋友。太原起兵不久,长孙无忌就参加了李渊父子的军队,以其杰出的政治才干,渐任重要职务。高祖武德年间(618~629),他是李世民秦王府的重要谋士。当李氏兄弟争夺皇位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要害死秦王李世民的紧要关头,是长孙无忌建议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一举灭掉建成和元吉两股势力,使李世民当上了太子并“监国”。两个多月后,即公元629年八月,高祖李渊退位,世民登上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齐国公。不久,又晋升他为宰相。太宗因长孙无忌为“佐命元勋”,又是至亲(长孙无忌的胞妹是太宗的长孙皇后),所以对他格外信任和器重,可以随时出入太宗的寝宫议事。享此殊荣者,大臣中只有长孙无一人。一次长孙无忌偶尔疏忽,身戴佩剑进入太宗寝宫,如果是别人,论罪当斩,可太宗对他也不加罪,只是轻罚了一些金银了事。

太宗在位共二十三年,长孙无忌始终是太宗依靠的重臣。长孙无忌辅佐太宗,也始终尽心竭力。太宗命他参考隋《开皇律》和唐初的《武德律》,编成《唐律疏议》,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完整法典。他的一系列重大建树,深受太宗赞誉,称之为“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他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到了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不相上下的作用。

有的官僚见长孙无忌权势过大,就给唐太宗秘密上奏章,请皇帝对之严加防范。唐太宗接到这份秘本后,立即交给了长孙无忌,并说:“我们君臣之间应无话不谈,不能互相猜疑,否则就会产生隔阂。”就罢,把众臣召集前来,当着长孙无忌的面对众臣说:“我的儿子们年岁都还小,无忌给我立过大功。你们今后不许干那些新间旧,疏间亲的事情。”尽管唐太宗一再表示同长孙无忌亲密无间,但长孙无忌总觉得自己权力过大,担心难免招致怨尤,于是三番五次要辞去宰相一职。他的妹妹文德皇后也极力表示支持,不止一次地请求唐太宗不要再让其兄参与机密大事。唐太宗无奈只好答应长孙无忌不当宰相。可是,过了不久,唐太宗又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并对大臣们说:“我封官是按才能。如果没有才能,就是我叔叔也不能封他官,如果有才能,就是我的仇人也要封他官。长孙无忌才能出众,所以我让他当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同时,还亲自为长孙无忌作了一篇《威风赋》,赐给他,在赋中把无忌比喻为“殄乱世而降”,“训群鸟”的“垂鹏”,因“垂鹏”腾飞而“日月腾光”。并勉励他像凤凰一样给百鸟造福,不为自身谋利。对其信任、器重可谓无以复加,也是寄厚望于无忌。贞观十七年(643),太宗给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开国功臣画像,悬挂在凌烟阁,藉以表彰他们的丰功伟绩。

长孙无忌没有辜负唐太宗的厚望,凡是朝廷遇有疑难之事,他无不直言,全力支持唐太宗推行种种政策。太子承乾担心自己被废,于贞观十七年,暗中联络一批大臣要推翻唐太宗,事情泄露,承乾被囚禁。唐太宗决心废黜承乾,另立九儿子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担心大臣们反对,事先找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劫三个人商量。长孙无忌首先表态:“我完全拥护,如果有人反对,我就把他杀了。”这样,李治才得以被立为太子。

长孙无忌对唐太宗的某些不当的措施,并不盲从,而是大力谏诤,直到唐太宗改弦更张,方始罢手。唐太宗将九儿子李治立为太子不久,又想立三儿子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认为太子无过错,不能轻易变动。唐太宗这才打消了再废太子的想法。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之时,把太子托付给了长孙无忌和中书令褚遂良,命他二人辅佐太子治理天下,并把他俩比作霍光和诸葛亮。这样,长孙无忌成为太宗托付辅佐太子新君李治的第一顾命大臣。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改元永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尽心辅佐,治国之策主要出自长孙无忌,李治“无不优纳之”。史家誉为“永徽之治”,仍有贞观之遗风。君臣间和谐无隙,长孙无忌的地位和所得殊荣与贞观年间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高宗曾多次“亲幸”长孙无忌家中,封其爱妾所生三个幼子为朝散大夫,命人独画长孙无忌之像并加赞语……这些都是永徽五年(654)以前的事。长孙无忌一生的仕途和显赫的地位在此达到顶峰。此后,围绕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长孙无忌开始交了恶运。

交恶招祸端

武则天,因颇有姿色,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后为昭仪,很得太宗喜欢。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李治即位后,又把她接回宫中。

永徽六年,高宗要废掉王皇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认为不可,坚决反对,其他大臣韩瑷、来济等人也持同样态度。理由是武则天曾服侍过先帝太宗,如立为新帝皇后,不合封建人伦道德标准,再者高宗的王皇后是先帝太宗为他所娶,又是名门望族,且无过错,不可废掉。然而,颇富权术的武则天则竟将亲生女儿掐死,诬为王皇后所为。从此,高宗对王皇后更为不满。

高宗为达到废王皇后的目的,秘密派人给长孙无忌送去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希望以此令长孙无忌改变态度。与此同时,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无忌答应并分析利害关系,但长孙无忌始终不答应。

一天,高宗为废立皇后之事召集褚遂良、于志宁和李勣等文武大臣计议,李勣托病没有出席。高宗说:“王皇后没有生过一男半女,作为皇后,其罪大,难道不该废掉吗?”褚遂良第一个挺身而出,明确表示反对。高宗很不高兴。第二天,复议此事,褚遂良又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改立皇后,请选择其他世家女子,武昭仪侍候过先帝,并受恩宠,现在如果立她为皇后,怎掩天下人的耳目啊!”褚遂良说完就把大臣上朝奏事时用的笏板放在殿阶上,叩头流血,以示抗争,并说:“将此笏板还给陛下,我请求回老家去了。”高宗恼羞成怒,令人将褚遂良赶走。武则天听后恨得咬牙切齿,从幄帐后大喊:“为何不杀此老贼!”这时,长孙无忌抗议道:“褚遂良为顾命大臣,即使有罪,按规定也不能加刑,何况无罪!”于志宁也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但他为人谨慎,始终不敢讲一句真话。高宗感到很为难,就秘密私访当时手握兵权的李勣,试探性地问他:“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两个顾命大臣都说不可,你认为如何?”李勣当即答道:“废立皇后,这本是陛下家里的事,没必要问外人!”表示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另外,支持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礼部尚书许敬宗,一个是中书舍人李义府。

永徽六年,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武则天终于当上了皇后,王皇后被废,其母家官爵被夺,原来的太子也被废。武则天当上皇后,渐渐参政揽权。高宗本来就庸儒,加上患了中风,渐渐放权怠政,时人都知朝中有皇帝皇后“二圣”。当武则天和支持她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一伙人羽毛丰满,权势已成时,被武后恨之入骨的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便必然要受害了。

主暗臣奸遭死罪

显庆四年(659),礼部尚书许敬宗按武则天的旨意,向唐高宗递上一份诬告监察御史李巢与长孙无忌相互勾结“谋反”的密封奏折,高宗下令让许敬宗和侍中辛茂将拘捕了李巢,昏庸的高宗不加认真分辨,对长孙无忌也怀疑起来,他感慨地说:“我家真是不幸,亲戚中屡有坏人坏事发生。高阳公主与朕关系很好,前些年却与其夫房遗爱(房玄龄之子)谋反,现在我舅父又起恶心,近亲竟都是这样,真使我惭见天下百姓。”许敬宗乘机煞有介事地说:“房遗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儿,与妻谋反,怎能成气候?可长孙无忌就不同,他与太宗皇帝一道打天下,人们都佩服他有智谋;他当了三十年的宰相,百姓都怕他。长孙无忌有智谋又有威信,他的一举一动可关乎大局。臣怕长孙无忌知其事暴露就要跳出来,他抖动袍袖一呼,很多人就会跟着他一起干,必定会成为宗庙社稷的深忧大患,愿陛下明断。我看近日将他收捕起来,绳之以法,破除其家,方能免除后患。”听到这里,高宗竟然边哭边说:“我不忍心处分长孙无忌,给他加罪,后代史官会说我不能和亲戚好相处的。”言语之间,主要是为自己开脱。许敬宗这时却紧迫不放,他引证历史故事,说:“汉文帝是西汉的明君,薄昭,也是他的舅舅,跟随文帝从代郡(今山西雁门)来到长安,也有大功,与长孙无忌比毫不逊色。只因薄昭杀人,文帝以国法重于甥舅之私情,下令让朝中大臣们穿着孝服到薄昭的院子里哭他,随后让他自杀。史官不仅不认为文帝做得不对,反而还加以赞扬。现在是长孙无忌忘掉了先帝和陛下对他的大恩大德,背叛了陛下,他意在推翻社稷,比起薄昭的罪恶要大得多,按其罪恶应该诛灭五族。臣听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谋反大案,处理要刻不容缓,如果稍有延迟,即生变故,请陛下赶快决断。”被许敬宗的谎言说得团团转的高宗,越听越觉得问题严重,竟然不亲自问一问长孙无忌是否真有此事,也不与李巢对证,就完全听信了许敬宗的诬陷之辞。既无人证,也无物证,就定长孙无忌为“谋反”大罪,下令罢除长孙无忌的一切官爵,把他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彭水县)。

这位担任了三十多年,年已花甲的宰相,一路上过秦岭,走巴蜀,受尽千辛万苦,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总算到了荒僻的黔州。但他还未来得及洗净身上的尘土,更未能恢复一下极其疲倦的身体,大理正袁公瑜、御史宋之顺就已经在许敬宗、李义府的指使下赶到了黔州,他们对长孙无忌进行严刑逼供,重治长孙无忌的“谋反”罪。最后长孙无忌被迫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被害后,其家产被抄,其家人、亲属也受到了株连。其子驸马都尉长孙冲等人被撤职查办,发配岭南安置。时任刑部尚书的堂弟长孙祥,不但未能救其兄,相反自己也因“坐与无忌通书”而被害。那些参与陷害长孙无忌的许敬宗、李义府、辛茂将、崔义玄和袁公瑜等人,则加官晋爵。

三朝元老长孙无忌,以忠直、功高而有名于唐初,而在晚年竟然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实在是一桩特大的政治冤案,造成这一冤案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暗臣奸,死非其罪”似乎更能说明其中真谛。

岳飞之冤

一提起岳飞,人们都会肃然起敬,既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感动,也为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而扼腕。凡是去过杭州的人,几乎都要到西湖边上的岳飞墓前瞻仰一番,而向跪在那里的秦桧铁人大吐唾液。这表明,凡是对祖国和人民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人民将永远怀念他,而那些危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将永远遭到人民的唾弃。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气盖千军

    三国之气盖千军

    穿越到东汉末年,作为一个梦想领军战群雄的穿越者,他依靠着自己的智慧,自幼布置,结果以为却一来到……
  • 我的征途靠系统

    我的征途靠系统

    玩游戏的时候,叶楚文一不小心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古代。 关键是这个世界比战国还乱,诸侯林立。 刚穿越就登基成为一个小国之主的叶楚文,他的内心是崩溃的。还好,有一个稍微靠谱的系统。 PS:这是一部披着历史羊皮的游戏小说。
  • 神圣大明帝国

    神圣大明帝国

    在下黄观,义父朱元璋!大明朝中辈份最高,字号最老,家有兄弟二十多个,人送外号黄大胆!朝堂大事老朱说了算,江湖小事我来管,不服气就报上名来,我乃明教大明轮王!小子,你是哪个单位的?兄弟们,削他,带上锦衣卫,抄家了!老规矩,先安一个图谋造反的罪名,诛他九族,满门抄斩!
  • 崛起于东吴

    崛起于东吴

    一个现代人代替未来东吴大将朱然的灵魂,重生于建安五年。看他如何在东吴发迹,如何在穷山恶水中崛起……曹操:“江东有义封【朱然】,如有百万大军!”刘备:“大将朱然,颇有西楚霸王之!”孙权:“义封胆大包天,居敢向我嫂子【大乔】求爱!恨!之后居然还敢拐我妹妹【孙尚香】,恨!恨!现在又想夺我的位置!恨!恨!恨!”朱然:“其实我不想的,都是天造成的。要是老天爷不让我来到这里,我那里会做这些事情?”
  • 风铃渡劫

    风铃渡劫

    膨胀的贪欲如若似一支射向前方的飞箭,那最终的归宿将是力竭时掉入孤寂的深渊;在欲望与人性剥离的过程中,道义逐步沦落为妆饰;剥开的刹那,原来天道昭彰;看古往今来,众生百态;官场薄情,商人无道,繁华过后,徒留无限唏嘘!爱恨情仇,宛如镜花水月;功名富贵,却是过眼云烟;喧嚣过后梦方醒,依然在风铃渡。纵使多情又奈何,回眸凝望百年身;青灯坐伴红颜老,一抔黄土渡风尘。
热门推荐
  • 中华美德——处变不惊

    中华美德——处变不惊

    处变不惊,是指处在变乱之中,能沉着应对,一点儿也不慌乱。处变不惊,说的就是人在面对变乱时从容镇定的精神状态。处变不惊,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的融合,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兵家向来看重变化,因为战争中矛盾着的现象不是固定不变的,总是会发生变化的。
  • 英雄联盟之职业为王

    英雄联盟之职业为王

    当孙元选择称为职业选手的那一刻起。他,就是联盟之神!世界主宰!
  • 我是你的镜子

    我是你的镜子

    “师父,早上好”助理的问候打断了杜昕的思路,“早上好!客人来了吗?”
  • 仙魂灾

    仙魂灾

    白柳眸子豁然睁开,血红色的瞳孔中分别倒映着一颗缓缓旋转的星辰,他遥遥看向界狱蛇,一股更为恐怖的杀意轰然冲了过去,狠狠撞入界狱蛇的脑海之中。界狱蛇庞大到无边的身躯骤然一停,瞬息间盘踞起来,阴冷的竖瞳死死盯着白柳的眼睛,仿佛看到了生死大敌。“你,等着。”白柳嘴唇动了动,眸光冰冷,最终身躯没入白色门户之中,消失不见。很快这白色门户也悄然消散在了星空之中。
  • 心锁梦回

    心锁梦回

    人家穿了是高贵公主,或者是受宠贵妃,要不就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小姐,而她赵久月竟然穿成了皇后,还是因为她老爹是摄政王想要谋朝篡位被满门抄斩,因为她是皇帝的老婆而且还带了个球,所以被免了死罪送进了冷宫!“丫丫的呸的,不带这么玩的!我还没结婚呢,不能老死在这!外面的世界等我呀!”
  • 驱魔双雄

    驱魔双雄

    75年前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引出了一个神秘恐怖的种族。75年后的某一天,散打冠军杜剑飞刚刚赢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正准备享受他计划好的幸福生活时,却被登门造访的国际刑徐东警给吓了一跳。原来徐东警告杜剑飞,说他很可能会莫名其妙的失踪。颇为自恋的杜剑飞根本不以为然,没有重视徐东的警告,结果紧随其后便发生了一连串恐怖事件。而杜剑飞也确实“失踪”了,但使他失踪的不是人类,而是存在于恐怖片中的可怕怪物。
  • 塘堰印象

    塘堰印象

    我省水资源丰富,但塘堰淤塞、小农水“最后一公里”不畅的现象也尤为突出。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回应人民关切,在全省大规模开展以“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为主题的“三万”活动。号令一出,省作协随即启动了“荆楚作家走乡村――塘堰行”采风采访活动,4个月时间内,近100位作家走出书斋,奔赴乡间湾组,深入田间地头,记录最感人的故事,描写最美丽的风景,采写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纪实文学作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阴阳逆极之双面人

    阴阳逆极之双面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非爱非恨;亦是友情。沈亦修,一个平凡的初中生。中等的成绩,清秀的面容,只不过莽莽众生之中平凡的一员。简宸,权政世家高贵的小少爷。身上的光环无数,却沉默寡言。如此两人,却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 我的田园记事

    我的田园记事

    现代女子穿越到古代,帮助家庭致富的故事,一路奔小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