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18300000148

第148章 艰难筹建

后来彭雪枫的主力部队从袁楼出击到敌人背后,对日军形成南北夹击,杀得鬼子尸横遍野。

项城保卫战在新四军的支援下大获全胜,迫使日军死守淮阳城,使日军占领豫皖边区的梦想破灭。

战区对骑兵整编后,骑兵师番号改为中央陆军骑兵第8师。战区给该师调来八百支德国造冲锋枪,以换回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大炮、迫击炮、重机枪等重武器。

骑八师驻防蒙城,战区司令部仍把该师布防在突前位置,三个旅分别驻扎在板桥集、河溜集、王市集。

1940年11月17日,骑8师被日军独立13旅团和21师团围困,骑8师孤军抵抗七天七夜,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只有两千余人冲出重围,其中800余名被打散的伤兵与部队失去联系,伤兵们只得沿路乞讨返回西北。

在历史上,41年上半年,白军疯狂的对新四军第4师发动了进攻,马家军的骑兵8师充当了急前锋。

不仅第4师10旅的主力29团1营和3营遭受了重大损失,34团也损失了1个营,彭师长亲自组建的3个团中的第2团,也就是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几乎全军覆没。

1941年4月,新四军4师在津浦路西遭到国民党2个师袭击,其中新四军四师11旅32团被马步芳的骑八师重重包围。

步兵对骑兵,战争结局如何?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的到。

32团和敌骑8师刚刚交上手,作战队形便被疾驰的骑兵冲散。

战斗中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队形失控,战斗队形的失控,意味着队伍战斗力的彻底丧失,新四军战士遭到马家军的刀劈马踏,陷入十分被动的战局。

在此战中,约有五千余新四军血洒疆场,红军时候的老底子32团几乎全部打光。

29团的损失也很惨重,1营几乎打光,3营损失过半。其中3营可是从678团回归的红军营。所以,刘正最后气的和彭师长拍了桌子。

来自后世的李伟光早就熟悉这段历史,到了皖东北之后,就开始打造自己的骑兵团。

本来苏鲁皖支队就有一个骑兵营,战马来自缴获的日军骑兵。来到淮北后,李伟光决定扩编骑兵,组建骑兵团。

组建初始,战士们大都是从步兵团队调过来的战斗骨干,虽然过去打仗时个个都很精干勇猛、作风顽强,但对骑兵战术的特点与规律并不熟悉,一出发打仗,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了,马匹也严重不足,有的还不善奔跑,只能驮载、拉车。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当时除了从当地购买和缴获外,就用那些不适合骑兵用的马,贴钱与老百姓交换使用。

根据地的群众,听说八路军建立骑兵团需要战马,纷纷将自己适合作战的耕马或驮马送往骑兵团。

还有马具、马缰和马蹬也各色各样,破旧不齐。尤其缺少的是马刀,大部分同志没有配备,只有几把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骑兵那里缴获来的洋刀和马刀,少数人背着步兵使用的宽而短的“鬼头刀”。

为此,李伟光让各连把缴获来的各种马刀集中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博采众长,设计了一种比日军马刀长5公分,比白军骑兵使用的长10公分的马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当时骑兵来源不足、缺少马匹以及马装具、马刀等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把骑兵团建设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红色铁骑,李伟光首先为解决马匹问题,他下令把司令部部及各单位通讯用的战马全部集中起来,号召各级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坐骑交给骑兵团。他带头最先把自己的马送到骑兵团。

李伟光还给骑兵团特批了几万元法币,作为买马和打制装具的经费。

由于骑兵团的装具种类比较繁多,饲养马匹粮食、草料消耗量大,供给量大至相当于七八个步兵团的总量,无形中加大部队和驻地群众的负担。

为了不与民争食,不与民争草,骑兵团在洪泽湖边进行了运盐和割草的生产自给,经常利用训练和战斗间隙组织干部战士到海边运盐,开垦荒地种粮食,下到湖里割草。

用生产自给换来的银元买回来七八十匹马,并添置了一些装具。同时,在当地人民的有力支持下,骑兵团的马匹逐渐增多,部队也随之扩大起来。

骑兵团组建不久,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整训,在几次小的战斗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根据李伟光的指示,骑兵团离开了洪泽县的岔河集水网地带,集中了到泗阳县界头集、大江庄一带,进行短期的突击训练和纪律整顿。

1941年冬天,寒风凛冽,残雪未溶,指战员不畏寒冷,投入到紧张艰苦的训练之中。开始,不少战士不会骑马,有的干部不会喊口令,许多人见马撒野毫无办法。马也同新的骑手一样,没有经过训练,跑不快也跳不高,更不要说作战隐蔽、越障、冲阵了。

为此,团里首先办了一个干部集训班,几名团领导亲身轮流上课。对干部从喊口令教起,进行骑兵队列,马上劈刺、射击演示,逐项进行马术演练。同时,还讲授了马匹饲养及防疫常识。

邹团长面对这支初建待整的队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既当指挥员,又当教练员。他对指战员们说:

练马术,一是要胆大勇猛,二是要有体力,三是要不怕摔;

一名优秀的骑士,首先必须是一名勇士,野马一旦被驯服了就成了一匹甘心为你驾驭的烈马;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以此,不断激励大家驯马的热情。

在后来的紧张训练中,初出茅庐的新扎骑兵们吃了不少苦头。

骑术训练循序渐进,先练上马和下马,而后练行军,战士们一次次被马撂倒摔在地上,有的跌得鼻青脸肿,夜间腰酸腿痛,第二天又照常训练。

同类推荐
  •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人类的历史是华美的项链亦是恢弘的著作。在这华美与恢弘中总少不了战争的硝烟,总少不了战争带来的萧瑟与悲壮。《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将古今中外一百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再次展现于我们的面前。
  • 顺水推周

    顺水推周

    一个学宋史的研究生穿越回到公元954年,本想冷眼旁观见证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但是一件件意外让他卷入了历史的浪潮之中。历史发生改变,是顺着浪潮推周驶向历史的彼岸?还是推周驶入历史的旋涡……
  • 平衡世界者

    平衡世界者

    这个故事很是漫长,或许要用一生去讲。可能啊,一生还不够呢。所以我把它变成一本书,以供后人品尝。
  • 依羽飞

    依羽飞

    古代魏国的青年许飞和萧羽,机缘巧合之下,为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理由,走入官场争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仗着自身的才干和谋略,治县郡、平边患、理国政。打破了豪门枷锁,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 蛮楚春秋

    蛮楚春秋

    南蛮荆楚,王霸天下。他被人耻笑为“米桶”,却梦想着解开和氏璧之谜。为了探访和氏璧,竟意外穿越回了发现和氏璧的前期。于是,寻找和氏璧的下落,便成了他唯一的目标。为了能一睹“和氏璧”,他不得不铲除异己,不得不弑侄篡位,不得不剿灭邻国,不得不大出天下……他成了人人敬畏的楚武王,他开辟了楚国称王的先河,他敢与周王室分庭抗礼,他敢与天下所有诸侯为敌!“世人皆说我为蛮楚,那我就野蛮到底……”只是最后他才发现,原来这一切早已是命中注定!最可恨的还是那卞和,竟敢三番五次的拿石头来骗咱,是不是觉得咱是来自后世的“文明人”好欺负?告诉你,逼咱野蛮起来,那可不是你能Hold得住的……
热门推荐
  • 纳魂入圣

    纳魂入圣

    我本无魂,却可纳魂,绝世魂兽,皆为吾宠!
  • 三年久留

    三年久留

    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中,在心灵上造成了永远无法治理的人体缺陷,一次孤身一人的外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 骄阳似火

    骄阳似火

    柳絮落无声,看几番浮沉,伤心色染上了笔痕。是谁误了前身,又是谁乱了乾坤?叹聚散合分,这世间万丈红尘,剑里百年爱恨,断弦几根,不过是缩影人生。她是大明宫中明媚的太阳,她是三月春风中最动人的那一朵桃花,她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女,可是,她虽容貌绚丽灿烂,命运却冷艳悲凉。她的一生,激情与死亡交织,阴谋与爱情纠逐。一个极致的女人,有着怎样极致的爱情?她的爱情,哀婉而缠绵,她的爱情,凄美而动人。在爱的纠结中,高阳,她用鲜血,渲染出了一曲大唐的盛世悲歌!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万族凶王

    万族凶王

    海贼王?火影?圣斗士?如果这些经典动漫的要素放到一起会有怎样的效果。是不是想想都激动。绝非抄袭,只图好玩!想看史上最混乱丰富的大乱斗吗,想看热血感人至深的故事吗。敬请关注——万族凶王
  • 清凰传

    清凰传

    生而为嫡女,高门显贵,怎奈生母早逝,继母主权,姐妹打压,一朝入宫,直到戴上那沉重的凤冠,她终于将皇室欠她的,如数奉还。
  • 隐者之嗣

    隐者之嗣

    上古大战年间,为了讨伐魔王撒旦,一名男子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与巨龙定下了契约,借助龙之力将撒旦封印在一座深山之中,并在这山脚之下建屋,世代在此看守,直到今天……
  • 肖像与观察:卡波蒂随笔(卡波蒂作品)

    肖像与观察:卡波蒂随笔(卡波蒂作品)

    《肖像与观察》收录了卡波蒂的一生中在他心中留下烙印的各色人物,从星光灿烂的好莱坞明星到冷血变态的连环杀手,一幅幅肖像亦真亦幻,栩栩如生。卡波蒂后半生整日出入于上流社会,鲜衣怒马,日日笙歌,但他却有着一颗极度细腻敏感的心灵和一支同样的细腻的笔触。那些如旋转木马般从他眼前闪过的各路名流——玛丽莲梦露、葛丽泰嘉宝、卓别林——拨奏出的是一个个触动心弦的精妙音符,你会诧异于他们一个简单的眼神,一句无意的话语能够触发这样的情感湍流。而另一部堪称《冷血》姊妹篇的非虚构犯罪小说《手刻棺材》呈现出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充满魅力的恶棍,读者很难分清这个形象有多少是真实的血肉,有多少是卡波蒂心中最黑暗的梦魇。
  • 欺仙纪

    欺仙纪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身可我们有办法选择人生或许是仙生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愿这个少年唯一的意愿,就是成仙。你们说,他会不会成功?
  • 闲话北京往事

    闲话北京往事

    本书的作者马天骥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片片的民房拆迁了,一些胡同和名人故居消失了,老北京的历史痕迹与胡同里生活的民风民情渐渐地淡化了。本书作者以亲切朴素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童年时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还讲述了一些胡同名称的由来与历史故事,展示了大杂院的民风民情,描述了走街串巷的艺人与儿时的玩具,回忆了难得再见到的北京特色小吃……文章写得真实具体,再现了五六十年前北京胡同里、街面上的景象与风情。
  • 尘缘之依

    尘缘之依

    她,是他一生的变数,原以为他的一生见了无牵挂,然而,当看到那一双潋滟湛蓝的眸子时,他便知,他,败了。“你手指的地方,便是我的战场;你心所向的地方,便是我的天堂!”窗台边,一袭白衣女子缓缓咀嚼着这句话,红唇勾起一抹苦涩,“为我,值得吗”回答她的是一双柔情似水的眸子,眸中清晰的倒映着她的影子。“为你,我倾尽天下,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