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1000000001

第1章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注上古之人,得圣人之教化,内修养生之道,外避贼害之邪,所以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生气通天论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注因于寒而吾身之阳气,当如运枢以外应。邪客在门,故起居如惊,而神气乃浮,出以应之。】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注此因四时之序而能顺养者也。】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注风为阳邪,客于肤表,则淫伤于气。阳气伤则阴寒,精自出。风木之邪,内通肝气,肝主藏血,肝气受邪,则伤其血矣。】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注阴阳不能固密,则在天阴阳之邪,伤吾身之阴阳而为寒热病矣。洞泄上逆而咳,乃阴阳上下之相乘也。痎疟温病,乃阴阳出入之气也。】

热论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注外淫之邪始伤表阳,皆得阳气以化热,故曰凡病热者,皆伤寒之类也。死于六七日之间者,六经之气已终,而不能复也。愈于十日已上者,七日不作再经,十三日六气已复,故愈。本寒邪而反为热病,反以凉药治之,是病太阳之标热,而不病天之阴寒,是以热虽甚不死也。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是阴寒之邪,得阳气以化热,虽传入于三阴,而亦为热病。七日来复于太阳,不作再经,而其病自愈。若两感于寒者,阴阳交逆,荣卫不通,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脏:《素问》热论新校正云:『按全起云,脏作「腑」。《太素》亦作「腑」』。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注太阳之气主皮毛,故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阳气在上,故头项痛。背为阳,故腰脊强。阳明之气主肌肉。身热者,病阳明之气也。病虽在气,而阳明之脉,侠鼻络目属胃,故目疼鼻干。胃不和,故不得卧也。少阳之气,主枢主胆,胆气升则诸阳之气皆升。胸胁痛而耳聋者,病在气,而见有形之经证也。三阳皆受邪热之病,然在形身之外,而未入于里阴,故可汗而解也。六气相传,虽入于里阴,而皆为热证,故嗌干而口燥渴也。厥阴木火主气,故烦满。脉循阴器,故囊缩。荣卫血气皆伤,以致脏腑俱病,故不免于死。若止于气分相传,六日已周,七日来复则渐愈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注病传六气,故当调其六经。经气和调,则荣卫运行,而不内干脏腑矣。前三日在阳分,故当从汗解;后三日在阴分,故当从下解。】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注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者以下解之,是谓调其逆从也。】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剩疂{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注表里阴阳,俱受其邪,脏腑皆病,荣卫不行,故尽气终而死也。】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注荣卫血气,脏腑精神,皆腑明之所资生。如胃气先绝者,不待六气之终,三日乃即死矣。凡伤于寒则为热病者,此即病之伤寒也。如邪气留连而不即病,至春时阳气外出,邪随正出而发为温病。】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黄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

【注邪气者,风雨寒暑,天之邪也,故中人也高。湿乃水土之气,故中身半以下。然无有恒常,或中于阴,或中于阳;或溜于经,或溜于腑,或入于脏。】

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故何也?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始。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于阴。黄帝曰:此故伤其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容,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腑。

【注上下左右,头面手足也。或在于头面而中于阳,或在臂胻而中于阴,故无有常恒也。诸阳之会,皆在于面者,精阳之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也。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此三阳络脉所循之处。外之皮肤,即三阳之分部。下者,谓三阳皮部之邪,下入于三阳之经,故曰中于阳则溜于经。臂胻者,手背足胻之内侧,乃三阴络脉所循之处。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始。邪入于经,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容,故还之于腑,散于肠胃。阳明居中土,为万物之所归,邪归于阳明之肠胃,而无所复传矣。】

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黄帝曰: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黄帝曰:善哉!

【注夫邪中于阴而溜腑者,脏气实也。脏气者,神气也。神气内藏则血脉充盛。若脏气内伤,则邪乘虚而入矣。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阴阳俱感,外内皆伤也。】

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黄帝曰:善哉!

【注虚者,八正之虚邪气。形者,皮肉筋脉之有形。】

热病篇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注外虽汗出,而里热不解,此内热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热已清而脉平和,故生。热病者,脉尚躁病外因之热而及于经也。不得汗者,不得从乎外解,此外热之极也,故死。脉盛躁得汗而脉静者,外淫之邪从表汗而散,故生。】

论勇篇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问何急?黄帝曰:愿尽闻之!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黄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内外皆然,乃病。

【注薄皮弱肉,则脏真之气虚,不能胜四时之虚风矣。不伤于四时之风者,谓土旺于四季也。不病长夏之风者,谓上主于长夏也。设有皮厚肉坚,而伤于四时之风者,必重感于寒也。】

百病始生篇

黄帝问于歧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歧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注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清气在下也。是风雨清湿之邪病在外,而伤于形之上下。喜怒不节,则伤脏而病起于阴。】

扁鹊难经

外感

何以知中风得之?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

何以知伤寒得之?然。当谵言妄语。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濇。

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浮而弱,阴小而急;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濇;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濇;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伤寒论 【汉张机】

太阳经上篇 【凡风伤卫之证,列于此篇,法五十三条。】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霸气女主来袭

    快穿之霸气女主来袭

    因为不知来出的强大灵魂,占据了三千世界管理局的宝座。“大人,你是哪位?”管理局的负责人说道。“我……忘了叫我忘忧吧!”女子面无表情地说道。说完,便消失在众人的眼中。“忘忧,忘忧……悠菀。”负责人冥想了一会儿,然后恐惧的望向女子消失的远方。
  • 我的王妃是武林盟主

    我的王妃是武林盟主

    她是武林中名不经转的小喽啰,他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王爷。机缘巧合,他们在相遇,于是两人纠纠缠缠,决定赖着对方,还就不走了……他们很好,好了一辈子呢。
  • 冰山相撞请注意

    冰山相撞请注意

    冷漠的她,从小便背负着如同铁牢般的诅咒,把她紧紧的囚禁,不想牵连他人,从此冰封内心。冷酷的他,父母在他面前惨死,他痛恨、他悲伤,可他什么都做不了,不想历史重演,从此封闭了内心。当两座冰山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关注:冰山相撞,请!注!意!
  • 记忆之代价

    记忆之代价

    这是一部关于“记忆删除”的都市玄幻悬疑小说。当别人的记忆对你来说成为一种负担时,如果可以用你指定的记忆去换取别人记忆的删除,你愿意这样做吗?当奥和伟的出轨被妻子抓包后,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此时突然出现的“记忆公司”声称可以删除别人的记忆,却不知其实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这一切他将何去何从?这个“记忆公司”背后又有什么阴谋…
  • 七原罪之濒临死亡

    七原罪之濒临死亡

    在一个暴雨连天的夜晚,一个正在调查案件的刑警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得到的却是来自他女朋友的噩耗,为了得知女朋友被害的真相,他被卷入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变态连环杀人案,随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奇的死去,在锁定连环杀人案凶手的同时,一个可怕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末世之养虫女王修炼记

    末世之养虫女王修炼记

    重活一世的于微带着仇恨重新归来,她这次要成为末世里绝对的强者,然而掌握自己本命异能的灵虫天灵灵却是个欺软怕硬的怂包货。战斗时不给力?没关系,吼两嗓子就好。没有随身空间?收个废柴孵化器孵些灵虫也能顶上用。没有男主?她一个人强就可以了!且看她如何带领着手底下的一帮灵虫打手走向彪悍的战斗生涯。(本文无cp,男主太帅,被我毙了!)
  • 石勒传

    石勒传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手法,系统演绎了后赵皇帝石勒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一生奋斗历程。作品以故事形式再现了西晋八王之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促成了石勒、刘渊等枭雄的先后崛起,讲述了石勒创建后赵帝国的全过程。石勒以耕奴身份起于微末,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远见卓识的为政理念以及光明磊落的人格风范,至今仍有可贵的现实借鉴意义。
  • 周笔畅之爸爸再丢我一次

    周笔畅之爸爸再丢我一次

    孩子:爸爸,你敢再丢我一次吗?路子皓:孩子,你饶了我,我找了你十万年了,你不要再丢你爸爸了……(赵海棠系列无厘头小说,敬请期待)
  • 打工这一条路

    打工这一条路

    30岁那年,为了走出人生困境,她踏上打工之路;40岁以来,为了子女读书,她在这条路上持续长跑,50余岁,是为了什么呢,她还在这条路上,老牛拉破车。于城市而言,她是外乡人,于乡里人而言,她是忙“事业”的大忙人,于女儿来说,她是那个幼时缺席,长大了突然出现的人。带着团聚的目的走上打工这条路,未成想,她的前方是分离,归与不归,岂是个人所能左右的。
  • 只欢不爱:重生回到1986

    只欢不爱:重生回到1986

    李燕重生回到了八岁那年,这一次,她不再相信男人婚姻爱情。金钱、亲情、骨肉才是她最真切的渴盼,最值得真心拥有的全部。她要竭尽所能弥补那些曾经的遗撼,让这一世不再后悔。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遭遇丈夫出轨背叛,重生后只谈情不说爱,努力赚钱聚拢亲情,鼓动家人致富,走向康途大道的故事。二十一岁那年:罗茜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道:“燕子,郭亮是个花花公子,你跟他在一起会受伤的你听见没有?”李燕不温不火,勾唇轻笑:“我心里有数,你不用担心。”“你们在聊什么,说给我听听?”勒小东迈着优雅的步伐从酒店大堂横穿过来,狭长的凤目一闪而逝冷冽的光芒。径直走到罗茜对面坐下,阴柔到有些妖孽的俊脸展开魅惑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