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1000000016

第16章

厥阴经全篇

【喻昌曰:厥阴虽两经交尽之名,然厥者逆也,肾居极下,逆行而上以传于肝,故名曰厥阴也。邪传厥阴,其热深矣。热深多发厥。厥证皆属于阳,以阳与阴不相承接,因致厥也。厥后发热,阳邪出表则易愈。厥多热少则病进,热多厥少则病退。所以仲景杂用三阳经治法,即讝语之当下者,但用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他证皆不用下,正欲其热多而邪从外出耳。然厥证多兼下利,则阳热变为阴寒者,十居其七。盖木盛则胃土受克,水谷奔迫,胃阳发露,能食则为除中;木盛则肾水暗亏,汲取无休,肾阳发露,面赤则为戴阳。繇是阳微则厥愈甚,阳绝则厥不返矣。所以温之灸之以回其阳,仍不出少阴之成法也。但厥而下利,阴阳之辨甚微,不便分为二篇,故发其奥于篇首,俾读者先会其意云。】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注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也。厥阴属木,厥阴邪甚,则肾水为之消,肾消则引水以自救,故消而且渴,其渴不为水止也。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者,肝气通于心也。饥不能食者,木邪横肆,胃土受制也。食则吐蛔者,胃中饥,蛔嗅食则出也。下之利不止者,邪属厥阴,下则徒虚阳明,阳明虚,木益乘其所胜也。此条文义形容厥阴经之病情最着。盖子盛则母虚,故肾水消而生渴;母盛则子实,故气撞心而疼热。然足经之邪,终与手经有别,虽仰关而攻,究不能入心之郛廓也。至胃则受俯凌之势,无可逃避,食则吐而下则利不止矣。亦繇邪自阳明传入,胃气早空,故易动耳。】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注厥阴之脉,微缓不浮。中风病传厥阴,脉转微浮,则邪还于表而为欲愈。】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注丑寅卯,厥阴风木之王时,故病解。】

厥阴病,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凡厥者,阴阳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注厥即四逆之极。阴阳既不相顺接,下则必至于脱绝也。夫厥阴证仲景总不欲下,无非欲邪还于表,而阴从阳解也。此但举最不可下之二端,以严其戒耳。按手之三阴与手之三阳,相接于手;足之三阴与足之三阳,相接于足。阴主寒,阳主热。故阳气内陷,不与阴气相顺接,则手足厥冷也。然四肢属脾,脾为阴,与胃之阳不相顺接,亦主逆冷。所以厥证虽传经热邪,复有不尽然者,最难消息。】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注脉迟为寒,寒则胃中之阳气已薄,不可更用寒药矣。腹中即胃中,胃暖乃能纳食。今胃冷而反能食,则是胃气发露无余,其阳亦必渐去而不能久存,故为必死。】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旦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注少阴经中,内藏真阳,最患四逆,故云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厥阴经中,内无真阳,不患其厥,但患不能发热,与夫热少厥多耳。论中恐暴热来出而复去,后三日脉之,其热尚在,形容厥证重热之意。然得热与厥相应,尤无后患。若热气有余,病势虽退,其后必发痈脓。以厥阴主血,热与血久持不散,必至壅败也。】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其喉不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作「其喉为痹」。]。

【注先厥后热下利止,其病为欲愈矣,乃反汗出咽中痛,是热邪有余,上攻咽喉,挟湿痰而为痹也。然既发热即无汗,而邪亦外出,所以利必自止。若不止则无汗,明系邪不外出,仍在于里,必主便脓血也。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见热邪在里即不复在表,在下即不复在上也。】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注前云:诸四逆厥者不可下矣,此云厥应下之者,其辨甚微。盖先四逆而后厥,与先发热而后厥者,其来迥异。故彼云不可下,此云应下之也。以其热深厥深,当用苦寒之药,清解其在里之热即名为下。如下利讝语,但用小承气汤止耳,从未闻有峻下之法也。若不用苦寒,反用辛甘发汗,宁不引热势上攻乎?口伤烂赤,与喉痹互意。】

伤寒,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注厥终不过五日,即上句之注脚,见热与厥相应,阴阳一胜一复,恰恰相当,故可勿药自愈。】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圆主之。又主久利。

【注此条微旨,千百年来全无识者。昌于篇首总括大意,挈出肾阳胃阳二端,原有所自。脏厥者,正指肾而言也;蚘厥者,正指胃而言也。曰脉微而厥,则阳气衰微可知,然未定其为脏厥、蛔厥也。惟肤冷而躁无暂安,乃为脏厥。脏厥用四逆及灸法。其厥不回者,主死。若蛔厥则时烦时止,未为死候,但因此而驯至胃中无阳则死也。乌梅圆中酸苦辛温互用,以安蛔温胃益虚。久利而便脓血,亦主此者,能解阴阳错杂之邪故也。】

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注热少厥微指头微寒,其候原不重,然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胃中津液伤而坐困矣。若小便利色白则胃热暗除,故欲得食。若厥而呕,胸胁满不去,则邪聚中焦,其后阴邪必走下窍而便血,以厥阴主血也。】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注以阴阳进退之义互举,其旨跃然。】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注脉微而厥,更加烦躁,则是阳微阴盛,用灸法以通其阳,而阳不回则死也。】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注厥证但发热则不死,以发热则邪出于表,而里证自除,下利自止也。若反下利,厥逆烦躁有加,则其发热,又为阳气外散之候,阴阳两绝,亦主死也。】

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注厥利与热,不两存之势也。发热而厥七日,是热者自热,厥利者自厥利,两造其偏,漫无相协之期。故虽未现烦躁等证,而已为难治。盖治其热则愈厥愈利,治其厥利则愈热,不至阴阳两绝不止矣。】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注六七日不利,忽发热而利,浑是外阳内阴之象,此中伏有亡阳危机,所以仲景蚤为回护,用温用灸以安其阳。若俟汗出不止,乃始图之,则无及矣。可见邪乱厥阴,其死生全关乎少阴也!不然,厥阴之热深厥深,何反谓之有阴无阳哉?】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注阳邪必结于阳,阴邪必结于阴,故手足逆冷腹满按之痛者,邪不上结于胸,其非阳邪可知,其为阴邪下结可知,则其当用温用灸,更可知矣。关元在脐下三寸,为极阴之位也。】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

【注伤寒五六日,邪入厥阴其热深矣。乃阳邪不上结于胸,阴邪不下结于腹,其脉虚而复厥,则非热深当下之比,繇其阴血素亏,若误下之,以重亡其阴,必主死也。此厥阴所以无大下之法,而血虚之人,尤以下为大戒矣。】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注前条之脉虚,此条之脉细,互见其义,虚细总为无血,不但不可用下,并不可用温。盖脉之虚细,本是阳气衰微,然阴血更为不足,故药中宜用归芍以济其阴,不宜用姜附以劫其阴也。即其人素有久寒者,但增吴茱萸、生姜观之,是则干姜、附子,宁不在所禁乎?】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注大汗出而热反不去,正恐阳气越出躯壳之外。若内拘急,四肢疼,更加下利,厥逆恶寒,则在里纯是阴寒,宜急用四逆汤以回其阳,而阴邪自散耳。】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注此证较上条无外热相错,其为阴寒易明。然既云大汗大下利,则阴津亦亡,但此际不得不以救阳为急,俟阳回尚可徐救其阴,所以不当牵制也。】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注伤寒脉促则阳气局蹐可知,更加手足厥逆,其阳必为阴所格拒而不能返,故宜灸以通其阳也。】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注滑为阳脉,其里热炽盛可知,故宜行白虎汤以解其热,与三阳之治不殊也。】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注手足厥冷,疑似阴邪。其脉有时乍紧,则是阳邪而见阳脉也。阳邪必结于阳,所以邪结在胸中,心下烦满,饥不能食也。此与太阳之结胸迥殊。其脉乍紧,其邪亦必乍结,故用瓜蒂散涌载其邪而出,斯阳邪仍从阳解耳。】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用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注太阳篇中饮水多者,心下必悸,故此厥而心悸者,明系饮水所致,所以乘其水未渍胃,先用茯苓甘草汤治水以清下利之源,后乃治厥,庶不致厥与利相因耳。】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注此表里错杂之邪,最为难治,然非死证也。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则阳气陷入阴中,下部脉不至则阴气亦复衰竭,咽喉不利,唾脓血,又因大下伤其津液而成肺痿。《金匮》曰:肺痿得之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者是也。泄利不止,未是下焦虚脱,但因阳气下陷所致,故必升举药中,兼调肝肺,乃克有济,此麻黄升麻所以名汤,而谓汗出愈也。按寸脉沉而迟,明是阳去入阴之故,非阳气衰微可拟,故虽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泄利不止,其不得为纯阴无阳可知。况咽喉不利,唾脓血,又阳邪搏阴上逆之征验,所以仲景持于阴中提出其阳,得汗出而错杂之邪尽解也。】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注腹中痛,多属虚寒,与腹中实满不同。若更转气下趋少腹,则必因腹寒而致下利,明眼见此,自当图功于未着矣。】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注本自寒下,是其人之平素胃寒下利也。较上条之转气下趋少腹者,更为已然之事矣。所以纔病伤寒,即不可妄行吐下,与病人旧微溏不可服栀子汤互意。旧微溏而用栀子则易涌易泄,本自寒下而施吐下则吐下更逆,其理甚明。注家不会其意。寒格者,因误施吐下之寒药,致成格拒也。若食入口,即吐格拒极矣。故用干姜、人参以温补其胃,用黄连、黄芩之苦以下逆气而解入里之热邪也。】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注下利脉沉迟,里寒也。面少赤有微热,则仍兼外邪,必从汗解。但戴阳之证,必见微厥,汗中大伏危机,其用法即迥异常法,下条正其法也。】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注上条辨证,此条用药,两相互发。然不但此也。少阴病下利清谷而色赤者,已用其法矣。要知通之正所以收之也。不然,岂有汗出而反加葱之理哉?】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注灸之不温,脉不还,已为死证,然或根柢未绝,亦未可知。设阳气随火气上逆,胸有微喘,则孤阳上脱而必死矣。与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正同。】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注厥利无脉,阳去而难于返矣。然在根本坚固者,生机尚存一线,经一周时,脉还手足复温则生,否则死矣。此即互上条用灸之意,所以不重赘灸法也。少阴下利厥逆无脉,服白通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厥阴下利,厥逆脉绝,用灸法,晬时脉还者生,不还者死。可见求阳气者,非泛然求之无何有之乡也,根深宁极之中,必有几微可续,然后藉温灸为鸾胶耳。】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请你务必为我活着

    请你务必为我活着

    顾曼听到过最动听的情话就是——“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却想救你。”谁说悲伤的人要热泪两行,遇到许渡之前顾曼活着全靠死撑,遇到许渡之后,顾曼考虑要不要试着热爱下世界。互相救赎x丧到极致是无谓。扫雷:男主女主都不是什么好人。
  • 错爱红尘:女摄影师情陷多情总裁

    错爱红尘:女摄影师情陷多情总裁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易昕,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初遇萧然是在她内心最为波澜的时候——相恋八年的男朋友成了她最好的闺蜜白珂珂的老公。萧然,一个让她觉得异常温暖的男人,殊不知这个男人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易昕是否能收获最美的爱情呢?而她的好闺蜜柴若芸又是怎样一路护着她的?都说女孩子之间的友谊是脆弱的?那易昕和她的闺蜜是否也未能免俗呢?爱情,友情!
  • 倾世容颜之美男往哪跑

    倾世容颜之美男往哪跑

    雪莉在A国执行任务时,不幸卷入时空逆流,魂穿到了风云大陆将军府废柴嫡女闫沫云身上。刚醒来却看见有一个猥琐男正在宽衣解带朝着自己靠近......
  • 神化世界

    神化世界

    三千神魔想达到不朽不灭的境界与宇宙同寿,不朽已成不灭难存!三千不朽之躯化为一方世界,留下执念期望后人突破不朽达成不灭。李大善人恶相天生,不灭相随,誓要攀顶一览这神化世界美景!谁想登顶之后还要力保两个宇宙不被破灭,大善人表示太累了,需要收藏和票票激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的命中注定

    总裁的命中注定

    是他网络中他的知音好友,他们虽不是在同一个地方也没有用相近的生活环境,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在现实生活之中相遇却不知道对方身份的他们又会碰撞出怎样火花呢?产生怎样的爱情故事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

    本书为“2002年中国·咸阳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入《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司马迁、班固民族思想之比较研究》、《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等论文。
  • 疯妖

    疯妖

    家族阴谋致使少年家破人亡,转世流亡妖域修妖,继承帝位,杀伐天下。若我苟延残喘一时,定将昨日之痛百倍奉还!上讨仙界天庭,下征妖域兽界。一日是大帝,终生为大帝。
  • 十里长台花满奚

    十里长台花满奚

    她是掌管百花之主,只因点奚河上一见,从此踏入红尘。不料在她成亲之日,百花荟萃之时,阴谋的帘幕层层拨开。百花枯绝,天下无情。从此世上再无红装,只剩白纸扎花漓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