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1000000067

第67章

景岳全书 【明张介宾】

总名

黄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此皆《内经》之明言也。故凡病温病热而因于外感者,皆本于寒,即今医家皆谓之为伤寒,理宜然也。近或有以温病热病,谓非真伤寒者,在未达其义耳。

初诊法

凡初诊伤寒者,以其寒从外入,伤于表也。寒邪自外而入,必由浅渐深,故先自皮毛,次入经络,又次入筋骨,而后及于脏腑,则病日甚矣。故凡病伤寒者,初必发热憎寒无汗,以邪闭皮毛,病在卫也。渐至筋脉拘急,头背骨节疼痛,以邪入经络,病在营也。夫人之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今以寒邪居之,则血气混淆,经络壅滞,故外证若此,此所谓伤寒证也。自此而渐至呕吐不食胀满等证,则由外入内,由经入腑,皆可因证而察其表里矣。若或肌表无热,亦不憎寒,身无疼痛,脉不紧数者,此其邪不在表,病必属里。凡察伤寒,此其法也。

论脉

伤寒之邪,实无定体,或入阳经气分则太阳为首,或入阴经精分则少阴为先。其脉以浮紧而有力无力,可知表之虚实;沉紧而有力无力,可知里之虚实;中而有力无力,可知阴阳之凶吉。诊之之法,当问证以知其外,察脉以知其内。先病为本,后病为标。能参合脉证,而知缓急先后者,乃为上工。

诊法曰:浮脉为在表,故凡脉见浮紧而数者,即表邪也。再加以头项痛腰脊强等证,此即太阳经病,当求本经轻重而解散之。

脉见洪长有力,而外兼阳明证者,即阳明在经之邪也,宜求本经之寒热以散之。

脉见弦数而兼少阳之证者,即少阳经半表半里之病,宜和解而散之。

沉脉为在里,病属三阴,详具后六经辨证中。但沉数有力,是即热邪传里也。若表证深入而内见大满大实,阳邪热结等证,治当从下也。

沉紧无力,而外无大热,内无烦渴等病,此阴证也。若或畏寒厥冷,及呕吐腹痛泻痢者,此即阴寒直中,治宜温中也。

脉大者为病进。大因邪气胜,病日甚也。脉渐缓者为邪退。缓则胃气至,病将愈也。此以大为病进,固其然也。然亦有宜大不宜大者,又当详辨。如脉体本大而再加洪数,此则病进之脉,不可当也。如脉体本小,因服药后而渐见滑大有力者,此自阴转阳,必将汗解,乃为吉兆。盖脉至不鼓者,由气虚而然。无阳岂能作汗也?

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此古今相传之法也。然沉脉亦有表证,此阴实阳虚寒胜者然也。浮脉亦有里证,此阳实阴虚水亏者然也。故凡欲察表邪者,不宜单据浮沉,只当以紧数与否为辨,方为的确。盖寒邪在表,脉皆紧数,紧数甚者邪亦甚,紧数微者邪亦微。紧数浮洪有力者,邪在阳分,即阳证也;紧数浮沉无力者,邪在阴分,即阴证也。以紧数之脉而兼见表证者,其为外感无疑,即当治从解散。然内伤之脉亦有紧数者,但内伤之紧其来有渐,外感之紧发于陡然,以此辨之,最为切当。其有似紧非紧,但较之平昔,稍见滑疾而不甚者,亦有外感之证。此其邪之轻者,或以初感而未甚者,亦多见此脉,是又不可不兼证而察之也。若其和缓而全无紧疾之意,则脉虽浮大,自非外邪之证。

按陶节庵曰:夫脉浮当汗,脉沉当下,固其宜也。然其脉虽浮亦有可下者,谓邪热入腑,大便难也。设使大便不难,岂敢下乎?其脉虽沉亦有可汗者,谓少阴病身有热也,设使身不发热,岂敢汗乎?若此之说,可见沉有表而浮亦有里也。

风寒辨

凡病伤寒者,本由寒气所伤,而风即寒之帅也。但以风寒分气令,则风主春而东,寒主冬而北;以风寒分微甚,则风属阳而浅,寒属阴而深。然风送寒来,寒随风入,透骨侵肌,本为同气。故凡寒之浅者即为伤风,风之深者即为伤寒;而不浅不深,半正半邪之间者,即为疟疾;其有留于经络而肢体疼痛者,则为风痹。然则伤风也,伤寒也,疟疾、风痹也,皆风寒之所为也。观《灵枢》九宫八风篇及岁露论所载,俱甚言虚邪贼风之为害,口问篇言风成为寒热,此皆指风为寒邪也。即如冬伤于寒者,宜乎其为伤寒也,若春夏秋三时之感冒,则孰非因寒,亦孰非因风而入之?故仲景曰: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因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而尚不消散者,岂非风寒本为同气乎?《内经》曰: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邪虚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勿能害。此之谓也。此杜渐防微之道也。

伤寒三证

夫伤寒为病,盖由冬令严寒,以水冰地坼之时,最多杀厉之气,人触犯之,而即时病者,是为正伤寒,此即阴寒直中之证也。然惟流离穷困之世多有之。若时当治平,民安饱暖,则直中之病少见。此伤寒之一也。其有冬时感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营卫之间,至春夏时又遇风寒,则邪气应时而动,故在春则为温病,在夏则为暑病。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伤,故随气传变,本非即病正伤寒之属,所当因其寒热而随证调治之,此伤寒之二也。

又有时行之气者,如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是即时行之病,感冒虚风不正之气,随感随发,凡禀弱而不慎,起居多劳倦者,多犯之,此伤寒之三也。凡此三者,皆伤寒之属,但其病有不同,治有深浅,苟不能辨,则必致悞人。

六经证

成无己曰:热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传至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传至厥阴而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水故也。凡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渴。肝居下部而邪居之,则木火相犯,所以邪上撞心;木邪乘土,则脾气受伤,所以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脾土既伤而复下之,则脾气愈虚,所以利不止。

正阳明腑病者,由表而传里,由经而入腑也。邪气既深,故为潮热自汗,讝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黄狂乱,五六日不大便,脉滑而实,此实热已传于内,乃可下之。若其脉弱无神,或内无痞满实坚等证,又不可妄行攻下。

太阳证似少阴者,以其发热恶寒而脉反沉也。

少阴证似太阳者,以其恶寒脉沉而反发热也。

仲景曰:太阳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疼痛,若不瘥者,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按此二证,谓在太阳,其脉当浮而反沉者,因正气衰弱里虚而然,故当用四逆汤,此里虚不得不救也。病在少阴证,当无热而反热者,因寒邪在表,犹未传里,故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表邪不得不散也。此二证者均属脉沉发热,但其有头痛故为太阳病,无头痛故为少阴病。但在少阴而反发热者,以表邪浮浅,可以汗解,其反犹轻;在太阳而反脉沉者,以正气衰微,难施汗下,其反为重。由此观之,可见阳经有当温里者,故以生附配干姜,补中自有散意;阴经有当发表者,故以熟附配麻黄,发中亦有补焉。此仲景求本之治,其他从可知矣。

传经合病并病辨

伤寒传变,不可以日数为拘,亦不可以次序为拘,如《内经》言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之类,盖言传经之大概,非谓凡患伤寒者必皆如此也。盖寒邪中人,本无定体。观陶节庵曰:风寒之初中人也无常,或入于阴,或入于阳,非但始太阳终厥阴也。或自太阳始,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者。亦有不罢再传者,或有间经而传者,或有传至二三经而止者,或有始终只在一经者,或有越经而传者,或有自少阳阳明而入者,或有初入太阳不作郁热,便入少阴而成真阴证者。所以凡治伤寒不可拘泥,但见太阳证便治太阳,但见少阴证便治少阴,但见少阳阳明便治少阳阳明,此活法也。又有合病并病之证。曰合病者,两经或三经齐病,不传者为合病,并病者,一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者为并病。所以有太阳阳明合病,有太阳少阳合病,有阳明少阳合病,有三阳合病。三阳若与三阴合病,即是两感。所以三阴无合并例也。即仲景亦曰:日数虽多,但见表证而脉浮紧者,犹宜汗之;日数虽少,但见里证而脉沉实者,犹宜下之。诚为不易之论。故不可执定日数,谓一二日宜发表,三四日宜和解,五六日宜即下。若或不知通变,因致误人者多矣。故必真知其表邪未解,则当汗之;真知其胃邪已实,方可下之;真知其阴寒邪胜,自宜温之;真知其邪实正虚,客主不敌,必须补之。但能因机察变,原始要终,而纤悉无遗者,方是活人高手。

阳证阴证辨

凡治伤寒,须先辨阳证阴证。若病自三阳,不能解散而传入三阴,则寒郁为热,因成阳证。盖其初病必发热头痛,脉浮紧无汗,以渐而深,乃入阴经。此邪自阳分传来,愈深则愈热,虽在阴经亦阳证也。其脉必沉实有力,其证必烦热炽盛,此当攻里,或清或下,随宜而用。若内不有热,安得谓之阳证乎?

若初起本无发热头痛等证,原不由阳经所传而径入阴分者,其证或厥冷,或呕吐,或腹痛泻利,或畏寒不渴,或脉来沉弱无力,此皆元阳元气之不足,乃为真正阴证。经曰: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此以传经不传经而论阴阳也。阴阳之治,又当辨其虚实如左。

治伤寒,凡阳证宜凉宜泻,阴证宜补宜温,此大法也。但以经脏言阴阳,则阴中本有阳证,此传经之热邪也。以脉证言阴阳,则阳中最多阴证,此似阳之虚邪也。惟阴中之阳者易辨,而阳中之阴者为难知耳。如发热狂躁,口渴心烦,喜冷,饮水无度,大便硬,小便赤,喉痛口疮,声粗气急,脉来滑实有力者,此真阳证也。其有身虽热而脉来微弱无力者,此虽外证似阳,实非阳证。观陶节庵曰:凡发热面赤烦躁,揭去衣被,唇口赤裂,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虚狂假斑,脉大者,人皆不识,认作阳证。殊不知阴证不分热与不热,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阴脉,不可与凉药,服之必死。急与五积散通解表里之寒,甚者必须加姜附以温之。又曰:病自阳分传入三阴者,俱是脉沉,妙在指下有力无力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虚为寒。此节庵出人之见也。然以余观之,大都似阳非阳之证,不必谓其外热烦躁,微渴戴阳之类,即皆为阴证也。但见其元阳不足,而气虚于中,虽有外热,即假热耳。设用清凉消耗则中气愈败,中气既败则邪气愈强,其能生乎?故凡遇此等证候,必当先其所急。人知所急在病,而不知所急在命。元气忽去,疾如绝弦,呼吸变生,挽无及矣。

伤寒纲领惟阴阳为最,此而有误,必致杀人。然有纯阳证,有纯阴证,是当定见分治也。又有阴阳相半证,如寒之即阴胜,热之即阳胜。或今日见阴而明日见阳者有之,今日见阳而明日变阴者亦有之,其在常人最多。此证盘珠胶柱,惟明哲者之能辨也。然以阴变阳者多吉,以阳变阴者多凶。是又不可不察。

凡病人开目喜明,欲见人多谭者,属阳;闭目喜暗,不欲见人懒言者,属阴。

论曰: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又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此阴阳乃以寒热为言也。阳盛阴虚,言内热有余而外寒不甚也。夫邪必入腑,然后作热,热实于内,即阳盛也,故再用温热以汗之则死矣。阳虚阴盛,言寒邪有余而蓄热未深也。夫邪中于表,必因风寒,寒束于外,即阴盛也,故妄用沉寒以下之则死矣。所以阳盛者,用桂枝则毙;阴盛者,用承气则亡。

三阳阳明证

仲景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内实大便难,此名阳明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按此三阳阳明之证,皆自经传腑,胃家之实证也。曰太阳阳明者,邪自太阳转入于胃,其名脾约,以其小便数大便鞕也。正阳阳明者,邪自阳明本经,传入于腑而邪实于胃也。少阳阳明者,邪自少阳传入于胃也。胃为腑者,犹府库之府。府之为言聚也。以胃本属土,为万物所归,邪入于胃则无所复传,郁而为热。此由耗亡津液,胃中干燥,或三阳热邪不解,自经而腑,热结所成。故邪入阳明胃腑者,谓之实邪。土气为邪,王于未申,所以日晡潮热者,属阳明也。论曰:潮热者实也,是为可下之证。又曰:潮热者,此外欲解也,可攻其里焉。又曰:其热不潮,不可与承气。此潮热属胃可知也。然潮热虽为可攻,若脉浮而紧,或小便难大便溏,身热无汗,此热邪未全入腑,犹属表证,仍当和解。若邪热在表而妄攻之,则祸不旋踵矣。

两感

同类推荐
  • 乙酉笔记

    乙酉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蕴观

    五蕴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坐禅三昧法门经

    坐禅三昧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萨罗国经

    佛说萨罗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菩萨十住行道品

    菩萨十住行道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众神王座

    众神王座

    神域数百年就会开启,无数强者进入神域争夺神之碎片的同时,恶魔也随之降临。一批批的勇者少年,就将踏上征程。
  • 苍穹魔仙录

    苍穹魔仙录

    一个陨落的天才,在无名老人的辅助下,渐渐走向巅峰,在他心中坚信着一句话: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不努力的垃圾!最终融仙之冰源,炼魔之火种。携仙魔之血,战苍穹之巅。世间无绝对,冰火九重天。
  • 宝贝太嚣张:总裁宠妻无边

    宝贝太嚣张:总裁宠妻无边

    曾经,安然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家庭,事业,爱情,应有尽有。谁料新婚前夜,这些东西一夕倾塌,所有的幸福全都化作泡影。走投无路之际,某男抱起安然,开启霸宠模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看见你就很好

    看见你就很好

    曾经的不熟的同桌,原来是一直默默守护自己的人,一直在说爱你的人,却爱的那么目的和霸道
  • 精怪在校生

    精怪在校生

    一个高中毕业生,在一次看羞羞网站的时候阴差阳错的上了一所匪夷所思的大学,开启了他的升级打怪之路。什么风流女鬼潘金莲,什么一代美人陈圆圆,统统到我的怀里来。
  • 请许我万千宠爱

    请许我万千宠爱

    “季雪,我们离婚吧!”她用自己的大半青春,换来了他这一句狠心的话。那时她已被他伤得遍体鳞伤。她冷冷的看着手中的那份离婚协议书,呵!真是讽刺!十四年他告诉她,让她去找他,他会爱她一辈子……是啊!该放下了。……她走了,去了他找不到的地方。……五年后。我,季雪,再次回归。……[虐恋]慎入
  • 玄不氪命

    玄不氪命

    玄幻的世界,人人在危险边缘谋永生。只有少年薛谦岁开辟了一条不氪命的羊肠小道。这个大洲,依德载人,人,依德永生……
  • 穿成郡主后我飘了

    穿成郡主后我飘了

    一朝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架空王朝辰国,身份还是将军府郡主,全家的心尖宠,关键这身体还有一身,深不可测的武功内力。如此,那便既来之则安之,凭借一身武功,妖魔鬼怪都不怕。且看她李沐沐如何在这男尊女卑的时代,肆意潇洒人间
  • 休羽

    休羽

    剑为何物?我为何存?一个没有主角的奇幻三部曲——《休羽》
  • TFBOYS的三个男孩

    TFBOYS的三个男孩

    韩知孝一个韩国的女孩,因为种种原因来到中国,来到重庆~~~我爱你,胜过我自己,你不离不弃,就陪你生生世世——王俊凯不要说我幼稚,不懂什么是爱,我懂啊,但是不想说,因为我爱你,想让你幸福——王源我也爱你,你知道吗,为什么只把我当哥哥!?——易烊千玺作者:秋qq:281588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