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1000000071

第71章

治法

凡治伤寒,不必拘于日数。但见表证即当治表,但见里证即当治里。因证辨经,随经施治,乃为良法。若表邪未解,即日数虽多,但有表证而脉见紧数者,仍当解散,不可攻里也。若表邪已轻,即日数虽少,但有里证,而脉见沉实者,即当攻里,不可发表也。然此二者,一曰发表,一曰攻里,皆以邪实者为言也。其有脉气不足,形气不足者,则不可言发言攻,而当从乎补矣。但补有轻重,或宜兼补,或宜全补,则在乎****者之用之如法耳。

伤寒但见发热恶寒,脉紧数无汗,头项痛腰脊强,或肢体酸软者,便是表证,不拘日数多寡,即当解散。但于阴阳虚实,不可不预辨也,而于汗散方中择宜用之。

伤寒但见往来寒热,胁痛口苦而呕,或渐觉耳聋脉见弦数者,即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治宜和解,以新方诸柴胡饮及小柴胡汤之类酌宜用之。然少阳之治有三禁,曰不可汗吐下也。

伤寒如头痛发热恶寒表证之类悉除,反见怕热躁渴讝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斑黄发狂,或潮热自汗,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或胸腹胀满疼痛,或上气喘促,脉实有力者,即是传里之热证,不拘日数多少,即当清里。如里实邪内结,不得宣通,此必大为涤荡,庶使里通而表亦通也。然必其胸腹胀满,肠胃燥结,而大满大实坚者,乃可攻之。故法曰:痞满燥实坚五者具而后可下。又曰:下不嫌迟。盖恐内不实而误攻之,则必至不救矣。

凡治伤寒,如时寒火衰,内无热邪而表不解者,宜以辛温热剂散之;时热火盛而表不解者,宜以辛甘凉剂散之;时气皆平而表不解者,宜以辛甘平剂散之。此解散之要法也。盖人在气交之中,随气而化,天地之气寒则宜辛热,天地之气热则宜辛凉。经文既以冬为伤寒,春为温病,夏为暑病,名既因时而易,则方亦不容不随时而更也。但以凉散之法,当知所辨。必其表里俱有热证,方可兼用清凉。若身表虽热,而内无热证者,此以表邪末解,因寒而为热也,不可妄用凉药。盖恐表寒未除,而内寒复至,以寒遇寒,则凝结不解,必将愈甚。经曰:发表不远热,正此之谓也。且舍时从证,尤为治伤寒紧要之法,此又不可不知常变。凡暑热盛行,瘟疫大起,焦渴斑黄,脏腑如火,此则或用寒肃以清其里,或用寒散以救其表,但当察表里而酌缓急之宜也。

论虚邪治法

凡伤寒治法,在表者宜散,在里者宜攻,此大则也。然伤寒死生之机,则全在虚实二字。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伤寒为患,多系乘虚而入者,时医不察虚实,但见伤寒则动曰伤寒无补法,任意攻邪。殊不知可攻而愈者,原非虚证,正既不虚,邪自不能害之,及其经尽气复,自然病退。故治之亦愈,不治亦愈,此实邪无足虑也。惟是挟虚伤寒,则最为可畏。使不知固本御侮之策,而肆意攻邪,但施孤注,则凡攻散之剂,未有不先入于胃,而元气更虚,邪将更入,虚而再攻,不死何待!是以凡伤寒而死者,必由元气之先败,此则举世之通弊也。故凡临证者,但见脉弱无神,耳聋手颤,神倦气怯,畏寒喜暗,言语轻微,颜色青白,诸形证不足等候,便当思顾元气。若形气本虚,而过散其表,必至亡阳;脏气本虚,而误攻其内,必至亡阴,犯者必死。即如元气半虚而邪方盛者,亦当权其轻重,而兼补以散,庶得其宜。若元气大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必当详察其阴阳,峻补中气。如平居偶感阴寒,邪未深入,但见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内无火证,表里不足者,即当用理阴煎加柴胡或加麻黄,连进一二服,其效如神,此常用第一方也。此外诸证,如虚在阳分,则当以四柴胡饮、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理中汤、温胃饮之类,此温中自能发散之治也。若虚在阴分,而液涸水亏,不能作汗,则当用补阴益气煎、三柴胡饮或三阴煎、左归饮之类,此壮水制阳精化为气之治也。若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则当以大补元煎、右归饮,崔氏八味丸料之类,此引火归原之治也。其有阴盛阳衰之证,身虽发热而恶寒不已,或呕恶,或泄泻,或背凉如冰,或手足厥冷,是皆阳虚之极,必用大温中饮或理阴煎,不可疑也。若果邪火热甚而水枯干涸者,或用凉水渐解其热,表未解而固闭者,或兼微解渐去其寒。若邪实正虚,原有主客不敌之势,使但能保定根本,不令决裂,则邪不战而自解,此中大有元妙。余尝借此而存活者,五十年来若干人矣。谨书之以为普济者之则。

补中亦能散表

夫补者所以补中,何以亦能散表?盖阳虚者,即气虚也。气虚于中,安能达表?非补其气,肌能解乎?凡脉之微弱无力,或两寸短小而多寒者,即其证也。此阳虚伤寒也。阴虚者,即血虚也。血虚于里,安能化液?非补其精,汗能生乎?凡脉之浮芤不实,或两尺无根而多热者,即其证也。此阴虚伤寒也。然补则补矣,仍当酌其剂量。譬之饮酒者,能饮一勺而以一升,宜乎其至于困也;使能饮一斗而与以一合,其真蚍蜉之撼大树耳。

寒中亦能散表

夫寒中者所以清火,何以亦能散表?盖阳亢阴衰者,即水亏火盛也。水涸于经,安能作汗?譬之干锅赤裂,润自何来?但加以水,则郁蒸沛然,而气化四达。夫汗自水生,亦犹是也。如前论言补阳补阴者,宜助精气也;此论言以水济火者,宜用寒凉也。盖补者补中之不足,济者制火之有余。凡此者均能解表,其功若一。而宜寒宜暖,其用不侔,是则不可不辨。

伤寒三表法

伤寒者,危病也。治伤寒者,难事也。所以难者,亦惟其理有不明,而不得其要耳。所谓要者,亦惟正气邪气二者之辨而已。使能知正气之虚实,邪气之浅深,则尽之矣。夫寒邪外感,无非由表而入里。由表而入者,亦必由表而出之。故凡伤寒者,必须得汗而后解。但正胜邪者,邪入必浅,此元气之强者也;邪胜正者,其入必深,此元气之弱者也。邪有浅深,则表散有异;正有虚实,则攻补有异。此三表之法,所不容不道也。何为三表?盖邪浅者逐之于藩篱,散在皮毛也;渐深者逐之于户牖,散在筋骨也;深入者逐之于堂室,散在脏腑也。故浅而实者宜直散,直散者逐之无难也。虚而深者宜托散,托散者但强其主而邪无不散也。今姑举其略:如麻黄汤、桂枝汤、参苏饮、羌活汤、麻桂饮之类,皆单逐外邪,肌表之散剂也;又如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三柴胡饮、四柴胡饮之类,皆兼顾邪正,经络之散剂也;再如理阴煎、大温中饮、六味回阳饮、十全大补汤之类,皆建中逐邪,脏腑之散剂也。呜呼!以散药而散于肌表经络者,谁不知之?惟散于脏腑,则知者少矣。以散为散者,谁不知之?惟不散之散,则元之又元矣。

伤寒无补法辨

按伤寒一证,惟元气虚者为最重。虚而不补,何以挽回?奈何近代医流,咸谓伤寒无补法。此一言者,古无是说。而今之庸辈,动以为言,遂致老幼相传,确然深信。其为害也,不可胜纪。兹但以一岁之事言之:如万历乙巳岁都下瘟疫盛行,凡涉年衰及内伤不足者,用大温大补兼散之剂,得以全活者甚多。使此辈不幸而遭庸手,则万无一免者矣。痛夫枉者之非命,因遍求经传,则并无伤寒无补法之例。必求其由,则惟陶节庵有云:伤寒汗吐下后,不可便用参芪大补,使邪气得补而热愈盛。所谓治伤寒无补法也。此一说者,盖本于孙真人之言云:服承气汤得利瘥,慎不可中补也。此其意谓因攻而愈者,本为实邪,故不宜妄用补药,复助其邪耳。初非谓虚证亦不宜补也。此外则有最庸最拙为万世之害者,莫如李子建之伤寒十劝,今后世谬传实基于此。故余于前论直叱其非,并详考仲景《伤寒论》及诸贤之成法,以申明其义焉。矧今人之患伤寒者,惟劳倦内伤七情挟虚之类,十居七八。传诵伤寒无补者十有八九,以挟虚之七八,当无补之八九,果能堪乎?而不知以直攻而死者,皆挟虚之辈也。此在众人则以传闻之讹,无怪其生疑畏。至若名列医家,而亦曰伤寒无补法,何其庸妄无知,毫不自反?误人非浅,诚可丑可恨者也。其有尤甚者,则本来无朮,偏能惑人,但逢时病,则必曰:寒邪未散,何可用补?若将邪气补住,譬之关门赶贼。若此一言,又不知出于何典,乱道异端,尤可恨也!此外又有一辈曰:若据此脉证,诚然虚矣,本当从补,但其邪气未净,犹宜缓之,姑俟清楚,方可用也。是岂知正不能复,则邪必日深,焉能清楚?元阳不支,则变生呼吸,安可再迟?此不知死活之流也。又有一辈曰:此本虚证,如何不补?速当用人参七八分,但以青陈之类监制用之,自然无害。是岂知有补之名,无补之实,些须儿戏,何济安危?而尚可以一消一补,自掣其肘乎?此不知轻重之徒也。即或有出奇言补者,亦必见势在垂危,然后曰快补快补。夫马到临崖,收缰已晚。补而无济,必又曰:伤寒用参者无不死。是伤寒无补之说益坚,而众人之惑益不可破,虽有仪秦不能辨也。余目睹其受害于此者,盖不可胜纪矣。心切悲之,不得不辩。夫伤寒之邪,本皆自外而入,而病有浅深轻重之不同者,亦总由主气之有强弱耳。故凡主强者,虽感亦轻,以邪气不能深入也;主弱者,虽轻必重,以中虚不能自固也。此其一表一里,邪正相为胜负,正胜则生,邪胜则死。倘以邪实正虚而不知固本,将何以望其不败乎?矧治虚治实,本自不同。补以治虚,非以治实,何为补住寒邪?补以补中,非以补外,何谓关门赶贼?即曰强寇登堂矣,凡主弱者避之且不暇,尚敢关门乎?既能关门,主尚强也,贼闻主强,必然退遁,不遁即成禽矣。谓之捉贼,又何不可?夫病情人事,理则相同,未有正胜而邪不却者。故主进一分则贼退一步,谓之内拒,谓之逐邪,又何不可?而顾谓之关门耶?矧如仲景之用小柴胡汤以人参、柴胡并用,东垣之用补中益气汤以参、朮、升麻并用,盖一以散邪,一以固本。此自逐中有固,固中有逐,又岂皆补住关门之谓乎?甚矣!一言之害,杀命无穷!庸医之庸,莫此为甚!余不能以口遍传,故特为此辨。

徐东皋曰:汉张仲景着《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观其少阳证小柴胡汤用人参,则防邪气之入三阴;或恐脾胃稍虚,邪乘而入,必用人参、甘草固脾胃以充中气,是外伤未尝不内因也。即如理中汤、附子汤、黄连汤、炙甘草汤、吴茱萸汤、茯苓四逆汤、桂枝人参汤、人参败毒散、人参白虎汤、阳毒升麻汤、大建中等汤,未尝不用参朮以治外感。可见仲景公之立方,神化莫测。或者谓外伤是其所长,而内伤非所知也。此诚不知公者也。何今世之医,不识元气之旨,惟见王纶《杂着》戒用人参之谬说,执泥不移,乐用苦寒,攻病之标,致误苍生,死于非命,抑何限耶?间有病家疑信相半,两弗之从,但不速其死耳。直以因循,俟其元气自尽,终莫之救而毙者,可谓知乎?况斯世斯时,人物剧繁,禀气益薄,兼之劳役名利之场,甚至踏水火而不知恤,躭酒色以竭其真,不谓内伤元气,吾弗信也。观其杂病稍用攻击,而脾胃遂伤,甚则绝谷而死者,可以类推矣。

病宜速治

凡人有感冒外邪者,当不时即治,速为调理。若犹豫隐忍,数日乃说,致使邪气入深,则难为力矣。惟小儿女子则为尤甚。凡伤寒之病,皆自风寒得之。邪气在表,未有温覆而不消散者。若待入里,必致延久。一人不愈,而亲属之切近者,日就其气,气从鼻入,必将传染。此其病之微甚,亦在乎治之迟早耳。故凡作汤液,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速治,则易愈矣。仲景曰:凡发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之,可半日中尽三服,即速治之意也。其或药病稍见不投,但有所觉,便可改易。若其势重,当一日一夜晬时观之,一剂末退,即当复进一剂。最难者不过三剂,必当汗解。其有汗不得出者,即凶候也。

温病暑病

温病暑病之作,本由冬时寒毒内藏,故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暑病,此以寒毒所化,故总谓之伤寒。仲景曰:发热不恶寒而渴者温病也,暑病则尤甚矣。盖暑病者即热病也,是虽与寒证不同,然亦因时而名,非谓其病必皆热也。此外如夏月中暑者,亦谓之暑病,则又非寒毒蓄留之证,在仲景即名之为中暍。义详暑证门,所当参阅。

温病暑病之治,宜从凉散,固其然也,然必表里俱有热证,方可治用清凉。若值四时寒邪,客胜感冒不正之气,表邪未解,虽外热如火,而内无热证可据者,不得以温暑之名,执以为热而概用凉药。

冬有非时之暖,或君相客热之令而病热者,名曰冬温。此与冬月正伤寒大异,法宜凉解,此舍时从证也。若夏月有寒者,宜温亦然。

《素问》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伤寒论》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此二论之言伤寒伤暑者,非即温病暑病之谓,盖单指夏月感触时气者。所当辨其为寒为暑,而寒则宜温,暑则宜清也。身寒者,言受寒憎寒;身热者,言受热发热。非曰身冷者方是伤寒,身热者乃是伤暑也。但此二论,一曰气盛气虚,一曰脉盛脉虚,词若异而理则一也。故凡察气者,当在形色;察脉者,当在本元。合而观之,则见理精矣。

发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废柴逆天之至尊妖娆

    废柴逆天之至尊妖娆

    她,可爱甜心,受万人追捧;因父死之恨,化身暗夜杀手,夺得无尽荣耀。却被他人暗杀,华丽丽地——穿越了?穿越异世,竟成了凤家不受宠的废材大小姐。“呵,废材?那就废材好了~”某女笑道。契青龙,收魔宠,建凰城,看她如何废材逆天~穿越容易,回家不易,且行且珍惜!
  • 泪落成殇:倾世妖妃

    泪落成殇:倾世妖妃

    一场毫无硝烟的战争;一场荒唐至极的联姻;一场权倾天下的政变;燕王朱棣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一代明君。她本是朱棣心爱之人却成了侄子的宠妃。当他卷土重来之际,夺回她已在意料之中。他本是皇孙朱允炆,本应与皇位无缘却在一场机缘巧合之中成为了众矢之的。朱允炆“你要天下是吗?我给你,我只要她。”朱棣“天下本就是我的,至于她,也是我的。”、、、他夺了天下,她却成为了祸国妖妃。他为了天下,不得不赐她烈火之焚。于她,不知是恩赐还是情断。血泪划落,泪落成殇。是她的错付,还是他的无情。
  • 云顶城录

    云顶城录

    战争结束后,两国关系实际并未回暖,藏着秘密的君主,各怀鬼胎的公爵,遗留的问题在战后慢慢发展成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 斗罗之王者系统

    斗罗之王者系统

    携带王者系统的少年,穿越至斗罗世界,与初代史莱克七怪成为史莱克八怪,并肩作战,闯出属于自己的传说。
  • 修真百晓生手札

    修真百晓生手札

    痴傻皇子梦复国,命苦乞儿叩仙门,藏锋剑客赴北地,弈棋仙尊隐帷后······这里是一个人,是一些人,一个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轮回孤牌途

    轮回孤牌途

    一次意外,一次勒索,一张奇怪的双面卡,一个令人骇然的远古投影。在血脉的末世中,在远古的阴影下,孤独的牌,孤独的牌师,孤独的世界。神与魔互为依寄突破时空的束缚,混乱和秩序共同掌控粉碎混沌的枷锁,命运不可避免的降临,逃避?放弃?认命?不,宁可九死一生突破命运的束缚登上巅峰,也不随波逐流被时光淹没。
  • 荷塘冷

    荷塘冷

    锦儿,你到底是何方妖孽,为何偏偏让本王爱上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