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21400000005

第5章 读《伍叔傥集》

一、关于新文学

《伍叔傥集》,一册六百五十余页,其中“伍叔傥研究资料”占三分之一,诗集占四分之一,各类文章、讲义和杂著,大约不足一半的篇幅,可见伍叔傥先生确实是一个“散淡的人”。我最先阅读的是其中的学术性的论述文字,兴趣盎然,惊叹其胜义纷呈。

伍先生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是大不以为然的,他的兴趣完全在古典文学那一边。但是,他对新文学作家或作品的评论,虽然是只言片语,常常是议论古典文学时的即兴发挥,却很值得注意。比如:

鲁迅除古文学的知识外,还深受医学等科学知识与日本以及北欧文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具有前所未有的丰富意境。当代中国文人中有人即使学习了英美知识,但没有古文学的造诣,因此意境偏颇,是无法产生好作品的,巴金和茅盾在这一点都不及格。但曹禺却值得关注。

这里对鲁迅的评论十分精到,完全可以说是被后来的鲁迅研究所证明的定论;说得如此素朴而切实,远比今天的系统化、理论化乃至玄学化的评论高明。在别处,伍先生还说:“像鲁迅一样不畏生命的危险走自由之路的文学家值得崇敬。”这也是很高的评论。伍先生对新文学少有许可,却一再这样高度评价鲁迅,是很有意味的。钱谷融先生是伍先生的弟子,为学、为人均大受其影响。记得当年我在钱先生门下读书时,钱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点,意见似乎大体和伍先生的这个议论很是一致。只是钱先生常常是“二周”并论的,对周作人的文章称道不已。这本文集中,虽然伍先生从来没有提到周作人,但却不难发现他的文学观其实和周作人是十分接近的,例如:

我不会一概地否认文言,而认为应补充文言词汇相似的口语词汇,应该重视增加表达工具。否则像当今的国语一样贫乏的语言就作不出好文章。而且与其采用俗语增加词汇,不如选择存续了数千年的文语词汇,这样更具普遍性。减少文言,增加白话,从其中寻找调和点,这才是国语改革的方向。今后必须选择简易而有内容的古文辞汇。

这和周作人“五四”时期所提出的“言文一致”的观点大体相同。再如伍先生在谈到“中国文学内容贫乏”时说:“韩愈的《原道》尤其显得没有思想性。”后来又曾说“韩文尤无用,不足用心”。现代学者中这样彻底地否定韩愈,此外也只有周作人了。伍先生否定韩愈的思想前提是这样的:

文学超越了政治。优秀的文人不满足于一切现状。丰富的意境能直达人生思想。与人生理想完全符合的现实社会是不存在的。直达人心才是真正的理想。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中国文人并没有如此丰富的理想,反而着重在技巧上。

要推动文学的发展,就必须给予绝对的自由。

这种文学观也是和周作人十分相近的,让人联想到周作人《〈燕知草〉跋》等文章中的话。

伍先生对现代诗也曾有只言片语的评点:“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诗大概不算成功”;“孙大雨的新体诗是翻译英国诗,已全然没有民族味”。“翻译英国诗”之说,大有识见。对中国古典诗有精深体会和研究的伍先生,大概是不会欣赏白话诗的吧?记得当年钱先生一再对我说过:白话诗成绩很差,小说也差不多,只有散文好点。他和伍先生对白话诗的意见,似乎可以说是很相近的。关于胡适,伍先生还说:“胡适引入在《白话文学史》中的汉魏六朝的白话文学,如果是我的话则会作为文言文学对待。”这个评论极有见地,除了废名之外,似无人说过。胡适把汉乐府乃至白居易诗之类的作品视为白话文学,是因为语言平白易懂,殊不知这样的作品即使语言平白如白话,也依然是文言的语言,其词汇、句法等,都属于文言的语言系统,和白话的语言系统不是一回事。胡适倡导白话文,其功至伟,但他的文学语言观,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二、关于古典文学

《伍叔傥集》胜义纷呈,是指伍先生对中国古典诗的评点、论述和分析。

论五言诗的起源:“《楚辞》不独在思想上风调上与五言诗有密切关系,论修辞造句,学五言的,也不可不在《楚辞》上用功。《楚辞》,便是五言之经典。”这个判断实在是惊人之论,因为说《楚辞》是汉代文学最直接的渊源,历来的定论主要是指汉赋和《楚辞》的关系。根据有三,其一是:

我以为……一天,五言诗作者忽然感觉到《离骚》实在太浮华了,何必加上这么多空字眼,同时又比曹操早些发现出“兮”字的累赘,也提起笔来,专门取他中间重要的几个字,写成像下列的句子来:帝高阳苗裔,朕皇考伯庸,摄提贞孟陬,庚寅我以降。

这个“我以为”,从学理上说,似乎确如伍先生自谦是“逞其臆说”,但却有学术研究的难得的天才之“灵感”的价值,亦近乎历史研究中所谓的“同情之理解”,可谓事或未必然而理或有其然。根据之二是将这个天才的发现验证于事实所做的文本分析:将《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改成《楚辞》的形式,又将王粲的《登楼赋》改写成五言诗,“由此可以想象文人苦心改创终于成功作成五言诗了”。古人是否类似这样“作成五言诗”的,是史无凭据的,但这个推论却是有了一定的文本分析的依据。根据之三则是:在《世说新语》中提到当时酒和《离骚》被世人所喜好。当时的世人反复鉴赏玩味《离骚》曲调的过程中,自然就悟出其精髓中心,然后就想到了作五言诗。

终于有了一条史料,但却是对《世说新语》中这句名言的创造性的解释,不尽依原意,却发挥得好。我细致地推敲、归纳《古诗十九首札记》和《谈五言诗》两篇文章中这样论述五言诗的起源,其论点和论证均十分惊人,只有惊叹伍先生天资绝伦,悟性之高堪称绝顶。

也不仅仅是悟性,伍先生其实是对汉魏六朝诗文下过大功夫的,功力之深,也是惊人的。比如他说古诗《行行重行行》的“行行”是重复,而非如有人所说的有空间性和时间性之分别,以“汉代古诗中,以叠词起首的有三十六首之多”为依据,得出“重叠词可调整诗的格调缠绵情绪,所以在古诗中被常用”这个结论。可见是做过细致、枯燥的统计,排比的分析的。再如评论陶渊明的诗,一一列举陶诗结句屡用“聊且”的例子,然后归结说:“在陶公五言一百十四首当中,用“聊且”作结,就有十四首,不可谓不多了。显然是词病。”这也是细致、枯燥的统计,排比的功夫。

功力之深还表现在遍读诗文之外的一切汉魏六朝典籍,所以伍先生的判断的可靠性就不仅仅是来自其绝佳的审美判断力,而且还有充分的历史意识。比如他说:

把锺嵘《诗品》列成一个表,知道五言不过诗骚二宗。《国风》一传而为曹子建,《离骚》一派则流衍而为王仲宣。晋后诗篇,皆由此分支的。而王派流传较广,后来陶谢,皆属于这一派。总之,王粲确是一代大家。所以陈寿《魏书·王粲传》,便是《文苑传》,把魏国所有文人,都附在他底下。这就是一时的舆论。

引史籍来证实“一时的舆论”,支持其文学史的分析,可见其文学史眼光和视野;对《诗品》的评论也十分精到,对诗骚的地域流传和曹王分别在中原、荆楚的生活经历的历史考察,可以证实这个文学史的判断。

再如关于陶渊明的论说:

《文选》和《诗品》也具有那个时代的意义。那么六朝的品味是什么呢?这可以从锺嵘的《诗品》中得知。在《诗品》中陶渊明位列中品,“其源出于应璩”。六朝时期陶渊明只是一个远离世间风尚的诗人,并没有受到很高的评价。清代王世祯指责六朝的品味,在《诗品》中将陆机、潘岳列为上品,视陶渊明为中品,这一论断是无视六朝的品味。虽然好友古直指出引入宋本《太平御览》的《诗品》把陶渊明归为上品之列,我还是难以赞同。

这个“知人论世”的分析自然是十分精到。钱锺书《谈艺录》中的几乎完全一致的分析,今天已经成为常识性的定论了,但没有想到伍先生早有先见之明。

还有诸如对唐诗、宋诗的总体批评和对白居易、苏轼诗的评论,亦极其精彩,难以一一引述。本书附录的《伍叔傥研究资料》中,有伍先生同事、学生的回忆文章,很好看,“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由文字想象其名士风采,别有情趣。借用朱光潜引用过的一句话,可谓是:“慢慢读,欣赏啊!”

同类推荐
  •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既做父母官,就须为民请命,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造福一方百姓。树一身浩然正气,鼓荡起一腔激情,把歪风邪风统统击退,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 望雁行

    望雁行

    本书为一部杂文集。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各类散文、杂文、工作论文等数十篇,这些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事业、对亲情友情等的感悟和思索。《望雁行》文字流畅,文笔细腻,情感真挚,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 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

    绝代才子纳兰性德,被誉为“清初第一词家”。康乾盛世,安乐升平,纳兰虽出身贵胄,锦衣玉食,却天生了一颗伤心,一段柔肠,词作里情真意切,显现出一种华贵的哀伤,一种优美的伤感,令人不忍卒读,又不能释卷。纳兰一生几次感情硬伤,几度官场波折,他的词里,有对离别情人的恋念,对逝去发妻的追思以及身居高位却壮志难酬的苦闷。这些动人心弦的情绪,蕴含在纳兰词中,字字句句,在时光中慢慢沉淀,成为一枚枚茶叶,只在我们打开书的那一刻,散发出属于纳兰的幽香。
  • 我不怕迷茫彷徨,只怕虚度这好时光

    我不怕迷茫彷徨,只怕虚度这好时光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只是需要训练自己去发现他们。用简单、热爱为标准来经营我们的日子,把任何一种生活都过成美好的样子。细细品尝生活,用心雕刻时光,那么你所度过的每一天都不算浪费。
  • 名人传(译文经典)

    名人传(译文经典)

    1903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这正是本书所收录的三部作品。三位天才而创建至伟的艺术巨匠,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战斗不息。
热门推荐
  • 一个老兵的故事

    一个老兵的故事

    他与豆豆是好朋友,每次回来都给豆豆带些好吃的,讲战斗故事,讲革命道理。一群由一个老兵任班长,九个男兵,一个女兵,训导员五人,连长一人。
  • 九月星辰相忆否

    九月星辰相忆否

    左鹿[女主]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女孩,当她左手大拇指紧压手心时,就能听见别人心底的声音。可是,她有一个极大的身体缺陷——她可能随时地晕倒,而且一倒就是半个多小时。。。许银[男主]的母亲和左鹿的母亲是旧交。在许银很小的时候,许银的母亲就病逝了。而许银的父亲为了振兴自己的企业夜以继日地工作,于是把许银托付给左鹿一家,他很少去看许银,后来,他再婚,又有了一个儿子,看许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就这样,许银和左鹿一家一起生活了许多年,他很幸福,很快乐。可是,当许银快要高中毕业时,许银的父亲要他出国深造。许银不愿去,可又想到母亲在临终前交代要听父亲的话,他纠结了许久,最终答应出国,但他提出了要求,要求父亲在自己回国后,不再管束自己。许银的父亲承诺了。许银告别了左鹿,并答应她过几年就回来。虽舍不得,可他还是离开了,而她始终满心期待地等着他。
  • 为师三劫

    为师三劫

    普天之下,唯一人被天下尊称为道宗——颜致。而这世间也只一人被人称为魔宗,那人好巧不巧,是道宗的师傅,折渊。后来颜致收了个徒,于是魔宗只名落在了她徒弟头上。
  • 以太纪元

    以太纪元

    公元2020年,人类在昆仑山史前遗迹中挖掘出神奇的以太结晶,并且发现那些晶石不断向外辐射一种神奇能量,非常像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炁(qi)!人类可以用炁开经拓脉,强化肉体,成为力敌千军的天武者!铸造兵器时加入液化的以太结晶,可形成光武神兵,鬼神易辟!机械用以太结晶做能源获得了超级动力,并且出现死光级武器,湮灭级武器,智能傀儡,合金铠甲,音速战车等一系列新型装备!然而就在人类文明急速飞跃的同时,一场末日浩劫无情降临。植物消失,生态崩溃,变异魔兽横行,幸存人类躲在封闭城市中开启了以太纪元的新历史。在这个强者为尊且礼崩乐坏的迷茫时代,一个追求杀禅真意的霸道小僧人,在佛前许下了屠魔证道的宏愿!
  • 最容易提起的

    最容易提起的

    落魄富家女×抠门企业家孟缇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有一场甚于穆鹭的轰轰烈烈的爱情。而当热情褪去之后,她同旁人最容易提起的,是一种叫做失望的情感。
  • 神医凰后:最强炮灰女配

    神医凰后:最强炮灰女配

    前男友劈腿,十年后,苏般若有车有房有存款,忍不住的在前男友面前得瑟嚣张。结果,却被雷劈死了!再次睁眼,成了宰相府最无用的大小姐。 苏般若:“……” 没关系,本仙女自带仙气,专治各种不服,专业打脸二十年! 只是,当她发现她其实是某本书里注定被女主煎炸蒸炒焖的小炮灰后。 苏般若:“......”mmp! 天道,我跟你讲,你这样是会失去我的!!! 某王爷面无表情:“和本王交欢,本王保你千秋万代寿与天齐!”苏般若:“……”滚!
  •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北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事件视野下家庭德育的基本走向、加强横向衔接,提升家庭德育功能、家庭德育环境及其建设、公德教育与家庭责任、家庭劳动教育及改进策略、亲子阅读与儿童德育成长、网络:现代家庭德育的新挑战、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孩子的道德养成、家庭德育认知误区及解决策略。《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3-2014)·回到家庭谈德育:我国家庭德育状况及改进研究报告》的特点是秉持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原则,突出问题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力求以最新的视角回答家庭德育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有启迪价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唯一的我

    唯一的我

    存在,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活着,其实已经代表了很多。
  • 青梅竹马亦纯情

    青梅竹马亦纯情

    【本文1V1,为甜宠文不虐,有少年,美食和纯爱】他,顾时澈,从小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自少成绩优秀,容貌干净清澈,气质优雅出尘,同时是出生武术世家的跆拳道黑带,是他就读过的所有学校的校草,后被星探选中,进入娱乐圈,成为当红流量小生。她,陆浅草,可可爱爱没有脑袋,清纯,心底善良,不会欺负别人还很容易被欺负,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成为了作家和美食博主,小顾时澈一岁。他6岁那天成为了孤儿。她10岁那年父母离异,后爹挟幼女入住。二人为青梅竹马,他说,要护她一世安康。从校园到社会,从少年到青年。且看他如何守护她,陪伴她,与她安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