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8300000029

第29章 经络下(2)

(四肢,两手、两足也。八溪者,手有肘与腋,足有胯与 也,此四肢之关节,故称为“溪”。朝夕者,言人之诸脉、髓、筋、血、气,无不由此出入而朝夕营运不离也。)故人卧血归于肝,(人寤则动,动则血随气行阳分,而运于诸经;人卧则静,静则血随气行阴分,而归于肝,以肝为藏血之脏也。故人凡寐者,其面色多白,以血藏故耳。)肝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肝得血则神聚于目,故能视。)足受血而能步,(足得之则神在足,故步履健矣。)掌受血而能握,(掌得之则神在手,故把握固矣。)指受血而能摄。(指得之则神在指,故摄指强矣。血气者,人之神也。但言血而不言气,何也?盖气属阳而无形,血属阴而有形,而人之形体,以阴而成,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脉也。血者,神气也,血脉和则精神乃居。故此皆言血者,谓神根据形生,用自体出也。)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卧出之际,若玄府未闭,魄汗未藏者,为风所吹则血凝于肤,或致麻木,或生疼痛,而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风寒外袭,血凝于脉,则脉道泣滞而为病也。)凝于足者为厥。(四肢为阳诸之本,风寒客之而血凝于足,则阳衰阴胜而气逆为厥也。)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凡风寒所客,则血脉凝涩不能营运而反其空,故为痹厥之病也。空、孔同,谓血行之道。)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阅,历也。五脏位次于内,而气达于外,故阅于上之七窍。人身共有九窍,上者七,下者二是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其气各有所通,亦各有所用,然必五脏气和,而后各称其职,否则脏有所病,则窍有所应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五脏属阴主里,故其不和则七窍为之不利;六腑属阳主表,故其不利则肌腠留为痈疡矣。)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阴阳之气,贵乎和平。邪气居之,不在于阴,必在于阳。故邪气在腑则气留之而阳胜,阳胜则阴病矣;阴病则血留之而阴胜,阴胜则阳病矣。故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荣而为“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荣而为“格”,阴阳俱胜不得相荣,故阴自阴,阳自阳,不相浃洽而为“关格”,故不得尽天年而死矣。人迎盛者为格阳,寸口盛者为关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人之生,由乎气。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故谷食入胃,化而为气,是为“谷气”,亦曰“胃气”。此气出自中焦,传化于脾,上归于肺,积于胸中气海之间,乃为宗气。宗气之行,以息往来,通达三焦,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是以胃为水谷血气之海,而人所受气者,亦唯谷而已。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谷气出于胃,而气有清浊之分。清者,水谷之精气也;浊者,水谷之悍气也。清者属阴,其性精专,故化生血脉而周行于经隧之中,是为“营气”;浊者属阳,其性 疾滑利,故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是为“卫气”。然营气、卫气,无非资藉于宗气,故宗气盛则荣卫和,宗气衰则营卫弱矣。)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营运于中也;卫,护卫于外也。脉者,非气非血,其犹气血之橐 也。营属阴而主里,卫属阳而主表,故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气之行,周流不休,凡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而复为大会。其十二经脉之次,则一阴一阳,一表一里,迭行相贯,终而复始,故曰“如环无端”也。)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卫气之行,夜则行阴分二十五度,昼则行阳分二十五度,凡一昼一夜,亦五十周于身。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昼兴夜息之义。)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此分昼夜之阴阳,以明营卫之行也。陇,盛也。昼为阳,日中为阳中之阳,故曰“重阳”;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曰”重阴”。陇,音笼。)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太阴,手太阴也。太阳,足太阳也。内言营气,外言卫气。营气始于手太阴,而复会于太阴,故太阴主内;卫气始于足太阳,而复会于太阳,故太阳主外。营气周流十二经,昼夜各二十五度;卫气昼则行阳,夜则行阴,亦各二十五度。营、卫各为五十度,以分昼夜也。)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后为阴衰,阳生于子也;日西而阳衰,阴生于午也。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大会,言营卫阴阳之会也。营卫之行,表里异度,故常不相值,惟于夜半子时,阴气已极,阳气将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故万民皆瞑而卧,命曰“合阴”。合阴者,营卫皆归于脏,而会于天一之中也。平旦阴尽而阳受气,故民皆张目而起,此阴阳消息之道,常如是无已,而与天地同其纪。所谓天地之纪者,如天地日月,各有所会之纪也。天以二十八舍为纪,地以十二辰次为纪,日月以行之迟速为纪。故天与地一岁一会,如玄枵加于子宫是也;天与日亦一岁一会,如冬至日躔星纪是也;日与月则一月一会,如晦朔之同宫是也。人之营卫以昼夜为纪,故一日凡行五十周而复为大会焉。)老人不夜瞑,少壮之人不昼瞑。

壮者之血气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老者之气血衰,故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抟聚不行而营气衰少矣。营气衰少,故卫气乘虚内伐。卫失其常,故昼不精;营失其常,故夜不瞑也。)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营气者,由谷入于胃,中焦受气取汁,化其精微,而上注于肺,乃自手太阴始,周行于经隧之中,故营气出于中焦。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不入于脉,故于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循头项下行,始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行于阳分,日西阳尽,则始于足少阴肾经而行于阴分,其气自膀胱与肾,由下而出,故卫气出于下焦。按,人身不过表里,表里不过阴阳,阴阳即营卫,营卫即血气。脏腑筋骨居于内,必赖营气以资之,经脉以疏之;皮毛分肉居于外,经之所不通,营之所不及,故赖卫气以 之,孙络以濡之。而后内而精髓,外而发肤,无勿得其养者,皆营卫之化也。卫气属阳,乃出于下焦,下者必升,故其气自下而上,亦犹地气上为云也;营本属阴,乃自中焦而出于上焦,上者必降,故营气自上而下,亦犹天气降为雨也。虽卫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无血;营主血而在内,然亦何尝无气?故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但行于内者谓之营,行于外者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胃上口,即上脘也。咽为胃系,水谷之道路也。膈上曰胸中,即膻中也。其旁行者走两腋,出天池之次,循手太阴肺经之分而还于手阳明。其上行者至于舌,其下行者交于足阳明以行于中、下二焦,皆上焦之部分也。)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上焦者,肺之所居,宗气之所聚。营气者,随宗气以行于十四经脉之中。故上焦之气常与营气俱行于阳二十五度,阴亦二十五度,言昼夜周行五十度,至次日寅时复会于手太阴肺经,是为一周。然则营气虽出于中焦,而施化则由于上焦也。)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后,下也。受气者,五谷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以注于三焦。而中焦者,泌糟粕,蒸津液,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以奉生身,而行于经隧,是为“营气”,故曰“营出中焦”。下焦别回肠,注膀胱,则自膈膜之下至脐上一寸水分穴之上,皆中焦之部分也。泌,音秘。)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营卫之气,虽厘清浊,然皆水谷之精华,故曰“精气”。血由化而赤,莫测其妙,故曰“神气”。然血化于液,液化于气,是血之于气本为同类,而血之与汗亦非两种。但血主营,为阴为里,汗属卫,为阳为表,一表一里,无可并攻,故夺血者无取其汗,夺汗者无取其血。若表里俱夺,则不脱于阴,必脱于阳,脱则死矣,故曰“人生有两死”;然而人之生也,阴阳之气,皆不可少,未有孤阳能生,亦未有孤阴能生者,故曰“无两生”也。)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回肠,大肠也。济、 同,犹酾滤也。泌,如狭流也。别汁,分别清浊也。别回肠者,谓水谷并居于胃中,传化于小肠,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糟粕由此别行回肠,从后而出,津液由此别渗膀胱,从前而出,膀胱无上口,故云渗入。凡自水分穴而下,皆下焦之部分也。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其言上口者,以渗入之处为言,非真谓有口也。如果有口则不言渗入矣。酾,音筛。)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酒之气悍则直连下焦,酒之质清则速行无滞,故后谷而入,先谷而出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如雾者,气浮于上也。言宗气积于胸中,司呼吸而布 于经隧之间,如天之雾,故曰“上焦如雾”也。沤者,水上之泡,水得气而不沉者也。言营血化于中焦,随气流行,以奉生身,如沤处浮沉之间,故曰“中焦如沤”也。渎者,水所注泄,言下焦主出而不纳,逝而不及,故曰“下焦如渎”也。然则肺司雾,脾司沤,大肠、膀胱司川渎之化也。三焦者,本全体之大脏,统上、中、下而言也。发明之处,不啻再四,《难经》谓三焦有名无形,遂起后世之疑,莫能辨正,观此则明且悉矣。)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以下任、冲、督脉,皆奇经也。中极,任脉穴名,在曲骨上一寸。中极之下,即胞宫之所。任、冲、督三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之间。任由会阴而行于腹,督由会阴而行于背,冲由会阴出,并少阴而散于胸中。故此自毛际,行腹里关元,上至咽喉面目者,皆任脉之道也。)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起,言外脉之所起,非发源之谓也。下仿此。气街,即气冲,足阳明经穴,在毛际两旁。

冲脉起于气街,并足少阴之经,合于横骨、大赫等十一穴。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此言冲脉之前行者也。然少阴之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冲脉亦入脊内,为伏冲之脉。然则冲脉之后行者,当亦并少阴无疑也。所谓伏冲者,以其最深也。故凡十二经之气血,此皆受之,荣养周身,所以为五脏六腑经脉之海也。)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脉自前阴上毛际,行腹里,故男女之为病如此。带下,赤白带下也。瘕, 瘕也。聚,积聚也。)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挟脐上行,至于胸中,故其气不顺则膈塞逆,气血不和则胸腹里急也。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贯于脊中,故令脊强反折而屈伸不利。)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此下皆言督脉也。少腹,小腹也,胞宫之所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御魔乘仙

    御魔乘仙

    六域大陆,这是一片由人域,兽域,魔域,神域,精灵域以及死灵域这六大族域统御的超级大陆。在这片大陆中有无尽的种族斗争,也有不同种族的天才孕育而起。本文采用了多主角的模式,摈弃了一直以来主角无敌的套路,分别分为三条不同的主线展开不同故事,体验三名主角的不同故事和经历。
  • 斗罗大陆之怪诞传说

    斗罗大陆之怪诞传说

    不定时更新,作者日常更新会被看作为诈尸,不要惊慌(°Д°≡°Д°),新人新作
  • 男色狠勾人之霸皇

    男色狠勾人之霸皇

    总结:这是一个经历三世心里阴暗扭曲,喜怒无常的女人与一群男人相爱相杀的故事。正文简介:第一世,她只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普普通通的宅女,没什么远大志向,只图眼下安稳,偶尔花痴,偶尔做做白日梦。第二世,她成了凤鸣王朝的女皇啦,只可惜是个傀儡女皇。其实就这样也不错,有吃有喝,工作也不用做,安安心心当个米虫,即使有性命危险。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爱上一个不属于她的男子,以致于最后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直至一杯毒酒夺了她的性命……她以为死后可以永远解脱了,谁料她竟重生了。呵呵,这样也好,以后她谁也不爱,只爱她自己。小剧场:一日,美男来了。美男:陛下,请你娶我!或者,你嫁我也行。女皇:行。美男:真的吗?有些飘飘然,幸福来得如此快……女皇:只要你愿意以后任我肆意打你、骂你、玩你,甚至———杀了你,我就娶你。美男:啥?懵了。背后一群美男:他不愿意,我愿意!女皇:那就算了。溜之大吉……ps:一对一简介无力,请转正文。
  •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不知道怎么样,把我的大学清楚的展示出来,也许我的确是做了一场梦,一场不知道究竟是黑夜好还是白天好的梦。
  • 守望末日

    守望末日

    和一个人相处久了,总会揭开他的另一面。我和你经历了多少风雨,也终于揭开你的另一面但是你转身的那刻,我明白,经历无数的风雨,揭开的只是面具外的面具。“你到底是谁,站在废墟上眺望远方,你守望的不是未来。”“我依旧是我!站在废墟上看的是夕阳,日落后便是无尽的黑暗,我守望的仅仅只是末日。”
  • 封天剑尊

    封天剑尊

    少年本被家族寄予修仙出道的厚望,奈何岁月弄人,终快要落得一个逐出宗门的悲惨下场,走投无路的他,做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决定........且看少年披荆斩棘,执掌万道,踏天而行。诸天万界唯我独尊,行侠仗义,坐拥美人。吾为封天剑尊!
  • 低出尘埃的花

    低出尘埃的花

    真实经历,有时候面对感情也是这样吧,其实我们自己心里跟明镜一样,这段感情能不能开始,能不能继续,能不能结束。只是自己不戳破罢了。这本书我并不求它能如何如何,只是纪念那段时光罢了。xxx,我愿意重新拾起那段岁月,用时间和墨笔慢熬。(ps:2020年我打算是要开始写自传,没错,自传。大约2022有幸会见面,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津含《宜城拙笔》
  • 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

    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

    《帝范:中国最伟大帝王的沉思录》共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为文虽短,但文辞有力而优美,展现出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
  • 吸血鬼的圣赞诗
  • 大禹治水演义

    大禹治水演义

    大禹治水的传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远古神话传说里的最精彩的一章。他的治水经历,充满了我国古代先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千百年来,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治服洪水的丰功伟绩,一直为后世的人们所传诵。在这传诵的过程中,又给这一壮举披上了神话的外衣,使这一传说更加美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