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35700000009

第9章 导演的川剧主要剧目

谈《夕照祁山》

我所导的川剧当中,魏明伦编剧的《夕照祁山》,我是最满意的。我和他合作了五个戏,为什么对《夕照祁山》最满意呢?因为从导演角度来审视这个剧本,来梳理这个剧本,我觉得已经达到了一种诗的高度。有些唱词揭示人物的心理,但是那个词又美化得像诗一样,这是一个感觉。第二个感觉,权谋太厉害,笑嘻嘻的就要杀一个人,而且是他最需要的人——魏延。诸葛亮就是要杀他,你晓得蜀中无大将了,只有廖化了,但是他还得要杀。他给先帝发过誓,一定要保住那个阿斗的位置,这个魏延直接威胁到阿斗,因此这样的大将也要杀。但是怎么杀?用葫芦谷的计一起烧,哦哟,我说这个权谋的东西太凶了吧!人家还在为你拼命地打仗,你这儿就可以用这样的东西来消灭他,而且他死了之后你还痛哭连天,醒了过后呢,又后悔莫及。这个戏啊对我有震撼,首先词美像诗一样。第二就是权谋的表现,人物间钩心斗角,越是那个魏延坦荡,越是表现了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的权谋之厉害。所以说对人会产生一种震撼,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个戏。

谈《死水微澜》

这个戏,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关注、好评,是因为在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完全不一样。你看它戏里几个人物,邓幺姑、罗德生、顾天城、邓幺姑的妈、蔡兴顺,包括土老肥这些群体,甚至包括他的幺爸,我们是力求不一样的。这就涉及了人物定位的问题。这在导演做案头的时候,是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的。

邓幺姑的定位很明显,她是一个不甘封闭、追求自由幸福的叛逆者。她就不像那些老妇,从小到老,千百年来就是这样那样。她一定要突破,所以她的选择点很清楚,进成都,当成都人,不愿意封闭,这是她的主线。她的主线就是追求个人幸福,当了半个成都人,哎,虽然当了老板娘,但是一看到蔡兴顺,她大大的失落。蔡兴顺其貌不扬,傻里傻气,所以她第一次看到蔡兴顺,受不了,大喊一声“妈呀”就跑了,她在这个之前看到的是罗德生。

罗德生是个什么人物呢?高大,魁伟,充满了男子汉的那种味道,是当地袍哥的一员,而且还是个小头目。对罗德生的定位,就是正义感、袍哥气、流氓气。罗德生这个人物,有正义感,他的身上也有流氓气,他应该是混合产物。在对待女人上,他一般来说是瞧不起,不动心的。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个邓幺姑的时候,他也并没有完全动心的,只觉得这个女娃儿漂亮,但是碍于礼法,这是傻子表弟的媳妇儿,不能够乱来,但是心头又放不下。当听到邓幺姑和土老肥的争辩后,又觉得她有独立见解,觉得这婆娘不寻常,这婆娘非比其他的婆娘,是有独立见解的,这个打动了他。但是不行,他第一个采取的办法是逃避,到资阳、内江去收账,有一段流浪的戏,就是表现罗德生那种心情。在这期间,他也去妓院,有几个妓女也扭倒他,他也逢场作戏,心头还牵挂着邓幺姑。走了一年多,回来就问邓幺姑,还给邓幺姑买了一些东西回来。我觉得这些地方都写得非常好。实在按捺不住,人性所致,两个人好了。有些事情做对了,他不晓得是啷个对的,有些事情做错了,他也不晓得是啷个错的,完全是在凭着一种感觉在走。但是对邓幺姑的情是真的。

顾天城,典型的土老肥,农村的纨绔子弟,明明晓得邓幺姑已经有了对象,他还要千方百计地去缠她,这些地方都表现了他的一种个性。到最后他还包容了她,尽管这场是非,这场波澜,是他到洋人那儿去挑弄的,把罗德生逼走,邓幺姑被打、受伤,哪个去看她?还是顾天成去看她,而且最后答应邓幺姑的条件。这个人不能完全把他定位成坏人,从小说来看,从剧本来看,也没有完全把他定位成坏人,这个人物也是一种混合体,具有双重性。其他的人物就不说了。我觉得这些人物啊,一定要活,这些人活不了,你把戏整得再花哨也活不了。

我接到《死水微澜》这个剧本的时候,心里又高兴,因为它确实是个好剧本;但是又忐忑,因为当时话剧已经很红火了。话剧的《死水微澜》在全国演出了,受到了很好的评价,甚至当时在北京演出,还有人喊出“话剧万岁”。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搞川剧的《死水微澜》,作为导演来讲,这个任务就很重,压力就很大。另一面我又很淡定,为啥子比较淡定呢?因为我了解了它那个话剧的情况,它之所以好,除了诸多因素之外,里面引入了很多戏曲的东西,突破了话剧当时过分求实的框架。既然人家都可以借用我们戏曲的东西,那我们戏曲自身有这么丰富的宝藏,尤其是川剧,我为什么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得更充分一些呢?这又让我在淡定当中增强了自信。

然后,我跟编剧、主演一起商量。当时全国戏曲好多都在“大制作”,而我们的启动资金只有五万,咋个办?你不能在资金投入上去跟人家比拼,那是不行的。因此,根据当时的情况,我们对《死水微澜》做了这样子一个总体的规定,就是要搞这个戏的原则:淡化舞美,强化灯光,突出服装,表现人物。淡化舞美,是要求回到戏曲最本质的东西上。啥子是戏曲最本质的东西呢?那就是写意不写实。所以,此剧的整个舞台几乎没有舞美。如果要说有舞美,就只有六个积木似的箱子。这六个积木似的箱子,其实是个意象的、写意的东西,通过演员的表演,尽量地传神,你说它是啥子就是啥子。但是表演一定要真实。所以说第一句话就叫作淡化舞美。那么为了适应当代人的欣赏,第二句话,强化灯光。因为我们不能够一个“大白光”到底,通过灯光来变换氛围,隔离心理空间,隔离人物的空间,隔离时空,灯光是一定要注重的。第三句话,突出服装。把那一丁点儿启动经费,主要用到服装上去,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清末民初的戏,民初都谈不上,主要就是清末的戏,我们的服装一定要讲究。最后一句话,表现人物。也就是说,淡化舞美,强化灯光,突出服装,最终达到表现人物的目的。按照这个思路排了以后,就整个舞台的呈现,另走了一条路,跟当时全国的那种大制作,求实、求大、求高、求洋的奢靡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但符合戏曲艺术的本质规律,也给表演、给演员的内心创造留下了很大很大的空间。

当时这个戏既然是这样一个原则,作为导演来讲,有两点是必须要做的:第一点,怎么样在这个基础上发挥演员的作用,突出人物,让以邓幺姑为首加上罗德生、顾天城这些人物,甚至于包括那个土老肥,都“活”起来。让舞台活起来,一定要让人物活起来,这是导演的第一指导思想。第二点是,充分发挥戏曲的写意传神的手段,人家话剧都可以借用你戏曲的一些东西,你戏曲自己有这么丰富的东西,一定要去运用,用充分,用出新意来。

后来制定了一些更细的原则。凡是话剧用过的,我当时想,我们坚决不用,不重复。我们有那么多手段,比如说:赌钱,话剧受到它剧种的局限,它就只能举一个牌牌,六点,一点。戏曲完全可以用拟人化来代替它,把赌场的氛围搞好,灯光搞好,效果搞好,然后又用两个小孩子翻跟斗来代替骰子,使赌博成为一种诗意的表现。每次演到这个地方,观众都会热烈地鼓掌,就觉得用得非常巧妙,也非常活跃,而且也丰富了舞台的表演,丰富了舞台的观赏性。

我要选择的程式,是在戏曲的程式当中去寻找。当然这里头也有突破,有些东西必须要突破原来的程式。程式有一定的固定性,固定的东西有选择地使用,要创造性地使用。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去运用戏曲的一些程式来表现人物。比如,耳帐子(传统戏中是象征床上蚊帐的道具)的使用,罗德生、邓幺姑两个人激情所致,产生了一段床上戏,如何把这一段床上的激情戏表现好?为什么要强化它呢?因为两个人结成生死恋,后边的生离死别才离别得出撕心裂肺、惊心动魄的戏剧效果。如果没有这个表现,后面你要做很多东西,生离死别就显得有点单薄,不是那么扎实。因此我们当时选用的这种手段,就是在程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突破,把耳帐子一分为六,它可以分开,也可以合拢,也可以舞动,再加上两个男女主角那种舞蹈性的缠绵的表演,把整个激情充分地展现出来了。每次演出演到这个时候,观众也是给予热烈的鼓掌。所以,导演怎么样去选择各种程式的手段非常重要。又比如第一场的田埂上,怎么把邓幺姑那种不甘寂寞、总想突破农村封锁、自我追求、自我解放的心情表现出来。如果按我们戏曲的既定程式,你也可以选择唱,通过唱词把它表现出来,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选择话剧式的“内心独白”来表现,让内心的东西外化出来去打动观众。我们没有采取这些常规的方法,创意性地运用了八个农妇,从年轻的一直到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让一个农村女人一生的经历都形象地完全展现出来,使观众理解邓幺姑为什么不甘寂寞,三岁割草,五岁喂猪,十六岁嫁人,生儿育女,侍奉公婆,田头地里,就变成老婆婆了;这种生活她不愿意,她一定要往成都跑,一定要当城头人,这就是她的目的。在当时来说,全封闭的四川有这样一个要追求个人幸福的女人,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到后头,邓幺姑性格中有很多烈性的东西,在第一场这里奠定一个基础,给她后来的性格的发展、事件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厚的基础,而且又使舞台戏剧化起来、动作化起来,又比较好看。诸如此类调动了一切手段,为人物服务,为人物的心理服务,这是导演当时抓的两点。你第一点就是要突出人物,尽量地去表现这些人物。同时你要有手段,要有非常个性化的一些手段,如果没有这些,是达不到导演的目的的。

谈《变脸》

《变脸》是我拿文华大奖的第二个戏,第一个是《死水微澜》。那时候的文华奖,我个人感觉还比较公正,到了后头是逐渐不公正了,有很多不正之风。我刚刚拿了这个《死水微澜》的文华大奖,面临着第二个挑战就是《变脸》。当时我有两个压力。第一个压力就是你这个导演,有没有后劲,所谓有没有后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技术。你积累的东西够不够你来超越你的第一个奖。超越你的第一个,这是一个压力。头一年(1996)拿了,第二年就排这个。第二个压力,是来自省川剧院。当时那边川剧学校《死水微澜》已经拿了文华大奖,你想省川剧院是一个重点剧院,他们就渴望有一个剧目能够打响。肯定明伦的剧本是没有问题的,就看你导演的了。当时还是非常的用心来组合这个舞台,组合各个部门的工作。这个戏通过全体的努力,通过当时省川剧院抱着那种志在必得爆发出来的一股力量,很顺利地完成,成功演出,成功地拿到了那一届的文华大奖。我也得到一种安慰,我还可以超越一下自己。

这个成功,要感谢剧本,魏明伦的好剧本。我看了《变脸》以后,那个思路啊,像潮水一样地涌来,我就高兴自己这点点儿状态。而且拿到文华大奖,我给省川剧院也有了一个好的交代。

虽然事前有压力,但我又有信心,因为魏明伦这个剧本写得太好了。这是根据同名电影移植过来的,在移植当中,又加进许多新的元素。电影剧本本身就比较好,而且我们两个编和导,搞这种戏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都是剧团长大的,对剧团的生活,对剧团的一切,都完全应该是了如指掌,有生活基础,所以说非常有信心。在做这个戏案头工作的时候,也艰难,但也顺利,关键是思绪要清楚。我说过,我走的路子,导演的路子,是背靠传统。传统太强大了,我就是那个传统孕育出来的,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尽量地在传统,或者遗失的传统里面去挖掘、学习。我们这代还好,还看到过很多很多老先生们的表演,老先生们精彩的舞台艺术。但是,只靠传统不够了,因为你不断地在接触新的剧目,时代也在不断地前进。我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立足的是现代,背靠传统。所谓立足现代就是说,你要把你的创作重点,摆到这里来,让传统的东西,精彩的东西,为现代所用,这就是立足现代。然后还有一句话就是,面向未来,能够把这个艺术往前延伸,尽量地往前延伸,使新旧结合得浑然一体更好。

有了这个指导思想,在排演《变脸》当中,感到非常有信心。比方说,《变脸》的序幕的设计,根据剧本,只有一段唱词四句道情:道情一响话沧桑,什么什么什么。舞台呈现上,究竟应该给予它什么?如果你只从传统各方面去找表现方式,我觉得很难表达出它这四句诗包含的人间沧桑,很难。同时,又要把水上漂这个人物,在第一程序就推到前台。因此,从导演这个角度,对舞台的设置,就要下很大功夫。跟舞美杨成林一起商量,设置了两个支撑点。在舞台的前区,设置了一个延伸台由灯光的配合,虚拟成船头,虚拟不能虚空,你不能完全空无。这个延伸台,它不断的可以代表那一叶孤舟的船头,而且两爷孙的戏,在此可以靠近观众,方便传达若干细腻的表演,传递两个人情感的一些碰撞很多戏都在这里展开,一直包括到后边监狱。这里面有大量的戏中戏,一个舞台的空间,完全不够用了。有些戏的段落,可以放到舞台后区设置的一个平台上。这是根据川东的情况来搭建的,川东的城前头都有无数的石梯,就是码头,这样有层次地上去,就可以勾勒出川东那一带的风情,那一带的地形、地貌。

后区的石梯和平台,前区的延伸台,我就凭借这两个支撑点做文章。在序幕里面,具体怎么去运用它?第一,把水上漂这个全剧的中心人物放在船头,而且还专门立了一个篙杆,有船头的那种感觉。专门设置了一个石柱,插上一根篙杆。他坐在船头上,以背影出现。当时演员下来要变脸,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便用了一个替身,穿的是水上漂的衣服,扮成水上漂的头形,背向观众,呈现给观众一个背影,坐在舞台中间,含一根叶子烟棒,就是那个时候最普遍的烟棒,手上拿一个变脸用的小娃儿形象的面具,这个小娃儿形象的面具表现一个什么东西呀?表现他内心渴望有儿子、孙子把变脸的这个传统技术继承下去,为把他这个心情表现出来,我们又设计一些背影的表演,拿着面具,左看,右看,亲吻。这就告诉观众,这是我的中心人物,为他以后发生的爱儿不爱女的这种悲情,打下一个基础。观众看前面,不一定很清楚,但是如果看后面的时候,就非常清楚那是一个铺垫,就知道导演的用意了。

但只是这个还不够,因为序幕这四句道情的唱词,它是道尽了人间的沧桑。当时我们选择了十二个男性青壮年,背负重纤,拉住纤绳,沿着石梯,踩着节拍,不断地斜行上去。既是写了当时的风情,同时也写了那个时候的苦力民工,他们的苦难,他们就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人生的道路上,挣扎前行,这就构成了一幅风景画,一幅川东的风情画,让人去产生很多很多联想。它并没有大的一些音乐,没有,它一开始就是一个孤独的川江号子,就是撑船:“啊呀……”突出地方色彩,这个号子过后,就是那时候经常在茶坊酒肆卖唱的那个道情,四川最有特色的道情。由一个老者用苍凉的声音,把这四句慢慢地唱出来,整个画面就在这样一个音乐背景下,构成了一幅风景画。我觉得还比较满意。

我补充一下这个序幕的一些想法。当时考虑,四句道情的演唱以后,整个舞台出现的这个画面,由四个元素构成。第一个元素,突出主演,突出中心人物,那样一个背影的处理,在船头上。第二个元素,背景的纤夫,负重上山这种处理。第三个元素,选用的川江号子。第四个元素,用四句唱的道情来表现。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元素,传统的元素当中,没有这些东西。这就需要导演,或者今后我的同行,当你拿到剧本的时候,你不能老是在传统的堆堆里头去挖,你还必须立足现代,放眼未来,去创造一些新的元素,来构成你的想法。

整个第一场,包括了四段内容。第一段内容,赶场、卖艺,水上漂变脸卖艺。第二段内容,观音游街,又推出了一个人物活观音,这是他和水上漂的第一次认识。第三段内容,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众人分散,逃出了被人贩子要卖的狗娃,一个男装小女娃娃。第四段内容,就是梁素兰和这个水上漂的结识、了解,直到最后买下孩子。

导演,应该是有侧重的,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像第一段赶场,一定要热闹。我们不可能像电影,来实的,很多人,我们总是受到舞台的制约。首先,用了三个:算命的、卖风车的、卖布的,用了三个形象来提示。接下来一个群众赶集的热闹场面,引出水上漂的上场。水上漂从哪里出来?他要从原来的上场出来(九龙口),要从原来的下场出来(下九龙口),都不适合。舞台站满了群众,而前区、延伸台的两边,都是乐队。我当时构思,乐队的,包括帮腔、鼓师,全部都穿成民国初年的那种服装,扮演成剧中人,再延伸,就是下面的观众。实际上,把舞台上、中、下完全连接成一片,观众,也很自然地就成为进入了戏中的群众。因此,舞台下面有两边的侧门,太平门,水上漂干脆就从台下,就从靠近观众的太平门里出来,然后登上石阶表演,又跟舞台的群众融合在一起了。

这种设计,主要想扩张舞台,让观众和剧中人产生共鸣、呼应,还应该是一种尝试吧。其他人的戏里头也有这样子的尝试,不是没有,但我觉得,把水上漂的上场用在此时此刻,更合适一些,这就是表现第一场的第一段戏的程序。

这当中有个最关键的问题,水上漂的脸,一定要变好。如果他的技术不到位,整个戏就会砸锅。变脸王嘛,如果你变得来拖拖拉拉的就不行,这就对演员、对技导提出严格的要求。当时技导是刘忠义同志。希望这个变脸,不在多,要变得精彩,变得干净,尤其前头几张脸,到最后回到娃娃脸,都要干净。因为他们都很努力,完成得比较好。

第二段,引出了水上漂这个人物。我们给水上漂规定了两个状态。一是处在社会中的水上漂,就好像我们演员一化上妆,他那种感觉不一样,他就是靠这个吃饭,完全是江湖那一套,“丟崴子”啊,行袍哥礼啊,这种状态,他已经成习惯了。我也是演员,上了舞台后,就是要装模作样。但生活当中的水上漂,又是一种状态,就是老实巴交的一个善良的老人。两种状态一定要区别开来,如果把这个抓准了,人物就非常有个性了。因此他变了脸以后,完全是江湖这一套:兄弟初到贵码头,什么什么什么,引出一长串的这些东西,他必须把这些表演好。观音游街,实际上是以此来宣传一个戏,宣传观音得道。那个时候的宣传,很简单,就是把人扮成观音,在街上宣传,它不像现在这种宣传。剧中主演之一梁素兰扮成观音,用了一个莲花台把他抬上,就从后区一直到我设置的中后平台上,定住,唱几句。然后群众蜂拥向观音菩萨,这些人集中成一个组,形成一个造型。整个舞台的光暗下去,独独的留了前头延伸台那一束聚光。此时水上漂被这个观音菩萨所触动,想儿子,想接班人。给他独自留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表现的空间,在舞台就构成了两大空间,一个是后区,高处;一个是前区,低处,最突出的地位。为啥子要设置这两个平台?这种构成,形成了这种戏的一种风格,一种手段。乐队放哪儿?就放延伸台下边的乐池里,乐池垫高一点,鼓师可以站起来讲话,然后领腔可以站起来做旁白式演唱。他和梁素兰刚刚一接触,因为自己想娃儿,想到了最激情的时候,兀笃笃的变了一张小娃娃的面具脸出来,他介绍了人物关系,梁素兰被他一眨眼就变成一个小娃娃所震撼,这是梁素兰初识水上漂。两个刚要接话,突然地,风雨来了,梁素兰拉他到茶馆说话。这些节奏都不宜太快,但是也不宜太慢,从节奏把握来讲,像叙事一样。

紧接第三段,就是狗娃的出逃。狗娃的出逃,节奏一定要快,在狂风暴雨当中,人物是惊慌失措的,两个人贩子在追她。通过层次性的舞蹈设计,抓、扯、拉、奔,把这个狗娃抓住了,整个舞台的景都没变,很快推了一把伞出来,这把伞就是遮风挡雨的伞;又推了一张小桌子,两把竹椅子,就变成了一个码头上的小茶馆,梁素兰和水上漂在这个时候坐下来品茶。两个人交流,构成了它的第三段戏。紧接下来就是梁素兰和水上漂在码头茶铺的一段对话,这一段戏,应该是第一场的最重要的一段戏,为什么?前边水上漂的上场,梁素兰的上场,赶集的热闹,都是铺垫。最终是在这个小茶馆里头把两个人物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个介绍,人物关系从此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友谊基础,所以后头梁素兰才帮艺人说话,帮水上漂讲话。梁老板是被他的这个变脸绝技所震惊,才邀请他加入这个班子。水上漂他又是个啥子心态啊?要我加入班子,不行,我流浪惯了,跑野了,收不住的,不愿意九流归场十流归班,我小船靠不到大船,愿意孤独地走。但是他内心更重要的一个东西,是怕人家偷技学艺,把他的拿手的东西偷了,怕,因为他必须要有所防备嘛。怎么来表现他们这个一请一推?大家都懂江湖的规矩,除了语言上的不同意,又用茶碗的两三个小动作来表示。当时的那种方式,一是把碟子插在那儿邀请你,一是拿起来,扣拢——免谈。尽管这些细节小,但是它丰富了人物,因为人物都是由各个小细节凑合起来,归到一个点的。在两个人谈不成的情况下,当然就只有分手了,但是啊,友谊还在。最后告别的时候,梁素兰说了一句话,触动了老头子:愿你子孙绵长。这时在处理上,整个舞台的空间慢慢消失,人物也就慢慢慢慢离开了茶馆。

在江边小道上,水上漂一个人徘徊。他唱了一段唱词,这里边远远地听见凤阳花鼓,介绍了当时那个历史背景,卖儿卖女的凄惶。他途经了两个地方,两个点,我们在上下场设置了两个梯台。下场碰到一个要卖身葬父的,他拒绝了,没得说;在上场,又碰到一个卖娃儿的,这个娃儿又没得“茶壶嘴嘴”,他要的是男的,那是女的,当然生意谈不成。正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人贩子,拉到狗娃要卖给他,他非常高兴,但价钱谈不拢,也就算了。正准备走,这个时候我们设计了人贩子要狗娃喊“爷爷”,要赚钱嘛。那个人贩子揪了狗娃一下,狗娃情急当中大叫了一声“爷爷”,这一声“爷爷”,震撼了水上漂,把他多年埋藏的那种盼子盼孙的急切心情一下就激发出来了。这个时候舞台上,用不着再详细地介绍究竟卖得到好多钱,这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这种冲动,小的奔向老的,老的奔向小的,一下把狗娃抱起来那种激动的心情。尤其是最后一声“爷爷”,水上漂是痛快淋漓地答应了一声:成交。这个时候有两种处理,一种是音乐,以音乐结束这一场,但是不行;还是用背景,我们运用了川江号子。号子,它不光是表现一种沉重,有的时候也表现一种喜悦、奔放。这里,把这个调子变一变,一下就把水上漂那种内心的高兴烘托出来,两个人紧贴脸,最后来一个造型,结束第一场。

我补充一下两个细节的处理,为什么要这样子处理?你比方说,梁素兰邀请水上漂加入梁家班,两个人在茶馆里头,舞台上的基本设置支撑是一桌二椅。但这种一桌二椅,是活动的,不能完全像传统那样两个坐到死说。除了用放茶碗的这些方式以外,还要调动他们随着情绪时而是这样,时而是那样。舞台上,尽管是一桌二椅,但是它和老的那种一桌二椅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这样子就活跃了舞台,也活跃了人物,这是一个细节。第二个细节,就是导演不光是对剧本、音乐、舞美,包括音响,你都要十分重视。我举两个例子,也是第一场,观音菩萨上场时群众的那种呼叫,那种宗教的狂热,因为她是送子观音,尤其是女人冲在前头。这时你只靠舞台上的演员呼喊观音菩萨,没有震撼力,触动不了水上漂。这里做了一次集体的画外音处理,与舞台上张口说话同步进行,这个声音的震撼,就远远的比没有这个画外音的好得多。

第二个我要补充的就是,最后人贩子看到生意没望,狠掐狗娃一把,狗娃情急当中,大呼了一声“爷爷”,因为她处的地点在后区平台,远离观众,如果只靠演员的“胸麦”,是传递不出来这种震撼的。这种声音,实际上不是一般的声音了,应该是要传递到水上漂的心里去,那么你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呀?演员喊死了就是这个声音。我们现代的导演,要充分地运用各个部门的功能,让它来达到你的目的。最后是用了一个狗娃话外音的:“爷爷!……”再加上音乐、表演的配合,水上漂被强烈震撼,才能够唤起他一生爱子,希望继承有人那种狂热渴求。也就是说,要重视调动一切手段,达到你的艺术目的。

谈《尘埃落定》

本来我二月份该休息的,结果陈巧茹一定要我在这个时间帮她的忙。原来推了她两次,因为是排《卓文君》档期颠不过来。这一次我再推实在不好意思了,好嘛,我就接手了。我拿到《尘埃落定》这个剧本,有四十七页,包容量好大,四十七页!我接触了这么多剧本,从来没有超过四十页的剧本,最多就是三十八页啊,三十五页啊,有的剧本二十九页、三十页。这个剧本就要这么多,你想,它是要把一部小说缩成一个戏,当然就会很长,它要表述的东西很多,交代的侧面很多。

面对四十七页的剧本我该咋个办?我这个案头是在北京做的,是在给张火丁排戏的空隙做的。白天在京剧台上“乒铃哐啷”的,晚上又回到这个川剧剧本来。

我觉得,徐棻老师这个剧本,是下了功夫的。这么大的容量,要把它收拢来,不下功夫不行。我的指导思想很清楚,它是以悲剧和正剧交叉进行的一个戏,时而还穿插一些喜剧的元素,也就是我那天讲的,一种风格是把它包不完的。有的戏,像川剧的大喜大悲的戏多得很,你怎么能把它定个啥子风格?定位首先要准确。

我想的就是,这个戏要好看,一定要好看。灯光设计师看我的连排,看完了,我真真实实地问了他,因为前些年省川剧院排的《尘埃落定》也是他做的灯光设计,他讲话应该是最客观的。我说我们都合作了这么多年了,你给我说老实话,第一,你今天看到的这个联排,跟你原来在省川剧院排的是不是不一样?他说,绝对不一样,走向不一样。因为我最担心就是跟原来太一样,好,我放心了,我心头稳了一点儿。因为我当时接这个剧本就是两条要求,给巧茹她们讲,一条要求就是跟原来那个不同。排下来了后我又问她们同不同?绝对的不同。二条要搞就要搞得比原来的好。你们现在觉得是不是肯定比他们的观赏性强?都说我排的这个戏好看得多。实际上这正是我在做案头的时候强调的。这个戏尽管它有厚重背景,这些都是假的,我买票来看戏,我就来看好不好看,管你啥子政治,管你啥子悲剧,管你啥子喜剧。有没有可看的,有没有可听的,这就是我买了票来看的原因,我来消闲的嘛,我不是来接受教育的是不是?只要有一条,观赏性比较强那就好。按照三个定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结合,都达到了,融于一体,这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但是转过头来看这个戏,看导演在里头发挥的作用,我用了些什么东西?我说真话,我没有用什么东西。为什么没有用什么东西呢?我没有用实物的东西,是用无形的东西,我体现了主题就是东西。这个“工字台”是我坚持要设的,就是舞台上有一个“工字台”。为啥子我坚持要设这个“工字台”?因为有很多群众场面,也有很多非常单独的场面,如果舞台完全是平的,或者一个斜坡,舞台就会很难看,没有层次,没有演员的支撑点。从舞台的构成,导演就要介入,提出要有这样一个台,而且我在排练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台。这是之前就设定了的。

作为导演,其实我在这里头发挥的东西,只有两点:该静的东西它有静态的戏,静态也一定要有戏,一定要有情,一定还要可看、可听;集体东西一定要混乱而又有序。这样一组合,再加上这个藏族的特色,构成了现在一台戏。要说导演在这里头有啥新的发现,我给你说真话,没得。

起初我对唱腔音乐还不十分满意,我需要的节奏它缓了,它拖了。我需要的缓的,那个韵味儿又好像没有完全出来。联排了,是不带乐的联排。作曲者专门来了三天,我与作曲沟通,他继续修改。等新的练乐、演员合乐以后,我回来响排,一场一场的戏仔细抠,这个戏大概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谈《好女人坏女人》

跟明伦还合作了一个《好女人坏女人》,我也很满意。但是从导演的角度来看,那个戏前半部分没得问题,后半部尤其是到了医院,后头那个房子垮塌,可能剧本也啰唆了一些,舞台处理也简单了一些。我现在从导演的角度感到有些遗憾。如果我们要再搞,整个都要重新构思。只是后半部,其他都很满意。前头的,像铁索桥啊、前头的抢店子啊、前头街上卖炒米糖开水啊,整个那些过程,我觉得从导演这个角度,音乐、唱腔、包括舞美、包括舞台呈现我都比较满意。遗憾的就是后半部,后半部差一点点儿,后半部分导演应该再下点儿功夫。

同类推荐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苔丝(英文版)

    苔丝(英文版)

    该书首印于1891年。现在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BBC有个大全英语世界19—20世纪最佳文学作品排行榜,该书名列第26位,足见此书的巨大魅力。另外,由于这本书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巨大,因此,被几次搬上银幕,也数次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引进了由法国著名女演员金斯基主演的《苔丝》。最近,英国版的《苔丝》电视剧,也被介绍到了中国来。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巅峰之作。而莎士比亚在喜剧创作方面也同样成就斐然,“四大喜剧”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同时还富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成为世界戏剧创作史上的典范之作。
  •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作者温情回顾40岁母亲的去世,记录身边平凡人不甘于平凡的勇气,以及那些细碎而美好的爱与情。16个故事,却不止16种心情,不喂鸡汤、不讲大道理,然而,当你疲惫、迷茫、孤单时,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在这些朴素而又真切的故事中,找回本属于你的温暖。
  •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美丽的海南可爱的故乡

    书中主要介绍了“这里的山水让你醉,旅游观光度假是天堂”,“这里是四季如春的健康岛、长寿岛”,“说不尽宝岛的富饶”,“说起那家乡的往事”,“家乡的民族风情”,“宝岛英杰数不尽”,“海南的人文名胜古迹”,“独特的海南传统艺术”,“海南的民俗和地方节庆”,“海南的传统美食和名牌特产”,“遍布世界的海南人”,“日新月异数家乡,国际旅游岛展新颜”等主题,其清新、通俗和亲切的文字,让人备受感动。
热门推荐
  • 保镖的战争

    保镖的战争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华南协和音乐学院的学生举行了“共同抗日,反对内战”的大游行,女主人公小雪也参加了这次的游行,但因着国民党当局反共的本质,游行遭到残酷镇压,带头的积极进步学生都被抓捕入狱,小雪也不能幸免,小雪的父亲欧阳麟托人找关系也无法救出自己的女儿,于是让自己的保镖智贤想办法,智贤果然不负所望,救出了小雪。小雪接受党的呼召决心奔赴抗日前线,欧阳麟因为不放心女儿,故派自己最得力的保镖智贤与小雪同去,智贤在一路上保护了小雪,并运用他的才智,一次次地协助我军抗击日军……
  • 泪雨成殇:恶魔公主的复仇

    泪雨成殇:恶魔公主的复仇

    一次分手彻底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曾经的温柔被冷漠代替。但是当新的人走入了她的心房,她渐渐方向仇恨。可是天不遂人愿,他们终将分离。她心痛:“原来这就是情深缘浅”六年后她携子归来又会如何?【加群淡沫忧伤,群号:293150460。】
  • 穿越后娘娘成了团宠

    穿越后娘娘成了团宠

    【男女主双胎穿、1vs1、高甜、双洁、欢迎入坑】当穿越来的秦家小霸王走错了选场成了名妃子后,后宫忽然变得一片和谐,一众妃子开始一边倒。小霸王便开启一呼百应的幸福生活。小霸王:“集妹们去逛街吗?”一众妃子拎起银子:“走起!”小霸王:“集妹们,我饿了。”一众妃子举起糕点:“吃我的。”小霸王:“集妹们有人要欺负我”一众妃子抄起家伙:“谁敢!”小霸王:“姐妹们,我不想待寝。”一众妃子挺身而出:“不侍啦!”英勇霸气的皇帝冷眼一扫,一众妃子一脸严肃:“必须侍!”于是我们的小霸王可怜兮兮的被拖走了……
  • 十里春风只有你

    十里春风只有你

    苏洛,一个普通的21岁少女,却因为母亲的遗物而卷入现代王宫,阴差阳错成为了君主的未婚妻,盛星历史上的第一位平民王后……初入王宫,君主的弟弟,腹黑阴鸷的王爵控制了你,使你不得不被迫接受他的条件……看似温柔谦和的君主,心中似乎有一道永远也无法跨越的鸿沟,使你看不透他真正的内心……专属保镖夏卓然,抛去侍卫的身份,真实的身份令你意想不到……苏洛会如何在三位完美男主身边周旋?发生怎样逗趣横生幽默搞笑的故事?心动互撩,甜蜜指数爆表!元气少女误入王宫,收获了爱与勇气的故事
  • 人们唯一敬仰的魔王

    人们唯一敬仰的魔王

    什么是王?人类说:人类的王是可以带给我们和平的人。恶魔说:恶魔的王是带领我们侵略世界的人。但是,当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说:王告诉了我们那些所谓的耶稣之类的信仰是何等的虚伪,那些神是何等的懦弱,尽管王自称是魔王,但是,从那一刻起,我们的心中便仅仅剩下了唯一一个信仰,那就是——我们的魔王殿下!!!PS:本文所有的设定全部都由笔者构造,如有崩坏和BUG之处,那只能说明笔者的妄想已经突破天际了……PS2:本文所有人物如与各个神话人物形象不同,请务必要无视神话人物。PS3:本文绝对是动漫同人,请诸位敬请放心。
  • 隐士和隐市

    隐士和隐市

    2020.05.19周二天气晴榕城中学,高2020级9班官推了推眼镜:“舒好这几天有点反常啊!”镜片上折射着阳光。“谁知道嘞。”旁边有一个小帅的青年无精打采的说,“有可能是找女朋友了吧。”官和推了推眼镜,认真道:“可能性不大,那家伙你又不是不知道,妥妥的直男一枚。”
  • 梦幻世界之英雄传奇

    梦幻世界之英雄传奇

    作者:一个故事,一个世界。一段传奇,一段人生。当几十个故事甚至几百个故事的形成一段传奇,也就是一段人生。当几段人生甚至是千千万万的人生形成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才是完整。这个故事讲的是竞技游戏宅男张铁熊穿越到异界大陆,从他如何成骑士到他拯救世界,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拯救了他。他的故事里有像游牧民族一样生活的兽人,有女权主义的精灵一族,有胡子唯美和以铸造为生命的矮人一族,有炼金出名的侏儒,有机械炼金文明而现在已经商人和强盗出名的的地精。有以歌声而出名的人鱼......。总之这个世界十分缤纷多彩,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就跟猪脚一起看看这个世界吧。
  • 半婚不昏

    半婚不昏

    彼时,大家都说:程淮与陆黎是那种不用秀恩爱,只要站在一起就能让人羡慕不已的夫妻,可是,心不在一起,貌合神离的站在一起让人羡慕不已有什么用?陆黎的婚姻可谓是令人称羡的,嫁入豪门,吃喝不愁,老公宠溺,性福无穷,可是,结婚不过区区三个月,她那令人称羡的婚姻居然走到了尽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忘青春

    相忘青春

    —“蓝微灵,我喜欢你!做我女朋友吧?”—“我考虑一下!”—“嘿,我就不信了,你这个倔脾气!”—牵手—“当巨星的女朋友,感觉怎么样?”—“不怎么样!”—“嘿,你这个找虐的小丫头!”—强吻—“求你不要走,不要离开我!”—“让我走!”—“……”—放手
  • TFboys之爱的天使

    TFboys之爱的天使

    他们都不曾邀约,能够在这飘渺红尘中,掠过万千风景在一处清幽静谧处相逢,犹记得,那时候心动的瞬间,内心的欢喜犹如暖阳般倾洒一地,唯愿浸沐在那浪漫而斑斓的时光里,多想一直这样静静地守在彼此的身旁,在柔美的月光下对着耳畔低声呢喃,只是再美的遇见,还是无情的输给了时间。在每一个孤枕难眠的夜里,总会记起那份情,那个自己很爱过,却没能在一起的人,不知不觉中心还是痛了,浮生若梦,梦醒成空,你依旧在远方,只留下欢乐与忧伤的回忆共存。这一对彼此爱的天使,又是否用他们那对爱之翼飞回到彼此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