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86500000002

第2章 管理篇

知行探索的印迹

校长谈教师形象的塑造

新时期塑造教师形象之一:

谈塑造教师的外在形象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教育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人们对教育关注程度和对教育的期望值也在愈发提高。这无形中也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形象。

对于教师的形象,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当是最贴切,也是最受大众认可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气质学识、形象风度、修养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形象,它应当不是一个单一的形象,而应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形象,它分为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教师的内在气质固然重要,但外在形象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师生的初次交往时。得体的服饰、端庄的仪态、优雅的举止、风趣的语言都会瞬间拉近师生的距离,给学生以亲近感、崇拜感。“亲其师,信其道”便会从此开启你教育的新篇章。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仪表魅力不仅直接体现了教师本人的精神风貌,而且是一种最为形象直接的教育手段。那么,教师要从哪几个方面塑造外在形象呢?

一、塑造教师的仪表形象

所谓仪表形象,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外表形象,许多学校都会在校园的合适位置,立一面镜子或做一些寄语,提醒教师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南开中学校父严范孙亲笔题写的“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注重外表,还要注重姿势、神态动作。教师应该为生垂范,塑造良好的教师仪表形象。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写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应培养我们的教师怎样站、怎样坐、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等待……”可见,人们已经将教师拥有完美和谐的仪表纳入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来考量。

现在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充满了选择的时代,一个事事都需要更优化的时代。教师的仪表形象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审美观,符合孩子们的审美观。一个良好的教师仪表形象应该具备良好的先天条件:五官端正,身材适中。服装应得体、大方、整洁,既不呆板,有一定的服饰审美趣味;又不娇柔夸张,符合教师文质彬彬的气质。不言而喻,那些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举止邋遢、浓妆艳抹、袒胸露背、短裤拖鞋等行为都是与教师的形象大相径庭的。

二、塑造教师的语言形象

教师的语言形象就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这一交际工具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的表情达意过程。教师的语言形象简单地说就是指在言表过程中,处处要为学生树立说话的样本。这是由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及其示范性的劳动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教师语言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导向性和榜样性所决定的。

教师的语言具有广泛性。就是说教师时时、处处、事事都要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这一环境中再没有第二个因素比教师的言语用得频繁。

教师的语言具有持久性。这也就是说,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富有教育性、趣味性、规范性的言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在学生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甚至一生。如某位学生在毕业后多年甚至到了晚年,还把启蒙教师或中学时代的某位教师的教诲或点拨牢牢地记在心中,甚至连教师当时说话的时间、地点、环境、表情都能回忆起来。

教师的言语具有导向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按照一定的要求而进行表情达意的。教师幽默风趣、赋予点燃、激励性的言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甚至是会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工作的导向。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的。

教师的言语具有榜样性。就是指教师言语的表达方式往往会直接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语方式。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教师是最有知识、最有能力、最讲文明的人,其他人包括他们的父母所说的话都没有教师的话正确。这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师尊重和信赖之情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语言教育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甚至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成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保持在学生一生的生活中。由此可见,教师言语的榜样作用是何等重要。

正是由于教师的言语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导向性和榜样性的作用,所以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树立自身言语的形象。教师语言要有科学性,语言准确、严密、精练;教师语言要有情感性,富有亲和力、感染力、信服力;教师语言要有个性,或风趣幽默或有文化底蕴或睿智明辨。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通过他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他所传授的知识,乐于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

三、塑造教师的行为形象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过程。在这一影响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品德、知识、能力、体质方面的,也有情绪和心理方面的。而这些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这两种途径来实现的。而《论语·子路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及“身教胜于言教”都在强调行为对一个人的影响胜过语言。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在行为方面为学生树立光辉的典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为也是判断其言语正确性的重要标志。若教师都是只说不做,或是只要求别人做,自己不做。只是口头上的“君子”,行动方面的“矮子”,那他的教育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走向负面。我们常说某个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那他就很难做好学生的工作,更不可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在行为方面更应该为学生树立光辉的典范。

那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形象和行为形象呢?

首先,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规范教育教学用语。教育教学用语必须要规范、流畅,富有正能量、启发性和感召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形成规范用语习惯的基础。

其次,教育学生时必须坚持尊重、包容和平等对待的原则。言语要和蔼可亲,最忌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学生“容易犯错”的特点,本着教育为先,疏导、唤醒的原则,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从良师益友的情结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再次,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应遵纪守法、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刻坚持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空话、假话,禁用教育的忌语。让学生乃至更多的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是有知识、讲文明的人。以便通过教师的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去创造一个美好的育人环境。

最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是“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所要求的,也是符合教育家孔子所言“言必行,行必果”的哲理,避免教师自身言而无信的消极影响。教师只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形象和行为形象,才能真正反映教师人格美、人性美的精神境界,才能使教师的教诲成为学生信奉的语言、行为的领路人,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塑造人类“灵魂”过程中的工程师作用。

一个教师的衣着、装扮、言谈、举止等是反应教师个人修养的外在表征。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提高自身内在素质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其外在形象的塑造。

新时期塑造教师形象之二:

谈塑造教师的内在气质

气质是每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它酝酿于内,发之于外,它受先天遗传影响,更缘于后天的培养。每种职业的人士都具有不同的气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塑造自己的内在气质呢?

一、知识素养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科学的、高效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更新能力。这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最重要的基础。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这主要是指教师所执教的专业学科知识。对于具体学科的专业知识来说,由于每个教师所教学科不同,所教年级不同,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各不相同,因而也就难以确定一个对于每一学科教师都适用的专业知识标准。但就一般而言,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以下几方面具体要求。

1.“透”。所谓“透”,是指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地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扎实的教材基本功。我们所说的教材不是指你教几年级就只钻研几年级,而应当至少了解中小学本专业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高屋建瓴。不仅要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把教材的每一个细小问题都搞清楚,绝不浮光掠影、一知半解。教师只有有了扎实的教材基本功,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完整的科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连教材都吃不透、弄不懂的教师,绝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也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一个无知的人接受知识是从零开始的,而一个认识了错误知识的人再接受知识是要从负数开始的。就是这个道理。

2.“厚”。所谓“厚”,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要精深。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学科中的最复杂的问题;应该了解到那些处于学科思想前沿的问题。”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要弄懂吃透,而且对这门学科的发展动向以及相关知识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该门学科的内在体系和规律,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当然,“厚”决不能脱离教学任务和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厚”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难”学生、“镇”学生,而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将那些抽象深奥的理论,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做到深入浅出。也就是,“把书读厚,把学教薄”。

3.“活”。所谓“活”,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要融会贯通,变知识为能力,变教学过程为实践智慧。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如果做到了这一步,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深进去”“跳出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如果之前有人听过北京十四中孙维刚教师的课,对这一点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跳出学科看学科,才能给学生传授活而不僵,灵动而不呆板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地变教学内容为知识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通才”,尽可能多地把人类文明的财富纳入自己的囊中。时刻树立教师要“有学问”地认识,有意识地去了解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人文的、科学的等“学问”,充实和丰富自己。一位生物教师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教的是生物,但我用到的知识几乎各学科都有。我要教学生准确简便地定量计算,自己就要有数学的根底。讲有机物,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就要联系到化学知识。语文知识对我也非常重要,怎样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组织语言表达、描述实验现象,处处要有语文的基本功。”这说明教师具备了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正如柯瓦列夫所说:“不言而喻,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他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更宽广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既是科学的创造,又是艺术的创造。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底蕴,只是解决了“自身储备”的问题。而如何把“自身储备”转化为学生的智能,那就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的教师上课时,学生很安静地听,而有些教师上课时情形就很坏。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教师有知识,而另一个教师没有知识。还应当与一个教师有没有教育的技巧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是否掌握教育技巧将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成败。而教育技巧的掌握,一方面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锻炼,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另一方面要依靠教育理论的学习。马卡连柯曾深有体会地说:“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好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科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分支繁多的庞大体系,如普通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发展史等。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虽然不可能对其全部分支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掌握教育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还是必要的。概而言之:一是要掌握普通教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普通教育学的学习,系统地了解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一系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问题,有助于教师提高遵循教育规律的自觉性,进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二是要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的理论知识。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理论是从特定的专业教学要求出发,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科的内容、结构、特点等,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掌握了它,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要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离不开对学生心理活动及其个性差异的了解。可以说,学习心理学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他所教的那些学科方面的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精通教育科学知识。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显现出书卷的魅力,才能具备“授业、解惑”的功力。

二、自身修养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面对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莘莘学子,面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崭新课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正确把握教育本质,分析和应对各种教育现象,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方能用智慧和心血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意识和社会变革的大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考验,教师能否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和形象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适应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这无疑对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内在修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就十分注重人的自身修为,古有“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之说,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儒学思想中培养人的核心内容讲的是:“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论语》中的这些内容,从辩证法的角度,从教人从真、从善、从美的角度,阐述了“内在修为”与“外在获得”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对人的自身修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后人的影响和教益是非同寻常的!

新时代对教师完善自身修养又赋予了新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期间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为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四有好老师”的具体内容是:一是要有理想信念。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体现的是思想育人的导向。二是要有道德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道德育人的导向。三是要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四是要有仁爱之心。这是教师职业的需要,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这更是对新时代教师“内在修为”的全面解读。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里的“德”应该是教师的品德、自身修养的意思。

关于教师的“内在修为”与实现教师教育力的关系,有些学校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教育函数式: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内在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在这个函数式中,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永远处在一种正值的状态,之所以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不听他的课,造成这门课成绩下降甚至厌学的情况,也许就是因为此时k值已成了一个零或者一个负数。一位教师的人格力量与他的教学成绩正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

“激流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峻谷。”作为教师只要能够遵循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掌握厚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坚持乐观处事的态度,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历练自身的修养,做好内功,就一定能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

三、气质涵养

气质是指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以及气度。性格活泼、洒脱大方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聪慧的气质;性格开朗、温文尔雅,多显露出高洁的气质;性格爽直、风格豪放的人,气质多表现为粗犷;性格温和、风度秀丽端庄,气质则表现为恬静……无论聪慧、高洁,还是粗犷、恬静,都能产生一定的美感,给人舒适之感。相反,刁钻奸猾、孤傲冷僻,或卑劣猥琐的气质,除了使人厌恶以外,绝无美感可言。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只注意穿着打扮,并不怎么注意自己的气质是否给人以美感。诚然,美丽的容貌,时髦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总是肤浅而短暂的,如同天上的流云,转瞬即逝。如果你是有心人,则会发现气质给人的美感是不受年纪、服饰和打扮局限的。

气质涵养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理想和追求则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气质涵养的。品德是气质涵养的另一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品位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气质,所以要培养高雅情趣和健康向上的习惯,吸纳脱离低级趣味的文化,形成丰富而高尚的文化品位。此外,还要胸襟开阔,内心淡定,即所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气质涵养看似无形,实为有形。它表现在不同层面,我们应有所了解并不断完善。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气质外化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走路的步态,待人接物的风度,皆属气质。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即产生好的印象。这种好感除了来自言谈之外,就来自风度举止。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傲慢,就表露出一种高雅的气质。狂热浮躁或自命不凡,就是气质低劣的表现。

气质涵养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依靠平素的历练和修养。要忌怒忌狂,能包容谦让,关怀体贴别人。谦让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大气凛然的风度,更易表现出内心的情感。而富有情感的人,在气质上当然更添风采。

高雅的情趣是气质涵养的又一种表现。例如,爱好阅读并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而有基本的美感。总之,多才多艺,情趣高雅,思想敏锐,见解独特等,都能外化出一种高雅大方、不同凡俗的气质。

教师的内在气质是由知识素养、自身修养、气质涵养内化而外散的正气、大气、才气、睿气与和气。这也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具的气质。一个内外兼修的优秀教师才能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新时期塑造教师形象之三:

浅析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对于学生心目中的教师的形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又有不同的标准,甚至同一学生对各科教师的标准都不相同。当然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都有对教师形象的不同感悟。要谈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我就借教学案例来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案例一:来自一位教师的随笔

长久以来,我一直钦佩于李镇西教师的理想——做最好的教师。我没有李老师的才气,也不敢有李老师的“狂妄”,我只是在心底轻轻地对自己说:“做一个我的学生们心目中的老师。”我给自己的班主任目标定位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形象,于是,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习作,题目就是“我心中的理想老师”。

翻开学生的笔记,我惊叹于学生们的“大胆”,更惊叹于学生们的理想和见解——这是一群不好“糊弄”的孩子。这些鬼灵精们,居然借着手中的生花之笔,把他们心中的理想老师形象描画得有鼻子有眼:

学生A:老师,作为一个职业,要“传道授业解惑”,但如果仅仅做到这一点,只是一个教书的机器。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在学习上是我们的良师,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上是我们的挚友,无话不谈。

学生B:我心中的理想老师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我心中的理想老师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和学生沟通、充满爱心的人。

学生C: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与诗意的人;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应该是充满自信,不断挑战自我的人。

学生D:我心中的理想老师是敬业的,他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心中的理想老师,还应该懂得教法,上课由浅入深、生动有趣。

学生E:在学生的心中,好老师的标准很多,但其核心是拥有五颗“红心”:爱心、细心、热心、诚心、耐心。

学生F:我心目中的班主任,不是自己高高在上,只指挥我们做事,又百般挑剔的人,他会给我们做榜样,和我们一起参与活动,一起劳动。

学生G:我心中的理想老师,他不会轻易批评学生,因为提醒有时比批评更有效;我心中的理想老师,他不会轻易向家长“告状”,因为鼓励有时比告状更重要;我心中的理想老师,他不会任意贬低学生,因为“谈和”“共进”有时比什么都管用。

学生H:我心中的理想老师=微笑+严肃+关心。

透过薄薄的纸页,穿过灵动的字符,一个个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向我走来。我渐渐看清了她的眉眼;我已经听到了她如春风般温柔的声音;我清楚地感觉到了她的心灵深处的光芒……

她微笑着,始终微笑着,她的微笑是温和的春风,徐徐地,吹化了学生心中的坚冰,吹绿了学生心中真善美的柳枝。

她站立着,是活的蒙娜丽莎,娴静地,散发着母性的温馨和弥久的书香。她是爱的化身,是知识的代表。通过爱的传送带,文化得到传承。

她弯着腰,弯下两千年来所谓的“师道尊严”,竖起了一面“师生平等”的大旗。她亦师亦友,循循善诱,引领着学生们攀登知识的高峰,更攀登着人格的高峰。

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她是那么圣洁而完美,我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能达到这种高度,但是,我知道,学生的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做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呵护他们,引领他们走向充实人生,我愿为此而努力。

从随笔中不难看出:

A学生喜欢良师益友型的老师。

B学生喜欢知识渊博、善解人意的老师。

C学生喜欢心怀梦想、不断进取的老师。

D学生喜欢爱岗敬业、有教学艺术的老师。

E学生喜欢用心教学、爱生如子的老师。

F学生喜欢率先垂范、爱民亲民的老师。

G学生喜欢拥有教育智慧、和谐共赢的老师。

H学生喜欢刚柔并济、因事施教的老师。

在孩子对心目中教师的描摹中,可以感受到,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一个神圣的存在。这个神圣体现在对教师学问与人品的要求上。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模范的人。”这个神圣,是我们终其一生努力的方向,我们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但仰望梦想应该是一种生命状态,它让我们不断地优秀,不断地接近梦想。

案例二: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的问卷调查

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喜欢怎样的老师。据此,保罗韦地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每天她会带回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放松。”

10.伸缩性:“当她发觉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会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保罗韦地博士谈到的这十二种素质既包涵了教师的外在形象,又包涵了教师的内在气质。在教学中,孩子心目中的教师会用他的幽默与智慧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舒适与欢乐,会用他的公正与尊重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平等与友善,会用他的关注与耐性让孩子感受到进步不是一件艰难的事。

可见,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已经魅力化、多元化、立体化。学生心目中的新时期教师应该拥有:朴素的外在形象,高雅的言行举止,深厚的文化底蕴,豁达的内心世界,审美的人生态度。

我想,拥有这样形象的教师的课堂应该是充盈着愉悦的氛围,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着生命的激情,弘扬着科学的本真,熏陶着一个又一个的灵魂吧。

愿我们每个教师都努力地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新时期塑造教师形象之四:

浅析家长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师生座谈交流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可见,优秀的教师对于孩子成长、对于民族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从古到今,教师也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和敬仰。古人把教师与“天地君亲”这些至尊至高者并列在一起,今人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些尊重的背后寄予了孩子、家长对教师的人格学识上的高要求。

一个孩子,对社会而言,是几亿分之一,然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每一位家长全部的希望,家长把孩子送往一所学校,他希望这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把孩子送到一位教师身边,他希望孩子遇上的是最好的教师。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圆父辈未圆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依靠在孩子坚实的肩膀上,面对他人羡慕的目光,骄傲地对人说:“这是我的孩子!”反之,当他们感受到“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的时候,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

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其实也就构成了对教师的希望。当家长第一次面对教师,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观察教师,用自己的心去揣摩教师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家长评判教师的重要依据。当这些印象一一聚集在家长心中之后,客观的、主观的印象就完成了。对一位教师形象的勾画可能是不准确的,或者不公正的,但在这种勾画中却渐渐映现出家长对教师的希望抑或失望。当然了,家长对孩子的教师是有理想形象的。

一、家长希望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对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无论孩子淘气与否,成器与否,家长心中大都是偏爱甚至是溺爱的。优秀的学生,家长引以为荣,期盼着教师能锦上添花;而暂时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家长焦虑于心,期望着教师能雪中送炭,助孩子良性发展。尽管孩子们发展的差异客观存在,但家长们总会有一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为了孩子这百分之一百的希望,希望教师给予百分之一百的辛勤。这种要求近乎苛刻,但也完全合乎情理。可谓人同此心,教师亦概莫能外。要使家长的希望转换成现实,需要教师对事业的一腔热情。需要教师用无私的精神、崇高的品德、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为国家、民族、社会所欢迎的人。家长对教师最终的评判,是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思想和言行来完成的。因为,家长在孩子身上可以隐约见到教师的影子。学生如一块璞玉,不经雕琢,难以成器,雕琢是门艺术,教育则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优秀的教师能娴熟地运用这门艺术,因材施教去其瑕疵,使其成器。在这雕琢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艺术,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去影响学生,这种征服和影响,对学生来说,可以终其一生。这就决定了家长需要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听老师的话”,家长是在孩子面前突出教师的楷模力量,因为家长在其人生道路上或多或少地得到过教师的指引,这种一生经验代代相传,成为一种永恒,亘古不变。这也可以看到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理解,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教育者个性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和决定作用。人的性格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跟开朗的人在一起,不会感到抑郁;跟郁闷的人在一起,永远不会拥有快乐。一天的时间里,在校时学生接受着教师的教诲,离校后这种教诲以其惯性的推动力仍在学生身上起着作用,指引和约束着他们。所以,教师的个性潜移默化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热情开朗和真诚坦率,会使郁闷拘谨的学生感受到暖意盈怀,胸襟开阔;教师的严肃冷静和沉着稳重,会使浮躁轻狂的学生感受到肃然起敬,忍耐宽厚。在教师个性的影响和气质的熏陶下,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出教师的个性和气质,沉稳严谨的名师教出的学生,大多善于驾驱自己的情感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开朗爽直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大多容不得半点的偏狭自私和嫉妒高傲。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明白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已经不仅仅是自身的品德修养问题,它关乎着受教师人格影响的孩子的品德修养。那教师就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树立“德高为范”的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教师那里不仅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到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果断坚毅的办事能力、善于尊重他人的品格和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

孩子求学阶段,是他们在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尚未稳定的时期,“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对学生个性、思想和行为之“染”,犹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孩子的教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不是当成谋生的工作,而是当成毕生的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去干好每一件小事的人,那么孩子会学到教师对事业的热爱态度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反之,孩子会得过且过、敷衍塞责、一事无成。如果孩子的教师是一个明辨是非、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言而有信、执行能力很强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学到教师的办事风格,走上工作岗位后,他的刚毅果断、惜时高效、事半功倍的工作能力也会得到上司的赏识。当然了,没有一个公司会喜欢优柔寡断、办事拖拖沓沓的员工。如果教师能够尊重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呵护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一视同仁地爱他们,鼓励他们,孩子肯定会享受自己的求学时光,并且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一个孩子成人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教师时会自豪地说:“没有我恩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就没有今天优秀的我。”这就是当教师的成功。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一种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人格影响。

三、家长最需要教师做的莫过于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不仅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是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家长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当他把孩子交给教师后,也希望孩子在教师那里能得到犹如严父慈母般的爱,他甚至希望教师能在众多的学生中特别地关照自己的孩子,当他发现孩子的作业本上有教师没发现的一个错误,他会责怪教师的不细心,由此推断出教师对他的孩子的不负责任。当他知道教师偶尔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看着孩子盈盈的泪眼,他会责怪教师的粗暴,由此推断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存有偏见。家长对教师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显然是有误区的。尽管是一个误区,但现实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在此,提出来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侧面的信息,这种误区不仅存在而且永远都会是这样!平心而论,家长是希望教师能百分之一百地爱自己的孩子的。反过来呢,也是一样的,一个富有爱心,且非常细心、耐心、真心的教师,不光会受到学生的拥戴和尊敬,同时也深受家长的敬重和感激。一位教师,要在家长心目中留有位置,站得起,站得住,其精神气质、道德情操、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都应该是一流的。因为大家的共识是: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学生。

而一流的教师就需要转变观念,走出平庸,做“思考大家”;需要终身学习,探索革新,做“学问大家”;需要完善自我,彰显人格,做“道德大家”!那就让我们的教师在不断地仰望“大家”中走进幸福而快乐的从教生涯;走进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中;走进每位家长的感恩中。

谈校长的职责意识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其办公室里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一天不漏地坚持听两节课,兼做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一起同活动、同游戏、同读书、同旅行,三十年如一日对学生做“跟踪观察”笔记。我想,这些应该都是一种强烈的职责意识驱使他们坚持这一切,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再者,像这些年影响较大的著名校长,原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在洋思的功绩大家都清楚,不再说。2006年10月,在他辞去了洋思中学校长职务之后,受河南永威集团的邀请,出任永威学校校长。上班的第一天就一头扎进课堂,一听就是五节课,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一轮听完,认真做了分析、评价,指出下一轮改进的方向,又展开第二轮、第三轮听课。三轮下来三个月,共听了300多节课,(引入了门,领上了道)。有人说:“你年过六旬,这样做太辛苦。”而他却说:“让我做校长,这就是我的职责,我没有学校的第一手材料,我如何去做校长呢?”由此,我想,对于洋思神话我们也可窥见一斑。类似这种故事还有许多,都说明了校长职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也的的确确是责任重于泰山。不论是大校口还是小校口,道理都是一样的,别的不说,我们担任校长工作,有几点心里必须清楚。

首先,我们肩负的是领导的信任与重托。因为各级领导在任命和使用校长的时候,总是最慎重的事。不说别人的建议,仅在自己心里也是掂量再掂量,权衡再权衡的,因为朴素的认识是,一个好的校长,就会带出一所好的学校。那么,既然领导任命了我们当校长,说明领导对我们以前的工作是赞赏的,是肯定的。对未来的工作更是寄予厚望和充满期待的。如果做不好,还不说捅了娄子,心里总会有很深的内疚感。

其次,任命我们做校长,其实也是给我们自己的能力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人都是有上进心和进取精神的,有条件,都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都想把事情做得很好。因为,我们首先要对得起自己,不能让自己的能力受委屈。辞职和撤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后,任命我们做了校长,也就承载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望。古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宏伟抱负,俗语也强调“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做人底线。

我也研究过许多校长和教师的工作半径,特别是农村地区,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本乡本土工作的,我们所教的和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自己的乡亲、邻居、故土百姓的子女,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果工作做不好,何以面对“江东父老”!君子可以不名,但不可以受辱。要想心里充满幸福,要想荣享故里,作为我们这个角色,就要不断地去强化责任意识,把工作做得问心无愧。具体来说,就责任意识我想谈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立自己的办学思路和风格。办学无固定模式,要办好学校,校长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特性,如所处的环境、基础设施、师资生源现状、办学传统、可利用的资源等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兴校办学思路。可拟定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将学校办得有个性、有风格。规划和目标可高可低,可因校而异,但校长的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知道想做什么,知道怎样去做,切不可只做撞钟的和尚,只做看庙的方丈。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某某校长办学思路明确,说的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二是要善于将自己的办学思路,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也就是确立了思路和目标之后,就要将办学思路和目标,具体为方法和措施,使全体教职工遵循这样的工作方法和措施而行动起来,这也是校长实干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体现。事实上,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点,校长在确立办学思路时,可以广泛地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征求意见的过程就是使教职工充分认识、了解和认可办学思路的重要举措。让教师认同后,就转化为了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再付以科学的管理和落实工作的具体措施,合理用人,严谨治校,依靠人才兴校,开拓性地工作,使工作不断地得以深化。

三是要将办学思路,落实为办学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校长的根本职责,就是要落实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逐渐成人、成才。只有这样,校长办学才算获得了成功,这也是工作的最关键所在。

要有共同提高、共同成功、不断发展的认识和作为。关于校长责任和学校的发展也有人曾这样提过:校长必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校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学校工作的特性,要求校长与教职工及学生共同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办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一所具有生命力的学校。校长要带领教师在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同时,让教师自身的价值也不断得到完善、体现和发展。从思想到专业,武装教师的头脑,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教育专家李希贵校长曾讲过,在学校的发展中教师是第一性的,学生是第二性的,我很赞同这样一个观点,只有教师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才会成为可能。要把教师的提高、发展和获得成功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时代所需要的校长职责。

谈校长的非行政影响力

所谓非行政领导力,指的是校长自身素养,即校长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校长的威信。校长治校需要一定的行政权力和规章,还需要一种非行政权力领导的力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据此,谈几点认识。

一、以德行操守守护内心

现代管理学认为,任何一个领导者在行使自己职权时,其自身的品德、学识、风度、声望、心理品质、礼仪修炼等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影响力。荀子说:“君子至德,默默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良好的品格有助于有效领导的实现。

校长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人格的魅力,使广大师生从校长的身上看到教师的形象和事业的希望。

校长的德行操守还表现在个性心理修养上,校长应忠厚、仁义、正直、谦虚、胸怀坦荡;有民主的作风,遇事开诚布公,充分讨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学术上、认识上的问题要经过实践达成共识,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形成和睦的氛围,集思广益,办好学校。

二、以才学底蕴涵养能力

有人说:“校长要有政治家的远见,企业家的实干精神,有较强的多种综合能力。”校长应该拥有一定的才学底蕴,应该是“专家中的杂家,专才中的通才”,以学识底蕴赢得威信。校长要研究管理科学,集“专与博”于一身。具体地讲,校长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校长要有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统揽全局能力、激励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切不可做“提不起来的刘阿斗”。

二是校长要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去研究教育改革的动态,善于从本校实际出发,提出研究课题,组织教师研究,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子。

三是校长要有教学能力。校长要有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必须参与教学实践,校长不具备相当的教学能力,就很难领导教学。民间有一种流行的轻蔑:“教不了课的人才去当领导、当校长!”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也绝不允许我们去做这样的人。

四是校长要有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师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路,提出自己的新思维、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师生学会创造。

五是校长要有演讲能力。校长讲话的机会很多,要讲求说话的质量,如果校长的讲话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信息新颖,师生听起来是一种享受,必然会产生激发力、导向力和说服力。

六是校长要有组织协调能力。学校工作纷繁复杂,校长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动员社会支持学校,调动教师同心同德。协调的结果,在于人与物的完美、理想的结合,共同完成既定的目标,创造优良的成绩。

三、以仁爱情怀激励士气

校长的凝聚力靠人格,靠学识,靠“仁爱关怀”。“仁”就是人性化的管理,以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出发点。校长要有宽容的品格,与教职工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坦诚的沟通,遇事进行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号令,多一点宽容理解,少一点空洞指责。校长要能容人、容言、容事,不论先进后进,一视同仁;不管顺耳之言、逆耳之话,还是反对之词都要听得进去。

情感是凝聚力,把感情因素融入管理之中。只要校长心中有教师,教师心中就会有全局,便会想校长之所想。对教职工要有真诚和蔼的情感,真心爱护、诚心关怀、以礼相待。遇有评职称、评模甚至分配住房等事情,教职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嫉妒他人,埋怨领导,心理不平衡。校长应多与教职工谈心,化解矛盾问题、决不可与民争利。教职工的心理得到领导的理解,人格上得到尊重,心理障碍消除了,就会愉快诚心地工作。

识才爱才,任人唯贤,思贤若渴,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把真正有才华的教职工放在适当的岗位,用人做到公正客观,使用得当,管理上既严格要求,又处事宽容,留有余地。让有才华的人有用武之地,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其长处,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校长做到了“以德行操守守护内心;以才学底蕴涵养能力;以仁爱情怀激励士气”,就会更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也才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谈校长工作中的“人情味”

在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在制度管理的刚性和文化管理的持久性之间,我们仿佛还应该再寻找一种柔性的东西,以“柔弱胜刚强”的力量,给管理以更深层的动力,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默然而喻”、潜移默化的行为。而这种柔性,我觉得既是生活性也是人的性情的味道。校长之于学校管理也同样如此。所以,人情味,是校长丰满人格、激活管理的重要因素。故谈几点认识。

一、校长应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谈到校长的爱心问题,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观点,确切地讲,这也是当一个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纵观教育发展史,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师生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懂得爱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将无从谈起。这当然不是说感情可以等同教育。意思是,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作为办教育的校长,我想更应该心中充满阳光,拥有爱的情怀才行。对于校长的爱心,我想也可以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长要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作为校长,如果爱自己的学校,对学校的荣誉和形象看得很重要的话,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它、去实现创造。任何一所名牌学校,都是在几代校长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努力下形成的,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一棒一棒延续下来的。

天津一中著名校长韦力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四十一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我做校长时所做的一切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一生的经历就在校长的岗位上度过,不但无怨无悔,而且感到自豪。我的学校毕业的校友成千上万,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理想,我的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已经在他们手上传递,我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我的生命价值就是教育,就是校长。人生如果有来世,我来世仍要做校长。”从来自韦力校长的肺腑之言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对他的学校,他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挚爱,正是由于他的这份爱,也才成就了一所名校的丰碑。

相反,如果我们自己不能看重我们的学校,不能厚爱我们的工作,学校又怎能谈得上发展呢?有些学校,门窗斑驳视而不见;断墙残垣习以为常;杂草丛生熟视无睹;纸屑遍地我行我素,这样的学校注定是办不好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我想说:只有爱心呵护下的学校,才是一所完整的学校。

(二)校长要爱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其一,校长要为教师搭好台。学校不仅是校长大展宏图的天地,更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校长对教师的爱,体现在特别善于为教师创造辉煌的舞台。学校发展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没有这样一个辉煌的舞台。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其二,校长要让教师充分品尝成功的滋味。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尊敬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尊敬崇拜的学生。”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校长要想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就感。其三,校长要真正走进教师的心灵,要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坦诚地沟通。只有善于走进教师心灵的校长,才会真正懂得教师需要什么,才会真正满足教师的需要,也才会使教师发自肺腑地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工作激情,而这种激情能激励他们走向成功。拥有一批事业成功的教师,恰恰标志着一个校长的成功。

二、校长应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

我觉得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校长要有一种人文情怀的境界

重视培养师生的人文情怀,使学校教育内化为师生的人格,转化为师生的信念。现在的学校,应该讲还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多是关起门来进行“自循环”,没有与社会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也没有更好地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继承。这样塑造的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往往是不够的。所以,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给教师提供这样一种机会,让大家能够多地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讨论社会热点和人们的关注点,不要只想着教师就只教课本上的知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不要只想着把教师控制在自己的眼前,就算是好的管理;不要心里只有查岗,心里只有控制(控制信息、控制行动,甚至是控制学习和发展),这些做法应该说也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但绝不会“长治久安的”,更不能说是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健康发展的做法。

建议要从关心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出发,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组织外出研修观摩等,从人性的需求中体现人性的关怀。

(二)校长应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这也是校长人格魅力的体现

因为校长的宽容、校长的大度,将决定校长能容纳优秀的人才。校长的胸怀首先体现在能够接纳不同的思想。北大创始人蔡元培先生为北大确立的学术理念:“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他不仅把很西方、很海派的教授引入北大,也把很传统、很保守的教授留在校园,让大家各尽所长、争奇斗艳,这使北大不仅成了真正优秀的大学而且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因而孕育了20世纪第一流的思想大师。

一个校长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行,但整个校园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不行的。特别是对于不同的声音,也要进行冷静地分析和接纳。

其次,校长的胸怀还体现在能够宽容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有的校长习惯于什么都统一: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案的写法等,都要求所谓的整齐划一。在这样的学校,有个性的教师往往是得不到校长承认的。宽容教师就是要给教师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该统一的统一,属于个性化的东西,能不统一的就不统一,既要有制度要求的刚性,同时更要有体现人情味的宽容。

(三)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视角,提倡激励性管理

北京中关村小学校长谭玉芬曾这样说:“校长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展了多少人才,培养了多少人才,重点体现在发展和培养上。”所以,校长的管理要从专注于发现教师的问题,把找教师毛病的心态,调整为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优点、长处的心态。这是一个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她提出了“真情+服务=生命力”的管理公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如今,在学生的教育中,我们提倡激励和唤醒,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找毛病、关注问题,只能越来越多地产生与教师间的心理隔阂。赏识其优点,强化其优势,会使教师自觉主动地克服掉不足,而且还会使其心存感激,人心其实是一样的。一位教育家说过,“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走在前面”。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用模范的言行来引导教师、激励教师,教师必然会觉得“言真可信,行正可效”,自然就形成了“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团队精神。

(四)校长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善于换位思考,特别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校长必须具备健康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对于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用心理换位法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境,尤其对犯错误的教师,要有“责人先责己”的风度,以宽容精神使教职工体会到校长的良苦用心,从而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发奋努力,形成关系和谐、工作协调、团结友爱的战斗集体。

三、校长应做到平等待人、公平处事

关于这一话题,应该说是校长能否胜任校长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能否打造出优秀团队精神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教师平时关注最多,最经常评价和议论的问题。谈到平等待人,我觉得一方面是自己和教师要平等,另一方面对待每一位教师要平等。对于这个话题,我想送给大家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必须抛弃的珍宝》。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一位公主,非常爱慕一位平民青年,在她的坚持下,皇上皇后终于答应她嫁给那个青年人。不过皇后对公主说:“你如果嫁给他,我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把你自己最喜欢的三件珍宝留下。”公主想了想,毅然留下了三件“宝贝”,皇后看后也很欣慰,于是公主便和那位青年结下了百年婚姻。那么公主摒弃的是三件什么宝贝呢?

公主留下的三件宝贝是:公主的封号、少女的浪漫幻想和娇贵柔弱的体质。皇后的欣慰和百年的婚姻也都诞生于此。试想,堂堂的公主尊贵无比,她如果不放下显赫的身份,又怎能与平民青年和睦相处,夫妻间有着森严的等级差别,就不可能有互敬互爱的平等依恋。少男少女们满脑子是天真烂漫的幻想,但婚后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难得有玫瑰色的梦想出现,所以如果不摒弃幻想,与现实间的矛盾会让婚姻生活痛苦万分。弱不禁风的娇贵体质在言情小说里,可能会博得白马王子的英雄护花之情。但在需要靠勤劳才能丰衣足食的人家,远远没有拥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更为重要。公主摒弃了高贵的尊严,俯下了娇贵的身躯,获得了终生的爱情和生活的幸福。我们做校长的也只有平等地与教师站在一起,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才能树立人格的尊严,获得应有的威信,也才能获取教师的真情和拥戴,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公平处事和平等待人一样都是校长人格魅力的核心内容,也都是团结广大教师的关键所在。西安碑林里边有一块很有名的碑刻,是清代张聪贤留下的,碑文的内容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怠,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中国第一代女皇武则天也在一篇《臣轨》的文章中说:“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讲的都是公平处事,公心待人对一个国家、集体和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所讲的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应该有着异曲同工的意义。

谈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该说越来越引起大家足够的认识,其内涵和层次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对于一所好的学校而言,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近乎体现学校办学层次和品位的最直观的载体。好的文化氛围,不仅对师生有着非常强的教化和感染的力量,同时也是塑造团队精神形成一个集体的共同价值取向与追求的源泉。对现代社会中的组织建设,人们的精神追求、共同愿望的确立与强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创办帕夫雷什中学时,亲自为学校设计蓝图。他首先考虑的是学校要有大自然的美,要有鲜花绿树,后来建成的帕夫雷什中学被他称作是:“我的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学校不仅有茂密的树木、果园和温室实验室;更有鲜花、甬道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既是师生生活的乐园,也是大家为之奋斗、实现理想追求的精神家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论述。我个人认为,打造校园文化应该注重两个层面:一要崇尚自然,二应塑造精神。我通常也将这两个层面称之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

所谓的显性文化,多指墙体文化,可以概括为能看得见的:校园的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的实现等;学校各项功能设施的建立和配套齐全,常见的像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体音美劳场地器材等;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目标、教风、学风、校训等的书面化即文字体现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根据各校实力和传统,可繁可简地创设出来,最终目标要达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使校园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乐园。

所谓隐性文化,我的理解应该是对校园文化的更深层次的挖掘,是在显性文化创建的基础上,实现一个集体对共同目标的认可,对价值取向的统一,形成目标和追求的共同体。具体可体现在制度建设和学校传统、观念的形成上(如学校的工作理念、大家的精神追求、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教师与教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企业文化讲的是形成价值利益的共同体,我们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不能形成直接的利益共同体。只能讲形成目标和追求的共同体。既然有这样的理解,那么在隐性文化的塑造上,我觉得应突出两个点:一是创建,二是解读。

第一,隐性文化的创建,在创建的内涵上我觉得应该注重三点:

一要体现办学的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主题性的、主导性的、统领性的认识和方向,是学校校长和学校集体对于教育方针、育人目标、学校规划、工作要求内化了之后有所升华的思想。应该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校长个性和学校实际状况的烙印。因而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侧重,有不同的差异。有人表述为校训,现在更多的人表述为办学理念,如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校训为“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现在中小学中也有很多很好的表述,如“为四十岁做准备”“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还有河南开封的民办学校求实中学,他们提的是:“让孩子健康、自信、快乐、有尊严地生活”等,各有特色,也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文化建设就要围绕这一侧重组织创建。传统也好、制度也好都应如此,不能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样永远也形不成文化。

二要体现办学的特色。每一所学校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每一所学校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基础条件,每一所学校也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再加上发展特色学校,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也成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因而,在校园文化的塑造上,就应有自己优别于他人的、明显的特色,尽量要从实际出发,减少人云亦云,“照葫芦画瓢”。不能今天到这里看一句话很好,贴到自己的学校;明天又到那里听一句名言很受鼓舞,贴到自己学校,以致贴很多。不是贴得多了就有了文化,相反还淡化了自己的思想和主题。当然,这不是说不能借鉴,而是一个消化吸收服务于自己的特色文化的问题。自己的文化要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想要发展,或者说是想要重点发展的东西。古人云: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也。

三要体现学校布局和规划特色。依据布局和规划确立相应的主题,以主题形式体现文化特色,更有利于显示它的教化作用。如学校的操场要有操场的文化主题,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为主题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表述学校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和期待等。再如学校的教学区域,形成的是以教学工作和师生为主题的内容和要求。教师有教师教学的内容,学生有学生学习的内容。中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差异比较明显,也可再区分为低年级段有低年级段的主题,高年级段有高年级段的主题等。另外像学校的办公区域、生活区域、文化广场等各有各的主题,和甲校有别于乙校的侧重性内容。围绕各个主题产生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

第二,隐性文化的解读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一所学校的主题文化都不可能有很详尽的说明,更不可能表述清楚产生这一主题的文化背景。一句话、一段文字,不是教师、学生读不懂。而是教师、学生不了解校长规划这一句话、这一段文字的想法和用心在哪里。这些就需要体现在制度建设和学校传统的解读上,如果不去解读,不能让其用意使师生烂熟于心,又怎能转化为师生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和行为呢?有人说,我的学校文化搞得非常好,但教化作用表现得并不充分,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一是有可能在是否符合实际上,也就是大家通过努力是否能做得到,因而制度也好、传统的东西也好,不能太虚太大。二是可能在解读上,教师是否明白了它的真正教意和用意,即要将苍白的固定的文字转变为热切关注师生行为的眼睛!同时也要将制度产生的原因背景,所要弘扬的传统文化的目的、愿望做好解读,使大家清澈透亮。这样一来,它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如果再做好了强化实现这一文化要求的具体的措施——循序渐进地落实好,那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就会以文化底蕴的形式培育反映出来,势必受到社会和师生的关注与喜爱。

谈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处理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学校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校长的工作面也越来越宽泛,需要接触的人和处理的事越来越多,不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换句话说,就是校长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了。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大多数时候是学校的领导、带领学校发展的教育专家,但有时候又是经济师(要考虑学校发展所必需的资金;管理学校的一些小型商贸、工贸活动等),有时候还可能是社会活动家(为了学校发展必须与社会方方面面打交道,做一些必要的活动和斡旋)等。因此,一个优秀的校长应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一点特别重要。就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现状而言,必须要协调和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领导的关系,争取领导的支持

大家知道,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包括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校长要经常主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坦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主动接受他们的指导,力争做到让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在认识上了解自己的想法和作为;在工作上达成共识和一致;在情感上相互理解和关怀。对上级的要求和原则性的工作与指导,不仅要尊重,更重要的是要服从。对于自己在办学上的一些成熟想法和思路,在加强沟通争取支持的基础上,大胆工作,放开手脚,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如果要准确地定位这种关系,那应该是同志和朋友的关系。

二、善于处理好与村镇领导的关系

要学会主动关心村镇的发展,关心村镇的一些公益事业和活动,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知识资源,帮助村镇和村镇领导以及村民办好公益事业,让学校与村子共同发展,共同享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教育成功的喜悦。做得好的校长都十分重视学校与村委会、居委会的关系,因为这里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属于村办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干扰和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处理好了,双方都能受益,处理不好,学校工作很可能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些学校每遇节日,村委会会给学校教师送去礼品、慰问品,关心学校的发展,关怀教师的生活,召开教职工座谈会,聆听学校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倾全力给予支持。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子,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倾全村之力加入寄宿制学校兴建的行列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解决了学校的许多困难。而有些学校,与村委、村民的关系紧张,校长难以工作,终日陷入被撵走的尴尬困境之中,校长很委屈,教育主管部门很为难,村委会很上火,工作又何谈做好呢?

三、处理好与其他学校的关系

就目前形势而言,中小学阶段的校际关系,应该是很健康、很和谐融洽的。处理好校际的关系,特别是临近校口之间的关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资源共享工作。

一是学校的场地、设施、设备的资源共享。随着目前小学生源的减少,加上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做好相互沟通、资源共享,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措施。如礼堂、跑道、体音美设施、设备;电教、实验、图书设施设备等,都可以作为共享的资源,让大家共同利用。

二是教师资源的共同利用。由于受生活条件和办学条件不足的影响,事实上,现在部分农村学校的师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由于部分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个别学校依然面临着课程难以开齐的窘状,一名教师带多个课头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教师难以专业化,教学质量提高便成了空话。在这种情况下,可否尝试让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周课时量不是太大的教师,先专业化起来,然后在几个学校中实施走教呢?几个学校发挥横向联系的作用,共享教师资源。

三是创造教研资源。让教师有交流、教研的环境和对象。由于现在农村中小学班级多为单班,同头课教师几乎没有,因而教师的教研活动几乎是没有的。在此项工作中是否也可借鉴以上的提法实施呢?供大家参考。

四、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独生子女中娇生惯养的情形越来越多。在青少年学生中,我总结为出现了几强几弱,即自我意识增强(以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减弱(不会理解关心他人);要求他人服务的意识增强(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甚至雇佣别人做作业),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劳作的能力减弱(什么都不会干,自理能力极差);自我的表现意识、主宰一切的意识增强,抗挫能力,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减弱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和情绪影响,这样的“伤害”和情绪影响极易演变为学生家长与教师、学校、校长间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处理好与家长间的关系,也是校长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根据个人的经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时多与家长沟通。发挥学生少、住处相对集中的优势,变教育对象为知心朋友。多做一些家访或一对一家长会等,从“我的每一个想法和做法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实施家、校相结合的教育策略,取得家长信任支持,减少情绪对立,自然会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大环境。

二是正确认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孩子而言,家长其实和我们承担的角色是一样的。我们的角色是教书育人,家长的角色是供养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同行,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侧重于物质,我们侧重于灵魂。因此,与家长的交流就一定要处理好交流的态度问题、交流的内容问题、交流的目的和技巧问题。力戒五种不良做法,即高高在上,不平等待人;态度粗暴,不理解人;方式简单,易伤害人;内容单一,一棍子打死人;目的不明,不能教化人。

坚持“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的原则,恰当地处理一些纠纷与问题。在遇到一些突发性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坚持原则、不卑不亢、理解困难、关爱学生的原则。既给教师和学校撑起腰,又让家长觉得能够理解接受。有必要时,应及时与主管领导和村委会沟通,共同处理和化解好矛盾纠纷,使学校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做让学生阳光幸福的教育

为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管理水平,强化引领学校变革的意识,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2017年7月14日至7月20日,我参加了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的“校长能力培训班”的学习,欣赏了徐放鸣、高伟等各位教授、校长的教育智慧。虽然时值酷暑,烈日炎炎,但这一场文化与教育的盛宴,却如一阵清风,带来丝丝清凉,更如一记重锤,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很多教育管理中碰到的难题和困惑也迎刃而解。返程之中,细细品味,各位贤师的讲授犹在耳边,余音未绝,他们的思想影响更是萦绕脑际,绵延悠长。思绪万千之时,奋笔疾书,记下这么一些粗浅的心得,聊叙培训之得,抒发激动之情。

一、先哲经典文化,立教育之根本

且不说古希腊等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本来就是精神文明古国,也是教育大国。且不说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就单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中的百家争鸣、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对话,甚至儒家思想内部的对话与交流就对中国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中国教育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自古就被称为“孔孟之道”,而之后流传下来的孟子的文化人格,更是深刻地阐释了教育的内涵。“天降大任说”告诉我们,要成大事必先修身,善养“浩然之气”,做到“不动心、至大至刚、配义以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之大丈夫论,更是告诉我们,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舍生取义,达到人生的更高境界。而这一切无不彰显教育之本。

如果说孟子文化所在时代太过久远的话,那么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却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是迄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权威阐述,值得我们深入领会。而且2017年1月以来,相继播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这些节目不但很好地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它贯穿了国民教育始终,时刻提醒作为教育根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引领作用。

二、学生本体教育,释教育之灵魂

陶行知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使人明白,自己就自然而然要格外明白了。”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也是提升自己,自己提升的幅度甚至比学生还要大。这也对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地位进行了明确的阐释: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只有通过主体间的亲身感悟、理解和体验,人才可以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但是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导致课堂形式多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教”得过度,考得过度,加上急功近利的分数追求,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思考,剥夺损毁了学生的体验感悟,最终抑制了生命的蓬勃发展。但生态课堂就不一样了,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做的,都可以在生态课堂里畅所欲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而这样的生态课堂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本体作用,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尽情释放自己学习的欲望,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堂这样的生命殿堂中通过学习丰富生命、激扬生命,让整个课堂活色生香,不但可以映射出教育的本质,更阐释出教育的灵魂。

三、现代教育科技,领时代之潮流

当今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蜘蛛网,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悬挂在这个超大蜘蛛网上面的昆虫。这个世界大网并不是稳定的,人们面对的危险,既有天敌的侵略,也有同类之间的争斗。而在当今时代,个性一代立于潮头浪尖,知识和视野呈几何级增长拓宽,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反馈及质疑的速度和广度也不断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教师的标杆尺度更高,长辈的成长经历不一定适用,教师的经验也会大幅打折,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当教育面对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只有让知识与技术充分互动才能跨越;当我们面对制度与理想的断裂,只有借压力与动力间的弹性才能飞翔。填鸭式教学、统一作业等传统教学方式早已经不符合现实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技术和技术思维,传感器、3D全息影像、录播、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技术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有了这些技术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再死板沉闷,教育方式不再单一落后,课堂会变成师生的思想旅行,既有飞速的时空隧道,也有鲜活的异域现场。教育会变成古今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表面的说教,而会带来心灵的震撼,这一切都归功于现代科技帮我们挣脱传统的桎梏,让我们的教育方式时刻领先于时代的潮流。

四、阳光生活课程,树教育之新境

教育的良心是帮学生舒展追梦的双翼,给学生注入灿烂的阳光。阳光生活指以满足学生健康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完善,体现出积极乐观、自信坚强、昂扬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生活。阳光生活课程指为促进学生幸福生活的学校里的所有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阳光课程的目标,不仅指向课堂的精彩与高效,同时也昭领学生人生的璀璨与光明。我们要以阳光教育为价值引领,以学生参与为基本方向,构建阳光生活课程的三根支柱:创设阳光课堂,给学生打造一个尽情汲取知识的自由的空间;开发选修课,给学生开辟一片发展特长的沃土;开设必修课,给学生搭建一个健康发展的平台。

育德、育人、育心;教学、教人、教行。阳光课堂让干瘪的知识变得写意,让枯燥的生活变得生动,让冷漠的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让优异的成绩变得更卓越。阳光生活课程,让学生的诗情画意倾泻心扉,风华正茂也一展风情,立德立言立行这教育精髓不令而行,教育的新境界也油然而生。

当文明的历程镌刻于学校的墙壁,当历史的经典浓缩成教育的篇章,沿着斯普朗格的精神指引,行走在荷尔德林所颂扬的意义世界,我们与其说是在做教育,不如说是在做人生,因为它不仅格调高雅,而且境界悠远。我们要做有品位的教育,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做有内涵的教育,既有阳光的内心,又有阳光的表情;做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教育,不但要拒绝教育的平庸,更要挺举学生梦想的人生。

我们要做一个智慧的校长,利用教育的智慧,抗拒外在的喧嚣,固守内心教育愿景的平静,要以知己的智慧、正义、境界和创新,去塑造学生的责任、追求、幸福和担当,开辟一条教育的拓荒之路,创造出让学生阳光幸福的浩瀚天空。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常识

    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越来越被重视。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分支和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青少年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更是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说明。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2

    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故事。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有的爱生如子,有的业精于勤,有的勇于探索……每位老师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成长之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惊人地相似:他们用爱心和责任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以高尚的师德点亮孩子的智慧与希望之火,让孩子们不仅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更培养出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收入了中外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力求在不改变故事原貌的基础上使故事更加合理有趣。一个个优美曲折的民间故事将带你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浪漫感人;“长发妹”舍己救人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佩;“画扇判案”则在我们心目中塑造了一心为民的清官形象;“孩子和三色鱼”告诫我们不要贪心;“豆豆和妖怪”更是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徜徉在这些优美的故事中,广大读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真挚朴素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学校室内外运动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室内外运动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一书描写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年轻的唐代斯是一个勇敢、正直的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体贴爱慕的未婚妻,还有欣赏他的船主莫雷尔。本是前途无限的青年,却遭小人陷害被打入黑牢。在黑牢中,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位置告诉了他。唐代斯在黑牢中度过了漫长的十几年,越狱成功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唐代斯终于报答了恩人,惩罚了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本书为我国翻译家李玉民所译,全书语言生动、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不仅为读者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及七月王朝时期的社会形态,刻画了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用细腻的文笔为读者揭示了真实的人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狐百尾

    灵狐百尾

    当战神撕裂山河时,苏诞沂在打游戏。当世界陷入混沌时,苏诞沂在喝可乐。当全球灵气复苏时,苏诞沂在看电影。什么?世界要毁灭了,关我毛事?
  • 白色时光:爱情的距离

    白色时光:爱情的距离

    时间,距离,横亘在爱情之间,因为你的来到,变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 从香江开始

    从香江开始

    从1998年的香港开始,机缘巧合下参与风险投资,见证无数企业兴衰,走进了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改变了香江的未来,改变了国内科技产业的格局,同时开启了自己的传奇霸业!(不是单女主)
  • 耀岩

    耀岩

    她14岁,邻家的他24岁,她哭着说:“肚子好疼,我是不是快死了。”顾耀岩骑着自行车跑了好几条街买卫生棉,却买了一包纸尿裤回来。她20岁,他30岁,她说:“顾老师,我不就逃了一节课么?”顾耀岩看都不看她,当着所有人的面冷冷的说:“顾海桐逃课约会,脚本企划与分镜构图,挂!”其实你只是吃醋了吧!
  • 变身透视萝莉

    变身透视萝莉

    每一个男人都想着,自己走上人生巅峰,迎取白富美,一不小心,张郗宇被一个老旧的手机砸到,一醒来就变成一个童颜巨乳萝莉。他创造10亿人在线,同时观看直播。她是娱乐圈里的女神,也是校园里的校花。男明星为她暗送秋波,校草为她争风吃醋,她将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
  • 迷糊鬼妃司徒悠

    迷糊鬼妃司徒悠

    讲的意见很神奇的事情,很好玩,一个小女孩的死亡后发生的故事
  • 胡雪岩经商之道

    胡雪岩经商之道

    写了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地位,堪与中国古代“商圣”陶朱公范蠡相媲美,后人誉之为“亚商圣”。读胡雪岩,可察生意之道;品胡雪岩,可感做人之精;学胡雪岩,可悟商战之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