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74500000002

第2章 B

编剧乾隆

都知道诗人乾隆,虽然你记不住他有哪一首诗出名,但他一生确实写了四万多首诗,堪比《全唐诗》。其实,多才多艺的乾隆也是个不错的画家,出版了画册,画册还当礼物送给老外。另外,乾隆还是名副其实的老编剧,每次重大战役胜利后,他都会写戏来表达自己的伟大,1793年创作的昆戏《四海升平》,应该是他戏剧写作的代表作。

清人赵翼的笔记《檐曝杂记》卷一有一节《大戏》,他写到了在热河行宫亲历的一场演出:

上秋狝至热河,蒙古诸王皆觐。中秋前二日为万寿圣节,是以月之六日即演大戏,至十五日止。所演戏,率用西游记、封神传等小说中神仙鬼怪之类,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戏台阔九筵,凡三层。所扮妖魅,有自上而下者,自下突出者,甚至两厢楼亦作化人居,而跨驼舞马,则庭中亦满焉。有时神鬼毕集,面具千百,无一相肖者。神仙将出,先有道童十二三岁者作队出场,继有十五六岁、十七八岁者。每队各数十人,长短一律,无分寸参差。举此则其他可知也。又按六十甲子扮寿星六十人,后增至一百二十人。又有八仙来庆贺,携带道童不计其数。至唐玄奘僧雷音寺取经之日,如来上殿,迦叶、罗汉、辟支、声闻,高下分九层,列坐几千人,而台仍绰有余地。

演出的时间和内容、剧场和舞台设置、演出的阵势,都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准。这里虽然没有写明看的是哪一场戏,但,演大戏,在热河行宫已成常态。

1793年,清朝的对外交往史上,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就是马戛尔尼使团来访。

尽管乾隆已经知道英国人打着替他祝寿的旗号,主要却是奔贸易而来,但为充分体现本朝的大好形势,乾隆还是下令,沿途各地,都要热情接待来宾。

马戛尔尼确实带着重大的使命。

据有关资料记载,使团出发前,内务部长敦达斯给了马戛尔尼七条建议,实际上就是七项使命:

1.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

2.尽可能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3.废除广州现有体制中的滥用权力;

4.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开辟新的市场;

5.通过双边条约为英国贸易打开远东的其他地区;

6.要求向北京派常驻使节;

7.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前提下,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使团一行,先到舟山定海。定海总兵马上送去各类礼物,第二天,还设盛宴招待,这个过程中,就有戏剧表演,至于具体的剧目,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十三岁的小斯当东在他以后写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没写明白。没写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英国人根本看不懂戏剧内容,隆咕隆咚呛,咿咿咿,呀呀呀,他们只是感觉到了热闹的场面。以我推测,极有可能是昆曲或者高腔之类的,那个时候,浙江盛行的越剧,种子远远没有发芽呢。

行行复行行,终于要见到皇帝了,而这回,乾隆是在热河行宫接见的使团。马大使精心准备了十九件礼物,有星空仪、望远镜、会转动的椅子、地毯、马车、英王的画像等,反正一定要代表前进中的大英帝国的辉煌成就。

收下,收下,不管他国带来什么礼物,都是朝贡,本朝一定要回报,丰厚的回报,你真没白来,这一趟来得值,回去好好宣传!1793年9月18日,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一行应邀进宫,乾隆请他们看戏,从上午的八点,一直看到下午。五个多小时,中间都没有休场。

乾隆坐在正中,面对舞台,两侧的观众都站立着。楼上面还有包厢,用门帘挡着,那是女嘉宾们的专座,她们看得见戏,戏看不见她们。

乾隆在演出前,专门接见了马大使一行。

他虽然已经八十岁,但看上去非常健康,言谈举止,怎么看都不像一位老人。

乾隆并没有摆出一副大国君王的霸气,而是十分谦逊地和马大使一行交谈:我大清朝,疆域广阔,我呢,政事也繁忙,平时,我是呕心沥血,基本没有工夫休闲娱乐,不过,今天我高兴,我要陪你们尊贵的客人看大戏!(我猜,乾隆的表情,甚至有些得意,因为,英国人将会看到由他编的大戏。)随后,马大使得到了一本画册,是乾隆本人的作品哦,一等国礼。斯当东也得到一件礼物,一个景泰蓝盒子,所有的使团成员都收到了礼物。

《四海升平》,乾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表达他的理念呢?

其实,他也脱不了朝贡戏的套路。

每年的三个大节,万寿节(皇帝的生日)、冬至、元旦,和王朝有点关系或者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国家,只要打着纳贡的旗号,大清王朝还是非常欢迎的。同样,为显示大清的强盛,往往会为朝贡使举行欢迎宴会,演大戏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这种戏,虽然专门为朝贡国而编,但内容不可能完全原创,台词什么的往往东借西挪,反正主题不外乎神仙、菩萨,或者某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也向本朝皇帝祝寿来了。

从纳贡的角度说,不可能只有清朝才有纳贡的国家,清以前的那些朝代,甚至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都有纳贡,纳贡就是强者和弱者的游戏。

但是,这一回,马大使碰上的是一个非常爱弄风雅的乾隆,他多才,必须显摆一下,于是《四海升平》来了。

乾隆笔下的大戏场面大致是这样的:

开头还是老编剧常用的套路,让著名人物出场,打前站,以前他让舜帝都当他的角色。这回,率先出场的是文昌君,就是我们经常在文昌庙看到要拜的那位,他也是帝,掌管人们的知识和文化。文昌帝君不是一个人出来,他领着一帮星宿呢!各种星宿文官武将打扮。文昌帝君唱道:大清天子,治世有方,如今天下太平,百方来朝,普天同庆。今天,我们众星齐去向乾隆皇帝祝寿。皇帝的恩泽,惠及八荒,连万里之遥的英吉利国也来向我们朝贡了!

天上的神仙齐齐拍着皇帝的马屁,他们没有以筋斗云的形式,快速到达热河,而是在大洋中一步步航行,一起前往大清国。

突然,舞台中间出现了一个大洞,一群精灵出现了,它们是鼋精、鳖精、龟精、蛇精、虾精、蟹精、蚌精,领头的是一只大海龟精。

这些精是来捣乱的,它们要掀起风浪,阻碍文昌帝君及英吉利朝贡使者向皇帝贺寿。

文昌帝君一看形势紧迫,这要出事呀,有国际友人在,弄不好有损本朝国际形象的。于是,他立即将四海龙王召来:怎么个情况,你这管理有问题呀,我们去朝贺,这些水族却来挡道,赶紧,解决问题!

四海龙王立即召开现场会议,几方信息一汇集,原因找出来了:是一只头脑简单的大龟精在捣乱,可能是它看不惯英国人的派头吧,开着大舰,载着大炮,耀武扬威的。

——立即消除不稳定因素!

八位神仙随即上场捉拿大龟精。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潮神河伯,他们一起向大龟精开战。锣鼓铿锵,战旗飘扬,众神轮番和大龟精斗法,最终,大龟精落荒而逃。

文昌帝君见效果明显,很高兴,大龟精已被打败,我们可以继续渡洋了!

不想,四海龙王又报告:不行啊,那大龟精是千年修炼而成,它身上藏有一颗偷来的宝珠,它还会来捣乱的,我等已经无能为力了,您必须再派太白金星来,才能将其收服!

接着,又是一翻打斗,太白金星一掌将大龟精击倒,夺回宝珠,众神仙上来,齐齐将大龟精踩住,高喊:仰仗圣主天威,大龟精已擒获,请帝君发落!

——打入大牢!

于是,众神欢呼,高呼万岁。

这时,出来一个演员,捧着一个大瓶,边跳边舞,一个跟头翻过,打开一条大横幅,上书:四海升平。

要是马大使一行英国人能看懂这出戏,就太好了,真难为乾隆的一片苦心,可惜,这是一场“聋子对话”,答非所问。

小斯当东在他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里,这样描述上面的场景:

有一天特使和几位主要随员被邀请至行宫内女眷部分的一个剧场去看哑剧。……剧台上不是表演人,而是表演其他生物化身以及陆地和海里的无生物。各种角色占满了三个剧台,估计剧情系表演大地同海洋结婚,来表达世界概略。

十三岁的小斯当东看得迷迷糊糊,马大使也不明白。他这样理解:

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型哑剧,我认为,从受到的称赞看,它是一流发明创造的果实,就我所能理解而言,我认为它表演的是海洋和陆地的婚姻。陆地展示她的各种财富和产品,龙、象、虎、鹰等,还有鸵鸟、橡树、松树,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树。海洋却不甘落后,而在他的舞台上倾吐他境内的财宝,有鲸、海豚、小海兽和大海兽,以及其他的海怪。此外,还有各类海洋生物,他们各自的表演都很完美,海陆两支队伍,在分别绕圈游行相当时间后,最后会合,形成一体。

中英文化基本没有沟通,中国人甚至都没怎么见过英国人,马大使这样理解中国的戏剧,情有可原。

天神和海神,被理解成陆地和海洋联姻;先后上场,被理解成各自展示财富比较;众神和大龟精的打斗,被理解成绕圈游行。这一切,都让人捧腹。

中国戏剧的基本动作,大多数外国人并不理解,扬着马鞭在舞台跑几圈,就是上战场了。

据当时的史料记载,马大使虽然坐在那看戏,但其实有点心不在焉,因为他老想着重大使命,他想演出早点结束,好和中国人谈条件,但坐在他身边陪着的和珅,似乎完全不急。

其实,乾隆皇帝早就有对策。你们礼也送了,戏也看了,要想谈判,而且还有那么多的条件,没戏,你们赶紧回国吧,我大清万物不缺,人民丰衣足食,不需要通商!

《四海升平》结束,马大使们随后提出了条件,自然被拒绝,而且还被告知:你们可以回家了!

马大使急了:我们的条件,你们再考虑下嘛。我们在北京的费用可以自理,让我们多留些日子,全面考察贵国的大好形势,还不行吗?

和珅答:最高统帅说了,没有商量余地,不行不行,就是不行!英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在他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中,这样描写一肚子不高兴的马大使对大清王朝的判断:

清政府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

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这种判断,虽然毫不客气,却无限真实。他们打着通商的旗号,其实也是一种军事刺探,他们已经有数,这艘舰,外表强大,只是貌似而已,其内部早已开始破烂,只需大的风雨,便足以让其飘摇。

一个外表强大的拳师,大声挑战着众人:来来来,谁敢再来!只是,大多数时候,过度的表演,反而会让真拳师一眼就看出了空虚的架子,喏,关键的地方,只需几拳,他就倒下来了。

屡试不爽,果然如此!

笔记中的医学

中国的文字由甲骨文肇始,自然,我们能看到的医学记载,也只有从这个时代开始了。远古时期,我们的先人,生存为第一要义,面对各种疾病,他们怎么办呢?

三皇五帝时代,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是《淮南子·修务训》中的一个著名描述,说的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这自然是一个传说了,不过,合情合理: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是刘安替我们设想的先人的生存环境。在那种环境下,人类别无选择。吃嫩草,喝生水,吃果子,吃螺肉,吃蚌肉,吃咬得动吞得下的各种软体动物,如此不顾一切地吃,一日而遇七十毒就不奇怪了。其实,毒远远不止这些,七百种都有。果然,坏消息不断传来,这个部落的人中毒,那个部落的人生病,接二连三,有时竟然成片倒下。

神农挺身而出。

神农采取的方法,既治标,又治本。他尝过百草,试过水质,他吃各样食物。然后,将百姓召集起来,神情虽有些憔悴,但语态坚定而有力:这些,我已经尝过,大家可以放心吃。他又指着另外一堆东西,拱手作揖,大声告诫:这一些,我也已经尝过,你们不能吃,不要去碰,会中毒的!

接下来的日子,他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波,寻找合适的土地,什么作物需要什么样的土壤,一点也马虎不得,干燥、湿润、肥沃、贫瘠,都要一一注意。做完必需的准备工作,神农开始教百姓种植常见农作物了:稻、粟、豆、麦、黍,当然,还有各式蔬菜。

神农是圣人,他早已具备各种生活常识,对病理学也有相当研究。尝百草,不仅是替人类找寻食物,也是在探索医治人类疾病的途径。

晋朝干宝的笔记《搜神记》卷一记载: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可以推想,神农救民于水火中,他就是百姓眼中的神。

我觉得,神农的故事,并不完全是虚构。下面的数据都足以佐证,神农为许多发现都做了有力的铺垫:

公元前约6500—前6000年,中国的北方出现了粟;

公元前约5000年,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出现了稻;

公元前约4000年,农耕广泛传播和完全确立,若干植物和动物都已清楚分类。

不仅神农,还有三皇五帝中的其他几位,都在为他们子民的生存和健康,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都是中国农业和医学的先驱。

即便是原始的医学,首先要处理的也是人和环境的关系。

神农救治百姓,也不是个个灵验,同样的病状,同样的药物,甲部落的患者治好了,乙部落的病人却被眼睁睁地看着死去。

以中原大地为中心,那么,四面八方之少数异族就是南蛮、西戎、北狄、东夷。

张华的笔记《博物志》卷一的《五方人民》,就分析了人类因居住方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东方少阳,日月所出,山谷清,其人佼好。西方少阴,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南方太阳,土下水浅,其人大口多傲。北方太阴,土平广深,其人广面缩颈。中央四析,风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五方人民,之所以形貌各异,主要是因为环境和地理的原因。

唐代著名作家段成式,他的笔记《酉阳杂俎》也有同样的记载,且进一步分析了因居住地不同而产生的千姿百态,即便疾病,也呈不同症状:

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喑,风气多聋,木气多伛,石气多力,险阻气多瘿,暑气多残,云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尪,衍气多仁,陵气多贪。

住山里,生男孩的多,住水边,生女孩的多;水边上容易生哑巴;风大的地方耳朵容易不好,树太多容易驼背(现代恰好少树);深山里则容易出现甲状腺肿大,因风寒湿,肢体会疼痛麻木;丘陵地带的人瘦弱,云雾缭绕的环境,则会让人长寿。

环境甚至还会影响人的性格,平原地区多有好人,丘陵地带的人多贪心不足(判断显然有些主观)。

居住环境不一样,人们的口味就不尽相同:

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焦也。

虽然有偏颇,但大部分仍然准确,即便在今天,也相当有道理。

宋代叶梦得的笔记《避暑录话》卷一,有一则因人而异的药方:

我(叶梦得)看了很多医书,得出一条经验:一些正规的方子,富贵的人用了都灵的,而贫穷的人用了大多不灵;一些民间的方子,贫穷的人用了都灵的,而富贵的人大多不灵。

今年夏天,热死热昏很多人。那些人都是身体比较虚弱,或者是一些干重体力活的劳动者。本来就饥饱不均,身体素质又不好,一下就被暑气击倒了。而医生治暑气,并没有别的办法,都用一些辛甜的药物来发散疏通。

我在书局时,有一马夫快马到书局,忽然倒地,好像断了气。医生急忙用五苓大顺散等什么汤灌,都不见效果。过了好长时间,另一位王姓同事,拿来一些大蒜,将其剥皮捣碎,再用凉水拌搅,滤去蒜渣,大家七手八脚用蒜汤灌他,过了一会儿,马夫就醒了。到了傍晚,这马夫的身体就复原如初。

叶梦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中医也讲究药到病除,可它是系统工程,头痛不一定医头,脚痛不一定关注脚,头痛说不定是因脚神经引起,脚病也有可能是头部疾病所发。总之,中医讲究循环,讲究因果。

那五苓大顺散医不好马夫,蒜汤反而救了他的命,是因为他的日常生活和蒜紧紧相连,身体适应,就好这一口。

宋代张邦基的笔记《墨庄漫录》卷五,记载了王安石的常见病,他有偏头痛:

王安石做宰相时,有一天,他正向皇帝汇报工作,突发偏头痛,厉害得很。皇帝命令王,就在中书省休息。过了一会儿,一太监拿着一个小金杯,里面盛有少许药,递给王说:左边头痛就灌右鼻,右边头痛就灌左鼻,左右都痛,两边鼻子都灌。药服下,疼痛立即停止。

第二天,王宰相向皇帝致谢。皇帝告诉他:宫中从太祖皇帝时就传下来数十个治偏头痛的方子,民间没有的,昨天给你的药只是其中的一份。皇帝将方子也一起赐给了王安石。

有不少人都患偏头痛。

苏东坡从黄州回来,过南京时,偏头痛发作,十分厉害。王安石就送上这个方子,也很神,苏东坡一会儿就不痛了,只是眼睛很红。

这个方子极简单:新鲜萝卜,取自然汁,加入生龙脑少许调匀,抬头滴入鼻孔就可以。

有的时候,越是复杂的病症,用药也越简单,一物降一物。

我也有偏头痛,头痛时只知道求医生、吃西药,难受时,对孙猴子被唐僧念紧箍咒痛得满地打滚,深表同情。还没有试过这个方子,明日找个中医问一下,头痛时试试就知道了。

只是担心,这萝卜,和一千年前的萝卜是不是有区别,这龙脑香的质地和一千年前是不是也一样。否则,不灵的可能性极大。

那么,古代有哪些常见病呢?

有医学研究专家总结出,在二十六部正史中,各科疾病名称约有二百六十种,基本概括了常见病及一些疑难病症。

比如《宋史》,所列内科有:伤寒、暑湿、咳、寒咳、喘疾、咯血、呕血、瘵、呕泄、内秘腹胀、下利、心疾、心痛、心悸、水疾、病蛊、风眩、中风、病偻、病足、病风、大风疾、痹症、风瘘、风禁不语、发痫、瘛疭、目张不瞑、绝倒、中毒,共三十种;外科:疡、疽、矢毒,共三种;其他科:难产、目疾、口疡,共三种。

《宋史》虽编得粗糙,但毕竟也算官方,这三十多种病,基本算常见病。

再看笔记。

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杂钞·医药》中,记载了三十多条实用方子,我们可以从方子上倒推常见疾病。兹举数例:

治溺死:凡人溺死者,以鸭血灌之,即活。

治喉痈:治喉间仓卒之疾,用巴豆,以竹纸渗油令满,竹燃点灯,令着,吹灭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

治暴聋:耳暴聋,用全蝎去毒为末,酒调下,以耳中闻水声即愈。

治金疮刃创:治金疮及刀斧疮,用独壳大栗,研为干末,傅之立出,或仓卒用生栗敷之,亦得。

治暑天痱子:暑天痱子,用王瓜摩之,即消。

笔记中的方子,不能全信,有的现今看起来,还很荒唐,究其因,或是道听途说,或是碰巧,但也确有不少医治好的个案。

现在来看常见的“溺死”。

周密的鸭血灌之,没有听说过,他也没有举例。和周同时代的宋慈,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法医,他的《洗冤录》是比较专业的古代法医笔记,对“溺死”有专门的论述:

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头面仰,两手两脚俱向前。口合,眼开闭不定,两手拳握,腹肚胀,拍着响。两脚底皱白不胀,头髻紧,头与发际、手脚爪缝,或脚着鞋则鞋内各有沙泥,口、鼻内有水沫及有些小淡色血污,或有搕擦损处,此是生前溺水之验也。

若检复迟,即尸首经风日吹晒,遍身上皮起,或生白疱。

若身上无痕,面色赤,此是被人倒提水揾死。

若尸面色微赤,口、鼻内有泥水沫,肚内有水,腹肚微胀,真是渰水身死。

若因病患溺死,则不计水之深浅可以致死,身上别无他故。

若疾病身死,被人抛掉在水内,即口、鼻无水沫,肚内无水不胀,面色微黄,肌肉微瘦。

若因患倒落泥渠内身死者,其尸口、眼开,两手微握。身上衣裳并口、鼻、耳、发际并有青泥污者,须脱下衣裳用水淋洗,酒喷其尸,被泥水淹浸处即肉色微白,肚皮微胀,指甲有泥。

若被人殴打杀死推在水内,入深则胀,浅则不甚胀。其尸肉色带黄不白,口、眼开,两手散,头发宽慢,肚皮不胀,口、眼、耳、鼻无水沥流出,指爪罅缝并无沙泥,两手不拳缩,两脚底不皱白却虚胀。身上有要害致命伤损处,其痕黑色,尸有微瘦。临时看验。若检得身上有损伤处,录其痕迹。虽是投水,亦合押合干人赴官司推究。

将个溺死都研究得这么透,算是很专业了。但仍然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溺死后的姿势,男仆卧,女仰卧?实际上,尸体是仆还是仰,现代科学证明是取决于重心,而不是性别,所以,宋提刑也常常将个案当普遍。有实例,两名姑娘,一起投水自杀,尸体同时浮起,一仆一仰。

周密的另一部笔记《癸辛杂识》,多处写到药方,有则“呼名怖鬼”,治小儿夜啼,尽管搞笑,但不少地方的人依然在用:

刘胡面黝黑,似胡蛮,人畏之,小儿啼,语云:“刘胡来!”便止。杨大眼威声甚振,淮、泗、荆、沔之间,童儿啼者,呼云:“杨大眼至!”即止。将军麻秋有威名,儿啼辄呼:

“麻秋来!”即止。檀道济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以禳鬼。江南人畏桓康,以其名怖小儿,且图其形于寺中,病疟者写其形帖床壁,无不立愈。

小孩啼哭,不完全是病,有些是成长过程必需的,但有一些啼哭是因为身体不适。时间过去了数百上千年,大人治啼的方法,却没怎么变,就是用恐吓法治,不管如何,你必须将眼前的哭先停下来,剩下的事,咱们明天早上起来慢慢说。于是,刘胡、杨大眼、麻秋、檀道济、桓康,就成了镇人(尤其是小孩)、镇鬼的符。他们或因长相,或因性格独特,总之,他们足够让人害怕。

再看《癸辛杂识》中的另一则“过癞”:

闽中有所谓过癞者。盖女子多有此疾,凡觉面色如桃花,即此证之发见也。或男子不知,而误与合,即男染其疾而女瘥。土人既皆知其说,则多方诡作,以误往来之客。杭人有嵇供申者,因往莆田,道中遇女子独行,颇有姿色,问所自来,乃言为父母所逐,无所归,因同至邸中。至夜,甫与交际,而其家声言捕奸,遂急窜而免。及归,遂苦此疾,至于坠耳、塔鼻、断手足而殂。癞即大风疾也。

这里的“癞”,就是麻风病,难怪这么厉害。

根据周密的描写,麻风的症状是面如桃花,会掉耳朵、鼻子,手脚也会烂,直至死掉。这种病,女子容易得,传染性极强,如果传染给男子,那么,患病女子就会病愈。

杭州人嵇供申,不知什么原因去的莆田,或者旅游,或者做生意。总之,他在行道途中,碰到了一个患麻风病的漂亮女子,自以为是一场艳遇,在宾馆正行好事时,却不想,被有备而来的家人惊扰。对这样的骚扰,嵇自然逃之夭夭,病却从此落下,他得知真相后,一定后悔万分,然而,只能在痛苦中死去。

从前后文看,这莆田女子,显然是有意的,她患病,她的家人也知道,只有传染给别的男子,病才会好,而这个外地的色鬼,是个理想的传染对象。

因治疗水平所限,历朝历代,名目不同的传染病,是脾气极为暴烈的瘟神,打击人类快速而精准,常常弄得家破人亡、城破人亡,甚至国破人亡。

《后汉书》中,记载东汉时期的大疫流行就有二十二次,疾疫史料达四十五条,公元38年到217年,特别是在汉末,瘟疫极其频繁,死者数百万。据《五行志》《灾异志》记载,清代,公元1644年至1893年,大疫流行至少八十七次。

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对传染病,不仅没办法,认识也不足,人们常常用祷告的方法请求上帝帮忙。没想到,传染病就怕人接触,空气也能传染,本来没病,人多一聚集,反而成片传染。

除了大量的常见病外,古代也有不少怪病,让许多名医无从下手。被李约瑟称为世界科技史丰碑的《梦溪笔谈》,里面就有怪病记载。卷二十一《异事(异疾附)》,记载了古代不常见的病:

世有奇疾者,吕缙叔以制诰知颍州,忽得疾,但缩小,临终仅如小儿。古人不曾有此疾,终无人识。有松滋令姜愚无他疾,忽不识字,数年方稍稍复旧。又有一人家妾,视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医僧奉真亲见之。江南逆旅中一者妇,啖物不知饱,徐德占过逆旅,老妇诉以饥,其子耻之,对德占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约百饼,犹称饥不已。

日食饭一石米,随即痢之,饥复如故。京兆醴泉主簿蔡绳,予友人也,亦得饥疾,每饥立须啖物,稍迟则顿仆闷绝,怀中常置饼饵,虽对贵官,遇饥亦便龁啖。绳有美行,博学有文,为时闻人,终以此不幸。无人识其疾,每为之哀伤。

这里有好多例怪病:

第一例,颍州知州吕缙叔,身体忽然变小,临死前只有小孩那么大。

第二例,松滋县令姜愚,忽然就忘记了字,多年后才稍有好转。

第三例,某人小老婆,视力有问题,看东西都是弯的。

第四例,某旅店有老妇,吃东西不知道饱,一百多个饼吃下,一石米的饭吃下,随即拉掉,接着就饿。

第五例,醴泉主簿蔡绳,也得了饥饿症,饿的时候必须吃东西,否则晕倒。

这五例所谓怪病,今天看来,一般都能查出原因:第一例是肌肉萎缩;第二例大约是现在的阿尔茨海默病,或者说是比较严重的健忘症;第三例应该是视网膜出了问题;第四例或者是糖尿病,或者精神系统出问题,不知道饿;第五例是低血糖,我也有,只是比较轻度,备着巧克力,饿起来,吃点东西就好,没什么大碍。

第二例的病,再补一则笔记。

清代王端履《重论文斋笔记》卷二有:

桐城姚文燮年六十余,忽病不识字,即其姓名亦不自知,医不知为何证也。余友汪苏潭亦患此病。

老年健忘症还不少呢。

怪病接二连三,哪个朝代都有。唐代张鷟的笔记《朝野佥载》卷一,有“应语病”:

唐朝洛州有个士人,患了一种奇怪的病,他一讲话,喉咙中就会有声音出来答应他。医生找了好多,都治不好,最后,找到名医张文仲。

张大医生,见多识广,但也没医过这样的病。他日思夜想之后,想出了一个办法,找了一部《本草》医书,让这个士人读,士人一边读,喉咙里还是一边应,一边读,一边应,但读到某处,忽然不应了,张大医生一看,这不是一帖药的方子吗?嗯,估计,这个病怕这服药!于是,赶紧按药开方子。士人吃药后,病立即好了。

这就是歪打正着,听起来像笑话,但依我推测,唐朝根本没有这种病,这是作家或者当时的批评家臆造出来的,他们的用意就是,批评那种对什么事都应诺,没有自己主见的人。

宋代庄绰的笔记《鸡肋编》中,有让人不太能理解的怪病:

参知政事孟庾的夫人徐氏有怪病,每每发作时,全身颤抖,差不多要死掉的样子。她的母亲和弟弟也都有这种毛病。

徐氏还听不得“徐”声及打银打铁的声音,买东西不能看见多余的钱,也不找回一文钱。有一个婢女,已经服侍她十多年了,很称心。有一天,徐氏偶然问起婢女家里从事什么职业时,婢女说:打银。一听到这两个字,徐氏怪病又发作。病好后,徐氏根本不想见那婢女,老孟只好将婢女遣散。徐氏除了这个怪毛病,其他都好好的,医生看了多次,也诊不出什么毛病。

我以为,极有可能是徐氏的声音系统出了问题。

这几种发声,会触发她敏感的神经系统,从而引发怪病。嘘,系,挤,从发声的角度看,这个“徐”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有点塞牙而已。银、铁、金钱,都是金属,她听不得见不得这些金属,多么肮脏,多么龌龊,除了能交换货物,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功能呢?

嗬,徐氏见不得听不得钱,她一定不会为钱去奋斗而努力的,否则就是自讨苦吃,自找毛病!

春光无限好。这一天,齐景公带着一帮人登上了临淄南面的牛山。

面向北方,眺望着美丽的京城,齐景公热泪盈眶,忽然诗如潮涌:我大齐国的国土,多么辽阔啊!草木茂盛,一望无际。郁郁葱葱,令人感慨无限。哎呀,人为什么会像江河那样不停地流逝而死去呢?如果自古没有死,我就不会离开齐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吧?

看着齐景公泪流满面的样子,史孔、梁丘据两位侍臣也禁不住声泪俱下,他们附和说:我们依靠君王您的恩惠,食有鱼肉,出有车马,我们还不愿意去死呢,何况君王您呢?

众陪臣伤心一片,只有晏子在一旁偷偷地笑。

齐景公看到晏子这样的表情,很不高兴,他擦擦眼泪说:我今日游玩,心情不好,他们都陪着我难过,你为什么暗笑,你什么意思嘛?!

晏子回答说:我的王啊,道理很简单,如果让贤明的君主永远掌管国家,太公、桓公就不会离去;如果让勇武的君主永远掌管国家,庄公、灵公也不会离去。如果这几位君主都永远掌管这个国家,请问,还轮得到您吗?依我看,您大概只能做一个农夫,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现在这个季节,您一定在田野中,一天到晚在忙活庄稼的事,您还有什么工夫去考虑死的事情呢?历代君王一个接一个地登位,一个接一个地死去,这才轮到了您呀!不停地生,不停地死,不断地轮换,这是自然规律。而您却因为人会死亡而痛哭,更有一些人陪您哭,我认为这十分地矫情,这就是我笑的原因。

妄想永远,这大概是所有皇帝的梦想了。历朝历代,有多少皇帝在寻找或研制长生不老药呢?

中国历史发展中,药物和食物的界限始终模糊,有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界限。《神农本草经》以质地为依据,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主要是滋补;中品有特定价值,又有一般营养;下品专门用来治疗病症。

看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女贞子。

清代张潮的笔记《虞初新志》卷九,有《毛女传》的故事,和女贞子有关:

黄毛女,河南嵩山秀才任士宏的妻子,姓平,美丽而贤惠。她自嫁给任秀才后,三年没有怀孕,于是就和先生一起,往少室山祈祷。走了二十里地,经过一个断岭,她下轿徒步,想让轿夫休息一下。

一头猛兽,横地里突然冲出,平氏受惊,掉进深谷。任秀才惊慌四顾,都是千丈高的悬崖,根本下不去,大哭一场,怏怏而归。任秀才回到家,叫来了好多和尚,为妻子做法事,并发誓不再娶妻。

平氏“去世”已经三年。乡人张义,以前在任家做过仆役,他往山中砍柴,突然听到,丛林深处,隐约有人在喊他的名字,张义吓得要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猛然回头,发现一黄毛女人,全身长满黄色的细毛,有六七寸长,张义的舌头,因惊吓,伸得老长,说不出话来。

黄毛女开口了:我是任家的大嫂啊,你不认识我了吗?

张义还是吃惊,以为白日遇鬼:大嫂您还好吧,为什么在这里呀?

平氏说:我当初掉下悬崖时,幸好抓住了蔓藤,才没有摔死。过了不久,我感到肚饿,见树枝间长有很多女贞子,就摘来吃,味道有点涩口,实在咽不下去。但三天后,吃起这种果子,就觉得满嘴香甜。三个月后,我身上开始长出黄细毛,半年后,我感觉身子轻如树叶,可以树枝上下跳跃自如。整座山都没水,只有这里有山泉,我渴了就来此喝水,不想在这碰到你。

张义将任秀才失去她后的悲痛,详细说给平氏听,黄毛女听了很平静:我天天与仙鹤鸾鸟为伴,生活得很快乐,我怎么会再回到人间的樊笼里去呢?你替我谢谢任先生,让他早续婚姻,也好后继有人,不要苦了自己!

黄毛女说完这些话,一跃离去。

张义急忙跑回家,将情况报告给任士宏。任听了大喜,立即和张义一起回到遇见黄毛女的地方。他俩躲在草丛中候着,一连三日,黄毛女果然来喝水。

任秀才一见,立即冲上前,将黄毛女紧紧抱住。黄毛女吃了一惊:谁啊?任答:我是你丈夫!黄毛女答:我的容貌,已经很丑了,您不必挂念我。任答:我不嫌弃你,我们往日的恩爱,难道你都忘记了吗?任秀才说完,眼泪吧嗒吧嗒流下来。黄毛女也被感动,答应和丈夫一起回家。

黄毛女初回家,吃东西时,肚子微微要痛,稍过几天就好了。半月后,全身的黄细毛全部脱光,人仍旧很漂亮。此后,任秀才和平氏夫妻俩,感情越来越好。黄毛女生了好几个孩子,活了四十多年后才去世。

从黄毛女的自述中,可以推断出,她活着有相当的合理性。

女贞子是一种药材,味甘,微苦,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大地均无数生长。女贞子能补肾滋阴、养肝明目。女贞子紫色透明,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食物。

身上为什么会长满细细的黄毛?房龙《人类的故事》说,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在大约四十亿年的时候,就出现了生物,最初的简单生命是细胞,一直到人类的前身——古猿,然后再到几百万年前的猿人。如果人类长期在野外生存,茹毛饮血,吃各类野果,那么,就会开始出现人类原始的一些特征,全身长满细黄毛,就是一个变化。

接下来说养生。

中国古人养生,不外乎汤、散、丸三种。

散,五石散最有名。东汉末年,著名医生张仲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将五种矿石放在一起研制煅烧:紫英石、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石硫黄。奇迹出现了,男人们服用后,全身发热,雄风大振。笔记中的经典——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了何晏如此夸赞“五石散”的功效:“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这也就是说,经常吃“五石散”,不但能治病,而且神清气爽。

再说丸,长生丸。这个话题也够写一本书了。即便智商极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也逃不出这个怪圈。《旧唐书》卷八十四记载:

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

研制长生药丸,其实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印度僧人那罗迩娑寐,一定极有名,否则,李世民不会将事关自家性命的重任交给他。印度僧将这个光荣的使命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行走在中国大地,炼制灵丹妙药。服丸的过程,一定也是隆重而虔诚的,李世民似乎是在承接上天的意志,和天地对接,他以为,他服下这些长生丸,就能长生,虽然他明明知道不能长生,但起码可以“再活五百年”。但结果是,竟然没有什么大的效果,身体本来就有病,每况愈下,马上就到弥留之际了,唐朝名医也无力回天,那么就将这个罪名归咎于印度僧,他是罪魁祸首,治了他的罪,我们也许就平安无事。最终,又怕被这些人取笑,于是就不了了之。

说李世民死于长生药,我并不完全相信,但这个经年研制的丹丸,一定是主要诱因。这些丸,重金属大大超标,且不少有剧毒,本来就病入膏肓,这么一丸下去,弱不受补,加速死亡,不可避免。

李唐的子孙,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还是一如既往钟情于长生丸。

唐宪宗、唐穆宗,父子俩都迷丹丸,一个四十三岁死了,一个三十岁死了。

唐武宗不喜欢佛,却喜欢道,也极度迷信长生不老。他在郊外建起了“望仙台”,在宫内建起了“望仙楼”,为的是有朝一日,和神仙相会。他过量服用丹丸,再加纵欲,三十三岁也死掉了。

刘义庆的另一部笔记《幽明录》中,写了一个小女孩在古墓中生存下来的故事,其实也有着丰富的养生道理:

汉末大乱。颍川有户人家,将要到别的地方去避难。家中有一小女孩,七八岁,体力很弱,不能跑远路,带上要牵累家人,大家都跑不了。于是,只好狠狠心,将其丢下。正好,道路的下方,有一座破败的古墓,大人就用绳子系着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往古墓里放。

一年后,这户人家返还。他们到古墓查看,想将小女儿的骨头捡起,带回家安葬。突然发现,小女孩还活着。父亲大惊,问女儿是靠什么活下来的。女儿说:墓中有一个东西,早晨和傍晚,它就慢慢地伸出头来吐气和吸气,我也学着它的样子做吐气和吸气,慢慢地,就没有饥渴的感觉了。

大家连忙在墓中找,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龟。

这应该是传奇,人不吃不喝,不能活一年,除非神仙。但传奇中却有养生道理。小女孩和大龟相处一室,是龟独特的生存方式救了她。龟长寿,有研究者说,靠的就是它的慢节奏。它喜欢大自然,空气清新,泉水洁静,草木芳香,树叶飘香,吐纳就是运动,生命在于平衡。

然而,残酷的现实,总是将人们长生的梦想击个粉碎。

唐代谷神子的笔记《博异志》里,有则“张竭忠”,看道士们的升天闹剧:

天宝年间,河南缑氏县的东太子陵,有个道观叫仙鹤观,里面常年有道士七十多人。入这个道观,要求极严格,都是在修道上有精深独到的研究,并且正式注册的道士,专业不好的,悟性不高的,进不了这个道观。

因为,这里,每年都会有一个道士得道成仙。

按规矩,每年的九月初三夜里,所有道士的房门都不关,各自独处,以追求升仙。到了早晨,哪个房间的道士不在了,就代表他成仙了。道观就将升仙道士姓名报到上级有关部门。

张竭忠做了缑氏县的县令,他不相信有这样的事。

到了九月初三夜里,他派两名胆大有武功的士兵,埋伏起来,偷偷地观察。

很刺激啊,两士兵高度紧张,一直侦察,并没有什么动静。三更以后,见一只大黑虎悄无声息潜入道观,一会儿工夫,黑虎就叼着一道士出来。两士兵立即射杀,没射中,黑虎放下道士跑掉。天明,按常规观察,并没有什么人升仙。

两士兵将所有情况报告给张县令。张县令明白是大黑虎作怪,又立即报告给上级,请求支援。多位有经验的猎手,带着精良的武器,到太子陵东的石洞中围猎,杀掉了好多只老虎。

在杀虎现场,他们发现了很多金简玉箓、道冠道袍,还有不少人的头发和骨头,这些都是每年所谓升仙的道士留下的。

后来,著名道观仙鹤观,道士急剧减少,直至没有。

自从神农尝百草后,华夏的中药事业迅速发展。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载有草药六十余种;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载有草药八十余种。

现以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百余种草药为例,作一简述。卷八花木门,卷九禽兽门,卷十虫鱼门,三卷中都有大量的草药。

看花木门中的“百子”条所例:

罗晃子、木竹子、人面子、五稜子、黎朦子、橹罟子、搓擦子、地蚕子、火炭子、山韶子、部蹄子、木赖子、黏子、千岁子、赤枣子、藤韶子、古米子、壳子、藤核子、木莲子、萝蒙子、特乃子、不纳子、羊矢子、日头子、秋风子、黄皮子、朱圆子、粉骨子、搭骨子、布衲子、黄肚子、蒲奈子、水泡子、水翁子、巾斗子、沐浣子、牛粘子、天威子、石胡桃、平婆果、木馒头。

宋代周辉的笔记《清波别志》卷二也有记述:广南有七十二子,皆果实也。蜜汁致远,人多不识。尝有类为《七十二子谱》行于世。

由此可见,这七十二子,虽然大部分人不识,名气却不小,有人还专门写了本书。作为果类的七十二子,大部分都可作药物,比如,“地蚕子”,就是“甘露子”,袪风清热,活血散瘀,利湿。比如,“赤枣子”,就是“山楂果”,开胃消食、降血脂血压。再如最后一子“木馒头”:

木馒头,在中州蔓生枝叶间,可以充药物;在南州则木生,不生于枝叶,而缀生于本身,可以为果实。二物其形相类,但蔓者肉薄多子,未熟先落;木生者肉厚,中有饴蜜,当其红熟,亦颇可口。深广难得佳果。公筵多用以备数。

可以食用,可以作药,如前述,中国许多东西都是食药同源。

看一只普通瓜的妙用。

南宋叶绍翁的笔记《四朝闻见录》卷三丙集,有《王医》,御医王继先用瓜治好了赵构的拉肚子:

有年夏天,宋高宗拉肚子,王继先被叫来。王拜见后,向皇帝提了个要求:我热死了,能不能先赐个瓜给我吃呀?我吃后,好静下心来慢慢给陛下看病。

高宗急忙让太官(尚食局官员,管膳食)抱上一个好瓜。王继先津津有味地吃着瓜,吃完后,高宗口水也上来了,觉得这瓜一定好吃,连忙问王:我能吃吗?

王继先立即叩头:臣死罪,我要瓜之前,应该先告诉陛下您,您应该先吃这个瓜的!

又一个好瓜上来,高宗吃了很舒服,肚子也不拉了。

左右惊奇,高宗也有疑问,问王继先:你这是什么方子呀?

王答:皇上您只是中暑拉肚子,这个瓜,就能消暑。

看王继先的漫不经心,其实是一个方子。这种方子的妙处在于,似乎是开玩笑,玩笑开着开着,就将病治了。这种方子的前提在于,他深知高宗的体质,也时刻关注着高宗的身体,久居深宫,四体不勤,南宋的消暑条件又不那么好,中暑是很正常的事。当然,最重要的是,王继先的医术,高宗极度信任,且关系融洽,因此才有赏瓜之举,一般的御医,怎么敢提这样的要求?战战兢兢,打死也不敢!

中医的精妙处在于,看似一样的症状,却需要辨证施治,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和方子,必须因人而异。

宋代施德操的笔记《北窗炙輠录》卷上,两则看似差不多的治便秘方子,却蕴含着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

一则方子如下记述:

蔡元长被大肠便秘所苦,好多医生看了,都不能通,都说是元长不肯吃大黄等药的原因。那时,史载之还没有成名,他去拜访元长,看门人还不肯让他见,解释了好半天,才让他进去。史载之诊完脉后,要求元长给二十钱去买紫苑。紫苑买来,碾成粉末,用水服下,立即便通。

元长大惊,问原因,史载之解释:大肠,是肺的传送带,您今天的便秘,没有其他原因,只是肺部有浊气罢了。紫苑清肺气,所以通了!

这则治便秘的方子,古今都未曾听说过,不知道是用什么水搅拌的。

另一则方子是这样的:

杭州有人便秘,用了百多种方子都不见效。有一个叫钱宗元的道士看了病人后,给他用了缩小便的药,不一会儿,病人的肠就畅通了。

人人都感觉到奇怪,要求钱宗元解释。

钱道士说:这位病人因为便秘,所以,医生们都急忙下药疏通,便秘突然通了,小便也突然涌来,尿道愈满,小便愈不得通,小肠也不得通。现在,我用药使他的小便缓慢流出甚至停止,他的反而畅通了。

这则方子,也很特殊,从来没有听说过。

一果多因,一因也会多果。这便秘,体质、肾虚、上火、饮食不调、季节变换,哪一个都会引起,万万想不到的是,便秘要清肺,要止小便,这就如我们解决问题,不能局限于一个或几个方向,而要根据脉象,另辟蹊径,才有可能豁然开朗。

宋代杨亿的笔记《杨文公谈苑》中,《百药枕》则更多给人的是告诫:

益州有药市,每年的七月七日,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来赶这个集。集市上,药品种类繁多,买卖的人很多,要三天才结束。

淳化年间,有右正言叫崔迈的,他被多种疾病苦扰。平时,他睡觉用的是柏木枕头,他任职峡路转运使,恰巧遇上益州集市,就花了万余钱,将集市里上百种药买来,各取少数放进柏木枕中,做了个百药枕,并在枕头周围钻了些小孔,便于药气发散。

百药枕睡了几个月后,他得了麻风病,眉毛胡须都掉光。崔转运使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投江自杀了。

一般人都认为是病急乱投医。这有前提。益州那个集市,众多的药贩子,都对自己的药王婆卖瓜,都说能治百病。这就让百病缠身的崔官人起了这么个创意:将数种药放在一起,通过枕头上的小孔慢慢散发,说不定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这基本上是将自己当作试验品了,危险系数大得很。果然,崔官人,做的是转运使,运却没转,不仅没转,还得了不治之症。

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应该明白一个简单道理:百病百治,百药更不可能治百病。即便他侥幸治好了,也不能推广,只是巧合而已。

历代笔记中的一些医方和病例,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有许多却显现着特定时代的特定意义。

南宋周密的笔记《癸辛杂识》后集中,有《马相去国》,这马相国的胃病,让人唏嘘不已:

咸淳甲戌年的夏天,老家鄱阳的马廷鸾丞相,以胃病申请退休,申请了十余次,才被批准,而这时,他的胃病已经比较厉害了。

因为夏天太热,他又病重,路上经不起折腾,于是暂时移居到六和塔。

马公对我(作者周密)有知遇之恩,隔一天,我一定要去探望他一次。我去他居住的地方,他很痛苦地仰躺在小榻上。本来就没什么侍婢,只有一村仆在他旁边煮药。他和我说起了经历:他家很贫困,少年时,应南宫之试,穿着草鞋,盖着破被。有一天,他在赶路,实在是太饿了,就到村里的小店买了螺蛳羹,泡自己带着的冷饭吃,那一次,就落下了这个毛病。没钱看医生,朋友可怜,用二陈汤替他治疗,居然治好了。这一年,他中举。后来,毛病又复发,医生用丁香草果煎汤,三两服药下去,又好了。他做丞相期间,工作量太大,人极累,老毛病又复发,这一回,什么药都用过了,都不见效,他说他活不久了!所恨者,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报效国家啊。他一边说,一边流眼泪。

但是,贾似道却对马丞相的病有怀疑。他向皇帝报告,要亲自去探望马丞相,其实,他是来探虚实的。贾见了病床上的马,看他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呼吸都困难,很惊讶地说:看来,你是真有病呀。第二天,贾向皇帝报告马的真实情况,皇帝立即批准,让其荣归故里,沿途一切单位都要悉心照顾。

马回到老家,病情就稳定下来了,过了个把月,毛病好了。没有多久,吴坚接他丞相的位置。这一年冬天,元军打过来,吴率军抵抗,但迅速被打败,随后,南宋就灭亡了。假如马不生病,病得不厉害,那么,应该是马去抗击元军。

马安处山林,写书教子,十四年后病逝。

嗯,胃病折磨了马廷鸾数十年,但也正是胃病救了他。

古代官员中,有许多也是苦出身,当他们成功后,他们的奋斗经历常常流传后世,成为激励后人的榜样。螺蛳汤泡冷饭,导致胃极度不适应,现代医学不知道有没有验证。治马的顽疾,药都极简单,陈皮汤,香草汤。他回家乡,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灵丹妙药,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治好了他的胃病?

简单认为,药加上适当的调理,更重要的是心情。胃和神经有关系,极度紧张,也会出现痉挛。脱离官场后,特别是离开那纷繁而凶险的官场环境,马的心情一定大好,心静心安,百病除。

所以,马相国的胃病,表面是胃病,真正的还是官场病之一种。被动解除,有可能病情加重;主动脱离,基本药到病除。明代陆容的笔记《菽园杂记》卷九,治理恼人的白发,也颇具深意:

陆展染白发以媚妾,寇准促白须以求相,都是想达到自己的欲望而不顾身体的自然生长。张华的《博物志》里,就有染白须的方法,唐宋人也有镊白诗,所以,这种风气,想必也是由来已久。但是,从今天看,媚妾的人肯定很少了,大多数都是贪恋职位的人。吏部前,多有染白须白发的药卖,当然,修补门牙的牙科诊所也不少。

是的,一个染白发装年轻,一个促白须装资历,当时的社会,一定是发白为美,白就是资历。在一个什么都讲资历的社会,连寇准这样著名的政治家也不能免俗。

大才子钱谦益,喜欢美女柳如是,也极喜欢她那一头乌发。清代作家王应奎的笔记《柳南随笔》中,就有一段趣对:

某宗伯既娶柳夫人,特筑一精舍居之,而额之曰“我闻室”,以柳字如是,取《金刚经》“如是我闻”之义也。一日,坐室中,目注如是,如是问曰:“公胡我爱?”曰:“爱汝之黑者发,而白者面耳。然则汝胡我爱?”柳曰:“即爱公之白者发,而黑者面也。”侍婢皆为匿笑。

这一对相差三十多岁的恋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惊天动地的爱情篇章。老钱以大夫人的礼节,迎娶小美女,大夫人还健在,他却不管不顾,老年人的爱情,如老房子着火,没得救。柳如是呢,显然是爱恋式的拍马屁,白发年长,但它也是思想的象征,她自然喜欢,真心地喜欢白发。

端午前后,在中国南方大地上,田间路边,一种普通菊科植物,丛丛蓬蓬,挤挤挨挨,枝干并不粗壮,枝条却茂盛,叶子羽状,叶片饱满,暗绿或棕绿,它们在阳光下微风中婀娜摇曳,你靠近它们,会闻到一种特异的清香。端午这天,人们会采三五枝回家,插在门上避邪。这种植物,有一个很普通的名字:青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位普通医学科研人员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从青蒿中发现了抗疟疾新药青蒿素及双氢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2015年10月,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的最高荣耀。

历代笔记中的医学因子浩如烟海,它们是现代医学珍贵的精神故乡。

如屠呦呦们,从故乡出发,一路披荆斩棘,从而抵达世界医学的巅峰。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鸿爪心印

    鸿爪心印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花朵,多少文人墨客为事而唱,为情而歌,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代代相传。作者的许多作品,用精巧的语言和真摯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时代风貌。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之一。两个世代为仇的家族,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
热门推荐
  • 神农武道

    神农武道

    用功夫击败异常之力,这是武术的胜利!传承自炎帝神农的神农武道,拥有着让人超凡脱俗的力量。我不想说的太失礼,但请你准备加特林。面对敌人,少年这样说道。这是华夏少年成为超级英雄的故事。
  • 骑士的献祭

    骑士的献祭

    小区河道里陆续发现了装有尸块的蛇皮袋,经鉴定,死者被分尸,作案人手段残忍,具备较强的反侦察能力,专案组一时陷入困局。警察老冯沿着蛇皮袋的线索一路追踪,赶到了案犯的居住地,而后者却似乎刚刚逃走。蹊跷的是,在同事、邻居及女儿的叙述中,案犯似乎是个 “老好人”,怎么也不像灭绝人性的碎尸犯……拒不配合的女儿、若隐若现的“第五口人”、“吸血老鼠”传闻、频频发生的失火案……随着案情逐渐明朗,一出尘封多年的家庭悲剧浮出水面。原来,死者是案犯的前妻。对他,她背叛,伤害,离开,她曾有凌霄之志,却在险恶世道中摔得身心俱碎;对她,他一次次伸出手,想拉她从泥泞中拔出腿来,却复与其深陷其中。有强烈的爱,才会有强烈的恨,但是善叫他去解脱一个人。世情的荒原中有一道闷雷贴着地面黯然远去,一位父亲走到了决死时刻……
  • 幻灭梦境

    幻灭梦境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是一场消遣的游戏,还是一场博命的冒险?谁在影射现实,又是谁缔造虚幻?谁能一觉长眠,自称枕中仙?大梦一场唏,大梦一场嘘。湖海独泛舟,万古逍遥游。佳人自离去,莫要为情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家有萌宝:爹地买一送一

    家有萌宝:爹地买一送一

    她为还父母欠下的赌债,被迫与一个陌生人达成了交易。他为了妻子,却要跟一个不认识的女人生孩子。一场为了亲人,爱人的交易,让他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年后,他们各自的目的都达到了……她因为私心,偷偷地从医院偷走了一个孩子……而他却远赴国外,一去便是五年,回来却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儿子。******本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孩子,让他们一次次的相交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炮灰女配:逆袭之路不好走

    炮灰女配:逆袭之路不好走

    沈初璃作为一名杀手,阴差阳错的被某个无良的系统诱拐,走上了女配逆袭之路。【作者渣手速,更新极慢…所以…慢慢来啦】
  • 曾经心心又念念

    曾经心心又念念

    当反差萌学姐倒追小学弟的时候,画风会是……当徐念念看到苏绰头像的那一刻心中涌上酸意,喃喃自语。“苏绰,我喜欢你两年”“既然从喜欢开始,那就以喜欢结束”她从来没有说过喜欢他,但一言一行无一不是喜欢
  • 杀手回来了

    杀手回来了

    19世纪末,开膛手在伦敦白教堂肆意刺杀,三年后,重出江湖。却发生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