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87200000014

第14章 瞒天过海

杜云于校场上看魏骧训练士卒,只见之前使刀的每人一根木棍,两人一组互斗;之前使枪的每人一根竹竿,也两人一组互斗,如此打斗不会伤到对方。

木棍比之刀更沉、短,且不灵便,要用两只手握才能抓得牢,如此打斗耗费体力,让士卒知道兵器短的缺点。

竹竿比之枪更长,枪长一丈,竹竿却长一丈六尺,且更柔,用之打斗也不灵便,让士卒知道兵器长的缺点。

过了两日再看,拿木头的又与拿竹竿的互斗。

杜云看了,似有所得,去城中问王平。

王平听了他言,说道:“武艺与兵法实乃殊途同归,皆重于实战。就如‘祖逖破甲刀’,以我学武之根基,也难将其用于比武。盖因此刀法本是从战阵的刀招中取其精要,然而刀招有限,临敌却万变,故需以实战磨练。若临空虚砍,终究难以上阵。兵法也是如此,兵书中只扼其精要。”

杜云自然明白他所说的道理,以他武功之高,难逢敌手,倘若未遇见夏侯泓,又怎知道他自己的武功大有不足之处呢?至于兵法,自己也曾学过,可真到带兵,则不知所措。《孙子兵法》所言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只五个字,何其扼要?至于怎样才能‘信’、‘勇’全无说明,是以临机应变更重于兵书。

杜云对王平道:“士稚此言有理,回营我便让亲兵捉对厮杀,磨练刀法。”又问道:“练弓经年累月也难成,已时不我待,可魏司马何不让新军练弩呢?”

王平道:“想来弩射易练,所以先练刀枪。且阵中常分三军,弓弩、枪盾、骑矟。我军马少,步卒却多,可以使枪盾对骑矟,近身则以刀。”

杜云点点头,告辞王平,回营训练亲兵。

彭城的将军府中,赵国镇东将军石辛问幕府参军李仲道:“临淮可有动静?”

李仲道:“细作飞鸽传书,临淮晋军砍伐树木、竹子用以训练新军,尚未举兵西行。”

石辛负手来回踱步,说道:“洛涧的浮桥不是已经搭好,怎会没有动静?”

李仲道:“将军无需多虑,桓温不救寿春,岂不正合我意?”

石辛道:“寿春乃淮南锁钥,他焉能不救?搭设浮桥、训练新军莫不是掩人耳目,另有晋军暗地西行?”

李仲道:“即便要西行,也需过洛涧,但斥候并未见到晋军渡过洛涧。定是桓温顾忌将军会乘虚而攻临淮,所以才犹豫不决。”

石辛摇头道:“桓温诡诈多端,又有那谢石的水师,岂会忌惮于我?”

李仲探头轻声道:“不如,不如派人刺杀于他。”

石辛一双碧眼,盯着李仲问道:“刺杀?”

李仲被他盯得发毛,说道:“卑职以为只要桓温一死,群龙无首,淮南必破。”

石辛道:“此事可有成算?”

李仲道:“有六成把握。”

石辛笑道:“还不快去办。”

李仲得令而去。

寿春城已被攻了十余日,临淮徐州刺史府中,桓温、桓冲、王平三人围着地图而坐。

桓冲道:“临淮西北有淮水天堑,西南有丘陵可以伏兵,东南地势虽平坦,尚有一条河道可以设伏,东北地势开阔低洼,无险可据,赵军必从此渡淮水而来。”

桓温说道:“我原本想大张旗鼓西行,又命谢征虏守洛口,引石辛前来攻临淮,只是担心他多疑,不敢渡河。”洛口是洛涧汇入淮水之处。

王平道:“石辛怯于谢征虏的水师,即便移师淮水,其大军依旧不会南渡,我料他只会派出小股骑兵偷袭。”

桓冲道:“若是我军渡过淝水,想必石辛定会疑虑全消。”

桓温摇摇头,说道:“不能过淝水,石辛于我好似锋芒在背,使我不得全力而攻石癸。”

桓冲道:“如此倒是难为了。”

桓温道:“容我再想想。”

是夜月黑风高,桓冲、王平各自离去,桓温回屋歇息。

刺史府四周把守严密,其内又有亲兵巡逻。

一个婢女正从廊下经过,守卒拦住她道:“你是何人?”

婢女躬身道:“婢子翠儿,前去侍奉公主。”原来桓温的夫人南康公主也住在府中。

守卒道:“抬起头来。”

翠儿抬起头,守卒用灯笼一照,果然是翠儿模样,于是放她过去。

翠儿入到里院,桓温屋前也有亲兵把守,亲兵见翠儿过来,拦住她道:“你来作甚?”

翠儿道:“往屋中侍奉公主。”

亲兵皱眉道:“公主今夜不在此屋中。”

翠儿道:“公主正在屋中。”

亲兵回神思索,忽见寒光一闪。亲兵瞠目结舌,一柄匕首已插入他喉咙。亲兵要倒,翠儿忙出手扶住,将其拖到院中矮树下,藏于阴影中。她拔出匕首,收入左袖暗暗缚在手臂上的短鞘内,又取下亲兵腰间长刀,缓缓抽将出来。

翠儿行到屋檐下,轻轻推开桓温的屋门,侧身潜入,又轻轻合上门。

桓温正思考诱敌之策,辗转难眠。忽听得细细的开门声,一个人影进屋来,缓缓走向他的寝室。桓温眯着眼,故意打起鼾声,又踢踢被子,见那人影见他动静,停下脚步。待他不动了,又蹑手蹑脚走过来。桓温将右手伸入枕下,全神贯注。

翠儿走到桓温榻前,举起长刀,照着他身子猛劈。孰料桓温大喝一声,手中多出一柄长剑,“呛啷”一声,翠儿的长刀断作两截。翠儿骇于其利剑,更骇于其武艺。桓温从枕下抽剑,后发先至,以剑斩断翠儿长刀,跟着踢出一脚,逼退翠儿,身子一挺,立于榻前。

翠儿忙往外逃,桓温追了上去。眼见翠儿逃到院中,桓温一脚还未跨过门槛,却见一物飞来,不禁“啊”一声叫喊。

听见桓温的叫声,翠儿定睛往屋里看,原来她刚才将匕首射向桓温。但屋内黑暗,看不真切。翠儿正要上前去一探究竟,却见桓温颤悠悠跨出门槛,右手提着剑,左手捂着胸口,胸口上还插着半截匕首,高声喊叫:“抓刺客,快抓刺客!”喊了两声,颓然倒在地上。

翠儿要上去补刀,刚走两步,便听见许多脚步声,铁甲锵锵,廊檐下跑出两队亲兵来。翠儿忙转身跑出内院大门。而门外也有亲兵,持刀拦住她问:“谁人?”一边以灯笼往她面孔上照。

翠儿忙喊:“我是翠儿,将军被刺客伤了,快进院去抓刺客!”

亲兵见是翠儿,又听将军被伤了,忙冲进内院去。

翠儿趁乱出了刺史府,街上已经宵禁,忙施展轻功而逃。府外的士兵喝不住她,忙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其背。士兵追过去,却被她钻进巷子里逃跑了。

内院的亲兵团团护住桓温,亲兵头领一探桓温鼻息,并未死去。又搜索房屋,确定里面无人,才将桓温抬进屋中,放在榻上。

亲军司马郭翼赶到榻前,命人传伤医来,挨近桓温的脸喊:“将军,将军!”却见桓温忽的睁开眼睛,郭翼吓了一跳,刚要仰起身,被桓温揪住衣襟,拉到嘴边,细声道:“让亲兵都退下。”

郭翼一听,忙起身,转头命令亲兵道:“尔等都退出屋外!”

等亲兵退出屋子,郭翼才跪在榻前,凑近桓温的脸道:“将军,是否要交代后事?”

“啪”一声,被桓温拍到脑袋,郭翼愕然。见桓温坐起身来,左手拿开胸前的匕首,扔在榻上,捂着右臂,说道:“传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刺史府。”原来,桓温看到翠儿扔来一物,忙用剑格挡。宝剑锋利,竟将那物轻易削断,然而其虽有失偏差,却力道不减,正中桓温右臂。桓温用左手一摸,才知她扔的是一把匕首。此时右臂受伤,又不知屋外还藏有多少刺客,于是他用左手忍痛拔出匕首,佯装被射中胸口,一边高呼亲兵来救,一边倒地装死。不过彼时,桓温心中已萌生瞒天过海之计。

郭翼领命,忙下去安排。

伤医替桓温包扎好伤口,退了下去。桓温已命人传了桓冲、桓云、桓熙来。

三人站在榻前,听桓温道:“这刺客不知是否为石辛所派?”

桓冲道:“自兄长出镇淮南以来,便有刺客行刺。无非是朝堂或赵国所派,如今大敌当前,朝堂中人必不会自毁长城,该是赵国所为。”

桓温点头道:“命军中举丧,由二弟领大军西行,渡过洛涧。”

桓冲道:“兄长想以此计瞒天过海,只唯恐不密。”

桓温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就看石辛是否心存侥幸。”

桓云道:“兄长是因我鲁莽,才命我领军,要使那石辛掉以轻心。”

桓温笑道:“难得二弟粗中有细,既然你都看出来了,自然难欺石辛。改命陶别驾统领全军,二弟为副。”

桓云吹着胡子,双手叉腰说道:“哼,让我听命于他?”

桓温看他模样,笑道:“如此倒是可以蒙蔽石辛。”

桓冲道:“此事是否该告知公主?”

桓温以手止住他道:“不可,那翠儿就出自夫人的使女,也不知还有细作否。”

桓云道:“且将那些下人通通抓起来,严刑拷问。”

桓冲道:“不可逾越,如此公主必不与我等干休,不如请其自行拿问。”又对桓温道:“倘若公主不知底细太过悲伤而生不测,岂非罪过?”

桓温捋须,皱眉不语。

桓熙道:“父亲,不如让孩儿陪着母亲吧。”

桓温点点头。

事情报予南康公主,公主立时昏倒,待醒来后,去见桓温‘尸首’,得知已被殓入棺木。公主命开棺来看,只见尸身没有头,脖子上齐齐的露着血肉,顿时又昏了过去。

醒来之后,已在榻上,旁边守着桓熙。

公主问桓熙:“你父亲的头颅哪里去了。”

桓熙道:“被刺客割了去,已不知所踪。”

公主听了大哭。

桓熙只是不停安慰。

杜云看魏骧已让士卒着重甲,持真刀真枪互斗。他早听王平所言,命亲兵也披重甲如此互斗,想着光在营前平地训练有失实战,于是回营点齐亲兵,各着重甲,携刀枪、弩箭去营外山坡训练。

等到了一处山坡上,亲兵皆累得气喘吁吁,只恨甲重。杜云命兵不解甲,歇息片刻,再捉对厮杀。山坡脚下有条溪流,溪流边有开阔的沙石地,杜云令练弩的士兵去溪边练习,免得误伤人,也好寻回箭矢。

杜云正观看众亲兵练习刀枪,山坡下跑来一队率,禀道:“将军,不好了,溪边有一女子被射中后背,倒在地上。”

杜云一惊,暗道糟糕,忙跟着队率跑下山去。溪边的士兵都停下手中的弩,远处还围着几个士兵。队率指着围着人道:“就在那边。”

杜云跟他跑近去一看,果然有个女子背上插了箭矢,杜云探她鼻息,却还有命。他忙解甲,将女子背在背上,对队率道:“令士兵停了练弩,去山上操练刀枪,本将且送她回营医治。”

队率得令。

杜云背了女子一路快行,回到营帐中,将她俯卧在榻上。喘了几口粗气,又找了医官来,令其给女子医治。

医官剪开女子背部的衣衫,见除了箭伤之外,还有一道旧刀疤。医官拔出箭矢,清理完伤口,敷上金创药,包扎好,再往她背上盖好衣衫,才下去煎药。

杜云给煎药医官看了自己的七宝丸,问道:“此药能用否?”

医官拿起一颗看了看,又闻了闻,捣碎开,再看了看,闻了闻,问道:“此药从何而来?”

杜云说了来历,医官道:“既是花太医调制的伤药,当然可用。”

杜云回帐给女子喂了七宝丸,等了一个时辰,女子才悠悠转醒。那女子看看杜云,又看看营帐,问道:“我在何处?”

杜云道:“此地乃临淮城外,军帐之中。”

女子又问:“你是谁人?”

杜云自报名姓,又问女子道:“巾帼姓甚名谁,家住何处?”

女子道:“妾名唤雪仙,家住下蔡。”

杜云知道文人雅士称梅花为雪仙,料想此女子出身非小户人家。只是下蔡现已为赵军所占据,也难将她送还。又问:“下蔡距此不下七百里,你何以至此?”

雪仙反问道:“我怎会至此?”似乎想起什么,原来她就是刺杀桓温的“翠儿”。

杜云见她因伤而思虑不清,不便多问,于是告辞,让其歇息。

刺史府中挂起白幡,桓温戴着面具坐在府内的望楼上,问郭翼道:“刺客抓到没有?”

郭翼道:“并未抓到,只找到这个。”说着将一个皮面具交给桓温。

桓温看了看,说道:“这面具与翠儿相似。”

郭翼道:“想来翠儿已遭不测,不过其尸首尚未找到。”

桓温道:“若找到那个刺客,不要抓她,让她逃跑。”

郭翼拱手称是。

魏骧往杜云营中报信,找到杜云道:“辅国将军遭刺客所杀,现由陶别驾统领全军。”

杜云大惊失色,问道:“何以会这样?”

魏骧摇摇头,说道:“刺史府已举哀,杜将军可前往致哀。”

送走魏骧,杜云命医官好生医治雪仙,自己往城中去致哀。

雪仙伏在榻上,做了个梦,梦见回到家乡。天空中飘着雪花,父母亲人正在家中饮宴,她瞧了一眼屋中的欢笑,挎着竹篮,踏在院子中的雪上,走出院门,外面树木银装素裹,几处炊烟。一株大梅树就在离院子不远的地方,满树的红花。她走过去,放下竹篮,取出酒肉,祭拜花神。忽然听得马蹄声响,庄子里四处传来呼喊声,凶狠的士兵骑着大马,挥舞着雪亮的刀,横冲直撞,赤色的旌旗上绣着一个“桓”字。一个骑兵向她冲过来,雪仙忙起身逃跑,逃不过,却被一刀砍中后背,鲜血洒在白雪上,好似梅花。

雪仙从梦中惊醒,四下看看,帐中无人,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起身来,挽了个儿郎发髻,披上一件杜云的长袍,逃了出去。亲兵们已出营,正在山坡上训练,无人留意她走,远处望见的还道是杜云。

杜云往刺史府拜祭了桓温,又找王平,两人在府外食肆中吃了些面饼、肉汤。

杜云问道:“辅国将军何以会被人刺杀?”

王平道:“我也是听闻,桓辅国的夫人南康公主身边藏了个扮作使女的刺客,名唤翠儿,趁夜杀了守在桓辅国屋前的亲兵,又进屋中刺杀了已睡下的桓辅国。”

杜云道:“旁人就没认出刺客来?”

王平道:“那刺客也不知如何蒙了张披面具,竟与翠儿十分相似,又是夜里,因此没有认出来。”

杜云半信半疑,问道:“竟有这等事?”

王平道:“我本也不信,看过那皮面具,才道是真。”

杜云问:“那翠儿长什么模样?”

王平指着食肆墙上的画像道:“这里已经贴上了。”

杜云看看画像,半分不认识。叹了口气道:“刺客竟无孔不入,也不知是谁人所派?”

王平道:“诸将皆以为是石辛所派,唯独桓家人说是鬼社所派。”

杜云之前听郭槐说起过鬼社,问道:“这‘鬼社’到底是什么?”

王平摇头道:“极其隐秘,无人知其面目。”

杜云与王平吃过面,各自道别。

杜云回到营中,已不见雪仙。找来医官问,医官只是告罪,不知其往何处去了。

举丧七日,桓温的棺木被仪仗送出城外。公主连同众侍从一路哭嚎,当真撕心裂肺,沿途的百姓看得稀奇,指指点点。往西南一处青岗上葬了,又着亲军守墓。

彭城将军府中,李仲禀报石辛:“桓温已下葬!”

石辛睁大眼睛问道:“果真?”

李仲道:“那刺客虽以匕首伤其要害,但无法究其生死,卑职以为我军尚不可轻动。”

石辛皱眉道:“刺客出自鬼社,非寻常可比,虽无法究其生死,然而细作就不能探以虚实?”

李仲道:“桓温之墓有亲军守灵,细作近不得。只是那南康公主之哀实非作伪,却又有传言称桓温未死,因此还需细探。”

石辛点点头,问道:“桓温既死,谁人领兵?”

李仲道:“现由别驾陶洵领兵,桓云为副。”

石辛一听,哈哈大笑:“陶洵、桓云?”

李仲道:“将军,陶洵久治临淮,素有令名,得桓温信任,而桓云骁勇善战,也不可小觑。”

石辛道:“陶洵知文不识武,桓云有勇无谋。若是晋军以桓冲领兵尚足惧,而此二人领兵我无忧矣。”又问:“晋军几时西行?”

李仲道:“陶洵尚在整肃兵马,还要祭祀天、地、军神。”

石辛道:“谢石有何动作?”

李仲道:“已举兵沿淮水西上,不过陶洵并未受诏命、符节,无以节制谢石。”

石辛道:“千万小心谢石。”命他退下。

李仲告退而去。

石辛又召集各军将领议事。

左部骑兵偏将屈孤,右部步军偏将王腾,前部司马李驹,后部司马姚显,幕府司马邓恒,皆聚于帐中。

石辛言及桓温丧事,说道:“现临淮别驾陶洵出师在即,淮阴谢石率水军西行,众将以为如何?”

李驹禀道:“卑职以为谢石将趁陶洵西援寿春之时,守临淮以北之淮水,以防我军南渡。”

石辛道:“有理。”

屈孤道:“即便如此,也难挡我军渡淮。我军可从洛口渡淮,追击陶洵军侧背。”

石辛道:“不妥,若追击陶洵,他势必回师临淮,则临淮难下。”

王腾道:“看来将军必欲取临淮。”

石辛道:“不错,临淮一下,我军可直逼建康,晋国水军必然要回师守大江。”

邓恒道:“临淮北控淮水,东可攻淮阴,西可攻寿春、合肥,南可攻广陵,乃必争之地。”

屈孤道:“我若攻临淮,一来有谢石的水军阻挡,二来陶洵依旧可回师来救,恐也难下。”

石辛哈哈一笑,说道:“于谢石可调虎离山,于陶洵可以逸待劳。”

诸将不解,相互对视,只邓恒明白,说道:“将军妙计。”

石辛得意道:“你知我筹谋,且说来听听。”

邓恒道:“将军可派水师沿涡水南下,攻占洛口,谢石势必引兵西去,夺取洛口,并加以防守,以保陶洵军的粮道及退路,此为调虎离山之计。谢石军西去,再命泗水水师南下屯于泗口,威慑淮阴,如此我军可安渡淮水。淮水既渡,兵围临淮,陶洵势必日夜兼程回师来救,我军铁骑可于半道截杀,此乃以逸待劳之计。”

石辛摸摸颔下卷曲的黄须,说道:“知我者,邓郎也。”他一早往来调动赵军骑兵,是想借此迷惑桓温,并试探谢石举动,暗地里已整备泗水水师,乘机南下泗口。谢石若要分兵防泗口、洛口、临淮,诚为难事。

桓温下葬三日之后,陶洵于临淮东郊祭拜天、地、军神,奉献三牲五谷。众将陪同祭酒,杜云看那旗幡上画着军神,问王平道:“那军神怎生着牛角?”

王平悄声道:“小声点,此乃蚩尤神,不可造次。”

杜云收声,听陶洵宣读祭文,所言都是骈句,什么“帝承天命,得传国之玺,胡虏贪残,失万民之心,今以雄武之师,攻暴虐之众,匡正之功,耀于庙宇,大德以昭,日月同光……”云云,一句也不懂。

磨磨蹭蹭弄完,誓师出征,陶洵、桓云、桓冲、杜云等领大军西行,留魏骧、王平、桓熙守临淮。谢石率水军于临淮南岸下寨,艨艟、斗舰布于淮水之上。

大军行了七日方到洛涧,早有邓遐的三千士卒驻扎洛涧东岸,守着浮桥。大军从浮桥渡过洛涧,于西岸扎营,粮草自临淮送来,皆囤积于此处。

杜云领着两万士兵跟随出征,刚开始之时,心中忐忑难安,为众将士生死难安。直至行军七日,才觉得沙场终是无情,天命难料,但也存着一念。于临淮之时,祭拜天、地、军神,就为存这一念,求胜、求生之念。

既过了洛涧,离淝水只一日的路程。中军大营,陶洵接到陆馥派来的信使,言明寿春战况。寿春每日战况皆飞鸽传书给临淮,只是大军已动,这几日军情如何,却无从得知。

陶洵看了书信,才知寿春无恙。

寿春城下,赵军果然以木框装石,沉于护城河,填出道路,又阻断水路。晋军艨艟再未进护城河中来,赵军舍了壕桥,直接通过道路进攻城门、城墙。如此一来,就是耗以士兵、粮草。

石癸此次统兵十万而来,分作四军,每军两万五千人,前军石隼和右军呼延突攻寿春西面与南面。寿春东、北两面临水,难以集结人马,只得以小股骑兵监视。

攻了大半月,赵军战死一万余人,寿春的守军死伤五千余人。不过晋军的死伤尽可以通过水门送出去,新兵也可通过水门送入城中。陆馥早编练了一万新军,随时往城中补充,若有欠缺,水兵也可补上。说来赵军若想拿下寿春,唯有攻破城门而入,于城墙之上厮杀终究是填命。

石隼望着冲车撞击城门,不禁咬牙切齿,每撞一下都破城有望。城门之下,一辆冲车正在冲撞城门,护城河这边还摆着两辆被破坏的冲车。

城楼之上,门楼被烧毁半边,晋军士兵将余下的三个大铁球推下城去。“轰隆”,城下的冲车被铁球砸坏,撞门的赵兵被箭矢杀死。后面的赵兵拉住系在冲车后面的绳索,将绳索的这端系在马鞍上,六匹马一齐拉动,将冲车拉过河来,扔在一旁。一辆新的冲车又从阵中推出来,推过河去,冲车上的遮板被矢石砸得“咚咚”作响。

城上没有了铁球,也不再朝遮板上射箭、砸檑木滚石,而是浇下火油,扔下柴草,一个火把扔下。遮板下的赵兵狼奔豕突,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还未逃出几步,却被箭矢射死在路上。

石隼看着城门下的火焰却哈哈大笑,说道:“晋军终于技穷了,看这火将城门也烧掉!”

过了一阵,冲车连同城门都已经被烧坏,零星的火焰,冒着青烟。赵兵们举着盾牌过河来,跑到城下,看那城门已被烧朽,忙将绳索绑住烧坏的冲车。绳索那头,战马一拉,将破损的冲车拉了回去。后边的赵兵扛着一根圆木过来,直接撞向城门。

城楼之上,又是射箭,又是扔扔檑木滚石。“轰”一声,城门散了架,朝外倒了下来。

石隼望见,摸摸鼻梁,哈哈大笑。

城门倒下,城下的赵兵却愣了,原来里边的城门洞已经被填充了东西的布袋砌满。一个赵兵挥刀照着布袋劈砍,将布袋砍烂,露出里面的泥巴。他又揪住布袋,往外扯,布袋前后左右层层叠压,既牢固且重,竟一动不动。若不从最顶上一一挪开,势难清除。城上射下一支箭来,将他的背甲射穿,赵兵颓然倒地。

石隼得知情况,再也笑不出声来,气愤道:“这晋军着实奸诈至极!”

攻了一天,赵军疲惫不堪,退兵而去。

彭城飞鸽传书于颖口,再快马送与石癸大营。石癸得知临淮晋军已经西来,于是命石隼、呼延突放慢攻城,先休整步卒,只以铁骑兵守在寿春城外。

陶洵的大营,斥候来报,自涡水而下的赵军水师已攻占洛口。

陶洵大惊,忙命人召来诸将。

中军帐中,陶洵清癯的脸上,皱着眉头,说道:“赵军水师已攻占洛口,需请陆刺史来相助。”

桓云默不作声,只当未听见。

桓冲看了一眼桓云,对陶洵拱手道:“别驾似乎忘了,赵军已攻占西硖石,陆刺史的水师难以通过硖口。”

陶洵“哦”了一声,说道:“那快些请谢征虏西来相助。”

桓温道:“别驾可命快马送书给寿春,再由寿春飞鸽传书与临淮。谢征虏就在临淮城北的淮水南岸扎营,他收到书信自会西来。”

陶洵听了他言稍稍安定,又问桓云道:“建武将军以为如何?”

桓云道:“咳咳,如此甚好。”

陶洵心中大安,看了一眼杜云,名不见经传,也就不问了。

杜云本想说此乃赵军调虎离山之计,但见桓冲、桓云都言请谢石西来,还道水师可以分兵。

陶洵写好书信,急遣快马送去寿春。

过了一日,陶洵找来诸将,又问:“赵军水师近在洛口,怎不逆水来攻我浮桥,断我粮道?”原来,他到底不安心,过了一夜又想起这档子事。

桓冲抠抠脸颊,禀道:“赵军水师定然已想到逆水来攻,只是时机未到。至于粮道,若是浮桥被断,我军可绕道洛涧上游,上游水浅且窄,不利赵军行船。再者我军尚可依托于淝水,请陆刺史从合肥供应粮草,是以粮草无虞。”其实赵军不攻浮桥,是怕晋军因此心生疑惧,自洛涧上游渡河,回师临淮,反而于其不利,是以在尚未兵围临淮之前,不想打草惊蛇。至于绕道洛涧上游其实乃下策,上游虽不利于行船,但更不利于行军、运粮,因为上游水浅且窄之处往往山势崎岖,若真有道路可以运粮也费时费力,倒是以淝水供粮最为妥当无虞。

陶洵听了已不担心粮草,又问:“是何时机啊?”

桓冲“咳咳”两声,说道:“只在等待春汛,河水一涨,赵军斗舰可来往自如,那时再攻浮桥则事半功倍。”

陶洵听了“哦”一声,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但愿谢征虏能早日派兵来援。”又问:“我军何时解寿春之急?兵书上言:‘兵贵神速。’我军既已近在咫尺,何不从速渡河进攻赵师?”

桓冲道:“石癸人马众多,我军步卒难抗其铁骑,需乘其兵疲粮乏之时,再渡河攻之。现赵军攻城日久,其兵已疲,而粮未乏。只等春汛一至,陆刺史领水师沿淮水而上截其粮道,赵军必然退却,我军再乘势攻之,可获全胜。”

陶洵一听,觉得有理,说道:“‘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想来如此。”

杜云听他所说,知道是《孙子兵法》中言,不过这两句话有理则有理,于当下却百无一用。赵军于淝水以西攻城,晋军都是步卒,若渡淝水而攻赵军,难免要与赵军骑兵厮杀。杜云这两万士卒,除了亲兵,全然未带弓弩,必然难敌赵军骑射。即便步步为营,修造工事,解了寿春之危,赵军也可全身而退。至于截粮道,古来多少战事,因截敌军粮道而取胜者寥寥。只因战时除了以粮道不断运粮,也会在大军左近的险要之地筑寨囤积粮草,并以重兵把守,吃旧粮,囤新粮,以此长久作战。即使陆馥断了石癸粮道,石癸依旧可以带上所囤积的粮草,撤军至淮水上游的汝南,其骑兵一日可行两百里,三日便到,步军每日行八十里,八日可至。也就是说石癸只需囤积十日的粮草,就可从容退兵。而汝南是赵国军事重镇,陆馥想要远涉去攻,兵力不足、坚城难下且不说,同样需寻找地方囤积粮草,时间一长,劳师动众,靡费钱粮。《孙子兵法》的这句话倒是有用:“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陶洵又问桓云:“建武将军有何破敌良策?”

桓云目光闪避,说道:“卑职鲁钝,只会冲锋陷阵,无有良策。”他虽‘鲁钝’,也知桓冲所言只算‘退敌之策’,算不得‘破敌之策’,所谓‘可获全胜’云云,分明是虚。

陶洵见无良策,只得作罢。

石辛于彭城,听到谢石率军西去,不禁在堂中搓手道:“妙哉,妙哉!”命令李驹为先锋,领兵南下,急趋淮水。

淮水下游比之上游河面更为宽广,本不便搭设浮桥,临淮下游四十里处的河中有一个沙洲,恰好将河面剖为两半,赵军就借此地来搭设浮桥。石辛又命彭城水师沿泗水东下,驻守泗口,牵制谢石留在淮阴的水师。泗水经彭城、下邳往东南流入淮河。一应辎重皆用船载、马驮,行兵迅速。

谢石的战船只三日便赶到洛口,却早被赵军的哨船发现。赵军水师得知他来识趣的撤回涡水,不敢直撄其锋。

陶洵得知谢石来,大为心安,又亲自送酒肉去犒军。

到了谢石营帐,谢石请陶洵上坐,两人寒暄已毕,陶洵问道:“谢征虏既来,想必临淮无恙吧?”

谢石右手一捋面颊上的髯须,说道:“卑职来时,临淮安然无恙。”

陶洵道:“如此便好,现寿春被赵军所攻,已近一月,征虏可有破敌之策?”

谢石道:“别驾宽心,现我大军云集于此,赵军虽强,实难敌也。别驾可派兵入寿春,助家兄守城。再多伐树木,以备渡淝水之后修造营垒,营垒一成,赵军不战自退。”

陶洵听了,笑道:“有征虏之言,某可安枕矣。”

赵军泗水水师进抵泗口,结水寨而守,正对南岸的淮阴。

晋军淮阴水师只派战船袭击泗口,并不猛攻。

李驹已在淮水搭好浮桥,其间并未见赵军水师来袭。

石辛乘机率骑兵三万、步卒四万南渡淮水,于临淮城东北二十里处扎营。石辛正望着士兵搭设营帐,邓恒过来禀道:“将军,此处地势低洼,若逢春雨连绵,势必寸步难行。”

石辛觉得有理,下令将大营南移至临淮城东二十里处。

桓熙遵父亲之命,单独领了南康公主来登望楼。楼高四层,每层皆有亲兵把守。公主看到处是亲兵,责备桓熙道:“熙儿怎生领我登此高楼,倒让士卒见笑?”每上一层,便兀自整整衣衫,摸摸发髻。

登到顶层,见桓温正坐在案前饮茶,案上还放着面具,公主大骇,惊道:“这死鬼怎会在此?”

桓熙赶紧说道:“母亲勿惊,阿父并未亡故。”

公主走过去,隔着一丈,仔细打量,正是桓温无疑,这才跪倒在地,嚎啕大哭,一边说道:“郎君欺我太甚!”

桓熙赶紧起身,过去相扶道:“夫人恕罪,夫人恕罪,此乃为夫之过。”

公主擦擦眼泪,胭脂都花了,说道:“你既未死,何故欺我?”

桓温忙给桓熙使眼色。

桓熙上前扶住母亲道:“因那翠儿在逃,阿父如此只为掩人耳目,暗地已派人去擒她。”

公主咒道:“那贱婢着实该杀,敢刺我夫君!”

桓熙道:“也不知母亲身边还有刺客否,所以只领母亲一人来见阿父?”

公主瞪了他一眼,说道:“你道阿母身边皆是刺客么?”她的侍从多半是从宫中带出来的,自小相识。

桓熙忙低头道:“孩儿不敢。”

桓温道:“此事也怨我,防备不周。”

公主想想,说道:“不如将他们一一审问,只是莫要动刑。”

桓温道:“怎能如此?为夫相信他们。”

桓熙道:“不如先将他们禁足于内院,待抓到翠儿审出同党,再放不迟。”

公主见不用审问,只是禁足,便道:“如此甚好。”又道:“只是此后无人侍奉于我。”

桓温道:“为夫替你梳妆便是。”

公主听了一笑,揪着他的胡须道:“夫君可莫欺我!”

桓温拱手道:“岂敢,岂敢。”

桓熙将公主的侍从尽禁足内院,又将公主的妆奁放进望楼里,桓温果然每日给公主梳妆。公主梳完妆才回自己屋中,桓熙买了一个小丫头侍奉她。

桓温得郭翼禀报:“斥候来报,石辛已于下游四十里搭设浮桥南来,扎营城东二十里处。”

桓温道:“敢于二十里扎营,是不知我骑兵战力!”

于是命桓熙领三千骑兵夜袭敌营。

临淮本有士兵六万,加之杜云的两万,共计八万,现陶洵领了四万五千步卒去,还剩三万五千人。城中三万人,城外西南丘陵中伏了五千人。

在石辛看来,晋国新军不堪一击,桓温手中的六万精锐倒是棘手。现在只需围城打援,先攻破回援的陶洵军,再往东攻破淮阴——谢石的老巢,最后攻破临淮。即使临淮一时难下,但其无援兵,早晚得破。待西边寿春战事一了,再与石癸合兵一处。

赵军刚扎完营,士兵安寝,以备明日之战。至丑时,鸡尚未鸣,一支轻骑兵已悄然而至。桓熙于马上,拔剑道:“杀呀!”三千骑兵避开拒马,直杀入赵军营中,马踹连营。赵兵跑出营帐,来不及披甲,捉了刀枪来抵抗,于黑夜中,分不清敌我,被晋兵所杀死者有之,自相残杀者有之。

石辛持刀出帐来,一骑近前禀报:“将军,有赵军来袭。”原来是亲兵。

石辛问道:“多少人马?”

亲兵道:“夜里不明敌军底细。”

一个人赶过来,没有着甲,只披了长衫,趿着鞋。石辛对着帐外的灯火一看,乃是邓恒。

邓恒上前拱手道:“将军,袭营者该是晋军的骑兵。”

石辛稍一思忖,便道:“不错,踏营自然是以骑兵为先。只是夜里敌我难辨,恐我军自乱,反增死伤。”

邓恒道:“桓温只有三千骑兵,并不足惧,请将军命各军自守营盘,不得出营而战。晋军攻不破营盘,自会离去。”

石辛道:“此法甚好。”命亲兵传令各军结阵自守,不得出营而战,违令者视作晋兵一律射杀。

桓熙自赵营之西杀入,自东杀出,然后折向南,绕回临淮城。

石辛各军于营内结阵防守,再无自相践踏者。

等到天明,石辛才传令各营挖掘堑壕,架设拒马。囤粮之所,更是深沟坚垒。

同类推荐
  • 无敌军刺

    无敌军刺

    曾经的军中强者“刺客”易飞,用他手中的冷刃,捍卫自己所在乎的一切,自己的女人,亲人,朋友,由自己守护,且看他如何搅动风云……
  • 必争之地

    必争之地

    残破的城垣、荒凉的小岛,如果不是战火的燃烧,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这些荒凉之地。繁华的城市、阳光明媚的海滩,忙碌和安逸的背后谁会想到这里曾经的寸土必争?走进一段历史,感受曾经的金戈铁马;踏入曾经的战场,了解什么叫必争之地。
  • 誓不低头

    誓不低头

    一个原本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侦缉局长,被环境所逼,铤而走险,终于陷罹杀身之祸,成为绝路亡魂。
  • 太空武器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太空武器科技知识(上)(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抗战之兵锋无双

    抗战之兵锋无双

    叶和天穿越到一个平行时空。成为一个保家卫国的战士。
热门推荐
  • 抗战小兵

    抗战小兵

    暗夜里迷失,只是想做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 花开似夏

    花开似夏

    这个世上,命运总是那么得多骜,谁和谁会相守一生,谁又和谁只是有缘无份,或许早是已被命运安排,后来我才知道认识你纯属意外,茫茫人海里一次擦肩而过,我却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你,当你不辞而别的那一天,我渐渐地恍惚过来,我们都只是在最美的年华里,挥霍了青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梅哪有竹马

    青梅哪有竹马

    “老……老板,夫人把青花瓷瓶砸了”“把所有青花瓷都拿给夫人砸,直到她解气”“老板,夫人……夫人带着少爷回娘家了”“什么,...暂停一切事物,我去接夫人回家”
  • 北霜落南瑟瑟凉

    北霜落南瑟瑟凉

    我受到神仙庇护,竟是因着那与我长得有七八分相像的女子,可那院子里的一缕白烟却始终不唤我的名字,本公主可是皇宫中真真切切的第一美人。“别做梦了,你终究是凡胎肉眼。”“长生不老之法你可想知道?”“想。”“你终究是不能接受我吗?”“一生终是那一人。”
  • 温暖一生的关爱

    温暖一生的关爱

    本书通过一个个教育实践案例,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对教师会有所启发,同时也适合学生阅读。
  • 误惹豪门:恶魔总裁轻点撩

    误惹豪门:恶魔总裁轻点撩

    陆漫兮为了给背负冤名的双亲报仇缠上了一个恶魔,哪知恶魔醒来之后二话不说就要跟她结婚?“你跟我结婚,我帮你报仇,互不相欠,事成离婚。”“成交。”他果然遵守承诺,帮她双亲正名报仇,而她也用尽洪荒之力陪他演尽了夫妻恩爱的戏码。等一切终于回到了正轨,“按照契约‘互不相欠,事成离婚’这句话可是季先生你自己说的。”“我说的又如何?我反悔了,陆漫兮你怀着我的孩子还想去哪里?”不是冤家不聚头,你是我的小魔头!这其实就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腹黑大恶魔吃了自以为是小白兔的故事~
  • 废柴逆袭:妖孽冷王的冰山王妃

    废柴逆袭:妖孽冷王的冰山王妃

    她,一个从21世纪穿越到君家四少爷的杀手。他,一个东风国尊贵的五皇子;她,讨厌任何男人。他,从不接近女色;她,待他冰冷。他,待她温柔。“小浅儿,我永远不会利用你,永远不会负了你。”她,渐渐信任他。他,却骗了他。她,爱上了他。他,却利用她。他被挟持,她为他找五大神器,走上了变强之路。再见他时,他已站在与自己对立的位置。他,终究是负了她。战场上,她边哭边笑,如一个疯子。“南宫幽冥,你做了和韩溪一样的蠢事,你就不怕我也做一样的事?”说罢,便纵身跳下悬崖……
  • 战魂天下

    战魂天下

    预备天医星炎生平救人无数,却在做任务时被流弹击中而死!重生到战魂大陆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星家的废柴儿子!从天医到废柴,他不甘心!意外沐浴龙血,他获得吸能量大法,从此脱胎换骨,逆势而起!左手医命,右手刃敌!然而医道、仇途不可兼有,阴谋、阻碍步步紧逼,星炎又该如何抉择……
  • 刺客风云

    刺客风云

    在刺客的眼中,只有杀的死的与杀不死的两种人;而在张之豪的眼中,也同样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刀秒杀的,还有一种是两刀或两刀以上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