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15700000003

第3章 寻得桃源好避秦——科幻作品中的“避难”情节

惊奇档案

文/索何夫

尽管陶渊明这个名字或许与科学幻想从来无缘,但他确实在某个方面为后世的无数科幻创作者们开辟了先河——成文于一千六百余年前的《桃花源记》是人类历史上最初可以确定具体作者、明确提出了“避难所”概念的文学作品。而“世外桃源”这一意象也在随后的数百年中随着中华文明圈的文化传播而扩散到了整个东亚,并以不同的寓意无数次出现,在整个东亚文明的演化史中添上了不可忽视的浓重一笔。

可是,如果单纯论起“避难”这个概念的话,《桃花源记》可远远够不上第一——在全新世中期,随着全球变暖和降水量的大幅度增加,持续数十个世纪的洪水高发期将“浩浩怀山襄陵”的概念深深地烙印在了刚刚进入文明时代的现代智人的文化基因之中。无数次聚落沦为泽国、收成化为乌有的惨重打击在北温带的各个农耕民族文化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洪水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慑于自然威力的远古先民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载具、试图逃离洪水的肆虐、寻找安全的新家园:巨型葫芦、浮木、巨蛇和大鱼……当然还有源自希伯来民族的、最为经典的方舟。虽然在细节上多有不同,但这些故事都已经具有了“避难”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不可抗力的迫切威胁,以及采用有效途径避免遭受伤害。

就某种意义而言,基于未来学逻辑的科幻文艺作品在本质上正是这些古老传说高度演化的后代——作为人类未雨绸缪心态的映射,“灾难”这一元素在科幻作品中从来未曾短少过。虽然在19世纪末的西欧和20世纪中叶的苏东国家,工业化成果带来的乐观情绪也曾短暂催生过不少“人定胜天”式的科幻作品,但就整体来看,作为科幻主要发展时期的“短促的二十世纪”并不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时代——在整个冷战过程中,核大战的阴霾一直笼罩在全人类头上,而也正是在二十世纪,人类充分认识到了资源耗竭的危险、生态环境崩溃的危险,以及意识形态层面的极端主义导致社会自毁的可能性……在如此多内忧外患的综合影响下,科幻作品中的灾难(包括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往往以“不可抗力”的面貌出现,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人类的生物本能规定,在危险面前,有效选项有且一直只有两项:战斗或者逃避(Fight or Flee)。既然对抗这个选项已经行不通;那么很显然,撤到安全地带、伺机东山再起就成了唯一合适的选项。如果在自然界中就有现成的避难所可以躲避,那自然再好不过,但假若真到了“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地步,自己动手建造一座避难所也就很有必要了。

在人类历史中,避难所(Refuge)最早的大规模实践是卫城(Acropolis)。它在地中海文明圈从铜石混用时代就开始流行。正如其词根polis所表明的那样,卫城通常位于城邦或者大型聚落附近的地势险要之处(往往是易守难攻、地质结构稳定的岩石山冈),本身就是一座大型要塞工事,并储存有大量物资,专供城邦公民们在天灾人祸袭来时自保。现代意义上的避难所催生自杜黑提倡的战略轰炸、发展成熟于冷战时代迫在眉睫的核生化威胁。虽然在建筑形制上早已与卫城大相径庭,但在“存储大量物资”、“足够坚固、可以抵御灾害”这几个基本点上却全无不同。而在大多数科幻作品中,避难所直观又有效,自然而然地成了那些不幸要面对花样百出的灾害的可怜家伙们的首选求生方式。

相当一部分科幻作品的受众第一次接触“避难所”概念是通过《辐射》系列游戏。事实上,《辐射》系列中那些脑洞清奇的避难所更像是一系列由偏执狂科学家设计出的社会实验、对于相当一部分选择进去“避难”的人而言并不友好。虽然如此,但它们确实具有避难所(或者更准确地说,冷战时代的核防护掩体)应该具备的一切特点:坚固而难以摧毁、拥有三防系统、具有供居住者长期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物资。这一类避难所在种种科幻作品中是最为常见的(而且通常比《辐射》要正经不少):《十二猴子》里那些逃过病毒肆虐、苦苦研究时间机器力图绝地翻盘的人类的地下社区,《终结者1》中由过去的城市地下设施改造而成的抵抗军据点,《终结者3》里成为约翰康纳藏身之地的水晶峰避难所,《黑客帝国》里深居地壳最下层、作为人类最终堡垒的锡安城,《美铁之战》系列小说中由核战幸存者们重组而成的美铁联邦,《天地大冲撞》中的地下避难基地,《羊毛战记》中只能通过破烂不堪、正在逐渐失灵的摄像头观测外部世界的地堡……虽然冷战中遍及世界的核阴云最终没有变成落向人类的狂风暴雨,但不可否认的是,核战恐惧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很可能比远古时代的大洪水还要更胜一筹。

虽然传统形态的避难所有着诸多优点,但缺陷也同样不少。

首先,尽管避难所中总会准备尽可能多的生存物资,但归根结底,它们的自持力仍然是有限的。在无法期待救援,也不能主动出击打开局面的情况下,避难所往往最终会沦为避难者们的坟墓。

作为解决思路之一,把避难所做大做复杂、使其具备物质循环能力是个不错的主意——尤其是在避难所本身就是为了“长期抗战”而设计建造的前提下。通常而言,物质循环的优先度与其重要性直接挂钩。空气和水这种不可或缺的东西最好从一开始就能保证循环利用。相较之下,技术门槛较高的碳\氮循环的建立相对而言倒是不那么紧迫,因为长期大量储存食物在目前不是难事。

不过,假如要实现以代际为单位的长期生存,“种田”也是避难所居民们的必备技能。毕竟,不是所有避难所的居民都能像《未来水世界》中的水上浮城居民下海捞鱼维生。那些规模庞大、拥有完善的室内农业的大型地下城邦姑且不论,就算是像《地铁》系列小说\游戏中那种由地铁车站赶鸭子上架弄出来的避难所,靠着兴旺发达的蘑菇种植和养猪业(甚至还有依靠地下水电站支撑的绿色植物种植),也能坚持好几十年的苟延残喘。

作为高自持力避难所的典范,《光晕》中那些由“先行者”们专门修建的“盾世界”大概可算是一个极端了。宇宙寄生虫“洪魔”是一个难缠的家伙,只要还有智慧生命可供寄生,就基本上不可能以常规军事手段击败。为了对付它们,“先行者”文明索性拿出了一套两败俱伤式的焦土战略:用超级武器“光晕”一次性扫荡大半个银河内的全体智慧生物,把对手活活“饿死”。而各个智慧种族中的部分个体则躲进位于银河各地的“盾世界”,在千百个世纪的岁月后被重新送返故乡、重建文明。而“先行者”们的另一技术产物“冥冢”则算是个人避难所的极端形态。在《光晕》系列的后几部作品中,靠着这玩意儿跨越数万年岁月的老怪物就给一直征战银河各地的士官长增加了不少麻烦。

除了自持力问题之外,传统避难所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其固定性。

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在面对许多灾难时,光是缩进壳里当缩头乌龟可是行不通的。早在数千年前,大洪水故事中的主角们就已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奇幻漂流”为后人们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如果避难手段具备一定机动能力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科幻作品中,除常见的固定避难所之外,依靠交通工具避难的例子也很多。《雪国列车》里的超级列车只能在一条固定的轨道上打转还不能算作典型。但《2012》中的“方舟”绝对是高端代表——船票极贵、从头到尾散发着令人厌恶的精英主义气味;而《生化危机3》中的幸存者车队则相对“亲民”——四处游荡、靠着各种土法上马的武器和防护手段武装起来。类似例子还有:WALL.E里变成养猪场式懒人天堂的“公理”号,《未来水世界》被反派势力“smoker”们的祖先当成避难所兼能源补给基地的巨型油轮……总之,“惹不起,跑得了”式的避难手段从来不乏青睐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和“深挖洞,广积粮”式的传统避难模式平分秋色。

相对于只能“坐以待毙”的固定避难所,机动式避难手段虽然需要时时刻刻为维持机动手段而犯愁,而且也相对不那么“坚不可摧”(相同技术水平下,交通工具的坚固程度肯定不如永久性工事,这也是为什么19世纪的炮舰一般不会选择和岸防炮台硬碰硬的缘故),但最起码具备了逃离灾害影响区域的可能性。当灾害的影响不可逆,或者灾害的破坏力强大到避难所无法抵挡时(比如说,一票沃贡人的拆迁飞船已经来到了你的头顶上,正打算按照某份已经公示了五十年之久的正式协议,对你居住的行星进行拆除作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绝对是无可辩驳的至理名言。什么?你舍不得你生于兹长于兹的故乡?这在理论上也不是问题——俗话说得好,“只要推力够,砖头也能上天飞”。在能够有效地解决动力来源的前提下,给地球的一面地球装满超级发动机、逃离太阳氦闪就理论层面而言都不是不可能,带上你自个儿的老家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如果你所在的文明的技术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还达不到能把一整个行星打包带走,或者足以造出一个行星级别的特大号避难所的话,那么,避难所的另一个缺点几乎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出来:与相对开放广阔的外界不同,避难所在本质上是一个需要通过人工手段与技术维持的、规模有限的封闭空间,如果只是暂避一时,还能靠着事先制定的规章制度群策群力,在短期内维持稳定和谐。但一旦避难时间逐渐延长,“紧急状态”最终演变成“日常状态”,那一切可就难说了。

正如人类历史所无数次证明的那样,物质的稀缺性会导致分配方面的纠纷,以及接踵而来的权力和既得利益。要是你所在的避难所内的物资充足程度已经达到了“公理”号那样的水准、全部工作都可以扔给任劳任怨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团队包干,那你倒是可以心安理得地坐上机动式躺椅,把自己养成一坨包裹着疏松骨骼的超级脂肪团。但如果没有这个条件,而你的同伴们又不像11世纪冰岛自由邦的公民那样善于进行民主协商和制定严格高效的资源利用计划,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在你所处的这个小世界中,那些掌握了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供应等环节的人群几乎肯定能够过上相对最不错的生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某些形式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地铁》系列小说中,坐拥地利之便、靠着地下河发电的塞瓦斯波托尔站就一度成为整个地铁系统里人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雪国列车》中,控制着“永动机”的集团成了列车上掌控大权的统治集团,将下等车厢中的人命视若草芥;而在《美铁之战》系列中,掌握了地下避难所资源的“美铁联邦”在作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膨胀起来后,甚至开始故意伪造外界的辐射数据、依靠谎言限制民众返回地表。

除此之外,由于处于非常状态之下,避难人员的精神健康也是个巨大的问题:在科幻电影《深空失忆》中,载着数千人逃离危机重重的地球、前往地外宜居行星的巨型移民飞船虽然没有发生任何故障、平安地抵达了目的地,但由于驾驶员之一在得知地球文明覆灭的消息后陷入精神分裂与疯狂,愣是让整艘船变成了嗜血变异人横行的修罗场、险些断送了人类的最后希望。而《未来水世界》中的Smoker们则将“寻找陆地”变成了一种疯狂的宗教,并因此干下了一系列毫无必要的血案、顺带送掉了他们自己的性命。

更糟糕的是,一旦避难时间达到数代、数十代之久,纵然灾难早已结束、世界已然恢复正常,要想让长时间处于非正常状态中的人们返回过去的生活也将成为一个难题。由奢入俭固然很难,但由俭入奢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正如中彩票的暴发户大多会因为无法有效管理财富而重新贫困化一样,长期处于基本生存条件难以保障状态下的社会在重新适应丰衣足食的环境时,误入歧途的可能性也绝对不小。

20世纪的瑙鲁共和国史就是个相当现成的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海军占领了这个原属德国、后来归入英联邦治下的小岛国。居住在岛上的瑙鲁人(波利尼西亚民族的一支旁系)在1942至1943年间被大量掳走、大部分人死于恶劣的劳动条件和饥饿中。在二战结束后,残存的瑙鲁人否极泰来,不仅获得了大量赔偿,而且还在成为主权国家后依靠岛上丰富的磷酸盐矿藏迅速发达、一度成为太平洋岛国中的首富,一切看来都无比美好,只有一个问题……岛上的肥胖症,由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迅速飙升到了致命的程度。尽管研究者们往往将瑙鲁远高于其他太平洋国家(包括继承了最多“肥胖审美”文化的汤加王国)的肥胖致病率归因于当地人“缺乏节制”“没有接受正确引导”,或者波利尼西亚民族对甜食和糖类高度偏好的传统饮食习惯。但事实上,二战时期的强制劳役和饥荒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短缺的食物供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基因挑选”的途径,让那些拥有更多“饥饿基因”的人(换言之,能更多地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脂肪、并更有效地储存起来)有更大的机会幸存下来。而饥荒留下的恐惧则让整整一代人都形成了非理性的暴食癖和储存癖,最终从心理学与遗传学两个层面上共同“保证”了大量富起来的瑙鲁人一批批死于心脏病、脑溢血、高血压和其他“富贵病”。

瑙鲁人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作为一个脱离“避难”状态的社会的发展模板——既然仅仅几年的人为饥荒就能挑选出一批在适应极端环境、在正常状态下却严重不利的遗传基因,那么几十年、几百年在封闭空间内的恶劣环境又会如何?

更重要的是,就算幸存者们还没落到《时间机器》里窝在地下的“莫洛克人”,《地铁2033》里的撒旦崇拜者与大虫教信徒的地步,长期的非正常生活造成的心理扭曲也足以成为未来生活的障碍。打算靠心理疏导、文化宣传解决问题?很抱歉,在灾难降临时,首先衰退和被抛弃的很可能就是那些不能直接“派上用场”的人文科学。

当然,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既然在避难状态下的生活问题多多,那大不了可以不生活啊。自从人工冬眠这个概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提出后,“一觉睡到未来”的点子就从来没在科幻作品中缺席过(当然,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类似的“到乡翻作烂柯人”桥段也很不少)。而且仔细想想,这招其实也很不赖:处于休眠状态下的人基本不需要担心什么水循环、空气循环或者碳循环,也用不着为了膨胀的既得利益集团、日益扭曲的群众心理或者避难所里的政治内斗劳心费神。只需要往冬眠舱里一躺,“闭上眼睛就是明天”了。就算运气不好,像《蠢蛋进化论》里的那位大兵一样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正置身于被活生生娱乐成集体弱智状态的未来世界,说不定还能在傻瓜群里捞个总统的位置当当。除此之外,以高亚光速冲向宇宙、利用钟慢效应逃过无尽的时光(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也算是个很有可行性的点子,但当人们需要以这种昂贵的途径去避难时,他们通常都不会再返回故乡了。

不过,且不说目前对活体生物的冷冻保存技术并不比当年西伯利亚猛犸们的“技术水平”高到哪去,要维持长期人工冬眠,必要的设备、能源,以及装备的维护都会成为大问题,而且困难程度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呈几何级数增长。那么,更完美的办法是否存在呢?

至少在“超人剧变”理论的提出者弗诺·文奇的小说里是有的。文奇在他的早期作品《为和平而战》和《实时放逐》中设想了一种被称为“圆球”的技术,这玩意儿不受任何物理伤害,存在时间与发生器创造出“圆球”时使用的能量呈正比。一旦启动,“圆球”内的空间就与外界空间完全隔绝,时间也彻底停止。在最开始时,这种技术被“维和组织”的极端分子们用于消灭各国的军事力量、从而达成其一统世界的野心,但后来,人们却发现了它的另一种用途:从现有的时间中逃离、前往遥远的未来。世界不如意不是问题、没法生活下去也不是问题,只要打开“圆球”生成器,任何人都能轻易地一路向前,寻找适合自己的时代,甚至到宇宙的尽头、熵寂的时分高歌一曲。可以说,在所有科幻作品中的“避难”相关设想里,“圆球”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当然,无论是在地壳里掘穴而居的经典型避难所,抑或是无懈可击的“圆球”,其思想来源都是相同的——只要宇宙中还存在着不可抗力的灾难,人类的“避难”之路就会在现实与想象中继续延伸下去,直到我们无须继续避难,或者最终在劫难逃。而这,也正是对一切生命形式生存过程的最简明总结:要么毁灭,要么与毁灭对抗而生存下去。

【责任编辑:艾珂】

同类推荐
  • 下辈子,愿与你形同陌路

    下辈子,愿与你形同陌路

    “如果为了仇恨一定要牺牲一个人,那就让那个人是我吧。”雪儿疲惫的闭上眼睛,嘴角喃喃动着,肖若低下都,听到她在说,“若有来生,但求和你陌路。”是啊,如果陌路,即便不爱,也不会恨……他抱着雪儿的尸体消失在夜色里,从此踪影全无。
  • 世界经典名著:白衣女人+月亮宝石(套装共10册)

    世界经典名著:白衣女人+月亮宝石(套装共10册)

    本套书包括《白衣女人5册》和《月亮宝石5册》共10册。《白衣女人》本书为作者开创了写侦探小说的先河,也为英国文学另辟了一条蹊径。作品主要讲述了:青年画家哈特莱特与她的学生劳拉·弗尔利坠入情网,可是罗拉的父亲在生前已经为她寻了一门亲事。在罗拉的姐姐玛琳·哈克贝的建议下,哈特来离开了蒙里基庄园,到国外工作。罗拉只能遵从父亲的遗愿,嫁给风流倜傥的皮斯威尔·格莱德先生。然而,皮斯维尔因其父母没有结婚登记而没有继承权,他负债累累,一心想要得到罗拉小姐两万英镑的遗产。他和罗拉的姑父密谋,把与罗拉相像的白衣女子安妮·凯撒里克害死,对外谎称罗拉得病而死,并把罗拉当做白衣女子送回疯人院……《月亮宝石》被誉为第一部最长和最优秀的现代侦探小说。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威尔基·柯林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写一颗钻石(月亮宝石)神秘失踪,后为探长克夫所侦破。故事是由一颗宝石引起的。相传,印度有一颗月亮宝石,它镶嵌在一座四只手的印度神的额头之上,由三个婆罗门守护。宝石的光泽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神曾经预言,谁要是拿走了这颗宝石谁就会受到诅咒。十八世纪初,月亮宝石被抢,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石辗转被传到了英国。正如预言所说,它的拥有者都离奇死去。后来,这颗宝石落到了英国军官司亨卡斯尔上校的手中。在他将此作为生日礼物赠送给外甥女雷茜尔后,宝石突然失踪,经过一番周折,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月亮宝石最后又回到了月亮神的前额之上。作者在小说中大胆地披露了英国在印度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求英国人以人道主义精神面对世界,其中还不失时机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表明自己希望英国不要成为被世界人民痛恨的国度,不要两手沾满无辜的老百姓们的鲜血。这部小说并没有对英国国内的政治给予直接的披露,而是通过数件沾满血腥的案件有力地抨击了英国上层社会的领导者。
  • 至暗时刻·试读本

    至暗时刻·试读本

    本电子书为试读版本,完本《至暗时刻》将于2019年7月纸电同步开售。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至暗时刻》同名小说抢先试读本!试读本除收录本书内容亮点与名家评价,还特别制作了《至暗时刻》事件簿,选取关键时间点和历史事件,摘取书中精华片段并配以珍贵历史照片,展现激荡历史。试读本还收录了《至暗时刻》中三段著名演说片段,以中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呈现,直逼电影临场感。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中,作者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 马尔克斯优选套装(共8部)

    马尔克斯优选套装(共8部)

    马尔克斯百年经典套装电子书首次集结,一场小说阅读的饕餮盛宴!莫言、余华、阎连科、刘震云、格非……他们都曾被这些作品深深震撼!读过百年孤独,离马尔克斯还有1328公里。感受“作家中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孤独与爱、自由与荣光,读这套书就对了!《百年孤独》之后,还要读过这七部,才能说读过了马尔克斯。本套书收录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爱情和其他魔鬼》、《族长的秋天》、《我不是来演讲的》共8部代表作。
  • 想见你( 柯佳嬿、许光汉主演同名电视剧原著)

    想见你( 柯佳嬿、许光汉主演同名电视剧原著)

    同名现象级剧作《想见你》原著小说。金钟奖影后柯佳嬿、新晋男神许光汉、当红小生施柏宇,一人分饰多角,演技炸裂!黄雨萱曾以为,自己要用一整个余生去思念消失于空难中的恋人。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一张照片,上面的人和自己长得一样,却分明不是自己……李子维曾以为,他会以王诠胜的身份扭转悲剧的命运。可他只是不停在时间中穿梭,眼睁睁地看着悲剧一次次发生……莫俊杰曾以为,他可以默默守护住心爱的女孩,用所有努力让她快乐起来。她的笑容像星光,照亮了他的世界……陈韵如曾以为,自己的人生像一个笑话,世界之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处。当她一心想要结束这一切,莫比乌斯环就此打了结。《想见你》集爱情、悬疑、穿越于一身,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属性。这是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更是一个寻找自己的故事。合上书本,你会相信:无论怎样的你,都有独一无二的闪光。而唯有爱与勇气,才能抚平过去的遗憾,停止无穷尽的悲伤刷新多项收视纪录。新京报书评周刊、Sir电影、骨朵影视等无数媒体盛赞“五星良心剧”“华语剧预定年度最佳”,讨论话题不断。高度还原剧情细节,剖析角色内心世界。文字栩栩如生,清晰呈现人物心境变化,是送给所有读者的一份难舍纪念。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弃天逐道

    弃天逐道

    五百年前的那一天,一个叫天元宗的门派忽然出现在大陆上,给大陆布下了一个浩大的禁制大阵。从此之后凡是距离地面超过五万米的上空,皆不可飞行.凡是远离陆地超过十公里的海域,皆不能行船。大陆更名为天弃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顾小姐今天被陆先生拿下了吗

    顾小姐今天被陆先生拿下了吗

    哪有什么一见钟情,只不过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 书中女子

    书中女子

    一个大雨夜,他收留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女生;若干年后一个安静的下晚,一个女子从书中走来……
  • 太子妃记事

    太子妃记事

    因为与太子有过命的兄弟情,他娶我当太子妃。在我嫁给太子的第三年,我的好姐妹进宫当娘娘,从此姐妹变婆媳。
  • 那个世界这个村

    那个世界这个村

    呵护仙子千载的红鲤鱼为何违背誓言,他去哪了?前世、今生、轮回……是梦?是现实?
  • 神仙祖宗也直播

    神仙祖宗也直播

    颜酰,一个正经的仙二代却恶名远扬。一系列辉煌事迹随便拎出一件都是让人错愕的大事件:烧了太上老君的胡子、月老的长眉、扒了神兽火凰的翎毛、劈开了南天门的石柱、下凡历劫搅得人间局势一塌糊涂,唯恐天下不乱。众仙的眼中钉,凡人的唯恐避终于要“闭关”清修了!无论上下界都松了一口气。可谁知,这一闭关闭关到人丢了,天界又是一番动乱。而远在天边的颜酰却成了火遍星际的网红,成了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上个学成学霸,直个播成网红,上个综艺还火遍娱乐圈。某大尾巴狼,“其实也没怎么样嘛,恩,真香。”
  • 女配风华:丞相的金牌宠妻

    女配风华:丞相的金牌宠妻

    古老的神骗世家越家的传人的她穿越了,穿越成了女主她妹,顶着嫡女名号,专门欺压庶妹的恶毒嫡妹,她,现代王牌杀手,冷血狂傲,睚眦必报,穿越成世家不受宠的庶女,还被嫡母嫡妹庶妹压迫,一朝重生,锋芒必露,治嫡母,惩恶妹恶兄,做得一帆风顺,如鱼得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端上你不知道的秘密

    云端上你不知道的秘密

    不要忘记你答应过我的事情,不要去想起这一切,好好活着。从梦中惊醒,她的耳畔还回荡着那个声音似幻似真。她不禁问自己,我到底是谁?带着疑问她试着打开记忆的枷锁寻找遗忘已久的秘密,然而她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到底是怎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