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07200000006

第6章 初露锋芒

1.刑场遇伯乐

原来,打断韩信感叹的人乃是山中一樵夫。

韩信见樵夫不像西楚密探,于是点头道:“是啊,可惜我有心无力,栈道已经被烧毁了。”

樵夫一笑,然后道:“这又有什么难的呢?我是这山里的樵夫,常年在此处砍柴。我知道这里有一条从陈仓到南郑的古道。您从这里过去,就可以直达汉中,投靠汉王了。”

韩信十分感激,但又怕樵夫有诈,于是问道:“你为什么要帮我投靠汉王?”

樵夫答道:“汉王仁义宽厚,他在汉中曾与我们约法三章,对百姓可谓是掏心掏肺。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才投奔汉王。如果汉王能一统天下,我们这些老百姓也跟着沾光。”

韩信听到刘邦如此贤明,心中十分高兴,当下便跟随樵夫从陈仓古道一路前往南郑。

再说项羽,在得知刘邦将唯一栈道烧掉以表示决心后,十分高兴。因为刘邦是项羽最危险却最没有理由杀掉的敌人,刘邦此举,恰恰合了项羽的心意。

当时,齐王田荣以分封诸侯不公为理由,在彭越的帮助下平定三齐,然后招兵买马向项羽宣战,项羽实在无暇分心到刘邦身上。

汉元年(前206)四月,刘邦带领三万人赶赴南郑。

前往巴、蜀前,刘邦手下有十万兵马,但他只带了三万嫡系士兵。这三万士兵都是刘邦的亲信,还有一些愿意追随汉王出生入死的他国战士。这些战士中,就有韩信的身影。

原来,韩信到了南郑后,就直奔刘邦的军营而去,一名治粟都尉接见了他。所谓治粟都尉,就是军营里专管粮草的军官。

他见韩信仪表堂堂、样貌不俗,便问道:“你以前当过兵吗?”

“当过,我曾是项羽帐下的兵丁。”韩信如实回答。

“你在项羽的军中担任什么职务?”

“项羽不懂用人,我在他的帐下是名执戟郎中。”韩信有些羞愧。

治粟都尉听了韩信的话,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原来是项羽的侍从啊,我看你的长相,还以为是什么经天纬地的人才呢。你也不必去见汉王和丞相了,就在我营中做一名连敖吧。如果你确实有才能,说不定以后,汉王会封你个大将军当呢!”

韩信大失所望,他以为凭自己的才能,至少能当个都尉。谁想到,连汉王的面都没见到,这个治粟都尉就让自己做了小小连敖。

可失望归失望,韩信还是决定跟随汉王打天下。

对于背楚归汉的行为,韩信也是在被动情况下做的选择。如果项羽能慧眼识人,给韩信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韩信也不会找刘邦讨前程。

何况,韩信“侍奉”项羽多年,对项羽的想法和性格都非常了解。可他对刘邦能了解多少呢?

刘邦帐下,不算张良这个“体制外”成员,就说萧何、郦食其等人,个个都是口若悬河、口吐莲花的文臣。有他们在,韩信想用口才赢得刘邦的注意,自然是难上加难。

除了韩信自己,根本没人注意到他。

想到这儿,韩信变得愈加难过。韩信手下的几名士兵,看到他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都觉得好笑,平日里也以饮酒和打趣韩信为乐。

一日,韩信的几名部下喝了酒,又开始打趣起这位连敖来。说到兴起处,几人又多喝了几杯。不多时,一名士兵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打算去方便一下。

他拿着火石,带着醉意,误把粮仓当成了厕所。这士兵打着火石,嘴里还嘟囔着“这厕所真黑”。忽然,几颗火星子迸到粮仓的一个布袋上,大火迅速燃烧,顷刻间便把整个粮仓燃尽。

看到火起,韩信冲出帐外,心下大惊:“完了,这回不但前程尽失,还会性命不保!”

原来,巴、蜀两地人烟稀少,土地还没有完全开发。韩信他们看守的粮食尤为重要,为了强调粮草的重要性,刘邦特意下令,看守军粮的部队需施行“连坐法”。只要一个士兵犯错,整个连敖的人都要被处死。

果然,粮仓失火的消息传遍了军营。治粟都尉大惊失色,为了逃避责任,他立刻将韩信与其手下兵丁抓捕起来。这十四个人当夜就被判了连坐,准备第二日问斩。

韩信彻底灰心了,他仰天长叹命运的不公。想自己一腔热血,满腹兵法,千里迢迢从项羽处投奔汉王。如今,却要因为连坐之罪即将处死,这是何等悲凉。

次日,韩信与其他十三名士兵被五花大绑,押赴南郑城外的一片荒地上。当时正是初秋,寒风阵阵。韩信抬起头,看见监斩台上坐了一排官员。其中,有一名高级官员,正是昭平侯、太仆夏侯婴。

韩信眼前一亮,自己有活下去的希望了!这不正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吗?

刽子手将刀立在众人面前,一手拎起陶罐,将里面的水缓缓浇在刀上,等待着治粟都尉的命令。

“汉中缺粮!你们却玩忽职守,烧掉粮仓。奉汉王命令,将你们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随着治粟都尉的宣告,韩信手下的几个士兵都体如筛糠,纷纷高喊饶命:“大人饶命吧!我们再也不敢了!”

夏侯婴不屑地看着求饶的士兵们,给治粟都尉使了个眼色。

治粟都尉大声说道:“时辰到了!行刑!”

只见刽子手手起刀落,第一个死囚的人头便落了地。剩下的十二名士兵更加恐惧,有的还尿了裤子。他们更加声嘶力竭地求饶,可刽子手的刀却没有丝毫迟疑。

韩信冷静地看着这一切,挺直了腰板没有说话。

终于,十三名士兵全部处死,刑场上只剩下韩信一人。

看着韩信冷静的样子,刽子手有点迟疑了,于是问道:“你死前,连一句话都没有吗?”

韩信看了夏侯婴一眼,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滕公!汉王难道不想称霸天下吗?为何要斩杀壮士呢!”

夏侯婴听到“称霸天下”四个字,顿时制止了刽子手。

他有些吃惊,一个小小连敖,竟能看出汉王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于是,他上前问道:“你是什么人?凭什么说汉王有称霸天下的意图?”

韩信平静地说道:“我乃淮阴人韩信,原本追随项羽,后听说汉王重用贤士能臣,便从关中一路赶来投靠汉王。治粟都尉命我做一名连敖,如今因士兵犯罪要被连坐,实在心有不甘。我自小熟读兵书,看出汉王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又有何难?”

夏侯婴仔细打量韩信,发现此人魁梧高大、样貌不凡。再听他的不俗之语,观他的冷静表现,不由得暗自称奇:“想不到,这小小连敖竟有如此气魄与胆识。”

韩信见夏侯婴被自己吸引,继续说道:“自汉王起兵以来,一直对百姓仁爱有加。入关中后,又以‘约法三章’尽收关中百姓之心。可叹汉王被项羽嫉妒,不得不烧掉栈道。此一来可令项羽掉以轻心,二来可免去其他诸侯的骚扰,三来可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实在是好计谋。如果我没猜错,这定是子房先生之计吧?”

夏侯婴大惊,眼前这位壮士,竟然能把刘邦和张良的计策一眼看穿。他赶紧将韩信扶起,说道:“想不到,我在刑场竟遇到一个真正的壮士!”

治粟都尉站在一旁,意识到韩信即将飞黄腾达,于是赶紧让刽子手为韩信松绑。夏侯婴对治粟都尉说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这个韩信见识不凡,我要将他带走去见汉王。”

治粟都尉哪敢说半个“不”字,赶忙作揖说道:“一切敬凭滕公吩咐!”

2.崎岖蜀道失意人

韩信在刑场上的超凡表现,成功地吸引了夏侯婴的注意力。

夏侯婴将韩信带回南郑后,便直奔刘邦的住所。

门外,夏侯婴让韩信稍候片刻:“你在此处等我,我去见汉王。你放心,我一定向汉王极力保荐你。以你的才华,定会受到汉王重用。”

韩信连忙向夏侯婴道谢。

此时,刘邦正在思念张良。在刘邦看来,张良乃是天下最聪明的谋士。如今,张良离开他,回到韩国,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刘邦觉得自己就像失去了一只左手,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这时,夏侯婴兴致勃勃地走进刘邦住所,他一进门,便高声给刘邦贺喜:“大王!大喜!大王还乡指日可待矣!”

刘邦正坐在榻上,两名貌美侍女正侍奉他洗脚。闻听夏侯婴如此激动,还以为是张良回来了。

于是,刘邦赶紧屏退两名侍女,问夏侯婴究竟是何喜事?

夏侯婴兴奋地对刘邦说:“大王,我今日在南郑郊外的刑场上,为您寻得了一位壮士!他魁梧高大,相貌不凡,最重要的是,他从小便熟读兵书,竟然识破了您与张良制定的火烧栈道之计!如此有才华之人,您何不给他个机会呢?”

刘邦一下子泄了气,他满心都是张良,根本没听进夏侯婴的话。但夏侯婴是自己老乡,又是他帐下的一员大将,他只好淡淡地敷衍道:“滕公,你要保荐的壮士姓甚名谁啊?”

夏侯婴说道:“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将大王渴望称霸天下的野心都一一道出,没有丝毫不正确的地方。此人便是——淮阴人韩信!”

刘邦一听夏侯婴保荐的人是韩信,立刻就皱起了眉头,道:“这个韩信我知道,他是前阵子来投靠我的一名士兵。原来在项羽帐下当折戟郎中。我让治粟都尉给他安排了一个连敖的官职,谁想到,他竟然玩忽职守,一把大火烧了我的粮仓。”

夏侯婴赶紧对刘邦说:“大王,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您何不亲自见见他?”

刘邦有些不耐烦道:“韩信连十几个士兵都管不好,还谈什么带兵打仗?罢了,我看在你的面子上,给他个治粟都尉做吧。如果他真有本事,日后我会重用他的。”

夏侯婴本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刘邦这副模样,便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夏侯婴是个正人君子,他对韩信做出了承诺,就一定会兑现。可刘邦对韩信既不喜欢,也不重视,这让夏侯婴有些为难。

出了刘邦住处,夏侯婴看着一脸期待的韩信,无奈地说道:“汉王让你先做个治粟都尉,看看你的能力如何。如果你真的有本事,他一定会重用你的。”

听完夏侯婴的话,韩信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失落。可转念一想,自己刚刚死里逃生,也不敢有太多的奢求。于是,韩信再次拜谢夏侯婴,径直回了营地。

第二日,刘邦就派人将任命书送达了治粟部队。众人都非常诧异,这个韩信究竟有什么本事?汉王非但没有处死他,反而还给他官升一级?

要知道,军队中的治粟部门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尤其是在战争年代。

《汉书·食货志上》中记载:“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可见粮食对古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军粮,正所谓“人无粮不走,鸟无虫不飞”,军粮就像战争的血管,为双方输送养分。若能斩断对方军粮,那这场战争也就不用再打了。

如今,韩信已经当上经济部门的干部,只要他努力奋斗,靠镀金上位并非不可能。

可做都尉,向来不是韩信的追求。他的梦想是披坚执锐,做个平天下的大将军。留在刘邦身边做治粟都尉,跟留在项羽身边做执戟郎中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更让韩信失望的是,自从当上治粟都尉后,竟然一直都未见到刘邦。他原本以为,自己当上了治粟都尉,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征服刘邦,让刘邦对自己另眼相看。谁知,刘邦压根就没有召见自己的意思。

怎么办?是一走了之,重新回到项羽身边,还是默默等待与刘邦相见的机会?

韩信很快便下了决定。他要继续留在汉中,如果连与刘邦面谈一次的机会都没有,他又怎么能甘心离去呢?

韩信决定,自己要再给刘邦一次机会。放眼天下,如果连刘邦都不能重用韩信,那他就真要埋没在这历史的洪流中了。

于是,韩信决定默默等待刘邦的慧眼。

谁知,韩信这一等并没有等到刘邦,反而等到了另一个重要人物——刘邦的头号心腹,汉国丞相萧何。

萧何乃是汉国第一重臣,可以说,刘邦的大半江山都是萧何在替他打理。萧何的名声一点儿不比刘邦低。治国安民、制定律法、收籍集册、监督赋税、调度军粮,可以说没有萧何不精通的。韩信所任的治粟都尉,便是由丞相萧何直接管理。

出于这种机缘,韩信才有机会在萧何面前一展才华,继而被刘邦重用。

夏侯婴是位正人君子。他将韩信保荐到都尉官职后,并没有抛弃韩信。汉王对韩信没有兴趣,他便多次对萧何道:“治粟都尉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希望您能向汉王引荐一二。”

久而久之,萧何也对韩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韩信和刘邦没有擦出什么火花,却和萧何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3.“成也萧何”

一日,萧何让韩信陪同视察治粟部队。萧何对韩信说道:“我经常听滕公提起你,说你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说,如果汉王要称霸天下,就一定要得到你的辅佐。我不知道你用了什么办法,竟令滕公如此看重你。”

韩信心里感激夏侯婴的保荐,对萧何说道:“承蒙滕公错爱,我不过自小熟读兵法,擅长临阵变化罢了。可惜天不遂人愿,我跟随项梁起兵,后又辅佐项羽,一直得不到重用。来到南郑之后,本希望……然而,也没有得到汉王的赏识。”

萧何见韩信言语不俗,话语间又似乎饱含了无尽的意味,于是便和韩信讨论起兵法来。

韩信从小所读兵书兵法,此刻才算有了用武之地。他将万千兵法说得头头是道,经过一番交谈,萧何也被韩信折服了。

汉中荒蛮,竟有如此蛟龙!

萧何心中暗道:“这个韩信果然不同凡响,恰如滕公所说,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汉王图霸天下,就必须要重用韩信啊!”

看着韩信伟岸的身姿,不凡的气度,萧何知道,绝不能让刘邦放过这位人才。

如今,汉在诸侯之中兵弱地寡,若日后想出兵三秦之地,与项羽争夺天下,仅凭樊哙、郦食其等人是远远不够的。

汉中距沛县有千里之遥,且不说萧何愿不愿意在汉中终老,就是那些沛县的将士,都无一日不渴望回到家乡。

可使他们东还之人,必是眼前韩信。

想到此处,萧何便对韩信说道:“你确如滕公所说,有经天纬地之才。我会联合汉王的几位重臣,共同保荐你!”

韩信急忙向萧何道谢,他再一次感到,自己将要时来运转了。

萧何怀揣心事,来到刘邦住处,相似的一幕又出现了。

萧何一进门,便给斜卧在榻上的汉王道喜。刘邦问萧何是何喜事,萧何直言道:“淮阴人氏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若您想回归故土,争夺天下,就一定要重用韩信啊!”

刘邦一听又是韩信,心里有些不高兴。心想这个韩信是给大家灌了迷魂汤,还是给高官们都使了银子?怎么我身边的人,一个个全为韩信说好话呢?

于是,刘邦说道:“前不久,滕公就向我保荐过韩信了,我也已经给他升了官。如今,你又向我保荐他,他到底有什么才能?何况,我已经打探到此人的底细。这韩信原不过是淮阴县的没落贵族,连自己都养不活,只能四处蹭饭吃。他来到我营中,我让他担任连敖,他却纵火烧我军粮,连几个小兵都无法管理,又怎能带领千军万马呢?”

刘邦已经对韩信有了偏见,此刻自然听不进去萧何的话。任凭萧何如何保荐,刘邦都没有松口要见韩信的意思。萧何看刘邦这个样子,只好无奈地退下了。

不几日,萧何又一次请见刘邦,想再为韩信游说。刚进门,他便看见刘邦对着一张地图唉声叹气。

萧何问其缘由,刘邦无奈道:“巴、蜀乃贫瘠之地,我们来南郑前,已经将栈道全部烧毁。如今,虽然我有心挥师北上,但没有这个能力啊!何况,我们的将士多是北方旧人,他们来到这片不毛之地,免不了思念家乡,水土不服。我听说,已经有很多士兵和军官逃走了。”

萧何犹豫了一下,说道:“是啊,思念家乡倒是其次。有些军官和士兵,看到您被项羽分封到如此偏远之地,料定您已无出头之日,才会各奔前程啊。”

刘邦叹息一声,说道:“你可有什么北上争霸的好方法吗?”

萧何点头道:“当然有。”

刘邦大喜过望,连忙向萧何请教。

萧何正儿八经地说道:“大王,您要想挥师北上,关键要选取一位优秀的将领。正所谓‘千金易得,良将难求’,只要有一个优秀的将领,您争霸天下的心愿就能实现了。现在,我就向您推荐一位人才,他便是我的治粟都尉——淮阴人韩信!此人熟读兵法,胸中有无尽韬略,还请大王破格录用韩信,让他升任将军……”

刘邦一听韩信的名字,立刻感到无比的厌烦,他立刻打断了萧何:“丞相不必再说了。”

萧何刚一开口就被刘邦打断,心里有些悻悻。

汉营中逃亡的士兵越来越多了。但韩信一直没有走,他一直等着刘邦的召见。可最近萧何一看见自己,便目光闪烁,有时候还躲着自己走。

眼明心亮的韩信立刻明白了,他不由暗想:“丞相肯定已经跟汉王说过我的事情,可汉王对我有偏见,认为我出身寒微,认为让项羽身边的执戟郎做他的大将,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原来,汉王也是个叶公好龙式的人物啊!他不能重用人才,枉费我千辛万苦度陈仓、过汉水,风餐露宿,不离不弃。与其在这汉营中做个小小都尉,还不如投靠东方的其他诸侯,帮助他们称霸天下,这样才能施展一身才华啊。”

其实,以治粟都尉的俸禄,足够韩信在汉中安稳度日。可韩信想要的远不是这些,他就想当大将军。

韩信不想做治粟都尉,哪怕给他月俸万金,他也不要;他想做大将军,若许他大将军之位,月俸三百石也无所谓。如果刘邦不能让他做大将军,他可以继续寻找做大将军的机会,韩信有的,就是近乎偏执的坚持。

天下之大,大丈夫何处不可安身?

想到这里,韩信悄悄打点了行装,准备离开这个让他一次次失望的地方。

4.萧何月下追韩信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韩信带着行囊,背上宝剑,悲凉地离开了南郑之地。

来到城门前,守城的士兵认出了韩信,问道:“韩都尉要到哪里去?”

韩信一看紧闭的城门,便猜到这是萧何和刘邦的意思。他们肯定下了命令,不准士兵和军官随意出城。

于是,韩信对士兵说道:“我奉丞相之命,出城办点事情。”

士兵们都知道,韩信一向与萧何亲近,他又是萧何的直隶部下,于是没有多想,打开城门把韩信放了出去。

韩信一出城门,便策马狂奔起来。他不仅担心刘邦派人捉拿他,还想尽早投靠其他诸侯,让满腹才华有用武之地。

再说萧何。他这几日非常繁忙,汉中士兵军官们走了不少,汉国的钱银赋税、户籍账册都压在萧何一人身上。

正当他忙得脚不沾地时,一名士兵前来报告:“丞相!韩信的铺盖不见了!”

萧何听说此事,立刻叫人牵来一匹快马。只见萧何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来到城门前,萧何问道:“你们见到韩信了吗?”

守城士兵有些纳闷,但还是说道:“一个时辰前,韩都尉说您派他出城办事,已经走了。”

萧何一听,暗道:“不好!韩信怕是逃走了!”他来不及交代什么,赶紧对士兵大喊:“开城门!我要出城!”

士兵赶紧打开城门,放萧何追了出去。

出了城门,萧何就沿着官道狂奔而去。他知道:韩信此次出逃,肯定是投靠其他诸侯去了,若他投奔了其他人,汉王称霸天下的愿望就要泡汤!

于是,他沿着巴、蜀古道,一路追出去几十里。

另一边,在汉宫里半睡半醒的刘邦,突然被守城士兵打断了好梦:“不好了!大王!丞相刚才慌张出城,逃走了!”

刘邦一听萧何逃走了,急得从床上跳了起来。他又生气,又伤心,不由喃喃自语:“张良在秦岭离我而去,我失去了左手;如今萧何逃走,我又失去了一只右手。一个人没有了双手,还谈什么称霸天下?”

说着,刘邦从身边拿起一只杯子,用力往墙上砸去。众卫士听到声音跑了上来,只看见刘邦对着一地狼藉独自发怒。

众人不敢靠近,只能留刘邦一人黯然神伤。

萧何当然没有逃走,他沿着古道一路向前,终于发现了韩信的身影。原来,韩信正在路边休息,正好被马不停蹄的萧何追上。

萧何看到韩信,问道:“为何要离开?”

韩信叹了口气,说道:“我不辞辛苦,一路翻山越岭,渡过汉水,追随汉王到汉中,是想帮汉王夺取天下的,而不是来做治粟都尉的。汉王待宝玉如常珠,待贤士如常人,不能重用我,故而离开。”

萧何挽留道:“此言差矣,你留在汉中,还有做大事的希望,我必定全力助你。离开汉王,你放眼望去,还有谁能识得宝玉?项羽吗?你不正是因为项羽不能识人,才从关中逃出,投靠汉王的吗?”

萧何的话恰好说中韩信的痛处,相比其他诸侯,刘邦确实是他最好的选择。如果在刘邦这儿得不到重用,去别的地方更没希望。

韩信说道:“丞相所言甚是,但我留在这里,与去别处无甚区别。汉王一次次拒绝我,我已经心灰意冷,如果我能看到一点希望,也断然不会离开的。”

萧何在沛县时,便十分懂得察言观色之术。他从韩信的颓唐之言中,听出了他并不想离开。因此,萧何需要做的,就是帮韩信坚定留下来的决心。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韩信看到做大将军的希望。

于是,萧何走上前去,双手按着韩信的肩膀,斩钉截铁地告诉韩信:“跟我回去,我会让汉王重用你!如果汉王还是一意孤行,我便与你一同离开!”

韩信大为感动,当即决定与萧何回到南郑。

萧何安顿好韩信后,便立刻来到汉宫觐见刘邦。

萧何一进汉宫,便有人跑去给刘邦道喜:“汉王!丞相回来了!”

刘邦大喜过望,鞋都没穿便跑了出来。他一把抓住萧何的袖子,又是生气又是欣喜地说道:“你为何逃跑?”

萧何还没来得及施礼,便被刘邦劈头盖脸地质问了一句。也难怪刘邦如此激动,萧何与刘邦本就一同从沛县出来的兄弟,二人一向形影不离。

萧何对刘邦解释道:“臣不敢逃跑,而是去追逃跑之人。”

刘邦纳闷道:“你去追谁了?”

“韩信。”

刘邦一听,又是韩信。他立刻说道:“你不要哄骗我,自灞上到南郑,一路上有多少军官逃跑?你一个不追,偏偏去追一个都尉?你肯定是想离开!”

萧何摇摇头说道:“大王,逃跑的那些军官,不过是路边的石头,走了也就走了。韩信官职虽不高,却是美玉。顽石易得,美玉难求啊!如今,唯有淮阴人韩信,能助我们称霸天下!因为韩信不世出,所以您不知道他的经纬之才。我若拿古代名将做比,只有孙武、吴起才能与之相较!韩信乃是无双国士,他若走了,是我们的大损失啊!”

萧何见刘邦有些心动,便乘胜追击道:“大王,您被项羽所欺,贬到这南郑荒蛮地,难道不想有朝一日打败项羽,荣归沛县吗?”

刘邦叹气道:“我当然想!”

萧何又说道:“若您只想留在南郑,做个小诸侯,那身边有郦食其、樊哙等人即可。若您想有朝一日,与项羽一争天下,就必须要用韩信啊!如果大王还思念沛县乡亲,还没忘记天下之志,就要任韩信为大将!有了韩信,项羽小儿不足挂齿啊!”

这一番话说得刘邦大为感慨,他问道:“狐死必首丘。我与项羽必有一战,韩信果真如丞相所言,有如此神通?”

萧何斩钉截铁地点了点头。

刘邦沉吟片刻,道:“我与丞相为手足,手足之情安可断也?既然丞相如此力荐韩信,想必此人定有过人之处。”

萧何闻言大喜。刘邦继续说道:“丞相有言,我当从之。那就让韩信留在军中,做一名将军吧。等他立了大功,不用丞相劝我,我必定会重用他!”

萧何一愣,说道:“大王!当年郦食其来的时候,您一边洗脚,一边摘了儒生的帽子做尿壶,当时我就深觉不妥。若您想称霸天下,就要尊贤用能啊!韩信若不是有天下之大才,我又岂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力荐他?今日,您若不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必不留于此啊!”

刘邦不知道韩信究竟有无真才实学,但丞相萧何如此力荐,也让刘邦动了心。

如今,不用韩信还能用谁呢?用韩信,还有一半赌赢的机会,不用韩信,连这一半的成功率也没有了。想到鸿门宴和分封的耻辱,刘邦一咬牙道:“好!那就听丞相的!”

5.登坛拜将,夙愿已偿

萧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刘邦点了头。

他担心刘邦吊儿郎当的,只是拿此话敷衍。于是,又对刘邦施了一礼,道:“大王,您若真心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就必须答应我三点要求:一、选定良辰吉日,拜韩信为大将军;二、您在拜将前,需要斋戒沐浴,以表尊敬贤士之道;三、拜将时,要建一座坛场,用最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刘邦一一答应。他倒不是多么相信韩信有多高的才华,只是怕萧何离自己而去。刘邦答应得如此痛快,也是奖赏萧何一路以来对自己的扶持。至于韩信,刘邦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兴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邦答应萧何的要求后,连韩信的面都懒得见,只是让萧何告诉韩信一声,做好登坛拜将的准备。

萧何可不管刘邦是不是真心要拜将,他对刘邦匆匆施了一礼,便火急火燎地将这个好消息告知韩信了。

韩信闻言自然是激动不已,多年的夙愿即将达成,又怎能不兴奋激动呢?

他看着奔波劳碌的萧何,心头一热,缓缓下拜。萧何赶紧将韩信扶起,这一刻,二人已经下定决心,共同辅佐汉王刘邦,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汉营里激动的可不止韩信一个人。刘邦建造高坛,准备拜将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在想:“太好了,汉王终于要拜我为大将了。”

于是,将军们各个嘴角含笑。特别是樊哙,他的表情就像自己已经被内定了似的,到处告诉众人大将军非他莫属。郦食其、卢绾等人也是一脸自信,几乎汉营里所有高级官员,都在等着自己万众瞩目、风光无限的一刻。

太仆夏侯婴早就得知消息,此次登坛拜将的主角是韩信。但他看着将军官员们耍宝,也只是笑而不语。此刻,还没到揭开谜底的时候。

登坛拜将当日,汉水畔风和日丽,汉营里开始了阵阵骚动。

汉王和丞相缓缓走来,将士们高声欢呼汉王万岁。其中,最激动的便是樊哙。

他实在是等不及了,若不是身边小厮拉着他,他都要冲到汉王跟前,嬉皮笑脸地跪谢汉王封他为大将军了。

也不怪樊哙如此想。在汉军将领中,唯一有资格当大将军的也就是樊哙。自刘邦反秦以来,樊哙跟随他东征西讨,参加了所有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只有立樊哙当大将军,其他人才不会嫉妒眼红。

樊哙正在接受同僚道贺时,一旁的韩信却静静地站在角落。樊哙瞥见韩信的身影,心中有些嘀咕:“这个韩信,前段时间犯事差点被宰,幸亏太仆夏侯婴保了他,还当上了治粟都尉。今日他来凑热闹,竟然不向我道贺,真是好不懂事。”

吉时已到,萧何站了出来,手里拿着委任状,看了一眼众人。当他看到樊哙兴奋异常的猴急模样时,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治粟都尉,韩信!”

当萧何高声念出那个被选中的名字时,台下顿时一片安静,继而一片哗然。

所有汉营的高级将领都沸腾了,凭什么一个不入流的都尉能做大将军?樊哙当大将军是能服众的,可韩信无寸功却能当上大将军,这让大家如何信服?

刘邦也没在意樊哙吹胡子瞪眼的样子,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今天无论如何,都要给足韩信面子。于是,他笑着拉住韩信的手,二人一同踏上将坛的台阶。

韩信被刘邦握住的手微微颤抖着,在站到将坛的一瞬间,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登上了汉国军界的顶峰。从现在开始,能不能守住这个位置,就要凭自己的本事了!

韩信看向东方,他脑海里出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有亭长夫人,有漂母,有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恶少,也有对自己饱含希望的母亲……

不知道他们得知自己登坛拜将的消息,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韩信此时满腔热忱,他感受着会当凌绝顶的畅快,男儿本色,该当如此!曾经,他哀叹自己时运不济,生不逢时,他感叹未遇伯乐,无人识玉。可如今伯乐就在身边,他执着自己的手,要许给自己一片光明的前程。这是人生快事,怎能不让人激动万分?

拜将坛上,香雾缭绕,铜鼎庄重。太仆夏侯婴双手持弓、矢,按礼制静候于前。韩信已经穿戴好大将军的甲服,他对夏侯婴感激地施了一礼,接过了弓、矢。

此时,汉王与丞相分立韩信两侧,韩信跪在中前。内侍宣读了拜将诏书,并令侍从取来虎符剑印递给汉王。

汉王拿过虎符剑印,转身交到韩信的手中。韩信举着双手,只感觉手中的东西似有千斤重,仿若身在梦境。

不止韩信,刘邦也同样觉得云山雾罩。他与韩信无甚接触,如今却要把汉国的江山托付到韩信手中。

自此之后,天下将变,是非祸福,刘邦自己也不知晓。

台下,樊哙等人还在怒目圆瞪,不甘心地看着台上不卑不亢的韩信。刘邦看着台下将军们满脸都是不服,轻轻叹息了一下。

突然,刘邦厉声对台下诸将说道:“以后,军中大小事务,皆由大将军处置!敢违令者!立斩不饶!”

樊哙小声嘟囔了一句,但众将军都不再有二话:“是——”

6.汉王问对,首建大策

登坛拜将结束了。高坛上的人们笑逐颜开,高坛下的人们吹胡子瞪眼。

刘邦看了一眼坛下众人,突然心生一计:“不如将韩信的能力考核放到现在,此刻众人都在,韩信若有真本事,就让他尽抖出来,也让樊哙等人心服口服,省得来日在我面前聒噪。如果韩信是个酒囊饭袋,那就让樊哙来治治这个韩大将军。”

想到这里,刘邦轻咳了一声,面带微笑,语气温柔地说道:“滕公与丞相多次向我保荐将军,说您有经天纬地之才,实乃国士无双。如今,我被项羽所欺,困在此地不能返乡。我渴望与项羽一战,又自知不如项羽,更缺少大将辅佐。今日得您相助,必能让我夙愿以偿。我虽为汉王,但素来愚钝,还望将军能指点我一二。”

听完刘邦的一番话,韩信立刻明白了,这是汉王给自己出的第一道考题。言下之意便是让自己把本事都亮出来,如果没本事就趁早走人。

汉王此言一出,高坛下的所有人都盯着韩信,想看看他究竟能说出什么话来,值得萧丞相心甘情愿为他奔走。

韩信微微一笑,他一定要在这高坛之上让刘邦折服,让众将军折服。如果今日,刘邦给他打了很低的印象分,那么今后这个大将军之位便是名存实亡。

韩信略微思索一下,对刘邦施了一礼,道:“臣素知,大王早有平定天下之志。臣从项羽处投靠大王,便是看中了大王的鸿鹄之愿。臣愚钝,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王。您想东征图霸天下,您的劲敌除了项羽,还有别人吗?”

刘邦有些不以为然,但嘴上还是温和地说:“将军所言不错,我的敌人,舍项羽其谁呢?”

台下的将军们也纷纷撇嘴,心里暗想:这韩信,就会说些废话。

韩信恍若未觉,继续问道:“那么,臣再斗胆请大王想想,大王认为自己跟项羽之间,在英勇、强悍、精良这三点上,谁更胜一筹呢?”

韩信这个问题刺痛了刘邦。

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刘邦根本比不过项羽。可刘邦却没有发怒,而是依旧乐呵呵地说:“这几点,我都不如项羽。”

听到刘邦这么老实的回答,韩信突然跳起来,对着刘邦深深地拜了下去。这个动作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可韩信却大声给刘邦道贺:“臣恭喜大王!”

刘邦一头雾水地道:“我喜从何来,还请将军赐教。”

韩信含笑说道:“大王自知不如项羽,所以有喜。”

刘邦这下有些生气了,心里不由得埋怨萧何:这找的什么大将军啊!废话连篇也就算了,他还当着众人的面拿我开涮。

再看看坛下,以樊哙为首的将军们都憋着笑,刘邦的心里更加不痛快了。

不过,刘邦就是比项羽的涵养好,他平静地问韩信:“我素来愚钝,还请将军明告于我。”

其实,韩信并非拿刘邦开涮,而是要让他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他在项羽帐前做了这么久的执戟郎,可以说对项羽非常了解。

韩信对刘邦说道:“臣斗胆,大王虽然与项羽相识,但臣久事项羽,比大王要了解项羽得多。还请您听臣细分楚汉王者的优劣。”

刘邦点点头:“将军请讲,我愿闻其详。”

韩信侃侃说道:“项羽此人非常勇猛,就算有千军万马拦住他,只要他高喝一声,千军万马也会被他吓退。可是,他不能重用贤能,再勇猛也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仁慈,他的士兵生病,他会流下同情的眼泪,甚至把自己的饭食分给士兵。可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他便舍不得将官爵分封给有功之臣,甚至在不得不封官时,他也舍不得将官印交出。只因制作官印的是块上好的玉石,他便抱着官印不撒手,连棱角都被他磨损了,还是舍不得送出。可见项羽的仁慈,不过是妇人之仁罢了。”

众人听完韩信的分析纷纷点头,刘邦更是满脸笑容,不住地颔首。他一边微笑一边暗想:“没想到韩信竟然有如此见识,幸亏此人归了我,如果当时项羽重用韩信,今日还有我等的生路吗?”

刘邦早听张良说过。那日鸿门宴后,项羽拿着自己送的玉璧把玩良久,舍不得放下。今日,韩信把细节一一暴露,也让刘邦开了眼界,对项羽有了更深的了解。

韩信见自己一番话令刘邦动容,赶紧趁热打铁说:“项羽虽然称霸天下,但已尽失天下民心。当年楚怀王下令,您与项羽谁先进入关中,就封谁做关中之王。可项羽不但将先入关中的您赶到巴、蜀之地,还屠杀了咸阳城的军民。分封十八路诸侯时,他将心腹分到好地方,却把其他诸侯分到偏僻之地,褫夺实权。就连楚怀王也被迁到了郴州。项羽打仗十分凶残,凡是他攻打过的地方,百姓都会被他屠杀殆尽。那些归顺他的人,也只是惧怕他的凶狠,并非真心忠诚。由此可见,强大的项羽很容易变得弱小!”

在座众人都被韩信的言论震惊了,也被韩信的高见折服了。

韩信对刘邦施礼,道:“大王,您如果能反项羽之道而行之,那天下尽归大王之手。”

刘邦赶紧请教道:“请将军明示,我应当如何做呢?”

韩信说道:“大王若将天下壮士尽皆重用,这些壮士便会挥师北上、东进,哪个诸侯都抵挡不住;攻下城池,大王需要将它们分封给有功之人,让功臣心服;项羽手下士兵都是楚国人,他们虽在北方,心却在东方,让您的正义之师攻打一群思乡士兵,必定会一击取胜!”

刘邦赶紧点头称是,这回,他可算彻底服了韩信了。他对韩信说道:“将军所言令我茅塞顿开,我真是后悔,没能早日重用将军!将军,若我想挥师北上,平定关中,又该如何做呢?”

韩信赶紧说道:“当时,项羽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个秦国旧将分封到关中。章邯是秦国名将,却欺骗将士投降了项羽。项羽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国士兵,却免了这三个人的死罪,三秦百姓对这三个叛徒恨之入骨。您入关中时,与老百姓们约法三章,老百姓都十分感念您的大恩,都想奉您做关中王。因此,我们不必与他们打仗,只往城里发一篇檄文,关中地区就是您的了。”

刘邦听了韩信妙论,心里大为高兴。他握着韩信的手,说道:“我真后悔,今日才重用将军!若能早日用您,想必我今日已平定三秦了!”

看着刘邦欣喜的神色,看着萧何欣慰的眼神,看着坛下众人叹服的表情。韩信知道,自己扬威之日就要到了!

同类推荐
  • 楚汉争霸启示录

    楚汉争霸启示录

    决战垓下前,刘邦逢项羽必败,至少有四次,刘邦险成项羽刀下之鬼:公元前206年,鸿门宴,项羽已经把刀架在刘邦脖子上,却因一念之差,被刘邦借如厕遁走;公元前205年四月,彭城外,五十六万汉军一夜之间被项羽三万人马全歼,刘邦在风沙掩护下才侥幸脱险;公元前204年六月,荥阳城下,刘邦与部下换装后才艰难突出项羽重围,死里逃生。同年六月,刘邦在成皋又被项羽围困,陷入绝境,被迫抛下部队,孤身逃过黄河。直到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终于在垓下等来了唯一一次机会,他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没有留给项羽任何机会,最终逼得霸王自刎乌江。
  • 三国主公

    三国主公

    蓝浩,一名高中生,在高中生活中热爱历史,看蓝浩在穿越回汉末时期会发生什么呢?
  • 回到明末当屠夫

    回到明末当屠夫

    明朝末年,大厦将倾。在满清黑暗统治到来之前,一个牢头被迫站出来,高举义旗。贪赃枉法者,杀!通敌卖国者,杀!鱼肉百姓者,杀!临阵不前者,杀!后金人凡身高及马鞭者,一律杀无赦!我是屠夫的儿子,不光能杀猪,还能杀人!PS:感情线,争霸线交织,看不惯作者君的,请大嘴巴抽死我
  • 隋唐大猛士

    隋唐大猛士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
  • 他改变了罗马

    他改变了罗马

    “我这一生呐,也就干了三件事。”老朽的皇帝瘫坐在布拉赫奈宫黄金的御座上,对着下方年轻幼稚的儿孙们传授着人生的经验:“第一件事就是驱逐了篡位者,恢复了罗马的正统;”他枯瘦的双臂在空中斩钉截铁地挥舞着:“只有坚持科穆宁的绝对领导,罗马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啜了一口来自东方的茶汤之后,睿智的长者继续谆谆而谈:“第二件事,就是修复了五大牧首区,证明了罗马主教的西方那一套是错误的,是不得人心的!第三件事,便是抵挡了蒙古天灾的入侵。还有什么,那就是‘宗教一律不得干政’,这个和教会的命运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三件事,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说毕,皇帝抬头,深邃的眼神好似在仰望星空。
热门推荐
  • 唐语林

    唐语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毒后不好惹

    毒后不好惹

    眼见男朋友与其他人翻云覆雨,悲痛转身,却一朝穿越成为当朝皇后。过往的画面历历在目,高高在上的人…..原本深情已掷的君,将她打入冷月宫,受尽了屈辱!当她昂首挺胸地从冷月宫跨出,一切都已经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们好,师兄

    你们好,师兄

    她,实力超群,面临千军万马临危不惧;她,样貌倾城,妖艳的彼岸花在她面前失尽颜色;她,身份特殊,一半魔王血统使她和魔界产生共鸣……可是,她生活简直不能自理,对感情一窍不通,脸盲症重度患者……但,人家有师兄啊!“大师兄,我练介卡住了。”“我陪你练!”“二师兄,我想吃棒棒糖。”“走,我给你买!”“三师兄,怎么给仙树浇水?”“我去浇吧!”“四师兄,我想出去玩。”“乖,想去水族馆还是游乐园?”师兄在手!天下不愁!
  • 风影定

    风影定

    陈影的人生目标就是:吃好喝好,房子银子。如果再有几个追求者,长得有那么几分姿色就更好了!林风眠:谁敢,杀谁!陈影:不要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显得很粗鲁。林风眠:你给我过来,我让你看看什么叫粗鲁! 陈影:……
  • 罪与裁之王

    罪与裁之王

    强者之路,可有坦途?这是属于他的成王之路,而这条路,注定孤独。待王诞生之际,冠你以王者之名,宿命之战即将开启。大千位面暗流涌动,成王的少年该何去何从?究竟是因罪而生,还是注定被圣裁决?故事马上揭晓。
  • 拯救星星

    拯救星星

    生活就像一艘巨大的轮船,船上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上了不一样的船,所以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并非每艘轮船都是歌舞升平的,正如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喜笑颜开的。我坚信每个人都是茫茫天际边的一颗星星,散在众多星辰当中有着属于自己的苦难与难挨,但星星就是星星,无论在何时何地,星光是不会减弱的,汇聚成一片夜蓝色海洋的星辰,而你是我最想守护的那一颗,当你从流星群中偷偷跑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想要拯救这一颗星星。
  • 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

    热映电影《霍比特人》原著小说同步首发!《魔戒》序曲,史诗巨著!《霍比特人》自1937年首次出版已被翻译成64种语言,销售超过1亿册,成为伟大的现代经典。17年后,续作《魔戒》出版。
  • 武神毅

    武神毅

    天才林毅意外变废材,最后却走上强者之路,一路坎坷,一路威风。替父报仇,斩魔兽,灭仇家。“谁说经脉尽废就不能成为强者,再怎么说,俺也是有奇遇的人,哈哈”
  • 天价黑客妻

    天价黑客妻

    她是各国忌惮而又渴求的黑客,他是军区年少有为的将军。那漫不经心的一眼,如网,如绳,将两人牢牢缚住,无法挣脱。…………………………………………她是他的青梅,他是她的竹马。她曾天真烂漫,如今冷寂无情;他曾笑容温润,如今犀利如刀。他也是她的劫,她以为她忘曾经的一切,可他永远提醒着她的这条命是如何得来的。她躲避,想逃离,却始终逃不过命运给她开的玩笑。命运如顽童,当往事真相大白之时,两人却也走向陌路。…………………………………………………“我曾爱过你,包括现在,但是,从今天开始,我要戒去我对你的爱,因为我不会把心放在一个连家人都不在意的女人身上!”“求之不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