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500000006

第6章 精巧机变 (5)

现在,一般理解为相当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部。这个说法很流行。这么理解似乎也没有错,但是很不全面,甚至可能会造成误解。而依我看,都察院,就其职能、权责、运作方式上看,近似于现代民主国家的国会!除了非选举产生这一点以外!

都察院的主体由御史组成。御史,就是我们所说的言官。

言官,有言责而不负实际行政责任,有些现代国家国会议员的味道。比如言官对国政实施全面的监督,对执政者的政策措施、高级干部的言谈举止,都要加以监督;可以对政府首脑和大大小小的干部公开弹劾(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部长们的弹劾经常发生),而且是风闻而奏,就是说,弹劾的对或错都不承担责任(即相当于现代国家议员的言论免责权);他们也应该对最高领导人(皇帝或者代替皇帝行使权力的人)的言行提出规劝、抗议(经常发生),正常情况下,对任命高级干部也非常有发言权,直接参与投票。他们还有现代国家媒体的某些功能,当时所谓舆论,主要就是他们这些言官的主流看法。可以说,言官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很大的。值得肯定的是,当时还规定了权力和责任的对等。就是说,国家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们没有发现或者不提出纠弹,要被问责(经常发生)。

这是按照儒家的思想设计的一套制约体制,目的是防止任何人包括最高领导人的独裁专断。

从地位、职能上看,我认为言官更接现代国家的“议员”。实际上我国最早翻译议员这个词,用的是“议郎”,而言官,在历史上,就曾经叫作议郎。

事实上,孙中山在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研究后,对监察官即言官很重视,认为值得借鉴,他把西方的三权分立改造为五权分立,其中的监察权就是从国会中的立法权分离出来的;监察院也具有国会的性质,而监察委员和立法委员都可以称为国会议员。

所以,把言官或者说监察官,称为“议员”更贴近些,至少比把他们比作现在的纪律检查、监察干部,要贴近得多!

正因如此,我说,都察院更具有现代民主国家国会的性质,而言官,就具有议员的性质。

顺便再说一句,言官虽然多是七品,但是口含天宪,在首都监督中央高级干部,到地方就是代表中央。一个七品言官,摇身一变就可能成为省里的“一把手”。所以,每当进士“大选”,第一选择,就是当言官,而不愿意去地方当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市长兼法院院长的知府!

赵贞吉兼任都察院的“一把手”,相当于“议长”了。也就是说,话语权基本上就掌握在这位老干部手里了。

既然赵贞吉要“舍身任事”,那么,一年来,内阁里基本上是张居正说了算的局面就难以维系了。

果然,决定军国大事,张居正的发言权无形中就被剥夺了。有一次,内阁研究军事将领的调动,张居正认为非常不合适,绝对不应该那么做。可是,他说了不算,只能写信给朋友做些解释、发发牢骚而已,并顺便说清楚,如此愚蠢的决定,是不会出自他张居正的。

权力大大缩水还不算,赵贞吉这个老干部,根本就看不起张居正!

内阁研究工作,张居正一发言,如果不符合赵贞吉的胃口,他动不动就会说:“切!这哪里是你这个年轻人所能晓得的!?”

平时同僚间适当进行交流,谈论学问上、意识形态上的事,赵老兄更是不客气,很轻蔑地说:“切,浅学!夸夸其谈谁都会,可是,你懂什么呢?!我看你也就是懂点韩非子那点邪说罢了!”

对一个自视甚高、自认为满腹经纶的堂堂高级领导干部来说,老干部赵贞吉的话和他说话的态度,简直就是轻蔑乃至侮辱了。这是张居正从来就没有遇到过的。

从张居正进入官场以来,最有名的大佬,也就是严嵩、徐阶和高拱了。这三个人,都对张居正非常器重,无不高看一眼。

可是这位赵兄,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一头瘪蒜,居然如此对待他,张居正实在难以忍受啊!这一时期的张居正,很苦闷呐!

一向深有城府、自称不能轻易和别人说心里话的张居正,也忍不住给一些人写信,发起了牢骚。诸如“人心叵测,时事艰难”啦,“茹苦而不以告人”啦等等,用专家韦先生的话说,前所未有的挫折感,使得张居正颇是沮丧。

怎么办?束手无策,任凭别人骑在脖子上撒尿吗?这不是张居正的性格。

实际上,张居正连一个月也没有忍受,就采取行动了。

是不是拍案而起,和赵贞吉针尖对麦芒干了一场?不是的。

估算一下实力,张居正恐怕未必能够有必胜的把握吧?要知道,按照常规的斗法,高级领导干部间交锋,充当主力军和先锋队的,都是“议员”,而他的对手,那头突然冒出来的瘪蒜,兼任着“议长”啊!

况且,真的这样干起来,在张居正看来,也未免太大众化、太小儿科了吧?这,同样不符合张居正的性格!

那是不是引退呢?惹不起,咱躲还不行吗?这是当时官场中人遇到难题时常常采取的以退为进的策略。

可以肯定,张居正有过这样的念头。他在给别人的信里明确表达过,说现在实在受不了啦,“惟当引去”!但是,估计,这也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轻而易举不战而降,那能是他张居正的风格吗?

那会是什么策略?连环计是也!

当然,张居正也可能犹豫过,反复斟酌过。算来算去,还是这个计策最好!

那就是,积极斡旋,把下野两年的高拱请回来!或许有人会问:这是什么连环计啊?我告诉诸位,请回高拱,一举三得!

首先,证明张居正是个言而有信的君子,有利于巩固他和高拱之间的友谊。张居正曾经对高拱表白过,时机成熟时,要替他转圜,请他回来。现在,自己采取实际行动了,够朋友吧?尽管,张居正未必真的相信友谊,但是顺水推舟又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高拱一回来,必然会和赵贞吉发生冲突,不冲突也得冲突——有他张居正在暗地里做手脚,不怕他们不冲突,张居正有这个把握。一旦冲突起来,胜算的,绝对不会是那头瘪蒜!

最后,高拱一回来,李春芳的首相位置就算到头了。先让高拱出面,干掉这位老好人再说!

这些,不是我主观分析出来的,是有充分根据的。与张居正同时代的有心人,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沈德符,还有一个叫于慎行的等等,这些几乎与张居正同时代且谙熟内幕的人,几乎异口同声都这么说了。《明史·张居正传》也是这么记载的。

明史专家韦先生根据历代前辈提供的史料证据,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居正此一连环计算,是将高拱抬出来,并推到第一线,用以压制赵贞吉,俟机接代李春芳首相的权位,为高张携手执政铺平道路。”

那么,既然一举多得,为什么还说张居正会犹豫呢?

因为,张居正实际上未必想让高拱回来。他内心真实想法是自己急于当国执政,怎么可能会把一个强势人物请出来压在他的头上呢?连恩师徐阶,张居正也没有因为重于丘山的恩情,就手下留情,何况是友情呢?在张居正的心目中,所谓友情,是不是真实存在,即使存在,会不会长久?都是疑问!这是我的推论。反证就是:如果张居正真想让高拱回来,徐阶下台一年多了,为什么此前他不积极斡旋请高拱回来,而只是迫不及待地谋划自己“更上一层楼”呢?

既然内心不情愿,那么张居正为什么还想出这样一个连环计呢?以我的判断,还不仅仅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考量这么简单。张居正一定反复算计过了,即使他不主动斡旋,高拱也必然会回来的!

最最关键的因素是,当今的最高领导人,对高拱的感情太深了,他是实在没有办法才不得不同意高拱下野的。高拱回家的时候,隆庆皇帝给他很高的礼遇,还专门派人护送,恋恋不舍极矣!自从高拱走了以后,这位天天想着美人儿的最高领导人,就像思念某个不能相见的美人儿一样,思念高拱不止!

据知情人于慎行的记载,当时隆庆皇帝同意高拱下野,实在是迫不得已,高拱一连递交了十二次辞呈,才“不得已策罢之”!另据和张居正几乎同时代、被誉为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之一的郭正域的说法,高拱被徐阶逼下台卷铺盖回新郑老家以后,“上思公不置”!

张居正位在中枢,又曾经担任过隆庆皇帝的老师,对这个弟子兼上峰,他必是了如指掌的。这些情况,张居正不可能不清楚。

既然如此,那这位最高领导人在和美人儿厮混的间歇,突然想起要召高拱回来,就是很正常的了。这样的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

而且,这样的事,确实是不断发生。就说张居正曾经经历的嘉靖朝,被夏言取代的张首相,四次进出内阁;夏言也是在内阁四起四落。严嵩也曾经坐上内阁第一把交椅不久,又让了出来,后来才又重新坐上去的。部长们中间,这样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了。

所以,高拱复出,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很可能,张居正也还估算过,退一万步讲,即使自己不想请高拱回来,也还是轮不到他张居正坐内阁的第一把交椅!因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似乎没有这样的打算。

可以有把握地说,在隆庆皇帝的心目中,张居正似乎只是一个副手、配角的料,他对他并不看好。所以,尽管张居正违心讨好他,还是不能改变这位皇帝大人对张居正的角色定位。

对此,以张居正的明察聪慧,他不可能感觉不到。这样估算下来,请高拱回来,绝对是上上策了!

于是,张居正又出手了。他找到自己在裕王府的时候就结交到的“朋友”、当今皇帝身边的太监李芳,请他在皇帝面前为高拱说话。估计,张居正会把怎么和皇帝说,都想好了,让李芳鹦鹉学舌就行了。

或许有人会问,张居正是近臣,他直接找皇帝说不就行了,何必还这么麻烦呢?

是啊。张居正直接找皇帝说,也能找,而且一定也能够办成。可是,张居正不会这么做。那不是他的风格。

想想看,如果张居正直接出面,朝野很快就都会知道。那么,徐阶和徐阶的门生故旧怎么想?内阁里现有的另外几个人怎么想?张居正才不会干这种傻事!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别忘记了,这是张居正的准则!

而要想风险小,最好是不直接出头露面,隐身幕后,进退两便。况且,即使他张居正不直接出面,那也不等于说高拱本人就不知道是他在斡旋,他的功劳是不会被抹杀的。

那么,张居正都会教李芳些什么呢?

以我的推断,可能最关键的是说,万岁爷,您不是天天在思念高老先生吗?这事,我得跟您说道说道了。最近,我听说,当时赶高老先生下台,大部分人也是碍于徐阶徐老先生的面子,随大流而已,后来很多人觉得徐阶徐老先生那样对高老先生,实在过分了。现在徐老先生已经下野一年多了,让高老先生回来,不会有什么阻力了,就赶快让高老先生回来吧,只要高老先生一回来,把天下交给他去治理,万岁爷不就高枕无忧了吗?!

请高拱回来?这绝对是隆庆皇帝正求之不得的事,相当于正打瞌睡有人递过来个枕头,能不痛快答应吗?他不仅答应召高拱回来复职,还给了高拱一个意外的惊喜!

是啊,国家的事交给高拱,那他这个最高领导人,天天抱美人儿,也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怎么交呢?现在李春芳是首相,总不能无缘无故免了他吧?事都是人来办的,管人的事交给高拱,那就等于把一切都交给高拱了。于是,这位一向以庸碌无为、胆小怕事著称的隆庆皇帝,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召高拱任内阁次辅兼吏部尚书!

隆庆三年底,在赵贞吉进入内阁三个月之后,高拱就回到了离别两年多的首都,愉快上任了!

在那个时代,沟通协调、办文传递,还要走各种程序,慢着呢!可是,算一算就知道了:从赵贞吉入阁到高拱复职到位,才三个来月啊!可见,张居正的动作是很快的。

显然,赵贞吉一加入内阁,张居正感到不对劲儿,就立即开始出手了。所以,我判断,张居正对赵贞吉的容忍,不超过一个月!

由此可见,张居正这个人,对别人的容忍度不高。一旦他感到心里不舒服,前程受阻挠,那就会立即采取行动!而张居正的行动,又都是在幕后进行的,凡是有权谋用术之嫌的事情,他从不直接出头露面去做。

这,就是张居正的过人之处。

那么,随着高拱的复出,就到了检验一下张居正的一石三鸟之计是不是能够圆满成功的时候了。

当然,高拱复出,张居正就赢了一回,在高拱看来,张居正确实是言而有信的君子,够朋友!这只鸟,已经收入囊中。

现在,要看看另外两只鸟,是不是能够击中了!

技高一筹拿朋友兼上司当枪使

随着高拱复出,情况复杂化了。

最重要的,是内阁的人事安排发生了变化。此前的李春芳、陈以勤、赵贞吉、张居正四人内阁,一下子变成了李春芳、高拱、陈以勤、赵贞吉、张居正、殷世儋六人内阁。

同类推荐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这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之地的“黑暗大陆”,面对异教文化、从林猛兽的强势围攻,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探险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之兴味盎然不忍释手。除了险象丛生的惊奇之旅外,非洲的山川河流之美,动物植物之奇,风土人情之最,莫不跃然纸上,作者娓娓道来,令人感动莫名。本书配有多幅珍贵的图片、插画与地图,更助人享受身临其境的阅读印象。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乌鸦修仙传

    乌鸦修仙传

    不过只是一只乌鸦,连灵兽都算不上,还妄想什么修仙
  • 嫡女倾城世无双

    嫡女倾城世无双

    一纸诏书,一场赐婚。一个是空有美貌的草包千金,一个是毁容残疾的废物王爷,世人皆称:绝配!喜帕之下,她手握红绸,浅笑吟吟,历经生死她只愿将仇人一一踩在脚下。———他是我夫君,欺他就是欺他,害他就是害我,若人害我,我必出之。———本王的王妃,就是杀人放火也有本王为她善后。她若是伤一根头发,本王比较你以满门陪葬。
  • 小吐槽

    小吐槽

    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吐槽及丢人丢到姥姥家的尴尬瞬间
  • 云峰法师

    云峰法师

    四岁的王诩因为一场意外与家人失散,长大后只身闯荡大都市,寻找着属于他的那份使命。
  •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本书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
  • 毒后在上,朕在下

    毒后在上,朕在下

    毒后,没错,她便是穿越而来擅毒的杀手,却成为冷宫皇后。为何拥兵自重的七王爷会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何绝美天下的护龙殿殿下不爱权势爱美人?为何身为皇帝的他亦想不择手段留住她?她一代毒后,岂是他们想要就能要的!
  • 吾乃凰王:恃宠不傲娇

    吾乃凰王:恃宠不傲娇

    上古女娲用五彩石补天,五彩石的精气形成五颗灵珠,原本五颗灵珠都归仙界保管。然,天地动荡,五颗灵珠失落与四界不见踪迹,传说四颗颗灵珠分别遗落在了人界、妖界、魔界、冥界,处于中心的一颗灵珠却不知所踪。又有说灵珠强大无比,任何人只要集齐五颗灵珠就可以主宰天地。无主大陆,人界,淳于国大公主(封号凰玲公主)原本是淳于国国主的继承人,奈何前国主被同父异母的弟弟所背叛,最终含恨而死。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政府雇佣军,一场车祸竟使她重生到一个古代少女淳于云朵身上。父母被杀,弟弟勾结党派背叛逆国,就连未婚夫唐门公子唐七都娶另娶他人。国家被窃之恨,杀父之仇。且看她如何开启复国杀敌之路。
  • 离叶断千殇

    离叶断千殇

    儿时不过短暂的相遇,却让花离叶记了十几年,他说过,他会回来的。而突然降临的男神段千殇对花离叶一往情深。且看花离叶会不忘初心,还是会珍惜眼前。……反正跟我没关系
  • 未曾执念奈何情深

    未曾执念奈何情深

    第三次见面,他以合作为由让她签下婚姻协议,顺便还把证给领了。同时还约法三章,互不干涉,互不打扰,遇见也只当路人。记住,我们只是合作关系。她做到了,而他,破坏她的相亲,搅乱她的约会,还向世界宣布他们两人的关系。气得她跑去公司找他理论,他却笑着说,夫人,我们回家慢慢聊。“我靠,原来你比我小啊!感情我嫁了个弟弟——”“萧太太,从今天起,我是你老公——”“我要离婚——”“不急,再等等,房屋产权为七十年,若在这七十年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再离婚也不迟——”“……”
  • 星硝

    星硝

    变形金刚--我很想你......--你愿意,接受这样的我吗?经历过失去的人往往来不及懂得珍惜,只会习惯悲凉。那年,你闭上了光镜,连同我的火种,一并带离这个世界。我守护得了众生,守护得了理想,却偏偏,守护不了你。连给你躯体以安息之地的能力都没有。第一次,我觉得自己太过渺小......唯愿来生,你的世界里,哪怕没有我,也要有无穷无尽的幸福。你守护了众生,守护了一切,总是无所不能。而我,却想做那个可以守护你的人。不论余生,还是来生,我的世界里,一定要拥有你,因为你,就是我无穷无尽的幸福。官方书友QQ群:74925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