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5700000004

第4章 中国文化中国人 (1)

看不懂的中国人

日本学者松本一男在其著作《中国人与日本人》里概括中国人的特性为:不可理解的国民。此话若说与西洋人,估计能引起他们的同感,因为凡是与中国人打过交道的洋人都多多少少地产生过这样的疑惑:中国人,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老实说,想用简单的语言把中国人概括全面,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普通人不行,学者也不一定行。从明清前来中国的传教士,到中国学者,如严复、林语堂、鲁迅、柏杨、金紫千等,都著文著书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剖析过中国人,先把书目列给大家:

松本一男《中国人与日本人》

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林语堂《吾国吾民》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金紫千《中华文化之魂——研究中国人》

另外告诉同学们,柏杨一本《丑陋的中国人》,曾经惹恼诸多爱国小青年。所以,另请大家看一下日本的地球物理学家高桥敷所著的《丑陋的日本人》,有学者认为,中日同文同种,不管此观点对否,不妨把丑陋的日本人做咱一个参照系。

列完参考书,话题打回。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理解,我认为那是他们头脑太简单。或者说,他们的文化太简单了。中国人所谓的不可理解,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复杂所决定的。李泽厚曰:人是文化的积淀!金紫千曰:人是文化的灵魂!我说:人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复杂丰富,决定了中国人民的不简单!

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关于“三教”,据记载此说起于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和尚书令阚泽谈话中所提到的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三教九流成了贬义词,泛指江湖上各种职业。九流也被人分作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再加上某些学术流派的失传,所以现在学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定位为三方五家。三方是儒、道、释,五家为儒教、宗法传统、道家、道教、佛教。当然,还有用九流这个概念的,比如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综称为十家九流,这十家是儒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

总之啊,这么一列举,可看出,咱们的家当还真不少。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家底,咱们的国人当然不简单了,随便一个中国老太太,哪怕她大字儿不识一个,但是她身上的文化色彩也是五光十色的,老外看得五迷三道地晃眼儿。

举例证明,一个妇人嫁人嫁得不对了,老挨丈夫打,她谁也不埋怨,就怨自己命不好——我命苦啊。儿子没养活,夭折了,她会自我安慰曰:天意啊!天命是谁的思想?孔家老二的。孔二的天命论大家可能都知道,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这时候,你能看出这女人信儒。可是一旦儿子长大,娶了媳妇忘了娘,或者游手好闲赌博吸大烟什么的,老太太会拍着膝盖哭诉:报应啊,老天爷,我作了什么孽了,给我这么一个不孝子(或曰败家子),这时候,老太太她好像又信佛了。可是你看她桌子上供的牌位,分明又是“太上老君在此”!太上老君是谁?道家创始人老子是也,因为跟唐家李氏王朝同姓,所以难免开后门之嫌疑,被李家封了个“玄元皇帝”,道教徒称他为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周宁也说,中国人同时信三教:尊孔祭祖、炼丹修真、烧香拜佛。问题是,有的中国人不只信这么三教,他跟吃火锅似的,逮什么都往里头煮,所以,他到底信仰什么,他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呢,害得老外不得不跟着中国的歌星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相形之下,还是中国学人能看个八九不离十。比如林语堂,他认为儒道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的士大夫一般是外儒内道,儒是入世的,积极的,道是出世的,消极的。奇怪的是,这么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恰好完美无缺地和平共处于中国人身上,而且有时候还分段体现,比如当官时,他就是儒;贬官时,他就是道了,比如苏东坡。以至于现在的人给自己定座右铭,还是儒道各半,叫作:以出世的态度干入世的事业。也就是说,干事的目的是儒,干事时的态度则是道。或者说,成功了就是儒,失败了就又变做道,总之,像变戏法似的,怪不得人家洋人眼花,却原来是咱们心花,玩的手法也花。

中国人不可理解,还有一个原因。有学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早熟的哲学。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中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梁认为中国学术早熟,不注重解决第一类学术问题,却直奔第二类第三类学术。比如儒学,便是中国最早的人际关系社会学。尼采那疯子把中国的儒骂作中国把戏,骂作庸俗的世俗哲学,估计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因为欧美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注重人本身,关注的是个人自由,至于人与人的关系却被完全忽略,直到后工业化时代,美国才出现个卡耐基,教人《如何推销你自己》,咱看着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的入园手册。如果说儒是第二类学术,那么中国的道则是介于第二类与第三类的学术。既调节人际关系,又调节人本身,至于佛,则完全是第三类学术了。

那么学术早熟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呢?第一,导致中国不重科技的传统;第二,导致国人提前看透人生。庄子认为人生如梦,可尼采那疯子说:人生即使是一场梦,也要做得有滋有味!相形之下,中国人视生如死,视死如归,生不如死,死即是生,颠颠倒倒,令人哭笑不得。单说庄子,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这且不说他,等他自己要死了,弟子欲厚葬他,他说,不可,别葬我,随便扔个地方吧。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葬品,多好!弟子曰:怕乌鸢吃尸。庄子回曰:在上乌鸢吃,在下蝼蚁食,夺彼而与此,不太偏心了吗?壮哉庄子,只可惜中国远古时就出产这么聪明绝顶的人,似乎不能完全视作幸事吧?

早熟的学术,带出的是早熟的国人。一代比一代聪明,一代一代地把早熟进行到底,儒家的中庸,被玩成了抹稀泥的首鼠两端的滑头哲学,道家的超世,被玩成了明哲保身的缩头乌龟哲学,老是老滑头,小是小滑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知识分子如此,当官的更如此,否则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也不会出现“不战不和不降不逃不死”的两广总督叶名琛那样的老不死的不字主义的官僚来。至于老百姓,虽然识字不多,可是却不傻,也知道:吃饱点儿,穿破点儿,见了当官的走慢点儿,拐过弯去跑快点儿。中国人如此早熟,那晚熟的半生不熟的老外当然看不懂咱了,累死他们!

农业经济与中国人

中国的经济基础是深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它对国民性格的养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缺乏公德意识

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方式,导致国人先天没有合作意识,发展到现在,是中国人私德良好,公德没有,有人写文章概括为《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自家的小院里那是经营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可是一到公众场合,就不行了。在中国人家里,对待客人那是热情又大方,可是站站牌下等公共汽车,挤起座位来,同样是热情不客气。看梁漱溟先生的回忆,有一个细节特别有趣,先生八岁时八国联军进北京,美国大兵进他家搜查,最后临走时吵吵了一句:大门口太脏了,要天天打扫!看到这里,不由得哑然失笑,中国人只扫自己的门前雪,看来不假矣。总之,小农式的你挑水来我浇园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直接导致国人先天缺少合作意识,没有利他主义,社会公德自然不怎么样了。延伸到现在,表现为,假冒伪劣盛行,整个社会似乎普遍缺少诚信。商业中需要的游戏规则,在小农意识面前没有立足之地。前些年我们的高考作文题是“呼唤诚信”,用意是良好的,中国孩子一个也不傻,一看就知道出题者的意图,明白自己应该选择什么,结果,呼唤出来的仍然是假诚信。出现这样的效果,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一句话,诚信的建立,我们尚在路上。

中国人先天缺少开发精神,他们始终恪守勤俭持家的理想。

【二】保守精神

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两眼向下,土里刨食的耕作方式,又导致了国人的保守精神。小时候闲来无事的时候,我经常坐墙根儿观看家里的母鸡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它在石榴树底下刨啊刨啊,下面什么都没了,还刨,直刨得我替它着急,一颗石子扔过去,惊得它逃窜不已。十分钟以后,你会发现它又回来了,还刨那个地方。长大后,我老是考虑,中国人的农业耕作是不是与鸡的生存方式有着相通的方面?保守,则决定了国人先天缺少开发精神,缺少探险与浪漫。土里刨食,衣食之来源,命之所系,又决定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浓厚感情,背井离乡不过是灾荒年间无可奈何的选择,安居乐业,叶落归根才是国人的理想生活和最终宿命。如今,如果不是农业早已成了没有剩余价值的产业,老百姓也不会浩浩荡荡地出门打工的,因为心里头,他们仍然恪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理想。

同类推荐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本书是百家讲坛和钱文忠继《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等项目合作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重点作品。钱文忠以《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欧洲:博物馆传奇

    欧洲:博物馆传奇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中国圣贤启示录

    中国圣贤启示录

    20世纪初期,由于一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译出版,德国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布莱希特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接触中国古典文化的。流亡期间,布莱希特阅读了儒家、道家的部分经典著作,开始效仿中国古典哲学笔法,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陆续撰写了一系列小故事,假托老子、墨子之名,反映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是《中国圣贤启示录》,或名《易经故事》。本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热门推荐
  • 时光正正好

    时光正正好

    我们都没错,只是遇到的时间不太对。两个小朋友从懵懂到成熟的爱情
  • 御血战王

    御血战王

    死人堆里醒来的王拓,却遭遇莫名的追杀;混乱的往事,让他的身份成谜,极佳的天资,又将他推到了敌对的力场,天下之大,竟无立身之地!既如此,那便拼搏,努力,打破限制,追寻真相,不管面对怎样的强敌困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无愧我心即可!
  • 超级传媒大亨

    超级传媒大亨

    出版网络小说,掀起一个个销售狂潮;做杂志,销量遥遥领先;创办小说网站,一统网文江湖;丁中浩重生到了一个出版社的社长身上,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学产业帝国,开启他传媒大亨的道路。
  • 虫破星空

    虫破星空

    虫的信念:生存,繁殖,进化。白云飞作为虫的主宰,就必须带领虫族完成这种信念。群号,虫巢:169914777
  • TFBoys之永不离弃

    TFBoys之永不离弃

    TFBoys&ShiningGirls:我们永不离弃!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 无限世界之修成太虚

    无限世界之修成太虚

    虚无的霸者,太虚陨落,却不想其还留了一手,“你是我的继承者,我把我的力量给你,记住以后给我报仇”萧天,宅男一枚,却走了几辈子的大运获得系统,接受太虚传承称霸二次元,笑傲苍穹,鬼畜......咳咳,反正就是牛逼......本书是一本主要以综漫喂主体的小说。——————————————————本书纯属瞎扯,如有雷同,不是巧合就是见鬼了-_-|||
  • 给舔狗的回信

    给舔狗的回信

    这是两人间的故事,但只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上云归处

    海上云归处

    情感是永恒的主题,这是部职场都市小说,没有修行与穿越,只想把最真的爱情、友情都展现,有人爱的痴狂,有人爱的懦弱,有人爱的慌张,人性在利益的博弈里慢慢显现,学会生存学会斗争,寻寻觅觅良人,回首已是怅然,心火只会在夜深人静时燃烧。归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