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9900000012

第12章 少年的我(5)

鸿鹄满志

1961年的秋天,天气似乎又晴朗了些,政治的风云也平静了些。

积极进取是唯有人才有的目标,上帝没有,动物也没有。轰轰烈烈的3年、多灾多难的3年、忍饥挨饿的3年,就这样过去了。在这3年里,作为学生,我们学也过来了,不学也过来了,不管成绩合格不合格,我们都初中毕业了。拿到毕业证的一刹那,我的思绪里充满了悔恨、惋惜、焦虑、惆怅:荒芜了3年的黄金时光,我下一步该如何前进?苦难明大道,饥饿知饭香。这时候,我愈加懂得读书学知识的重要性。学,我是一定要上的,但是,前面存在着道道难关,我应如何选择,又如何跨过呢?在1958年大吹共产风、大办教育时,突击创办了很多民中,1961年时,全县仅初中毕业生就有1000多人。而经过这3年的天灾人祸,国民经济却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一年,国家要调整、巩固,教育也不例外,所以景泰一中只决定招收一个高中班,且不能超过45人。这样,我能否考上景泰一中的高中,就是一关了。我的家庭经济收入全依赖生产队,而生产队已经穷得不能再穷了,社员的口粮每年只能分到100多斤,牲口饿死得所剩无几,籽种年年都要借。大河里没水小河里干,家里更是穷凑合,二哥、三哥还要筹划着成家,家里拿啥供我上高中呢?这是第二关。但是,我要上学的决心是刀也砍不掉的。严酷的现实,别人的规劝,都不能使我动摇。既然心意已决,我就积极主动地参加了高中招生考试。幸好,我们兴泉民中的崔耕、芦守海和我等几位同学都考上了。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欣喜若狂,家里人看到我高兴的样子,也不好意思再阻拦。几位兄长还是通情达理的,经过商量,他们表示支持我读高中,大家都愿意勒紧裤腰带,过几年紧日子,把我从高中供出来。这时候的我已经是个明事理的大小伙子了,我向家里人保证,一定要发奋读书,和家人一道过紧日子,生活上只要我能活着读书,别无他求。我相信,只要饿不死,有骨头总会长肉的。我不相信我摆脱不了苦难,我不相信我会永远在贫穷中悲哀,我已经看到了前面迷人的色彩——我相信未来。就这样,我满怀鸿鹄之志走进了景泰一中的大门。

我憧憬着知识的殿堂,我向往着科学的园地。

景泰一中是在原来的景泰初中的基础上,1958年升级成的一座完全中学。学校坐落在景泰县城内西关正中。学校大门面向东开,门口就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校门是青砖砌造,高大雄伟,门口的高台上雄踞着两尊石狮,象征着学校的神圣与尊严。走进大门,先有一个小院,院里只有门房和不太起眼的花坛;再进,过一走廊,就是一长方形的院落。正西方是一座高大宽敞的会议室,南北两侧有多间厢房,那是教师们的办公室兼宿舍,门前均有花池,有百花的鲜艳、有生命的绿色,这就是中院。和中院一样大小,一样布局的是紧挨中院的南北两院。中院的会议室门前通向南北两院的有两个青砖雕砌的六边形门,上方分别雕有“文化园地”和“科学基础”的阳文行书,强劲圆润,舒目雅致。南院是女生宿舍院,北院是男生宿舍院,泾渭分明。再往西进,就是一字四排东西走向的建筑,前两排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后两排则是男生宿舍和教工办公室兼宿舍。前排教室的西半截前面是篮球场和大灶所在地。西边是土城墙,上面挖开了一段,外边就是一片开阔的操场。景泰一中毕竟是全县的最高学府,所以,设施相对比较齐全,环境比较优雅,教师也相对资历深、学历高、水平高,真是人才济济,精英多多。

我们入校时的校长是王庆云先生,他是芦阳本地人,是解放前的地下党员,一腔爱国情,热心办教育。副校长是王治邦先生,他是甘谷人,是西北师大的老牌大学生,又是多年当校长办教育的专家。教导主任杨希山先生,他是景泰宽沟人,是兰州一中的老牌学子,也是多年的教育专家。我们的语文课由龚大绥先生讲授,他是景泰芦阳人,毕业于西北师大,当时怀着满腔的热情,一心想把景泰的教育搞上去,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栋梁人才。他曾担任景泰初中校长多年,培养出的学生进入兰州的高中后仍是佼佼者,他的名声也因此早就在兰州教育界传扬了出去。他治学严谨,那时已是桃李成行了。1957年,他被错划为****,曾调到永登五道岘任教。1961年秋天,他恰好又调回景泰,担任了我们的语文课教师。虽为****,他教风不改,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严谨教学,使我们受益匪浅。我的班主任是吴应昌先生,他教我们的物理课;化学课由张清泰先生讲授,他们都是1961年才从西北师大本科毕业的。任教伊始,虎气生生,给我们读书生活注入了不少活力。我们的代数课由王家录先生讲授,他是四川人,矮矮的个子、白净的脸面,说话快,板书快,走路更快,是一个思维敏捷、行动干练的老师。政治课和几何课由庞爱先生和胡秉和先生分别讲授,他们都是西北师大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高才生,后调来给我们上课。可以说,给我们上课的教师都是精兵强将,而我们班的学生又是从全县选拔来的,从而形成了强将手下无弱兵的优势格局。教师乐意教,学生喜欢学,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的3年,是我上学读书的黄金时代。那3年,我收获多多,终生受用。

我们班入学时录取了40多名,到高三毕业就只有32名了,这其中流失了十几名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是生活困难,难以坚持下去。毕业的学生基本都上了大学,后来分布在各条战线,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像李保卫、高锡、王自省、张生灿等都从政了,干得都不错。后来前两位晋升为了高干,成为正地级干部,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厅局主任;后两位则跻身于处级,成绩显著,口碑很好。而刘学仁、王建国、马登廉、尚辉英、洪锦梅、张承兰等都从事了教育工作,后来有的升为校长,有的成为高级教师,他们讲台耕耘几十年,桃李满天下。还有像杨天文等同学,后来成为了高级工程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有一些同学,像孙玉龙和我等人,从事了私营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现在也都有了一定的成就。我这里仅是随便举些例子,说明我们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赶上了国家形势开始好转的大气候,基本能坐下来读书了;遇上了敬业精神很好的一批老师,我们真正地受益了。但是,3年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碰上了不少帮助过我的人,我也尽力帮助过一些人。

由于我在小学、初中阶段读了一些书,文科我学起来倒也轻松,理科则不然,初中时我们的理化课基本上没上过。到了高中,猛然要接受高中的理化知识,起初就跟听天书没两样。这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我得比别人付出成倍的努力,既要补学初中的课程,又要接受高中课本里的新知识,确实难度很大。但是,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在同学们热情的帮助下,我总算没有掉队。到了高二、高三,我就和同学们齐头并进了,取得的成绩往往都是比较满意的。

1961年以后,尽管国家的形势开始好转,但************的后患积重难返。当时物资奇缺,生活与读书的困难仍然不少。吃饭要粮票,发给吃国家粮的人的粮票每人每月只有20多斤;穿衣要布票,每人每年发放布票2尺3寸,不够做一件裤头;肉食、蔬菜之类的副食品更是奇缺。实际上,全社会当时都处在度荒过活的岁月之中。老师们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基本上都想办法买一些能吃的东西填肚皮了,然后鼓足精神给我们坚持上课。王治邦校长家孩子多、拖累大,吃的非常紧张,他了解到我在社会上人缘好,就托付我帮他搞些蔬菜之类的副食。出于尊敬和同情,我就满口答应了,但丝毫没有把握。星期天,我就到响水姑姑家去,把情况给她说了。姑姑也很同情,把几辫干白菜让我背去给王校长,没要钱。姑姑是个有远见会过日子的农村妇女,她每年秋天把吃不完、腌着剩下的白菜都辫成辫子,挂在房檐上晾干,待来年春天缺菜时再煮着吃。王校长见到干白菜后非常高兴,坚持要我把钱带回去给姑姑,而且还一再叮嘱,此事不宜张扬。王校长已被历次运动整害怕了,所以不敢造次。

老师们的日子是如此不易,学生们更是困难重重。我们当中,像山区来的张兆才、王自省,还有龙湾的张生灿等,家里所处的自然区域和生活条件都稍微好些,经常还有些炒面之类的东西来充饥,而来自兴泉、芦阳、五佛等地的学生,像我和崔耕、芦守海、孙玉龙、李皋、高锡等同学的吃粮都很紧张,个个面黄肌瘦,人人都懒得到户外去活动。我们家每月只能供给我30斤口粮,我一天只能安排吃两顿,早晨空腹,中午、晚上各吃半斤。中午,大灶供应半斤杂粮馍馍,我再盛一大碗开水,边走边吃,走到教室时,我就吃光、喝尽了;晚饭是一大碗糊糊汤面条,里面调些甜菜叶子和包菜叶子,叶子上蚜虫成堆,也只能闭着眼睛喝下去。我这样一个大小伙子,一天一斤的口粮,只能是充饥,哪能饱腹呢?有时,我们实在饿得不得了,几个人凑上几角钱,到人民饭店花一角五分钱买上一碗大烩菜,解个馋,过过饱腹的瘾。一到星期天,我就非要跑到姑姑家吃顿饱饭不可,不然就坚持不下去了。每次在姑姑家吃完那顿饱饭后返校时,姑姑还要给我带上些炒面、萝卜干、白菜根之类的副食。如果是秋天,我每每带来些吃食,都要分给同学们分享,特别是一些生活困难的同学,共度艰苦生活,我们也借此共享青春的快乐。我们在一起,生活是苦一些,但学习的劲头还是很足的,大家似乎看到了美好的前景,都想用刻苦的精神把在3年灾害中丢失的损失找回来,所以,我们都在忍饥挨饿、不失时机地努力学习。

记得上高一初始,我由于只有盖的被子,没有铺的毡褥,就和朱万东合伙住在芦阳西门外的付姓舅舅家。万东带一条双人毛毡,我俩就够铺了。当时,姑姑的大女儿——我的表姐已嫁到了付家,是我舅舅的大儿媳妇,有她操心给我们把炕煨热,冬天虽不生火,我们还是很暖和的。为了搞好学习,我和万东制订了个计划。每天早晨,我们鸡鸣时就起床,赶在到校前背会一篇古文,晚上睡觉前再背一首诗词,到校后则随班正常上课,绝不误课。这样,我们在舅舅家住的这一学期,背了一些古典诗文,更加夯实了文学基础。第二学期开始后,我们就搬到学校住校了,一则长期住亲戚家不方便,二则本班的同学都熟悉了,我没有毡褥的困难,同学们互相照顾,很容易就解决了。

一个能为别人排忧解难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小事也能倾心相帮的人,肯定是一个胸怀博大、充满爱心的人。在高中上学阶段,我在班上人缘很好,同学们有啥难事,或者老师们有啥难办的事,都愿意给我说。高一时期,马昌铨和我走得很近,他有一次因偶然的过失,公安局要罚他40元,到哪里去找40元呢?我知道后,主动找其他人给他拼凑着借了20元(20元在当时相当于我一年的学费),他的兄嫂们又周济了20元,才免受囹圄之苦。从此之后,他对我更加相信,更加感激,也常常邀我到他家去做客。尽管困难,我一到他家,他们有啥就叫我吃啥,甚至有些奇缺的东西,如果少就只留给我吃。他的母亲更重情谊,待我如待亲儿子一样。后来,我步入社会,常常挂念着这位老人,总想找机会报答报答,但是天不遂人愿,等到我的日子像样了,她老人家已经归天了,这是我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后来,马昌铨由于多种原因辍学了(生活困难是主要原因),我就鼓励他学做木工,这个活儿比较稳定,又是技术活,总比跟着牲口屁股今天到这儿,明天到那儿任人摆布强些。我三哥给了他一些指教,又给他送了几件工具,后来他竟成了木工名师了,当然他本来就很聪明。这样,他能凭手艺吃饭,我为他而高兴。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他一生的命运,一个人的心胸也能决定他的成败。勤奋求进是我性格的主流,乐于助人、善于交人是我的天赋。到了高中阶段,我的个性愈加成熟了。那时家里每月只能供给我30斤口粮,零花钱和买学习用品的钱家里很难供上,除了学校每月评发给些微薄的助学金外,其余的费用就得我想办法自己挣了。好在当时也提倡勤工俭学,我就利用寒暑假、星期天,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力图自己挣点儿钱,以减轻家庭负担。一次偶然的交谈,我找到了一个挣点儿小钱的机会。这也许是缘分,或许是上天给我这苦命人的恩赐吧。但是最根本的是,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在兴泉学习画画的功底用上了。我在兴泉小学时认识的照相师傅刘长江,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刘长江是县照相馆的师傅,他每年都要到兴泉乡下照相一到两次,而他每次来由我帮他租住我们邻居李家的房子。他一到来,我就抽时间帮他清扫卫生、提水,帮他干一些杂活儿。他待我很好,有时他教我洗洗照片,有时我帮他抬抬机器什么的,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我上高中时,他常约我到照相馆去玩,在那里我有时也给他帮些忙。当时,社会上已经开始流行彩照,可是景泰照相馆,馆小底薄,还没有推出这项业务。他和我谈了此事后,我主动提出给黑白照片上着色。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提出帮助他试试,成功就干,失败就算了,他同意了。我用小学时在连环画册上着色的技巧,试着干起来了,但是,相纸和画册的纸质有别,着色还不太容易。我反复试验,摸索着把照片用热水泡一会儿,再晾到近干,然后再把颜料轻轻地涂上去,就这样大胆地实验着,效果出来了,居然成功了。经我着色的照片,漂亮好看,还不易褪色。刘师傅很高兴,我也很兴奋,皆大欢喜。这样,我就和刘师傅合作,每张照片上我着了色,再打上蜡光,他加收5分钱,给我3分钱。现在看起来,3分钱微不足道,可是在当时,那可是我勤工俭学的可观的收入了,它解决了我的学习费用。如果不是这些办法,很难想像我能够高中毕业。

这件事,在社会上影响也很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谁不想有几张漂亮的着上色彩的照片呢?为了保证能把高中读完,除了给照相馆的照片着色外,我还和沈文栋结对,给县文化馆每月出一期墙报。沈文栋写得一手好字,我的画画手艺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两相结合,画画写写、写写画画,既展现了我们的才艺,我们每人又可每月得到5元的收入。这样,我们的学习费用就稍微宽余些了,尤其是我。这些都是我求学路上的主要的经济来源。我得感谢提供给我助学机会的这些好心人,我也感谢和我合作过且帮助过我的人。

勤工俭学的的确确助我读完了高中,更切切实实地锻炼了我走向社会的能力。勤工俭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使我从本质上理解了《国际歌》里的那两句唱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1964年的夏天酷暑难熬,暴雨频泻、洪水猛冲,喜集水的铁路大桥也被冲出了险情。我们临近高中毕业了,同学们都在纷纷探讨报考什么大学,寻求自己步入社会和实现理想的路径,而这时候的我,心里像扎了根毛毛刺,瞻前顾后、焦虑不安。我多么渴望也能进一所大学,继续深造,学有所成。但是,家庭环境的现实使我太犯煎熬了。我那原本就在风雨中飘摇的破碎家庭,经过那3年天灾人祸的折腾,现在更加贫困不堪、朝不保夕了。大哥、二哥都已成了家,而且都有了嗷嗷待哺的孩子。由于家里没有房子住,二哥租借了别人家的一间小伙房暂住,而房主家还要同时在这间小伙房里做饭。尽管两位哥哥都很能干,也很勤俭,但只能眼巴巴地靠生产队的收入养家糊口。当时的生产队也已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了。社员的口粮,每年只能人均分得200来斤;干一天农活,年终所得的报酬也就是几分钱或一角多钱,许多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年终一结算,倒欠着生产队的。极“左”思潮阴魂不散,社员家庭一旦搞些鸡、猪、兔之类的养殖业,就被当作资本主义的私有尾巴,遭到批斗和没收。那个星期天我跑回家,本想和兄嫂商量报考大学,但一看到家里的惨景我就心灰意冷了。我进门第一眼就看到大哥、大嫂的两个孩子——小侄儿和小侄女,他们眼睛圆圆的转来转去,端详着我的上下和两手,渴望能从我的手中得到甜蜜和幸福。一瞬间,他们像小蝴蝶一样扑到了我的怀里,四爸四爸地叫个不停。他们渴望,他们企盼,他们亲昵的依偎在我的怀里,好像我是他们的大救星似的,我赶紧把口袋里装的几块糖塞在了他们的小手里。抚摸着他们黑黑的头顶,看着他们黄瘦的面容和身体,我的心中不禁泛起阵阵心酸。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们为啥也要跟着大人遭受这种苦难呢?就这样,我那本来就脆弱的心经受着残酷现实的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产生着一次又一次的阵痛。我在思考着,我在等待着。天黑了,大哥、大嫂拖着疲惫的身子,有气无力地走进了院子。两个孩子立即扑进了妈妈的怀里,哭闹着要吃要喝。嫂子顾不上洗一把脸,又立即抱柴禾生灶火,赶紧给孩子做饭——拌糊糊。日头落尽了,夜幕扯下来了,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才步履蹒跚地背着一捆柴草回到了家。他虽然只有60多岁,那一刻却显得格外的苍老和憔悴,进门来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蹲在炕沿上抽旱烟。大嫂做的饭熟了,我们每人端着一大碗糊糊在喝,两个可爱的孩子吃着碗里的,还伸长脖子看着锅里的。大人们都放下了碗,等孩子们吃饱了再说,如果还有就再吃一点,没了就算饱了。看到这些情景,我辛酸的泪水不断地往肚子里流。我想到在学校我每天吃到的一斤粮,都是家里人从牙缝里抠下来的,心里感到无比惭愧,我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小伙子,怎能再向兄嫂们伸手呢?我把要上大学的要求咽回了肚子,再也没有脸面提出来了。

面对现实,我痛下决心。人不能太自私,该自立的时候就要自立。我要自立自强,凭我的志气,凭我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走自己的路。记得有人说过,不是学好了再干,而要干起来了再学,边干边学。我把想法告诉给了家里人——我不上大学了,家里人都觉得很惋惜,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相顾两无言”。

有位哲人说过,人活在世上,只为自己幸福活着的人低劣;为别人幸福活着的人高尚。我将要步入社会了,我要以自己的能力,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要争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高尚的人。

注释:

【1】米星柴、烟葫芦柴均为西北特有的野生烧柴用草。

同类推荐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由美国美国工程师墨菲于1949年发现并提出:越是害怕出错,越容易出错。本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直观的现象描述和心理剖析,揭开了墨菲定律的神秘面纱,还原其本来面目。对墨菲定律的各种变体、衍生定律以及与墨菲定律有内在联系的其他重要定律、法则,本书也一并予以收录并进行详尽的解析。全书极具现实警示和指导意义,不仅能启发读者在阅读中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智慧,还能促进读者提升自己对假象和错误的警惕性和免疫力,让墨菲定律成为自己更好的思想磨刀石和行为指南针。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无孔不入,细节出神入化。对于企业,细节就是创新,细节就是机遇,细节就是财富,细节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对于个人,细节体现素质,细节决胜职场,细节攸关幸福,细节隐藏玄机,细节具有决定命运的力量。本书结合精彩故事和典型案例,对企业管理、创业、人际交往、职场、面试、领导、会议、谈判、推销、演讲、礼仪、理财、家庭、择友、穿着、健康等方方面面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浅出、细致生动的描述,内容兼具指导性与实用性。相信开启此书,您定会领悟到成功道路中细节的力量。
  • 一生的财富(经典励志文丛)

    一生的财富(经典励志文丛)

    在拿破仑·希尔的诸多著作中,《一生的财富》可谓是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思想观念,激发了所有美国人的潜能”。你真想将自己的生活改变得更好吗?如果是的,那么本书可能是你所碰到的最好的书之一。阅读它,再阅读它,然后开始行动。这是一本铸造富豪的奇书。这本书介绍了一个最奥妙、最玄炒,也是最科学、最实用的法则——“每个人都能成功”——每个人都能发掘自身所潜藏的“积极的心态”,都能思考致富。
  • 语重心长的总统们

    语重心长的总统们

    本书用八位美国总统的人生感言统领有关人生品格陈述的四十篇文章,内容丰富。
  •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

    我们都曾有梦想,都希望找到喜欢的生活状态,但是,时间长了,有些人就忘记了曾经的万丈豪情,忘记了曾经许下的诺言。不知道有多少人被眼前的困难吓得连连后退,有多少人躲在安逸的生活里不愿探头,有多少人藏在时光的角落里窥探他人的成功而自我悔恨。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里,在逼仄的格子间里,很多人让迷茫代替了坚定,理想变成了无助,笑容扭成了愁容。叫嚷着命运不公,抱怨、吐槽成了这些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已经随波逐流。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第一仙帝

    都市之第一仙帝

    叶辰,玄灵大陆三大仙帝之首。因斩杀巫神族大帝,被种下最强禁咒——九死轮回咒!经九世轮回,历九死九生!这一世,是他的第九世,也是他最后一世。为了活下去,他必须打破禁咒,再造辉煌!
  • 我的征服者之路

    我的征服者之路

    来自地球的超强异能者林秀,继承了传承自远古宇宙帝国的终极数据库——征服者系统。于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权限,得到更强的力量,林秀开始了自己的征服者之路。征服万千位面,恢复宇宙帝国的荣光,甚至可以获得比肩帝国皇帝的至高权力,这样的套路是不是非常的热血,非常的令人亢奋呢但是等等,我们要讲的故事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林秀崩溃的发现,根据系统颁布的第一个任务,自己需要做的事居然不是招兵买马、磨刀霍霍。而是要当保姆去照顾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并且任务的期限长达十年之久。什么?你想要拒绝,抱歉,这是主线任务…………于是,我们的征服者大人、造物之主林秀,开始了自己的奶爸生涯
  • 灼英录

    灼英录

    安流缓缓的睁开双眼,望着自己所处的这片乱葬岗。“呵,想不到我还能再活一次。即日起,吾名齐光,与日月同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超神学院之银河之巅

    超神学院之银河之巅

    当外星文明入侵的那一天起,地球卷入了一场天使恶魔的星际战争。人们终于知道各国的冲突,纠纷必须要放下,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家园——地球。当巨型星舰工程开启的那一天,地球文明终于离开了银河系,去外太空未知星球,紧接着又是无限的战争,在这几千年来的战争中不断涌现出英勇无惧的战士和锋出霄芒的亮剑精神。中本文脱离超神宇宙不喜勿喷,有意见尽管提。群聊号码:133371972
  • 光怪陆离人生

    光怪陆离人生

    繁华一世,终有落幕,光怪陆离,落日晨曦。
  • 伺母日记

    伺母日记

    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题材写的一部小说,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作者小时候的经历;第二部分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侍奉老母直至送终的全过程。真挚而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与养母之间那朴实无华的母子之情。
  • 携手斩君

    携手斩君

    君无悔号称天下第一大能者,一生行侠仗义光明磊落,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后悔之事,不过一次意外又或者是偶然中,他突然穿越到了地球,当他来到地球后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盖世青阳传

    盖世青阳传

    一日之辉可佑十方,青阳之芒可庇几何?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 花落一夏

    花落一夏

    花小染是一位编剧(现在是大学生兼服务员),有一天,花小染把盘子泼在了夏逸宸身上。于是,这么一段爱情,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