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1600000050

第50章 考校

鲜于辅现在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地位了,因为他发现公子在信都“犯二”时用安平国换回来的这个名叫赵云的年轻人,绝对不简单。

这个年轻人目光锐利,马上动作标准规范,身手矫健灵活,话语虽然不多,却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当他不声不响地跟随在公子身侧时,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自然和贴切,彷佛公子的身边天生就该有这么一个强力的守护者存在。

而在赵云到来之前,公子身侧右后方的那个位置,是属于鲜于辅的……

现在,公子骑马走在当中,李严和赵云一左一右伴随两侧,俩人似乎有意的让出了一个马头的距离,这样既能显出公子尊贵的身份,又不会让公子觉得距离疏远。

李严刚才开玩笑说公子怎么也要给赵云一个校尉的职务,以现在的情形看来,还真有可能。

鲜于辅是骑兵都尉,职位并不低,可若是刘和将赵云一步到位地提拔成为校尉,只怕刘虞麾下将领没有一个会服气的。

只因为这校尉和都尉,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其中的区别实在有点大。

汉代的校尉,跟后世军队中的校官、尉官两类军衔级别完全不同。后世军中的尉官一般有三阶,分为少尉、中尉和上尉,对应的职位分别是排长、连长和副营长;校官一般有三到四阶,分为少校、中校、上校和大校(西方军中称准将),对应的职位分别是营长、团长、旅长和师长,也有极少数军衔为大校的军官,担任了副军级别的职务。

在古代,所谓的“校”,指的是军事编制单位,而“尉”,则指的是军官。“校”、“尉”两字合在一起,便是部队长的意思。战国末期出现校尉这个军职,在秦朝时为中级军官,到了汉朝时则越提越高,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

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设置了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的官秩皆为比二千石,其下还有属官丞和司马。

八校尉统领的军队皆是从地方或少数民族中选募来的常备兵。

其中,中垒校尉本为中尉的属官,武帝时从中尉下分出而升为校尉,掌管北军垒门内外;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到了东汉时期,将中垒校尉省去,又将胡骑营并入长水营,虎贲营并入射声营,于是只剩下五校尉。所谓的“五营”、“五校”,即指五校尉所属的军队。

灵帝时期,曾经特设西园八校尉,取代之前的五军校尉,掌管京师附近的兵权。

其中,上军校尉由小黄门蹇硕担任,中军校尉由虎贲中郎将袁绍担任,下军校尉由原来五校尉当中的屯骑校尉鲍鸿担任,典军校尉由当时的议郎曹操担任,助军左校尉由赵融担任,助军右校尉由冯芳担任,左校尉由谏议大夫夏牟担任,右校尉由淳于琼担任。

由上看见,此时的校尉,从权力和职务上而言,是与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同级的,属于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说完了校尉,再来看都尉。

都尉也是秦汉时期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秦楚、楚汉之际,都尉一职则开始频繁出现。《史记》中曾有所记载:“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有汉以来,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景帝时将郡尉更名为都尉,之后又先后出现了部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水衡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等,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

都尉当中,官阶品秩最高的可比二千石,而其他如部都尉、关都尉等,品秩只是在二百石到六百石之间。

到了东汉之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中兴建武六年取消了内地各郡(国)的都试,裁撤了都尉一职,由本郡太守兼掌兵权,而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

黄巾乱起之后,因为情况极端,所以各郡相继恢复了都尉之职,然后便是各地诸侯混战,有的继续沿用都尉的官职,有的则取消都尉的官职,用其他职务掌握兵权。

比如,曹操现在立足于东郡,忙着向外扩张,头上顶着的便是骁骑校尉的官职,郡中的太守和都尉都被他取消。

刘虞担任幽州牧以来,麾下兵马的编制和序列十分混乱,其中直接隶属于他的只有骑兵都尉和步兵都尉两部兵马,所以鲜于辅相当于是部都尉的级别。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李严口中提到的校尉,相当于是后世中央警卫团副团长这个级别,而鲜于辅的这个都尉则类似于后世地级市警备区副司令员。

中央警卫团团长可以晋升上将军衔,平时至少也得是中将担任,所以警卫团副团长怎么也得是个少将。

地级警备区司令员军衔为大校,级别正师,所以副司令员也就是个大校副师的级别。

赵云在公孙瓒军中的职务不过是个军侯,充其量也就相当于一个副营长,结果李严一张口就要帮他在刘和这边弄个少将的职务,你让勤勤恳恳为刘虞打工多年,目前还是副师级别的鲜于辅同志心里怎么想?

而且,还有一层比较隐晦,不便于明说的原因,也让鲜于辅对校尉这个说法十分敏感。

校尉是护卫天子的高级武官统领,都尉是属于地方的军事统领,若是某一天赵云受封为屯骑校尉或者越骑校尉这样的职务,那么他守卫的天子是谁?

虽然年初刘虞严词拒绝了袁绍和韩馥的提议,并没有真的登基称帝,可刘虞帐下的这些文武官员心里未尝就没有拥立刘虞的念头。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万一猪油蒙心的董卓哪天不开心,一刀下去,把那位被他囚禁在长安的小皇帝“咔嚓”了,这当皇帝的重任还不得落到刘虞的头上?

董胖子可是真能干出来这种事,小皇帝刘协的哥哥,也就是太子刘辩,在灵帝死后登基,没出几个月,不就被董卓一杯毒酒下去弄死了么?

真到了那一天,刘虞接手皇帝这个充满危险的职业,作为嫡长子的刘和,岂不是未来的皇帝?

李严说这话时是真的在开玩笑,还是有所暗示?若是公子心里真有这个想法,他让赵云来做校尉,似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前面开路的鲜于辅,有些心情复杂地转头看看身后不远处的那三个年轻人,心里已经彻底凌乱了。

鲜于辅在前方心事重重的领路,刘和却是全然不知,此时他正在跟赵云谈论着关于骑兵方面的一些话题。

“我个人觉得骑兵还是应该走精兵路线,不应该一味的贪多求大。比如吾父这次南下,虽然带了五万骑兵,看上去声势极为骇人,可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不仅相互之间无法有效的协同,而且因为战马对于草料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对于整支部队的后勤供应压力很大,很难在一个地方久呆下去。”

刘和的前世只是一个二流大学的师范生,不是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他此时只能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对于骑兵建设方面的看法。

赵云听了之后,没有马上接话,而是认真的思考起来。

虽然公子看似在和自己闲聊,可赵云可不敢这么认为,他把见面之后的这第一次谈话,当成了刘和对自己的考校。

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赵云开口说道:“公子,卑职觉得太傅大人也有他的道理。塞外的鲜卑人、乌桓人不分老幼,人人皆能骑马射箭,对付这些游牧部落,只凭少量的精锐骑兵,虽然可以取得速度和力量方面的优势,但却无法全面防御和遏制他们的袭扰侵掠。”

“公孙将军麾下白马义从便是一支十分精锐的轻骑部队,鲜卑人和乌桓人只要见到白马义从的旗帜,便会逃得远远的,可是这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白马义从离开,他们还会聚拢起来,继续进犯我们。”

“当然,我对于公子走精兵路线的想法完全赞同。在边疆地带,骑兵需要保持一定数量上的优势,但也不是一味的就要扩大人数,而是应该有所取舍和选择。”

“哦,如何取舍和选择?”刘和流露出很感兴趣的表情。

“卑职以为,幽州的骑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数保持在五千人左右,全部由汉家士兵组成,配备最优良的战马和最上等的兵器皮甲,作为核心力量,直接听令于太傅大人。”

“第二部分的骑兵数保持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分为左中右三部,依次驻守于代郡、上谷郡和涿郡。这一万五千人要以汉人为主,同时吸纳部分拥护和支持官府的乌桓人、南匈奴人和少量鲜卑人加入进来。他们的粮草军饷由各郡承担,战事危急时,可以集结起来成为一支大军,战事平稳时,则驻守各郡维持本郡安定。”

“第三部分的骑兵人数不限,主要由靠近长城外侧的乌桓人和鲜卑人组成,他们不可进入长城以内,只能在长城以外活动。对于这个部分,可以每年向他们支付一些盐铁和粮食作为报酬,要求他们一起对抗更北面鲜卑大部族的来犯。”

“嗯,子龙的这个设想很有见地,可以尝试。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再细化一下,比如将第一层次的五千人马分为轻骑兵和具装甲骑两营,其中轻骑人数保持在三千,重骑人数保持在两千,遇到战事时,轻重配合,效果更佳。”

“公子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组建重骑兵的代价十分高昂,一名重骑兵的花销大概可抵三到五名轻骑兵,而一名轻骑兵的花销又可抵八到十名步兵,这么算下来,养一名重骑兵的代价,可以养二十五到五十名步兵。重骑兵的花费如此高昂,实际作战中作用发挥却是有限,若是组建重骑兵,是否划算?”

原本脑子里面还在想象着重骑兵横扫一切战场兵种的刘和,被赵云这么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清醒了不少,意识到自己实在是有些想当然了。

汉族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重骑兵辉煌的时代,其中尤以隋朝的具装甲骑为最。当时罗艺统率着五千具装甲骑,人马皆披重甲,再辅以轻骑兵,其势锐不可挡,简直是战场之上的“推土机”。

然而,这五千具装甲骑却是大隋倾全国之力,用时许多年才积攒出来,而具装甲骑所需要的明光铠、马槊、骑士、马匹、重甲等等,都是非常耗费时日和钱粮,说白了就是用金山银山往坑里面填,一点一点堆出来的!

刘虞目前只占据了幽州的三分之一,能养活现在这么多的骑兵,已经是个奇迹,哪里还有余力再弄什么重骑兵?

养一名重骑兵相当于养五十名步兵,养两千重骑兵的代价等同十万步兵,刘和这是想要逆天么?

PS:忽然忘记了一件大事!今天居然没想起来打滚求推荐票……

同类推荐
  • 古希腊与古罗马:历史纵横谈

    古希腊与古罗马:历史纵横谈

    本书从古代文明、世界宗教、探索与发现、科学与技术、医学、古代武器与战争等若干方面,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文字简洁,集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身,体例编排得当,每一部分的知识形成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高效、全面地获得相应知识储备。
  • 大清朝风云录

    大清朝风云录

    大清朝,中国历史中最后一个帝制时代,大清前接大明,后接民国,历史跨度两百六十八年,离我们这个时代又是如此之近又如此模糊,除了电视荧屏之上时常见到大清的影子,还有哪里能见到呢?努尔哈赤开基立业,多尔衮入关定鼎,康熙雍正乾隆的百年盛世,道光之后的衰落,列强纷争,这其中有多少曲折精彩的故事,敬请期待……
  • 乱世长情录

    乱世长情录

    一个庞大的帝国昊天,在一夜之间没落成五个诸侯国,无比辽阔的疆土,从此战火纷飞数百年!
  • 明末山贼王

    明末山贼王

    又穿越,可这次穿越过去居然变成了一个山贼……好吧,山贼也要逆天啊!
  • 304年之新晋

    304年之新晋

    走过、路过,没事闲得无聊的都可以进来看一看、瞧一瞧了啊!新鲜出炉的开篇第一人称作品!晋朝,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不信的可以进来瞧一瞧,不乱?那是不可能滴!好了!可以随着司马叡的第一人称,开始咱们的乱世之旅了,请扶好坐稳哦!最后还有来自司马叡的忠告:晕车的人慎入!
热门推荐
  •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禅宗发展至南宋以后,五家禅中的沩仰、云门与法眼三家基本消亡了,独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仍在弘传,且一直把法水沃溉到了清代。而在临济宗中,尽管大慧宗杲于当时声名显赫,然其法脉传过六代之后不幸消亡,而真正承嗣临济家风者独有虎丘绍隆一系禅了。
  • 七界战皇

    七界战皇

    洪荒大地,七界争锋,万族林立,人族残弱,只得沦为万族血食。幸得人皇盘古崛起,人族第一次在万族中有了一席之地。可惜初代人皇开天辟地,血战万族,最终英年早逝。本以为人族就此再次沦为万族血食,面对万族侵蚀,得女娲、伏羲等数位人皇自大荒中崛起,最终为我人族争得一界净土。人皇即是亿亿人族鼎天神柱,人皇蹦大地倾,禹皇仙去之后人族大地已经千年无皇,万族再次对我人族虎视眈眈。
  • 我的强势女总裁

    我的强势女总裁

    他隐姓埋名,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外卖员的身份出现在了都市……欢迎加入我的强势女总裁粉丝群,群聊号码:333509311
  • 婚姻的勇气

    婚姻的勇气

    这是畅销书作家金小安讲述改善亲密关系、经营婚姻的励志读物。作者面对80、90后独生子女庞大的群体,深度剖析了现代婚姻更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更注重本书的实操性,在书中介绍了许多了具体的经营婚姻的方式,简单易行,且能帮助夫妻双方各自检视反省自身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也能更有效地解决婚姻中的问题,促进亲密关系。 婚姻是一种承诺,一个需要信守的约定,它表明你和伴侣都相信彼此,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对方更加重要。你们会抱怨、愤恨、推让和你死我活地争吵,但你们依然选择二人同行,共同努力成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国民

    大国民

    这是一部恶搞风格的历史小说,你可以认为自己看到了任何东西。但无论你看到了什么,这只是一部恶搞的小说。
  • 我的体内有只猫

    我的体内有只猫

    出生便像猫,妈妈离奇失踪,父亲为寻找救治之法。
  • 幻想的最终形式

    幻想的最终形式

    建议不要带有任何感情的浏览即可,不必死磕到底,因为这本书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谈,,只是脑子里忽蹦出的思绪。
  • 重生之娶医为妻

    重生之娶医为妻

    他是燕国最年轻的大将军,让人闻风丧胆。她是21世纪医院里一个普通的实习医生,被父母逼死。一朝重生,家人宠爱,空间在手。这一世,有你们,此生足矣!
  • 双面王子

    双面王子

    既是成功职业女性也是剩女的韩智恩。只埋头工作而错过了很多男人,等回过神来发现已经三十岁了。想被爱,想恋爱,但是别说是男人,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个魔女科长的外号。不错的男人们都已经被年轻漂亮的女人抢走了!怯生而又爱害羞的安静男人郑允浩。土里土气的穿着,甚至有着致命的结巴,单身宅男的典型。但是厚厚的眼镜后面藏着一张雕塑般的脸,是有着深情内心的完美男人。单恋魔女科长已经有三年了,却没有勇气!在朋友的帮助下变身的允浩,隐藏了本来的自己,和一点都没看出来的她度过了幸福的时光,然后又回到了正常生活中……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从完全不一样的两人中得到好感的智恩的选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