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3600000023

第23章

第三章 (8)

笔者也曾治一女,50余岁,于2006年冬季就诊。左下肢冷痛,沉重如灌铅,而以左脚拇指处尤甚,下肢畏寒明显,舌苔薄白,脉紧,余无不适。处以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5g,细辛6g,通草10g,炙甘草10g,大枣10枚,生姜30g,制附子30g(未先煎)。煎服,每日1剂,共6剂。1剂后电告,药辣,续服?反问:麻感?答曰:非麻但辣,似姜辣。嘱继服。6剂后,其冷痛及沉重均十去七八。上方为当归四逆汤加附子、生姜而成。为增强本方的温阳散寒止痛之功而加大剂量的附子,但附子有毒,故加生姜以制其毒。从仲景用附子的经验来看,附子用于止痛需大剂量应用。

附子用于止痛有其理论依据,特别是用于痛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此药性大热,味辛能通,故可用于寒凝不通之疼痛。中医认为疼痛的机制有二,一是“不通则痛”,二是“不荣则痛”。其原因有多种,寒热虚实皆可致痛。但以寒者为多,如《素问·举痛论》记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则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本方所主治的要点虽然有二,但“四逆”常常不是病人的主诉,患者最主要的痛苦是疼痛。解除病人的痛苦首先要止痛,这只是治标,是关键点,而更关键的是治本。其本在哪儿?比如股骨头坏死,目前治疗的大法是补肾活血,疼痛就一定是瘀血吗?这就是疾病的本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大法是解毒?究竟有多少患者的脉管炎表现为红肿热痛?是不是在坏死前大多出现青紫的表现?血循环不良,会出现局部发热吗?那为什么还在用清热解毒的“妙法”,是不是受到了教科书中“四妙勇安汤”的影响?其实,我对这类的疾病也没有治疗经验,但目前中西医疗效的不理想是肯定的,是不是该转换思路了。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寒”的因素在里面?从这一点来思考,或许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帮助。

(加减)

1.为增强本方的止痛作用,常加附子、川乌、草乌等,亦有加乳香、没药者。所加药物均为增强止痛的疗效。

2.经验表明,此类疾病大多得汗则解或见轻,故可在本方中加入麻黄以发其汗,******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也是对麻黄温通经脉的一个佐证。

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来源于《伤寒论》,系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而成。其中所加二药药量均较大,均能温里散寒,可见本方所治病证寒象之重,故原方主治“其人内有久寒”,同时也提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

(名家论述)

1.《金镜内台方议》明·许宏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辛,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益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2.《伤寒贯珠集》清·尤在泾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阳之虚也,宜四逆辈。脉细欲绝者,血虚不能温于四末,并不能荣于脉中也。夫脉为血之府,而阳为阴之先,故欲续其脉,必益其血,欲益其血,必温其经。方用当归、芍药之润以滋之,甘草、大枣之甘以养之,桂枝、细辛之温以行之,而尤藉通草之入经通脉,以续其绝而止其厥。

3.《经方传真》今·胡希恕此为桂枝汤的加减方,故主荣卫不利之外寒。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专以里寒为治者大异。此所谓厥寒,亦为伤寒之寒,以示寒之在外,与厥冷不同。本方治冻疮有验,亦由于寒伤于外也。

阳和汤

(来源)

本方来源于清·王维德之《外科证治全生集》,其原文如下:

此方主治骨槽风、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乳岩、结核、石疽、贴骨疽及漫肿无头,平塌白陷,一切阴凝等证。麻黄得熟地不发表,熟地得麻黄不凝滞,神用在此。

讲解

1.本方主治病证较多,但总属“阴凝”为患。

2.王氏对麻黄与熟地的配伍非常重视,由“神用在此”一语可以看出。

(组成)

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炒,研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姜炭五分。

1.鹿角胶为鹿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功能温补肝肾,益精养血,主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毒等。

2.白芥子为温化寒痰药,味辛性温,归肺经,能够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其性辛散开泄,温通经络,善祛“皮里膜外”之痰。

3.熟地黄、鹿角胶均能滋补阴血;麻黄、肉桂、姜炭均能散寒解凝,其中,麻黄归肺经为主,善散肌表之寒;肉桂归肾经,能散骨髓之寒;姜炭主入脾经,而散肌肉之寒。白芥子能够利气散结,可祛“皮里膜外”之寒痰。生甘草能够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以治疗阴血不足,寒凝血滞之阴疽。

(剂量)

1.本方为清代王维德所创,剂量容易换算。熟地黄30g,麻黄1.5g,鹿角胶9g,白芥子6g,肉桂3g,生甘草3g,姜炭1.5g。

2.本方剂量特点是两、钱、分并用,该轻用时则轻用,该重用时则重用。熟地黄与麻黄的比例为20∶1;熟地黄与肉桂的比例为10∶1。不少的临床医生在应用本方时,麻黄用量在5~10g之间,而熟地黄的用量在15~30g之间,没有理解本方的立方之旨。

3.现代临床参考剂量为熟地黄20~60g,麻黄1~3g,鹿角胶5~10g,白芥子3~6g,肉桂1~3g,生甘草3g,姜炭1~3g。

(用法)

1.本方原书无用法,而在《外科医镜》中云本方宜酒水煎服。综观仲景方,地黄用量最大的方剂是炙甘草汤,原用法要求酒水各半进行煎煮。而本方所用熟地黄可谓独大,所以笔者认为本方酒水煎服的用法应该值得重视,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方有说服力。

2.现代用法是将鹿角胶烊化,余药常规煎服。

(配伍)

1.熟地黄配伍麻黄方中熟地黄量大,滋补阴血,而滋腻之性甚强;麻黄量小,辛散寒结,而具温燥之弊。二药同用,熟地黄得麻黄,补血而不滋腻;麻黄得熟地黄,则走里,通络散寒而不发表。

2.熟地黄配伍肉桂方中熟地黄量大,其性属阴,能滋补阴血;肉桂量小,其性属阳,能温阳散寒通滞。二药同用,实具阴阳互根互生之妙。

(应用)

本方是治疗阴疽的专方、常用方,具有“阴疽活命丹”之称,是治疗阴疽方剂的鼻祖。一般来说,贴骨疽、脱骨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大多属于阴疽的范畴,此类疾病表现为患处漫肿无头,局部皮色不变或青白,或溃后长期流水,质稀无味,或流棉絮样脓水,久不收口,患处酸痛无热,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迟。辨证属阳气不足,营血亏虚,阴寒凝滞之阴证。绝无红肿热痛等阳毒热盛之表现。若见红肿热痛之阳证疮疡,则当治以清热解毒,首选方剂为仙方活命饮。

现代临床常用本方来治疗骨结核、淋巴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肌肉深部组织的脓肿、慢性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属于阴疽者。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妇女痛经等属于气血不足,阴寒内盛者,本方也有应用的机会。以上病症均为中西医的疑难杂病,西医疗效较差,而这个领域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此类疾病大多属于慢性病,患者需要树立信心,坚持长期服药,方能战胜病魔。

阳和汤主治病证的病机为阴寒凝滞,其表现大多为结块,所以在治以温阳散寒的同时,要配伍散结消肿之品,如穿山甲、全蝎、蜈蚣等。但此类药物的价格大多不菲,特别是穿山甲,且穿山甲已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对二类保护动物的政策是保护与狩猎相结合。因此,穿山甲不但药源缺乏,价格昂贵,质量也很成问题。特别是炮甲珠和穿山甲粉,在炮制过程中添加了增重剂,增加了重量,降低了质量。所以如果是个体诊所,进货时最好买未炮制的,即山甲片,然后自己加工。

在民间,有人发现用鱼鳞来代替穿山甲使用,也有较好的疗效,具体如何炮制,未作过研究。

《新中医》(2005;3:72)载一病案。刘某,25岁,2000年5月17日初诊。产后4个月,双侧乳房冷痛l个月。曾经多家中、西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性病变或慢性乳腺炎,服用抗生素及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中药,症状时轻时重。诊见:尚在哺乳期,乳汁量少,皮色如常,双侧乳房均可触及结块,大小不等,最大如黄豆大小,质中,光滑,活动,压痛,自觉乳内冷痛、酸痛,喜温熨,伴见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乳腺小叶增生病。中医诊断:乳癖,证属虚寒型。治以温中和阳,散寒通滞,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黄10g,鹿角胶(烊化)9g,白芥子(炒研)5g,干姜炭、麻黄各1.5g,肉桂、甘草各3g,黄芪30g,夏枯草20g。每天1剂,水煎服。服2剂后,冷痛明显好转,乳液增多。守上方继服3剂,冷痛痊愈,结块减小。去肉桂、麻黄、白芥子等辛散温化诸药,继服5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复发。

本方虽主治阴疽,但不要拘泥于此,只要符合阳和汤证者就可用本方来治疗。如张菊人用本方治疗痛痹亦效:王某年廿四,入房后乘凉露宿,内伤肾真,外贪夜爽,周身疼痛,不能转侧,日夜呼号。前医投以独活寄生汤无效。脉象浮紧而涩,沉取无力。按浮为风,紧为寒,涩为****耗伤;风寒交搏,经络不和,肌肉不仁,乃致痛彻骨髓。此症乃属痛痹变异,殊少见闻,自非另寻途径不可,故以大剂阳和汤救治,于填补精髓中兼通经络。大熟地一两,炙甘草一钱,麻黄一钱,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安南桂一钱,干姜五分。服上方得汗痛减,更服一剂,痛减过半,已能转侧。三帖去麻黄加虎骨五钱,胃口顿开,痛为止,身能动,只腰尚无力。四帖再去白芥子加狗脊、杜仲各四钱,连服3剂痊愈。(《菊人医话》)

(加减)

1.阳和丸来源于《外科证治全生集》,由肉桂一钱,麻黄五分,姜炭五分组成,各研细末,黄米饭捣烂为丸,服之。治一切阴疽初起。如红痈肿痛者忌服。

2.阳和二陈汤来源于清代《外科医镜》,由半夏三钱,广橘红三分,白芥子二钱,茯苓二钱,生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炮姜五分,净麻黄三分组成。主治:湿痰流注,耳后阴疽,骨槽风,乳疽及少腹缓疽。

3.阳和化坚汤来源于《外科医镜》,由鹿角胶五钱,炒僵蚕二钱,白芥子二钱,生甘草一钱,上桂一钱,炮姜五分,麻黄三分组成。酒水煎服。治骨槽风证。该病相当于现在的慢性下颌骨骨髓炎病,属于阴疽的范畴,易反复发作。

同类推荐
  • 药理学

    药理学

    本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神经系统药物、内脏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化学治疗药物、其他药物。
  •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逐渐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现代医学疗效更是突出。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等,由于病原体的变化、感染方式的变化等,使现代医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 内科临证医案

    内科临证医案

    古今医案众多,专著亦如此,鉴于如今中医学大力发展内伤学的需要,本书搜集整理了内伤学中较为完整、观点明确、可信性较大、面较广的医案,加以编校,供广大医学工作者及中医学院校各级同学参阅。
  •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专家诊治抑郁症

    专家诊治抑郁症

    一本从症状、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讲述抑郁症的书。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元传

    混元传

    弱小少年以血肉凡躯,如何一步步走向修炼巅峰,反掌混元。浩瀚星空,他手握日月,脚踩星斗,扭转乾坤,震慑太古。宇宙星辰有千万之数,人体穴窍也有千百之分,按天罡地煞炼化,则凝聚一百零八神位。两大太古之族为何会残杀修士,种下千万个元胎傀儡?难道真的是众神归位,天道回归?仙魔妖佛,亿万生灵卑微在命运之中,苦苦挣扎。却不知,天道也在命运中沉沦。元灵-元神-元婴-元始为一元境界。入虚-神阴-化阳-生死为二元境界。。。。。。。不一样的飘逸仙侠,霸道玄幻,情爱纠结,尽在本书。
  • 全能神眼魔法师

    全能神眼魔法师

    当一个屌丝得知自己是个外星人,还莫名其妙得了个神眼,会在都市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高冷校花,暴力女警,邻家小妹,纷纷到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凡的青葱岁月

    平凡的青葱岁月

    宁初初,一个单纯无害没有心眼的普通学生吴浩森,大了一届的学长,一见钟情的对象。
  • 娇刃

    娇刃

    名门嫡女白若羽家破人亡,为人所救,误入歧途,可歧途也是途,端看如何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手持利刃,披荆斩棘,良人在侧,娇女亦能走出自己想要的路。
  • The Trail of the White Mule

    The Trail of the White Mu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底渊之谜

    无底渊之谜

    我是米若,一个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什么灵异,这个世界只会有科学来证明一切。我将前往所有的恐怖地方,一探究竟。这条路上可能有奇形怪状的东西,哪又怎样,我终究还是会去的。路上的扑朔迷离,谁又知道原因。迷案?灵异?从此坠入无底渊。
  •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银剑恨

    倪匡中篇奇情武侠系列:银剑恨

    青莲秀士卫桐客伙同小师侄冯若梅访寻名剑,却遇上同来争夺的邪派高手「缩骨鬼仙」,冯更被掳劫,后得「缩骨鬼仙」师弟「玉面金仙」杨立所救。凭藉一把银剑,卫桐客纵横江湖,所向披靡。然他早对冯若梅深生情愫,惟爱人已被杨立「强夺」,遂含恨于心,决意要「斩妖除魔」……
  • 吞噬本能

    吞噬本能

    我渴望鲜血!我渴望杀戮!我渴望吞噬!我渴望进化!孤零零的虫族星球上,王进的心中在呐喊。没有同类,没有笑容,没有一切曾经熟悉的东西,对生存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本能,这种本能就如同一只脱笼而出的凶兽,给这个人类生死存亡的时代带来无数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