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62500000007

第7章 愿这个片刻长久

这个题目埋在心底不止一年了。只要稍稍安静下来,打开台灯,我就萌动着将它写出来的欲望。

这些年,由于工作关系,有机会和一些素来尊敬的老作家接触。人是有感情的,交往多了,自然增进了友谊。和他们的交谈渐渐深入了,不仅能听到风趣、富有见解的谈话,而且能触摸到他们的性格,体验到他们情感的变化。一般人都以为老年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其实和青年人一样,有时也极不平静,只不过表现得更为深沉细腻罢了。

下面想告诉读者的,是曾牵动我感情的几个生活片断。

前年春末,一天下午,我在上海巴金同志寓所客厅里,听他谈阅读近年来一些中篇小说的意见。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评奖会议正在进行,巴老是这个评委会的主任。虽然他太忙,精力有限,还是看了不少作品。我一边听,一边在记。突然电话铃响了,巴老的女儿小林去接电话,当她啊地失声叫出“茅公”时,巴老匆忙从沙发上站起,慌乱地披了件上衣,急促地走过去,只听他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吃力地说:“我很吃惊,我很难受,他是我尊敬的老师,几十年如此……”他缓缓地放下了话机,站了一会儿,独自走出客厅,到庭园中去。那天本是个阴天,由于巴老情绪的突然低沉,客厅的气氛整个都变了。巴老接电话时,我忽然拿起了身边自带的“傻瓜”照相机,抢摄下了巴老接电话的镜头。可惜,只照到侧影。我不遗憾,就我的摄影技术,是决计不可能将巴老当时的真情保存下来的。一两天后,巴老为《文艺报》赶写了悼念茅公的文章,按早先计划好的日程去杭州了。在杭州约十天,因等候赴京参加茅公追悼会的通知,加上连绵的蒙蒙细雨,使此行蒙上了一层阴郁的气氛。那些天,巴老常常一人坐在旅馆里,有时站在阳台上,沉思,眺望。

去年6月10日上午,接到冰心电话,详细询问巴老的近况。我因去皖南屯溪参加《诗刊》举办的抒情诗座谈会,返回时在沪停留了两天。我有点纳闷,冰心的女儿吴青也刚从上海回来,巴老的近况她比我了解得多。听了冰心电话中一连串的询问,我才明白,大概情况她是知道,她想了解得更细致具体些。比如她问,巴金给人送书还是自己包扎写地址吗?他是不是常常一人坐着,是身体不好,还是在想什么?他们家的取暖设备是否得到改善?他从楼上书房下来有没有人扶着?……她说:巴金本人没有什么要求,所以别人总以为他很满意。一位多病的八旬老人对另一位八旬老友了解如此深切,关心如此入微,实在使人感动、惭愧。

前年冬天,叶老有次在室内站着,凝思窗外。不知是外面刮的风,还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扰动了老人的心绪,他忽然想到了春天。他对身边的长子至善说:开春去北大看看孟实(朱光潜),喝杯老酒!至善微笑着应和。他懂得老人的心思。他补充说:还有王先生。

朱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兴奋得有点激动。他们是有半个世纪交谊的老友了,新中国成立后,虽同在一个城市,有些场合也不时见面点头,但像五十年前在立达学园时围炉饮酒开怀畅谈的机会却没有过。都是近九十的人了,又忙,聚会一次也难得。朱先生打听叶老平日喝什么酒,牙齿怎样;叶老也打听朱先生是不是还只喝白酒、白兰地,他们家阿姨会不会做菜,他说自家的阿姨做的酱鸭既香甜又烂糊,朱先生准爱吃。

冬天到春天,有多少个白天和黑夜。老年人心里有事总放不下,他们相互在急切地期待着。

老人的福气好,约定的日子,没有一点风,日头暖暖的。我下午一时半骑车到叶老家,叶老已衣履整齐端端正正地坐在客堂的沙发上。至善说,叶老从早上起就惦记这事。车开后,叶老招呼,先去王力先生家看看。由于同是语言学家,叶老与王力先生见面机会略多,但也多年没有这样走动了。王先生与朱先生同住在北大燕南园,相隔几座小楼。二时半左右,到王先生家。至善搀扶叶老悄悄推门进去,怕影响王先生午休,岂知王先生早已伏案工作,人走近了,听到了轻轻的脚步声,王先生才站起来,背转身猛见是叶老,高兴得差点拥抱起来。他们很快用苏州话攀谈。王先生扶着叶老到客厅坐下。叶老是苏州人,王先生是广西人,但王师母是苏州人。王先生深知语言在交流情感上的作用,挑选了叶老的家乡话,气氛顿时使人感觉格外亲切。王先生见叶老身体这般硬棒,说话气足,高兴地说,我比你小,该我去看你。叶老说,你比我小多少?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住得又远,难得有机会走动。他们在叙家常,相互叮嘱。叶老问,王先生记性好吗?王先生说记得清楚。叶老说:那就好。王先生上午刚在北京市语言学会年会上讲话。他叫苦,社会上来找他当顾问的事多。叶老说,他也是这样,但年岁不饶人,当了顾问不能只挂名,真干,哪有那么多精力?他们说今后尽量少参加这类活动。王先生客厅里挂了几位名人的字幅。叶老边看,边问,谈起熟悉的友人:梁启超,郭沫若,容庚。王先生说有人编了一本语言学论文集,想请叶老题签。叶老与他商量:现在手抖,字写不好,算了,不写了吧!王先生说:也好。王师母从外面回来,为叶老准备了点心。叶老在这里坐了约一小时,他站起来说去看看孟实,王先生说我送你去,叶老说,不用了,车子能找到。王先生就在门口台阶上止步了。当车子转出,上了路,从树隙里见王先生还站在那里,我刚一转头,又见朱师母在马路上招手。车子停下,叶老未及下车,朱师母就对我说:朱先生等急了,怕路上出事。约好两点出城,这会儿快四点了,朱先生叫我打电话给你,你不在,又打给《光明日报》才问到叶老家电话,满子接的,说你们两点就出来了。后来见王先生家门口有车子,估计你们先去王先生家了。说着说着,朱先生从王先生家那边连走带跑地过来了。他穿一身旧蓝布制服,一双旧布鞋很显眼。一见叶老,老远伸出手,与叶老紧握。分不清他俩谁扶谁,一起到客厅。他们很快谈起立达学园时的生活。恰巧今天《人民日报》发表了叶老纪念夏丏尊先生的一篇短文,他们顺此谈起了一些故友。叶老得知朱先生正在校阅新译的《新科学》一书,劝他多休息,少做事。朱先生兴致勃勃地向叶老介绍自己每天的活动表:晨七时前到未名湖一带散步,约一小时,早饭后工作;下午看书报或接待来访,五时散步,三刻钟,回来晚饭。晚上看看电视,不工作。至善说,朱先生的生活、工作一向有规律,老习惯,抗战在重庆时条件那么乱也生活有序,像钟摆一样。朱先生发现我随身带了相机,叫我替他们拍照。叶老说,我和孟实这么老的朋友了,合影的机会真不多,过去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很多事就这么错过去了。朱先生特意领叶老去门口小花圃里走走,旁边有座地震棚,朱先生告诉叶老,1976年地震时,他在里面住了半个月。晚饭朱先生准备了不少菜,请叶老喝一种上好的桂花酒,朱先生、他的女婿、至善和我喝英国白兰地。叶老带了一只自制的酱鸭,他将大腿撕给朱先生,问他味道好不好。朱先生只是点头。朱先生谈性浓,今晚比平日多喝了两杯,他端起空杯看看,还想喝,朱师母说不能喝了,将酒杯拿走。朱先生只好向叶老苦笑。叶老说:“没关系,明年春天再聚。”

一觉醒来才半夜两点,虽然感冒未愈,头还隐隐作痛,但我决心起来,将这篇短文写就。放下笔,心头略感轻松。不过,我清楚,写这个题目的冲动,会像埋在土地里的树根,顽强地要探头。新的感人的事时时在发生,在触动我,过去不曾留意的事一旦被认识被咀嚼出其意味来,同样也触动人。另一方面,我亦感觉,现在一些中青年朋友间的交往,真诚的友情固然不乏,但一时的实用也颇触目。这又反转过来促使我钦羡向往正直的师长们之间深厚诚笃的友谊。是我老了吗?感情老化了吗?不是。我虽说不上小,但也称不上老,正当中年,我珍惜师长间可贵的友谊,也许正是我渴求同辈间也多几分令人值得记忆的友情。记得在一次同窗好友的聚会上,我多喝了两杯啤酒,在举杯相互祝福时,望着伙伴们泛着童心的笑容,说出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愿这个片刻长久。

1983年2月25日

同类推荐
  • 忏悔录(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忏悔录(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忏悔录》写于卢梭悲惨的晚年,是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体作品。书中,卢梭以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名为忏悔,实际上则是一部控诉作品。书中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追述自己儿时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对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给予了痛斥,对普通的小人物给予了同情。在回顾往事时,生活里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一览无遗。《忏悔录》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忏悔录》构思细腻巧妙,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文笔轻灵脱俗而富有音乐感。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

    《西滢闲话》是陈源通伯先生在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品结集。身为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他的这些随笔本来确为"闲话",但他忍不住要对时事发表议论的作法,使这些文章成为与大是大非相关的论题,绝非一个"闲"字可以了得。文集中的部分篇什确为无关"大局"的"闲话"
  • 星光

    星光

    本书为陈思和教授的人物特写散文集,所收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追忆巴金和贾植芳两位先生;第二辑广泛涉及作者交往和见闻的文坛、学界人物,比如冰心、施蛰存、柯灵、朱东润、章培恒、王瑶等人;第三辑聚焦我国港台地区及海外的学者和文化名流,比如陈映真、夏志清等人。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热门推荐
  • 行者武松

    行者武松

    义字当头,虽百死吾亦往矣。行天下之路,斩尽天下不平之事。纵千百世轮回,而吾魂不灭,吾心不破,吾乃行者武松。这里没有江湖,没有梁山,却有一样的压迫,一样的不平,这里没有朝廷,没有武功,却一样有强者弱者。异世武松,从零开始,又将演绎一段新的故事,是一样的冷血,抑或有许多的爱恨情仇?且看我武松,行于天下,笑傲群雄。
  • 旧世神主

    旧世神主

    异族崛起,人类惨遭屠戮。能够变换外形的灵武成为人类对抗异族的主要装备,枪械与巨炮的轰鸣响彻整个世界。梦醒,宇勋发现熟知的世界已经成为过去。奇特的秘法以及堪比异族的强悍身体,让他有了在新世界立足的本钱。目睹了诸多人间惨剧,宇勋毅然奔赴沙场!
  • 阴阳招魂术

    阴阳招魂术

    从小到大,我遇到大大小小很多很多奇怪的事情,而这些事情的起源,都源于我的姥姥,一个个我遇到过的真实故事,且听我娓娓道来。
  • 笑到最后的竟然是你

    笑到最后的竟然是你

    百年开启一次的往生试炼,是每个有野心的人逐鹿天下的机会。新月大陆,风云际会,谁主沉浮,且看各位少年英雄们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片段一:月白苏:凝儿,不管你是否能登临帝位,此生我都愿在你左右护你周全。你进,我辅佐你。你退,我为你扫清一切。宋君凝:登临帝位并不是我心中所想,如果放弃帝位,能让黎民苍生安享太平,那么我弃!
  • 生存道:星云大师谈智慧和幸福

    生存道:星云大师谈智慧和幸福

    这本《生存道》是《星云大师谈幸福》和《星云大师谈智慧》的合集。涉及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如何智慧的生活,如何最有效的获取幸福,娓娓道出最返璞归真的生活大智慧,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七界之了劫

    七界之了劫

    混乱的部落世界,处处是战火,本该是天之骄子的维古,却因为阴谋而被遗落,成了毫无力量的普通人。有一人却一直在默默的保护、照顾她,但是阴谋与觊觎依然不断。坚强乐观的维古只能不断的成长,变强,改变。
  • 自然之旅

    自然之旅

    中国屹立于欧亚大陆之东,西邻浩瀚的太平洋,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她东西跨越四个时区,南北相距5500公里,最高峰与最低洼地高度相差将近9000米。巨大的差异和对比,让这片土地瑰丽多彩、绚丽多姿: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也有四季常青的热带雨林;既有严酷苍凉的戈壁、沙漠,也有生机盎然的湖泊、海洋;既有壮观雄奇的峡谷、瀑布,也有平坦无垠的草原、湿地……世界主要的自然景观类型,中国几乎全部拥有。锦绣中华的山川大地,永远敞开怀抱,迎接全世界朋友的到来。
  • 终南山密码

    终南山密码

    一部带你探寻终南秘境背后的隐士群体、民间传说和文化宝藏的奇妙小说。神秘莲社、活死人墓、千年神树、终南捷径、地狱变相图、诗文暗语……为什么终南山被视为保存中国文化的活化石?这里是道教发源地、中国佛教六大宗派诞生地、儒家思想弘传地、寿文化发祥地、财神降生地。揭开吸引赵公明、姜子牙、老子、孙思邈、王维、吕洞宾等先后来此隐居的千年奥秘!著名学者、作家、终南文化行者张剑峰大力推荐!《暗杀1905》《魔术会:幻戏陷阱》作者巫童全新力作!作者巫童熟读百家经典且偏爱道家思想,遍访名山大川却对终南山尤为痴迷。他花费三年时间搜集资料、拜访隐士,写下此书。翻开本书,带你进入千年隐居圣地终南山中的奇妙世界!
  • 原界行

    原界行

    原力觉醒,方能争雄,苍苍九天,奈何为主!原力觉醒所获能力分为七系;召唤系,超人系,器物系,自然系,特殊系,变身系,恶魔系。
  • 召唤提督

    召唤提督

    海洋之星,一个比地球大上20倍的庞大星球,星球上拥有两大势力,世界联邦和深海帝国。人类势力世界海军总元帅,600年来带领着全球舰娘与提督同深海帝国交战四大元帅镇守四方大陆,同时也是最早一批觉醒为提督的强大人类七大总督分别是七大洋的守护者,本身实力深不可测一人就能灭数国,其手下的强大舰娘更是多不胜数深海帝国海皇,深海世界的主宰,第一个成为深海提督的人类,统治着所有的深海四大海王深海世界最顶端的强者,与四大元帅乃是宿敌七大公爵统领着七大洋的存在,拥有无法形容的实力,以及数之不尽的深海刚穿越到这里的燕行看着眼前的信息一脸懵逼:“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