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0000000004

第4章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今天的讲题是两句很旧的话:一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一句是“为而不有”。现在按照八股的作法,把它分作两股讲。

诸君读我的近二十年来的文章,便知道我自己的人生观是拿两样事情做基础:(一)“责任心”;(二)“兴味”。人生观是个人的,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观。各人的人生观不必都是对的,不必于人人都合宜。但我想:一个人自己修养自己,总须拈出个见解,靠它来安身立命。我半生来拿“责任心”和“兴味”这两样事情做我生活资粮,我觉得于我很是合宜。

我是感情最富的人,我对于我的感情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发展的结果,常常得意外的调和。“责任心”和“兴味”都是偏于感情方面的多,偏于理智方面的很少。

“责任心”强迫把大担子放在肩上,是很苦的,“兴味”是很有趣的。二者在表面上恰恰相反,但我常把它调和起来。所以我的生活虽说一方面是很忙乱的,很复杂的;它方面仍是很恬静的,很愉快的。我觉得世上有趣的事多极了。烦闷,痛苦,懊恼,我全没有。人生是可赞美的,可讴歌的,有趣的。我的见解便是:(一)孔子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和(二)老子说的“为而不有”。

“知不可而为”主义、“为而不有”主义和近世欧美通行的功利主义根本反对。功利主义对于每做一件事之先必要问:“为什么?”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讲墨子的哲学就是要问为什么。“为而不有”主义便爽快的答道:“不为什么。”功利主义对于每做一件事之后必要问:“有什么效果?”“知不可而为”主义便答道:“不管它有没有效果。”

今天讲的并不是诋毁功利主义。其实凡是一种主义皆有它的特点,不能以此非彼。从一方面看来,“知不可而为”主义,容易奖励无意识之冲动。“为而不有”主义,容易把精力消费于不经济的地方。这两种主义或者是中国物质文明进步之障碍,也未可知。但在人类精神生活上却有绝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发明它享用它。

“知不可而为”主义,是我们做一件事明白知道它不能得着预料的效果,甚至于一无效果,但认为应该做的便热心做去。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事时候把成功与失败的念头都撇开一边,一味埋头埋脑的去做。

这个主义如何能成立呢?依我想,成功与失败本来不过是相对的名词。一般人所说的成功不见得便是成功,一般人所说的失败不见得便是失败。天下事有许多从此一方面看说是成功,从别一方面看也可说是失败;从目前看可说是成功,从将来看也可说是失败。比方乡下人没见过电话,你让他去打电话,他一定以为对墙讲话,是没效果的;其实他方面已经得到电话,生出效果了。再如乡下人看见电报局的人在那里乓乓乓乓的打电报,一定以为很奇怪,没效果的;其实我们从他的手里已经把华盛顿会议的消息得到了。照这样看来,成败既无定形,这“可”与“不可”不同的根本先自不能存在了。孔子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他这句话似乎是很滑头,其实他是看出天下事无绝对的“可”与“不可”,即无绝对的成功与失败。别人心目中有“不可”这两个字,孔子却完全没有。“知不可而为”本来是晨门批评孔子的话,映在晨门眼帘上的孔子是“知不可而为”,实际上的孔子是“无可无不可而为”罢了。这是我的第一层的解释。

进一步讲,可以说宇宙间的事绝对没有成功,只有失败。成功这个名词,是表示圆满的观念,失败这个名词,是表示缺陷的观念。圆满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到了进化终点,进化便休止;进化休止不消说是连生活都休止了。所以平常所说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指人类活动休息的一小段落。比方我今天讲演完了,就算是我的成功;你们听完了,就算是你们的成功。

到底宇宙有圆满之期没有,到底进化有终止的一天没有?这仍是人类生活的大悬案。这场官司从来没有解决,因为没有这类的裁判官。据孔子的眼光看来,这是六合以外的事,应该“存而不论”。此种问题和“上帝之有无”是一样不容易解决的。我们不是超人,所以不能解决超人的问题。人不能自举其身,我们又何能拿人生以外的问题来解决人生的问题?人生是宇宙的小段片。孔子不讲超人的人生,只从小段片里讲人生。

人类在这条无穷无尽的进化长途中,正在发脚蹒跚而行。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在这条路上走了一点,比到宇宙圆满时候,还不知差几万万年哩!现在我们走的只是像体操教员刚叫了一声“开步走”,就想要得到多少万万年后的成功,岂非梦想?所以谈成功的人不是骗别人,简直是骗自己。

就事业上讲,说什么周公致太平,说什么秦始皇统一天下,说什么释迦牟尼普度众生。现在我们看看周公所致的太平到底在哪里?大家说是周公的成功,其实是他的失败。“六王毕,四海一”,这是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了,但仔细看看,他所统一的到底在哪里?并不是说他传二世而亡,他的一份家当完了,就算失败,只看从他以后,便有楚汉之争,三国分裂,五胡乱华,唐之藩镇,宋的辽金,就现在说,又有督军之割据,他的统一之功算成了吗?至于释迦牟尼,不但说没普渡了众生,就是当时的印度人,也未全被他普渡。所以世人所说的一般大成功家,实在都是一般大失败家。再就学问上讲,牛顿发明引力,人人都说是科学上的大成功,但自爱因斯坦之相对论出,而牛顿转为失败。其实牛顿本没成功,不过我们没有见到就是了。近两年来欧美学界颂扬爱因斯坦成功之快之大,无比矣!我们没学问,不配批评,只配跟着讴歌,跟着崇拜!但照牛顿的例看来,他也算是失败。所以无论就学问上讲就事实上讲,总一句话说:只有失败的没有成功的。

人在无边的“宇”(空间)中,只是微尘,不断的“宙”(时间)中,只是段片。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大,总有做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便留交后人,这好像一人忙极了,有许多事做不完,只好说“托别人做吧”!一人想包做一切事,是不可能的,不过从全体中抽出几万万分之一点做做而已。但这如何能算是成功?若就时间论,一人所做的一段片,正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也不得叫做成功。

孔子说“死而后已”,这个人死了那个人来继续。所以说继继绳绳,始能成大的路程。天下事无不可,天下事无成功。

然而人生这件事却奇怪得很:在无量数年中,无量数人,所做的无量数事,个个都是不可,个个都是失败,照数学上零加零仍等于零的规律讲,合起来应该是个大失败,但许多的“不可”加起来却是一个“可”,许多的“失败”加起来却是一个“大成功”。这样看来,也可说是上帝生人就是教人作失败事的,你想不失败吗?那除非不做事。但我们的生活便是事,起居饮食也是事,言谈思虑也是事,我们能到不做事的地步吗?要想不做事,除非不做人。佛劝人不做事,便是劝人不做人。如果不能不做人,非做事不可。这样看来,普天下事都是“不可而为”的事,普天下人都是“不可而为”的人。不过孔子是“知不可而为”,一般人是“不知不可而为”罢了。

“不知不可而为”的人,遇事总要计算计算,某事可成功,某事必失败。可成功的便去做,必失败的便躲避。自以为算盘打对了,其实全是自己骗自己,计算的总结与事实绝对不能相应。成败必至事后始能下判断的。若事前横计算竖计算,反减少人做事的勇气。在他挑选趋避的时候,十件事至少有八件事因为怕失败,不去做了。

算盘打得精密的人,看着要失败的事都不敢做,而为势所迫,又不能不勉强去做,故常说:“要失败啦!我本来不愿意做,不得已啦!”他有无限的忧疑,无限的惊恐,终日生活在摇荡苦恼里。

算盘打得不精密的人,认为某件事要成功,所以在短时间内欢喜鼓舞地做去,到了半路上忽然发现他的成功希望是空的,或者做到结尾,不能成功的真相已经完全暴露,于是千万种烦恼悲哀都凑上来了。精密的人不敢做,不想做,而又不能不做,结果固然不好。但不精密的人,起初喜欢去做,继后失败了,灰心丧气的不做,比前一类人更糟些。

人生在世界是混混沌沌的,从这种境界里过数十年,那末,生活便只有可悲更无可乐。我们对于“人生”真可以诅咒。为什么人来世上做消耗面包的机器呢?若是怕没人吃面包,何不留以待虫类呢?这样的人生可真没一点价值了。

“知不可而为”的人怎样呢?头一层:他预料的便是失败,他的预算册子上件件都先把“失败”两个字摆在当头,用不着什么计算不计算,拣择不拣择。所以孔子一生一世只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是事前猜度,“必”是先定其成败,“固”是先有成见,“我”是为我。孔子的意思就是说人不该猜度,不该先定事之成败,不该先有成见,不该为着自己。

第二层,我们既做了人,做了人既然不能不生活,所以不管生活是段片也罢,是微尘也罢,只要在这微尘生活段片生活里,认为应该做的,便大踏步地去做,不必打算,不必犹豫。

孔子说:“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欤而谁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是绝对自由的生活。假设一个人常常打算何事应做,何事不应做,他本来想到街上散步,但一念及汽车撞死人,便不敢散步,他看见飞机很好,也想坐一坐,但一念及飞机摔死人,便不敢坐,这类人是自己禁住自己的自由了。要是外人剥夺自己的自由,自己还可以恢复,要是自己禁住自己的自由,可就不容易恢复了。“知不可而为”主义,是使人将做事的自由大大的解放,不要做无为之打算,自己捆绑自己。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惑就是明白,不忧就是快活,不惧就是壮健。反过来说,惑也,忧也,惧也,都是很苦的。人若生活于此中,简直是过监狱的生活。

遇事先计划成功与失败,岂不是一世在疑惑之中?遇事先怕失败,一面做,一面愁,岂不是一世在忧愁之中?遇事先问失败了怎么样,岂不是一世在恐惧之中?

“知不可而为”的人,只知有失败,或者可以说他们用的字典里,从没有成功二字。那末,还有什么可惑可忧可惧呢?所以他们常把精神放在安乐的地方。所以一部《论语》,开宗明义便说“不亦乐乎”!“不亦悦乎”!用白话讲,便是“好呀”!“好呀”!

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他做事是自己喜欢的,并非有何种东西鞭策才作的,所以他不觉胡子已白了,还只管在那里做。他将人生观立在“知不可而为”上,所以事事都变成不亦乐乎,不亦悦乎。这种最高尚最圆满的人生,可以说是从“知不可而为”主义发生出来。我们如果能领会这种见解,即令不可至于乐乎悦乎的境地,至少也可以减去许多“惑”“忧”“惧”,将我们的精神放在安安稳稳的地位上。这样才算有味的生活,这样才值得生活。

第一股做完了,现在做第二股,仍照八股的做法,说几句过渡的话。“为而不有”主义与“知不可而为”主义,可以说是一个主义的两面。“知不可而为”主义可以说是“破妄返真”,“为而不有”主义可以说是“认真去妄”。“知不可而为”主义可使世界从烦闷至清凉,“为而不有”主义可使世界从极平淡上显出灿烂。

“为而不有”这句话,罗素解释的很好。他说,人有两种冲动,(一)占有冲动,(二)创造冲动。这句话便是提倡人类的创造冲动的。他这些学说,诸君谅已熟闻,不必我多讲了。

“为而不有”的意思是不以所有观念作标准,不因为所有观念始劳动。简单一句话,便是为劳动而劳动。这话与佛教说的“无我我所”相通。

常人每做一事,必要报酬,常把劳动当作利益的交换品,这种交换品只准自己独有,不许他人同有,这就叫做“为而有”。如求得金钱、名誉,因为“有”,才去为。有为一身有者,有为一家有者,有为一国有者。在老子眼中看来,无论为一身有,为一家有,为一国有,都算是为而有,都不是劳动的真目的。人生劳动应该不求报酬,你如果问他:“为什么而劳动?”他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不为什么为什么劳动?”他便老老实实说:“为劳动而劳动,为生活而生活。”

老子说:“上人为之而无以为。”韩非子给他解释得很好:“生于其心之所不能已,非求其为报也。”简单说来,便是无所为而为。既无所为,所以只好说为劳动而劳动,为生活而生活,也可说是劳动的艺术化、生活的艺术化。

老子还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是说我要帮助人,自己却更有,不致损减;我要给人,自己却更多,不致损减。这话也可作“为而不有”的解释。按实说,老子本来没存“有”“无”“多”“少”的观念,不过假定差别相以示常人罢了。

在人类生活中最有势的便是占有性。据一般人的眼光看来,凡是为人的好像己便无。例如楚汉争天下,楚若为汉,楚便无,汉若为楚,汉便无。韩信张良帮汉高的忙谋皇帝,他们便无。凡是与人的好像己便少。例如我们到瓷器铺子里买瓶子,一个瓶子,他要四元钱,我们只给他三元半,他如果卖了,岂不是少得五角?岂不是既以与人己便少吗?这似乎是和己愈有己愈多的话相反。然自它一方面看来,譬如我今天讲给诸君听,总算与大家了,但我仍旧是有,并没减少。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至若弹琴唱歌给人听,也并没损失,且可使弹的唱的更加熟练。文学家,诗人,画家,雕刻家,慈善家,莫不如此。即就打算盘论,帮助人的虽无实利,也可得精神上的愉快。

老子又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赤子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他的意思就是说成人应该和小孩子一样,小孩子天天在那里哭,小孩子并不知为什么而哭,无端的大哭一场,好像有许多痛心的事,其实并不为什么。成人亦然。问他为什么吃?答为饿。问他为什么饿?答为生理上必然的需要。再问他为什么生理上需要?他便答不出了。所以“为什么”是不能问的,如果事事问为什么,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却只记得他的上半截的“无为”,把下半截的“无不为”忘掉了。这的确是大错。他的主义是不为什么,而什么都做了,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要是说什么都不做,那他又何必讲五千言的《道德经》呢?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都是要把人类无聊的计较一扫而空,喜欢做便做,不必瞻前顾后。所以归并起来,可以说这两种主义就是“无所为而为”主义,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化,把人类计较利害的观念,变为艺术的、情感的。

这两种主义的概念,演讲完了。我很希望它发扬光大,推之于全世界。但要实行这种主义须在社会组织改革以后。试看在俄国劳农政府之下,“知不可而为”和“为而不有”的人比从前多得多了。

社会之组织未变,社会是所有的社会,要想打破所有的观念,大非易事。因为人生在所有的社会上,受种种的牵掣,倘有人打破所有的观念,他立刻便缺乏生活的供给。比方做教员的,如果不要报酬,便立刻没有买书的费用。然假使有公共图书馆,教员又何必自己买书呢?中国人常喜欢自己建造花园,然而又没有钱,其势不得不用种种不正当的方法去找钱,这还不是由于中国缺少公共花园的缘故吗?假使中国仿照欧美建设许多极好看极精致的公共花园,他们自然不去另造了。所以必须到社会组织改革之后,对于公众有种种供给时,才能实行这种主义。

虽是这样说法,我们一方面希望求得适宜于这种主义的社会,一方面在所处的混浊的社会中,还得把这种主义拿来寄托我们的精神生活,使它站在安慰清凉的地方。我看这种主义恰似青年修养的一副清凉散。我不是拿空话来安慰诸君,也不是勉强去左右诸君,它的作用着实是如此的。

最后我还要对青年进几句忠告。老子说:“宠辱不惊。”这句话最关重要。现在的一般青年或为宠而惊,或为辱而惊。然为辱而惊的大家容易知道,为宠而惊的大家却不易知道。或者为宠而惊的比较为辱而惊的人的人格更为低下也说不定。五四以来,社会上对于青年可算是宠极了,然根底浅薄的人,其所受宠的害,恐怕比受辱的害更大吧。有些青年自觉会作几篇文章,便以为满足,其实与欧美比一比,那算得什么学问,徒增了许多虚荣心罢了。他们在报上出风头,不过是为眼前利害所鼓动,为虚荣心所鼓动,别人说成功,他们便自以为成功,岂知天下没成功的事,这些都是被成败利钝的观念所误了。

古人的这两句话,我希望现在的青年在脑子里多转几转,把它当作失败中的鼓舞,烦闷中的清凉,困倦中的兴奋。

(1921年12月21日北京哲学社讲演稿。

原刊1922年4月《哲学》第5期。)

同类推荐
  •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此刻

    此刻

    《此刻》一书,收录的80篇作品,主要是作者阅读中国现当代名家名作所记录的读书随笔及少部分与书相关的生活类散文。每篇作品都对现当代重要文学作品有独特的解析、客观评价及思考感悟。本文对读者正确理解名家名作有很好的引导、启发作用,一定程度增加了读者去阅读原文的兴趣。作品短小精悍,文字优美,有一定哲理性,适合大众阅读。
  •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新文化运动还没有火热展开的时候,林纾、苏曼殊已经为中国现代文学播撒下浪漫的种子。做普罗米修斯似的英雄,还是做维特似的多愁善感的才子,这样的情感始终纠结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派身上,无论是郁达夫、徐志摩,还是郭沫若、蒋光慈、萧军都没有摆脱这种心结。李欧梵先生出文入史,在本书中既勾勒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化地图,同时轻松地出入翔实的文献之中,也呈现了几位作家个人生活的零珠碎玉。
  •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消费记忆与叙事:新世纪文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消费作为研究当下文学叙事的切入点,对新世纪十年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批评等进行考察。其中既有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同情,也有对研究主体个人立场的坚持;既有对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现象的介入,也有对亘古不变的天道人心的追问。
热门推荐
  • 一朵晴天向阳开

    一朵晴天向阳开

    夏晴天莫名其妙被带到凌家,又莫名其妙地成了凌家少爷的未婚妻,这一切的一切让初来乍到的夏晴天措手不及……霸气侧漏的冷面恶魔凌家大少爷和不一般的傻傻夏小姐会有这样的一段爱恨情仇?曾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 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本书以现实中学生案例及我个人的成长历程为证,我们的现实确实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提醒我们为人父母的人,要在教育子女的路途上,多做正确的事。本书以灵活多变的风格,让我们的情绪不断地有着此起彼伏的荡漾之感,而不至于读来疲惫不堪;本书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载体,让我们在嬉笑中得到启发,得到思考。书本的幽默、风趣之处的嬉笑却透露着有点“刺骨”的道理,对于每位家长也算是送了一个“糖衣炮弹”,愿最终能达到“苦口良药”的“疗效”吧。
  • 诸天败类

    诸天败类

    叶太纵横诸天,只有三条宗旨。1、打的过就打。2、打不过就跑。3、跑不过就投降。在一个个位面中穿梭,霸凌(忽悠)诸天。(群:813236683)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萧

    帝萧

    白凤绕云间,青锋藏于胸。谁人不识君,何须挽轻纱。
  • 最后一个术士

    最后一个术士

    说往事,讲故事,我是道门最后一个术士。曾经,两世负心的我注定万劫不复且不得好死。苗疆蛊术,诅咒降头,还有不明高手养的各样恶鬼,瞄头都指向我,没有爷爷保护的我,又将何去何从?怎样跳出笼牢,将敌人一个个送下地狱!现在,怪事不断,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的死去。我明白,敌人已经开始寻仇。以我为中心,周围的人一个都逃脱不了,朋友,兄弟,爱人,都......我对不起为我而死的人,我没脸死,因为我死后没脸见他们。被逼上绝路的我,只得走上“复仇”这条无法回头的血路。从那以后,我变得一无所有,也不在乎自己什么也没有,生命中只余下了复仇。终我一生,行光明大道,封天下厉鬼!而,这一切要都从十年前的大学女生宿舍开始。
  • 我这是个假系统

    我这是个假系统

    “系统我想要斩仙剑!”“不!你不想!”“系统我想要星辰诀总可以了吧”“不,你不配”“系统那我能学点啥?”“恭喜你获得基础剑法(残)”云钰一脸懵逼“残缺??系统你给我出来!@*#&#@&*”
  • 和校花同居的日子1:不爱不折腾

    和校花同居的日子1:不爱不折腾

    康健是个愤世嫉俗但又有理想的大学生,前女友的不辞而别,使他对感情丧失了信心,一度消沉地面对生活。有一天,康健在学校食堂不小心将一碗汤洒在了校花秦可一的身上;;初次尴尬相遇之后,这对冤家就处处『狭路相逢』,竟然成了合租室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恩爱夫妻理财经

    恩爱夫妻理财经

    本书通过事例、观念与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而富于趣味地告诉新婚夫妻:夫妻理财要定好位;做好家庭理财规划;用好稳妥可靠的理财工具——储蓄;投资理财,让钱生钱;学好日常生活这套“理财经”;不同类型家庭的理财经;理财误区和错误八个方面的问题。提醒新婚夫妻注重一个“节”字,家业初立,在“节流”的同时进行“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