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3400000012

第12章 近十五年来中国古典诗论研究的七大领域(至2004年)

近十五年来,我国古典诗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在众多领域开花结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显示出古典诗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良好态势,也预示了古典诗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在本世纪前几十年间的基本走向。本章对近十五年来我国古典诗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成就略作述要。

一、诗学理论范畴研究

此领域研究起步不晚,在80年代中期已取得相当的成绩。其出现的著作有:蓝华增《说意境》(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袁济喜《和——中国古典审美理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裴斐《诗缘情辨》(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曾祖荫《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年),赵沛霖《兴的源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刘九洲《艺术意境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李壮鹰《中国诗学六论》(齐鲁书社,1988年),等等。90年代以后,围绕我国古典诗学理论与批评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志”、“情”、“兴”、“象”、“味”、“韵”、“趣”、“和”、“势”、“格”、“神”、“意境”等,出现了很多研究著作,可类分为两种:(1)多题性的诗学理论范畴研究著作,如: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文与质·艺与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祁志祥《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个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的建构》(学林出版社,1993年),张海明《经与纬的交结》(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赵永纪《诗论:审美感悟与理性把握的融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汪涌豪《范畴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晶《审美之思——理的审美化存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陈竹、曾祖荫《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华书局,2003年),等等。(2)单题性的诗学理论范畴研究著作,如:吴调公《神韵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韩林德《境生象外——华夏审美与艺术特征考察》(三联书店,1995年),汪裕雄《意象探源》(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薛富兴《东方神韵——意境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张利群《辨味批评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王文生《论情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王小舒《神韵诗学论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环宁《气势论》(民族出版社,2002年),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夏昭炎《意境概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张义宾《中国古代气论文艺观》(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等。这之中,值得提及的是蔡锺翔、邓光东主编“中国美学范畴丛书”(第一辑)(2001年),共推出10本古典美学范畴著作,包括:蔡锺翔《美在自然》,陈良运《文质彬彬》,袁济喜《和:审美理想之维》,涂光社《原创在气》、《因动成势》,汪涌豪《风骨的意味》,袁济喜《兴:艺术生命的激活》,胡雪冈《意象范畴的流变》,古风《意境探微》,曹顺庆、王南《雄浑与沉郁》,对推进古典美学范畴研究做了切实的工作。该丛书现正扩大选题范围,准备陆续再推出一系列的美学范畴研究著作。在专题论文方面,一些诗学范畴如“奇”、“丽”、“清”、“天机”、“意格”、“格韵”、“平淡”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阐释。可以预料,古典诗学理论范畴研究在未来的岁月中将向层级更低、统摄力更小、所处位置更边缘的范畴方向推进。

二、诗学批评史研究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到90年代,出现了几部系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思想史与诗学批评史著作。主要有:(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系列,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代、清代、近代,共七卷。(2)罗宗强主编《中国文学思想通史》,共八卷,已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三卷。(3)陆耀东主编“中国诗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共九卷,其中,古典诗学七卷,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近代。(4)陈伯海、蒋哲伦主编《中国诗学史》(鹭江出版社,2002年)系列,包括: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词学卷,共七卷。这四种系列文学或诗学批评通史无论在网罗的材料,还是在对诗学发展史的描述清理上,都将古典诗学批评史的研究推上了一个台阶。近十五年以来,零星出现的诗歌批评史研究著作甚多。通代诗学批评史著作有: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国诗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等;断代诗学批评史著作如:周裕锴《唐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孙立《明末清初诗论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唐晓敏《中唐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郜积意《经典的批判——西汉文学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年),张峰屹《西汉文学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吴文治《五朝诗话概说》(黄山书社,2002年),谭德兴《汉代诗学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等。诗学批评史研究正向断代与不同历史时期清理的方向拓展。

三、诗学批评文献研究

文献作为古典诗学批评研究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重视,因此,这方面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出版的著作有:孙立《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张健《元代诗法校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查洪德、李军《元代文学文献学》(中华书局,2002年),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等等。这之中,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傅璇琮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为进一步摸清我国古典诗学家底提供了线索。该丛书已出:曹道衡、刘跃进《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5年),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中华书局,1997年),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中华书局,2001年)。一些专论对诗学文献辨别真伪、考镜源流,对促进古典诗学研究不断跨越新台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张伯伟《唐五代诗格丛考》(《文献》,1994年第3期)、《论〈吟窗杂录〉》(《中国文化》,1995年第2期)、《元代诗学伪书考》(《文学遗产》,l997年第3期),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中国古籍研究》,1996年创刊号),祖保泉、陶礼天《〈诗家一指〉与〈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张柏青《从〈二十四诗品〉用韵看它的作者》(1996年),张健《〈诗家一指〉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兼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沧浪诗话〉非严羽所编——〈沧浪诗话〉成书问题考辨》(《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周兴陆《吴敬梓〈诗说〉劫后复存》(《复旦学报》,1999年第5期),宋建昃《一部稀见的抄本——〈全宋诗话〉》(2001年),刘明今《关于元代诗歌格法类著作》(《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2002年),杨恬、杨开达《论袁嘉谷的〈卧雪诗话〉》(《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姚小鸥《关于上海楚简〈孔子诗论〉释文考释的若干商榷》(《中州学刊》,2002年第3期),岳珍《宋诗话辑补》(《天中学刊》,2003年第1期)、《〈王子思诗话〉辑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曹建国《孔子论〈诗〉与上博简〈孔子诗论〉之比较》(《孔子研究》,2003年第3期),邬国平《钟嵘〈诗品〉一种新的版本》(《文献》,2003年第2期),郭鹏《〈诗品〉曹植条疏证》(《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万德凯《钟嵘〈诗品·晋阮步兵诗〉条疏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潘荣生《今钞本〈随园诗话稿本〉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6期),贾树新《〈文心雕龙〉撰成年代新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谷建《〈后山诗话〉作者考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等等。

四、诗学批评个案与流派研究

此领域研究与80年代相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个案研究方面,出现的著作有: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曹旭《诗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王发国《诗品考索》(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3年),郝润华《〈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黄山书社,2000年),陶水平《船山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郑利华《王世贞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韩烈文《刘熙载〈艺概〉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曹东《严羽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年),詹杭伦《方回的唐宋律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石玲《袁枚诗论》(齐鲁书社,2003年),王明见《刘克庄与中国诗学》(巴蜀书社,2004年),等等。在流派研究方面,出现著作主要有: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胡德怀《齐梁文坛与四萧研究》(1997年),王英志《性灵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吴兆路《性灵派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刘绍瑾《复古与复元古——中国复古文学理论的美学探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易闻晓《公安派的文化阐释》(齐鲁书社,2003年),陈文新《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等。在专题论文方面,此领域研究成果甚多,主要研究取向有四:(1)对诗论家诗学批评思想的清理。如:吴建民《老子与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曹旭《论萧绎的文学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王英志《袁枚与清代诗学批评》(《文艺研究》,2001年第6期),黄宝华《杨万里与“诚斋体”:杨万里诗学述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2)对诗论家某一诗学观念、诗学理论的探讨。如:明见《论刘克庄的诗歌“锻炼”说》(《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檀作文《朱熹对〈诗经〉文学性的深刻体认》(《湘潭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3)对诗学著作、诗学命题的阐说。如:周甲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主旨辨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毛宣国《说“韵”》(《江海学刊》,1994年第4期),孙蓉蓉《论“绮靡”说》(《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王济民《中国诗学本体论:诗言“性情”(兼及几个同类诗学命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4)对诗学批评流派的考察。如:陈文新《论明代诗学主流派的内部争执》(《东方丛刊》,2001年第2期),王顺贵《明代后七子诗学理论探析》(《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等等。目前该领域研究正向维面不断拓宽,层度不断深化的方向伸展。

五、诗学批评接受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此领域研究蓬勃开展。已出现的著作有:陈文忠《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尚学锋、过常宝、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邓新华《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武汉出版社,2000年),尚永亮《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朱易安《唐诗学史论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杨文雄《李白诗歌接受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李剑锋《元前陶渊明接受史》(齐鲁书社,2002年),蔡振念《杜诗唐宋接受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汪春泓《〈文心雕龙〉的传播和影响》(学苑出版社,2002年),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等。此领域研究取向主要有三:(1)古典接受诗学理论研究。论文如:紫地《中国古代的文学鉴赏接受论》(《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何士林《“误读”的辩证:中国古代接受文学批评一题》(《学术论坛》,1995年第4期),金元浦《空白与未定性:中国诗学的内在精蕴》(《东方丛刊》,1995第4期),韦志成《中国阅读理论的祖碑——“以意逆志”辨》(《江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刘月新《“出入”说——中国古代的接受理论》(《名作欣赏》,1997年第1期),陈友康《中国古典接受理论的独特范畴:亲证》(《东方论坛》,2002年第1期),等等。(2)古典诗人接受研究。论文如:潘啸龙《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陈新璋《从接受美学看苏轼对韩愈诗歌的评价》(《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吴兆路《陶渊明的文学地位是如何逐步确立的》(《渭南师专学报》,1993年第2期),李剑锋《论萧统对陶渊明的接受》(《山东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孙康宜《陶潜的经典化与读者反应》(2001年),杨合林《陶渊明诗在东晋南北朝的被读解》(《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等等。(3)古典诗作接受研究。论文如:谢思炜《杜诗解释史概述》(《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杜晓勤《开天诗人对杜诗接受问题考论》(《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张可礼《〈诗经〉在东晋的传播和影响》(《文史哲》,1994年2期),申洁玲《〈诗经〉阐释从经学向文学的转型》(《东方丛刊》,1994年第2期),萧庆伟《北宋党争与杜诗陶诗之显晦》(《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高洪奎《李贺诗歌的接受史研究:中唐至五代》(《菏泽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王友胜《苏诗的早期流播研究》(《阴山学刊》,2000年第3期),陈国安《梁启超〈诗经〉研究述略》(《江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等等。此领域研究目前正有效开展着,在学位论文选题中也占有较高的比率。

六、诗学批评学术史研究

此领域研究萌动于80年代末,曾出现许总《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年)等著作。进入90年代,伴随世纪交替学术总结思潮的出现,它如异军突起。其出现的著作主要有:易重廉《中国楚辞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台湾:学生书局,1993年),黄炳辉《唐诗学史述论》(鹭江出版社,1996年),钟优民《陶学发展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王友胜《苏诗研究史稿》(岳麓书社,2000年),张文勋《文心雕龙研究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少康、汪春泓、陈允锋、陶礼天《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代)》(中华书局,2002年),戴维《诗经研究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张启成《诗经研究史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檀作文《朱熹诗经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4年),陈伯海主编《唐诗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等。在专题论文方面,则主要出现的是现当代诗学批评学术史研究,如:崔海峰《近年来王夫之诗学研究概述》(《船山学刊》,2002年第4期),胡建次《20世纪中国古典诗话整理与研究述略》(《思想战线》,2002年),魏中林、昌庆志《20世纪公安派文论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胡晓明《二十世纪中国诗学史小言》(《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3期),杜志强《萧绎及其〈金楼子〉研究史述评》(《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陈伯海《走向更新之路:唐诗学百年回顾》(《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左东岭《二十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想关系研究述评》(《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高文强《二十世纪佛教与六朝文学批评研究述略》(《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陈祖美《有关〈文心雕龙〉的回顾与展望》(《聊城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王明辉《胡应麟生平及诗学思想研究综述》(《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等等。上述著作与论文,为新世纪古典诗学批评研究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学术平台。

七、域外汉诗学研究

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渐兴的一个古典诗学研究领域,它伴随中外学术交往的增多而勃兴。目前,此领域研究实绩还主要掌握在少数研究者手里。其出现的论文主要有: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概览》(《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第4期),张伯伟《朝鲜古代汉诗总说》(《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韩国古代诗学总说》(1996年)、《朝鲜古代诗学总说》(《韩国诗话研究》,1997年5月)、《日本古代诗学总说》、《选本与域外汉文学》(《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崔琴玉、马志强《宋代江西诗派与朝鲜海东江西诗派诗法比较》(《中州学刊》,1997年第6期),邝健行《韩国诗话中的中国古代诗歌史料》(《文学遗产》,2000年第6期),王小盾《越南古代诗学述略》(《文学评论》,2002年第5期),詹杭伦《韩国诗话论楚辞述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3年),马歌东《中日秀句文化渊源考论——以唐诗的秀句传承及其域外影响为中心》(《陕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2期),等等。一些论著也程度不同地涉及此领域研究,如: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学林出版社,1997年),曹旭《诗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王昆吾《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中华书局,2003年),马歌东《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等等。此领域研究对促进中外文学比较,进一步激活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疯狂的阿登

    疯狂的阿登

    停止增援诺曼底,法西斯面临审判!戴高乐崛起,法国人为荣誉而战,德军撤出巴黎,维希政权全面瓦解!希特勒签订停战协议!蒙哥马利热情不减,“彗星计划”成最后一搏!希特勒拒绝纳谏,阿登上演最后的疯狂!这是德国在西线最大的反击战,双方投入近60个师,伤亡各达8万余人,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攻势。
  • 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

    每个人都在回味和记忆妈妈的饭菜,寻找适合自己的口味。我奉着“各地百姓的贡献,普天下人的口福”的宗旨,记录了儿时的珍肴美味,此珍肴并非珍稀动物做成的菜肴,而是世间很少流行,很难吃到的妈妈做的美食,这些美食集中在我的家乡梅山腹地的新化圳上镇,我虽身居城市十五载,却忘不了这些菜肴,每当怀念家乡,我就会想起这些美食与母亲,全书共33篇,8万字,反映了新化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还饱含人情世故、处世哲学。我不止在《妈妈的味道》里谈品味和口福,把它的风俗民情、取材、制作、烹饪、味道都呈现给了读者,表达最乡土、最传统、最地道、最母亲的美食和味道。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蒋凡讲世说新语

    蒋凡讲世说新语

    本书是一本经典品读类通俗读物。作者从继承发扬传统经典文化的视角,将《世说新语》娓娓道来,全书分绪论、人物篇、专题篇三部分,讲述了《世说新语》表达的魏晋时代社会风情和士人轶事。较全面的讲述了世说的精神内涵,语言通俗易懂,讲说与实例结合,内容富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质量较好。
  • 麻纸的光阴

    麻纸的光阴

    本书收录了山西作家杨晋林近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者曾获得省内外多种奖项。文章以厚重昂扬的格调,深情描述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山川风貌和风俗民情等,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部分作品入选《中国作家看山西》《跟随大师的足迹》《山西绿色散文选》等丛书。文中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能引起很多读者对于故乡怀念的共鸣。
热门推荐
  • 永生剑神

    永生剑神

    前世,与人为善却遭人欺,兄弟为之惨死,挚爱为之饮恨,遗憾终身。重生,就用手中之剑,守护曾经失去的东西,逆苍天!
  • 半世浮华浮尘梦

    半世浮华浮尘梦

    或许现在的我还不够强大,但是,请你等等我,终有一天,我会把你护在我的身后,告诉你,我也不差!
  • 其实我爱但凡我在

    其实我爱但凡我在

    五年。她为了他努力地学习。只是为了靠近他哪怕一点点。她不曾卑微地奢求他的爱。她有尊严地爱着他。多少个黑夜多少个白天……他,因为不肯下的高傲错失良机。他并不讨厌她。他只是不想承认喜欢她的事实。看两个傲娇如何最终走在一起。看女主如何蜕变。心酸的成长,有你我就不孤单。蓝颜处女座。欢迎捧场!(^O^)
  • 和平精英之名气系统

    和平精英之名气系统

    这个人不是很懒,因为他留下了什么。我们要支持正版
  • 网王快穿之女配大一统

    网王快穿之女配大一统

    网王之中,肯定有一个百合花,一个绿茶婊,和一个王子的妹妹,抱歉她全部占了,谁让她是女配呢。【本文系统文,女配逆袭。绝对不苏,不过没有cp】本文来自百度贴吧。
  • 忙从

    忙从

    怕追赶不上同龄人,怕社会地位不够高,怕遇不到幸福……我们始终走在怕输的路上……抱歉,好不容易找到的舒适圈,不想跳出去了!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他们会和你一样的执拗自私犯错…不接受不适应请慎入;职场:年龄外貌学历家庭环境经历等不同情况下对公司和岗位的选择与被选择;商场:跟风的复制式赢利模式的成败和所谓成功人士的专业骗局;合租:不同年龄段女人之间对工作、家庭、生活环境的现在及未来的认知;还有,工作与家庭的摩擦碰撞,随波逐流般过于现实爱情看法,病痛……有些很荒唐的情节真实发生过,温情如是,我们平凡但也优秀……
  • 废物大小姐:凤逆天下

    废物大小姐:凤逆天下

    前世她是杀手界的头领,却遭遇背叛,死后,她的灵魂附身在浩瀚大陆,人称废物的凤府大小姐凤妍曦的身上。再次睁开眼时,已无那一身的懦弱,身上有的只是死亡的气息,令人胆颤!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将会百倍还之!总有一天我会站在世界的巅峰,让那些曾经瞧不起我的人仰视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戒临

    戒临

    人类被来自北方的黑色烟雾逐渐吞噬,那数不尽的黑色魔灵长驱直入,是被他们当成食粮还是杀出一条属于人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