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1200000025

第25章 修身(6)

两个老百姓不停地争夺或者争利,最后两个人一块儿羸弱;一对夫妻整天吵架,这个家庭好不到哪儿去,也发展不起来;一个家族内部争斗不止,最后必然破败;一个单位的人整天内斗,单位最后都会毁掉。交让而争处卑,委礼而受寡,即不要总是争权夺利,而是要相互谦让,这个单位才能安稳。与其争夺碗中仅有的一点利益,莫不如团结起来到外面争取更大的资源,天下之大,无所不有,何必斤斤计较眼前这一点小利?庄子说争起来,好比两个国家在打仗,一个国家在蜗牛左面触角,另一个国家在蜗牛右面触角,为了蜗牛触角间那一点地打得是人仰马翻,血流成河,根本没意思。鲁迅也很看不惯中国人的这个劣根性,中国人整天争来争去的那点东西,无非就像苍蝇在争那一点血,发现一滩血以后都凑上去,乱哄哄。这都是在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特别在意的东西,其实是最微不足道的。

遇到利益不争,遇到责任和义务而立刻起而行之,不推诿、不塞责、不敷衍,久而久之,人心允平,社会风气便会焕然一新。

迁善,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的自我满足,是德行的内化。善良的行为不是表现出来让人看的。老百姓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用佛教的话说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现在好多人却不是这样的,做了一件好事要是大家不知道,便主动要求对方写个表扬信送到单位去,这不是行善,而是求名。朱熹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家训》)。做了件善事担心大家不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善;如果做了件坏事怕别人知道,这便是真正的大恶。这是因为君子有了过失,就像天上的日食、月食一样,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改过之后,人人还会仰视他。

迁善,也是改过的一个过程,只有不断地改过,我们才能迁善。孔子就说“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这是最好的品质。大家读《三国演义》时佩服诸葛亮,因为他从来不犯第二次错误,过而能改,这也是他赢得尊重的一个原因。

三、睿智

浑厚不是说傻里傻气、糊里糊涂,而是外厚重而内精明,内精明,即睿智、干练。具体怎么做呢?

一是人情练达。真正有修养的人、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人走的每一步路,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法则。《中庸》讲: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只有修成了君子,然后做人做事,才能为天下表率,而赢得尊重。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只有看过最贫穷的地方,人才能产生使命感;只有到过最繁华的地方,人才会知道如何发展。人不能一味地追求繁华,有时候繁华不属于自己;也不要一味地厌弃贫寒,那恰恰是起步的基础。因为社会有问题,才给我们无穷的机遇,我们要从贫寒走向繁华,再从繁华回归平淡,如此修养,便见惑不迷,见利不争,见怪不怪了。

人情,是人之心性情欲,知道他人所思所想、所怨所恨,便能设身处地,知道如何说,如何做。练达,就是看问题要能看穿、看透、看破。

我们常说,人的认识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小孩子基本如此,高中阶段以前的人大多数也是这样。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读书就是字面意思,看人也是听其言,信其行。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对人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原来认为讲得非常对的地方,现在认为不对了。原来社会和书上写得不一样啊,原来很多的常识,不是这么回事啊。似乎有很多地方并不了解,那是因为我们一直用一个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我们现在从小学到大学,对社会的理解,不外乎来自三个方面:书本、父母和老师的说教、电视剧,工作了以后才发现,有时书本上的话只是理论,父母和老师的话他们自己有时候都不信,或者也做不到,电视剧全是偶然的幸运或者累积起来的痛苦,现实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坏。

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既然改变不了社会,那就改变自己吧。当自己的想法改变了,世界也就改变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身边的朋友、老师或者同学,当你对他微笑的时候,他就对你微笑;当你对他哭泣的时候,他就对你哭泣。应该阳光灿烂一点,每天早晨起来,面带微笑地对同学说声早上好,可能同学对他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发自内心充满阳光的时候,他的内心便会自觉地产生微笑。从这个角度讲,修养变得很容易,我们不仅要修服饰和面容,最重要的是修内心。我们常说,看女孩子,二三十岁时看是否漂亮;三四十岁时看是否有气质;四十多岁则看有没有修养;五十多岁以后,则看有没有智慧。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要慢慢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德行。

人情练达,就是要知道安详为处事之法,做事时要学会安详,不着急,慢慢来。涵容为待人之法,要多包容别人,自己则恬淡一些,不羡慕、不嫉恨。恬淡为养心之法,通过自己的学习,养成一个好习惯。一个人能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基本自我就修成了。

二是事能洞明。简单来说,就是理解社会的运行模式。世上的万事万物非常复杂,人不可能事事洞晓,可人最可怕的就是被蒙蔽了一辈子,那就一点一点学吧。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要主动了解这个世界。张载说得更有哲理:“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横渠易说·系辞上》)先要有自知自明,知道何去何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万事通,问什么,他都知道,外号叫“谷歌”、“百度”,其实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做事,必须把问题精确下来,往深处思考,就能想得更透彻。如果觉得自己无不知,实际上很无知。只有他意识到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才会有动力增加自己的知识。

小孩子经常问爸爸、妈妈:“这是为什么?”他们知道自己不知道。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这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尤其是在高中或大学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懂,有时看别人简直是“愚蠢”,很out。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才发现有些东西不精确、不准确、不明白。一般考研时,大家会遇到这样的经历,经过半年复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其实这恰恰说明他已经学好了。有时老师问:“考得怎么样?”有的学生会说错了一道题,结果考得还行。有学生则自信满满地说挺好,实际上一塌糊涂,因为他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那么,怎样才能积累大量的知识呢?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就是要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再加上多实践。不要认为大学期间就是学知识、考试、写文章,有的同学可能还要读硕士、读博士。要知道,我们写文章是服务于这个社会的,做学问也是服务于这个社会的,要能看得清历史、看得清世事,这样我们的学问才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三是内能守中。任何事业都要由人来做,任何成功都是能人做出来的。如何让自己具备做事的能力呢?

先要内求,就是先为做事储备好才能,是否具备了成事的基础。我们常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格言联璧·存养》)若有担当、有襟度、有涵养、有见识,即便一时困顿,也绝非一生无成。

平时一团和气,庸人常人看不出来,甚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或是一个社会总会有艰难、困顿的时候,这最是英雄鹤立鸡群、脱颖而出的时候,敢于站出来,力挽狂澜,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道义担当。襟怀,也只有在逆境顺境中才能看出来,有的人喜欢打顺风球,只能在顺境中做事,而在逆境中要么一蹶不振,要么一事无成,那是缺少开阔的襟怀,患得患失,愈来愈下。涵养的高下,在于喜怒转换之时,浅薄无聊之人,得意忘形,失意手足无措,不要因喜得祸,不要因怒生事,才是真风度。一个人的见识高下,不是关起门来自吹自擂,而是能否为大家所接受、所认同。真正有见识的人,是意见领袖,是公众言论的代表,只有公之于众,所有人都觉得是高瞻远瞩,才是真有见识。

守中,就是通过自修,做到言有简徐。该说的不说叫失人,不该说的说了叫失言,既不能失言,也不能失人。心能光明,内心里面要有阳光照进来,没有阴暗的想法,一辈子不要有坏心眼、歪主意。量能阔大,要有心胸去容别人,最终达到志能坚毅,事能妥当。

四是外可担当。通过修炼内心后,我们要尽量让自己变得有担当感,不仅担当起自己家庭的重任,也能担当起这个时代的重任,要把自己的理想落到实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理想很遥远,怎么办?那就要提升自己。明代的吕坤说:

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

要立志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一等事可能不是经天纬地的大事,只是修身立业的事,那也要做得漂漂亮亮。人的一生,做十件不好的事,都不如把一件事做得干净漂亮。

担当是与守中密切相关的,内要做到“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格言联璧·存养》)。不欺骗自己,更不欺骗别人,不要为自己失误找借口,不要认为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外才能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兄弟,无愧于妻子,不愧于别人,一生才能坦坦荡荡。然后我们方能立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所学,终有所成。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大家庭

    56个民族56朵花,中国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大家族,本书共分为9个章节,分别从语言、文化等多方面来展现民族的团结与亲密。
  • 回族伦理文化导论

    回族伦理文化导论

    《回族伦理文化导论》是中国第一部从文化哲学视角系统研究回族伦理文化的学术性专著。该书立足于全球化下的文明冲突与对话和现代化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的大背景,在伦理学、文化学、民族学交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把宏观的定性研究与微观的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运用哲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回族文化的伦理现象作系统的研究。该书安排了文化是非线性的、选择的、多元的、内在的四个理论预设,作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研究回族伦理文化的理论前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印象美国

    印象美国

    本书为一部文化散文随笔集,主要内容为作者留美期间对美国文化、社会管理、民众生活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整理成二十三个“印象”主题,如“民众精神积极乐观”“公共秩序井然和谐”“经营理念新颖独到”“以人为本理念至上”等,对读者了解美国社会具有参考价值。
  •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中国的文化与文人

    本书是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对中国文化以及对近代大师级学人的评述性的著作。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代大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誉为“凤毛麟角”。他一生潜心治学,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本书较为集中地录入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释、道三教文化本源及流变的精辟见解。作为曾经西南联大的学生,任继愈先生在本书中以他的亲身经历,用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汤用彤、贺麟、熊十力……诸位先生浓厚的师生情谊,让先生们的大学问和真性情皆跃然纸上,真实可感,也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时局动荡但学术星光璀璨夺目的时代。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渣男是大神

    快穿之渣男是大神

    萧和是地府最自由的鬼仙,也是六界之内唯一飞升时既没有破红尘、也没有斩情丝的神仙。一次偶然的机会,萧和被天界诸神寄予厚望,开始了一项伟大的拯救任务。萧和开始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身边的事物千变万化,而唯一不变的则是他的初心——为一人而来。第一个世界:凤凰男,不飞枝头真凤凰(完)第二个世界:那个不家暴的真汉子
  • 我是她一见钟情

    我是她一见钟情

    很甜很甜很甜,喜欢的宝宝要收藏给推荐票哦。
  • 于一月告别

    于一月告别

    高中生宋惜因学习过度劳累昏迷,竟穿越到刚读的一本小说中,却并不想结识原书男主毕弘晓,而意外结识了另一个人,各种结果,终是大梦一场。
  • 妃倾天下:四嫁俏王爷

    妃倾天下:四嫁俏王爷

    太师府有一女貌可倾城,被顽劣的王爷看上,一心想要此女入宫为后的太师,不得不把自己长的丑的大女儿嫁过去,王爷因不随心意而恼怒,对这个丑女可谓百般刁难,还说她偷人.......他说:“你是既想做XX又想立贞节牌坊!”“即使你不爱本王,讨厌本王,可这辈子你也只能守着本王一人!”她不语,只是垂首苦笑。
  • 我是一只鸟

    我是一只鸟

    突然有一天,张小鱼长出了一双翅膀,跟鲲鹏灵魂融合,从此走上了作为一个鸟人的不归路。且看张小鱼一路上的恩怨对错,爱恨情仇。
  • 永恒哀歌

    永恒哀歌

    千年大战,累积的绝望之力开启时空之门,命运的真相即将揭晓,但是过去的真相真的比无限的未来更重要吗?!如果命运可以再给这个世界一次机会,那么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 杀将

    杀将

    满地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大地。他踢踢脚边的尸体向左右望去,左边的兄弟右臂上插着一支箭,却用不熟练的左手死命地砍着,面目狰狞;右边的兄弟杀红了眼,大声的吼叫,嘴角甚至流出血来。
  • 韩娱之隐形眼镜

    韩娱之隐形眼镜

    拥有预知未来和预测对方好感的隐形眼镜,怎么拯救、守护少女时代的故事。本书百合,可能单女主可能CP,看傲娇的我的心情。
  • 毒心太子妃

    毒心太子妃

    她是最尊贵的女人,一出生便注定是未来的皇后,却一心向往着心中所谓的自由与心爱之人一生一世一双人。她有妩媚摄魂的外表,却有一颗阴毒残忍的心!她为得到心爱之人不择手段,陷害他人,极尽残忍之能事。开始她爱着他,追求着他的爱。最后她忘了他,他却发现自己爱她已深。“你注定是我的。”他信誓旦旦的对她说。“可是你是好多人的”她无辜着眨眨眼道。他拽着她的手承诺道:“许你一世安宁,只求你与我白头相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