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1200000042

第42章 治学(2)

学问之道是没有穷尽的,要想追求没有穷尽的东西只能靠恒心;学习的事情,贵在每天都不间断,不要因杂事而耽搁误却,就是预先做也不行,因为每天要有每天的计划。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农村农忙放一周的假,老师留下任务要求每天认一词、造一句、写一段话。我回到家里,因为家里忙,第一天把一周的都写完了。结果到第二天就下雨了,学校提前开学,老师检查作业,说我虽然写了很多,但是不能表扬,因为规定是一天一词一句一段,在一天就全做完了,后几天一定就再不会学了。这是和曾国藩的意思相合的。宋代欧阳修曾说自己做学问,是在“马上、枕上、厕上”,意思是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学习。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要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日积月累知识就会很渊博了。

曾国藩学问好,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每宿都会抄诗。他在家书中也会经常讲一些很切实的道理来规劝、指导自己的孩子。其指出“学者于看、读、写、作,四者每日缺一不可”(《曾国藩家书·家教》),并且对于这四者都有很精当的论述,我们可以作为借鉴。“看”就是多看书,涉猎要广泛一些。而在这大量的书中,有的书观其大略即可;而对另一些书,要能够喜欢并且玩味,有价值的书则更要反复涵咏、好好地钻研透彻,以资吸收营养。当年我听裘锡圭先生讲《论语》的时候,他用的书是非常破旧的,可以看出已经被翻过无数遍了,书里面用红笔、蓝笔批注了很多。像《论语》这样的书就是适合慢慢地翻,每次读的感觉都会不一样,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读书,一定要清楚哪些书可以不看,哪一点必须记住,一定要在效用上求长久,懂得学那些可以长久有益于自己行为的知识。曾国藩一生戎马,自己还写了很多的书来总结一生的经验。他打比喻,称看书就要像攻城略地一样,要坚持为之,不停地扩大范围;而读书则要像防守一样,一定要固守。

至于“写”、“作”二事,非时时实践不能有成效,要讲求持恒。他说:

至写字不多则不熟,不熟则不速。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家书》)

练习书法,一定要多写多练,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手熟而迅速的地步。书法,要求纯净心思,不能有功利心、急切心,要把其简单化并长久地坚持下来。我们讲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在一点上持久的努力,才能更容易地见出成绩来。而对于“作”,即是说写文章也一样的道理。好文章得之于活泼灵动的心思,自己要把道理想明白通晓再发而为文。一个人没有对知识的长久积累,心中对事情和道理不能明白、不能通晓,处于滞纳中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人的心思,是越使用才能越灵动。

我们读书也好,写文章也好,目的就是要承继传统经典所记载的先贤们总结出来的那些至理,并且能够为自己所用。心思的运转一定要放在这些至理上,不要旁骛到杂乱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大事。读书还要有超越前人的志气,并为之而不断地努力。我们做学问,意气风发的时候还不敢有决心、有志向超越前人,最终也难能有大成绩。为学,就如切磋璞玉,一定要下得工夫、定得恒心,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琢磨得光彩照人。

四、正学

做学问、做人都是一生的事,做教授、做博导,也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事,所以我们要想清楚我们要做什么。参加工作时,总想赶紧把职称的问题解决了,这是一时的,可以用三年时间、五年时间,按照这个规则去玩、去做。有一些东西它是需要一生积淀的,比如说做学问也不可能是给单位做的,或者是给哪个领导做的,那是给自己做的。要把这一时之事和一世之业区别开来,跟着时髦走,学问永远沉淀不下来。如果大家现在去看那些发表的论文,可能这个时间内流行这一种,可能再过一年就流行那一种。比如说这两年,流行的都是研究方法的思考的思考,这个很好发表,或者说研究某一个问题,人都凑上去了,一写就发。如果我们总是跟着这个跑,最后自己就变成个游击队员,没有根据地,也没有自己的,站不住,也成不了大气候。所以说,有时候有些文章是写出来应付的,有些文章是要写出来作为自己一生坚持的东西。这两者要结合起来,前者是职业,后者是事业。

学问要有淑世情怀,就是要关注现实。参加工作之后,有的老师要面临申报项目,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也好,很多是有社会指向的。这无可厚非,一代有一代之学术,这就恰恰告诉我们,自己的学问研究一定要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离开了社会的学问,实际上是死学问,书斋里的学问是长不大的。

学问要有建设指向。年轻人有时候有一种激愤之词,也爱发牢骚,骂遍了周围所有的人,不管是含沙射影也好,言辞犀利也好。我们作为一个时代的学者,作为一个时代的研究者,对这个时代问题的解决,一定要是一种建设的态度。所谓建设的态度,就是我们要从正面,要从变得更好这样的方向去理解。可以学鲁迅那样去批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更适合于建设,毕竟破而不立的那个时代过去了,我们现在更需要去立。

社会中有很多问题,别人可以骂,但是学者不能骂,学者是要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比如说农民工问题也好,比如说贪污腐败也好,比如说这个社会没有诚信也好,人没有精神追求也好,甚至我们所说的文坛一塌糊涂也好,甚至作家没有骨气也好,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为什么我们不去想办法解决它?你可以写文章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参与的意识,我们参与进去后,这些问题才能慢慢的解决。要想把自己的学术研究好,那么,我们就在这个现有的学术环境中,争取做学术的主流,进入到这个学术发展的方向中,而不是逆流而上。

学问要有交流意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有时候同事在一起很少谈学问,实际上,我们要慢慢地去交流,只有在交流中,越是专业领域内越接近的,甚至研究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人,在不同的辩论才能够提高,才能够在别人的指点中,或者说批评中,来提升自己。学问要有学术眼光。学术眼光,其实就是一个眼界的问题。

那么,要培养什么样的眼光呢?

一是纵通与横通。所谓的纵通,是我们研究一个现象,要把这个现象的历史发展脉络给它了解清楚。比如说,它从古代的时候到现在,在整个这条线索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何以会成为这样一个特质。所谓的横通,在这一个点上,就像我们做函数曲线上那个坐标点上,同时代的人中,他何以成为这样的特点。这个现象为何在这个国家里发生,这个思潮为何在这个国家里发生,它相邻的或者说文化习惯、文化氛围相似的地方为何没有产生。这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在共时和历时的发展中找到一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立意,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学术找到定位,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二是博采与精见。我们知道学问有两种:学者也是有两种:一种是狐狸型的学者,一种是刺猬型的学者。狐狸型的学者兴趣非常多,经常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走,这地方研究的差不多的话,可能就换一个角度去研究了;还有一种刺猬型的学者,就是一个领域钻进去。这两类学者,是根据自己的才性不同而有所选择。你是那种见识非常多,观点特别多,而且总有出人意表的想法,那你可以去博采,在不同的点上去做。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做起来的时候观点不多,靠深挖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形成高度的,那我们就要去做精见。

学问的入门有两种,做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下写了300年,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可能就围绕一个人写,但两者没有高下之分。研究的方式,要看自己是怎么样的性情?但是这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要想精见,精见得深,那你也要能够博采。我们做学问的高度,就像我们在家堆石子,底座越大,往上面堆的就越高。青年学者要从学位论文里跳出来,不是说我们的学位论文不好,而是学位论文写出来是要四平八稳给别人看的,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却是要自立体系,另成新说。

三是深入与浅出。读书一定要趴下去读,但是表达一定要直起腰来去表达。有的青年学者总是在想着学某一个名家,或者某一个人的口吻去写。我们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学会养成自己的表达,而且要能够说得明白。我们研究有的问题可能非常深,但是要能够用非常专业的学术规范去把它表达出来,也要能用非常浅显的语言,写给普通的老百姓读。这里边就是把做学问和做老师结合起来,专业的学术论文可能写的非常专业,比如有时候有一些公式的推导,可能给行内最高层面的人看。但是我们给学生讲的时候,要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包括我们有时候写文章,有的时候如果自己想不明白,就在那里倒圈,倒半天,实际上让有经验的学者,一句话就把概括了。语言精练的就像老吏断狱一样,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根本。读研究生的时候,或者刚写论文的时候常常是这样子,用语言的深刻来显示自己思想的深刻,实际上语言的外表并没有多少东西,思想也没有多少东西,但是故意地绕来绕去,让别人不明白,实际上正是自己没想清楚。真正意义上的名家,都是浅显易懂的,没有故弄玄虚。如果写出的文章,让外行人说是行业黑话,让内行人看什么都没有,那便是误入歧途了。

§§§第二节养学

在治学阶段要学会独立思考,能从大家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再用规范化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实现由文学爱好者到文学研究者的转变。作为一名合格的文学研究者,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

一、知识素养

所谓知识素养,就是对本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做到成竹于胸,这是文学研究最基本的前提。

第一,文献。文献是进行研究的对象。比如说,有的同学喜欢李白,那么《李太白全集》就是他的基本文献;有的同学喜欢苏轼,那就要读苏轼的全集;有的同学仅仅喜欢研究苏轼的诗,但也要读苏轼的全集。因为我们要研究某一位作家的某个局部,就首先要研究这个人的全体。现在有些同学的文献功底还有欠缺,论文开题报告中所列的文献,都是照着网上论文的文献抄来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如果真正想做学问,就需要自己亲自去查找。比如有的同学想要研究《文心雕龙》,首先就要查《文心雕龙》有几种版本,每种版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哪个版本是我们最常用的,这些情况都要做到胸中有数。有的同学喜欢《楚辞》,首先要读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其次,要看朱熹的《楚辞集注》;如果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就还要读《山带阁注楚辞》、《楚辞音义》等相关文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楚辞》翻译的版本、《楚辞》的研究大家都有哪些。这都是基本的文献训练。有的同学喜欢唐宋文学,首先就要读唐宋文学的作品集,如《唐人选唐诗十种》等典籍,仅仅会背《静夜思》、《登幽州台歌》这样的诗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基本概念。基本的概念主要指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合称、并称等,像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前七子、浙西六家等,这些流派都包括哪些人,我们要做到脱口而出,因为这些是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一个前提。一名古代文学的研究生,至少能够做到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说出100个先秦到清代的重要作家,这都是最基本的常识。另外,我们也常提到一些特有的术语,比如风雅颂、诗六义、盛唐气象、建安风骨、山水诗派、田园诗派等。这些概念大家在本科阶段都曾经背过,但到了研究生阶段,就要能够讲出一番新意来。有的同学一提到山水田园诗派,就说陶渊明的诗风是自然,孟浩然的诗风也是自然,王维的诗风还是自然,这就说明我们的概念很匮乏。在本科阶段可以这样去背诵,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却不行,我们要能够分清孟浩然和王维的区别;同属豪放词派,也要分清苏轼和辛弃疾的区别。总之,要能够清楚两个风格相似的诗人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举例来说,孟浩然一生想入仕,但又郁郁不得志,因此不得不寄情于山水,他是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的,放不下这个世界;王维则受佛学影响较深,诗中流露出忘记尘俗的宁静和安逸,处处是放得下的平淡。苏轼豪放,是因为他心中有一种旷达的情怀;辛弃疾则是一位大英雄,抒发的是英雄的豪言壮语。再比如,明代前七子和后七子有共同的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李梦阳和何景明就曾在如何学习古人的具体方法上发生过争论。公安派的三袁兄弟,都持“代有升降,法不相沿”的主张,要求文学要创新,反对复古。但时代稍晚的袁中道,则对袁宏道前期的主张做了些修正,重新提出要向汉魏唐诗学习,注意法度。像这些深层次的差异,我们要在研究生阶段分辨清楚,不要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同类推荐
  • 老子略释

    老子略释

    《老子》,又名《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作者研读古今解读《老子》作品100余部,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通过对一、朴、损、有、无、象、道、俭、绝、常等字义的反复研究,还原其在《老子》一书中的本义,通过简洁的翻译、精当的注释、扼要的讲解引导读者领悟圣人的智慧。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整洁健身(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整洁健身(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 中国风水文化地图

    中国风水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风水基本知识、室内方位,布局与宅运、风水与住宅、恋爱婚姻与风水、财运与风水等。
  •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是作者积数十年民俗研究之经验,用现代人的感情、知识去阐述一个城区的风土人情,从生产生活、时令节庆、婚丧喜庆到工艺游娱等方面,顾盼有加。用散文的笔调,深入细致、多角度地展示了“南风北俗荟萃于鼓楼”的雅俗文化。《鼓楼风俗》结构缜密,选题精要,语言平实流畅,格调清明飘逸,厚情而多彩,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灵动天魔心

    灵动天魔心

    一念可弑仙,一剑欲屠天。孤身何敢逆苍天,一战怒屠百万仙!冥河问道何为家,苦以山海煎做茶。
  • 爱情公寓之时之子

    爱情公寓之时之子

    (小白处女作,写的不好,还望诸位海涵!)
  • 我想生成翅膀

    我想生成翅膀

    一场阵雨过后,如龙山峦的外衣迎来了又一次洗沭日。躲藏已久的太阳终于出来透了口气——讨厌的乌云终于走了。
  • 我在修真世界有座城

    我在修真世界有座城

    这是个灵气充盈的世界,灵气改变了很多,在天上飞的鱼,从树里长出来的人,流火海域,莹光森林……这是一对兄妹的梦幻旅行,这是一句唯美的约定,也许会很迟,但我们终会等到……
  • 文明之天下志

    文明之天下志

    天下上古文明有四:华夏、埃及、巴比伦、印度。华夏观天地阴阳求长生;埃及崇古人借前人之力;巴比伦感悟自然创魔法;印度修本体普度众生。四大文明经无数年,发展出各小文明,不同的文明之间互相碰撞、融合。且看四大文明之间如何交锋。
  • 最不正经的反派

    最不正经的反派

    作为穿越到异世界的我,没有任何金手指,还被系统判定为反派,所以我注定就得被主角杀?开什么玩笑,老子要逆袭!
  • 嫡女很腹黑:绝色妖妃

    嫡女很腹黑:绝色妖妃

    【颜色·Color】【成长系列】穿越,从未能想到过的事情,却让女中学生阴璃碰上了。穿就穿吧,竟然还碰到了各路奇葩;奇葩就奇葩吧,更奇葩的是——穿越者遇上穿越者;但是,令阴璃万万没想到是——阴璃在古代结了婚,还有了孩子,好好的太子妃晋升了皇后。皇后?绝对不可以,后宫那么大,皇上会忘了她的。然后,皇后变成王妃。好吧,阴璃,太子妃的皇后的王妃,你真幸运……阴璃:不可以!我要控诉!老天爷你是干什么的!
  • 圣堂之耀

    圣堂之耀

    亚斯卡诺大陆,濒临黑暗与罪恶的深渊。腐朽的气息早已散播,黑暗的时代正悄然到来……纷飞的战火燃起地狱来临的征兆,宣告着灾变的开始!恶魔的复苏,亡灵的入侵,巫妖的狩猎,巨龙的咆哮,魔潮将至。祸乱、背叛、罪恶纷纷上演……阿狄斯!希望之火,降临灾变时代前夕,开始了他的圣堂之路……曙光末年,秩序崩溃,罪恶滋生,黑暗蔓延……
  • 轮回道仙

    轮回道仙

    浩荡大陆,群雄并起,纷争天下,燕国横扫八方,登顶巅峰,然盛衰之间,阴邪入侵,倾全族之力,击退邪族。五百年后,黄金时代降临,天骄辈出,邪族欲卷土重来,绝望之时,必有应运而生者,刘姓罪子,打破宿命,年少出天灵,为一句誓言,携七尺枪芒,血战强敌,踏碎命运,一念掌轮回,逆生死,以身化道,成就万世永恒!一切尽在,《轮回道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