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7300000017

第17章 报道特点(5)

比如《本报记者进入黎巴嫩》采用的主要是“第一人称见证人视角”,这其中,记者还通过当地人,以及媒体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黎巴嫩边防人员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欢迎你们,黎巴嫩是你们的国家。”所透露的信息是“因为在当前战争时刻进入这个国家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记者到住宿的饭店后翻开22日的报纸:“黎巴嫩《国家报》头版巨幅合成照片上,彩色部分是几个以色列小女孩在以军准备发射的炮弹上写字,黑白部分是黎巴嫩南部一名儿童被炸死的惨状。这种画面效果让人感到残酷与凄凉,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仇恨还要在下一代人之间蔓延。《迪亚尔报》22日头版的标题是《以色列地面入侵失败,处境艰难》,大标题下配了两幅照片:一张是一个小男孩紧张地双手合十放在嘴上,眼神中显出恐惧;还有一张是黎巴嫩南部一个地区的居民正在挖战壕,并在设置路障。在黎巴嫩,也有一些报纸刊登了以色列一些城市被真主党炮火袭击的照片。23日,黎巴嫩各家电视台依旧把报道重点放在以黎冲突上。节目中回顾了以色列和真主党交火以来的场景,屏幕右下角特意设计了一个图标:一个攥紧的拳头正冲破铁丝网,背景是黎巴嫩国旗。”这里记者通过描述报纸和电视中的战争画面,从另外一个视角展示了战争给无辜平民带来的巨大创伤,延伸和补充了记者因时空局限而未能触及的情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战争场景。

在《中国全球通缉8名“东突”》一文中,除了“第三人称证人的叙事视角”外,还有“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东伊运’头目买买提明·买买提”、“反恐问题专家李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东突’境外组织‘世维会’首领热比娅”等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视角,这里的“专家”是一种外视角,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其“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之外”,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叙事。这些视角从多个方面印证了恐怖分子的猖獗,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的反恐行动。

叙事视角的各个层面都可以用来传递话语建构者自己的叙述声音,编辑和记者的声音除了通过选择不同人物的内视角、外视角来传达,还可通过全知视角或限知视角来表达。《环球时报》深度报道叙事的多元视角,使文章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并以此来理解现实世界,引导读者通过关注文本的叙事视角,超越对事件的文本表面意义的依赖,从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这应该是《环球时报》深度叙事的力量所在。

二、理性解读,让事实说话

当今时代,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在纷繁多样的信息中,选择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或者现实中存在的、与大众切身利益攸关的焦点难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地加以解读,进行分析与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析那些貌似零散、无序的信息,寻找内在的逻辑关联,并作出价值判断,提出见解,引导大众全面而正确地认知这个变动的世界和复杂的环境,帮助消除过量或互为冲突的各种信息所带来的某些不确定性认识,据此调适社会大众自身的行为,趋利避害,尽可能规避风险,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深度报道的“深度”,离不开对新闻的解读。新闻解读有两种目的指向:一是尽可能提供充分有效的新闻信息;二是在解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判断与评价。前一种属于客观报道的范畴,后一种则是夹叙夹议,表明意见和观点。在不同的情况下,解读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但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扬“理”,做到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即是一种对新闻的理性解读。

《环球时报》的很多文章经常是针对外界对中国的责难而做出的回应。这种回应不是“以牙还牙”式的攻击,而是把事实摆给读者,让事实说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与西方发生激烈冲撞,许多西方人权组织推波助澜,加大了反华的声音,“记者无国界”就是其中的一个。《环球时报》于7月1日在“深度报道·记者调查”版推出文章《揭开“记者无国界”内幕》,详细披露了这个组织的情况。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这个极端组织破坏奥运圣火传递,还向国际奥委会施压,支持‘藏独’,阻挠西方领导人参加奥运开幕式,充当西方反华势力的急先锋。”

那么,“记者无国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文章介绍说,“‘记者无国界’成立于1985年,创建者就是该组织的秘书长罗贝尔·梅纳尔。”熟悉该组织的法国政论家马克西姆·维瓦斯曾这样描述梅纳尔:“一个游荡在法国新闻界各个编辑室的幽灵;有仇必报的小人,高谈阔论,一门心思用在几件不可告人的事情上。”

文章说,根据“记者无国界”自己的定义,该组织“捍卫全球被囚禁的记者和新闻自由”,高尚的字眼使其似乎占据了绝对道德高地,对各国指手画脚,发表大量报告,每年出版全球新闻自由年鉴,并对全球各国进行新闻自由排队……然而,谁来监督、制约“记者无国界”及其报告和年鉴,特别是梅纳尔呢?从机制上来看,谁也无法回答。

“记者无国界”每年要发1000多份报告,报告对象涵盖很多国家,不过,该组织并不大,有人说25人,也有说60人,即使按60人计算,每人每年平均也要写上近17个报告,很多人质疑在这种“惊人效率”之下,报告的材料以及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据了解,该组织没有什么专家,其材料和信息通常来自某个国家的反对派、通讯员或媒体报道。

“保护记者”是“记者无国界”给自己划定的重要任务。事实上,在“记者无国界”近400万欧元的年度预算中,花费在支援被“迫害”记者身上的钱仅占7%,其他都用在了该组织自身的耗费上,其中梅纳尔的月薪就达5000欧元,这在法国是相当高的收入。

梅纳尔声称绝对保护“新闻自由”,但如果他认为自己或“记者无国界”受到批评,就会马上跳出来。……据说,梅纳尔亲口对别人说,“我喜欢一个人说了算。”

从“记者无国界”官方网站公布的内容发现,资助该组织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在该组织的报告里新闻都是“自由”的。美国国家基金会、自由古巴基金会是“记者无国界”的重要资金来源,但都有相应的条件。

文章陈述了大量事实,让读者对“记者无国界”组织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接着列举了该组织的极端反华行为。打开“记者无国界”的官方网站,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黑色五环手铐旗,上书“北京2008”……显然,该组织目前以反北京奥运为其主旨。

文章描述“记者无国界”的反华行为主要有:利用欧盟理事会会议,企图让欧盟“抵制北京奥运开幕式”;写公开信向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施压,称“全世界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担心都在增加”;通过信件向法国总统萨科齐施压,要求“敦促中国政府改善人权状况”;拉萨骚乱后,发表声明,大肆攻击中国,称“我们呼吁世界权威人士通过宣布他们无意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来表达对中国政策的否定”;在希腊奥林匹亚遗址举行的圣火采集仪式上、在巴黎和日本传递奥运圣火时,“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成员成为捣乱者中的骨干分子……

文章还援引美国《纽约太阳报》报道称,“记者无国界”2006年11月就在纽约用流动巨幅海报的手段抹黑中国;2008年2月,“记者无国界”在巴黎组织了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活动;该组织还向奥运赞助商施压。

文章进而指出,“记者无国界”攻击的目标非常明确:中国、古巴、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家是“优先照顾”的对象,而“不去管新闻自由在法国出现的偏差”。文章在分析了具体原因后,揭示出这个所谓的“非政府组织”实质上已沦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听命于法国政府和财团。

这篇文章代表了《环球时报》新闻解读的风格:客观、真实、理性。文章的主要作者是驻法国的特约记者,曾与“记者无国界”组织打过交道,采访过专门研究该组织负责人梅纳尔的专家。文章见报后,国内几乎所有大网站都予以转载,电台也进行连线。9月26日,梅纳尔突然辞职,随后“记者无国界”组织批评中国的声音就越来越低。在《环球时报》——中国网民愤怒——抵制法国——法国财团抛弃梅纳尔——链条上,可以看到中国媒体自己的作用和力量。

《环球时报》维护国家利益的报道很多。比如,当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崛起的焦点话题时,中国商品中民族品牌的意义就显得格外突出,而如今中国民族品牌所面临的困境,与国家日渐高涨的影响力不那么匹配。《环球时报》“深度报道·记者调查”版于2007年8月27日、28日、29日,连续三期推出“中国民族品牌”系列报道——《中国民族品牌哪里去了》、《外国如何保护民族品牌》、《中国品牌如何走向崛起》,通过纵身挖掘和横向联系,系统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民族品牌走过的道路和未来的发展。

开篇文章《中国民族品牌哪里去了》,从采访一位家住上海浦东的王先生入手,请他谈一谈对国内名牌的印象。王先生回忆说,30多年前,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是他结婚时备好的经典“老三件”。这些上海货是当时国内最响的牌子,质量没话说。像这样的国内品牌,王先生还随口数出了很多……。但是,这些东西现在在王先生的生活中几乎都消失了。商店里摆的大多是外国牌子,而且价格昂贵。记者不禁感到疑惑,口碑、质量都很好的国产名牌,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文章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跨国企业借合资吞掉了中国老品牌。有一组数据极为触目惊心:90%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目前中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美国的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量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被外企吃掉了3个;国外品牌在化妆品市场上占75%。

同类推荐
  • 法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法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法国中小学教育概述,社会生活中的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自由开放的教育形式,“研究性学习”在法国等。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新闻故事

    新闻故事

    本书用警世故事和真情故事讲述了现代石嘴山人的苦与乐,是与非。体现了石嘴山人的优良传统的强大的石嘴山精神。
热门推荐
  • 转世为妃恋上你

    转世为妃恋上你

    前世的她是受众人唾弃的丑妹,穿越之后依然是苦命丫鬟。却因一场意外迫嫁皇室成为史无前例保持着“冰清玉洁”的皇妃。虽是尊贵的皇妃依旧摆脱不了苦逼的命运!心爱之人误解、无赖帝王的束缚与纠缠,她大吼一声:老娘要革命!
  • 天倾魔石

    天倾魔石

    商朝?我知道啊,那不是封神演义中神魔大战的朝代吗?纳尼?你要雇佣一支敢死队,回商朝去救狐狸精老婆?狐狸精啥时候成为你老婆了?就是你上次带来一起喝酒的小妞?啥!你要飞机、坦克、远距离重步枪、微型冲锋枪、核子导弹回商朝对付那些神魔鬼怪?你确定现代的高科技武器对付得了神魔鬼怪的法术?
  • 阴阳毒尊

    阴阳毒尊

    穿越到异界,从坟墓中重生,叶光明却成为一介废人,更被家族子弟羞辱。一次重伤昏迷之后,他获得神秘莫测的《阴阳毒经》,从此鲤鱼跃龙门,从一个弱小的蝼蚁成长为威震阴阳的毒尊,踏上属于他的传奇之路。叶光明信奉的准则是:拳头解决不了的敌人,就用毒去解决,连毒也解决不了,那就赶紧跑路。
  •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本文纯属虚构】她坐车怕撞、过桥怕倒、走草地怕蛇咬、怕楼塌、怕天压…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自然死!可她只顾向老天祷告,忘记跟鬼差交好。当某鬼差很不负责的将她勾进地府,她只能哀怨的看着他…“我还你一命,再给你一个补偿!”判官无奈…而她,带着补偿的特异功能,穿越去也
  • 魔武少年

    魔武少年

    一个普通的学院,一群普通的学生,在地球发生巨变之后成就了一个个不朽的传说
  • 重生之1989

    重生之1989

    “砰”龙耀的身体向后倒去,双目瞪着远方的小树林,心里还在想着“明明是演戏,为什么会有实弹?是谁要如此将我除掉?”龙耀脑海中映出一片模糊的虚影,渐行渐远。“2021年10月10日,中华最年轻的少将龙耀在演戏中不幸身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羁绊兮

    羁绊兮

    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命运与自由,责任和羁绊,水和白云,科技与环境,看似对立,又彼此交融,相互影响;敬畏之心,对等之德,无畏之态。这是一个有关少年的故事。陌生,又好奇;弱小,又无畏。在这个多样丰富,却又充满冒险的世界里,命运让他(她)们彼此有了羁绊,时间使他(她)们彼此有了成长。少年兮,羁绊兮,未来兮。
  • 我不该去救那个女孩

    我不该去救那个女孩

    侯逆涛,《地下城与勇士》知名主播,在守候游戏关服的时候来到了一千年后的阿拉德大陆。千年风云变换,阿拉德物是人非,侯逆涛不仅没有对剧情的先知先觉,穿越过来的新身体竟然还是个卡赞综合征晚期患者。开局不但没有狗,TM还连人都是癌症晚期!要不是直播时用的玄学道具——荒古遗尘宝典爸爸跟了过来,这将会是个很凄惨的故事。……(侯逆涛:“套你猴子,我当初就不该去救那个女孩!”)作品群号:583830485
  • 大道真主

    大道真主

    三千大道,亿万法则构成世界本体,主导天地秩序,然蛮荒伊始,天地初生之际,道不足九,法不过百,有大智慧者秉承天地造化,开创古武修行之法,欲洞悉天地本源,完善天地秩序,在这诸雄并起,万族林立的黄金大世之中,谁能抓住那虚无缥缈的造化,另开大道,得证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