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7300000026

第26章 发行与广告(1)

如果说环球时报的编辑、记者和作者队伍铸就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品质,那么发行和广告的有效经营,则把《环球时报》成功地推向了市场,在激烈的中国报业竞争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环球时报》的发行与广告模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变化,根据报纸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调整、大胆创新,闯出了特色。

第一节给报纸插上翅膀

环球时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摸索,精心培育市场,组建起一个高效、快速、庞大的发行网络,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行路子,给《环球时报》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一、与市场同步的发行模式

自创刊以来,《环球时报》从周报发展到周二报、周三报,最后成为日报,其发行模式不可能不变,也不可能小变。可喜的是,他们紧跟市场,按照实际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创造了不凡的发行业绩。

(一)发行概况

《环球时报》的发行量从创刊初期的2万份,飙升至2008年的200多万份。在中国,凡有报摊的地方就有《环球时报》。它在全国设有10个发行站,44个分印点,发行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县级区域,从东北漠河到西南边陲,从青藏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城市。当然,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北等地,其发行量最大,特别是在北京、上海、杭州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发行业绩更加骄人。

华东:上海、杭州、台州、宁波、南京、无锡、盐城、合肥、南昌、济南、青岛、福州、厦门、常州、金华

华北: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石家庄、唐山

华南:广州、深圳、汕头、南宁、桂林、海口

华中:武汉、襄樊、长沙、郑州

西北: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

西南:成都、重庆、昆明、贵阳、攀枝花、拉萨

东北: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

(二)初创时期,周报发行以“二渠道”为主

《环球文萃》(《环球时报》前身)创刊时,在全国只有一个印点,发行部只有3名人员,而且都不懂发行。曾经考虑通过邮局发行,但在实际接触下来发现,当时邮局的服务意识也比较差,仅仅依靠邮局打开市场,恐怕靠不住。夹缝中求生存的《环球时报》,发现在邮局之外还有一条由民间发行人建立起来的发行渠道,就是所谓的“二渠道”。《环球时报》就是依靠民间发行人的帮助,在零售上打开了市场。最后形成的发行格局是:订阅,通过邮局;零售,主要依靠“二渠道”。零售占到了总发行量的70%。

依靠两条腿同时发力,《环球时报》一步步走向成功。由于发行渠道通畅,特别是借助几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成功报道,报纸的发行量迅速增长。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发行量达到81万份;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行量达到199.6万。快速增长的发行量自然扩大了报纸的知名度。近几年,《环球时报》每期发行,基本上都需要加印数,遇到热点,一期要增10多万份,最多增加了30多万份,通过民间发行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以后虽然其他媒体也有不少国际新闻报道,读者获取国际新闻的渠道逐渐增多,对《环球时报》的发行量也形成了一定冲击,但《环球时报》还是牢牢地占领着已有市场,并不断开拓出新的市场。通过“二渠道”的灵活性,先占领市场;通过市场的运作,扩大发行量;通过发行量的增加,扩大影响力;通过影响力的提高,进一步拓展市场。如此往复,形成了良性循环,品牌效应逐渐形成。何崇元说:“应该充分肯定发行部全体同志立下的汗马功劳。”

发行量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影响力,关系到报社的广告收入,也关系到办报人的社会地位。在充分发挥“二渠道”作用的同时,环球时报没有放弃与邮局的合作,而是不断加强与邮局的合作关系。应该看到,近几年邮局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也在不断改进与提高。2004年,环球时报与国家邮政总局商定,与江苏、江西、内蒙、宁夏四个省区的邮局签署了分片包销协议,这四个地方的《环球时报》全部交邮局发行。这一举措,为报纸改成日报后在全国范围扩大发行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发展时期,日报的发行交邮局包销

2005年,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有人说“纸质媒体的冬天已经到来”。中国的报业市场急转直下,突然由热转冷,房地产等行业的疲软先是拖累了都市类报纸,然后是财经类、体育类……。即便如此,《环球时报》决心逆势而行,2006年提出了改为日报,进一步拓展国际新闻报道的市场空间。

改为日报,众多问题接踵而来:时效性能否保障?市场能否接受?特别是主要合作伙伴的“二渠道”,大部分只做周报,没有做日报的经验,也没有自己的专业投递队伍,他们无法满足日报投递的要求。合作伙伴要不要调整?如何调整?效果会怎样?

《环球时报》改为日报,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是看发行,它关系到整个报社的经营与运作是否顺畅,编辑记者辛苦劳作是否有效,面对客户能否争到更多的广告份额。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面对风云变幻的发行市场,环球时报认识到,只有与邮局全面合作,才能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向全国发行的日报,必须通过邮局,才能达到长远发展的目标。

新的发展思路确定后,原先熟悉的发行模式已经不适应了。能否“壮士断臂”,完成历史性转变?环球时报面临重大考验。领导与员工反复商量、权衡,最后何崇元决定改成日报后,交给邮局包销。副总编辑兼发行部主任方琴与邮局反复沟通,得到了理解与支持。经过多次谈判,环球时报终于与国家邮政总局建立了“紧密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包销协议,进入了与邮局全面合作的新阶段。与国家邮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此前只有新华社。

2006年,《环球时报》订阅量比2005年同期增长55.3%,实现了从周报发行到日报发行的成功过渡。在整个中国报业市场日趋冷淡的形势下,《环球时报》订阅量大幅增长,连续四年平均年增长达到30%,成为近几年来报纸发行市场上的一个奇迹,令同行刮目相看。

(四)重点开发,打开高端客户的发行渠道

要成为一张品牌报纸,应该而且必须拥有高层次的读者群,拥有高端的广告客户。《环球时报》凭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注重挖掘和培养潜在的高层次读者和高端广告客户。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NRS在全国36座城市的调查表明:“环球时报拥有大量成熟稳定的读者队伍。读者群在社会中居于中高阶层的比例较多,并呈现高收入、高消费能力的特点,对众多行业均具有很高的广告价值。”环球时报2010媒介资料。

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航空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未来三五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拥有航空发行优势的各大航空公司,成为媒体争相抢滩的传播制高点。

经与几大航空公司洽谈,环球时报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云南祥鹏航空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鲲鹏航空有限公司建立了航空发行合作伙伴。《环球时报》被允许在10家航空公司国内外300多条航线上发行。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2010年,《环球时报》航空发行量达到期20万份(北京7万份,上海3万份,广州3万份,其他地区7万份)。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出港航班的发行量占《环球时报》总航空发行量的65%。

从2004年至今,《环球时报》已连续七年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评为航空读物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第一名”。大力开发航空发行,让更多的高品味人士了解和喜爱《环球时报》,极大地促进了报纸的广告收入。

除了在飞机上发行外,《环球时报》还占领了机场的候机大厅、火车站的候车大厅,以及许多城市的地铁站、客运汽车站,甚至运行中的火车,同时还进入了大量的写字楼、饭店和超市。

《环球时报》的发行模式是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摸索,及时调整的。创刊初期,报社依靠“二渠道”打开销路;当报纸发展、壮大,周报改成日报时,发行就不失时机地交给了实力更强的邮局。为了消灭发行死角,报社不断开发各种新的特殊渠道。

适应市场、灵活经营,是《环球时报》发行成功的主要秘诀。

二、灵活多样的发行策略

为做好全国布局,环球时报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发行站。发行站除了做好《环球时报》日常发行工作,还要做好报社的耳目,认真细致地做好市场调研,掌握读者需求,密切关注当地市场变化。业界同行的动态也是要了解的重要信息。哪个报刊订阅量大,哪个报刊零售做得好,哪个报刊在经历了辉煌之后落入低谷……都是报社领导时刻关注的。

发行站不仅关注现象,还结合市场情况,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积极提出建议措施,为报社的发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报社反馈各类相关信息。正如《孙子·谋攻篇》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保证渠道通畅,邮局支持有力

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报纸,如果没有一个通畅发达的发行网络,要实现全国发行,很难想象。《环球时报》的发行从“重点”转向了“全面”之后,把建设通畅的发行渠道,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

1997年初,环球时报先是在各省建立分印点,然后分区建立了发行站。这是一个重要布局。按照通常的做法,所谓在外埠建立发行网络,就是在当地建一个发行站,由本部向这个发行站送报纸,再由发行站向零售商分发。这样不仅耗时费力,对扩大征订与有效零售都不利。环球时报在全国各省先开设分印点,同时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设发行站,发行站联合各区域的邮局和200多名发报商,形成一个紧密的全国发行网络,既保证了报纸的投递速度,也保证了报纸的印刷质量。这是发行成功的重要条件。

为确保《环球时报》发行成功,报社还与国家邮政总局联合成立了《环球时报》发行工作督导小组,并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环球时报》报刊发行工作的通知”。采取了层层落实的一系列行政措施:邮总派专人与各省局沟通;各省局在接到通知后分头开会,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地市;各地市局根据省局下发的任务分解到每个责任人。邮局系统先后制定了奖励措施:《环球时报》的发行完成得好不好,与每个员工的工作、奖金、任务直接挂钩。邮局各层面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邮局自己出钱奖励征订员和读者,以扩大《环球时报》的订阅。在征订过程中,国家邮总多次下发传真电报,督促各省工作。

2006年,国家邮总下发买断《环球时报》包销文件后,督导小组兵分三路,到全国重点的18省30市开展现场督导,对2007年《环球时报》征订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后每年都开展这样的督导,推动了各地对《环球时报》征订工作的落实。

(二)多种营销措施,鼓励订报阅报

每年在北京的报刊发行宣传周活动中,环球时报总是大显身手,从组织策划到布置展位,事无巨细,处处用心,在众多媒体参加的展区里凸现风采。同时,还运用多种奖励手段,促进报纸发行。主要活动有:

——“集报花,中大奖”活动。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环球时报》上刊登了部分驻外记者的照片,以及他们对读者的问候语,读者只需集齐15个驻外记者照片并把它寄回报社,即可参加抽奖。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是5000元、3000元、1000元,总计为105万元。众多读者积极参与,最后有650名读者获奖。这是《环球时报》举办的第四次“集报花,中大奖”活动。

——征订先进单位联谊活动。从2004年开始,为奖励当年《环球时报》征订数前15名的单位,报社连续五年组织他们到国外旅游。每次活动,报社都精心组织,细致周到地做好服务工作,借此加深感情、增进了解。对此,合作方非常满意,他们把活动概括为“三心”:环球时报组织活动诚心,活动中对我们的照顾用心,发行工作也请报社领导放心。他们表示,一定要完成环球时报交给的任务,为《环球时报》发行,争取新的突破。

——看《环球时报》抽奖活动。2005年4月1日,《环球时报》在香港正式发行。报社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其中一项是“看《环球时报》,登万里长城”抽奖活动。中奖的10名幸运读者,可携带一名亲友飞赴北京,享受环球时报提供的北京5天双人豪华游。这次抽奖活动在香港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促进了报纸在香港的发行。

2005年4月1日起,人民日报旗下的子报《讽刺与幽默》也划归《环球时报》,加上原来的《生命时报》,共有三张报纸由环球时报组织发行。各地发行站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学校、社区、商场、书店的繁华地段开展宣传。每逢邮局举办的报刊宣传活动,各地发行站都很主动,选择最好的摊位,积极想办法做好工作。华南站与《南方都市报》合作,开展“发短信,赠报纸”活动。山东站参加了省邮政局举办的“金榜题名”活动,在送寄高考录取通知书时将《环球时报》的祝贺一同送给考生。

环球时报不满足于有报摊的地方就有《环球时报》,还将宣传做到了汽车维修站、饭店、健身房、美容院、银行的报架,使这些地方都有《环球时报》。截至2008年,环球时报连续六年,在全国风景区投放大型户外宣传广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进一步扩大了报纸的知名度。

同类推荐
  • 80后集体奔三

    80后集体奔三

    80后的成长历史很特殊,他们一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的成长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面对的永远是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他们在扩招与教育普及的年代求学,不必担心无学可上。然而,当80后走出大学的校门,却发现毕业不包分配了、毕业等于失业了、房价涨得离谱了、结婚生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他们充分地享受着时代变革带给自己的盛宴,也同样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本书从中小学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出发,告诉各位学校管理者怎样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热门推荐
  • 王者崛起

    王者崛起

    我送给女朋友的礼物,她嫌穷酸不要,直接丢在了垃圾桶里!可她不清楚的是,那是一张进入豪门的入场券!当她反悔时,我已经是王者!
  • EXO之唯诺

    EXO之唯诺

    当貌美如花的她和才貌双绝的他遇到一起时,当人气天后的她遇见亚洲第一人气天团会怎么呢?当美丽的公主遇上帅气的王子们遇到一起时,又会怎么样呢?命运齿轮开始转动··
  • 藏海录

    藏海录

    这奇怪的礼盒是云藏海的十二岁生日礼物!云藏海打开它后才知道世界的真相……你见龙吗?它们不是东方的五爪金龙,也不是西方的口吐黑气的黑色魔龙……你见过精灵吗?它们不是天神使者,也不是自然的结晶万物的守灵者……你见过人鱼吗?它们不是海的儿女,也不是神的化身……你见过……不!你没见过,一切都是……
  • 平凡梦醒

    平凡梦醒

    做梦呢……真好,事与愿违,哪有这么符合自己心愿的旅途呢……想一下高兴就好……
  • 来自大山的秘密

    来自大山的秘密

    这是发生在大山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女孩,从小生活在大山深处,一次奇遇,改变她一生的命运。
  • 远古七重奏

    远古七重奏

    在很遥远的未来,雷蒙与艾伦在好朋友怀特的邀请下前往了被遗弃的教堂,一个名为圣堂遗迹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一段离奇的声音,一段只能够被选中的人所听见的声音,是死亡的召唤,亦是生存的考验。自远古就开始的神与魔的较量,究竟谁才是正确的?巧合之下被打开的死亡枷锁,不明力量的涌入,改变的是人的命运,还是人的命运注定被改变!倾听死亡的赞歌,唱咏冥界的召唤,人性的最深处,是对美好的追求,还是对梦魇的渴望!死亡的压力下,三人的命运是否注定被恶魔主宰,远在天际的神明是否真的愿意去拯救卑微的人命!我,雷蒙·唐纳德,愿直面神与魔的对战,浅唱爱的秘密!
  • 契约萌妃

    契约萌妃

    难道说我没钱?不是吧,按理说我应该带了钱在身上的啊。这下怎么办,看像君墨。好像他明白了什么。“这里的霸王餐可不是那么好吃的,你要怎么办呢”君墨,坏笑说道。“这样可以嘛,你先帮我..
  • 仙剑之龙在三国

    仙剑之龙在三国

    虚渺灵境一盘棋,下了六百年,十五年后下棋的将是谁?年纪轻轻的少年方小虫,一夜之间失去了师傅和恩人,从乱葬岗爬了出来,仇家是权势倾天下的曹家,而他命不该绝,偶然被诸葛世家捡了回来。然而,在历经生死重重的怪异考验后,身为诸葛世家新一代徒弟的方小虫,却开始因身世的秘密陷入一个个阴谋阳谋中,他如何在三国这个乱世中翩然前行……
  • 古籍录

    古籍录

    这是本不存在的录籍这是部流逝的过往这是个护着你的故事
  • 妖气冲天:男神很霸气

    妖气冲天:男神很霸气

    “靳无言,说好只是逢场作戏,你怎么来真的!”“小妖精,没听说过吗,做戏要做全套!”男人欺身而上。她顾念之大底是这世上最悲催的妖了,沉睡百年,好不容易苏醒,结果却妖力全失,还沦为笼中鸟。“靳无言,你何时才能放了我?”“我都已经是你的人了,你可得对我负责到底!”男人满眼委屈,低声在耳边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