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03800000002

第2章 芭蕉夜雨:白衣少年词心梦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巫山一段云》

位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景色和丰厚文化积淀闻名于世。自古就有文人墨客诗词相赞,如“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高六六峰”等。这“三三”就是指九曲溪,“六六”则是指武夷山三十六峰。

这里是柳永的家乡,当然在他的笔下少不了对武夷山、九曲溪的吟咏。这首《巫山一段云》是柳永十多岁时所填。

抬头仰望,武夷山三十六峰隐在云层之后,朦胧飘缈,宛若传说中的仙家三十六洞天。低头俯瞰,远处的九曲溪蜿蜒流过,犹如红尘之外的仙境。那九位仙子骑着麒麟,步态稳称,踏破层层祥云,那些仙人的云轩鹤驾将前往何处呢?

传说中,东海中有三座仙山,分别叫作蓬莱、方丈、瀛洲,在上古时代,这三座仙山因底部无根,终日随波逐流,飘泊无依,仙家们苦于流离之苦,便奏请上帝遣来神龟背负仙山,从此之后,才算有了固定的处所。

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谓其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能掷米成珠,自言已三次见东海为桑田,第四次见蓬莱之水浅了一半。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称“麻姑献寿”。那本居于天宫之上的麻姑曾经无数次应召前往东海仙山陪宴,每一次都会在山脚下涌起的云涛而见负山之金龟。这位麻姑仙子虽年华不知几何,却始终情怀如初,惹人怜爱。恍惚间,好像听到那麻姑说起了蓬莱清浅,便怅然世间沧海桑田,没个着落。东海深了又浅,可谁解人间情深缘浅?

读这首词,仿佛让人看到阳光之下,少年柳永站立竹排之上,顺着九曲溪水畅游武夷山,一派风神俊逸的风采!

正是武夷山和九曲溪的钟灵毓秀,孕育了崇安少年最初不同凡俗的灵性与才气。

柳永出身名门望族,是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这一系柳氏家族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末五代时为避战乱,迁居福建崇安五夫里金鹅峰下(今福建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

祖父柳崇,博学多闻,以儒学著名,“以行义著于乡里,以兢严治于闺门。”闽越王王延政闻柳崇名,特请他做沙县县丞,不料柳崇以需侍奉年迈母亲为由拒绝。终生不仕,老于布衣。柳崇有六个儿子,都入仕北宋,位居高位。柳永的父亲柳宜是柳崇长子,更是官至工部侍郎。

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秋,时任京东东路沂州费县县令柳宜家中,夫人刘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后来就是一代词人柳永。柳永原名柳三变,取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闻其言也厉。”即所谓君子有三变:远观严肃不苟,接近即温和坦荡,谈吐严厉庄重。

因家族中排行第七,人们又称他“柳七”。柳永和兄弟柳三复、柳三接在当时知名度很高,被誉为“柳氏三绝”。

关于柳永的出生,有不少传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柳永的父亲柳宜初任济州团练推官。祖父柳崇听说后非常高兴,就渡江到济州去看看柳宜。不料,柳崇到济州官舍时即患病而死,安葬在济州郊野。

后来,许多精通风水地理的人认为柳家祖坟对子孙不利,建议柳家子孙再新找坟地。可是种种原因一拖就是七年。七年之后,天下太平,柳宜便和五个小弟商议为父亲迁墓。兄弟们跟着风水先生转了三四天,终于找到一方宝地,然后将柳崇的遗骨迁来下葬。

安葬那天,工人们突然叫道:这下面有一块大石板,无法挖下去,问柳宜该怎么办。柳宜也觉得不妙,挖出大石板,盖着亡人头,绝非吉兆。请来风水先生踏勘墓穴,那先生笑着说:“这哪里是磐石压顶,分明是玉带缠腰,想尽办法将石板打开,只要能安放棺木就行。”待石板破开时,下面竟然有一汪清水,水中有条小鱼游来游去。风水先生说:“我看阴宅四十五年,从来未遇过这等奇事。”

据说柳崇遗骨埋在了风水宝地上。安葬父亲后第二年,儿子柳永就出世了。在他出生前夜,屋顶有颗明亮的星辰,人们纷纷传说那是文曲星。

此外在乡邻中还传说着一桩奇事,柳永家有一架祖传的古琴。在柳永出世这一天,那架古琴居然不弹自鸣,嗡嗡有声。父亲柳宜走到琴房去看,只见琴盖都未打开,却传出了动听的琴声。琴者,乐也,情也。可见,柳永一生与弦歌乐事、与人间情缘脱不了干系。

后来,柳永的父亲柳宜考中进士,后为国子博士,官至工部侍郎,而后是其弟柳寘中进士,大中祥符八年,另一个兄弟柳宏又中进士。短短十几年,柳家就出了三个进士。

后来,人们说那祖墓中的小鱼是柳永降生的征兆。“鱼儿者,水中之物也,离开水就不能生存,三变这一生成器于水。他将生于水中,此生此世不会离开水半步。”这正是柳永一生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的写照。

柳永的聪颖在家乡也流传着种种民间传说:一天,年少的柳永在庆余桥桥头游玩时,正好看到县衙张贴的告示。告示中说,近日以来百姓深受鳖精残害。不少人被变化为矮黑汉子的鳖精妖风所迷,失了财物。凡是揭下告示并能捉拿鳖精者,官府将重重有赏。

告示贴出数日,经风吹雨淋已破损不堪,还是无人敢揭。而小柳永竟然信心满满地揭了告示,引来一阵嘘声。小柳永回到家中便开始琢磨。他开动脑筋制成一张罗网,用鸡鸭鱼肉为诱饵,竟一举抓住了鳖精,逼其现出原形。

传说固然不可信,却可以看到家乡人眼中的小柳永有着超出常人的聪颖,人们甚至把他看成了制伏妖孽的神童。

崇安白水村民风淳朴,推崇儒家礼法。柳氏一门颇受当地人敬重。当地乡民若是起了纠纷,常常不去官府诉讼,而是来到柳家请深通儒理的柳崇裁决。这样的人家在当地可谓众望所归。

柳永年少时便有文名闻于乡里。他自幼聪慧,加之老师指点,学业更是突飞猛进。他的家乡至今还传说,柳永少时每夜必燃烛苦读,后人以其读书之地为笔架山和蜡烛山。十四岁时,柳永在一篇《劝学文》中发下宏愿,立志求学。他写道:“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据传,他十六岁时还挥笔写下了一首《题建宁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中峰山在建宁府属松溪县境(今福建省松溪县),被誉为“一峰奇秀,特出众山之表”,而中峰寺在中峰山之麓,是唐景福元年(892年)建造。

少年柳永沿着陡峭崎岖的山间石径,一路涉水过溪、攀萝牵葛爬过道道峰岭,穿过森森林莽,来到深山里的中峰寺古刹。他远远眺望伏虎坛胜迹,只见猿猴在松间攀爬出没,竹林下水溪潺潺。他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禅师叱咤风雷、降伏猛虎的英姿,心中感慨万端。正是这首诗,让当时的伏虎禅师赞叹不已,更让中峰寺在武夷山众多寺庙中声名鹊起,还引得后世的理学大家朱熹前来瞻仰。

这个时候他还开始学填词。有一次,柳宜默诵晚唐后主李煜的词曲,不觉下泪。柳永看见了问道:“爹,你念的是什么?为什么字数有长有短,像诗又不是诗。”

柳宜转过身看着儿子,笑道:“告诉你,这叫词不是诗,这是能上口歌唱的词章,又叫词曲小令,依谱儿还能唱呢。”

这是柳永第一次接触词。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长长短短的句式,平平仄仄的韵脚,缠缠绵绵的情愫,自有一种特别的音乐节奏感和打动人心的感染力。

还有一种说法,据王弈清《历代词话》卷四载:宋代有位无名氏作了一首《眉峰碧》: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这首词写得情景交融,“蹙破眉峰”和“重执纤手”两个画面具有浓郁深挚的情感内蕴。“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更是一种格外浪漫、令人备觉伤感的意象,不知不觉间催化了少年柳永文学感悟力的成长,也使他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令人沉醉的美感。

柳永少年读书时,就将这首词书写在墙上,反复吟哦,体悟章法,从而训练出一种对词体文字的特殊敏感。其实,无论是对填词技法还是对人间情爱的感悟,这首词其实都起到双重启蒙和催化的作用。他从此知道,在人世间还有这样一种深入骨髓的缠绵之爱,还有这样一种痛彻肺腑的相思之苦。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美丽如远山之黛的浅浅眉峰,雪白如柔荑的纤纤之手,唤起了年少柳永内心最初的想象。那两句古诗所描述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世间男女之间还有那样美妙而浪漫的情感生活。

而这一切是在圣贤之书中所无法获得的。正如《红楼梦》里薛宝钗说过,这些词呵曲呵,最是移人性情、夺人魂魄。不知不觉间,柳永的内心开始变得格外细腻、温柔,性情和气质也开始变得浪漫多情。

所以自唐末五代花间词以来称为“艳科”的词,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言情文体进入了柳永十六岁的世界,从而带来他身心的双重成长。对词的纯熟运用,对人间情爱的热切向往,成就了一代词人大家柳永最初的禀赋。

待到柳永填词渐入佳境的时候,他的情感世界也已经由最初的萌芽,长成了葳蕤的菁菁树林。一位歌女曾经对人说:“柳七的词就根据这首词变化而来,并又创出新体。”后世有所谓“屯田蹊径”,即是如此。“蹙破眉峰”和“重执纤手”这两个经典细节,在柳永后来的《雨霖铃》等词境中都能依稀辨出《眉峰碧》的影子。

词,就这样沿着青春年少的血脉,一直流进这少年的灵魂里。后来,它与情爱纠缠在一起,成为柳永心底毕生都扯不开、剪不断、理不清的一个结。

相传,柳永填的第一首词就是这首《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浓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晴丽之昼,谁主宰这园林之春呢?春来阳气上升,暗催草木萌发,幽谷也变得那样和暖。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了羽毛,绿叶掩映中传来了悦耳的鸣声,低低地诉说着“芳心”,诉说着“深意”,绵绵如有情。

无缘无故地,黄莺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随同游蜂而去。它们行踪放浪,两两相呼应,整日雾里唱风里舞。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时,在别馆花深的地方,这中间燕子特别多,都把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这首词收入柳永《乐章集》中,常被人们放在柳词选本的第一篇。这首咏物词为柳永自创词调。清新秀丽,节奏明快,别具一格。柳永的诗词文章传开后,人们纷纷赞叹,称他为神童,还赞柳永为“金鹅峰下一支笔”。朱熹的老师刘子晕对他也青眼有加:“钧章棘句凌万象,逸兴高情俱一时!”

才情卓异的少年柳永十年寒窗,勤奋苦读,盼望着有朝一日能科举及第,光宗耀祖,不负父兄教诲,不辱书香世家的门楣……

似锦前程,遥遥地向柳永招手;幸运之神似乎已向柳永露出半边笑脸。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愿妳妳、兰人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玉女摇仙佩》

转眼间,柳永到了18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柳永到了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年龄。而他娶的妻子名叫琼娘,正当及笄之年,刚刚15岁,生得花容月貌,杨柳纤腰。一头轻盈飘逸的长发,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初见的美好,牵手的快乐,深情相望里的羞涩,多么美丽的一场青春爱恋。新婚的夜晚,柳永眼见得小妻子在红烛映照下益发显得红妆玉容,娇美如花,感到真如天上下凡的仙女。一时竟有些痴了。

琼娘,真是许飞琼一般的天仙女子。在今天读者的脑补中,就当她长得如《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吧。这柳郎眼中神仙般的女子,来到人间嫁给了年少的柳郎。两人就是一对人见人羡的神仙眷侣。

吻着她的长发,柳永轻轻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琼娘见了清清浅浅地一笑,一双柔荑小手将她自己剪下的一绺头发交给了柳郎。柳郎于是将两绺头发绾结在一起,表示结发夫妻永不分离。

温文尔雅的柳郎在她耳边轻轻低语:“我心里有了一首新词,写给你的。”

然后,琼娘会意地轻轻一笑,起身走到书案边,为他研墨铺纸。眼看那柳郎挥笔写下一首《玉女摇仙佩》,她低头羞涩地含笑不语。

柳郎写毕,看了娇妻一眼:呵,人间多少美女能像她这样随便梳妆、简单言语就非同凡响呢?想要把她比作名花,却又怕人笑我。再仔细想想,那些奇葩艳卉,也不过是深红浅白而已。怎如我这多情人,能占得人间如此千娇百媚。

这画堂秀阁里、明月清风的好时光怎能浪费。从古到今,佳人才子难得双美,而我们却能如此相依相倚。真让人消受不起呵,大概是上天看在我柳七多才多艺分儿上,赐我如此良缘佳人。你这可人儿兰心惠质,在枕前向你一表心意。我柳七发誓,今生不让你受一点儿委屈,不让你一人孤枕而眠。

这柳郎的才华风度无人不知,自小即有“神童”之誉,人称“金鹅峰下一支笔”。琼娘与柳郎可称得上郎才女貌的一对才子佳人。琼娘看到柳永生得俊秀潇洒,才情卓异,心中顿感甜美。

此刻,烛光照映着她的面容,酡红中颇有几分陶醉。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柳郎博学多才,妙解音律,常与天生丽质的琼娘弹琴唱曲,妙语解颐,恍如神仙眷侣。她以为,可以与他共度一生一世的温情时光;以为可以爱他此生不变,此生不悔。

新婚生活给正当年华的柳永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他沉醉在温柔乡里,长久地不愿醒来。他相信,琼娘就是此生的最爱;是今生最美的遇见;是今生最深的情缘。

有很多词描写这一时期的甜蜜生活: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先睡。

——《斗百花》

柳郎新娶,琼娘初嫁。在他的眼中,这位正当及笄年华的小娇妻是如此美好:盈盈一握的纤腰,刚刚合髻的发型,好似精心雕琢过的窈窕身材,言笑晏晏中自有千娇百媚。然而,她却不知道怜惜夫君此时的心意,夜深了,还不上床就寝。她含羞背对银灯解着罗衫,却说你先睡吧。这个刚刚学着做新妇的小妻子,显然未解风情。

垂杨双髻是未婚少女的发型,结婚后合二为一,称为合双鬟。被衾中的他和她相互凝视,深情相望,眼里初露的羞涩,使她的脸儿飞上一片红云。此时,也许是今生最美最难忘的时光。他们真实地拥有了彼此,生活开始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

慢慢地,琼娘习惯了婚后的生活。她像所有的贤妻一样开始做起了针线活儿,同时也享受着与夫君的鱼水之欢: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菊花新》

某个深夜,她催促年少郎君早去歇息,然后,她也困了,便也放下手里还没做完的针线活计,解衣歇息。

香帏轻摇,灯光渐暗。一对相爱的人在锦衾中相依而卧,深深地凝视着对方。他的眸光变得愈来愈温柔,愈来愈多情。寂静时光,她在他耳边絮絮诉说着女人的心事,他轻轻吻去她的泪水。她明媚地一笑,因他的柔情抚平尘世心澜;他春意满怀,因她的娇媚容颜而心生怜爱。倾心的相知在指尖下翩然起舞,内心的激情在眼底绽放光芒。

他们的心穿越了红尘万丈,永远停留在这一刻。爱意无限,岁月静好……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惨愁颜、断魂无语。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伤心脉脉谁诉。但黯然凝伫。暮烟寒雨。望秦楼何处。

——《鹊桥仙》

然而,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年少的柳永不得不离家远行了。他要前往大宋王朝的都城汴京赶考,靠十年寒窗修得的才华学识去搏一个灿烂的人生和未来。

妻子和年少郎君临歧执手,依依不舍,眼中隐然几分酸涩潮湿。柳永身携一箧书、腰悬一柄剑,骑上一匹瘦马,即将远走天涯。“秦楼”在这里可解作是箫史与弄玉所居的“秦楼”之本义。是呵,豪情满怀的柳七就要乘龙跨凤而去了,却又不舍安宁温暖的家和美丽娇柔的妻子。

走几步,又勒马回头,依然只见得妻子的痴痴身影,还有暮烟细雨里的家园……

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深深吸引柳永的,当然不只是眼前温柔适意的家居生活,更有那些美好诱人的诗和远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柳永离开家乡崇安后即向北而行,一路舟车劳顿,来到了江南。对于江浙苏杭的风物,柳永并不算陌生。父亲柳宜在各地为官,柳永曾经随父到过江南不少地方。

但是今日来到杭州,心情又是不同。柳永这年正值弱冠之年,此番进京赶考,颇有一番雄心豪气。他眼中的杭州风情是一派烟柳画桥、物阜民丰的太平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江南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风是柔柔的,空气是甜甜的、湿湿的。花红柳绿,莺莺燕燕,春风十里,暖气熏人。

这里自古仿佛是文人们天然的心灵后花园,精神安憩的栖居之所。而在豪情万丈的少年柳永眼中却又有了一番繁华空阔的景象。那种意象繁密的铺陈和灵动飞扬的想象,常常让人想起初唐时滕王阁上逞才拟藻、出语惊人的天才少年王勃。

词中一开头就说杭州城地处险要,风景优美,是三吴之地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红尘繁华之地。如烟柳树、彩绘桥梁,风帘翠幕,楼阁参差高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绿云般的树林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汹涌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般的白色浪花,宽阔的江面形如一道天堑,一望无涯。杭州城内的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珍宝珠玉,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好像在竞相比富斗奢。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而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老翁和采莲姑娘都喜笑颜开、快乐开心。约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时可以向朝廷夸耀这盛世的升平景象。

年少的词人柳永仿佛是站在云端之上,以俯瞰的姿态面向这片苍茫秀美的河山。

整首词犹如一篇意境开阔、笔力雄健的《钱塘赋》,犹如一部长镜头、多视角的风景民俗纪录片,也是一部浓墨重彩地歌颂北宋鼎盛时代太平景象的“主旋律”大片。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自古皆是繁华之地。钱塘,旧为钱塘县,即今杭州市。地处于中州东南,以产丝绸、织锦、茶叶、绸伞等闻名。春秋时代就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设置钱塘县,隋朝改设杭州,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发展为东南第一州。此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都会要津,令人想起王勃的那篇雄文《滕王阁序》的开篇。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色葱郁,如雾如烟,其间彩桥如画。春日柳树像一片嫩绿的薄薄的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桥梁。杭州街巷河桥之婉丽,江南之轻灵秀美有如婉约女子;“参差十万人家”一句以纵目远眺之笔,写那些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楼台馆阁、珠帘绣幕十分精美雅致,隐约有十万多人家,一派人间红尘的繁华景象。

“云树绕堤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远望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活画出长堤沿江岸蜿蜒迤逦之势。“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有如浪卷霜雪。“天堑”原意为天然深沟,这里形容钱塘江汹涌浩大之势,难以逾越。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这里所说的浙江,就是钱塘江。另一位词人潘阆也写过钱塘江观潮盛景:“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此处柳永写尽钱塘潮水奔腾壮观的气势,同时也隐有杭州地处江南,有长江作为天堑,可谓占得地利做天然屏障。后来金人入侵汴京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果然南迁江南杭州,凭借“天堑”偏安东南,史称“南宋”。当然柳永在当时是想不到这些的。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集店铺里摆的都是珠宝珍奇,家家户户都堆满绫罗绸缎。绘尽杭州民间繁华豪奢景象。“珠玑罗绮”也暗示了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客人们竞相选购,商人们争相炫耀。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就像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的描述一样:“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重湖叠巘清嘉”写尽西湖之美。“重湖”,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钱塘门外筑了一条长堤,世称“白堤”。西湖中的这道白堤将湖面分割成里湖和外湖,所以就有“重湖”之说。“巘”,小山峦。“叠巘”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清嘉”二字形容湖水清澄,峰峦叠嶂,湖光山色,云烟清幽。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时节,山上桂子飘香、湖中荷花绽放。让杭州如同天堂仙境。这八个字十分工整,如诗如画,清逸优雅,高度概括了杭州西湖风物景象,深得世人称赏。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予人间的礼物。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无论你走到杭州的哪个角落,都有似有似无的香气隐隐袭来,整个城市笼罩在香甜的桂香之中,仿佛置身于天堂仙境。宋人杨万里也写到了杭州西湖的荷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盛况真是令人沉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歌声。一个“泛”字,说明笛声和歌声都来自西湖中的船上,采莲少女快乐地嬉戏,垂钓老者和颜而笑。这几句写出一幅昼夜笙歌、颇为和谐安乐的盛世景象。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高牙”,高高的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牙旗者,将军之旌”。成群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那官员乘着酒兴,听着箫声鼓乐,吟赏西湖缭绕的霞光烟云。写出一位儒雅风流的朝廷官员饮酒吟诗,游湖赏秋,在林水间遣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因接近皇帝,故称“凤凰池”。意思是当朝廷召还之日,主政杭州的太守应当将如此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让世间有如此仙境达于天听。

《望海潮》这一词调始见于《乐章集》,可见是柳永自创的词调新声。这首词极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仿佛是一部剪裁得当、画面宏大精美的记录片,远景近景的镜头切换自如,写街市商肆,极声色之繁盛;绘湖山花木,状风物之清嘉。风格豪放,景象宏大,声调激越,一反柳永往日词作的缠绵绮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类似现代电影摄像的艺术手法,有长镜头式的全景扫描,有散点透视式的近景特写,有蒙太奇式的时空切换,有浓墨重彩的大笔渲染,有优美淡雅的抒情画面,真有点儿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审美风格。

就如同《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之于北宋汴京,柳永的这首《望海潮》再现了有宋一代的盛世气象,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应当说,这首词是一部反映“主旋律”的大片,是一首时代的颂歌。说柳永是那个隆宋治世的时代歌手也是很恰当的。这是二十岁的柳永青春年少、豪情勃发的一次出色发挥,不亚于当年王勃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千古以下,今天读来犹是令人浮想当年杭州的繁华景象。堪称是一篇传世佳作。

当时,这首《望海潮》被时人争相传抄,不久就在杭州城大街小巷传唱开来。柳永的名气一下子传遍四方。

关于这首词,自宋代以来流传着一些故事。

据《古今词话》记载,这首《望海潮》是柳永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家的世交,当时正驻节杭州。柳永二十岁曾到名胜钱塘游览并拜访老友孙何。当时,孙何正不堪种种应酬之扰,嘱咐门卫若是闲人来访一律挡回。故而柳永几次求见却不得进其门。其时正值清秋时节,杭州城内外一片人丁兴旺、物产丰富、商业繁华的景象。柳永白天在城中街市徜徉,晚上到江边船上饮酒听箫。见到如此美景盛况,他的心中感慨万分,写下多首词以咏怀。其中就有这一首《望海潮》。

据说柳永填好这首《望海潮》后,听说中秋佳节孙何要在家中宴请宾客,已招了一班杭州歌女前去侍奉。于是,柳永就找到当时杭州头牌当红歌女楚楚,拜托她去孙府伴宴时就唱这一首《望海潮》词。并嘱咐她说,如果孙大人听后问是何人所作,你便说是柳七。

果然,中秋节时楚楚受孙何府中邀请献唱。中秋之夜,桂子飘香,明月高悬。孙何在后园的凉亭中摆一长案,布列上各种时令水果糕点,与几位同僚和各自的夫人们围坐案前赏月。一席人推杯换盏,谈古论今,小孩子追逐嬉闹,好不惬意。

这时侧旁传来一阵莺声燕语,孙何转头一拍手,指着一袭红衫的楚楚叫道:“楚楚啊,本官可是好久没有听到你唱的歌了,快快弹唱一首。”

楚楚便抱琴坐在庭院当中,月光斜射在她身上,轻风拂起她的红纱衣,犹如仙女下凡一般:“……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歌声飘荡在庭院中,众人听得入了神。孙何听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已禁不住叫出好来。曲罢,果不出楚楚所料,孙何叫住她问:“你这歌词是何人所作?”

“禀告大人,作词者乃柳七公子柳三变。”孙何一听,竟是老朋友到此。楚楚接着说:“柳公子已多次来拜见相爷,都被守门阻挡,才出此投词问路的下策。”孙何当即面有愧色地追问道:“柳三变现在何处?”“城南桥头客栈。”于是,孙何立即派人去请柳永,自己亲迎至府门。朋友见面,自然是分外亲热,一番热情酒宴款待,把酒共话当年。不久后,这首词就迅速流传开来,天下传诵。

学者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认为,孙何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死于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当时孙何与宋初著名文人王禹偁私交颇深,常游于王禹偁之门,而王禹偁与柳永之父柳宜有深交,这样孙何便与柳宜交往,所以才有柳永作词《望海潮》赠予孙何之事。此时孙何在两浙转运使任上,其身份是柳永的长辈。

关于这首词还有一说,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记载说:柳永这首《望海潮》传唱一时,流播到了当时的金国。“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由于柳永在词里描写了富裕繁华的江南,而引起金人完颜亮对大宋的觊觎。据说他极为欣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句,竟引起率兵打过长江的欲望,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另一则传说更玄乎,说是完颜亮派遣画工到大宋,偷偷临摹了杭州的湖山胜景带回金朝,并亲自在画幅上题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完颜亮带兵攻打南宋,最后侵宋以失败告终,自己也惨被部下杀死。

一首词引发一场战争,未免有些荒唐。但也足以说明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和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后人有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直到今天,柳永的这首《望海潮》仍然是杭州城最美妙、最生动的宣传词。一首词和一座城,就这样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时任江浙转运使的孙何与柳永家族是世交。这也是一位才子型官员。

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他还很愿意结交读书人,对词曲也颇有兴趣。对于擅长词艺的才子很是赏识。

他对前来干谒献词的柳永颇为礼遇,青眼有加。初出茅庐的柳永能有这样一位前辈赏识,当然是感到荣幸。他在杭州盘桓了一些时日,直到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孙何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士,执堂三班院。为此,柳永作词一首相贺:

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满目浅桃深杏,露染风裁。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徘徊。隼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玉蝴蝶》

一夜春雨洗去大地上的尘埃,渐渐感知到京城郊外春光明媚。满眼浅色桃花和深色杏花,这都是雨露滋染和春风剪裁而成的美景。清澈明净的池塘,波纹如鱼鳞、床席般展开,雾霭笼罩的山峦碧绿青翠,形如龟甲般的玉饰屏风延展开来。从云中传来锣鼓吹奏声,如同晴空响起的春雷。遍游美如蓬莱般的仙境。

徘徊围观初到上任官吏的春游队伍。在画着鹰隼图案旗帜前后,簇拥着三千珠履、十二金钗的众多美女。在春日登眺览胜处,熙熙盛多的雅士与俗人,正在筹备酒宴。这位官吏随从的妓女雍容华贵,仿佛是当年东晋谢安携妓女东山游宴;他还好客善饮,堪比“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三国名士孔北海。姑且做个陪客追随,等到回归凤凰池,哪有机会能再来重游。

柳永以谢安和孔融比喻这位名士风度的儒雅官员,可谓推崇备至。这位对柳三变青睐有加的孙何被召还京后,先任太常礼院士,执堂三班院,后又嘉升为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同年冬,孙何因操劳过度,身染疾病,不幸卒于东京汴梁府第,年仅四十四岁。

事实上,这两年柳永一直在杭州盘桓流连。

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竟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

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愿长绳、且把飞鸟系。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

——《长寿乐》

已是花红叶绿的一派春天景色,将大地装点得无比明媚。处处危楼台榭、朱门院落都沸腾着新颖美妙的音乐。车马众多,来往不绝,任凭游人无限疾驰,竞相寻游美景名胜。归来临晚,四通八达的道路上,如云美女步履而起轻微的芳香之尘。

太平盛世,正当少年青春,不忍把美好的春光轻易抛弃,何况还有楚腰越艳、一笑千金的美女相伴呢!面对酒宴上那雪花飘飞的舞袖,响遏行云的歌声,我愿用长绳系飞乌,好能从容痛饮,谁能怕醉啊!

美妙的湖光山色,轻盈飘逸的楚腰越艳,响遏行云的清越歌声,看不尽的百媚千红,让年少的柳永流连忘返。他已经感到时光过得太快了。词中说,他欲以长绳将太阳中往前不停飞翔的三足乌拴住,以能使这“少年”“韶光”永驻,“任好从容痛饮”!

是呵,湖美山美,景美人美,令人陶醉。柳永也由此对韶光易逝感到了几分惶恐和无奈。因为身在杭州的柳永此时接到了父亲柳宜催促进京赴试的家信。

有道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景不常在,他必须重新上路了。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北宋汴京,这座繁华大都市据说当时人口已超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当年,宋太宗允许市民在御廊开店设铺和沿街做买卖。这座都城就开始变得空前繁荣,夜市往往到夜半三更方散。其最繁盛时,“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青楼画阁”、“雕车宝马”、“绣户珠帘”、“柳陌花衢”、“茶坊酒肆”遍布大街小巷。

赵宋王朝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后,实行崇文偃武政策,提倡官吏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故而寄情声色、欢宴冶游就越发成为太平盛世的时尚风气和富贵象征。宋朝娱乐业非常发达,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家里往往养着私人的娱乐班子,包括唱曲的歌伎、跳舞的舞伎、演剧的优伶、说书的先生。不仅仅是富人家里需要歌舞伎,各大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也需要。早在北宋极盛时期,开封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共有十所;到了南宋中后期,杭州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竟然多达二十三所。这种大型娱乐场所在宋朝叫作“瓦舍”,一个瓦舍里又包括十几个“勾栏”(剧场)。

在这软红十丈的红尘繁华地,有着数不清的酒楼、菜馆、茶坊、歌院、瓦子……那些唱戏的、说书的、杂耍的、卖唱的等等,士农工商,江湖艺人,贩夫走卒,各色人等来来往往,穿插交错。繁华都城里无日不在上演着活生生的人世悲欢离合。这一切对于柳永这位来自东南之地的年轻读书人来说,都是新鲜而刺激的感受。

他刚到汴京不久,就遇到了元宵节。始于汉代的元宵灯节,到宋代达到了鼎盛。元宵节被看作是汴京三大节之一。元宵夜除了万民赏灯,还是宋朝青年男女们自由恋爱之夜。在狂欢中,他们抛开了平日的清规和禁忌,大胆去寻找爱情。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聚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至正月初七,“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至十五、十六日,“诸幕次中,家妓竞奏新声,与山棚露台上下,乐声鼎沸。”“华灯宝炬,月色花光,霏雾融融,动烛远近。”直到十九日才收灯。自十五日至十九日,“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城不禁”。

这个青春年少的白衣举子,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座繁华都城: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倩。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倾杯乐》

元宵灯节,汴京城内,烟花如雨,车水马龙,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柳永看到了与民同乐、共赏灯景的宋真宗,朱袍玉带的达官贵人,看到了闭月羞花的东京仕女,闲逸散淡的市井小民。望着满城璀璨的灯火楼台,还有灯光里人们忽明忽暗的脸庞,这个初入繁华红尘的书生忽然爱上了这片不夜的都市天空,这片光影恍惚迷离的世界。

夜幕降临,花气薰然,筝起弦响,华灯初上;锦绣山河,霓虹里,蕙风渐暖,纯净安然。好一派元宵月夜灯火,怎让人不为之倾倒、痴狂?

顺着旖旎的灯火放眼望过去,远处,宫门前的复道耸入云端,亭台楼阁凌空飞架,更是气象万千,尽显帝都风范。定睛看去,宫禁大内的楼台殿阁雄伟壮丽,祥瑞之气蓊茏葱郁,真正是天子行止之处,犹如神仙居所,自是美得无法形容。

那夜,龙凤火烛的光亮与天上闪烁的银河交融在一起,东京城的每个角落在他眼里都沐着一种神秘绚美的色彩。转身间,看那堆砌成巨鳌形的彩色灯山,宛若孔雀开屏般绚丽,心中不禁迷惑,这到底是人间还是仙境,抑或本就是人间胜过仙境?

喧闹的人群里,无数衣着艳丽的青年男女缓缓地从他眼前走过。正兴奋时,又看到乐府教坊司的两籍舞队纷纷炫舞而出,好像是天上神仙来人间欢会?尚未缓过神来,梨园子弟又奏响了金石丝种四种乐器,为这美妙夜晚更添一抹风情。那些传说中的汉唐盛世也不过如此吧?

所有人都陶醉在无边的月色灯景里,直到天色向晓,仍是依依不舍,不愿离去。回眸,灯火阑珊处,元夕观灯的人群久久未散,就连远处的山山水水也似乎跟着手舞足蹈。只愿以后年年的元宵之夜,都能在天子仪仗队伍中看到当今圣上的车驾,有机会能一睹天颜。

那一夜,他醉了。都城汴京的繁华盛景,上元节灯火的绮丽绚烂,大宋朝廷的皇家威仪,平民百姓的热情和痴迷,令他深深沉醉。

他喜欢这样的画面与环境。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彩灯耀眼夺目充满着整个京城,令人目不暇接,他在尽情地享受着这视觉的盛宴。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他相信所有的人都与他一样,为赏灯而来,灯花撩燃,放眼望去,整个汴京城犹如白昼,又恰似一夜催生了数不尽的花朵,花朵的芳香在无形中扑鼻。

据说这首《倾杯乐》词后来流传甚广,甚至传到了朝廷深宫之中。连大宋皇帝都听说了。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柳)永初为上元辞,有‘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之句,传入禁中,多称之。”

同是写元宵观灯,柳永还有一首《迎新春》: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迎新春》

嶰管:以嶰谷所生之竹而做的律本,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青律”是青帝所司之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嶰管变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

绝缨掷果,“绝缨”指扯断结冠的带。据《韩诗外传》卷七载:“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掷果,《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岳从子尼。”这里的“绝缨掷果”应是指少男少女互相挑逗调情。

冬去春来,天气变暖,京都到处充满阳和之气。晴朗的日光唤回了温煦和暖的好天气。庆祝元宵节时,千家万户都挂上了彩灯。汴京城内都是欢度佳节的人群,绮罗丛中扇起阵阵香风。十里花灯如珊瑚般美丽。

装饰有彩灯的鳌形假山耸立着,箫鼓乐声震天轰响。渐渐地天水一色,月亮正当中天。街道里,青年男女绝缨掷果,调情狂欢。到了夜深的时候,少年男女往往在竹阴花影下,谈情说爱。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和民间都欢娱快乐,百姓生活安乐富足。随处都可以举行美好的聚会。面对这种美景,怎么忍心独自离去?

“好美呵!快看。”一个青衣女子纤指指向天空,天空中此时燃起一条由灯组成的长龙,甚为壮观。她淡施胭脂,长发披肩,红袖在风中摇曳。柳永回头看着她,笑了。她的脸上掠过一片红晕,低头离开。等到他从人群里面出来的时候,那女子早已消失在人海里。他只能长叹。前面的灯光下,无数的青年男女在嬉笑,还有两两牵手的情人!

他苦笑一声,转身回走。夜过子时,他必须回去了。床上,年少的柳永辗转反侧,人群中只是那惊艳的一瞥,就让他产生了相思。脑中到处都是她那妩媚的脸,耳旁都是她动听的笑,却难以入睡。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词《迎新春》。

词中不仅有元宵节里千门万户悬挂的“华灯”、铺排绵延十里的“绛树”、华丽高挺的“鳌山”和“喧天”的“箫鼓”,在这个“城不禁”的日子里,还有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正是这些美丽奇遇让元宵之夜格外绮美纷呈,魅力十足。

宋时清明时节不仅是祭祀先人,更是佳丽浪子冶游的极好机会。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中《清明节》记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盏,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

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山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木兰花慢》

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木兰花慢》生动地描绘了汴京郊外清明时节的旖旎春色和游冶盛况,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郊野显得特别晴明清新。“艳杏”和“缃桃”色彩艳丽,以“烧”和“绣”两个动词,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一幅生机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出现在眼前。

在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青春女子的欢快与放浪,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盈盈”形容轻盈体态,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与。作者以“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都来自豪贵之家。欢乐的人们饮尽樽里的美酒,其醉如玉山之倾倒。“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这些欢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一醉不休。这首词受到时人的喜爱。据宋人王明清《挥尘后录》载:“王彦昭好令人歌柳三变乐府新声。又尝作乐语曰:‘正好欢娱歌叶树,数声啼鸟;不妨沉醉拼画堂,一枕春醒。’又皆柳词中语。”人们做诗填词都爱引用柳永的词句。

清明时节,一场疏雨洗去浮华冶艳,更别具风情,清新迷人。油桐花如火如荼地开在季节的枝头,烂漫、妖娆,醉了青天,醉了白云,更醉了他游子的浪漫情怀。娇艳的杏花随风摇曳,红得仿佛烧红了林野;浅红的桃花更是宛若锦绣,难以描蓦。正是芳景如屏画,此情只应天上有。

正是赏春好时节,汴京城的男男女女,无论贵贱,皆扶老携幼,骑着宝马、坐着有天青色车幔的香车,倾城而出,尽到郊野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享受着春天带给他们的喜悦与欢愉。清风过处,暖了繁弦脆管,侧耳聆听,却道是万家竞奏新曲,好不惬意。

转身,他又看到了她,看到了那一群衣锦绣着绫罗的女子。她们旁若无人地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尽情领略着春天的美丽与清新,却对这样一位风流倜傥的俊俏男子视若无睹。她们个个生得艳冶出众,在他眼前肆无忌惮地欢笑,嬉戏打闹,哪怕将玉簪、耳坠、珠翠遗落路旁,却继续玩得欢快无比,春光四射。

她们最终还是走了,一个个望着他掩口而笑,次第而去。那离去前回眸时的秋波让这书生一时为之惊艳、酥倒。词人在佳人们刚刚流连的芳草地上盘腿坐下,饮尽一樽美酒,直喝到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才摇摆着身子,依依不舍地起身,继续沿着春天的小径,做一个与春天约会的快乐人。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一路游兴正浓,心情欢畅。怕什么?人生苦短,今朝有酒今朝醉。即便喝到烂醉如泥又能怎样?只不过拚着明日醉卧画堂罢了!

他醉了,醉在了千年前的汴京城外,那一片游春踏青的人间仙境。

他也许在梦中又见到了那些盈盈美好的佳人们;也许梦见了繁华喧嚣的汴京城;也许梦见了那个大宋王朝至尊帝王宋真宗赵恒,正是他写下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正是他激励天下士子们十年寒窗苦读,然后从全国各地齐聚东京,应试科举。

这位帝国的君主能圆他一个金榜题名的美梦吗?

宋真宗赵恒在公元997年以太子继位。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真宗御驾亲征。宋辽双方会战距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渊,战争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一个国家相对安宁、社会稳定的经济繁荣期。在他任内曾经发行过“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深受黄老无为而治影响,施政较为保守。他减免税赋;注意节俭,社会较为安定。当时还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国家财力富足,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宋真宗有时外出“观稼”。沿途百姓竟自发地欢呼“万岁”。在民间有“仁义天子”之称。他虽在后期有些沉迷于天书吉兆、封禅泰山之类的神道迷信活动,但总的来说还可称得上是一位守成之主。

而后继位的宋仁宗赵祯则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赵祯不光对人仁慈宽厚,对自己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生活简朴,勤于政事。他在位长达四十二年,使北宋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柳永一生就生活在真宗和仁宗两朝。对于这样的帝王,柳永自然寄予了厚望。清明时节,柳永和友人又来到了金明池畔。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

——《破阵乐》

清明节过后,端午节之前,汴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庆活动:金明池争标。

柳三变写金明池争标的这首《破阵乐》成为他的重要成名作。“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和“露花倒影柳屯田,桂子飘香张九成”(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一直脍炙人口。“露花倒影”四字,就出自这首词。

带露的花朵在水中映出了倒影,池中碧水点缀着一片薄雾中的青草,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用的彩船。长有千步之远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在柳树堤旁,水中鱼虾聚散嬉闹着。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罗绮绸缎、打扮光鲜娇妍的女子,身边丝管乐声喧天。那些薄雾中的光鲜景象,一眼望去好像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时而会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在清碧池水畔,开设御宴。数叶扁舟画楫如飞,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时有轻盈美好的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傍晚,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金明池上巍峨精美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于一片暮霭沉沉之中,宛如神仙所居住的洞府一般。

北宋时的金明池,又称西池或天池,在东京顺天门外道北,与琼林苑南北相对,为东京四大园林之一。每年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金明池开放,在这里举行水戏表演和龙舟争标,是东京最繁华热闹的去处之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金明池“在顺天门外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于此”。

时值政治清明,社会升平,赵祯被册立为皇太子,预示国运兴隆。这首词把太平盛世朝野之笑语欢声形容曲尽,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时。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的特色,堪称用词画就的“清明上河图”。

柳永的这些都市风情词,主要描写了北宋京城欢庆佳节的盛况,却真实地再现了物阜民康的太平景象。据宋人祝穆《方舆胜览》记载,范蜀公尝曰:“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这位范蜀公时为翰林院学士范镇,曾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他就叹息自己在翰林院供职十多年,竟然没有为宋仁宗四十二年太平盛世写一句歌词来称颂。不过,现在终于在柳永的词中见到了隆宋治世的升平气象。

在柳永这些书写都市生活风情的词中,对北宋初年太平气象的描绘可以说达到了极致,还没有谁能像柳永那样由衷赞美和歌颂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盛世。主旋律题材的词要写得好,不仅需要足够的才气,更要有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灵感,有一种真实的时代情怀。他的词中,没有后来辛弃疾笔下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孤独落寞,更没有李清照“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冷清凄凉,仿佛是一幅幅隆宋治世东京元宵节的都市风俗画。

现代学者陈寅恪先生曾经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时。”北宋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持续了一百多年,而柳永所处的真宗、仁宗两朝,无疑是它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大宋王朝国力正处于上升时期,充满了一种蓬勃的生气和活力。作为一位真情流露的大宋粉丝,柳永深深地热爱着这个正在走向富庶与升平的时代。

同类推荐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一个行踪不定的网络黑客,一个神秘莫测的解密网站,引爆了外交界的“9·11”,颠覆了世界旧秩序。
  • 石勒传

    石勒传

    本书以传记文学的手法,系统演绎了后赵皇帝石勒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一生奋斗历程。作品以故事形式再现了西晋八王之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促成了石勒、刘渊等枭雄的先后崛起,讲述了石勒创建后赵帝国的全过程。石勒以耕奴身份起于微末,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远见卓识的为政理念以及光明磊落的人格风范,至今仍有可贵的现实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洪荒不死冥河

    洪荒不死冥河

    冥河:“吾乃冥河,血海不枯,吾不死,就算血海枯了,吾就是死不了,就算你杀死了这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就问你怕否?”
  • 重活一遍之完美人生

    重活一遍之完美人生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名不动天下
  • 傲风同人之花落燕归,奈何有谁

    傲风同人之花落燕归,奈何有谁

    一介少主,却身世不明,往事扑朔迷离,他却已学会漠视;可被封印的记忆下,却是不为人知秘密……好吧,考虑再三发上来的。而且蓝修老师天涯剑尊的同人真的不多,所以几乎没什么借鉴更加是写不太好文笔只能说自己都看不下去,放上来纯属为了鞭策自己日更>_<一天一更,嗯……500~1000字吧希望能大家能喜欢吧,毕竟作者我是一个喜欢蓝修老师到几乎脑残的家伙→_→封面很戳,没办法了╮(╯_╰)╭
  • 不详物

    不详物

    在某国,神秘古老的传说中流传着一颗鼎戒,只要有人愿意为对方献出处子之泪与炙热之血就能够启动鼎戒,打开时空之门,通向星空的彼岸。据说,在星空的彼岸,是一个仙侠世界,人们能够飞天盾地,无所不能,有的人还能够活上千年不老不死。牧如枫因为童年时在泰山脚下拾得这颗鼎戒,因而开启了他的一条长生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

    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

    《藏在箱底的秘密性史》由曹寇所著,以犀利戏谑的笔法,疏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性历史,将暴政之下奸情泛滥的秦朝、战乱和淫乱的左传时代、荒诞性戏和暴虐变态的汉代后宫、性交和乳汁交会的南北朝、性学术集成的隋朝、低胸时代的唐朝、喇嘛密教和欢喜佛盛行的元朝、明代图文并茂的情色艺术等,奉献给读者。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本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它描写了20年代,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本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 无言无言

    无言无言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个满目星河爱而不得得人记忆的年轮不停地转动我已经记不起很多事情了仅凭微弱的记忆来描述这是我第一次写情感小说我是惜颜??致敬我们逝去的青春和记忆里的那个人。
  • 天王之死

    天王之死

    追查晁盖之死的前因后果,还原山寨版的宫廷政变。一部不长的短篇
  • 闻君入梦来

    闻君入梦来

    五年前,他带兵出征,要用十里红妆迎她为妻。五年后,她背叛了他们的爱,打掉他们的孩子,做了他父皇的女人。他恨她的背叛,用尽一切方法伤害她。她发誓,她要他血债血偿!当所有的秘密揭开,他痛悔难耐,“阿左,不要走……”她反手一剑刺入他的胸膛,看鲜血飞溅。“燕祯,这天下和我,你都不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