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29200000014

第14章 只缘身在最高层

万历四年七月二十日巳时,王实一行终抵达天津城郊。此时晴空万里,天津卫城的城楼遥遥在望,队伍里顿时发出一片欢呼声。

而就在同时,遥远的北京城里,通向紫禁城东面的林荫道上,一身布衣的游七气喘吁吁的往文渊阁赶去。

至英宗正统七年(1442)建造翰林院之后,文渊阁作为大学士等官员专门的入直办事之所,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阁禁地,从此后,凡入内阁,曰直文渊阁。

世宗嘉靖年间,文渊阁制进一步完善。据载:嘉靖十六年命工匠相度,以文渊阁中一间恭设孔圣暨四配像,旁四间各相间隔,而开户于南,以为阁臣办事之所。

阁东诰敕房装为小楼,以贮书籍。阁西制敕房南面隙地添造卷棚三间,以处各官书办,而阁制始备。

其职掌入内阁,预机务,出纳帝命,率遵祖宪,奉陈规诲,献告谟猷,点简题奏,拟议批答,以备顾问,平庶政。

阁门还高悬圣谕,严申规制:“机密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

可见,文渊阁已成为事实上的内阁,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

这是游七第一次前往文渊阁,如果不是急事,他平常也不愿意来这里。作为内阁首辅的幕僚游七,出入文渊阁倒不算什么。

手上有了张居正的牌子,游七一路畅行无阻,很快就来到了文渊阁外。无需堂吏通报,神色凝重的游七直接走了进去。

屋内,刚刚写完《请裁抑外戚疏》,张居正又从头到尾仔细看过两遍,自觉无一字不妥,这才感到完成了一件大事。

他长吁一口气,放下笔正想起身走走,门外此时恰好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抬头,却见满头大汗的游七已经到了屋里,便问他:“叙浦,你怎么来了,有何事?”

游七走前一步,放低声音,焦灼答道:“叔大兄,老家出了大事,老太爷被人打成重伤。”

“什么?”

张居正猛的挺直了身子,追问:“谁打的?”

“听说是金学曾的手下。”

“金学曾,这……这怎么可能?你从何得到的消息?”

金学曾,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此人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改礼部主事,出为湖南督学。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起用为佥事,任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期间曾下令推广种植甘薯,称番薯为“金薯”。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金学曾提出驻兵澎湖的计划。此人善草书,后著有《海外新传》。

可以说在原时空的大明,金学曾是明朝把眼光投向海外,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此人才华横溢,品行端正。张居正很欣赏,破格提拔重用了他。即使张居正死后,金学曾依然得到了万历皇帝的重用。

听说是金学曾的人打伤的父亲,张居正一脸的错愕。游七答道:“赵谦派人驰驿送信,一路加急,四天赶到了北京。”

游七说罢,递上一只盖了荆州府关防的大信袋,张居正接过,从里面掏出两封信来。

一封是父亲亲笔所写,陈述自己如何被税差打破脑袋,现卧病在床已是不能起身。

另一封信是赵谦写的,就荆州税关执意当街捉人,张老太爷上前劝解反遭毒打的过程详尽描述。虽是私信,满纸透出的都是对金学曾的不满。

金学曾、赵谦这两人均是张居正推荐提拔之人,现如今在荆州两人却闹得水火不容,最可恶的是还把自己的老父亲牵扯进来。

张居正还来不及对这件事情作出判断,荆州又有急件送来,游七赶紧取来急件。

张居正接过一看,急件上盖的是荆州税关的关防,拆开一读,是金学曾写给他的一封长信。

内中不单单对老太爷的误伤,深表自责,表达了诚挚的歉意。同时将赵谦担任江陵县令时,私自将官田一千二百亩赠给老太爷的事抖露了出来……

一连三封信,让张居正胆战心惊,心情骤然紧张起来。

从信中可以看出,金学曾与赵谦已经撕破了脸,荆州两个四品衙门闹起来,荆州城中的混乱局面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自己的父亲竟然瞒着他,私自接受赵谦贿赠的官田,这件事一旦大白于世,他张居正顷刻间就会变为众矢之的,前途着实堪忧。

自他担任内阁首辅以来,随着《考成法》的落实实施,大力清查各地田亩,推出税收”一条鞭”法。张居正等于把朝廷上下、各地豪强得罪了个遍,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

如果此事泄露出去,不必心存侥幸,这肯定会,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再利用这件事情来攻击他,后果之严重可以预料,轻者去位,重者……他不敢再往下想了。

张居正的目光又落在刚刚完成的《请裁抑外戚疏》上,这份折子针对的可是李太后的家人,呈上去这真就全得罪遍了!

想到这里,他脸上不由泛起一丝苦涩。难道真的要变成孤家寡人吗?

张居正望了眼正在擦汗的游七,沉声问道:“叙浦,说说看,这件事你怎么看?”

游七放下揩汗的毛巾,瞅了眼张居正,思虑着说道:“老太爷被打,这算是重大事件,荆州府哪敢不加急禀报,金学曾与赵谦,都是你当首辅后提拔的人,依我看,这两个人都有问题。”

“哦,此话怎讲?”

“叔大兄,这赵谦从江陵县令做到荆州知府,在荆州城呆了八年,对荆州的情况,早已了如指掌,根基也打得牢靠。

前段时间,我听家乡来的人讲,他与老太爷的关系非同一般,对你在荆州的家人也照顾得极好。

此人的特点是灵活,会办事,但有些油滑。

再说这金学曾在短短两年间,由九品观政骤升为四品御史,升官之快,这在国朝中不敢说后无来者,恐怕是史无前例。

这个人的特点是不怕得罪人,肯干事,在浑浑噩噩的官场,这种人实属难得,但他的缺点是恃人傲俗,好大喜功。

依在下猜想,他到荆州肯定摆着京官的架子,自恃有你这位首辅支持,不把赵谦等一干地方官员放在眼里,故两人生了嫌隙。

金学曾唆使属下不问青红皂白捉拿税户,以致误伤了老太爷,赵谦逮着这等机会,当然会邀约众位官员,对金学曾群起而攻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至于两人的孰是孰非,派人一查便都知道,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难事。现在,我最担心的,倒是老太爷的伤势。”

听这一番话,张居正知道老太爷侵占官田之事,游七毫不知情,所以他才会有这种判断,不过此时,张居正也不想把事情捅破。

他想了想后,才缓缓答道:“叙浦,我分析了一下。老太爷的伤势,我估计不会太重。”

“你怎么知道?”

“你看看老太爷的亲笔信。如果伤势严重,真的卧床不起,他哪里还能写信!”

“有道理!刚才我接到消息时就慌了,没想到这茬。阿弥陀佛,老太爷无大碍,在下也放心了。”

张居正打心眼里感激游七一片真情,他把眼下发生的各种事情放在心里头掂量一番。

沉默了半响,张居正突然开口吩咐道:“叙浦,你马上去找亲家翁刑部王之诰尚书,请他调缇骑赶到荆州,让他们去拆毁祖宅前的大学士牌坊。”

“什么?”

游七先是一惊,随即醒悟过来失声道:“难道是赵谦有……”

“嗯,你明白就好。这种事肯定是瞒不住的。我现在身居高位,如履薄冰。变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容不得出一点纰漏,否则我等将万劫不复。风雨欲来呀!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张居正话虽然说得隐晦,但游七很快就了解了来龙去脉。赵谦肯定有问题威胁到张居正,他要做的是和赵谦划清界线,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前。

“我明白了!叔大兄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说完,游七神色郑重的对张居正拱拱手,转身就走了出去。

赵谦集资为张居正在荆州修建大学士牌坊一事,游七早有耳闻。同时他还知道,一些官员与富户同时也集资为张居正在家乡石首盖了一座“大司徒牌坊”。

当时张居正态度暧昧,对此事是既不制止,也不赞成。作为一个客卿,游七也不好掺和进去,因此并未阻止。

建牌坊虽涉及到官员的宦囊,但毕竟和受贿是两码事,何况地方官员与桑梓父老的一片情意,当事人也不可完全忤逆。

如今张居正的这道命令,实际上是向游七透露了重要信息,这赵谦出大问题了,可能涉及到老太爷,把老太爷拉下了水。

看着游七离去的背影,张居正的目光留在那份折子上,咬咬牙嘀咕道:“时事艰难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罢罢罢,是非功过,但凭后人评说吧。”

下定了决心后,张居正取了内阁文笺,恭恭正正誊抄出那份《请裁抑外戚疏》,封匣之后,即时遣人送进内宫。

……

第二天下午,皇上传旨在平台召见,张居正立即丢下手头事情赶了过去,李太后慈驾亲临。

刚一坐定,小皇上就直接进入主题:“张先生,朕已看过你的《请裁抑外戚疏》,母后也看过,母后有话问你。”

说实在话,李太后自清查田亩、摊丁入亩的”一条鞭法”谕旨颁布后,一直冷眼旁观京城内外文武百官的反应。

这些天,李太后从臣子们的奏折以及东厂每日密报的访单中,已是了解得清清楚楚,也知道如今张居正处境艰难。

朝堂内外舆情汹汹,张居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皇太后,无论是出于信任还是出于理智,对张居正始终都表现出极大的支持。

但是她实在没有想到,昨日张居正呈上的《请裁抑外戚疏》,矛头直指她的亲人。

没想到竟然这么驳她的面子,对于自己给父亲武清伯增加一点造坟工价银的要求,张居正因此会上疏而委婉回绝。

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得罪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支持。难道他想变成孤家寡人吗?

此刻李太后心里是憋着火的,她很想当面质问张居正,你这是想干嘛?有何居心!

不过看到张居正疲惫的样子,李太后的心又有些软了。她的心里虽然想的是这档子事,开口问话时,却又宕开话头先扯到别处。

“嗯,张先生,听说令尊大人被人打伤?”

“是的。”张居正点点头,脸上神色黯然。

李太后瞥了他一眼,斟酌了一下词语又接着问:“听说金学曾去主持荆州税关,同地方衙门全都闹翻?此事当真?”

“有可能。”张居正答得谨慎。

“不是可能,而是事实。”

见张居正有些敷衍,李太后的语气中明显露出了不满:“今日上午,户部尚书王国光上了一道折子为金学曾辩护,附上了荆州方面寄来的那三份揭帖。

咱听冯公公念过,全都指斥荆州税关的霸道,这里头虽然有一些不实之词,但所揭露之事,依咱来看,也并非都是空穴来风。”

张居正叹了口气,为了将变法延续下去,他还是决定替金学曾辩解。于是他说道:“禀太后,金学曾到荆州税关主政才一个多月,就闹出这一场风波。

依臣下来看,其因在他想弄清荆州税关历年欠税之巨的隐情所在,因此,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就要千方百计阻止他的调查。”

“噢,竟有此事。是谁阻止?”李太后追问。

张居正答:“荆州府知府赵谦。”

一直默不作声的小皇上,这时插话道:“张先生,朕好象记得这个赵谦是前年京察时,由你张先生亲自提名,从荆州府同知位上荐拔为荆州府知府的。

朕还记得这个金学曾也是张先生欣赏的人物,两人皆出自你的门下,本该齐心协力。为何还要相互攻讦?”

朱翊钧此话一出,张居正大感讶异。这小皇上历练政事很是用心用意,竟能在细微处发现问题。张居正为此感到惊喜,但就事论事,他又不免有些尴尬。

他斟酌一番,才缓缓答道:“下臣受了赵谦的蒙蔽。”

“此话怎讲?”

“臣不敢隐瞒。家父数度来信,夸赞赵谦有政声,造福桑梓尽心尽力,下臣听信了家父的举荐,便派省按院风宪官就近考察,结论也是赞赏有加。

于是,下臣就向皇上推荐,将赵谦升任知府。直到最近,下臣才得知,家父之所以举荐赵谦,乃是因为赵谦在担任江陵县令时,曾将一千二百亩官田送给了家父。

如此重大的受贿,发生在家父身上,下臣实在羞愧难言。”

“啊!”

李太后和小皇帝同时发出一声惊呼。这么大的“家丑”,张居正竟然自己坦言相告。无论是李太后还是小皇上,都始料不及。

李太后朝对面看过去,发现张居正此刻疲倦发黑的眼眶里噙满了热泪,心中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已是十分的感动。

李太后问道:“这赵谦行贿之事,是谁发现的?”

“正是金学曾。”

“原来如此!”

李太后刹那间就明白了一切。她对张居正安慰道:“张先生不必过分责怪令尊大人。依咱看,事情坏就坏在那个赵谦身上,身为朝廷命官,竟敢拿官田行贿。如此昏官理当重惩。”

张居正刚想起身道谢,小皇上冷不丁开口问遭:“张先生,你为何要自揭家丑呢?”

张居正坦然答道:“禀陛下,无论任何事情,下臣都不敢向太后与皇上隐瞒。”

李太后此刻已经深信张居正说的不是假话,她本想再褒奖几句,但看到儿子正用探询的目光注视着她,立刻想到了今天云台问对的目的——《请裁抑外戚疏》。

权衡了一下利弊,李太后决定为了大局,还是需要继续支持他。便又改口说道:

“张先生,你的这份《请裁抑外戚疏》写得很好,既有前朝玉田伯蒋轮的例子比照,武清伯李伟的造坟银价,就按工部的议决执行。”

“太后英明!”

……

回到文华殿,朱翊钧还在回想刚才在云台的那一幕。母后本是气势汹汹,想要找张居正讨个说法,驳回他的折子,没想到母后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太后的态度急转直下,朱翊钧有些莫名其妙。他虽然聪明,但年纪毕竟还小,又喜欢一个人瞎琢磨,往往会走入死胡同。

这些年来,母后对张先生越来越信重,几乎是言听计从。这让小皇帝心里隐隐有些嫉妒,也让他对张居正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排斥心理。小皇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步入书房,小皇帝的目光停留在书架上,脸上渐渐露出了几分笑意。摆放在书架上的三艘西洋大帆船的模型,被贴身太监孙海擦的干干净净。

检查了下他最喜爱的战船模型,被小太监保养的非常好。小皇帝很满意,夸奖了几句,又赏孙海几个王实进贡的外藩银币,把小太监孙海喜得连连磕头。

朱翊钧从书架上面拿起王实进贡的《欧洲近代史》丛书,回到书桌旁,翻到昨天看到的地方,继续往下阅读。

最近他已经迷上了这一套丛书,自我感觉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每每读完,都觉得有了新的收获。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口膨胀,西方人知道美洲大陆后,使欧洲人有了可以殖民的场所,也有了可以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土地、矿石和原材料。

但同时,这一发现却导致了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十四到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后,欧洲资本主义对原材料的需求和掠夺的希望促使了新航路开辟。

之后欧洲人开始对美洲等进行政治的控制,经济的剥削和掠夺,宗教和文化的渗透,大量殖民,使该大陆原住民的土地丧失,成为宗主国的殖民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消亡。

印加帝国和玛雅人的悲惨命运,让“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再次浮现在他脑海中。

小皇帝陷入了沉思,印第安人的命运朱翊钧轮不到他操心,他所操心的是大明。去年在全国清查田亩后,他和张先生就土地兼并这个话题展开过讨论。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朱翊钧认识到每个王朝到了末期,往往都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候,从而引起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起义,旧王朝被推翻后,获得胜利的一方重新分配土地,产生新的权贵,开始新一轮的土地兼并。

历史仿佛进入了一个怪圈,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如此反复循环,王朝更替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去年清查完田亩后,严重的土地兼并情况让他触目惊心,年轻的朱翊钧仿佛一夜长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不知道为什么,凭着自己的直觉,小皇帝认为张先生的一条鞭法,只是改善了帝国税收的情况,根本治标不治本,无法杜绝土地兼并的发生。

难道大明朱家王朝也逃避不了这个历史怪圈!将来某一天,这华夏大地会再次经历兴亡更替,大明帝国也将成为一段历史。

想到这里,小皇帝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朱翊钧喃喃自语:“一切的祸根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啊,土地。只要耕者有其田,这天下才不会乱。”

瞬间,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个异想天开的念头。欧洲各国农民失去土地后,会被组织起来向外移民,以减轻国内的压力。

大明怎么不能呢?哦,对了,祖宗家法是不允许的百姓任意迁徙,太祖爷朱元璋还曾不允许片板下海。怎么可能会鼓励百姓向外移民。

难道继续墨守成规,就这样继续循环下去。不,绝不!我要打破这种成规,把大明延续下去。这个念头就像长了草,已经在小皇帝的心中生了根。

正胡思乱想间,却见门帘儿一晃,秉笔太监冯保双手捧着折匣,一脚踏进门来。

“大伴!”

朱翊钧貌似亲热地喊了一声。不知为何,对这位面团似的老公公,他总是没有好感,冯保又深得李太后信任,目前自己还不得不倚重他。

冯保就把折匣放在大文案上,朱翊钧觑了一眼,懒洋洋地问:“今儿个有什么要紧的?”

“皇上,最要紧的有三道,老奴都写好了节略。”冯保说着,从匣中拿出三份奏折呈了过去。

坐在文案后头的朱翊钧,接过来浏览了一遍:第一份折子是山东巡抚杨本庵呈上的题本,奏衍圣公进京面圣事。

自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朝廷就应当时的衍圣公请求,恩准他每年进京觐见皇上一次,自此著为永例。

杨本庵在题本中呈奏,现六十四代衍圣公每年借进京面圣之机,携带大量人丁,车装马驮沿途强卖私货。

这么多人住的都是一个子儿都不花的驿站,磨磨蹭蹭耗去半年时间,旅行费用全由官府供给,沿途做买卖的收入却尽饱私囊,因此扰官扰民影响恶劣。

杨本庵建议改衍圣公一年进京一次为三年一次,并限定每次路途往返不得超过三个月,随行人员也不得超过三十人,并禁止其生意买卖以免辱没斯文。

看完这份奏折,朱翊钧脑海里又浮现出“土地兼并”这四个字,去年清查田亩,曲阜孔家所占的土地达一百多万亩,遍及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安徽五省的广大农村。

孔府是首屈一指的大地主,在山东曲阜县以及临近地区就是一个土皇帝的存在。对于孔府,各朝各代都毕恭毕敬地把他供放着。哪个王朝也不愿意因为得罪孔府而与天下的士子为敌。

因此,就算是改朝换代,对孔府的影响也是相当小的。而长期在曲阜作威作福,整个孔府到了现在已经积聚起了巨大的财富。

尤其是拥有了巨量的土地,已经成为整个大明朝,排的上号的大地主之一了。

永乐年间,朝廷为了优待孔府,就形成了让衍圣公兼任曲阜县知县的制度,而县衙里的各级官吏也由孔府中人担任。

这是朱棣当年为了拉拢士子,做出的让步。话又说回来,如今不优待也不行啊!谁敢在曲阜县当知县来管理孔府啊?还不如让孔府自己去玩呢。

想到这些,朱翊钧的眉头不由自主的皱在一起。如此富有,所谓的诗礼人家,还要大肆占朝廷的便宜,口口声声不与民争利,却一路上行商贾之事。

尼玛,这也叫做诗书传家,简直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儒,大明帝国的蛀虫。实在令人不齿!

朱翊钧想想自己苦逼的生活就有些悲哀。他身居九五之尊,但是被限制到没有钱赏赐宫女和太监,以致不得不记录在册子上等待有钱以后再行兑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同样称圣,自己和衍圣公相比,这特么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旁边伺候的冯保,哪里知道因为这份奏折,小皇帝此刻内心充满了愤懑和嫉妒。对诗礼传家的曲阜衍圣公印象,刹那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不死先生和他的弟子们

    不死先生和他的弟子们

    没有人知道不死先生叫什么,也不知道他从哪一天开始便住在这里了,村里的人只知道,这位先生已经活了很久了,似乎,出生在这里的祖祖辈辈就没有不认识他的。他常年居住在一个方方正正的石洞里,人们管那里叫活死人墓,因为洞里就他一个人,洞外却是墓冢成片,也不知道是谁的…问他,他总是笑笑说:“王侯将相,布衣黔首,皆葬于此,要去辨认,让我如何辨清,岁月埋骨,历史长流,他们都已经被忘记在这里了啊…”但有时候在人们眼里他又是疯疯癫癫的,时常会指着一块块残破的石碑对人说,“喏,你瞧,那就是李白那家伙的墓碑,哦,还有他旁边那个是曹操的,稍靠里边得那个是骆宾王的……他们以前都是我的弟子啊,哈哈…”虽然,疯疯癫癫,人们却也不以为意,因为,先生还是很可爱的,他年轻英俊,幽默又不失风度,最重要要的的是先生会除邪斩妖的本事,护着我们这一方的平安。
  • 东圣风云录

    东圣风云录

    大漠风云,草原风光,帝国余晖,铁甲洪流,书剑恩仇,运筹帷幄,还我山河,宫廷波涛,美女如花,侠客风流东圣帝国风雨飘摇,看谁能力挽狂澜?武侠情仇,玄幻迷蒙,宫斗云诡,美女侠客,铁血军团,大漠雄狮对决东圣玄狐,花落谁家?词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九州人间不同?道德功名传英雄。终南度春秋,北邙无数冢。前人栽树后人拥,龙争虎斗伤空。江山美人风雅颂:兴亡贪瞋痴,皆在落笔中。——调寄﹤临江仙﹥
  • 庆余年之暗流涌动

    庆余年之暗流涌动

    叶清眉活的是理想。庆帝做的只是现实。范闲过的叫活着就是赚!当林峰看着陈萍萍被一刀,一刀凌迟,范闲只是抱着血肉模糊的他说了一句“我来晚了!”林峰择举刀顶天立地大喝一声:“唯我华夏人,宁可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篱下活!”接连十七日京都血海滔天!后书记载:数月后,京都就连下雨,都是红色的。同样的庆余年,不同的新故事!
  • 刺客信条之门扉

    刺客信条之门扉

    被删除的历史,被扭曲的事实,在无记载的历史里,刺客与圣殿骑士的殊死斗争。万物皆虚,万事皆允。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能获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将成为学校最大的财富。如何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学校的课程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真正都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欢迎吗?本书将教会教师们怎么样靠自己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 战古杀

    战古杀

    前世的古风为佛家子弟,得佛法力传名传江湖,为爱人成杀魔,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异世的古风为夜家三少爷夜星魂,以佛法为起点,得虚帝传承神怒后再战古陆,成就一代传奇。我若为佛,天下无魔,我若为魔,佛奈我何。夜星魂走的是一条强者的道路。
  •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骑士少年:十字架的约定

    她本是只自由的小麻雀,却被圈进了金笼子里的成了金凤凰,她拥有别人仰慕的一切,却不能拥有自己最渴望的自由。尹楚陌对她说:“我可以等你到十八岁,十八岁那天,你会成为我真正的女人。”以为一切都是宿命时,她却认识了无忧无虑的季歌,宿命与渴望的纠缠,梦中的那个骑士,究竟是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精灵之我的世界

    精灵之我的世界

    创世神阿尔宙斯为保证人类与精灵间的平衡,赋予一些精灵以神职,但如人心险恶般,精灵里也有野心家,他们悄悄联合起来,在创世神阿尔宙斯意外受伤之际,将其封印,而后掀起人类与精灵间的战火,但邪不胜正,在一次野心家内耗之时,封印出现了漏洞,一枚承载着希望的晶体破封而出,于茫茫人海里寻找那一个决定世界命运的人或精灵……
  • 我终是女王陛下

    我终是女王陛下

    一名拥有悲痛过往的少女在路上被突如其来的车撞死,然后还成为了上帝的“新项目”的实验者,穿到了一个女尊世界!!为此,她表示,哼哼,我要称霸天下!!不过,等等,为什么有这么多美男凑到她身边啊!?诡谲多变的世界、复杂艰难的任务、心怀叵测的美男……当最后“项目实验”结束,她与他该何去何从?
  • 精灵勇者1英雄梦

    精灵勇者1英雄梦

    游戏高手夏焰最讨厌的可就是他这一头红通通的卷发了!看,就因为没能及时拉直它,一连串的怪事件就找上门了。游戏中遇到的火鸟怪物真的出现在现实中,还冲进校园袭击老师和同学,死党宋天鸣手机上安装的精灵召唤程序真的召唤出精灵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神秘失踪的学长居然出现在游戏世界中,哇,还被怪物追杀……好不容易救出失踪的学长,转眼却发现学校和城市里的人们都变得行为古怪、凶暴,这可太奇怪了!“恶之花”的种子蔓延开来,一场由恶魔酝酿阴谋正在蠢蠢欲动。在揪着一头卷卷红毛的夏焰身边出现了一群勇敢追逐梦想的伙伴们,他们能否摧毁恶魔的阴谋,拯救被“恶之花”附身的人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