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4400000011

第11章 欧洲地区主要客源国(1)

3.1 英国

引言

欧洲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我国重要的客源产生地。欧洲人口密度很大,城市人口比例很高,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洲,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于首位,对于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学习目标

·熟悉欧洲地区主要客源国的地理、人口、历史、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了解欧洲地区主要客源国的行政区划、政治、外交及与我国关系。

·掌握欧洲地区主要客源国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

3.1.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国名

英国全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不列颠”在克尔特语中为“杂色多彩”之意。因有部分不列颠人迁居法国,故将本土称为大不列颠。

2.国旗

英国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公元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字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的。

3.国徽

英国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绶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4.国歌

英国国歌为《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上帝保佑国王》(God Save the King)。

英国国花为玫瑰花,国鸟为红胸鸽,国石为钻石。货币为英镑。

3.1.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

英国面积为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 450公里。

2.自然条件

英国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

英国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 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 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3.1.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人口状况

英国人口约6 020万(2005年6月),其中英格兰人口达5 040万,苏格兰达510万,威尔士为300万,北爱尔兰达170万。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仍使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2.发展简史

大不列颠岛于公元7世纪开始形成,当时七个封建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公元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338~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衰败,殖民体系逐步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20世纪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共体。

3.1.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资源状况

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英国重视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英国的非能源资源不丰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英国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

2.经济发展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前列。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2002年,英国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国。英国的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其就业总人口的77.5%,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以上。

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电子仪器、汽车、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此外,英国的航空、电子、化工等工业比较先进,海底石油开采、信息工程、卫星通信、微电子等新兴技术近年有较大发展。2001年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5%,从业人员逾370万,占总就业人口的14.5%。主要农牧渔业有畜牧业、粮食业、园艺、渔业。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

英国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以上,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英国还是世界第六大海外投资国和第六大对外援助国。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3.1.5 首都、行政区划

1.首都

英国首都为伦敦(London),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包括附近29个城镇,统称大伦敦,人口740万(2004年),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2.行政区划

英国的行政区划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

3.1.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政治

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年、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国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

2.外交

英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核大国之一,也是欧盟、北约、英联邦、西欧联盟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主张同美国加强关系,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努力改善同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的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保持强大的国防力量,强调自由贸易。加强在环境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将人权问题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

3.与中国关系

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再访中国,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顺利完成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1998年,两国政府首脑成功互访,并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

3.1.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服饰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在穿戴上,英国人是最讲究的,在交际应酬中非常重视“绅士”,“淑女”之风。男士在参加宴会时,要穿燕尾服,头戴高帽,手持文明棍或雨伞,这是他们的标准行头。女士是穿深色套裙或是素雅的连衣裙,庄重、肃穆的黑色服装是首选。英国最传统的男子服装是“基尔特”,是由腰至膝的花格短裙,穿着时,还要配上很宽的腰带。英国人在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而平时则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

2.饮食

英国人的饮食样式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英国人不愿意吃带黏汁的菜肴,忌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不喜欢太咸,爱甜、酸、微辣味,对烧、煮、蒸、烙、焗和烘烤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喜欢中国的京味菜、川菜、粤菜。

在英国,“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称为国菜。其主料是牛腰部位的肉,先以鸡蛋加牛奶和面,再将面与牛肉、土豆一起放在烤箱中烤制而成。上桌时,还要另配些单煮的青菜,即为“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普通家庭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以午餐为正餐。阔绰人家则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茶点和晚餐。

英国人普遍喜爱喝茶,妇女更是嗜茶成癖。“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英国人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汁,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3.节日

英国的主要节日有:新年(元旦,1月1日),情人节(2月14日),愚人节(4月1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4月),Easter Monday(复活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耶稣升天节(复活节后40天的第一个星期四),五一劳动节,春假(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夏季公假(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万圣节(11月1日),感恩节,圣诞节前夜(12月24日),圣诞节(12月25日),节礼日(圣诞节次日,如遇星期日则推迟一天)。

4.礼仪

英国人见面时不爱讲个人私事,而爱谈论天气,否则会受到冷遇。

英国人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昵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一般不行拥抱礼,男女之间除热恋情侣外一般不手拉手走路。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表现。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在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像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旁保佑你”,以示吉祥。在英国,翘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之意。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只有几个人等车,他们也会自觉地排队上车。

英国老人讲究独立,不喜欢别人称自己老,走路时不喜欢别人搀扶他们。

5.禁忌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感到满意。

英国人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做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他们认为大象是愚笨的,孔雀是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认为是自我吹嘘和炫耀。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连续给三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时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他们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3.1.8 旅游资源、旅游业

1.旅游资源

英国旅游资源以人文资源最丰富、最具特色,其中又以历史文化遗迹与建筑最有吸引力。自然旅游资源虽然并不丰富,但却得到良好保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伦敦塔、威斯敏斯特宫、巴斯城、布莱尼姆宫、达勒姆大教堂和城堡、圭内斯的爱德华国王城堡、汉德里案防御墙、亨德森岛、皇家种马场公园和方廷斯修道院、“巨人之路”、“巨石阵”和埃夫伯利的石头城。

英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许多王宫、城堡和教堂。英国的博物馆比比皆是,平均不到4万人就有一座,仅伦敦市就有大小100座博物馆。此外,还有著名的大学城、名人故居等。

英国共有11个国家公园,它们是洛森伯兰、北约克禁猎地、湖区、约克郡溪谷、山峰区、斯洛多尼亚、彭布罗克郡海滨、布莱肯、比科落、埃克斯禁猎地和达特禁猎地。

英国海岸线漫长,多优美海滨。全国没有一个城镇距离海滨超过130公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流行海滨度假的国家,有海滨浴场400多个,因此海滨度假是英国人最主要的旅游方式。

(1)旅游城市

1)伦敦

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是近代议会政治及金融体系的发源地,其股票交易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府)、议会大厦、大英博物馆、圣保罗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伦敦塔、大本钟、格林威治、名人蜡像馆、中国城、海德公园和马克思城。

2)利物浦

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西海岸,扼守着默西河通往大西洋的出海口,曾经是英国最重要的远洋运输港口,最富足时是英帝国时代仅次于伦敦的大都市。

3)伯明翰

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位于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中心地区,距首都伦敦仅160公里。伯明翰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工业产值占英国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享有“世界车间”之美称。

4)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为英国第三大城市,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内,是英国中部地区的工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故乡,为英国新闻业的第二中心。

5)南安普顿

以航海史和在国际港口中的重要角色而著称,是一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有许多的娱乐项目和大面积的娱乐设施。

6)爱丁堡

位于苏格兰东海岸入海口,雄踞于绵延的火山灰和岩石峭壁上。市中心分为两部分:旧城由闻名世界的城堡占据,新城则呈现了优雅杰出的乔治亚设计风格。爱丁堡拥有博物馆、美术馆及许多历史久远的建筑,爱丁堡节和新年庆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2)旅游景点

1)白金汉宫

建于公元1703年,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区,是英国王权的象征。自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起,英国历代君王都居住于此。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三层长方形建筑群,属意大利建筑风格。每天中午11:15~12:10,白金汉宫前举行的禁卫军交接仪式是伦敦的一大景观。

2)唐宁街10号

由唐宁爵士在17世纪所建。自1937年后,历任首相都在此办公和居住。其地上建筑为首相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和首相及其家眷的寝室。地下室有地道通往政府各重要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王乔治和首相丘吉尔常在此进餐,共商国是。

3)大英博物馆

建于1753年,坐落在伦敦鲁塞尔大街上,以收藏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它是综合性博物馆,设有埃及艺术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南亚艺术馆、欧洲中世纪艺术馆、东方艺术和民族学馆等。它以展品丰富多样而著名,仅珍贵图书藏品就达1 000多万册。

4)威斯敏斯特官

位于泰晤士河畔,建于公元11世纪中叶,初为王宫,1547年开始成为议会大厦。占地3万多平方米,主体是三排宫廷大楼,两端和中间由七幢横楼相连,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东北角有一座高97米的钟楼,举世闻名的“大本钟”就安放于此。在大厦前的议会广场上,伫立着前首相丘吉尔等历史人物的雕像。

5)伦敦塔

位于泰晤士河畔、伦敦塔桥北侧,是由20余个塔楼组成的建筑群,高189米。始建于公元1078年,曾作为堡垒、王宫、监狱、皇家铸币厂和伦敦档案馆。塔内皇家珍宝馆藏有历代君主的皇冠、王权球和权杖等国宝。

6)格林尼治天文台

地处伦敦市东南郊,建于公元1675年,英国皇家天文台曾设于此,现已辟为天文博物馆。馆内共16个展厅,陈列着英国早期使用的天文观测仪、天文时钟、天象图和航海图等。“子午馆”里有划分地理经度的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馆外砖墙上有1851年安装的巨钟,该钟所报时间就是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格林尼治标准时,各国以此校对本国时间。

7)圣保罗大教堂

位于泰晤士河北岸,是伦敦规模最大的教堂,为一座两层的十字形绿色圆顶巨型建筑,顶端矗立着一个镀金十字架,建筑物总高约111.56米。教堂建有欧洲最大的地下室,内有英国名将纳尔逊、威灵顿和建筑师雷恩的坟墓,还停放着历代国王的大理石浮雕卧像。

8)海德公园

坐落在伦敦市区西部,占地160公顷,为伦敦第一大公园。该公园原属海德采邑,公元1536年起成为皇家花园,1635年成为查理一世的赛车和赛马场。海德公园享誉全球,主要因为其东北角入口处的“自由讲演者之角”。19世纪以来,每逢星期日的下午,英国人喜欢站在那里的肥皂箱上发表演讲,这被称为“肥皂箱上的民主”,旅游者对此颇感新鲜。

9)布赖特

英国最早出现的海滨胜地,位于英格兰南部海滨。公元1750年,英国医生拉塞尔著述赞美此处海水具有保健与医疗作用,摄政王(即后来的乔治四世)及其追随者慕名而来,使该地名声远扬。这里有皇家行宫、皇家剧院、水族馆、高尔夫球场和欧洲最大的游艇码头。

10)布莱克普尔

英国最大的海滨避暑胜地,有“欧洲娱乐之都”的美称。主要游览和娱乐场所包括布莱克普尔塔、温特公园、高尔夫球场和银色海滩等。

2.旅游业

英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经历了旅游发展阶段的全过程,因而具有典型意义。王室文化和博物馆文化,以及古老的城堡、宁静的乡村、美丽的湖泊使英国一直是最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4年到英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继续增加,超过了2 600万人,比上一年上升了6%。2005年英国接待游客约2 700万人,旅游收入达到27亿英镑。美国、西欧和北欧是英国传统的客源地,除此之外,来自澳洲、亚洲和东欧的新兴客源也在推动着英国旅游业的发展。

英国国内旅游异常活跃,每年进行国内旅游的人数约为该国人口的2.5倍,国内旅游地密集,旅游基础设施非常完善。英国人的旅游有三个特点:一是偏爱度假而不是旅游,二是非常喜欢远足,三是非常喜欢野餐。英国的国内旅游高度集中于英格兰,且主要集中于英格兰南部。

英国是世界性的旅游客源大国,是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英国人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次约相当于该国人口的一半,大大超过其入境的国际旅游人次,而且出境旅游时间长、花费高。2003年英国出境旅游总人次为6 145.3万,其中在欧洲内部旅游的人次为5 063.5万,占其出国旅游者总人次的82.4%。其中赴亚洲的总人次为200万,占其出国旅游总人次的3.25%,比上年增长1.16%。2006年英国来华旅游人次为55.25万,同比增长10.60%。有良好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英国来华旅游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

3.2 德国

3.2.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国名

德国全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国名意为“人民的国家”。

2.国旗

德国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很复杂,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黄三色旗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

3.国徽

德国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4.国歌

德国国歌为《德意志之歌》。

德国国花为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国树为爱支栋,国鸟为白鹳,国石为琥珀。货币原为德国马克,现通用欧元。

3.2.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与波兰、捷克相邻,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2.自然条件

德国面积为357 020.22平方公里(1999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 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德国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7月平均气温为14℃~19℃,1月为-5℃~1℃。年降水量500~1 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3.2.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人口状况

德国人口为8 250.1万(2004年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有728.8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通用德语。居民中31.75%的人信奉基督教,32.06%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02年年底),另有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和犹太教。

2.发展简史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10世纪形成了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它们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于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3.2.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资源状况

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80%。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其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它还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国家。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成为德国法定货币。德国是首批使用欧元的11个国家之一。

2.经济发展

德国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德国的出口额现居世界第二位,近1/3的就业人员在出口行业工作。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器、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政府奉行整顿国家财政、减少预算赤字、进行税制改革、刺激个人投资、进一步实行非国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

3.2.5 首都、行政区划

1.首都

德国首都为柏林(Berlin),人口338.7万(2001年9月),年平均气温约8.6℃。柏林是著名的欧洲古都,始建于公元1237年。建城人是勃兰登堡边疆伯爵阿伯特,因伯爵的绰号叫“熊”,后人就一直以一只站立的黑熊作为柏林城的城徽。

2.行政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16个州,14 808个地区。

3.2.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政治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等人组成。

联邦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惩戒法院(负责公职人员违纪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和联邦专利法院(审理有关专利问题的案件)。各级法院设检察机关,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也不独立行使职权,而受各级司法部门的领导。

德国的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联盟90/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德国的共产党、共和党等。

2.外交

德国奉行与西方结盟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重点依次是:推动深化和扩大欧盟,巩固与北约的关系并致力于建立欧洲独立安全和防务体系,保持同美国的紧密联盟,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大力开拓中东欧,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谋求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与中国关系

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与中国建交。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近年来,中德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友好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日益加强。在经贸合作方面,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合作伙伴。200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418亿美元。截至2003年年底,德国在华投资总额已达885亿美元。

3.2.7 文化传统、民俗风情

1.文化传统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文学在18世纪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有3 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教堂、宫殿和古堡是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

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的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2.民俗风情

(1)服饰

德国人不喜欢服装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在赴宴或到剧院看文艺演出时,男士经常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并略施粉黛。在东部地区,已婚者都戴上金质戒指。

(2)饮食

德国人的饮食具有自己的特色。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人均面包消费量也高居世界榜首。德国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

德国的早餐比较丰盛。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德国人招待客人讲究节约、简单,饭菜仅够主客吃饱,营养足够即可。

(3)节日

德国的节日众多,而且各具特色,主要节日有:圣诞节(12月25日)、元旦(1月1日)、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国庆节(10月3日)等。

此外,德国还有不少民间节日,比较著名的有狂欢节、啤酒节。

狂欢节流行于德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是从当年的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一直到次年复活节的前40天结束,但是高潮只有三天。在这三天里,科隆、美因茨、杜塞尔多夫等地会举行大规模的狂欢节游行,人们身着奇装异服,脸戴夸张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狂人,载歌载舞地在街上游行,兴高采烈地过节。

啤酒节是慕尼黑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公元1810年。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开始,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结束,又被称为“十月节”,特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欢迎。人们用华丽的马车运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帐篷里开怀畅饮,欣赏巴伐利亚铜管乐队演奏的民歌乐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调。人们在啤酒节上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还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赛马、射击、杂耍、各种游艺活动及戏剧演出、民族音乐会等。在啤酒节开幕的那天还有盛大的花车游行。

(4)礼仪

德国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行握手礼。与朋友或亲人相见时,一般行拥抱礼。德国人在与客人打交道时,总乐于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但并不喜欢听恭维话。对刚相识者不宜直呼其名。

德国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在社交场合举止庄重,讲究风度。德国妇女的特点是“素”,这不光体现在穿着打扮上,也体现在言谈举止上。与德国人相处时,几乎见不到他们有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因为他们把这些动作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礼貌和教养的表现。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他们都很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他们在谈判时态度明朗,谈生意时一般使用商业名片。德国出产的货物品质好,服务质量也属上乘。

德国人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不随便停车,更不会闯红灯。在列车上,大多有禁烟或可抽烟的标志。

(5)禁忌

德国人忌讳13和星期五,忌讳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不喜欢他人过问自己的私事。

3.2.8 旅游资源、旅游业

1.旅游资源

(1)旅游城市

1)柏林

柏林是德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德国主要的工业城市,还是国际交通的枢纽。柏林是欧洲的旅游胜地,拥有很多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群。柏林也是德国文化最大的对外窗口,拥有3座歌剧院、150家剧场和剧院、170座博物馆、300座画廊、130家电影院和400家露天剧场。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历史悠久的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学府。此外,柏林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柏林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柏林墙、波茨坦广场、勃兰登堡门、圣母玛丽亚教堂、国会大厦、威廉皇帝纪念堂、柏德博物馆、柏林大教堂、柏林电影博物馆等。

2)汉堡

汉堡位于易北河与比勒河汇流处,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及欧洲最大的港口城市。汉堡被称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拥有欧洲最繁忙的现代化货运码头。汉堡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之一,桥梁数量超过2 300座,是欧洲拥有桥梁最多的城市,比威尼斯的桥梁数量还多。这里到处绿草如茵,环境十分优美,可算是德国最绿的城市。汉堡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市政厅、阿尔斯特湖、圣·米歇尔教堂、美术馆、汉堡港、电视塔、阿伦斯堡宫、哈根贝克动物园、植物园等。

3)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是德国商业及制造业的中心,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城市。法兰克福还是欧洲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第二大机场。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书柜”——德意志图书馆,德国法律规定凡是1945年以后出版的德语印刷物都有义务提交它保存。大约有500个出版公司集中于此地,法兰克福称得上是世界图书业的中心。此外法兰克福还是德国的著名展会城市,每年举办很多世界著名的行业国际博览会,如图书博览会、汽车展等。法兰克福的主要旅游景点有:罗马贝格广场、歌德故居、棕榈公园、法兰克福大教堂、德国电影博物馆、现代艺术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和犹太人博物馆。

4)慕尼黑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人口130万,现为德国第三大城市,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山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博览会之城。12世纪初叶,这里定居有许多爱尔兰僧侣,故慕尼黑的德语语意为“僧侣之地”。这里有大约50个公共博物馆、众多的古建筑,以及40多个剧院。此外,慕尼黑还有“四多”,这就是博物馆多、公园喷泉多、雕塑多和啤酒多。其中尤以啤酒出名,故被人们称为“啤酒之都”。慕尼黑的主要旅游景点有:玛丽亚广场、弗劳恩教堂、老王宫、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国王广场、老绘画馆和新绘画馆、宁芬堡、德意志博物馆、奥林匹克公园、英国花园等。

5)斯图加特

斯图加特位于德国西南部,四周有小山丘环绕,山丘上种满了果树和葡萄树,是著名的葡萄酒出产地,这里也是巴符州首府。同时还是奔驰汽车、保时捷汽车的原产地,堪称高科技之城。斯图加特是欧洲经济最发达、人均产值最高的大城市之一。斯图加特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新王宫及旧王宫、保时捷汽车博物馆、奔驰汽车博物馆、斯图加特电视塔、斯图加特州立绘画馆。

6)科隆

科隆位于莱茵河中段,是西欧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今天的科隆最早由罗马人建成,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城市之一,2000年的历史赋予了这座城市十分独特的人文魅力。科隆的主要旅游景点有:科隆大教堂、罗马日耳曼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展览中心等。

7)海德堡

海德堡是德国巴符州著名的旅游城和大学城,人口15万左右,环山绕水,景色奇美。公元1386年成立的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古堡、石桥、古意盎然的老城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折射出浪漫和迷人的色彩。海德堡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古城堡、老桥、集市广场、骑士之家、主街、海德堡大学、学生监狱、哲人小道。

(2)旅游景观

1)勃兰登堡门

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会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为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命名。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

2)无忧宫

位于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为“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仿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式样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无忧宫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了约50年之久,为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3)科隆大教堂

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教堂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厅高43.35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高达157.38米的双尖塔。整座建筑物全部由磨光石块砌成,占地8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 000多平方米。

2.旅游业

德国吸引了大量国际旅游者,2006年全年的入境过夜旅客人数同比增长10%,达到创纪录的5 200万人。入境旅游者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和日本。此外,还有不少北欧国家的旅游者途经德国到南欧去旅行,在德国并不过夜。

德国的国内旅游十分活跃,2003年的旅游过夜游客达3.15亿人,其中国内游客就占到2.76亿人次。2003年德国有各种旅馆5.38万家,床位252万个。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消费国之一,也是欧洲旅游客源地的核心。其出境旅游一直都在稳定增长,近年来德国的旅游消费占世界的1/6左右。2001年德国人出境旅游花费45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许多欧洲国家的旅游业都高度依赖德国客源市场,前往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旅游的德国人很多;此外,前往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旅游的德国人也不少。2006年德国旅华人数为50.05万人,同比增长10.50%。

3.3 法国

3.3.1 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1.国名

法国全名为法兰西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rance)。“法兰西”一词由法兰克部落名演变而来,“法兰克”在日耳曼语中意为“勇敢的、自由的”。

2.国旗

法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元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3.国徽

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4.国歌

法国国歌为《马赛曲》,国花为鸢尾花,国鸟为雄鸡,国石为珍珠。货币原为法郎,现通用欧元。

3.3.2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法国面积为551 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

2.自然条件

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2/3。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 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 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 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 700公里,陆地线为2 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

法国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 000毫米以上。

3.3.3 人口状况、发展简史

1.人口状况

法国人口为6 339.21万人(截至2007年1月1日),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20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移民人口达到4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1%。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人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2.发展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5世纪末~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

3.3.4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

1.资源状况

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已近枯竭,铝土矿储量约9 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森林面积约1 5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2%。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1/3,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机械化是法国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国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

2.经济发展

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钢铁、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业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经济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减少,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法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 000多万人次,超过本国人口。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进口大于出口,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国时装、法国大餐、法国香水都在世界上闻名遐迩。

3.3.5 首都、行政区划

1.首都

法国首都为巴黎,截至2007年1月1日,巴黎人口为215万人,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1 149万人。

2.行政区划

法国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国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

3.3.6 政治、外交、与中国关系

1.政治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

2.外交

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重要成员、北约成员(但不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自1958年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历届政府一直沿袭戴高乐将军制定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欧盟是法国外交的立足之本。法国致力于推动欧洲建设,发挥法国在欧盟的核心作用;推动多极化,发展、加强欧亚等区域间合作;努力协调与大国的关系;保持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援助;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及有关热点事务;加强同亚洲、拉美的政治、经济关系。

3.与中国关系

1964年1月27日,法国同中国建交。法国是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近几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中法联合声明》。2004年10月,希拉克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新闻公报。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希拉克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法签署联合声明和14项合作协议。中法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

同类推荐
  • 大商战

    大商战

    什么是真正的商战?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打败街对面、跟你一样,同样卖服装的小老板。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应对街边的小痞子、小痞子背后的大痞子。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理顺跟管理机关的关系,怎么把自己这个被管理者、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真正的商战就是怎么把朋友、亲戚的钱保值增值,别弄的春节你都不敢回家。真正的商战就是你今年怎么把税务处理好,一、别让税务机关发现你偷漏税,二、自己不比别人缴纳的多。可这才是每天真实发生的、出现在你身边的,并且不断重复出现的商战,这世界上99%的商战都是如此。也正是这些看起来一点都不酷的鸡零狗碎,让90%的创业者都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新疆工业从1950年到21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疆现代工业的创立和发展,传统手工业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形成,通过详实的资料论证了新疆工业近60年的发展对新疆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书中还论述了近60年来新疆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演变,新疆工业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认为新疆工业变迁进程中,政府一直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 中国货币市场运作导论

    中国货币市场运作导论

    本书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全书是以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为主线,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进程、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回顾,并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就如何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结构与功能、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及如何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监管规范作出了前瞻性的理论探索。
  • 钉住一篮子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制

    钉住一篮子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制

    本书论证中国目前的情况适合于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建立人民币货币篮子币种选择的标准体系;建立求解人民币货币篮子最优权重的模型;在确立了货币篮子构成及权重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货币篮子的运行。
热门推荐
  • 万道争流

    万道争流

    天骄汇聚,万道争锋,这是一个恢弘的时代,不朽的时代,他们战斗在一片片界域,在诸天万界留下属于他们的传说。
  • 青春因痛而精彩

    青春因痛而精彩

    刚上大学的叶一在自己的床头无缘无故的发现了一个绿色的U盘,但当他问起这个U盘是谁的时候,却没有人回应。然而,U盘里面一片空白。不久,原本和他关系不错的苏普信突然对他变得十分的冷漠。接着,象征着他家族的徽章被偷。那些和他关心一般的人突然对他好了起来……
  • 烟渺

    烟渺

    挽袖拭剑,悠然修仙,谁能飞升上界?不开金手指,空间大家都有,甚至连灵药都不能吃,这个仙到底要怎么修啊?与普通修仙小说不同的修仙路,偏属古典修仙,慢热。【事情忙完了,修改大纲中……】
  • 身为德鲁伊变身绝不拘泥于魔物

    身为德鲁伊变身绝不拘泥于魔物

    震惊!一名花店老板竟然是一只鹿!论谋杀保护动物要判几年。———————————————————唔……原来真的有精灵吗?话说我这个德鲁伊怎么感觉有点不一样?为什么我什么都能变?那么……某金发碧眼的小正太坐在石头上,陷入了沉思……
  • 罪恶终结2墓碑之礼

    罪恶终结2墓碑之礼

    神秘绑架,奇葩学院,疯子老师,怪胎学员,本着打算高考结束进行旅游的陆一鸣突然遭到绑架,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经身处一艘前往“海天学院”的海底高铁中。既来之则安之,当他平静下了心中的反抗,接受时,小世界的家伙们开始不安分,神秘世界的面纱也在向他慢慢拉开。
  • 斗罗之兄弟你等着我系统版

    斗罗之兄弟你等着我系统版

    额。。。。写一下系统的前传,看看系统的辣鸡系生。
  • 树人文库-感动一生的义勇故事

    树人文库-感动一生的义勇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腐朽阁轶闻

    腐朽阁轶闻

    某天然呆喜欢幻想的吃货+某宅腐属性的蠢萌小兽+某身份重重柔情似水的面具怪男,某怪阁中又能发生什么样的怪事?他与她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呸!让人意想不到的关系,与她携手天涯的究竟是不是他,他心中所属又是否是她,见证他们恶搞日常的它是否能回到原来的时空,让我们一起进入那极具恶趣味的腐朽阁一探究竟。
  • 斗爆战神

    斗爆战神

    斗战圣佛孙悟空,被一少年所“复活”,火眼精金观六道,世间荒凉已泠然!埋葬诸神的纪元,是阴谋还是轮回?千古之谜,将被解开!(因本人自身原因,本书暂停更新。)
  • 辗转两世缘

    辗转两世缘

    [花雨授权]爱一个人,你是否能爱他的灵魂,爱一个人,你是相信自己的感觉,还是似是而非的事实,清潋发现自己仍是站在原地,人世间有太多的他他她,或是她她他,对一个地府的小鬼差而言,这也许构不成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