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26100000005

第5章

1971年11月8日立冬了,立冬后的灵溪镇,晚稻也收割的差不多了,各生产队的稻谷只要天晴都会晾晒在各自的晒谷场上,这块工作主要由各生产队的妇女负责。

灵溪镇的水稻种植一年分为两季,春天播种夏天收割叫早稻,夏天播种秋天收割叫晚稻,在种晚稻的季节里会用一部分的田种糯稻,各个生产队种的都比较少,因为糯稻的产量不高,晒干的时间也比较长,起码需要晒十多太阳,才能把它晒干。

糯谷砻出的糯米在灵溪镇,下半年会有人家偶尔烧一、二次番薯烧糯米饭吃,那个蚕豆煮糯米饭那要等明年春夏之交蚕豆种出来后才行。糯米主要的用途是裹粽子、搡年糕、做甜酒酿和汤圆等,这年头粮食紧张,每家每户只在过年的时候少量地做一点,平时一般是不会做的。

但对于金家来说,糯米的主要的用途是炒制脱力丸药,糯米成为脱力丸药的主要原料,是因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等功效。

虽然今年的脱力丸药由老大金芝鹏家卖,但明年是要轮到老二金芝筠家的,金芝筠在高海,做药卖药的事就全由葛彩英完成,老三金芝灿夫妇俩在北京不参与制药。

脱力丸药的原料准备,按比例炒制成药及磨成粉的工作,不可能等到顾客上门了再去做,这个工作必须在今年完成,明年是做最后的一道工序,用沸水冲泡药粉,最后做成药丸。所以糯米、明矾、绿矾、钙片等原料的采购,葛彩英现在就要开始了,金家因制脱力丸药,每年的糯米需求量都比较大,周围的农户也都知道是做药用的,有的话总会卖一点给金家,这个时候葛彩英只要有空就会去各个晒谷场,打听有没有糯米卖。

在各个晒谷场,妇女们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农田里却只有洒“草籽”种的农活了,红旗大队各小队只安排少量年纪比较大的劳力下田洒种,剩下的青壮劳力要组织上山砍几天的柴,每户每家过年的烧“镬”柴基本上要在这个时候砍好。

11月10日下午,大队长周建祥在大队部召开了各小队长会议,布置了各生产队的砍柴任务,灵溪镇各个大队的田和山都是以前划分好的,各大队之间都有分界线,各生产队砍柴的区块也划分好的,各生产队每年轮换着砍,没有吃亏便宜,小队长开完会后,回各小队布置从第二天开始的砍柴任务。

王家的三兄弟国锋、国正、国平收工回家后,各自准备明天砍柴的行头,首先找出各自砍柴用的钩刀,到河埠头把刀磨快,砍柴不误磨刀功吗;接着选一套破旧的衣服,因为上山砍柴衣服是要被钩破的,好衣服钩破了,江素英要骂的;接着准备一双“车胎鞋”,平时出畈天晴穿布鞋,天雨穿黄跑鞋,上山则不行,必须穿“车胎鞋”因为“车胎鞋”比较牢固,在山上不容易破,还比较软,能保护脚。

第二天一早,红旗大队的青壮劳力们,穿戴好后,腰间还绑了一块“大手巾”,“大手巾”一则上、下山能束住衣服,二则热的时候可以擦汗。带上钩刀、“竹缸”、扁担等工具,向红旗大队的山上走去。

到了山脚下,迎接他们的是管山的江焕根、江焕坤,江焕根、江焕坤是江素英的两个弟弟,王家的两个舅舅,江焕根在灵溪镇刚解放的时候就担任了农会的主任,领导红旗大队进行土地改革,现在的大队长周建祥是他的接班人,江焕根退下来后,老主任兄弟俩就被安排到这个相对轻松的管山工作。

一段时间后,各生产队把砍好的柴,捆扎好后挑下山,到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由焕根、焕坤兄弟俩过秤记录,要砍柴劳动的最后一天,各生产队按每户每家的人口分柴,分好后各自挑回家。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山上的柴也是缺的,每户每家从生产队分到的柴都是不够烧的,因此偷柴的情况时有发生。偷柴的人一搬都在下午,二、三个人结伴出发,沿着那些很少有人走的小路,当然他们不会砍自己大队里的柴,而是越界线去砍别的大队里的柴,砍好捆好后,躲藏在山里,要等到天黑后才偷偷地背下山,背回家。偷柴要在山上等到天黑才下山,因此一个人是不敢去的。

当然也有被抓住的时候,一开始是柴充公,人被关到大队部,后来偷柴的人多了,处理的方式有些放宽,柴充公,人被骂一顿,就放人家回去了,当然这半天的辛苦也就白费了。

今年的王家,王国锋要准备结婚,王、叶两家的亲戚要聚一聚,十几桌酒是不可能少的,烧的柴必定是不可能够的。做舅舅江焕根和江焕坤不可能不知道,于是兄弟俩这些天的晚上天天出门,带上手电筒守在那些下山的小路口,一旦发现有偷柴的小偷,就用手电筒照射过去,并大声地叫骂。

做贼必心虚,一旦听到有人抓贼,都是扔下柴就落荒而逃了,江焕根和江焕坤得到这些战利品后,就会连夜送到金家台门,如果墙门关了,他们也可以把柴从旁边的一个围墙边扔进来,那里是王家的菜地。当然做过农会主任的江焕根不会把所有的战利品都送到金家台门的,会把一部分的柴送到大队部的。

果然不出所料,有人把江焕根告到了大队长周建祥,周大队长心里自然明白,但他不会让提拔他的老领导难看,带着告状的到大队部,指着那一堆柴说:“柴都在这儿!”

进入冬季后,“高脚白”进入了收割的季节,这种白菜的梗比较长,在九月上旬播种,初霜后收割,因为经霜打后,白菜没有了苦涩味,并带上了甜味。这种菜在灵溪镇的自留地里每家每户都会种上一些,生产队里也会安排一些低产田种这种菜,因为这种菜经过腌制后就变成了“盐菜”,是灵溪镇家家户户的“长或饭”。

葛彩英今年在自留地里种了长长的一领,早晨葛彩英把“高脚白”全部割倒后,摊晒在地里,当然她不会忘了拿二颗回家,“高脚白”除了做“盐菜”外,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做醋熘白菜,葛彩英在金家台门里最爱吃这碗醋熘白菜的,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做一碗吃吃,当然也只有这个季节才能吃得到。

中午时分,葛彩英把一颗“高脚白”洗净,用斜刀切成薄片,菜梗与菜叶分开,“镬”烧热后放入少量的菜油,等油熟后放入菜梗翻炒,等菜梗半熟后放入菜叶继续翻炒,然后放入盐、糖,适量的醋,最后用番薯粉勾芡。中午回家吃中饭时,金少杰第一次吃到碗菜,那酸甜的味道确实很诱人。

以后如果还有新鲜的“高脚白”的话,葛彩英还会再做一、二次,但经过一天暴晒的“高脚白”,从地里拿回家,就会堆放在某个角落,放上两、三天,当然要反动几次。接下来就要腌制了,金少杰家里有一口专门用来腌“盐菜”的缸,腌菜的过程很简单,就是一层菜一层盐,但不是普上去就好了,而是需要用脚“闹”过,把菜“闹”紧,最后还要在上面压上一块大石头。不然这缸“盐菜”不但不好吃,还很容易变酸变质报废了的。

“闹盐菜”这个活儿,在灵溪镇还有个讲究,第一必须是男人;第二还要看属相,属羊的“闹”出来的“盐菜”有羊肉的鲜味,属牛的“闹”出来的“盐菜”有牛肉的鲜味,属老鼠的当然没有人要他“闹”的。

其实“闹盐菜”的活并不轻松,需要脱掉鞋袜,卷起裤脚,爬到缸里,赤脚“闹”在洒了盐的菜上面,落霜后的冬天别说冷,那盐还会印着脚底板疼。

金少杰家的“盐菜”葛彩英都是叫蔡家的老大蔡江海“闹”的,因为有时蔡根木捕的鱼多了,葛彩英常常帮着推销,所以这点忙蔡家是要帮的,加上蔡江海属牛,“盐菜”“闹”得特别好。

今年的情况也一样,在傍晚的时分,葛彩英又去了蔡根木家,买了一条胖头鱼,顺便说好让蔡江海晚饭后来“闹”“盐菜”,回家后,葛彩英把胖头鱼煎好后,鱼头部分放入一只碗里,放入竹篮,挂到从椽子上挂下来的铁钩上,准备明天买一块豆腐,烧鱼头豆腐,鱼的下半部分再放入酱油和老酒红烧,晚上吃掉。在烧饭烧菜的同时,葛彩英烧好了热水,灌满了三个热水瓶。

晚饭后,蔡江海来了,葛彩英给他泡了一杯糖茶,蔡江海喝了几口后就开始工作,跟葛彩英一起把那只洗干净晾干的缸,翻过来放到墙角的位置,把底垫平,使缸不摇晃,接着蔡江海脱掉鞋袜,卷起裤脚,爬到缸里,葛彩英把菜递给他,他一边铺菜一边洒盐一边“闹”,等一缸菜全部“闹”好后,蔡江海从缸里爬出后,葛彩英立即端来了一盆热水,让他洗脚。蔡江海洗完脚穿上鞋袜后,把一块大石头要菜上压好,临走的时候葛彩英给了他十包豆酥糖让他带上,算作辛苦钱了。

11月13日八点左右,一辆公交车驶入了灵溪镇公交站,从车上走下的人群中有三个高海人,他们是钟柏昌的儿子钟天耀、宋安兰夫妇,孙女钟红梅,他们带着不少的行李,夫妇俩是来送女儿上山下乡的。钟天耀离开灵溪镇有几十年了,宋安兰、钟红梅则是第一次到灵溪镇,所以他们一下车就问南街怎么走?到了南街再问蒋家弄在哪儿?当他们进入蒋家弄,一号号往里找,到了金家台门门口遇到了葛彩英。

“大嫂,25号在哪儿?”钟天耀问。

“25号?你要找谁?”

“钟柏昌,我是他儿子。”

“哦,我刚从他家出来,宝香是说你要回来了。”葛彩英转身带着他们走到他们家门口,冲着里面喊了声:“宝香,来了。”

姜宝香从里面过来打开“摇门”,“这是你妈。”葛彩英忙着介绍,“妈”“妈”“奶奶”,“哎、哎、哎”应完后,宝香转过头冲着里面“柏昌,儿子来了。”

正在磨杀猪刀的钟柏昌,停下了手中的活,在旁边的一块布是擦了擦手,站起来迎了出来。

“这是你爸。”

“爸”“爸”“爷爷”

“哎、哎、哎”钟柏昌应完后,他们三个就进屋了。只有葛彩英没有进去,转身回自己的家了,葛彩英刚才去宝香家,是把一斤豆制品票给宝香拿过去的,在灵溪的豆制品店买豆腐、油豆腐、香干、千张等豆制品是要票的,而这类票只有居民户才有,农民户要买这些东西要拿黄豆去换,可每家没多少自留地,那会种黄豆。

钟天耀一家到了后,宝香负责招待,先泡糖茶后泡绿茶,接着拿出灵溪镇的茶食香糕和咸烧饼,还有一碗炒好的南瓜子让他们吃。

宋安兰则拿出从高海带来送他们的东西,有四块布料,可以为钟柏昌夫妇和女儿钟永春,儿子钟永虎每人做一件衣服,肥皂八条,红糖、白糖各一斤,全国粮票二十斤。

钟柏昌则提起竹篮,带上宝香给他的豆制品票赶街去了,知道高海的儿子要来,钟柏昌在最近一次杀猪时,要了“一刀条肉”作为工钱,姜宝香在肉身上抹了一层花椒盐,然后放入油的瓮,上面压上石头,肉在家里已经备下了,不用买了。

钟柏昌走过大木桥到大街后,先往西到豆腐店,买了两张千张、两块压板豆腐、五块香干,然后转到大木桥旁的早餐店买了两根油条,几斤青菜和四季豆等蔬菜,再后到水果滩买了四个苹果。回家后,宝香把千张切条打成结,烧了一碗千张结烧肉,用香干炒了一碗咸菜香干肉丝的小炒,两根油条剪碎后放上酱油,冲上开水,做成了油条汤。“镬”里蒸的还有咸肉磕蛋和一条鱼,荤菜好了再烧了蔬菜后,一家人回坐在一起吃中饭了,吃完中饭后,宝香把四个苹果削皮后,切成小块,端上来每人一块,实现了饭后水果的生活水平。

中饭后,钟柏昌带着钟天耀一家去跃进大队报到,到跃进大队大队部后,钟天耀拿出从高海带来的《高海知识青年插队书》,赵跃进在上面写了一句:“钟红梅插队高舜县灵溪镇跃进大队”,并到上面盖上跃进大队的公章后,交给钟天耀,插队的手续就算办完了。

接着赵跃进带着钟天耀一家人来到他家,丁丽华见高海人来了,先上糖茶再上绿茶,然后带着他们看了他们为钟红梅准备的房间,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吃饭,钟天耀想了想,吃完晚饭再回灵溪镇,这黑灯瞎火要走这么多路恐怕不行,于是答应丁丽华,明天吃中饭。吃完茶他们又在跃进大队走了走,去了姜宝香的娘家看了看,接着就回灵溪了。

钟柏昌走后,姜宝香要安排钟天耀一家的住宿问题,女儿钟永春已经出嫁,家里还剩三口人钟柏昌夫妇和儿子钟永虎,姜宝香把钟永春的床整理好,晚上让孙女钟红梅睡,钟天耀夫妇则要借宿金少杰家了,事先虽然跟葛彩英说过,但这种事不可能说一声就完了的,姜宝香铺好钟红梅的床后,拿上宋安兰送的肥皂二条,来到金少杰家。

“金嫂。”宝香顺手把肥皂放到桌上。

“啊!宝香,干嘛,肥皂侬自己好用的。”

“哎,金嫂,棉被够吗?”

“哦,棉被、垫被我都准备好了,前几天有太阳的时候我也晒过了,只要铺一下就好了。”

第二天,他们带上钟红梅的全部东西,不够的部分又到灵镇的街上买了,再次踏上了去跃进大队的路。

为了招待好高海客人,丁丽华一大早杀了一只“线鸡”,鸡一杀“或饭”就有者,这只吃谷吃草吃虫长大的鸡,只要放点生姜老酒,用清水煮熟,冷却后崭成块状,用酱油沾沾,鸡质汤里放入切碎的鸡肝、鸡胗和豆腐,用生粉勾芡做成一碗豆腐羹。这是许多年来高舜县最好吃的一道菜,一般在过年或吃喜酒时才有机会吃到,因此家家户户养的这些“线鸡”一般是不杀的,除了家里有结婚这样有大事体,或者在过年前卖掉换点钱,给家里的小孩添件新衣服。

在赵跃进家吃完中饭,安顿好钟红梅后,钟柏昌带着儿子钟天耀和儿媳宋安兰回灵溪镇又过一夜,第二天钟天耀夫妇回高海。在回高海的火车上,宋安兰对钟天耀说:“虽然你爸是他们夫妇俩的媒人,平时关系也不错,但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什么地方不对劲?”

“他们对我们太客气了。”

“‘太客气了’!‘乡下头宁是咯样咯’!走到城里肩膀一搭,走到乡下杀鸡杀鸭。”钟天耀得意洋洋地回答宋安兰。

“高海宁随小气个!”宋安兰冲着钟天耀坏坏地一笑。

送走钟天耀夫妇后,钟柏昌又被请到了金家台门的王家,江素英有事要商量,钟柏昌到王家落坐后,江素英给他泡好茶,坐在旁边拿出一块手帕边擦眼泪边泣了起来。

“啊!素英妹,侬有事快说。”

“‘牙’话一定要黄圣人‘敢涅子’,侬话我那个去去,情况侬又不是不晓得!”

“晓得!晓得!素英妹,我会去个。”

江素英又泣了几下后,擦干眼泪,把手伸进裤袋,摸出一张五元递给了钟柏昌。钟柏昌接过了钱,又喝了几口茶就起身告辞了。钟柏昌走后,江素英就一直担心着此事,那黄圣人是什么人!是灵溪镇的圣人!万一黄圣人算出了王国锋是江红英代表的外甥,不接这单生意可咋办!

第二天,钟柏昌找了个空闲的时间,窜到了黄圣人的家门口,在外面张望了一会儿,发现里边没人就直接冲了进去。在黄圣人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向黄圣人报完王国锋和叶萍的生辰年庚后,说了句:“结婚敢涅子。”

事情正像江素英担心的那样,黄圣人听完后,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没有任何的反应,钟柏昌察觉到有点不对劲,灵机一动,立即把那张五元钱塞到了黄圣人手中,黄圣人接过钱后,立即口中念念有词:“今年腊月廿二巳时,今年腊月廿二巳时,代表是代表,外孙是外孙。……”

钟柏昌听明白“涅子”后,就从椅子上走身,往外走了,刚出大门就碰到了冯冬明,两个人对视了一下,只有相互一笑,点了个头!

注:草籽——苜蓿。

车胎鞋——人力架子车的报废轮胎,剪成鞋样,穿上布条或绳子做的鞋。

大手巾——一块长方形的棉布条。

竹缸——即尖担。挑柴用的长棍,用竹制成,两端尖,可插入柴束内。

高脚白——高脚大青大白菜(长梗白菜)。

长或饭——经常吃的菜。

闹——踩。

一刀条肉——一块带排骨的条肉。

线鸡——阉割过的公鸡。

乡下头宁是咯样咯——乡下人是这样的。

高海宁随小气个——高海人很吝啬。

牙——他们。

同类推荐
  • 鬼门关前走几回

    鬼门关前走几回

    每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都必然胸怀大志,这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小人物,面对熟悉又陌生的社会,他许下誓言,他一定要大展宏图,让这座城亮起一盏属于他明亮而动人的灯。
  • 幸福的21个转角

    幸福的21个转角

    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到结婚,到为人父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无奈!
  • 姊妹花儿朵朵开

    姊妹花儿朵朵开

    林家三姊妹,大姐文玉、二妹文静、三妹文雪,个个如花似玉,花容月貌。一个是海归音乐钢琴老师,一个是幼教老师,一个是小学老师,一心扑在培育祖国花朵事业上。花儿朵朵开,人生瑰丽,前程似锦。还都想有个如意郎君,幸福美满小家庭,美梦都能够成真吗-----
  • 我的小学时光里

    我的小学时光里

    茫茫渺渺的天地间亘古不变的是亲情,有人见钱就忘本了,但他丢了一个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亲情
  • 并非天注定

    并非天注定

    郑胜琦是一位脑瘫青年,父母因为车祸突然离世。不得已投靠大伯一家,因为身体原因遭到伯母与堂嫂的嫌弃。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他何去何从?……随着时间的慢慢退移,家里的矛盾最终爆发。大伯为了他不惜与自己的老伴与儿媳翻脸,最终弄得家里的两个女人离家出走……为了让大伯一家能够有安定的生活,郑胜琦独自一人来到大伯和堂哥找不到的地方---广州。在广州无依无靠,语言又不通只能靠乞讨为生。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广州某残疾人创业基金会发现了郑胜琦。给予他一些创业基金,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能力几年后,他终于创建了一家网络贸易公司。并且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热门推荐
  • 星辰与你亦可兼得

    星辰与你亦可兼得

    十六岁的肖畅畅饱读网络甜文,即将步入高中的她憧憬着一场甜蜜的校园恋爱,空有一张美艳的脸却成绩平平,但她的单纯善良打动了学校万千少女的男神——林初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追寻河庄那片云

    追寻河庄那片云

    《追寻河庄那片云》这本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日出东方,故事发生在民国后期,乡亲们不断努力却总是失败,主要体现群体间的大爱;第二部:光耀华夏,故事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乡亲们不断探求真理,即便失败也继续努力越挫越勇,主要体现家庭间的友爱;第三部:百舸争流,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乡亲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人成功后引导他人,走向共同富裕,主要体现个体间的情爱。
  • 重生最强仙尊

    重生最强仙尊

    天才修士方陌渡劫之时被师尊偷袭身死道消,却意外重生回地球。纵横修真界千年,重活一世,无数功法任他挑选,无数天材地宝皆是囊中之物。富二代不识时务,那就让他开开眼;世家大族仗势欺人,那就让他知道什么叫拳头才是硬道理!当方陌再次站到世界巅峰的时候,高高在上的仙尊也要瑟瑟发抖!!
  • 魔鬼营销

    魔鬼营销

    如何增长营销智慧,如何提升营销观念,如何掌握营销魔法,使自己拥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呢?《魔鬼营销》为你打开这扇门。
  • 彼岸花吶,我愿你安好!

    彼岸花吶,我愿你安好!

    彼岸花,红色的又名曼珠沙华。相传它是生长在黄泉路上的花朵,也是黄泉路上唯一的花朵。佛经记载“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有花不见叶,叶生不见花,生生世世,花叶两相错。有关于她的所有的传说,都是无比的凄凉。相爱恋人被上帝残酷无情的诅咒,情爱化作永远的相思。“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独自彼岸路。”一个少女靠在一棵大树上,望着这一片繁茂的曼珠沙华,眼中流露出无尽的哀伤,继而仰头看向天空喃喃自语:“秋天又到了。你现在又在哪呢?”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 记末事

    记末事

    来自千年后的幻想,人类不再是地球的主宰,能活着的,都是幸存者
  • 又一个坏蛋

    又一个坏蛋

    一场意外使得陈天丰回归校园,是人生的开始还是终结,他会因此堕落吗?
  • 路希风谢谢你成就我

    路希风谢谢你成就我

    白凡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北漂,为了能够站在他的旁边,逼着自己拼命努力成长,打破所有的不可能。
  • 相见不如怀念

    相见不如怀念

    纨素走了,留下了江府的第一个孩子,父辈的恩怨情仇纠缠着孩子们的恩怨情仇。造化弄人,究竟能有几个人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