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9600000021

第21章 艺术门类(4)

6.2.10戏剧艺术

戏剧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以演员扮演角色进行当众表演而创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以表演为中心,调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构成了一个具有场景性的有机整体。戏剧的构成形态是由戏剧在整个艺术大家族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在通俗的艺术分类体系中,戏剧往往被从其他单一艺术品种中分离出来并冠以“综合艺术”而独成一类。戏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使它很难像其他艺术那样可以由个体独立创造完成,而必须由多人协同完成,所以戏剧是一种特殊的集体艺术。戏剧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表演艺术,戏剧演出具有十分真切的现场感,它把演员和观众的情感紧密相连,演员是主动的,他可以调动观众的情感,而观众的情绪反之又可以作用于演员本身。

在各种关于戏剧本质的认识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模仿”说。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首先将模仿说用于对戏剧本质的阐释。在他影响巨大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由于模仿的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他通过和史诗在模仿方式上的区别来进一步认识戏剧:史诗的模仿是用叙述体,戏剧的模仿方式则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俗话说:人生如舞台。千奇百怪的人生戏剧,在舞台上都样样有所反映。正如中国万里长城西端的嘉峪关内的戏台两侧的对联所云:“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矛盾冲突构成了戏剧的核心,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的冲突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性格的冲突、内心的冲突。例如,老舍的《茶馆》就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及时代的变迁,而传统剧目《思凡》,表现的则是人物内心冲突。它描绘青年尼姑思慕凡俗生活,私逃下山,途中与一个同样思慕凡俗生活而私逃下山的和尚相遇而结合。

事实上,这些冲突都是现实生活中人的冲突表现。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由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演员既是角色的创造者,又是角色的体现者。演员创造角色是靠感情体验和形体体现综合完成的,但因种类不同,其创造角色的手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6】从来就没有抽象意义上的“人”,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的人,总要与他人、与环境发生关系,因此,总会遇到各种不可避免的矛盾,产生无法实现的愿望。这些矛盾和愿望激起了内心的波澜,便产生动作。于是,动作便形成了表达冲突的直接媒介,而戏剧艺术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媒介。

在理论上,人们把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称为“戏剧”。在人类不断演进的历程中,戏剧曾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戏剧饱含着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人生命运的、道德和审美的诸多内容。关于戏剧的起源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先有歌唱和舞蹈,然后产生表演。人们在宗教仪式上唱歌、跳舞,这种仪式是为了庆贺丰收或祈求丰年的。另一种认为,真正的戏剧是一种详尽的叙述,回顾已故的某位英雄的伟业,让死者今生来世名扬千古。无论戏剧是怎样起源的,但有一点确信无疑,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因为当戏剧帷幕一拉开,观众的情绪与剧情便融为一体。

戏剧艺术的表现过程通常分三个阶段:编剧创作戏剧剧本阶段、导演指挥排练阶段、演员台上表演阶段,就整体而言,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剧场性。戏剧是在剧场里演出的。戏剧艺术这种创作的条件和具体的样式便形成了它的一大特性:剧场性。

第二,假定性。假定性是戏剧艺术的又一特征。假定性这个概念是从外国戏剧理论中借鉴来的,有时又译为“约定俗成”、“程式化”、“象征性”等。

第三,综合性。戏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综合艺术。一出戏,不仅要有剧本、演员、布景、灯光、服装、道具,而且还往往有音乐穿插其间。这里就包含了文学、表演、舞蹈、美术、音乐乃至武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因此,戏剧艺术需要各类艺术家们的通力合作,也需要由具备组织、指挥才能的导演来完成整台戏剧演出的创造过程。

第四,扮演性。戏剧要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演员要将自身化为剧中的人物,并以这个人物的身份和面貌去思想、去行动,去创造出一种与演员自身毫不相干的“剧中人生活”。

第五,集中性。戏剧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空间位置局限在舞台上,舞台三面是封闭的,敞开一面对着观众,回旋余地很小,戏剧表演只能在这个极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戏剧的情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剧情内容清楚地表现出来。像《雷雨》,剧作者巧妙地将周家几十年的历史,用鲁侍萍来到周公馆找女儿一天内发生的事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话使人物关系明朗化,使戏剧故事完整化,从而体现了深刻的戏剧主题。

第六,冲突性。冲突性是戏剧最鲜明的特点。戏剧要求有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所谓矛盾冲突,是指构成作品情节的人物性格间的矛盾和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受舞台的时空限制,不允许徐缓从容地展开情节,要求组织尖锐的矛盾冲突,迅速地展开情节。戏剧性情节的发展动力是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必须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展开激烈冲突和交锋,使戏剧情节得以进展,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在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曲折起伏的情节中,在舞台上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例如曹禺的话剧《雷雨》和《北京人》,在人物性格间的矛盾和冲突中产生了戏剧性,并深深地卷起了观众的情感波澜,获得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

第七,个性化。个性化是指戏剧语言的个性化。戏剧语言指话剧中的台词、戏曲中的道白和唱词,它是戏剧创作的主要手段。观众除了看舞台上视觉形象外,还要听台上角色的对话或演唱,有人把看戏称为听戏。

第八,多样性。不同的戏剧形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戏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话剧有话剧的特点,戏曲有戏曲的特点,歌剧、歌舞剧、诗剧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戏剧艺术中的剧本即戏剧文学,它主要供舞台演出用,但也可供人们阅读。它在人物性格的展示与描绘上,与史诗、小说等并无二致,只是在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形态特征。一部戏剧史也是戏剧文学发展的历史。

悲剧、喜剧、正剧,一直被世人公认为三大戏剧体裁。

“悲剧”一词,很难准确解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最早对悲剧作了系统的论述。他从悲剧所反映的独特对象和独特效果等方面指出了悲剧的特征,他提出了著名的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悲剧的模仿对象是“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而这种人不可避免地“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同时因为和普通人类似,悲剧的效果就必然是“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人们把这种痛苦宣泄出来,就可将痛感转化为快感,获得心灵的“净化”。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为后人进一步探讨悲剧的实质奠定了基础。

黑格尔强调悲剧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有名的“永恒正义”说。他认为,悲剧必须显示出伦理实体性的因素,悲剧的矛盾双方都要有伦理的辩护理由,它们应体现为不同的伦理力量。所谓“伦理性的实体”,“是由各种不同的关系和力量所形成的整体”,也就是指现实社会。各种伦理力量存在于国家生活、家庭生活、宗教生活之中,体现着现实关系、自然意愿和道德法则。诸如公民义务、职责、统治者意志、亲属之爱等,无不是伦理性实体体现的结果。双方在不同伦理力量的驱动下,各持自己的辩护理由,互相对立、排斥,于是产生了悲剧冲突。悲剧主要表现主人公与环境的冲突,由于环境力量过于强大,最终招致失败,从而引起观众的怜悯、敬畏或崇高的情绪,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感到深深的惋惜。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7】

马克思主义美学总结了悲剧艺术发展的经验,揭示了悲剧的客观历史根源,认为悲剧性来源于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具有历史必然性的政治、经济、观念的矛盾冲突。恩格斯由此提出悲剧的经典定义:“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

根据体裁范围的不同,可将悲剧划分为四类:英雄悲剧,表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阶级的利益的斗争中惨遭失败或毁灭,颂扬其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如古希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性格悲剧,是指由于人物本身内在性格的矛盾或弱点所导致的悲剧。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等:命运悲剧,是指人的意志逃避不了悲惨命运而产生的悲剧。如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等:社会悲剧,是指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刻矛盾所造成的悲剧。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有许多描写悲剧性矛盾的优秀作品,多数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和理想化的结局,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关汉卿的《窦娥冤》。

喜剧发源于古希腊,是从民间祭祀的仪式和滑稽戏演变而成的。喜剧在希腊文中意为“狂欢歌舞剧”。它起源于古希腊农民在收获葡萄时祭祀酒神仪式的狂欢游行。当中经过公元前7世纪的滑稽戏,到公元前5~4世纪的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手中,喜剧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戏剧体裁。希腊喜剧出现于雅典。

美学史上对喜剧的本质——喜剧性也作过深入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关于喜剧的论述在《诗学》中只残留了一些片段。他认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其后有人模仿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定义给出了一个喜剧定义: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以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笑是喜剧的基本特征,这种认识一直被广泛认可。喜剧就像是一面哈哈镜,它以夸张的形式,暴露了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缺点和荒谬,使人在笑声中看到自身的毛病,获得启发,受到教育。通过对丑恶现象和荒谬行径的嘲笑与讽刺,喜剧肯定了美好的事物和人类心中存在的善良愿望,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清代戏剧家李渔所说:“于嬉笑诙谐之中,包含绝大文章。”【18】喜剧显示了人类自嘲的能力,是智慧的艺术。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女店主》等。

17世纪古典主义之前,戏剧的分类中只有悲剧和喜剧两类,二者界限十分明确。但这个分类系统不能处理有些兼具悲剧、喜剧风格的剧作。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与多华尔的谈话》、《论戏剧体诗》【19】等著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介乎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新剧种的建议,他把这种新剧种称为“严肃剧种”(Les genres serieux)。狄德罗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建立“严肃剧”的主张,说“严肃剧处在其他两个戏剧种类之间,左右逢源,可上可下,这是它优越的地方”。“严肃剧”即后来的正剧。

黑格尔的正剧理论最为深入,他指出正剧的特征是“把悲剧的掌握方式和喜剧的掌握方式调解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但它并非使悲剧和喜剧同时或轮流出现,而是“使它们互相冲淡而平衡起来”。正剧的实质在于它既表现生活的正面,又表现生活的负面。主人公既有悲剧人物的严肃、深刻、牺牲精神,又有喜剧人物的自足自信:他有缺陷,但他对自己的缺陷有明确的意识,因而常伴随着激烈的内心斗争:他朝着历史的必然要求行动,这种必然要求在悲剧中不能实现,在正剧中却有实现的可能性。正剧的外部特征。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新剧种,在内容上,也因为灌注了平民精神而使戏剧获得了新的意义。如契柯夫的《三姐妹》、老舍的《茶馆》、曹禺的《日出》等。

还有一种只以动作、表情而不用语言表演的戏剧称之为哑剧。作为艺术表演形式的哑剧最早产生于古埃及、印度,后传入西方。现代哑剧在法国哑剧大师德布洛手中成熟。哑剧多为独角戏,但当代以来也有少量集体哑剧。

在漫长的戏剧发展史上,形成了不同的戏剧表演流派,诸如“体验派”、“表现派”等,各派对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有不同主张,但却一致承认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体验派”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表现派”领袖梅耶荷德也说:“动作在戏剧表演创作中,是一种最有力的表现手段。舞台动作的作用,比其他戏剧成分的作用更重要。”英国舞台美术家戈登·克雷格对表演艺术有自己的主张,但他同样强调“观众来到剧场,不是为在两小时里去听上万字的台词,而是去看行动的”。

戏剧,既是诗情化的高雅艺术,又是饱含人生命运悬念展示的表演艺术,同时又是饱含表演程式化的艺术。戏剧以其独有的特性而成为人类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戏剧艺术还将随同人类不断地进步而发展。

6.2.11戏曲艺术

戏曲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所有民族的文明史上皆存在。我国的戏曲源远流长,被称作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希腊悲剧、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之一。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一个不同于西方话剧的完全独立的剧种,它几乎不受外来的干扰,在我国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综合性,它综合了歌剧、舞剧、哑剧、话剧等各种因素,带有强烈的东方特色,具有鲜明的动作性和程式化的特点。

中国戏曲,是歌舞化的戏剧,音乐和舞蹈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两大要素。戏曲表演有四项基本功,俗称“唱、念、做、打”。“唱”指歌唱:“念”指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补:“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翻跌的技艺。表演者唱、念、做、打全面运用,技艺手段之丰富多样举世无双。由声乐(唱腔和念白)和器乐(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小型管弦乐和打击乐)组成的戏曲音乐,渗透于戏曲活动的整体,因而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融会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多种因素。从舞台上呈现的“视听艺术”来看,除了处于戏曲核心地位的表演方面,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就是人们眼中最为直接的观赏源。

中国戏曲始于秦汉,成于宋元,明清时代空前繁荣。我国各地至少有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如京剧、昆曲、川剧、豫剧、沪剧、粤剧、秦腔、黄梅戏等,虽然它们各自有别,但还具有显著的共性,共同贯穿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特点。

中国戏曲艺术深刻地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更多地带有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中国戏曲秉承传统,因而发展成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在戏曲里,以表演艺术为中心,导演、剧本、舞美、音乐等各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塑造舞台形象,其中表演艺术最突出地体现着戏曲的综合性。

戏曲艺术表现为“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故事”在表演中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戏曲“歌舞”并不只是展示“故事”的手段和方式,而与“故事”构成戏曲的独特体系。戏曲表现手法上体现出高度的程式化特点,长期的积累具有了固定的表演模式,表演程式的内涵是非常广大、非常丰富的,而写意性的意境表现,正是中国戏曲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是生活动作的抽象概括,它不仅仅是个别动作,不仅仅包括整个的身段造型,而是贯穿在整个唱、念、做、打和舞美、音乐等各方面,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无限的。在“四功”中唱功是戏曲的主要手段,在揭示人物思想感情方面,有着更细致的特点。对念的重要性,老艺术家有句比喻:“千斤白,四两唱。”强调了道白的重要性。“做”是演员创造角色的一种技术手段,伴随着唱念打贯穿演出过程的始终,是表演艺术的基本成分。“四功”在戏曲表演中的运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具体到某一出戏,特别是折子戏、戏曲往往各有侧重,如《断桥》重唱,《四进士》重念,《秋江》重做,《水漫金山》重打,一般大戏总是“四功”并重,如《杨门女将》。“五法”讲的是形体表演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是一整套的表演规范或者叫做表演程式。演员以这些程式动作为手段,根据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比生活中的原型更强烈、更生动、更美、更典型。也正是因为有了“程式”这一重要因素,才使戏曲不同于话剧和歌剧,具备了自己的特色。

戏曲艺术从唱词到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花腔都包含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感情、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尤其包含着诸多唱词表达不尽的情感,此即“其歌有思,其哭有怀”写意性。如豫剧崔派名剧《桃花庵》第一场,剧中人物窦氏的头两句唱:“九尽春回杏花开,鸿雁飞去紫燕来。”从字面看是季节转换和景物描写,其实它是托物言志,为窦氏抒发忧闷、惆怅的感情做铺垫。其中蕴涵了:一年年的花开花落,一岁岁的冬去春回,一次次的望眼欲穿,一次次的心灰意冷,又是一年芳草绿,眼望墙外飞过的鸿雁,又勾起无限的思夫之情。漫长的等待中夹杂着焦虑、苦闷,苦苦的期盼中饱含着担忧、失望。此戏用写意的手法让观众从悠长的唱腔中,听出了窦氏的期盼、苦闷、担忧、惆怅。再如《秦香莲》中“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一段唱。表达出了秦香莲面对衣着华贵、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千头万绪涌上心头,辛酸的往事历历在目。

在时空观方面,戏曲的舞台表演也集中地体现了写意性和虚拟性。演员的表演在虚拟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即“景”由演员“带”出。演员通过其表演,一边虚拟环境,一边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来刻画剧中人物,同时这种虚拟的环境又随着演员的表演而不断地变化。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随着演员的表演,舞台也在不断地变换“场景”:时而是春光明媚,风景秀丽的田野:时而是流水潺潺的小河:时而又是清澈如镜的水井,古色古香的庙堂。凡此种种形成了一个流动的空间,仿佛在观众的面前展开了一幅长长的画卷。

戏曲的写意性和虚拟性,在特技表演以及化装上的表现手法也层出不穷、琳琅满目。生、旦、净、丑等名目众多的水袖组合,构成了繁花似锦的丰富舞姿,也表现出了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如投袖——表示一怒之下有了决心,摆袖——表示潇洒自如,抓袖——表示果断的决定,等等。各种甩发的使用,也表现了激愤、恐惧、焦虑、挣扎、绝望等情绪和心理特征。“翎子功”的使用,可用来显示人物英武、勇猛、彪悍、暴戾等性格特征。此外,运用翎子的各种不同技巧还可以表达喜悦、得意、惊恐万状、忧心忡忡等感情变化。其他如帽翊、髯口、扇子、手绢、褶子等技巧功,也在各自的应用中揭示了人物的形象和感情变化,真可谓姹紫嫣红、争奇斗妍。

戏曲写意性的表现,一是虚拟,二是程式。虚拟是戏曲通过超越有限的物质手段,以表现无限生活的手法。虚拟在戏曲中无所不在。首先是时间空间上的虚拟。戏曲把有限的舞台时空,当做不固定的、自由流动的时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夜尽天明。其次是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的虚拟。戏曲不表现自然现象、地理环境本身,却转而表现人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反应,通过传神的动作或道具来表现。虚拟表演是通过一些虚拟动作去表现那并不直接存在在舞台上的客观实物。例如趟马,又称“马趟子”,是表现人物策马疾行的一种程式动作,主要由圆场、转身、勒马、挥鞭、高低亮相等动作连贯组合而成。又如走边,是表现身怀武艺的人轻装潜行的表演程式。用于侦察、巡查、夜行、暗袭、赶路程等情境。再如跑龙套,就是虚拟表演中常用的一种简捷手法。如四个龙套能代表千军万马,一个圆场可表示百里行程。因此有戏谚曰:“三五步遍行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跑龙套常用于表现行路、追逐、行军等生活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以虚显实”。“虚”在舞台上,而“实”在观众心中。戏曲中的“虚拟”同诗画艺术所讲究的“虚实相生”的意趣,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脸谱,是我国戏曲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历代艺人经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创造出的完整的、具有夸张和象征意味的一种造型艺术。它想像丰富,造型美观,手法特殊,寓褒贬于图案,寄爱憎于色彩。如英勇的武将多勾画剑眉和刀形眼窝:奸险酷刻的人多勾画枣核眉、三角眼:狡诈之人多勾画鸽子眼:性格勇猛之人多勾画虎眼窝、虎嘴岔等。在脸部图案的色彩上,也是一眼就可明是非,辨善恶。如红脸代表忠义人物(关羽等),白脸代表狡诈之人(曹操等),蓝脸代表凶猛、刚毅的人物等。它们既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又揭示了我国戏曲的写意性特点,生动地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结合。

6.2.12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是最年轻的艺术,也是发展最快的两门艺术。它们的发展得力于两种技术的发明,一是机械技术,一是电子技术。当今的科技发展速度,使数码技术为这两种艺术增添了无比丰富的表现手段,能够为想像制造出任何一种视听效果。科技力量促使了电影和电视艺术的诞生,并推动了它们的发展。电影和电视艺术自始至终都是科技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艺术需要的推动。

电影艺术是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和建筑之后的第七大艺术,是艺术系统与光学、电学等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在摄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说静态的照相技术揭开了人类影像文化历史的第一页,那么,活动的照相就如同电影技术一样,促成了影像质的飞跃。最早的电影画面,是1889年狄克逊在美国拍摄的,展现一个名叫弗列德·奥特的歌舞杂技演员打喷嚏的短暂过程,这一小段连续的画面被看做是电影的萌芽。电影图像在维度的感觉上消除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它引起了广泛的受众群体的兴趣,为一个以影像文化为主的全新的文化欣赏方式搭构了基本框架。在电影艺术的迅速发展下,电视艺术也随之诞生了。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毕竟是两个门类,有的人认为它们之间有着“根本区别”,有的人又认为它们是“同一种艺术”。不管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在技术上有何不一样,但它们无疑都是同一种需要激励下的产物,从艺术特征来看,基本是相同的。如今,数字化技术及其所带领的多媒体技术将影像文化扩展为传媒文化,从而全方位地改变了人类文化的构成方式,虚拟的传媒影像充当了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在这一个接一个的转变当中,电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主要是依靠画面来实现艺术表现的。但这种画面与绘画、摄影的画面有根本的差异,后者是静止的,而影视画面是运动的。它可以做到与时间同步,直接反映出事物的连续性,从而达到对生活过程的表现。就其本质来说,影视艺术是照相的一次延伸,或者说是运动的画面。影视画面的运动性不仅表现为形象的活动,更为根本的是整体性的活动画面。其来源于两个重要的方法:一是机位运动的拍摄方法:二是镜头剪辑(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画面语言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利用电影胶片可以任意剪开和组合这一性能,将不同时空镜头进行重新组合,使之符合叙述的需要。蒙太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对比式、平行式、相似式、交叉式、复现式和隐喻式。对比式是把两种截然相反或根本对立的事物、音响、色彩连接在一起,互相衬托,造成强烈对比。平行式是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动作片段并列表现,使人物和事件之间产生一种关系,体现某种意义。相似式是将前后两个镜头,依其某个相似之处加以连接,借以表现更深的内涵。交叉式是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情节,按照剧情发展的逻辑顺序交叉切换,造成气氛。复现式是表现一定主题的事物在关键时刻一再出现,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隐喻式是避过某种动作、景象、物件来比拟、象征、暗示和影射,以产生或突出一种明确的思想。而电视艺术处理画面语言时,同样也采取这样的一些手法。这些或直白、或含蓄、或兼而有之的蒙太奇不仅创造了影视艺术独特的时空,而且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如《开国大典》中以下几个连续画面:毛泽东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硝烟弥漫的战场——满天飞翔的和平鸽。三个不同时空的画面是独立的,各有一定的内容,但艺术家把它们直接编在一起,就产生了更深刻的意义。

电影艺术的早期发展是无声的影片,完全依靠图像来表达,被称为无声电影,那时的电影是纯粹的视觉艺术。20年代中期以后,声音和画面相结合出现在电影之中,使电影变成了视听艺术,从而进入了有声电影时代。画面与声音的配合,极大地提高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它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讲述故事。影视中的声音包括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等,它们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展示给人们的影视艺术才有了很具体、很真实的感觉,使其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影视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不同,它所追求的是真实的艺术形式,要求演员轻松自然地进行表演,放弃程式化的东西,力求达到逼真的效果。影视演员越是忘掉自己是演员,越是有了自发性,越是有了真实的情感,使得影视作品越具感染力。

电视艺术是在电影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世界各地都相继建立了电视台和转播台。卫星发射技术成功后,使电视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当今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同时收看一个电视节目,可见其传播威力。电视艺术正在改变全球文化生活的结构,并影响整整一代人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惯。可以说,电视艺术的崛起,是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

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使得电视画面质量不断提高。电视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过程,从彩色电视的出现,到当今的液晶电视、数字电视等,大大提高了视觉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使人们越来越能够欣赏到高品质的电视画面,电视也渐变为了一种理想的艺术媒介。

电视艺术包括各种新闻、资讯、娱乐、谈话类节目,也包括电视剧、艺术片等艺术含量大的节目,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它给了人们一个了解世界信息变化的平台。电视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它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变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视艺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所以说电视艺术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替代的艺术门类。

6.2.13设计艺术

“设计艺术”是指综合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等各种因素,按照某种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造型艺术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的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到具体化的过程。或者说“设计艺术”是为某种目的、功能,汇集各部分要素,并作整体效果考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一方面,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设计是一个将思想、方案或计划以一定表现手段物化的过程。“设计艺术”一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它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充实,其领域不断扩大。

设计艺术,其最初的含义是:通过草图以一定的手段或形式,表达艺术家心中的创作意念,并借助熟练的技艺,将想像中的事物具体化,使之成形。设计指的是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设计艺术是根据美的欲望进行的技术造型活动,要求立足于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设计既要具有艺术要素又要具备科学要素,它是为满足人的实用与需求进行的有目的性的视觉创造,即达到精神功能与实用功能的统一,设计既要有独创和超前的一面,又必须为今天的使用者所接受,要达到合理性、经济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1986年版的《大不列颠百科词典》解释设计是:“所谓Design是指立体、色彩、结构、轮廓等诸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等方面的协调。”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巴黎的年会和2001年在汉城年会上发表对设计定义的研究结论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当需要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设计的范畴。

设计艺术可分为三个领域,即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人类为了联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工具的世界中创造设计了各种产品:为了联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通信传达的世界中创造设计了记号、符号:为了调和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趋于平衡,出现了环境设计。设计涉及的事物的类型就更多,举不胜举,例如服装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美术设计、造型设计、机械设计,其中产品设计在设计领域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1.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对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传播的信号、符号的设计,是一种以平面为主的造型活动。视觉传达的功能应具有指示性、说服性、象征性、记录性和说明性。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思考性过程和视觉化过程。思考性过程是指设计的目的、背景、设计计划的目标和效果以及各种条件和制约全部融入到设计过程之中,故也称概念设计,是一个设计决策过程。视觉化过程则将拟定的概念通过图像和文字,转换成视觉性图像信息,如字体、图表、式样、版面编排等,这就是视觉传达设计。

2.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人为了生存发展而以工业品为主要对象的造型活动,是追求功能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领域,工业设计师特别注重人的特征、需求和兴趣,而这些又需要对视觉、触觉、安全、使用标准等各方面有详细的了解。工业设计包含着美的因素,是以机械技术为手段的造型活动。但是工业设计又不能单纯理解为只是产品的美观设计,尽管设计是一种以视觉感受为基础的工业产品的造型活动,是一种形态的生成、变换和表达。然而在造型活动中,要求对生产、对人体科学、对社会科学,以及设计方法论等都要有一定的研究。在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存在价值、产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设计的产品对人的动作行为是否合理而有效率,以及生产技术的可能性,经济的合理性。同时要求产品在形式与功能上均能符合各种要求,既能满足使用者生理上、心理上的要求,又能合理进行生产。

工业设计不同于单纯的工程技术设计,它包含审美因素,产品的美学特征是在批量生产前就决定的。工程技术设计是将新技术成果引进产品开发,从结构、工艺、材料入手进行的技术设计活动,从科学技术角度去解决零件与零件、零件与部件、部件与部件内在机械联结的关系,实现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工业设计是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的关系,探求产品对人的适应形式、集中表现人们的新生活方式的需求,更多地反映在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视觉上的艺术感受。

工业设计追求的是公众审美意识,而不同于单件艺术品的追求,其标准受经济法则、自然法则和人—机(产品)—环境因素制约,是追求精神功能和物质功能并存的实用美的产品。

在工业产品开发中,工业设计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科技成果,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当时市场的需求和购买者的心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材料、成本、使用环境等做周密的市场调查、分析,提出新产品开发的依据和初步设计规划:在方案构想效果图到模型制作阶段,要求工业设计人员最大限度地进行构想、创意:在新产品的方案正式审定合格,并决定试制和投产阶段,要求工业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及销售人员等密切配合,共同协商,从产品的技术设计到工艺方法,从外形到色彩,从投产到包装等均能按审定的造型方案去实现。

工业设计人员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在兼顾生产者与使用者双方对产品外观、造型、色彩、结构、功能及安全性等方面要求条件下,用适宜的形态将产品的使用要求与美观结合起来,将产品的社会价值与销售的经济要求结合起来,将产品的民族传统与时代的流行风格结合起来,将产品的外形美感与使用舒适感结合起来,表现出丰富的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

3.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整个社会和人类为基础的大自然空间为中心的设计,也称空间设计,是自然与社会间的物质媒介。环境设计是以生活空间当做对象来进行的,包括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各个领域。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关于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边缘性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是时空艺术的综合,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环境艺术就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下,根据一定的自然法则、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创造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的、符合美的规律的综合性空间艺术。就环境艺术设计本身而言,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全部环境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人类理想环境,这样的环境体现于:社会制度的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生存空间的科学建设。这中间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涉及的所有研究领域。因此环境设计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属于多元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其中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以建筑、雕塑、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前者冠以室内设计的专业名称,后者冠以景观设计的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园艺学、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美学、符号学、社会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等10多种学科交叉融合。

第一个层次“环境的景观”是指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风格、空间结构、景观脉络等,第二个层次“生活的景观”指的是城市的人文景观,如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人的素养、风俗习惯等,而这些又是街道、广场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个层次“社会文化的景观”是指隐蔽在前两者之中的社会结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乃至宗教、法律、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又称风景设计,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又称室外设计。它包括了园林、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桥梁、河边、绿地等所有生活居住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的设计以及古迹古建筑周围的环境更新与保护。如果把景观按照环境艺术的层次性划分,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排列为:大地景观、区域景观、城市景观、城市区景观、城市片段景观。按照地区性划分为:居住区景观、工业区景观、商业区景观、滨水区景观、绿化区景观、街道交通景观、纪念地景观、历史地段景观等。

城市景观环境是由建筑、街道、广场、树木等基本物质构成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城市形态是通过这些物质构成要素的组合表现出来的,城市形象就是这些部分形象外化的有机构成,并且综合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的完整的城市景观环境系统。它们是城市内比较固定的物质存在物,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可以感受到的,身心能够进行体验的。

景观是由品质、尺度、规模、颜色、形式等与当地活动所交织成的表征元素。景象是由客观存在的“景物”(形、色、质)与作为审美主体的“观察者”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光线、视角等条件下的视觉信息传递与感知所产生的。按景观的组成内容可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人文景观三大类。在大自然中,人们观察到的是以山川河湖、动植物及天象等要素构成的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则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人们所观察到的由自然、人工及人文三要素所复合而成的环境风貌。每个城市由于其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人们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展现出各自的风貌特色。

景观艺术设计主要运用艺术设计方法研究景观艺术的创作与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尤其是城市环境景观、建筑环境景观的设计作为我们环境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以景观艺术设计必然联系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内容。

4. 设计师

设计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设计工作,设计师有视觉传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环境设计师三大类。三大类下面还有更细的专业职能: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产品设计中的工业设计、工艺品设计、家具设计等:环境设计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室内外设计等。【20】

各专业设计师的职业训练基础也各有特色,如视觉传达设计师偏重于平面造型,而产品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则偏重于空间造型。对于工业设计师而言,具体的理论指导是工学和艺术学指导,如人机工程学、艺术设计学、材料学等。对视觉传达设计师而言,具体的理论指导是符号学、传播学、广告学等。对于环境设计师而言,具体的理论指导是环境艺术学、建筑学等。除此以外,各专业设计师的区别还在于专业设计技能上的“各有所长”,这也是他们职业划分的依据所在。例如视觉传达设计师主要设计技能在于平面设计、选择最佳视觉符号以充分准确地传达所需传达的信息:产品设计师的设计技能主要在于产品的材料、结构、形态、色彩和表面装饰等:环境设计师专业设计技能主要在于空间内外结构等。

视觉传达设计师的职业是设计、选择、编排最佳的平面视觉符号,以充分、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根据设计领域的不同,视觉传达设计师还可细分为书籍装帧设计师、招贴设计师、包装设计师、广告设计师、标志设计师、展示设计师等。

产品设计师的职业和目标是设计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从事产品设计的设计师根据生产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工业设计师和手工艺设计师,前者是以批量生产为前提,后者是以单件制作为前提。

环境设计师的职业是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创造美好、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是他的目标。根据设计领域的不同,环境设计师还可细分为城市规划设计师、公共艺术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室外设计师、园林设计师等。

设计师首先需要掌握艺术设计的知识技能,这是设计师必备的首要条件,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以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造型基础技能包括手工造型、摄影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包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技能:艺术设计理论包括艺术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程序与方法、价值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等。【21】

造型基础技能以训练设计师的形态空间能力与表现能力为核心,造型基础技能为培养设计师的设计意识、设计思维乃至设计表达与设计创造能力奠定基础,是通向专业设计技能的桥梁。

设计的手工造型训练不同于传统的艺术造型训练,手工造型含设计素描、色彩、速写、构成、制图和材料成型等。设计素描造型与色彩造型不同于传统绘画造型,再现不是它的最终目的,设计素描造型与色彩造型训练,为设计的创造性本质奠定良好的造型基础。【22】

三大构成源于包豪斯的设计基础教学实践,三大构成是设计造型的基础技能,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不仅提供设计师的设计造型手段,而且可以培养设计师在平面、色彩和立体方面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

设计师的知识范围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个领域,以上三个层面的知识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普遍联系、相辅相成的,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只有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整合运用,才能更好地为专业设计活动服务。

21世纪的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计算机图形软件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生成、存储、处理视觉形象的媒体和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无限潜能,每一个设计师都应当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已采用计算机制图,不仅快速准确,还有人工所不及的效果。计算机设计效果图形象逼真、一目了然,可以将设计对象的形态、色彩、肌理及质感的效果充分展现,使人有如见实物之感,是顾客调查、管理层决策参考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设计师须充分发挥计算机制图的造型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技术的各种先进效果。计算机图形设计具有与传统设计所不可比拟的高精度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软件功能丰富多样,所提供的制作技术、变换效果、画笔、色彩以及材质种类等方面,都是传统手工绘图方式很难或无法达到的。设计师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图形设计,才能够从大量枯燥繁重的制作和修改工作中摆脱出来,提高设计成功率。

设计师对于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平面图形设计软件:二是以3DS为代表的三维立体设计软件:三是运用各种CAD软件进行工业辅助设计的软件。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CorelDraw: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三维绘画软件3D studio。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媒体技术,是由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多种媒体综合表现在一起的最新视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制作中。虚拟现实是多媒体技术的又一新领域,它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视觉技术,模拟出一个类似真实世界的人工环境,这种技术已经在设计领域得到了开发应用。

设计师还应掌握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主要有艺术史论、设计史论等。属通史理论的有中外艺术史、工业设计史、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方法学等:例如设计概论以精练的语言阐述设计的概念、性质、源流、作用、要素、设计的相关技术等,从各个角度剖析设计,是设计师的入门指南。属专业史论的如工艺史、建筑史、服装史、广告史等。【23】

设计师不仅要熟悉中外艺术设计史论,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加深文化艺术修养,设计师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设计的欣赏、分析、比较与借鉴,可以获取广泛有益的启迪与灵感。

注释:

【1】里士多德.西方文论选:上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5152.

【2】格尔.美学: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1.

【3】轲.西方美术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2:4.

【4】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5】伯雄.外国美术名作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80.

【6】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41.

【7】诺·赛维.建筑美学:建筑空间论.昆明:云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26.

【8】特(FrankLloyd Wright,1867—1959),美国建筑师,现代功能主义建筑的先驱者之一。

【9】白华.艺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62.

【10】格尔.美学:3卷.北京:商务印刷馆,1979:56.

【11】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4.

【12】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25.

【13】流.艺术特征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309.

【14】罗赛.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215.

【15】关不住的女儿》是诺维尔的弟子多贝瓦尔在1789年排演的一部反映大革命理想的芭蕾舞剧,标志着“情节芭蕾”的诞生。

【16】克思.印度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264.

【17】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5.

【18】渔.闲情偶寄.上海:华夏出版社,2006:67.

【19】与多华尔的谈话》,是围绕狄德罗自己创作的剧本《私生子》展开的:《论戏剧体诗》则附在他的另一部剧本《一家之主》之后。

【20】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4195.

【21】龙生.艺术设计概论.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96101.

【22】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4195.

【23】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7200.

同类推荐
  • 名画名作(上)

    名画名作(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色彩改变生活

    色彩改变生活

    在色彩科学远未诞生之初,古人就已经能够娴熟而美妙地使各种色彩灵动地和谐起来。而随着设计和时尚产业的发展,色彩搭配美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心理作用,作者运用多样的事例,从文化和实用层面为读者介绍色彩的神奇魔力,教你学会如何掌握色彩搭配的秘诀,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耕香堂艺文杂录

    耕香堂艺文杂录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反省,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都能勇敢地正视和面对生与死,寻找和创造更具生命意义中的生活形态。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创造真实的人生意义,人类文化代有传承,生生不息……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热门推荐
  • 崇州记

    崇州记

    那年,那天,那刻,那时,你还记得吗?她看着他,想从中看到些许微末的情绪。顿了半响,她背对着他渐行渐远,他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那片竹林深处,朝着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竹林又是静默了,一切一如既往,但石板上的两处晶莹,却是那么的好看。
  • 冰山夫君:呆萌宠妃惹人爱

    冰山夫君:呆萌宠妃惹人爱

    高才生陈范范恋上电视剧里的虚幻穿越,每天妄想着自己能穿越到神秘莫测的地方。终于,清明节扫墓那天,不知怎么的自己穿越到夏王朝,在那里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旅程,由于她知道历史就像是未卜先知,被天下称为“天女”还收获了属于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冰山夫君一起闯天下,但是苍生的不让人如意,殊不知……
  • 何曾遇初醒

    何曾遇初醒

    乱世初定,美人倾城,奈何世道虽然是新的,但所有秩序都是旧的。皇家开办如意阁,意欲恩赐天下,求个安稳。
  • 当年天上星

    当年天上星

    当你见到天上星星,你是否会想起我?怀念当年星光闪耀的时代,于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有的是失败,不只是成功。有的是前途艰难,不只是呼风唤雨。我心中,我生活中,我笔中的星星。
  • 末世纪狂想曲

    末世纪狂想曲

    这是一个走向毁灭的世界,沦为黑暗、野蛮的社会里,人性变得贪婪、阴暗。席卷世界的生化灾难中,艰难求存,死亡在眼前、杀戮接踵而至......我有逆袭的信念,也有守护你们的决心,最是你那一弯柔情似水的笑容,让我永远陪你坚强的走下去。爱,就让我娶你;恨,就让我屠尽天下。
  • 反三国志演义

    反三国志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魅世狂妃

    魅世狂妃

    她精通医术、身手了得,却一朝穿越成替嫁奴妃。众人欺她、辱她,以为她还是以前的软柿子?哼,她随便弄点毒药,还不整死他们。不过她都是嫁过的人了,而且还是标准弃妇,咋还有那么多优秀男人跟在她后面,难道是她魅力暴涨?
  • 雪涛谐史

    雪涛谐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钟的歌声

    钟的歌声

    我写一些经历吧,让人唏嘘的,可以让别人觉得我傻,也有发生的很巧的事。都说水瓶座直觉最准,或许真的如此。同时,我也是一位自诩的诗人、词人,我写过歌词,赋也会写。我属于那种对身边的人脾气暴躁、对陌生人温文尔雅的类型。毕竟从小都喜欢文字,所以写得几首诗词歌赋,所以还有些清高,不喜欢太热闹的场所,我的故事不出奇,毕竟内心世界还是算丰富的。一个人的原则,要用自身的实力来捍卫,如果自己都没有实力,别人凭什么来尊重你的原则,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如此。希望大家也能。
  • 生死艰难

    生死艰难

    一个突发艾滋病病人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病期间与家人的种种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