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5900000043

第43章 毛南族的文化传承(5)

第三节民族社团活动

毛南族人民不但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还善于吸收兄弟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族和壮族的文化。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汉文化开始传入毛南山乡,到民国年间(1912~1949年),《王三打鸟》、《赶子牧羊》、《蠢子卖纱》、《调宝记》、《下南京》、《赶十二嫂下扬州》、《打皮匠》、《阿三戏公爷》《对子调》等汉族和壮族剧目,已陆陆续续在毛南山乡的舞台上表演,并受到毛南族群众的欢迎。最早上舞台演出的毛南族演员是谭小宋、罗英甫等。因罗英甫的姐夫(壮族)是由动(今川山镇)彩调(毛南语称“彩茶”)团演员,他们到毛南六圩演出后,罗英甫即跟班向他们学习。到民国15年(1926年)以后,谭杰、谭燕修、谭霭如、覃文祥、胡亮宽、罗福佑、覃显雄、覃满、覃弟等,亦陆陆续续地加入,并组成毛南族自己的业余彩调团。当时,仪凤村的下梨屯也组成一个彩调班子。他们演出的也是上述的汉族、壮族剧目,均用柳州话。演出地点为毛南地区的下南六圩、中南三圩、堂八十圩、仪凤五圩,以及由动乡的下田、下久、木论等地方。演出时间一般都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即农历旧年的腊月二十六至新年的正月十六日之间圩日,在圩场上搭台公开表演,不收门票。新中国成立前,毛南族的女人不上舞台,一般都由六圩街上的覃满、覃弟两兄弟扮装女角。此外,春节期间还有舞狮队上街表演。偶尔由动乡塘万村的龙狮队也到下南六圩表演。民国初年,还有来自玉林、平南的“西洋镜”,以及湖南来的木偶戏和马戏团。民国24年(1935年),时任广西电台工作人员的毛南人卢显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带回黑白无声电影到下南放映,让毛南群众第一次看到电影。十年后他又带回黑白有声电影。这些都丰富了毛南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彩调团仍继续活动,演员已增加到16人,加上乐队共24人,而且下南六圩街上的谭美容、罗莲芝两位女同志也加入了彩调团,她们是毛南族的第一代女演员。当时,除彩调团演出彩调剧外,学校及民间的秧歌舞、腰鼓舞、龙狮舞在毛南山乡也相当流行。在20世纪60年代,下南乡成立了文化站,组成业余文艺宣传队,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经常演出。此前,毛南族群众看到的都是汉族、壮族的剧目。20世纪60年代,谭杰、覃高节、谭继猛等,将商霭如、戴崇和等编写的毛南戏《三娘与土地》译成毛南语剧本,并且组织排练演出,使毛南族群众第一次看到了本民族的剧目。接着,业余文艺宣传队还将还愿仪式中的傩舞《土地配三娘》搬上了舞台。20世纪80年代初,爱好民间艺术的青年们自发组建了傩戏班子,在老艺人的传教下,平时自练自演,农闲时应邀到农家演出。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潮,在许多文化人的努力下,毛南族的傩戏得到了认可与传承。在下南乡,有五个傩戏班经常应邀参加村屯或家庭的“还愿”活动,傩戏成为毛南山乡农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还开展了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木面舞和以傩戏为主调的民歌进入校园,使更多的毛南族孩子从小就接触、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第四节文化创新

毛南族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与外界接轨较晚,但毛南族却是一个有强烈开放意识的民族。他们很早就在自己的文化里注入了创新的开放意识。毛南族的“肥套”仪式、山歌、民间故事、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丧葬文化以及凤腾山古墓文化等,从这些具有毛南族特点的文化里边都可以找到壮、汉、瑶等民族文化的元素,甚至他族的神仙也纳入毛南族人的崇拜行列,体现了毛南族在思想上的开放精神和在文化上的创新意识。

毛南族文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兼收并蓄;二是与时俱进。

一、兼收并蓄

毛南族的先民们知道,要想让自己的民族强盛起来,就必须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就必须有敢于否定自己、吸纳外来先进文明的勇气。所以,他们在创立自己的民族宗教时,毫不犹豫地引进了来自汉族地区的佛教和道教,把两教与南方楚地的巫神文化结合起来,再融合本地的民族文化特点,终于形成了具有毛南族特色的文化体系。我们来看看毛南族最着名的文化现象“肥套”。“肥套”里的傩戏,就是来源于汉族地区的傩文化,而里边的经文,大多也是用客家话来念。但由于毛南族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特点,将之改装成符合于本地宗教意识的“肥套”,使这个古老的仪式,在毛南族地区流行起来,信者益众,长盛不衰,最终成为毛南族最隆重的人生仪式之一。再来看看凤腾山古墓群。凤腾山古墓群上的石雕艺术,倾倒了无数拜谒者。然而,大家一细看,整个墓体从形状到内容,都是汉族文化在毛南族地区的体现。这充分反映了毛南族有着强烈的与外界先进文明接轨的思想意识。至于山歌和民间故事,也都把周边兄弟民族的形式和内容引进来加以创新,最后为己所用。如山歌中的“罗嗨”等腔调,就是从壮族地区“拿来”的。毛南族引进来最坚决的文化当属汉族的语言文字。根据传说,毛南族前辈文化人中,曾有人主张创立自己的文字,但最后都坚定地否决了这个主张,而全面引入汉字,让子子孙孙都攻读汉文典籍。这使得毛南族彻底丢弃了少数民族的自卑心态,形成一种自信的文化心态,对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毛南族能发展到今天,能成为全国人口中大中专以上学历比例最高的民族之一,这个心态功不可没。

二、与时俱进

文化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死的文化,一个在僵死的文化里生活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愚昧的民族。毛南族人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很深刻。他们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基本做到了“与时俱进”。

(一)居住文化的创新。毛南族的传统民居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结构对于毛南族地区来说,是很适合的。一可以避免潮湿,二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毛南族通过学习观察,意识到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落后。首先,干栏房要用大量的木材,这对自然的破坏将是巨大的;其次,干栏房由于以木材为主,需要不断地维修,而且容易引起火灾,也不卫生。于是,他们引进了现代建筑模式,做成砖混建筑物,但很多人还是保留了干栏样式,即一层住家畜,二层以上住人。由于地板是钢筋混凝土的,因此隔离得很好,达到了既节约土地又卫生舒适的目的。

(二)吉祥文化的创新。这方面主要包括对纳庭、福禄寿米、放鸟飞等的创新。纳庭本来是在“肥套”时,家主为了让来客也能共同纳福而分发给大家的一条红带子,该红带既可系于腰间,也可像戴哈达一样披着。经过毛南族文化人士的创新,现在纳庭已经成为自治县政府迎接贵宾时的一种接待礼仪。

福禄寿米原来是毛南族人在举行某种宗教仪式后,向围观的群众撒米粒。这些米粒都经过师公的开光,已经赋予某种神秘的意义,谁接到这些米粒当场或回家吃下去后,能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现在毛南族已把这个项目推广在分龙节上应用,成为群众直接参与狂欢的形式之一。

放鸟飞原来是毛南族在过年时的一个习俗(可参看第三章第十二节)。现在已经成为分龙节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分龙节祭祀仪式结束时,让师公将鸟粽分发给现场群众,使大家既有现场感,也有共同纳福的感受,让自己觉得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使得分龙节上民族文化的特点更加突出。

(三)“顶卡花”文化的创新。“顶卡花”即花竹帽,原来是毛南族的生产生活用具之一,为毛南人出门遮阳挡雨之用,也作为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之一,实用性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出门已不需要携带这些用具,其实用价值已经失去,因此,顶卡花编织工艺曾面临灭绝的境地。后来,经过毛南族文化人的建议,把它当做毛南族赠送宾客的礼品之一,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成为毛南族经典的文化品牌之一。这是毛南族文化创新最为成功的范例。现在傩面雕刻也正走上这条创新之道。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崛起西凉

    三国之崛起西凉

    汉失其鹿,群雄逐之。谁说,东汉末年非要三分天下,西凉崛起,平定三辅,定都长安,跨关中八百里秦川,降西域三十六国,得河套沃野千里,收张鲁奠定汉中,有如此方敢与三皇并立称雄。且看不一样的三国乱世,谁主沉浮?
  • 穿越之大宋小地主

    穿越之大宋小地主

    “婶娘,小叔不会跟阿爹一样会死吧?”破旧的土屋前,一个显得十分消瘦的三四岁小女孩咬着小手指,朝一位同样清瘦的,只有十六七岁模样脖子上长着一小块胎记面容姣好的女子问道。“不会的,珞珞,你小叔会好起来的,一定。”女子看了看被一张芦席遮挡着的房门,抱着小丫头坚定地说道。——带着因为开发游戏需要的大量知识,计算机专业硕士赵原穿越到蜀地一草民身上,且看他如何面对原主哥哥的遗孤以及新婚的妻子,又是如何一步步地笑看风云变化。——“其实我只是想老婆幸福,顺便再把几个萌娃养大。”赵原如是说道!(新人新书,敬请支持!)
  • 闲人大少

    闲人大少

    年轻的销售经理,因为一次意外穿越时空到了洛朝。终极老处男摇身一变成了花花公子,之前的第一次还在,来到这莫名其妙的第一次就没了?还担上个花花公子的臭名声,命运这玩笑也开太大了吧?反正是个富二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用现代的知识在这片天地干点闲事吧!
  • 缘梦千寻

    缘梦千寻

    本书讲得是故事主人公元文龙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回到了南北朝的一个乱世去寻找困扰了他十几年的奇怪的梦的根源。随着梦中的事物的慢慢呈现,元文龙与这个时代因缘也越来越深,同时也不断地卷入了这个时代的纷争当中。到底是梦在召唤他去完成使命,还是他在创造他梦一般的人生呢……
  • 公孙瓒传

    公孙瓒传

    一位从边关浴血拼杀,守土保国的将军,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能够吸引来赵云这种绝世猛将的将军,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公元190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公孙瓒排第十四路,又为何为北平太守~?坐拥四郡之地的公孙瓒又是如何败亡!?找找某人,发现根本找到的只有只言片语,就是想给某人写一个人物传记,如有不足还请大家指正,我也好修改,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三国演义》之人,从没有把公孙瓒当一回事。一来,公孙瓒武艺不算很厉害,难入读者法眼;二来,公孙瓒打仗老输,最后还落得过自焚而死的下场,作为失败者自然不会被人提起,只是三国演义多有不实之处。自古以来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名失败者自然会被遗忘。即使铭记也是反面教材,衬托胜利者的光辉,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眼里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尚且是个窝囊废,被誉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草包,早早被袁绍淘汰掉的公孙瓒就更不容易被铭记。其实,公孙瓒在三国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入了董卓的眼,袁绍的眼,赵云的浓眉大眼,还入了刘皇叔的“心眼”
热门推荐
  • 删补文苑楂橘

    删补文苑楂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御妖天尊

    御妖天尊

    陆凡,在一个妖兽纵横的世界里,他却拥有一件能够镇压诸天妖魔的宝物——玲珑镇妖塔。他斩三尸,镇妖魔,为了解开身世之谜,游走在九州各地,捕获万千妖兽,真龙、天凤、四大凶兽无一不是他的宠物。
  • 无想者的旅行日记

    无想者的旅行日记

    这其实是一篇幻想乡的同人嘛……其实是某本弃坑的书的后半段不过既然发生在幻想乡那么就当做东方project的同人看吧
  • 异能时代星世纪

    异能时代星世纪

    樱花盛开的开学季,异能诞生,一批批代表着新时代的少男少女进入月缔学界……他是曾经的战场王者!如今再一次返回学校,却发现有一个更大的阴谋等着他!保护国家,重导秩序,这就是他的责任!
  • 校园还有纯纯的友谊

    校园还有纯纯的友谊

    我希望校园更需要男女生之间的一种单纯的喜欢,就像书中所呈现的一样,往往单纯才会更好的连接内心,沟通心灵,像是一种生活中的仰慕吧。
  • 我的系统升级了

    我的系统升级了

    张凡穿到了仙侠世界,携带者气运天赋加持系统,气运逆天,天赋无敌。本以为一路捡宝的休闲日常就此开始,突然有一天他却发现这个系统竟然能够升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古怪的功能。张凡苦逼的修仙开始了。新书《从农夫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已发布!
  • 你好,我的佳人

    你好,我的佳人

    从自己看小说,到渐渐的开始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士族为王

    士族为王

    大宋河清二十五年,老皇帝已经御极四十三年,表面盛世的大宋却暗含隐忧,北边有唐,齐相争,三国的士族门阀掌控大权,值此三国乱世,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穿入,成为一名寒门子弟,在这乱世之中能否觅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 天将降美男于斯女

    天将降美男于斯女

    素未谋面的男人,突如其来的告白,喜欢一个人,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夏晓晓,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是,我已经喜欢了你三年。理科生不相信来世,只愿今生都有你相伴。
  • 知途吗

    知途吗

    生活中不起眼的人,转角处不起眼的事物,难道落叶真的只是为了归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