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2300000009

第9章 经济(1)

第一节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变革

一、封建土地

据1950年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占武威县农业人口9.11%的地主,占有耕地28.22%;占农业人口0.03%的半地主式富农,占有耕地0.16%;占农业人口3.1%的富农,占有耕地5.88%;占农业人口0.87%的小土地出租者,占有耕地1.62%;占农业人口39.2%的中农,占有耕地41.36%;占农业人口34.5%的贫农,占有耕地17.58%;占农业人口10.8%的雇农,占有耕地2.27%;工商业家、公庙等占有耕地2.89%。从以上情况看,占农业人口只有12.24%的地主、富农却占有耕地的34.26%,平均每人有耕地9.39亩;而占有农业人口45.3%的贫农和雇农,仅占有耕地19.85%,平均每人仅有耕地0.77亩。许多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受着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终年不得温饱。

二、社会主义改造

武威县从1951年2月至6月,进行了减租反霸,同年10月至1952年3月底,进行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中,依法没收地主土地31.67万亩,半地主式富农土地1418亩,小土地出租者土地5830亩,工商业者土地954亩,学田2.13万亩,庙田1.03万亩,祠堂土地2049亩,公产田1598亩,其他9094亩;牲畜1.97万头、农具16.94万件、房屋4.94万间、衣物3.48万件、粮食547.82万公斤。按照土地法规定,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分配给无地、少地和缺乏生产、生活资料的贫苦农民。有4.5万多户25.21万人,分得土地34万亩,每人平均1.3亩。其中雇农1.05万户、4.57万人,分得土地11.77万亩;贫农2.65万户、14.61万人,分得土地16.22万亩。土改后,占全县农业人口45.9%的无地、少地的贫雇农占有总耕地面积的38.2%的土地,平均每人占地2.92亩。

互助组

武威县农村贫苦农民之间,历来就有亲友、邻居互相帮工,以人工换牛工等形式变工的习惯,农民本着自愿结合、等价交换的原则。1954年全县互助组发展到7150个,除个别农户外,全县农民基本上参加了农业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首先在互助合作基础较好的截河坝和达家寨两个互助组试建初社。具体作法是:土地按等级评分入社,按股份参加分红;大牲畜、大农具折价入社,统一使用;小农具自管自用;劳动力按强壮和熟练程度实行“死分活评”,发劳动手册,逐日登记,按所得总工分参加分配;肥料以地亩分摊,按质折顶任务,超交部分合理作价,参加分红。入社股份基金,按地七劳三的比例筹集。1955年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发展的一年。共建初级社1179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7.73万户的92%,实现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化。1956年将主要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实行土地、劳力、耕畜、资产“四固定”,普遍推行按劳计酬。到3月底,建成31个高级社。1957年底,共有高级社220个,入社农户7.79万户,占总户的99.79%。全县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

初级社转高级社的工作,由于当时绝大多数初级社转高级社尚不具备条件,产生了要求过急、步子过快的急躁、冒进倾向,加之经营管理上的混乱,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生产。195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56年减少23.48%,农业总产值减少21.54%。

人民公社武威县委根据全国公社化的形势,1958年9月将原来的220个高级社,改组成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7个,取消了乡、村建制。

公社在劳动组织管理上,“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社队逐级实行以战斗团、营、连、排、班的军事建制,搞大兵团作战,以大队为单位统一种植,统一核算,贫富队拉平。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半供给制,大办公共食堂,统吃大锅饭;吃饭不要钱,错误的强调“一大二公”;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的上调,过多地搞义务劳动,把生产队以至社员的一些财产无偿地收归社有,破坏了等价交换原则;社员自留地被取消,家庭副业被禁止,伤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

1960年,停办了公共食堂,而“左”的错误仍在继续蔓延和发展,导致了后来人口外流、牲畜死亡、粮食大幅度下降的局面。1962年,按总耕地面积的7%划给社员自留地,允许每户喂养3~5只自留羊,同时还划给社员自留树,开放农村市场,同时,将17个人民公社划为53个,259个大队划分为571个,2503个生产队划分为3180个。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并实行“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励)和“四固定”(土地、耕畜、农具、劳力)。收益分配采取基本口粮加劳动工分分配的办法(劳七人三或劳六人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又收交了社员自留地、自留树,不允许经营家庭副业。推行大寨“自报公议工分”制,在分配上搞绝对平均主义,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员生活。“文化大革命”10年中,人均分配仅61.28元,人均口粮低于182.5公斤的就有4年。

三、农村承包

1979年2月,在洪祥公社天泉六队、永昌公社刘沛六队、康宁公社三湾四队等进行多种形式生产责任制的试点。1982年年底,全县3533个生产队全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取消了生产统一核算,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人定亩,以地定产,以产定提留、定征购的办法,签订合同书,包干到户。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管理以户为主,彻底改变了农业合作化以来长期存在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0~1989年连续增产增收,粮食总产量由3.29亿公斤增加到3.82亿公斤,平均每年递增1.7%;农业总产值由1981年的1.54亿元上升到1989年的2.7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6.8%;农民人均口粮由262公斤增加到53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2元增加到470.1元。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农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专业户、重点户和新经济联合体在农村不断涌现。1985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户6988户,占总农户的5.3%,从事专业的劳动力2.06万人,占总农业劳动力的6.3%;新经济联合体194个、966户,占总农户的0.7%,劳动力2309人,占总劳力的0.71%。农村经济总收中的各种经济类型构成了很大变化。乡、村、组企业收入占10.6%;集体经营收入占1.8%;新经济联合体收入占2.1%;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85.6%。1989年,粮食总产达到3.82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2.77亿元,自1990年以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大及良种引进、科学施肥、改进种植模式等一系列的新的种植技术的利用,对粮食的增产增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到2006年底,全区粮食总产量631065吨,农业总产值达37.23亿元,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步入极其旺盛时期。

四、企业改制

凉州区的企业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以后进行的,针对不同时期的改革重点和企业的不同情况,先后推行利改税,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领导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权,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企业内部配套,企业的“三改一加强”、“五整一改”等改革措施,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企业机制转换,活力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逐步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四自主体”。

扩大企业自主权

1984年,对企业厂长(经理)任期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在全县所有国营、集体企业中,厂长、经理一律实行任期制,一般每届任期为4年。对于厂长(经理)的任用资格,做了严格的要求,作为企业的厂长(经理)要懂经营管理、懂专业技术、敢于选拔启用人才。

企业的承包经营

从1987年开始实施企业承包经营制度,对各企业实行定产值、定利润、定税金,采取工效挂钩。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在此机制下,198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67万元,销售收入440万元,创利润64.3万元,分别比原计划增长11.3%、25.7%、55.6%。

企业间的横向联合

从1987年到1996年,原武威市对市上有条件的企业实施了联合与技术协作,联合不受地区、部门、行业界限的限制,不受所有制的限制。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取得横向联系,开展协作,每年都引进技术项目和资金,仅1996年,就引进项目45项,资金200多万元,新增产值1500多万元。1991年,引进技术41项,资金430万元,新增产值3500多万元。

企业的“五整一改”

1997年,原武威市实行“五整一改,一步改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改革方案,通过买断工龄和职工出资购买产权等办法,整体转让国有产权,形成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到12月底,全市158户企业中已有104户完成了改制,整体买断工龄的人员为9997人,资产额5523.05万元。2001年,按照“大的骨干企业规范完善,中小企业转让出售,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重组”的工作思路,凉州区实施新一轮企业改革。到2006年,全区列入改制的134户国有、集体企业全面完成各种形式的改制,通过改制共盘活有效资产19.81亿元,理顺职工劳动关系24154人,有126户企业共引进区内外资本和非国有资本8.66亿元,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最大限度的激活了民间资本,为有效推进投资发展、创造效益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计划统计审计物价

一、计划

1、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武威县政府无经济计划机构。1953年8月设计划统计科,先后行使经济计划职权。1956年1月5日,成立武威县计划委员会。1985年县改市,武威县计划委员会更名为武威市计划委员会。2001年7月市改区之后,更名为凉州区发展计划局,科级建制。

2、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全县国民经济以农业占绝对优势;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工业除几个手工业作坊外,基本上是空白。商业、服务业和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缓慢。1953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农业、工业、运输、商业、基本建设、文教卫生、城市公用事业、财政收支8个方面。提前1年实现了“一五”计划目标。这一时期的武威是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

“二五”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各种经济活动均受指令性计划的约束。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各种计划指标订得过高,基建摊子铺得过大,战线拉得过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工农业总产值1962年比1957年下降56.03%,全县经济陷入困境。

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

武威县在计划安排上采取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支持发展农业、轻工业和稳定市场的措施,3年内,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44.6%,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

计划工作被削弱,计划内容相对减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效益下降。“三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43%。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

在资金、材料上,适当向农田水利建设倾斜。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99%,初步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

先后完成了农业、工业10年规划;商品粮基地建设8年规划;农机化3年、5年试点规划。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68%。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

市(县)计划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由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1985年武威被列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单列的试点。总产值年均递增9.1%,农民人均收入5年净增2.55倍。科、教、文等社会事业也得到相应发展。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1990)

1989年,武威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4.59亿元,为1980年的216.39%,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七五”期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8.69%,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七五”时期和整个80年代是武威市经济充满活力、社会政治稳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

同类推荐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教有妙招

    教有妙招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育人是讲究艺术的。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慈祥仁厚的爱心和高超的育人技巧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不断完善育人的艺术方法应该是教师终身的追求。本书收集的150个育人范例,大部分是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育人的亲身经历,有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灵感和智慧的闪念成就的育人佳话;有的是在课间处理调皮学生闹事,使用巧妙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是用教师伟大的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在育人中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收录其中引以为训。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热门推荐
  • 渔歌沁九

    渔歌沁九

    警察与罪犯的故事你应该听说过吧,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警察抓住了罪犯,但这次,罪犯抓住了警察。她的这一生是一场悲喜交加的剧情,故事的开始,她以为找到了失散的朋友,但没想到的是,原来这一切都是罪犯的圈套。她反而被抓住进了监狱,最后被人杀死。也许是老天的眷顾,让她魂穿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她也没想到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 逆天大坏蛋

    逆天大坏蛋

    高手重回都市,保护总裁和她的双胞胎学妹~
  • 甜甜恋爱校园记

    甜甜恋爱校园记

    一个班花,一个纪律委员兼学生会干事专员的丑人。两人之间从不认识到相爱的故事
  • 婚宠夜未眠

    婚宠夜未眠

    "第一次见面,她毫无预兆的被他看光光,遭遇强吻。第二次见面,他摇身一变成为她的男友,解救她于危难之间。第三次见面,两人为了各自的目的相互靠近。婚前,他是叱咤风云的战狼。婚后,他是翻云覆雨的色狼。众所皆知,储振辛宠妻无度,常嘉欣吼一吼,本市抖三抖,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触及了某人的怒火......"
  • 任务本

    任务本

    好人有好报?谁说的?给我出来!史小苗好心救了只猫,却被坑进一连串的任务里!这里的任务随机抽取,冒险、种田、悬疑什么都有,就看你运气如何!
  • 清香茗满花茶

    清香茗满花茶

    阮青瓷发誓此生一定要找到那个始祖王画像,然后回21世纪。她可不想天天被一群臣子逼婚!
  • 仙堕凡尘

    仙堕凡尘

    当红游戏设计师意外穿越到自己设计的游戏里,而且爱上了NPC,这将是一段怎样经历呢……
  • 舞文弄墨的书生

    舞文弄墨的书生

    一个普通高中生,平日闲时所写的一些诗词。
  • 历史典故(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历史典故(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则历史典故都是寓意深长的教育篇章,从历史典故中你能知道如何做事,你能知道如何做人,你能知道很多你必须知道的知识,特别是从那千锤百炼中反映出来的诗人作家、有识之士的高风亮节、学子们的刻苦学习精神等。
  • 妖尸异闻录

    妖尸异闻录

    主角是一个超没用的大叔老僵尸,但是这位大叔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可怕的故事,那便是这僵尸一生的纪录,名曰:妖尸异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