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4800000016

第16章 春风碧水(4)

1993年3月徐勇创办的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完成了批准和注册手续,公司注册商标为一辆黑色带敞篷老式人力车,背景是红色抽象砖墙图案,喻义为老北京胡同。用于载客经营的人力三轮车统一为黑色,朱红色蓬盖上标有中文“到胡同去”和英文“ToThe Hu tong”;车工一律身着红色马甲配黑色灯笼裤,头戴一顶江南水乡常见的乌毡帽。然而,在偌大北京城里找到合适的车工几乎不可能,谁还愿意当新时代的“骆驼祥子”呢?最初他们将招聘车工对象对准平日里从事个体货运业务的“板儿爷”,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板儿爷”们根本看不上这份工作,有人甚至拿着招聘书撇撇嘴说:“这年头还去当车夫——丢脸!”徐勇又去了门头沟,打算从偏远农村挑选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年轻村民,又一次空手而归,农民们告诉他自己宁愿到顺义城里打工,也不愿意当人力车夫。不久后徐勇经朋友介绍,从山西吕梁山区一个小县城职业高中招收了一批毕业生,他们不仅年轻,外表形象质朴、憨厚,而且会讲一些简单英语。由此,北京城里的人力三轮车在消失多年以后首次出现在什刹海一带的大街小巷。

“胡同游”亮相后的前两年,经营状况并不理想,除了少数外国驻华使领馆或外国公司人员、家属,以及商务散客“兜风”外,很少有游客问津这一“新鲜事物”,据说那一时期,徐勇常常眼睁睁看着车队在柳荫街口聚集空等,尤其到了冬季,全天甚至没有一个游客光顾。

公司照发车工、导游工资;因为没有顾客和业务提成,许多外语水平较好的导游纷纷辞职离去。直到1994年10月,“胡同游”经大量国内外媒体关注、报道,受到许多外国旅游团的青睐,外国游客对于这种传统交通方式和沿途的人文、自然景观表示出极大兴趣;除了游览之外,游客们还可以走入居民家中感受北京人日常生活。又过了几年,许多国内旅行社找上门来要求合作,团队游客数量迅速增加,生意日益“火”起来了。“逛胡同”与“登长城”、“游故宫”、“吃烤鸭”一道成为旅行社吸引外国旅游团的四大法宝。每一处王府、四合院;每一条街道、胡同;每一位上了年纪的当地居民,以及他们的神态、姿势、语言、举止,都成为充满好奇心外国游客观察、接近的对象或目标。

随着“胡同游”热度不断升温,1999年交道口和宣武区也成立了“胡同游”公司。徐勇为增强自己公司竞争力,申请了公司人力三轮车外观和车工服饰商标专利。2001年7月胡同文化游览公司进行重组,由北京首都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海投资管理中心和原北京胡同文化游览公司合资组建公司,总投资额为1052万元人民币,公司名称为“北京胡同文化游览有限公司”,由徐勇担任总经理。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自1994年至2001年“胡同游”接待中外游客数量达到50万人次,旺季时每天要接待700多人次。公司有10多名英、日、法、汉语导游,人力三轮车数量近100辆,合作居民30多户。他们的广告语是:“游胡同,体验老北京生活”。“胡同游”成为最具标志效应的北京旅游品牌,也成为什刹海旅游观光的重点项目。为此西城区政府有关部门自2003年四五月间启动什刹海周边15条胡同修缮整治工程,包括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龙头井胡同,东、西煤厂胡同等,计划拆除违法建筑1000多平方米,铺装路面1083平方米,工程预计至当年10月初完工。住在这一地区的许多住户,纷纷将自家的四合院进行翻修后开辟为游览景点,价格为每人次/20元人民币,概不讲价。

有资料记载,2006年在什刹海经营“胡同游”公司增加至21家,人力车数量猛增至约1800辆,日平均接待游客6000人次,节假日高峰时达4万至5万人次。在这21家“胡同游”公司中只有1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约1800辆用于经营活动的人力三轮车仅50辆各种证照齐全。此外,一些不具备经营资格的“黑车”四处揽客,造致经营秩序出现混乱,不同公司相互竞争、压价;“黑车”高价宰客,与游客发生争执,负面新闻不断,使得“胡同游”声誉受损。为此政府先后采取减少运营人力三轮车数量、打击“黑车”等措施。但在巨大的市场利益诱惑下,这些措施收到的成效十分有限。

2004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旧城内,对利用胡同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实行特许经营。”不久后,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北京市人力客运三轮车胡同游特许经营若干规定》,该规定于2007年10月正式生效,从而使“胡同游”纳入法制化管理程序。2008年5月12日经过三年酝酿、准备的《“什刹海胡同游”政府特许经营规定》出台;同时什刹海管理部门在通往景点的路段增设标识路牌,修缮旅游设施,投入一百多万元统一定制人力三轮车。“当日清晨,黑色红蓬,式样统一,标识齐全的300余辆人力客运三轮车在指定的地点一字排开,整装待发。”实施政府特许经营后,经营“胡同游”企业被限制为5家(另一说为9家),实行授权经营,人力三轮车数量控制在300辆;实行明码标价,最低价格限定为每人35元。经营公司聘请北京籍中老年人力车夫负责向来自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甘肃等地新三轮车夫传授导游知识和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他们字正腔圆的正宗北京话、活灵活现的表情神态和信手拈来的掌故逸事,将老北京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后海八爷”名气最大,他们大多自小在什刹海附近长大,从掌故传说、风景名胜到建筑格局、民俗民风,无一不晓,侃侃而谈。

如今,“胡同游”已经成为中外游客来京游览的主要“节目”之一,许多外国政要、企业巨头、知名人士慕名而来。对于什刹海管理者来说,“胡同游”使什刹海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带动了老字号餐饮服务业发展,更多新的景观恢复重建项目陆续开始。如今,人们已经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或访古探幽,而是能够亲身感受老北京文化与北京人生活习俗、日常起居。游客们乘着三轮车在什刹海周边胡同、街道和水岸之间穿行,一路上车夫向游客讲述沿途经过王府、名人故居、四合院和水岸景观的掌故,并会按照游客要求,随时停车并为游客拍照,所谓“三分看七分讲”。2007年“五一”前,什刹海增设电瓶车游览服务,与人力三轮车一道在各景点之间穿梭不断。继“胡同游”之后,有关部门又推出“名人故居游”、“民俗文化游”、“什刹海水上游”等项目。

有一篇介绍“胡同游”文章写道: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是结合在一起的,胡同所展现的就是北京城的历史,是故宫和颐和园所不能展现给游客的北京风貌。老北京人就是在这些胡同里繁衍生息,纨绔子弟就是在这些胡同里提笼架鸟,游手好闲。想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进胡同,看看那些宏伟的、破旧的、宽阔的、窄小的……各式各样的四合院。

六、重开荷花市场

早在80年代中期许多专家、知名人士呼吁恢复位于什刹海前海的荷花市场景观和商业功能,媒体上经常刊登文章,重温对于旧日荷花市场的留恋之情。新中国成立后,已经荒芜多年的荷花市场旧址被改造为什刹海游泳场的一部分,1976年夏天因唐山大地震而关闭。1983年西城区政府整治什刹海、保护平房区规划,重建荷花市场提上工作日程,准备工作陆续启动。1988年由政府出资建设约300平方米的仿古商铺建筑,计划开设餐饮一条街,正式对外招商。1990年8月1日荷花市场首次恢复开街,成为常年市场。为此,管理部门在前海水面种植大量荷花,意在恢复昔日泛舟箫鼓、观荷纳凉古趣,吸引来京旅游的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在南临平安大街的市场入口处树立一座仿古牌坊,上面镌刻由着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荷花市场”匾额,市场内以经营风味小吃为主。

1995年出于保护什刹海水质考虑,管理部门将市场调整为古玩市场,力图在恢复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减少人为水质污染,然而市场的客流量不高。2001年西城区开始对荷花市场进行重建,整治、改善周边商业环境,拆除所有临时性建筑,大力恢复什刹海历史文化风貌。新荷花市场项目的建筑设计仍由一直参与什刹海整治和景观修复工作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设计团队负责,沿着河堤建成外观、风格统一错落相连的仿古建筑,总面积3752平方米,并在临水一侧辟出宽4米左右的木桥线,市场商业定位主要有五大商业种类:茶饮小吃、玩具用品、文化娱乐、书籍字画、节令文化商品,其中品牌餐饮仍是市场内最重要的旅游商业元素。2003年4月整修一新的荷花市场向社会开放,成为一条步行商业街。这一期间北京爆发“非典”疫情,荷花市场和附近的后海酒吧街迅速“火”起来,与“王府游”、“胡同游”一道成为中外游客来京旅游的必去景点。2004年被北京市商务局命名为什刹海茶艺酒吧特色商业街。

荷花市场恢复之初,陆续有一些餐厅、商铺、商摊进驻,其中有三家餐厅名声最响,人气最旺,一家为茶马古道云南风味餐厅,一家为全聚德烤鸭店,一家为同和居。开业于2007年11月17日的全聚德烤鸭店是京城餐饮的品牌标志,享誉海内外,因而获得了一项“殊荣”,在荷花市场南门建立一座巨大仿古彩绘牌坊,匾额上书有“全聚德”三个大字。另两家餐厅分别由私人或餐饮集团投资经营,各具特色,广受好评。

茶马古道云南风味餐厅在京城中享有“时尚餐厅”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期间入驻荷花市场,创办者是以“光头形象”着称,出生于1962年的现代派画家方力钧。他创办云南特色餐馆的冲动,由于自己经常去云南采风、写生,因而对于云南菜肴情有独钟。他与两位朋友一道在风景优美的什刹海开了这家充满艺术氛围的云南餐馆。餐馆入口处摆放着艺术家画册以及艺术品,墙壁上装饰物是不同形状、颜色的茶砖;餐厅的东南墙上悬挂着店主人方力钧的大幅油画。餐馆服务员一律穿着云南白族式样服装。二楼巨大的落地玻璃使客人在品尝菜肴的同时欣赏前海秀美怡人的风光。茶马古道餐厅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亚洲最佳餐馆”。许多推荐京城美食的媒体、网站将这家餐厅称誉为“京城中最有艺术氛围的特色餐厅之一”。

2011年10月,坐落在荷花市场北门的“同和居”正式开业,使荷花市场在京城饮食行业圈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开业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同和居素有“鲁菜泰斗”的美誉,主营鲁菜系福山帮菜肴,店名取“同怀和悦”之意,为京城“八大居”之首。最初的店址在西四南大街北口,20世纪90年代迁往三里河月坛南街。

2009年位于荷花市场北门的主营私家菜的餐馆“小王府”因租约到期不再续租,一些商家顾虑荷花市场的租金较高,担心因市场客源不足而使经营陷入困境,一时难下决心出手。这时身为京城最大餐饮集团之一的华天饮食集团掌门人朱玉岭决定租下这一店面,将集团旗下老字号餐馆同和居迁入,占领荷花市场的黄金位置,把握住商机。

他曾表示:“别人干不了,我们老字号干。”他心中的底牌是:同和居拥有多位国家级烹饪大师、名师和一流的服务团队,以技术队伍实力特别雄厚称雄全市餐饮界,因此凭着自身的声望在市场中立足应无问题。然而,开业最初一年的生意状况远不如预期,原因是开业时间错过荷花市场的旅游旺季;另一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老北京人并不知道同和居在什刹海开了新店。过了一年,同和居新店的生意日益兴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受到中外人士交口称赞。荷花市场因为同和居进驻而提升了人气。

如今,每到旅游旺季,荷花市场游人如织,人头攒动,由后海延伸而来的酒吧纷纷开张。最旺盛的时候,临水的露天茶座几乎全满,酒水价格不菲。京城着名的观复博物馆展示厅已在市场内开门营业,经营各类古董古玩、赏器摆件、名人字画、特色手工艺品等。由投资者看中荷花市场周边地带潜在商业价值,投入巨资重建昔日为临湖观景胜地的会贤堂,由于原会贤堂旧址已成为一座居民大院,因此新会贤堂只能建在与旧址相邻不远处。

同类推荐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周汝昌、叶嘉莹等所著的《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所辑篇目,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值得珍藏。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

    《鼓楼风俗》是作者积数十年民俗研究之经验,用现代人的感情、知识去阐述一个城区的风土人情,从生产生活、时令节庆、婚丧喜庆到工艺游娱等方面,顾盼有加。用散文的笔调,深入细致、多角度地展示了“南风北俗荟萃于鼓楼”的雅俗文化。《鼓楼风俗》结构缜密,选题精要,语言平实流畅,格调清明飘逸,厚情而多彩,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七步阴阳术

    七步阴阳术

    一纸一言,定人生死。这里有大成的命术师。
  • 魔圣学院

    魔圣学院

    神之子学院,为寻找自己的爱与记忆,踏上了神之子之旅,重归都市,纵横花都,除了爱与亲人,一切都是浮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之。光与暗的起点,神与魔的共舞,看死柯如何为爱疯狂,杀神,斩魔。一切都从本书开始!
  • 对不起高攀了

    对不起高攀了

    [前甜后虐][若有你雷区慎入]“贺成,终究是我我高攀了!”一场单向的爱恋,最可悲的结局…“对不起,不会了…”是谁不配,是谁高攀?
  • 甜婚蜜宠:秦爷的猫系甜妻

    甜婚蜜宠:秦爷的猫系甜妻

    有一句话叫,美人儿风情万种,浪子却实非良人。秦氏首席设计师林清薇就是那个美人儿,浪子秦小少爷死缠烂打,发誓要把她搞回家,却没想到,美人儿反摆他一道,原本对他高冷刻薄的林总监,摇身一变,成了在酒吧里暗算他的小姑娘?秦宁远捏捏林清薇的小细腰,果然,美人儿杀人不用刀,勾魂摄魄全在腰啊!“你不和我回家?”······“秦总,请你自重!”“对自己的老婆,自重算个什么玩意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骑红尘·财迷皇妃

    一骑红尘·财迷皇妃

    呜呜,不就躲个雨吗,就被闪电劈倒了这个陌生的时空。不过有帅哥逗我开心,还可以莫名其妙混个皇妃当当,最重要的是银子大把大把的有啊。嘿嘿,就来看看我的一段精彩奇遇吧!
  • 龙尊邪魔

    龙尊邪魔

    万年之前,龙神至尊舍身,封印千古邪魔,定一时之乱。千世瞬逝,唐风初生,携龙尊之心,解万年之谜。邪魔封印,万年的死敌,不可避免的一战。可共死的兄弟,死不舍的爱情,命运的纠葛。龙尊千世轮回后的唐风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 出租趣事

    出租趣事

    课堂表演剧本作品,创作于2017年11月。
  • 这不是英雄联盟

    这不是英雄联盟

    惜时如金的佣兵团长,面无表情的呆萌女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无良大小姐,躲草丛里爱好偷窥的热心大哥;无视交通规则的飙车探险家,欺骗怪叔叔纯洁感情的无耻小萝莉……这是有着各类‘英雄’的世界。这也是一个懒散,但却坚持贯彻自己原则的穿越者和同伴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的故事。PS:这个每天要保证8个半小时睡觉时间&无厘头的家伙,说不定能拯救这个奇怪的异世界呢?……露娜:“虽然本书以某款游戏为背景,有某款漫画的风格,但内容真的很有趣哦~”大魔王:“喵~没有打怪升级卖肉开11也同样精彩喵~”雷止:“大清早你两挤门口那挤眉弄眼的干什么,没事去把垃圾丢了别在这烦。”
  • 过去是一种经历

    过去是一种经历

    以百万大军下广东前期为背景,以我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真实还原打工仔的生存状况,“人命贱如狗,骗子到处有”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过的多姿多彩。
  • 逐爱记

    逐爱记

    说到爱这个字,大家头脑闪现出的或许就是爱情。可人的一生之中触碰到的爱有很多种,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间的友情等等,在这个爱“泛滥”的时代,人们深陷着,挣扎着,寻找着,追逐着……叶凡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又有不平凡的经历,她遇到的又都是些什么呢?